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释迦如来行迹颂最新章节!

出家。三十成道。如是三说不同者。以大小机见异故。

    尔时作是念  我所得妙法  当广应开演  利乐於一切

    菩萨既成道已。於三七日中。思惟利生方便。如法华经云。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初七日思)。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请我转法轮(二七日思)。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不信受。破法堕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於涅盘(三七日思)。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云云)。思惟是已。即趣奈苑。二十年中。说四阿含经。八年说方等诸经。二十二年说诸部般若。八年说法华涅盘二经。度尽有缘之众。能事已毕。年到七十九。入般涅盘也。大纲如是。今引祖文。略示其要。如天台四教仪云。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言五时者。一华严时。二鹿苑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盘时。是名五时。言八教者。顿渐秘密不定。此四名化仪。如世药方。藏通别圆。此四名化法。如办药味。是为八教〔第一华严时者。如来初成正觉。在寂灭道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天龙八部一时围绕。如云笼月。尔时如来现舍那身。说圆满修多罗。故名顿教〕〔第二鹿苑时者。佛为三乘根性。於顿无益。故不动寂场而游鹿苑。脱舍那珍御之服。着丈六弊垢之衣。亦从兜率降下。托胎出胎。纳妃生子。出家苦行。六年已后。木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成劣应丈六身佛。为三乘根人。说生灭四谛十二因缘事六度等法。诸人闻已。依教修行。证偏真理〕〔第三方等时者。彼二乘人贪着小乘。谓是究竟。不能预大。故说维摩思益楞伽楞严三昧全光明胜鬘等诸大乘经。惮偏斥小。叹大褒圆。彼二乘众闻是法已。内怀惭愧。心渐淳淑。耻小慕大也〕〔第四般若时者。机根渐熟。次说摩诃般若金刚般若光赞般若大品般若等诸部般若。命空生身子。转教菩萨。令知诸法融通淘汰。已上三时对华严顿故。总名为渐〕〔第五法华涅盘时者。机缘已熟。可令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次说法华。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故言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废权立实。彼诸声闻。般若时受勑转教。皆知法藏。故至法华会上。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授记作佛而已。次说涅盘者。有二义。一为未熟者。更说四教。具谈佛性。令具真常入大涅盘。故名捃拾教。二为末代钝根。於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法身。设三种权。扶一圆实。故名扶律谈常教。若论时味。与法华同。论其部内。纯杂小异。何者。法华纯说圆教。涅盘杂说四教故也〕。

    问五时与顿渐之义如是。秘密不定藏通别圆其义云何。答秘密教者。前四时中。如来三轮不思议故。或为此人说顿。或为彼人说渐。彼此互不相知。能令得益。故名秘密教。不定教者。於四时中。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此则如来不思议力。能令众生於渐说中得顿益。於顿说中得渐益。如是得益不同。故名不定教 藏等四教。行人修行。断惑证道之法。不可具录。今当略示。言藏教者。小乘三藏也。一修多罗藏。即四阿含经。二阿毗昙藏。即俱舍婆沙论。三毗尼藏。即五部律等。声闻依生灭四谛修行。断三界见思惑尽。证偏真理。缘觉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此人断见思尽。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菩萨依四谛境。发四弘愿。修六度行。满三阿僧祇劫。入世第一位。发真无漏。顿断见思习气。木菩提树下。成劣应丈六身佛。为钝根三乘人。说生灭四谛。现老比丘相。入无余涅盘〔言通教者。通前藏教。通后别圆。又此教三人同以无言说道。体色入空。故名通教。声闻但断三界见思惑尽。不能侵习。如烧木成炭。辟支佛更侵习气。如烧炭成灰。菩萨正使断尽。与二乘同。扶习润生。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机缘若熟。顿断残习。七宝菩提树下。天衣为座。现带劣胜应身成佛。为三乘人。说无生四谛。此藏通二教。三人所证虽同。大小巧拙永异。何者。藏则小拙。谓不通於大故小。析色入空故拙。虽当教内三人上中下异。望通三人。则一概钝根。通则大巧。谓大乘初门故大。体色入空故巧。虽当教内三人上中下异。若望藏教。则一概为利。般若方等部内共般若等。即此教也。言共般若者。共二乘法说也〕〔言别教者。别前二教。别后圆教故也。诸大乘经广明菩萨历劫修行。行位次第互不相摄。并此教之相也。此教菩萨行位次第。有五十二。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也。十信伏三界见思烦恼。初住断见。七住断思。与藏通二佛齐。十住断界内尘沙惑。伏界外尘沙。十行断界外尘沙。十向伏无明。习中观。登初地。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谓法身般若解脱也。现身百界。八相成佛。化度群生。然不知上地菩萨举足动步。次入二地。千界作佛。如是地地功德十倍。从此至妙觉。破十二品无明。坐莲华藏世界大宝花王座。现圆满报身成佛。为钝根菩萨众。说无量四谛〕〔言圆教者。诸大乘经说佛境界不共三乘位次。捴属此教。如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慧身不由他悟。法华云。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维摩云。入此室者。唯闻诸佛功德之香。有经云。如人浴大海已用诸河水。如是等类。并属此教。此教位次。如别教五十二位。然别则位位互不相摄。圆则位位相摄。如帝网珠珠珠相映。於此五十二位。更加五品弟子位。谓一随喜品。二读诵品。三说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此位圆伏五住烦恼。即外凡位。与别十信同。次追六根净位。即十信也。初信断见。现真理。七信断思。十信断界外尘沙。与别住行向齐。次入初住。断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现身百界。八相化物。与别初地齐。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者。即此位成佛。是乃此教真因。谓成妙觉。谬之甚矣。从此至第二行。各断一品无明。增一分中道。与别妙觉齐。三行已去。别教之人。尚不知名。何况伏断。故以我家之真因。为汝家之极果。从三行去。至於妙觉。破三十品惑。究竟登涅盘山顶。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大涅盘。以虚空为座。成清净法身佛。居常寂光土。说无作四谛。是为五时八教之大纲。具如天台妙玄中说〕。

    初在寂灭场  十方贤圣会  文殊普贤等  法身诸大士  及与众龙天  拱之为影响  佛现舍那身  顿说华严经  是法不思议  法界以为体  一尘含十方  剎那摄三际  一多即无二  三法无差别  清净妙法身  湛然应一切  初发道心时  即便成正觉  又令诸大士  各谈五位法  亦有善财童  历参诸善友  各随其所问  答示种种法  如是圆满教  大山机所担  小虽在其座  犹如聋痖等  譬如丧家子  一日到其舍  见父势尊严  畏惧便他走

    华严以法界为体。圆融无碍。一多不二。该括始终。无出无没。不可思议。剎那此云一念。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也。谓一念之中。谐尽三世之际。三法者。佛法心法众生法。经中有如来林菩萨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又有金刚幢法慧等诸大士众。承佛神力。各说五位法门。谓住行向地等妙觉也。又善财童子。觉城东畔。初遇文殊。顿证法界。自此历参五十三知识。因问各答所知一法。大山机者。经云。譬如日出。先照须弥等诸大山王。佛日亦尔。先照菩萨诸大山王(云云)。是以二乘虽在一席。如聋若痖。故四教仪云。所说法门虽广大圆满。摄机不尽故。未畅如来出世本怀也。丧家穷子事如下注。

    佛即作是念  若但赞佛乘  众生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  我宁不说法  疾入於涅盘  寻念过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应说三乘  是时十方佛  皆现赞善哉  如诸佛所行  且设方便事  脱舍那珍服  着丈六垢衣  不动寂灭场  而游鹿野苑  先为前五人  转四谛法轮  闻已即成果  世有三宝名  从兹十二年  说四阿含经  诸有三乘人  依修皆证道  是名半字教  黄叶止啼耳  如父设方便  引子令除粪  止得一日价  便自以为足

    法华偈云。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我闻诸佛音。即趣波罗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云云)。又珍服垢衣以譬为言。如法华经说。今示其略。有一长者。失子既久。其子游行。遂至父舍。见父尊严。畏惧而走。父遥见之。审知是子。遣使捉来。穷子惊唤。迷闷躄地。长者方便。脱其珍服。即着垢衣。乃接其子。以喻如来现舍那身。顿说华严。二乘如聋。竟无所益。如设方便。现丈六身。说生灭法。乃令入道。然不离寂场而游化鹿苑。不舍本身而示现迹形。言鹿野者。昔群鹿所居。以之名也。事如大论中说。佛趣鹿苑。作是思惟。我欲开於甘露法门。谁应先闻。因念憍陈如等五人。悉皆聪明。又夙有愿。先应度之。时五人等投佛出家。世尊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佛问。汝知色受想行识为是常无常。为是苦非苦。为是空非空。为有我非有我。五人闻已。漏尽意解。成阿罗汉。即便答言。是五阴法。实是无常苦空无我。诸天唱言。如来今日转大法轮。世有三宝。谓如来是佛宝。四谛是法宝。五罗汉是僧宝。为诸天人第一福田。又三宝亦云三尊。此三尊称宝者何。宝性论云。三宝有六义。一者希有义。如世珍宝。贫穷之人所不能得。三宝亦尔。薄福众生万劫难值。二者离垢义。如世珍宝。体无瘕谪。三宝亦尔。随离诸垢。三势力义。如世珍宝。除贫去毒。有大势力。三宝亦尔。具不思议大神通力。四庄严义。如世珍宝。能严身首。令身殊好。三宝亦尔。能严行者。令身清净。五最胜义。如世珍宝。诸物中胜。三宝亦尔。一切世中最为殊胜。六不改义。如世真金。烧打磨炼。不能改变。三宝亦尔。不为世间诸法改故。四阿含者。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也。此中分别三界之法。极至二乘之果。但是九部经耳。九部名目文烦不录。半字黄叶二譬。出涅盘经。如有长者教诸痴子。先教半字。后授满字。则能易解。佛亦如是。为钝根人先教小法。渐令入大。又如婴儿啼哭不已。母将黄叶弄而与之。儿谓是金。悦而不啼。二乘亦尔。证二涅盘。谓是究竟。自以为足。

    华严与阿含  一时无前后  小见丈六佛  但说阿含经  大睹舍那佛  恒说华严经  一佛一音说  机见乃不同  譬如但一水  四见各殊异  又如五天王  见一珠各色

    华严阿含一时者。佛身是一。法门无二。而机见各异。何者。三藏机。见佛在木菩提树下。生草为座。现劣应身。说生灭四谛。通教机。见佛在七宝菩提树下。天衣为座。现带劣胜应身。说无生四谛。别教机。见佛在莲华藏世界大宝华王座。现尊特报身。说无量四谛。圆教机。见佛在常寂光土。以虚空为座。现清净法身。说无作四谛。是则如将一水。天见琉璃。人见水。鱼见屋。鬼见火。又如佛以随色摩尼珠。示五方天王云。此珠何色。东曰青。南曰赤。西曰白。北曰黑。中曰黄。互说异色。而珠圆明。无定色也。佛身亦尔。清净无碍。但随机缘。示现四身。非止四身。随类摄化。则普现六道四生无量种身也。若局论。则华严摄在阿含时中。若通论。则华严时长。通至五时。何者。彼经云。常说恒说无时不说故也。

    佛悯钝根人  贪着小三藏  谓是究竟法  不生乐大心  欲令入大乘  八载说方等  弹偏以褒圆  斥小而叹大  毁訾二乘人  如焦芽败种  是断佛种者  诸佛所难化  二乘闻此语  泣动大千界  回心耻小法  而生慕大志  如子不畏父  虽出入其门  犹谓客贱人  止宿草庵中

    第三方等时。对半说满。四教俱说。弹斥偏小。褒扬圆大。二乘闻已。耻小慕大。得通教益。诃啧二乘事。如净名等经说。如彼穷子。到其父舍。为除粪秽。经二十年。长者告言。汝如吾子。由是之故。於其门内。入出无难。犹处门外。止宿草庵。二乘亦尔。虽闻方等大乘之法。而谓是菩萨事。非己智分。不肯回小向大。犹居罗汉。

    次经廿二年  说诸部般若  诸法皆清净  色空无挂碍  佛说法度生  而无闻说者  菩萨行六度  亦无能所相  求佛以色声  是人甚邪倒  观法离人我  乃名真佛子  佛说如是义  加空生身子  转教诸菩萨  令知法宝藏  菩萨闻是法  日夜勤精进  得受诸佛记  当成无上道  而彼二人等  虽能为他说  以为非己分  永无希取想  如子受父勑  领知诸宝藏  犹未舍劣心  无怀取一喰

    第四般若时。但说空理。破诸有相。言诸法者。谓一切世间阴界入等。及与三乘谛缘度法。乃至诸佛十力菩提。如是诸法。悉皆清净。无二无别。是以大般若云。五蕴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又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又云。菩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我应灭度无量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般若论云。其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净名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空生则须菩提也。以其生时家中库藏皆空故以名焉。身子则舍利弗也。舍利母之姓。弗者翻云子也。以其母身好故。竺人皆称身子。空生解空第一。身子智慧第一。而此二人易解般若之义。故佛以般若。加此二人。转教菩萨令知法藏。心渐通泰。如彼穷子受其父勑。领知众物。而无希取一喰之意。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佛知机已熟  如痈将欲溃  久默之本怀  正当可畅时  次至灵鹫山  三周说法华  开权显真实  会三归一乘  诸法本寂灭  世间相常住  龙女顿成佛  声闻受佛记  天人及鬼畜  乃至蜎[虫*非]类  一切有心者  无一不成佛  当知佛知见  蕴在众生心  尽令开悟入  一大事圆成  父知子心大  命聚王与族  家珍悉以付  相对共欢娱

    佛兴于世者。但为一大事因缘故也。何谓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机宜不同。故始自华严。终至般若。於其中间。先以专大。次复专小。或半满相对。或权实相隔。横说竖说。广演诸法。逗机益物。无有毫差。然非本怀也。及灵山说法华经。令三乘九界咸悟一佛乘。乃畅本怀。大事因缘妙极於此。三周者。法说周譬喻周因缘周。上根於法说周。悟佛知见。得记作佛。而中根抱迷未遣。次说火宅三车譬。乃得领解。得受佛记。又有下根。犹未能解。次说过去因缘。乃能悟入。皆受记莂。开权显实者。开前四时三教之权。显一佛乘实相之真。又开众生三毒妄心。即显诸佛三德实相。会三归一者。融会三乘。显一佛乘。天台智者大师以本迹二门消释。谓从序品至安乐行品十四品。名为迹门。从涌出品尽经十四品。名为本门。诸经中本迹。以寂场所成法报为本。从本所起胜劣两应为迹。今经取尘点劫前本坐道场所成三身为本。自大通中间。乃至今日所成三身。皆名为迹。妙乐记云。他人不见今经本迹。但知从胜专求法身。如此法本与众经共胜翻成劣。若得久本。则近迹不失。若但云法身。尚失中间。何况远本。玄义云。迹与诸经有同有异。本与诸经一向永异。解曰。迹与诸经同者。谓诸部中圆。异者诸部中兼三教故。本则一向永异者。诸部中不明久远之本故也。

    说迹事已周  欲显本地寿  召致本眷属  说所未曾说  佛从成佛来  无量僧祇劫  剎尘剎尘数  其劫过於是  一生补处尊  尚不穷其限  况余诸萨埵  焉能知少分  虽云入涅盘  是亦非真灭  如医去他国  为治狂子故

    如来寿量品云。我成佛已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末为微尘。过於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展转。尽是微尘。是诸国土可得知其数不。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是诸世界无量无边。我等於是事中。亦所不达。佛言。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着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是数。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於余处无量国土导利众生。乃至云。譬如良医善治众病。是人多诸子息。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於后饮他毒药。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见诸子等。或失本心。或不失者。依方炼药。与之令服。不失心者。饮药病愈。余失心者。而不肯服。父作是念。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念。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怜愍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心遂醒悟。乃服其药。病悉除愈。佛亦如是。若久住世。薄德众生见佛常在。便怀厌怠。不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云云)。本眷属者。佛说迹竟。欲显本地本时弟子。从地涌出。数不可说。皆久植德本。具诸三昧。有大神通。非是伽耶成佛所化。如父少子老。令众不信。是故如来说寿长远。以决众疑。令获大利。十信。

    佛说寿命时  得益者无数  八界微尘众  皆发菩提心  复有诸菩萨  增道损生多  或证三贤位  或登十圣地  或入金刚心  邻于大觉地  获斯胜利者  大千剎尘数

    分别功德品云。佛说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得闻持陀罗尼。乃至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一生当得阿耨菩提。又云。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於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有人有如是功德。於阿耨菩提退者。无有是处。又妙玄中云。闻本地功德。转更深广。不可称量。不比前来迹中之益。何者。佛境转深。功德亦大。是以令此诸菩萨等增道损生(道即三德生即无明)。至於极位也。白莲结社文中云。佛世当机。尚未早闻久远之寿。我等当此后五百岁。闻佛开显本地寿量。以结胜缘。岂不庆快乎。

    如是圆妙法  多年默不说  今朝乃开演  如王解髻珠  是名圆中圆  亦为王中王  醍醐之上味  众病之良药  一念随喜者  其福不可限  佛说是经时  人间岁八周

    经云。譬如强力转轮之王。兵战有功。赏赐诸物象马车乘及诸田宅。或与衣服种种珍宝奴婢财物。欢喜赐与。如有勇健能为难事。王解髻中明珠与之。如来亦尔。为诸法王。以大慈悲。如法化世。见一切人受诸苦恼。欲求解脱。与诸魔战。为是众生。说种种法。以大方便。说此诸经。既知众生得其力已。末后乃为说是法华。如王解髻明珠赐之。此经为尊。众经中上。我当守护。不妄开示。今正是时。为汝等说。言圆中圆者。向前三时中圆义。与法华之圆。无二无别。若彼兼但对带之粗〔华严兼别说圆。鹿苑但说三藏。方等对半说满。般若带通别二。正说圆教〕须待法华开会废了。方始称妙。当知粗转成妙。功由法华。故云圆中圆妙中妙也。言王中王者。妙乐记云。在昔未会。如一国内二三小王各治苍品。未归大国。若会已后。同澍一化。民无二主。国无二王。今乃废诸小王。唯立一王故。方便教主。王名不无。言醍醐者。玄义云。牛譬於佛。乳譬华严。酪譬三藏。生酥譬方等。熟酥譬般若。醍醐譬法华涅盘也。言病之良药者。经云。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此经。病则消灭。不老不死。文句释云。不老是乐。不死是常。谓闻此经者。得常乐之解。坥然在怀。无所畏忌。言随喜者。经云。若有人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於余处。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随力演说。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其第五十人随喜功德。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七宝。及宝所成宫殿楼阁等。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又宣布法化。一时皆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道。是人功德。比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天台智者圣师广演校量云。满阎浮提人福。不及西瞿耶尼一人福。满瞿耶尼人福。不及东弗婆提一人福。满三天下人福。不及北郁单越一人福。满四天下人福。不及一四天王福。四天不及一帝释福。乃至六天福不及一梵福。梵福不及小圣福。小圣不及体圣福。体圣不及小萨埵福。小萨埵福不及大萨埵福。大萨埵不及此第五十人闻法华经随喜功德。何以故。彼非佛法故。非实故。非圆故。虽住后果。而不及我初心。其义如此。且此第五十人。初但有一念理解。庆己庆他。未有事行。恩不及人。所获功德为若此也。故云好坚(木名)处地。芽已百围。频伽(鸟名)在壳。声胜众鸟。何况最初於会中。闻而随喜者。又经云。亿亿万劫。至不可议。时乃得闻是法华经。假使劫烧。担负乾草。入中不烧。亦未为难。我灭度后。於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此经难持。若暂持者。如是之人。诸佛所叹。是名持戒行头陀者(云云)。

    化缘既云毕  涅盘时已至  末后壬申岁  二月十五日  即趣拘尸城  娑罗双树间  叮咛诲众云  我今常入灭  诸有所疑者  应当来问耳  承勑竟谘问  一一随决答  一切天人众  争陈最后供  余皆默不许  唯受纯陀供

    涅盘经云。世尊於二月十五日晨朝。放光照大千界。乃至十方六趣众生。遇光灭罪。又有五十四众。一时云集。同声唱言。苦哉苦哉。如何一旦慧日灭没。尔时一切天王人王争设供养。皆不许之。唯受长者纯陀之供。经律异相云。佛临入灭。有长者。名曰纯陀。泣告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救。贫穷孤困。欲从如来求将来食。惟愿哀受我等微供。然后涅盘。佛言。我今为汝断除贫穷。以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令汝具足檀波罗蜜。是时人天皆来奉供。佛悉不受。大众唱言。奇哉纯陀。成就大福。我等供具则为唐捐。世尊欲满众望。一一毛孔化无量佛。一一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僧。悉皆受供。释迦如来自受纯陀所奉之供。

    佛虑末代众  於法起断见  夭伤其慧命  亦亡失法身  更设三种权  以扶一圆实  一切有佛性  一切法常任  屠儿广额者  立地顿成佛  五逆阿阇王  罪灭而妙证  是知涅盘法  罪福本平等  若欲疾成佛  应须学此法

    涅盘经义者。已如前示。此不烦录。言广额屠儿者。闻一切物皆有佛性之言。放却屠刀。立地成佛。又阿阇世王。闻调达语杀父瓶沙。心即劳热。满身生疮。天下诸医无能治者。有一大医。名曰耆婆。即白王言。欲治此病。莫如投佛。王即依言。俱诣佛所。闻罪性空。发菩提心。身疮便愈云云。如来出世五时说法次第如是。

    夫诸佛如来随顺群机。说种种法。然不出四门。谓一者有门。二者空门。三者亦有亦空门。四者非有非空门。为化有者说空门。乃至为化着亦有亦空者。说非有非空门也。是以佛无定说。法亦无定。但逐机宜说示耳。呜呼。今者去圣既远。时当斗诤牢固。众生执心胶固。竟争人我。不本如来方便大义。於一源法。分派互诤。以至相残。痛哉痛哉。今不肖也。依祖说出一譬。统论诸教。以息众诤。譬如大海潜流四洲天下。无所不至。故於平地或高原上。乃至山顶。凿之得水。或遇石缝。迸出为泉。众泉合成一川。众川合成一河。众河流入大海。同为一味。是谓还源反本。彼诸水等各有其名。曰某泉。曰某川。曰某河。然其源则祇一海也。如是众水。一归於海。岂有大小深浅之别名乎。法门亦尔。如来始成正觉。初说华严。而有小机。如聋无益。於是兴悲。为引此类。且设方便。示说阿含。次说方等。次说般若。次说法华涅盘。如是等法。其名虽异。义则是一。何者。最后灵山开权显实。令一切法融为一味。平等无差。故经云。诸法实相。世间相常。是知千差万别。无非妙法。是则据华严。则一切无非华严。据法华。则一切无非法华。据般若方等。悉亦咸然。噫。或人未了如斯之义。假华严者曰。是为根本。余皆枝末。玩法华者云。此则为王。余是臣民。执余经论者皆云。如是是己非他。自惑惑人。惑之甚矣。若准大乘宗旨。则应离局执。融通无碍。若存此执。焉为大乘行人乎。且如古往诸大宗师。如斯之义非不知也。在弘法边。强构是非。抑扬彼此。此乃大权菩萨化他之方便也。况如来大圣。一大藏中。处处皆云此经第一。但为流通故尔。又有尚禅者曰。禅是教外别传。以为胜法。非毁经教。此等不知教中专示心要。故有是惑焉。盖早不看经之过也。何所怪哉。且夫我佛如来广说诸教非他。但是为显真理故也。如经云。毗卢妙体遍一切处。一切诸法无非佛法。是以非离文字别有真理。若离文求理。如杂器求金。若言理绝文字。是名三藏学者。若观文理不二。方曰大乘行人。故我天台智者大师。於法华玄义中释经之一字。皆用六尘为经。如一黑墨色。诠无量教无量行无量理。若知字非字非字非非字。无二边倒名净。净则无业名我。我则无苦名乐。无苦则无生死名常。何以故。字是俗谛。非字是真谛。非字非非字是一实谛。一谛即三谛。三谛即一谛。如此解字。手不执卷。常读是经。口无言音。遍诵众典。佛不出世。恒开梵音。心不思惟。普照法界。当知黑字是诸法本。青黄赤白亦如是也。此则以色为经。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又观心诵经法云。何者是经。为经卷是。为标轴是。诵者为当心念是。口念是。为龈腭和合而出。为有我身。为无我身。谁是念者。推寻毕竟无有我能念者。虽无所念之经。而有经卷纸墨文字。虽无能念之人。而有我身。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经卷。不离经卷。虽非心口。不出心口。从始至终。必无差谬。是名不思议微妙三观。三世诸佛。莫不皆从此观而生。苟能了达文文句句皆三德秘藏。读诵熏心。则心性所具圆融三谛中熏而发。岂得离文而悟理哉(已上祖说)。以此观之。则心之与教。应无有二。教外别传那个心乎。若以世尊拈华示之。为别传者。此亦不出於教。至如达摩谓可师曰将心来与尔安。又以血脉观心等论示之。此非教耶。况第六祖能禅师闻金刚经而悟道。大振宗风。那云教外别传乎。且依教而证理者。具载传记。其书山积。於中或有看一偈而复性者。或读诵而妙悟者。或书写而发慧者。或寻行数字而通透者。或但顶戴而达真者。如是获益者。罔知其数。若非心纯是教。教纯是心。恶能如是哉。夫耆婆执毒。皆成妙药。摩男所执。无非珍宝。有目之人虽为粗行狂言。皆不违理。是以先德虽有非教之言。祇是遣着之方。非究竟义。不得如我生盲。妄信先哲方便之辞。反毁本师真实之教。冀诸有此惑者。改之可也。如或不改者。吾末如之何。

    佛说是经已  一期能事毕  法付妙吉祥  背东右胁卧  安详入涅盘  如薪尽火灭  住世七十九  设会三百余  应身虽示灭  真身本常住  如月堕清昼  孤光留古躔  尔时大地震  诸天雨香华  一切四部众  失心皆躄地

    涅盘经云。诸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背痛。如常患者。汝等文殊为众说法。今以大法付嘱於汝。乃至迦叶阿难。说法既毕。背东面西。右胁而卧。入般涅盘。于时大地震动。川流尽涸。草木摧折。幽冥大明。天雨香华。散大众上。於其众中。或有随佛入灭者。或有失心者。或有闷绝躄地者。於是依轮王法。即以佛身用安棺椁。周书异记曰。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暴风忽起。拨屋折木。山川覆震。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至夜不灭。王问大史扈多曰。是何征耶。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灭衰相现耳。

    摩耶下天来  唯见金棺泣  佛自棺中起  说偈以慰之

    佛灭之时。摩耶夫人五衰相现。阿那律升天告之。下见佛棺及衣钵杖。执之悲泣。佛从棺起。告言勿哭。说偈慰之。

    拘尸城中人  移棺欲入城  力士十六人  [掜-儿+丌]而无少动  棺自举升空  出入城四门  绕城七匝下  大众交悲喜

    拘尸城人佥议。力士十六人请举佛棺入城供养。尽其神力。[掜-儿+丌]无少动。阿尼楼豆告言。纵倾城人亦莫能举。世尊平等福利人天。棺乃自举。升虚空中。高七多罗树。从拘尸城西门而入。东门而出。复南门入。从北门出。绕城七匝。还下本处。经于七日。渡熙连河。天冠寺中。大众即扶佛身出棺。置於床上。香水灌洗。内以兜罗绵裹。外以妙氎如法缠之。仍旧入棺。满注香油。置栴檀楼上。将欲茶毗。火悉殄灭。大众疑云。如来何缘未毕乃尔乎帝释云。待迦叶故。

    迦叶在他国  晚知急急来  欲见恳三请  乍现双趺示

    是时迦叶在波波国。见尼乾执天华。知佛入灭。急诣天冠寺。欲见佛身。三请不许。乃为拨棺。现其双足。须臾即隐。

    将欲阇维时  三加火辄灭  如来三昧火  从胸出自焚  所有设利罗  其数不可计  天龙及人王  争分各起塔

    於是力士持炬阇维火即殄灭。如是再三。终不能烧。迦叶告言。大圣宝棺。三界之火所不能烧。何况汝力而能烧耶。於是如来胸中三昧之火。随声而发。迸出棺外。渐渐茶毗。经于七日。言设利罗者。亦云舍利。此云身骨。茶毗既了。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具有五色。其数无量。帝释得右边一牙及舍利。天上起塔。八大国王均分得之。各还本国。立塔供养。尚余灰炭。亦谓灰塔炭塔。以永供养。

    后有阿育王  分布成金塔  数八万四千  遍安一天下

    八大国王。共分舍利。阿阇世王得八万四千。以金函盛。作百岁灯。藏恒河中。阿育王经云。世尊入城乞食。见二童子弄土为戏。见佛欢喜。以土名麨。奉佛发愿。使我将来盖於天地广设供养。以是因缘。至佛灭后一百年后。作转轮王。名曰阿育。统阎浮提。因於嫉妬。杀八万四千宫人。后於城外。造立地狱。治诸罪人。於是消散。比丘化王。王即信悟。问比丘言。杀八万四千宫人。罪可得赎不。道人言。各为人起一塔。下着舍利。当得脱罪耳。王即寻觅舍利。见灯尚明。舍利既出。灯亦尽灭。王怪而问。莲华比丘答云。阿阇世王裁量灯油。至取舍利乃灭。又问道人何处起塔。道人即以神力。左手掩日光。作八万四千道。散照阎浮提。所照之处。皆可起塔。王即依言。作八万四千金银琉璃颇黎箧。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宝瓶。复盛此箧。又备无量百千供养之具。勑诸鬼神。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满一亿家者。起塔一座。今此东土洛阳彭城扶风蜀郡临淄。及高丽地定安金刚山。皆有塔焉。并有神异。又阿育王敬重三宝。以阎浮提地并属三宝。是以阎浮提地如芥子许。无非三宝地分也。

    尊者大饮光  受佛僧伽棃  今入鸡足山  以待弥勒尊

    饮光梵云迦叶也。传灯录云。佛告迦叶。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於汝。汝可流布。无令断绝。仍授金缕僧伽棃衣。入鸡足山。其山乃合藏身。候弥勒佛下生传付也。弥勒正云梅怛丽。此云慈氏。以世世修慈故。

    侍者庆喜尊  受佛法宝藏  与一千罗汉  结集流於世

    庆喜梵云阿难也。佛既入灭。欲色诸天共诣大迦叶所。作礼白言。佛日既没。法灯欲灭。当以大慈建立佛法。福利众生。时大迦叶受诸天请。欲集法藏。抡选无学千人。就七叶岩。而阿难结未尽故。不听预会。又迦叶以六罪责之。一听女人出家。使佛正法减五百岁。二佛示脊痛。须水不给。三佛告以修其神足。默然不应。四践佛僧伽棃。五示诸女人佛阴藏相。六前结未尽。尔时阿难闻是语已。入金刚定。破一切烦恼。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乃於是夜。由门钥孔入。迦叶手摩其顶曰。我故为汝令速得道。汝无恨耳。阿难升座。众有三疑。一疑佛还起坐。二疑他方佛至。三疑阿难成佛。尔时阿难唱言。如是我闻。三疑顿息。於是从初至末。四十余年所说法藏。皆悉结集。无孑遗者。

    继有三七圣  及余诸应真  造论释其义  转次广宣扬

    饮光庆喜。结藏流世。既入灭已。商那和修等二十一圣。相继弘通。利乐群品。诸圣事实。文烦不录。略标其名及传灯年数耳。一迦叶传灯四十五年。二阿难传灯三十七年。三商那和修传灯六十二年。四优波鞠多传灯六十五年。五提多迦传灯四十九年。六弥遮迦传灯五十五年。七佛驮难提传灯五十五年。八佛驮蜜多传灯四十八年。九胁尊者传灯四十五年。作大毗婆娑论。摧破邪计。扶树正宗。更振玄风。十富那夜奢传灯六十年。十一马鸣大士传灯五十六年。造起信论。重兴正法。十二迦毗摩罗传灯五十八年。十三龙树大士传灯五十七年。初为梵志。后信佛教。得鼻根净。入大海中。齅华严经。出来流布。又说大智度论。以释般若经。十四迦那提婆传灯五十一年。十五罗睺罗多传灯四十八年。十六僧伽难提传灯三十九年。十七僧伽耶舍传灯六十一年。十八鸠摩罗驮传灯三十四年。十九阇夜多传灯五十二年。二十婆须盘头传灯四十三年。二十一摩那罗传灯四十八年。二十二鹤勒那传灯四十四年。二十三师子尊者传灯五十年。已上诸圣。皆受佛勑。相继为祖。弘法利生。逮乎勒那。谓师子预谶曰。吾灭五十年后。当有难起。婴在汝身。至时罽宾国王果灭佛法。至尊者前曰。师得蕴空不。答已得蕴空。曰离生死不。曰已离生死。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曰身非我有。何吝於头。王即挥剑断尊者首。白乳涌高数尺。王臂亦堕。七日而终。此乃佛灭后一千二百八年也。此后继有四圣。一名婆舍斯多。二名不如蜜多。三名般若多罗。四名菩提达摩。如是四圣虽非佛之所记。而相承传明。续佛慧命。福利无穷。俱是非常人也。何以知然。昔达摩始至此方。梁武帝问志公法师云。是何人耶。对曰。斯乃观音大士传佛心印故。自西而来。又有处云。般若多罗尊者。大势至菩萨幻有也(云云)。余之二圣例可知尔。噫达摩九年面壁。神光一谒而传心。自此承而续焰者。不可胜数。若非极圣之示迹。焉能至於此也。如欲委详历代诸圣本末。及正脉傍传诸师宗派者。请寻传灯录。

    释氏会要云。至如来灭后四百年时。健驮罗国迦尼色迦王。机务余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部执不同。王用深疑。问胁尊者曰。何故尔耶。应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异论。各据闻见。王闻斯语。甚自感伤。乃谓尊者曰。愿师具释三藏。以决群疑。尊者曰然。王即宣令广集圣贤。白诸僧曰。具三明。备六通。内穷三藏。外达五明者住。不在此位者退。自余各还住者五百。於是诸圣先造邬波弟钥论。释素怛览藏。次造毗奈耶毗婆娑论。释毗奈耶藏。后造阿毗达摩毗婆娑论。释阿毗达摩藏。凡三百万颂。九百六十万言。备释三藏。莫不穷其枝叶。究其浅深。大义重明。微言再显。广演流布。后进赖焉。

    释迦如来行迹颂卷上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