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痴绝道冲禅师语录最新章节!

    径山痴绝和尚普说

    嗣法门人 行弥 绍甄 编

    金山损翁和尚。请山野。以累年之涝。一众艰食。不免下山持钵。因得到紫金峰顶。瞻望。堂头损翁和尚。仰荷不鄙。令为众东语西话。纳此一场败缺。非明眼人前。安敢拈出。

    云门道。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衲僧家。开眼见明。合眼见暗。要行便行。要坐便坐。有什么不明。山河大地。明暗色空。本来无一丝毫许。唤什么作物。设使外不见有山河大地。内不见有见闻觉知。不见之相。蕴在胸中。如仇同处。故知。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亦是光不透脱。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放过即不可。点检将来。有甚气息。亦是病。兄弟饶你碍膺之物。脱然爆落。山河大地。不碍眼光。见闻觉知。了无拘系。三界二十五有。八万四千尘劳。一时解脱。尽乾坤大地。是个真实人体。一坐坐在这里。执以为是。谓之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亦是病。更向这里。不舍前功。翻身一掷。抹过太虚。佛见法见尚不起。岂有世间尘劳之见耶。点检将来。有什么气息。亦是病。所以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兄弟家。果能於无气息处。绝后再苏。等闲用将出来。不堕在是非得失窠里。便可出丛林入保社。主宾互换。一挨一拶。着着有出身之路。

    岂不见。琅琊和尚。问举上座云。近离甚处。举云两浙。琅琊云。船来陆来。举云船来。琊云。船在什么处。举云步下。是佗於无气息处。转得身。吐得气。绝后再苏底人。露个消息。自然逈别。琅琊见佗此语。杀人可恕。无礼难容。便为佗拨转路头。向佗道。不涉程途。一句作么生道。若是别人。死在句下。作万千技俩。用尽鬼怪。举上座。到这里。更无周由者也遂以坐。具摵一摵云。杜撰长老。如麻似粟。有般汉。当这般境界不过。便作是非得失商量。佗琅琊老子。也不忙。款款地。问侍者云。此是什么人。侍者云。举上座。琅琊遂亲下旦过。问云。莫是举上座么。莫怪适来相触悞。你看。二大老。一人道杜撰长老。如麻似粟。一人道。莫怪适来相触悞。可谓拳踢相应。彼此不相饶。自然不坐在是非得失里。当时举便喝。好喝。若非举上座。四楞蹋地。未免当面蹉过。举复问云。长老甚时到汾阳。琅琊云。某时到。举云。我在浙江。早闻你名。元来见解只如此。何得名喧宇宙。琅琊遂作礼云。惠觉罪过。兄弟。举上座七事随身。战必胜。攻必取。若非琅琊。暗设机阱。平地[病-丙+斯]陷。争见功高汗马。直得主宾互换。水乳和同。玉转珠回。不留影迹。要且是非得失。粘缀伊不着。生死去来。羁绊伊不得。如今兄弟。志愿不坚。力量不大。才见主法者。轻轻道个不是。便头红面赤。打不过。起单去。一时作是非得失会。却如何了得生死。

    岂不见。昔日慈明和尚。见汾阳。汾阳揣慈明之志。是个没量大汉。经二年。不许入室。每见必诟骂。使令去。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激得慈明。三毒无明现前。便乃心愤愤。诉於汾阳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殊失出家之利。语未卒。汾阳熟视。骂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耶。举杖逐之。慈明拟伸救。汾阳以手掩其口。慈明大悟曰。乃知临济道。出常情。兄弟大抵是非之念不深。不足以到无是非之境。生死之心。不重。不足以到无生死之场。看佗汾阳。不容慈明入室。示之以流俗鄙事。意在於何。使其慈明。志愿不坚。力量不大。安得於汾阳所示之要。起如是生死之念。是非之心。如此深且重耶。惟其深且重。才被汾阳轻轻点破。便能到无是非之地。无生死之场。生死去来。笼罩不住。始知临济道。出常情。是知慈明。如龙门之跃鳞。汾阳以雷霆。助其威灵。云雾资其变化。遂能翱翔於九天之上。这个便是参禅学道。志愿坚。力量大。透顶透底。不坐在是非得失窠里。跳出生死去来底样子。所谓临济道。出常情。尽在是矣。然则临济之道。自汾阳而少衰。幸而慈明堀起北方。挟其道而南。於大炉鞴中。得杨岐黄龙二大老。喧轰於天下。是故舟峰庵主道。南之施设。如坐四达之衢。聚珍怪百物鬻之。遗簪堕珥。随所探焉。骎骎末流。冒其氏者。未可以一二数也。会乃如玉人之治璠玙。珷玞废矣。故其子孙。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盖碧落碑。无赝本也。在今天下。惟大慧应庵之裔。其光明照人者。能几人耶。汝等诸人。在此紫金光聚中。朝参暮请。蓦然失脚踏翻。则损翁断不相孤负。始知临济道。出常情。然后信碧落之碑。果无赝本。固是一点谩诸人不得。只如碧落碑中。最初一字。是什么字。试参看。

    壬辰结夏。是身寿命。如驹过隙。何暇闲情。妄为杂事。既隆释种。须绍门风。谛审先宗。是何标格。

    此盖佛眼禅师。十分入泥入水。不顾傍观。痛的的地。揭示诸人。丛林中。无不念得熟者。求一人半人。亲履而行之。直是万中无一。只如道是身寿命。如驹过隙。一弹指顷。有六千五个剎那。一剎那。有九百个生灭。互相推迁。如汲井轮。无有穷已。要得平稳。除非一念顿忘。前后际断。生灭心死。三祇劫空。然后於一念中。以一剎那。为阿僧祇劫。而不长。以阿僧祇劫。为一剎那。而不促。从朝至暮。念念无虚弃底工夫。傥不如此。何暇闲情。妄为杂事。十二时中。四威仪内。贪瞋爱慢。謟曲嫉妬。堕在三界。二十五有中。被八万四千。尘劳烦恼笼罩。无有出期。固是杂事。然学佛法。求玄妙。事泯默。广见闻。以至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一一透彻。及尽精微。尤为杂事。岂知我此宗中。无剩底法。但能一念顿证。三界二十五有。八万四千尘劳。当下平沈。贪瞋爱慢。謟曲嫉妬。复是何物。百千法门。无量妙义。直下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觅其踪迹。了不可得。学佛法。求玄妙。事泯默。广见闻。是什么人。当恁么时。闲情尚无。安有杂事。傥不如此。何以隆释种。绍门风。且道是什么门风。便是释迦老子。三百六十余会。横说竖说。说不到底。一着子。末后於百万众前。拈花揭示。独有迦叶一人。领之於一笑之顷。谓之正法眼藏。涅盘妙心。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的的相承。直至今日。这个便是释迦老子门风。作么生绍。若绍得去。释迦本不拈花。迦叶不曾微笑。且道绍个什么。傥或尚留观听。滞在皮肤。谛审先宗。是何标格。且道是什么标格。从上若佛若祖。天下老和尚。求道之心。达道之念。行道之志。底标格。大抵疑心不深。不足以到无疑之田地。道念不重。不足达此道之根源。

    昔日大法眼禅师。久在长庆会中。无所契悟。遂与修进二上人。自漳州。氐湖外。将发足。而雨。溪涨不可渡。顾城隅。有古寺。解包休于门下。雨不止。入堂有老宿。坐地炉。见法眼问云。此行何之。法眼云。行脚去。老宿云。如何是行脚事。法眼云。不知。老宿云。不知最亲。者一句子。最是毒害。宗师家。与人解粘去缚。[托-七+(友-又+乂)]楔抽钉。无出这些子。法眼虽疑情未破。亦未免从死边过。只是死眼未活。三人附火。举肇论云。天地与我同根。老宿云。山河大地。与自己。是同是则。法眼云同。老宿竖两指。熟视法眼云。两个。拂袖便起。第二下铁锤来也。且道。法眼还知痛痒也无。当初法眼。若知痛痒。这老宿拂袖起去。未得在。法眼遂与修辈。同行廊庑间。读寺额。乃知。是石山地藏。法眼顾修等曰。此老琛禅师也。意欲留。语未卒。琛又至。雨已止。业已成行。琛送之。问云。上座寻常爱说。三界唯心。遂指庭下石云。且道。此石在心内。心外。眼云。在心内。琛乃呵呵大笑云。行脚人。着甚来由。着块石。在心头。一等是骑贼马赶贼。夺贼枪杀贼。罗汉老子。就中奇怪。法眼无以对。若是而今禅和子。撑两转语。贵图口不空。有可祗对。是佗法眼。是个大根器。大力量。不肯妄通消息。虽不妄通消息。正是法眼疑情将泮。命根将断。技掚将尽。成佛作祖底时节。将至。遂求决择。洞彻玄奥。使其疑心不深。道念不重。安得到不疑之田地。彻见此道之渊源。后来出世。遂为地藏之嗣。时有子方首座。乃问云。公久参长庆。而嗣地藏。何耶。法眼云。以不解万象之中独露身故。子方竖起拂子示之。且道。明长庆意耶。与法眼相见耶。法眼云。拨万象。不拨万象。可谓寸铁在手。是处割截子方云。拨万象。法眼云。万象之中。聻。子方云。不拨万象。法眼云。独露身。聻。子方於是大悟。也是因邪打正。乃云。我几枉过此生。款出囚口。看佗法眼。从地藏处。得这巴鼻入手。等闲用将出来。着着有出身之路。岂止药子方首座膏肓之疾。至於拈却尽大地禅和子。死在句下之病。其柰知音者少。这个便是求道之心。达道之念。行道之志底标格。山僧素来。百无所解。只是个随时及节。着衣吃饭底。老骨檛。汝等诸人。肯来相聚。千万以古为标格。只是不得学佛法。求玄妙。事泯默。广见闻。硬纠纠。各各竖起脊梁一回。透顶透底。生死心破。命根既断。技掚既忘。直向佛祖顶[宁*页]上行。便见释迦拈花。迦叶微笑。当甚闲公事。然后知地藏与法眼。至今坐在草窠里。出头不得。若捡点得出来。山僧不曾说着一元字脚。苟或未然。切忌向语脉里着到。

    虎丘蒺藜和尚请。

    云岩路滑。到者应稀。剑池水深。如何到底。当恁么时。莫道山僧。与诸上座。讨头鼻不着。直饶千圣万圣。现三头六臂出来。也自入作无门。如今幸遇虎丘蒺藜师兄。放一线道。蒋山借路经过。因行掉臂去也。

    乃以拂子。击绳床左边云。这里见得彻去。主则始终主。以拂子。击绳床右边云。这里见得彻去。宾则始终宾。以拂子。中间点一点云。这里见得彻去。宾即是主。主即是宾。宾主交参。应用无碍。应用无碍也。宾头卢日应四天下供。不离当处常湛然。梁宝公现十二面观音。也知不是闲和尚。是汝诸人。还知蒋山与虎丘落处么。两翁总是王蛮子。举世谁人解赏音 山野一坐锺山九年。旱涝相仍。一众艰食。由是下山持钵。以谋一饱之计。仰荷虎丘师兄。令为众东语西话。然某道学肤浅。严命之辱。不敢固辞。不免借师兄鼻孔出气。应个时节。如师兄示众云。虎丘无可取。只有三转语。验尽天下人。非今亦非古。敢问大众。如何是虎丘三转语。久参先德。一举便知。后学初机。如何洞明。如何造入。须知这三转语。从上若佛若祖。天下老和尚。以此应世。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色空明暗。以此建立。四圣六凡。情与无情。以此出没。兄弟家。未透得三转语时。被从上若佛若祖。天下老和尚谩了。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色空明暗。谩了。四圣六凡。情与无情。谩了。既一一被谩了。如何得此三转语现前。除非自家。二六时中。四威仪内。一切时一切处。一动静一语默。自己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以至尽乾坤大地。一时皆是明此三转语底时节。直得心心无间。念念不忘。日久岁深。逢境遇缘。筑着磕着。如崖頺石殒。天崩地裂相似。一回便见。从上佛祖。天下老和尚。尽向手中乞命。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色空明暗。无处桩立。四圣六凡。情与无情。一时消殒。始信从上佛祖。天下老和尚。谩我不得。乾坤大地。日月星晨。森罗万象。色空明暗。谩我不得。四圣六凡。情与无情。谩我不得。何故。盖为从上佛祖。天下老和尚。以至四圣六凡。情与无情。尽从此三转语中流出。所以道。佛及诸众生。皆承此恩力。识得此恩力。众生绝消息。然虽如是。且道。此三转语。从什么处流出。须知虎丘师兄。自灵山付授而来。所以流自胸襟。盖天盖地。其奈土旷人稀。相逢者少。

    岂不见。昔日雪峰住庵。有僧来参。雪峰以手托庵门云。是什么。僧亦云。是什么。雪峰低头归庵。雪峰等闲略露目前些子。如寸铁在手。遍地刀枪。只是这僧不得柄杷。若得柄杷。甚处有雪峰。僧遂辞雪峰。峰问云。什么处去。僧云。湖南去。峰云。我有个同行。住岩头。寄个信去。僧云。便请雪峰信。云一自鳌山成道后。直至而今饱不饥。兄弟。这个是岩头与雪峰。辞德山。至鳌山店上。阻雪底因缘。看佗古人。念道之切。至于孤村陋店。亦以此道为念。岩头长伸两脚眠。且道。意在什么处。雪峰堆堆打座。向什么处留心。岩头云。噇眠去。恰似七村里土地相似佗日异时。魔魅人家男女去在。是知切瑳琢磨。深锥痛札。若非具大眼目底。同行道伴。安能诫告。如此之切。雪峰既被岩头痛处一札。乃自指胸云。我这里。实未稳在。是佗大力量人。不肯只么休去。故得岩云。若恁么。据你平昔见处。一一举来。是则与汝证据。非则为汝刬却。峰乃诣实供通云。我初见盐官。闻举色空义。有个见处。只今目前。所见是色。当体即空。空亦不可得。如此见解。还得彻也未。是故岩云。此去三十年后。切忌举着。峰云。因见洞山过水悟道颂。有个省处。颂云。切忌从佗觅。迢迢与我踈。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始契如如。且道。渠与我。是一是二。十二时中。还得如此也无。岩云。若恁么。自救也未彻在。岩头钳锤在手。应用临时。峰又云。我因问德山云。从上宗乘中事。某甲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棒云。道什么。我当下。如桶底脱相似。岩头云。你岂不见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只如德山。打一棒云。道什么。还当得从上宗乘也无。雪峰当下。如桶底脱相似。又有甚不得处。因什么。岩头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将知万里无云。青天犹在。寸丝不挂。赤体犹存。雪峰敌国家财。既被岩头打并了。计穷力尽。乃问岩头云。毕竟如何得是。岩头云。佗后若播扬大教。须是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与我盖天盖地。雪峰於此大悟。跳下床礼拜云。今日始是鳌山成道。今日始是鳌山成道。大众。雪峰自闻色空义。见洞山过水颂。於德山棒下。皆有证悟处。其奈一翳在眼。空花乱坠。当时若不是岩头有针膏肓。起必死底手段。安有鳌山店上。一段奇事。故信云。一自鳌山成道后。直至而今。饱不饥。也是贫儿思旧债。岩头遂问这僧云。雪峰更有什么言句。僧举前话。岩头云。雪峰道什么。僧云。无语低头归庵。岩头云。我当时悔不向伊道末后句。若向佗道。天下人。不奈此老何。且道。如何是末后句。但向雪峰低头归庵处会取。这僧既不荐。至夏末。请益岩头。头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识末后句。只这是。这僧自雪峰处。担得一担骨董。到岩头处。添得一担颟顸。直是不奈何。了带累二大老。费口分疎。究竟不知落处。然则雪峰岩头。兄呼弟应。激扬此道。即不无。毕竟低头归庵。与末后句。如何理会。须信道。雪峰岩头。如转轮圣帝。施一号。发一令。四方八表。无不顺从。这僧为什么。头头蹉过。汝等诸人。若要彻底分明。须是参取虎丘三转语。若参透此三转语。则低头归庵。与末后句。自然念念现前。临机应变。得大自由。生死去来。了无朕迹。然虽如是。蒋山恁么说话。向虎丘师兄面前。不满一笑。何故。当门不用栽荆棘。后代儿孙惹着衣。

    众道友。就净慈请。

    山僧。自住锺山以来。旱涝相仍。今岁尤甚。下山持钵。荷众信檀越。令升此座。举扬宗旨。俾得余利。以为一饱之计。且道。如何是宗旨。作么生举扬。据实而论。设使尽大地。若草若木。各各具广长舌相。亦不能措一词。今为众信之心诚确。不免就第二义门。东语西话。应个时节去也。

    所谓宗旨者。盖是释迦老子。三百六十余会。横说竖说。说不着底。一着子。末后於百万大众中。拈花示众。独有迦叶一人。破颜微笑。释迦老子。便与佗着一个名字。谓之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摩诃大迦叶。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的的相承。而至今日。鞠其所归。不出只今见前一众。各各当人。真实一念。此念未明。以前诸人。日用应缘处。不曾减一丝毫。既明之后。诸人日用应缘处。亦不曾增一丝毫。上至诸圣。下及六道。一切含识。皆具此真实一念。以其於日月应缘处。迷则业缘。悟则佛性。然则业缘佛性。间不容发。但忘取舍之心。随处自然解脱。所以佛说。南阎浮提人。念头猛烈。最能为善。最能为恶。超四果。越十地。坐与诸佛齐等。亦由此一念所为。经三途历六道。终陷阿鼻地狱。亦由此一念所造。众信道流。傥能一念顿证。则善之与恶。笼罩不住。所以六祖大师。谓明上座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恁么时。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然则诸檀信。见前一众。日用应缘处。此一念。不系於善。不系於恶。殊不知。此一念。如大日轮。升于东方。清净光明。无幽不烛。只如诸檀信。见前一众。每日起心动念。运转施为。折旋俯仰。父母夫妇之间。兄弟朋友之际。或流於善。或流於恶。一一皆谩自心不得。既谩自心不得。但於日用应缘处。急急着眼看。此一念之善。一念之恶。自何而来。蓦然觑破。知此一念来处。则世间善善恶恶。笼络不住。三界二十五有。当下氷消。八万四千尘劳。随处解脱。全体是自家真实一念。方信道。从上佛祖。天下老宿。以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芥人畜。情与无情。悉从我一念。真实心中流出。所以道。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古人虽是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只要个人。明此真实一念。

    岂不见。昔日灵山会中。有一上首。为乞士。遇恒迦比丘。问之。乞士从何而来。乞士云。从真实中来。恒迦云。何名真实。乞士云。寂灭故名真实。只如见前。三界绵绵。四生浩浩。僧是僧俗是俗。立底立坐底坐。内为见闻觉知。生住异灭。所惑。外为万象森罗。色空明暗所移。是寂灭。不是寂灭。这里若不是真实一念见前。则未免被物所转。恒迦又问云。寂灭相中。有所求耶。无所求耶。乞士云。无所求。恒迦云。既无所求。何用求耶。乞士云。无所求中。吾故求之耳。看佗二人。问者穷源到底。要见浅深。答者似镜临台。难逃妍丑。恒迦又问。无所求中。何用求耶。乞士云。所有求者。一切皆空。得者亦空。着者亦空。实者亦空。来者亦空。语者亦空。问者亦空。寂灭涅盘。一切虚空分界。亦复皆空。吾为如是次第空法。而求真实。大众。得者不空。则为得心所累。着者不空。则处处执滞。不得解脱。来者不空。则为动相之所移。语者问者不空。则死在句下。为语言之所役。寂灭涅盘。一切虚空分界不空。则为胜妙境界之所笼罩。无有出期。则真实一念。何由发露。只如山僧。今岁诸庄大浸。颗粒不收。可谓空矣。下山持钵。所至处。被人所迫。不得已。东语西话。然未尝有一毫实法与人。可谓空矣。便恁么去。山僧以此一念。无说而说。见前一众。以此一念。无闻而闻。既无说又无闻。毕竟唤什么。作真实。喝一喝云。寐语作十么。

    聪藏主为母请。

    古人所谓。养不足以报父母。惟圣人以德报之。德不足以达父母。惟圣人。以道达之。道也者。非世人之所谓道也。妙神明。出生死。圣人之至道者也。德也者。非世之所谓德也。备万善。被幽明。圣人之至德。如何谓之妙神明。出生死之道。如何谓之备万善。被幽明之德。你禅和子。置身在丛林中。洁己虚心。究明自己。自己若明。无一事不是真乘。无一法不为妙用。三界二十五有。八万四千尘劳。四圣六凡。情与无情。尽向这里。氷消瓦解。当恁么时。非特报今生父母以德。达今生父母以道。以至。历劫以来父母。无不报之以德。达之以道。岂不见。昔日伏驮密多尊者。年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且道。佗五十年。口不曾言。足不曾履。意在什么处。一日见佛陀难提至其家。遽起作礼。而说偈言。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难提以偈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此便是达亲以道。报亲以德底张本。只如吾人。禀父母之遗体。三年然后免怀抱。如何说个父母非我亲底道理。吾人剃除须发。着佛衣。吃佛饭。依佛而住。当行佛行。作么生说个诸佛非我道底道理。须知伏驮尊者。五十年中。为个一事。口不敢言。足不敢履。一旦得难提尊者。提金刚王宝剑。不犯锋铓。直下向咽喉上一刜。直得伏驮尊者。五十年碍膺之物。涣然氷释。所以难提道。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如是则言与心亲。则全是本来父母。道与行合。则诸佛之心。不从外得。是知妙神明。出生死之道。备万善。被幽明之德。伏驮密多。五十年间。了然蕴在胸中。口虽不言。言满天下。足虽不履。独步大方。蓦被难提尊者点发。直得光明盛大。照映寰宇。为在家出家。补报父母重恩底榜样。

    是故。今日檀越。张丈省元。巫丈省元。同聪藏主入山。为令尊堂戴氏小一太君愍忌。与百日。同时辨香积供。供养见前。学般若道流。因命山野。升于此座。举唱宗乘。所将妙善。以资冥福。用报亲恩。真所谓善达其亲。以吾圣人之道。善报其亲。以吾圣人之德。大凡人生天地间。不论僧之与俗。在家有在家之孝。出家有出家之孝。在家则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出家则参究妙神明。出生死之道。熏炼备万善。被幽明之德。傥能自己洞明。则此道此德。历历见前。到这田地。上无不报之恩。下有可行之道。闻之。尊堂太君。赋性温谦。乐善不倦。以其禀温谦之性。自然於日用中。与善相应。燕居食息。动容周旋。无有一事。不中礼法。用是日日晨昏。不暇他务。以看经念佛为务。当不暇佗务之际。便是善心纯至。善心既纯至。则所看之经。是自心之经。所念之佛。是自心之佛。是皆自温谦性中。流出也。至於宾辖造门。殚力祇遇。赈人患难。如己之急。自非平昔。乐善不倦。畴克若此。虽临终之际。索香汤沐浴。集阖门眷。聚乃子若孙。环立寝。所以授遗训。我没之后。必生好处。汝等不必忆我。又且诵阿弥陀佛。至瞑目。不辍於口。大抵临生死之际。不容以伪。看佗令尊堂太君。九十余年。游人间世。现妇女身。温以处己。谦以御众。乐善不倦。时节既至。付嘱便行。真所谓。佛子。若能於一切处。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此之谓也。

    昔城东老母。与佛同生。不愿见佛。才见佛来。以两手掩面。佛於十指间。顿现。直是无回避处。敢问大众。且道。城东老母。不愿见佛。与令尊堂太君。临终念佛。不辍於口。还有优劣也无。见前一众。但能参透妙神明。出生死之道。熏炼备万善。被幽明之德。透顶透底。了了分明。则知戴氏太君。与城东老母。二人落处。若知得此二人落处。则知各人自己落处。若知各人自己落处。此妙神明。出生死之道。备万善。被幽明之德。十二时中。无有不现前底时节。既得此时节现前。则世出世间。平等顿超。人与非人。性相无异。独有蒋山拂子。不入这个保社。何故。三贤固未明斯旨。十圣那能达此宗。

    天童中夏。

    教海渊深。万论千经。皆摄入。禅门浩博。六凡四圣悉包容。衲僧家。各各负冲天气宇。掀翻教海。千经万论。无处栖踪。击碎禅门。四圣六凡。无容身地。如是则禅之与教。皆是强名。黄面老子。四十九年。横说竖说。空有性相。顿渐偏圆。未免徒将五彩。描画虚空。碧眼胡僧。万里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无端特与钵盂。强安柄杷。轩知。这些货赂。谁不有之。但能反己而求。自然随处解脱。

    岂不见。昔日禾山普禅师。左绵人。赋性豪迈。不受控勒。气节孤高。见识明敏。讲唯识起信论。与众难疑答问。千变万化。七纵八横。无敢婴其锋者。常罪圭峰疏。多臆说。摘其失处。以戒学者云。不足信。间有老师宿学。皆数之曰。圭峰。清凉国师之所印可。汝敢雌黄之。蚍蜉撼大树之谓也。普叹曰。今之学者。以名位自惑。久矣。清凉圭峰。非有三头六臂。奈何甘自屈辱乎。是他气节高。见识明。虽是文字之学。已不为文字所惑。使其参请。有大发明。纵从上佛祖。有所未至。亦必直之。是时黄檗胜和尚。自江西归成都保福。吕龙图名大防者。帅成都。执弟子礼。日名参叩。普虽性豪迈。不受控勒。然却疑此事。於是易服。窃听其议论。终日不晓一词。遂心愤愤口悱悱。归卧看屋梁曰。昔胜曾业讲有名。而吕公当世第一贤者。相与酬酢。敬信如此。而我乃不信耶。所疑未解。坐寡闻也。大抵参究此事。须是有个般气宇始得。乃出蜀。至荆南金銮。闻其会中。有一老衲。曾见了山情庵主来。丛林目之为饱参。普遂叩之曰。经论何负於禅宗。每见长老家。多讥诃之。何也。老衲谓之曰。业经论者。以其是情识义理。思想边量。非能发圣成道。脱有发圣成道者。籍经论为缘耳。傥不因自证自悟。唯经论是仗。则世间能读能诵。能知能解。皆一时证圣成道去。宁肯仆仆。与吾辈。俯仰於丛林中耶。又况经论。皆纸上死语。教家谓之所知障。乌能发圣成道。寻常教家言。所知不是障。是障障所知。山僧旧曾在讲下。听诸讲师。讲所知障义章。翻覆讲解。枝词蔓语。终不可晓。以今日山僧见处。只就自家日用中。略为评品。只如适来老衲道。业经论者。以其情识义理。思想边量。是所知障。诸人十二时中。推穷寻逐。情识义理。思想之际。那个是能知之心。你若当情识义理。思想之境。见前之时。见彻能知之心。本空。则所知之境。自寂。便见所知之境外。无能知之心。能知之心外。无所知之境。心境既空。性相平等。直饶恁么。向衲僧门下。天地悬隔。是故达磨大师。得得西来。显言。教外别传。是也。这老衲。要推鞠普蹉过此事处。遂就佗经论窠子。问佗。只如经中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汝还信否。普云。世尊之语。安敢不信。老衲曰。既信。何用区区远来。普曰。吾闻。禅宗有别传之旨。故来。老衲曰。是则未信。非能信也。大抵禅宗直指之要。非有佗说。盖亦人人见行。本分事耳。如释迦老子。才出头来。以手指天地云。唯吾独尊。此乃明明显示直指之要。以悟人矣。及乎见明星悟道。乃云。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与夫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等语。是知。吾佛。重重以直指之要。八字打开。扬在诸人怀里了也。自是吾人。为其徒者。不能当面便领。却向千经万论中。寻言逐句。甘自陷溺於语言名相之域。迷而不反。所以达磨大师。航海而来。径提此事。显言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故老衲。以经中所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之语。痛惩诘於普。却似将一个铁蒺藜。着在普胸中。而普虽不当下便省。而胸中耿耿地。有个物碍塞。销镕不去。此销镕不去之时。便是佗渐有契证之地。乃云。其病安在。老衲曰。能见黄龙南禅师。当使汝之疾。有瘳矣。普於是即日遂行。才至黄龙。便问南禅师云。如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物。迦叶遂召阿难。阿难应喏。迦叶云。倒却门前剎竿着。意旨如何。看佗置个问端。只从佗在讲下。罪圭峰臆说处来。及不晓黄檗与吕龙图议论。乃云。所疑未解。坐寡闻处来。又从老衲。以经论是情识义理。思想边量处来。黄龙南禅师。眼高一世。觑见佗心肝五脏中病痛。於其问端上。不易丝毫。而问之曰。上人出蜀。曾到玉泉否。云曾到。云曾挂搭否。云一夕便行。南云。智者道场。关将军打供。与结缘几时。何妨。此语正是倒却门前剎竿着底注脚。普虽默然良久。复理前问。正是普疑心将破。胸中之物销镕。发圣成道之时也。南公遂俛首。可谓杀人不用刀。活人不用剑。普当下大悟。顿忘所证。趋出大惊曰。两川义虎。不消此老一唾。看佗得这个时节入手。无言可对。无理可伸。只道得个两川义虎。不消此老一唾。后来出世。住禾山。临迁寂时。受一寺人生祭。足即坐脱而去。古人道。大疑之下。必有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原其所悟之由。若不是疑教外别传之旨。疑之最深。不得南禅师。等闲俛首。以攻其膏肓之疾。安得到大安乐之地。然后知倒却门前剎竿底道理。智者道场。关将军打供。与夫俛首底时节。了无异辙。到这里。禅之与教。着不得。佛之与祖。着不得。当之着不得处。事事着得。终日经论。而不堕语言之域。终日圣凡。而顿忘升沉之迹。出生入死。得大自由。世出出间。了无剩法。便恁么去。犹是小小歇场。暂时活计。更须知有佛祖未兴。禅教未立。禾山未离讲肆。未见南禅师底一着始得。汝等诸人。若要知得这一着落处。但如禾山普禅师。见南禅师。大悟一回。自然分晓。不着问人。设或未辨端倪。他日异时。阎罗老子。征你饭钱。莫言不道。

    径山痴绝和尚法语

    嗣法门人 智圆 元省 元枢 编

    示岩寿首座(前住彭州天宁)

    瞿昙老子。费尽口业。横说竖说。初无一个元字脚。与人咂啖。达磨大师。得得西来。单传心印。亦无一针锋许。与人作道理。须是个汉。具天然气槩。於一切时。一切处。向瞿昙未出世。达磨未西来以前。研穷体究。时节既至。喷地一下。明见本地。便知。瞿昙不曾出世。达磨不曾西来。在在处处。常光现前。剎剎尘尘。初非外物。直饶恁么。犹是小小歇场。暂时活计。未是宗门中事。不见云门大师道。任你横说竖说。未是宗门中事。是甚么热椀鸣。三乘十二分教说梦。达磨西来说梦。若有老宿开堂。椎杀百千万个。有甚么过。云门恁么揭示。且道。还当得宗门中事也无。山僧自住持以来。亦曾为人。东说西说。若是宗门中事。未曾梦见。有人痛下毒手。椎杀山僧。不为分外。岩寿首座。极有志於道。忽来告别。觅语。蓦云。某甲下手。山僧只向佗道。善为道路。

    示法嗣知客

    衲僧门下。正令全提。如击石火。闪电光。旱地奔雷。悬崖落石相似。未曾眨眼。早是蹉过。是佗从上老宿。踏得这一脉着。等闲垂一机。示一境。自然去离泥水。活人眼目。初无实法与人。岂不见。良遂座主。参麻谷。谷一见来。便去锄草。良遂到锄草处。谷殊不顾。便归方丈。掩却门。良遂乃敲门。谷问云阿谁。遂拟对。忽然契悟。乃云。和尚莫谩良遂好。若不来礼拜和尚。几乎被经论。赚过一生。且道。麻谷有指示。无指示。若道有。麻谷向道什么。若道无。良遂因什么悟。后归到讲肆中。谓人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良遂得这些巴鼻入手。便有活人底眼目。检点将来。未免乞儿暴富。当时讲肆中。忽有个汉。不受人谩。翻转面皮。看佗良遂无容身之地。

    法嗣知客。自锦城讲肆中。知有教外别传一段大事。得得南泉。寻人决择。两到山间道聚。山僧曰。衮於人事海中。无暇去锄草。亦不曾闭却方丈门。只是相烦客司一年了。是个气吞宇宙底汉。一点也谩佗不得。但如良遂见麻谷一回。便知经论。果有赚人处。若有赚人处。则自己知处。灼然一切人不知。如是则未离讲肆。未出瞿塘。行脚事毕。岂待区区八千里往来。然后为得耶。虽然。归到讲肆中。切忌妄通消息。忽然撞着个人。翻转面皮。莫言不道。

    示悟开首座(前住建康清凉)

    达磨六传。而至曹溪。曹溪之后。南岳收其余毒。肆其酷於江湖之间。马驹中毒。杀八十四人。个个阿辘辘地。独有百丈。向一喝下。拾得个穷性命。坐在大雄峰顶。幸自可怜生。无端被黄檗觑破。唤作大机之用。带累临济。只具一只眼。自此一人传一人。习以成风。莫之敢遏。至於杨岐栗棘蓬。白云上大人。东山暗号子。赚得圆悟於小玉声中。此毒现前。熏染应庵。毙於睡虎爪牙之下。幸而有个破沙盆。活得起来。直得炎炎之气。塞乎天地之间。穷其来处而无踪。究其用处而无迹。皆所以碎诸方之窠臼。发千圣之灵机。近来此毒。看看扫土而尽。绝无气息。

    悟开首座。拚得性命。於无气息处。发此余毒。以施来学。则达磨正宗。不致寂寥也。

    示智沂首座

    诸佛未出世以前。好个清平世界。及乎灵山拈花。以正法眼。付金色头陀之后。便见干戈一动。四海尘昏。西天四七。略露锋铓。唐土二三。互施剑戟。带累后代儿孙。各据一方。递相鼓儱。指南作北。喝水成氷。未曾有一人。端的见正法眼之落处。独有云门风穴二大老。较些子。一人道普。一人道瞎。虽则各出只手。扶此正法眼。欲使其光明灿烂。殊不知。转见黑墨律崒。便恁么去。譬如清庙之瑟。朱弦而踈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是故密庵师祖。得其遗音。唤作破沙盆。扬在粪扫堆头。无人会得。独有松源老人。知得落处。放出个拗驴。一踏踏得粉碎。只要於诸佛未出世以前。善自提持。以寿后世无穷之传也。

    示了徽侍者(前住渠州延福)

    佛祖阃域。衲僧巴鼻。非是聪明利智。博见多闻。而能证入。又非峻机慧辩。泯默忘言。而能造诣。直饶具通天作略。盖世英雄。未举先知。未言先领。亦未得其仿髴。须是於二六时中。回光返照。乍可不会。不可妄有领览。才有一毫发。妄自领览。执以为是。则便是生死根本。但一味退步。就己默默参究。愈退步。愈有力。愈不会。愈现成。蓦然一处错踏翻。千处万处俱透脱。始见从前聪明利智。博见多闻。峻机慧辩。泯默忘言。皆是自家受用三昧。便能欺贤罔圣。破二作三。拈一茎草。作倚天长剑。杀活自由。以黑豆子。换天下人眼睛。圣凡罔测。得到恁么田地。莫便是佛祖阃域。衲僧巴鼻么。且喜没交涉。

    了徽侍者。为道正切。以省亲西泝。一日告别。蓦问云。如何是佛祖阃域。衲僧巴鼻。余谓之曰。若要洞明此事。初无佗术。别没誵讹。余三十年前。与令师祖哑庵老子。於江湖上。究之已熟。此老虽过去久矣。然浮屠巍然。肉犹暖在。归到家山。但拊塔而问之。此老虽冥冥中。自有方便。然子生平崛强。岂甘受秤锤落井之讥耶。佗日再南。却须为我说破。无爽此语。

    示觉照首座(前住江州东林)

    行脚道流。挑个钵囊。置身在丛林中。只要洞明自己。自己若不洞明。粗则被地水火风汩没。细则被生住异灭流注。内为见闻觉知所惑。外为色空明暗所使。无自由分。是佗本色行脚道流。一旦洞明自己。许多粗细。内外境界。尽向这里。一时氷销瓦解。任是从上若佛若祖。天下老和尚。悉须向背后叉手。盖由佗识得自己分明。於一切处。作得主宰。不为一切善恶凡圣摇撼。到此田地。亦未是本色行脚道流。立地处在。

    岂不见。曹山和尚云。师僧家。在这个衲衣下。须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承当得分明。即转佗诸圣。向自己背后。方始得自由。若也转佗不归。直饶学得十成。须向佗背后叉手。说甚大话。若转得归自己。一切粗细境来。亦尽作得主宰。

    曹山等是老婆心切。然就中要妙。只如道。须会向上事。且作么生是向上事。这里承当得分明。便知本色行脚道流。立地处。既知行脚道流立地处。非特转佗诸圣。向自己背后。亦乃敢开大口。说大话。捩转天下人鼻孔。

    觉照首座。相处既久。造诣益深。且问大话。作么生说。捩转天下人鼻孔。无出这些子。试向未行脚以前。露个消息。直饶恁么。衲僧门下。当甚破草鞋。

    示晞勤藏主

    为人须得为人眼。见地须得见地句。是佗从上老宿。等闲垂一机。示一境。七纵八横。千变万化。不守故常。俾一切人。不觉不知。蓦然漆桶破。光影尽。譬如昨夜降雪相似。天昏地黑。朔风撼空。冻雪压屋。尽大地人。不知所以。及乎曙色才分。各各起来。豁开户牖。四方八面。世界一时别了。直得大地山川。了无高下。百草树木。莫辨洪纤。虽则一色全真。洞然明白。若不见晛则消。遇雨则解。依旧是从前世界。则一切万物。皆无生意。

    参学人。若得漆桶破。光影尽。正是坐在一色全真。洞然明白处。若不是个具大眼目底。与伊痛下毒手。尽底揭翻。使之依旧眼横鼻直。一切寻常。则未免陷入解脱毒海里。头出头没。更无活路。只是个死汉。有甚用处。

    晞勤藏主。久游丛林。今欲西泝。袖纸觅语。正值大雪漫漫。因呵冻述此。以遗之。且道。是为人眼。见地句。试辨看。

    示从闻禅人(前住建康崇因)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互兴於世。略露目前些子。如刽子手里刀相似。直下截断人命根。初无丝毫许。实法与人。入思惟。作道理。向衲僧门下。犹如掘地觅天。那更谈玄说妙。举古明今。三玄戈甲里。定誵讹。四种料拣中。分得失。丝来线去。露布葛藤。锢鏴人家男女。未有了日。是佗有志参学之士。负冲天气宇。蕴盖世英雄。着眼於佛祖未兴以前。密契於古今窠臼之外。等闲一语默。一动静。自然超宗异目。草偃风行。终不肯倚佗墙壁。跨佗门户。坐佗床榻。吃佗残羹馊饭。以自屈抑。於衲僧门下。方较些子。

    岂不见。高亭参德山。乃隔江问讯。山以手招之。高亭忽然开悟。便横趋而过。尽道。德山略露目前些子。无法与人。殊不知。无端与贼过梯。高亭横趋而过。其奈已是吃佗残羹馊饭了也。蒋山恁么道。未免罪过弥天。若检点得出。於衲僧门下。却较些子。苟或未然。三十棒山僧自吃。不干你事。

    示惠照藏主

    真实参学之士。欲明此道。至不一也。锐者喜进。怯者日退。敏者易趋。急者思止。或以泯默无言。为实地。或以研穷性理。作根源。或以明辨古今。为极则。或以百无所解。为歇场。智识之偏。趋向之异。虽豪杰特达之士。有不能自免。若不是个咬猪狗。恶手脚。活爪牙。有三千里外。定誵讹底眼目。提向上钳锤。攻其偏坠。击其乖异。则未免大家衮在草窠里。以谓此道。只如此。深可怜悯。

    岂不见。赵州问南泉云。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这些子。如砒霜狼毒。峭壁悬崖。无你下口处。无你入作处。独有赵州较些子。便云。还可趋向也无。泉云。拟向即乖。州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豁然如太虚空。岂可强是非耶。只如南泉恁么道。莫便是提向上钳锤。攻其偏坠。击其乖异么。且喜没交涉。

    惠照藏主。要知落处。此去天台城外。有个瑞岩老子。具三千里外。定誵讹底眼目。脚未跨门。必能为子说破。便见光孝一场败缺。不同小小。

    示绍明维那(前住建康天禧)

    达磨大师。自西天。带得些毒气。来此土。惟神光中之。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自此毒气。流行天下。递代熏蒸。直至于今。虐焰愈炽。独有临济老汉。在黄檗山中。毒气熏心。无理会处。及到高安滩头。此毒见前。便解掣风掣颠。但有来者。一味喝将去。谁奈伊何。譬如鸩鸟飞空。一毛落处。山无草木。水无鳞介。后来兴化。於大觉棒下。此毒一发。於克宾维那法战之时。痛下毒手。即罚钻饭。赶出院。便是与临济。吃六十拄杖。雪屈在。今丛林列剎相望。据位称师。孰不自谓曾中此毒。欲求中得亲切。善用此毒者。谁欤。禅和家道。我到处行脚。往往寻香逐臭。亲切中此毒者。谁欤。山僧自行脚住山而来。横草不拈。竖草不斩。瞒瞒顸顸。饥餐渴饮。且恁么过。逈不知此毒来处。但只相烦绍明维那。悦众兹山。以无心应大帅天禧之命。袖纸觅语。不觉引笔及此。逗到天禧。忽地此毒流行。切莫错怪蒋山好。

    示宗雅首座(前住建康奉圣)

    世之学者。根有大小。性有利钝。是故从上老宿。以善巧方便。随其根本之大小利钝。而诱掖之。或马面夜叉。或诸佛菩萨。或刀山剑树。或佛国莲宫。或随类分形。予夺纵横。生杀自在。攻其所偏坠。激其所未到。俾其各悟自本心。明自本性。然穷其用处。初无一丝毫许。实法与人也。譬如物之在天地之间。虽洪纤长短之不齐。及其鼓之以风雷。润之以雨露。俾各遂其生育长养之事。凝之以霜雪肃杀之气。以成其结实藏敛之功。更无一芥子许。不适其宜。而不得其所。然穷其造化之用。了不可得。我这里。不问你根之大小。性之利钝。只有一圜悟关。透得过底。一任天下横行。透不过底。一任天下横行。透得过底。固是天下横行。透不过底。因甚么。也天下横行。要作达磨种草。请着眼看。勉之毋忽。

    示了心藏主(前住建宁三峰)

    衲僧家。在母胎中。自解作师子吼。有此体裁。方可担荷此宗。如其自负依佗。待人指授。记人言语。以当宗乘。总是灭胡种族。近来此道不振。良由师与弟子。递相印证。拨无因果。诳呼闾阎。自谓能荷此宗。譬如刻粪作旃檀像。纵经尘劫。只成臭气。有志之士。速须远离。自着精彩。自着眼脑。自成自立。一旦己眼洞明。放光照破四天下。方始不负行脚之志也。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宗师家用处则不然。先与汝拈却规矩。待汝解信手斫方圆。自然规矩符合。则巧在其中矣。虽然如此。亦是暂时岐路。小小歇场。便从衲僧门下过。更参三十年始得。且道。衲僧门下。有甚长处。

    示祖聪藏主(见径山无准和尚。前住潭州智度)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世尊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摩诃大迦叶。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人传一人。如水传器。的的相承。至於今日。皆是上梁不正。下柱参差。以致天下老和尚。各据一方。播扬大教。明眼汉没窠臼。且道有恁么事。无恁么事。若道有恁么事。大丈夫气宇。又安在哉。若道无恁么事。只如天下丛林。列剎相望。又作么生排遣。五峰顶上。有个无面目汉。可往见之。脚未跨门。必为子说破。

    示巽升维那(前住梓州牛头山)

    巽升维那。吾蜀英伟之士。久处丛林。浩然有归省之志。江湖道旧。欲留之而不可得。道过锺山出此纸觅语。余谓之曰。所谓法语者。盖前辈有道之士。提持佛祖不传之妙。警悟学者。余之不敏。乌足以能之。况子久参浙翁。大得其道。遍历江湖。饱谙浅深。又安用此。虽然。以子归省之志。形於梦想。故得发予之绪言。

    余尝患。今之学者。父母不供甘旨。丛林中行脚。大事邈不加意。甘为明教罪人。真可怜悯。今子非特了行脚大事。又且切切於归省。是可嘉也。因记得。圆悟禅师示众云。生身父母居堂上。从本爷娘在顶门。且道如何是从本爷娘。试以子在淛翁炉锤之下。如爆龟纹。爆则成兆底时节。考之。则娘生面目。遍界难藏。昔日视亲庭。奉甘旨。昏定晨省。冬温夏清。而不为亲。及乎别亲庭。游江海。涉山川。寻师择友。参禅访道。而不为踈。而今归省也。脚才跨门。母念子之心。子宁亲之意。啐啄同时。默默相契。语言不及。融融泄泄。和气霭然於一堂之上。不知与当时。在淛翁炉锤之下。爆底时节。为同为异。蒋山口门窄。说不能到。子之令兄。儒门宗匠。眼高诸方。必能定当。子若能未言先领。未举先知。方信道。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更能推此一着。以惠来学。使一切人。知有从本爷娘。在顶门者。真不负生平。行脚眼目。

    示行弥藏主

    正法眼藏。自灵山拈花。少林面壁而来。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是皆赃证分明。偷心已死。然后於一切处。施白拈手。当面换人眼睛。是故三圣贼行愈高。累及兴化。於大觉棒下。见彻临济在黄檗处。吃棒底意旨。自兹十一传。而至密庵。向白拈队。夺得个破沙盆。非特换却松源眼睛和耳根。一时塞却。至今尽大地人。东西不辨。无处雪屈。若是个善窃者。鬼神不知底汉。向未拈花。未面壁以前。验得赃证分明。便见。从上若佛若祖。历世老宿。白拈款桉。不待鞠勘。一时败露。则所谓正法眼藏。愈见光明盛大矣。

    示正受知客(前住建宁府云溪)

    古德云。参学人。且向着佛不得处。体取。时中常在识尽功成。瞥然而起。即是伤佗。而况言句乎。只如道着佛不得处体取。且道。佛有甚么过。阿那个是着不得处。作么生体取。这里见得彻去。识虽尽而不尽。功既成而无成。便见常在底人。脱体现前。妙用纵横。无有不利。更有何物。瞥起而伤之乎。当恁么时。一大藏教。千七百因缘。直下氷消瓦解。觅一元字脚。了不可得。全体是自家。常在底生涯。更须和这常在底。一时扬却。衲僧门下。方较些子。千佛不能思。万圣不能议。乾坤坏不坏。虚空包不包。一切比无伦。三世唱不起。且道是什么物。得恁么奇特。十二时中。试着眼看。释迦老子家法。达磨大师门风。非心思意解。而能洞明。岂语言文字。而能造入。是以灵山拈花。少林面壁。便有人。领之於一笑之顷。得之於觅心了不可得处。自兹千灯续焰。五叶流芳。的的相承。绵绵不断。等闲垂一机。示一境。一言半句。尽是与人抽钉拔楔。去离泥水。活人眼目。只要尽大地人。各各悟自心。见自性。初无实法与人。作窠窟。开活路。是故古德云。若以实法系缀人。土亦消不得。既是不以实法。系缀人。唤什么。作释迦老子门风。达磨大师家法。这里若有转身一路。始不负平生。参学眼目。

    示觉崇禅人(前住建宁府三峰)

    无一定不易之操。不足以行脚。无坚忍力行之志。不足以办道。是故古来参学之士。坚守其行脚之操。而不为虚文之所惑。力行其办道之志。不以小小不如意。而自沮。发之以强勉。为之以果敢。断之以决烈。故其行脚之操。愈久愈固。办道之志。日进日新。及其日久岁深。或师友激励。逢场遇缘。蓦然洞明。父母未生以前。一段风光。不从佗得。如抛家日久。一旦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