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长部经典最新章节!

欲、贪、瞋、恚;当我有欲、贪、瞋、恚时,我即有取着;当我有取着时,我即有坏、恼;当我有坏、恼时,我即有障碍。’彼畏取着、彼嫌恶取着。对此被询问时,即不答此是善,亦不答此是不善,而言其伪乱无序之诡辩论:‘我不以为然、亦不以为不然,无异想、亦非无想、亦非无无想。’

    诸比丘!此即其第三主张。伪乱无序诡辩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被询问时,依此,根据此言其伪乱无序之诡辩论。

    二七

    又有第四主张。诡辩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被询问时,依何、根据何而言其伪乱无序之诡辩论耶?

    诸比丘!今有某沙门、婆罗门,闇昧愚痴。彼因闇昧愚痴,对此被询问时,即言其伪乱无序之诡辩论:‘汝若询问我,他世存在否?我若以为他世存在者,我当答汝他世存在,但我不以为然、亦不以为不然,无异想、亦非无想、亦非无无想。汝若询问我,他世不存在耶?……乃至……他世存在亦不存在耶?他世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化生之有情存在耶?化生之有情不存在耶?化生之有情存在亦非存在耶?化生之有情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善恶业之异熟果存在耶?善恶业之异熟果不存在耶?善恶业之异熟果存在亦不存在耶?善恶业之异熟果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真人其死后存在耶?真人其死后不存在耶?真人其死后存在亦非存在耶?真人其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有此询问,若我以为真人其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者,当答以真人其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但我不以为然、不以为不然,无异想、亦非无想、亦非无无想。’

    诸比丘!此即其第四主张。有对此之询问时,诡辩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此、根据此而言伪乱无序之诡辩论。

    二八

    诸比丘!此即诡辩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被询问时,即依据此四种,言其伪乱无序之诡辩论。诸比丘!任何诡辩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被询问时,言其伪乱无序之诡辩论,皆依据此四种,或此等中任何之一,其他即无[根据]。

    二九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无执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微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三〇

    “诸比丘!有某沙门、婆罗门,持着无因论。彼等依二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无因生。无因论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而说我及世界是无因生耶?

    三一

    诸比丘!有名为无想有情天,彼等诸天,若想生时,即从彼天殁。而某一有情,从其天殁,生来此[地上],生此已,舍家而出家。舍家而出家已,彼从苦行、精进、专修、不放逸、正忆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生起想念,更此以前不能想念。彼如是言:‘我及世界是无因生。所以者何?因以前我不存在,以前虽不存在,今我转变为有情。’

    诸比丘!此即其第一主张。某无因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此、根据此而说我及世界是无因生。

    三二

    又有第二主张。无因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而言我及世界是无因生耶?

    诸比丘!今有某推论家、审察家。彼以自推论锤练而得,并审实寻思之理解,而如是言:‘我及世界是无因生。’

    诸比丘!此即其第二主张。无因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此、根据此而说我与世界是无因生。

    三三

    诸比丘!此即无因论者之彼等沙门、婆罗门,根据此二种[主张]而说我与世界是无因生。任何无因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我与世界是无因生,皆以此二种之根据,或此中任何之一,其他即无[根据]。

    三四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无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微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三五

    诸比丘!此等前际论者,持此前际论之彼等沙门、婆罗门,对于过去,以十八种根据,主张种种之浮说。诸比丘!凡任何前际论者,持前际论之沙门、婆罗门,对于过去,主张种种之浮说,皆根据此等十八种,或此中任何之一,其他即无[根据]。

    三六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无执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微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三七

    “诸比丘!有此等后际论者,持此后际论之沙门、婆罗门,彼等对于未来,由四十四种根据,主张种种之浮说。彼等后际论者,持后际论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而对于未来,依四十四种之根据,主张种种之浮说耶?

    三八

    诸比丘!有某死后有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以十六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有想。彼等死后有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而对死后有想论,依十六种根据,主张死后我为有想耶?

    彼等对于我,主张:[一]‘我死后无病、有色、有想’,[二]‘我死后无病、无色、有想’,[三]‘……亦非有色亦无色’,[四]‘……非有色亦非无色’。[五]‘我死后为有边’,[六]‘……为无边’,[七]‘……亦有边亦无边’,[八]‘……亦非有边亦非无边’。[九]‘……为一想者’,[一〇]‘……为异想者’,[一一]‘……为少想者’,[一二]‘……为无量想者’。[一三]‘我死后……为一向乐者’,[一四]‘……为一向苦者’,[一五]‘……亦苦亦乐者’,[一六]‘……非苦非乐者’。

    三九

    诸比丘!此即死后有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以十六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有想。诸比丘!任何死后有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我死后为有想,皆由此等十六种之根据,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其他即无[根据]。

    四〇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无执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微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第三 诵品

    一

    “诸比丘!有某死后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依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无想者。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以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无想者耶?

    二

    彼对于我,说:[一]‘我死后为无病、有色、无想’,[二]‘……无色、无想’,[三]‘……亦有色亦无色’。[四]‘……亦非有色亦非无色’。[五]‘……为有边’,[六]‘……为无边’,[七]‘……亦有边亦无边’,[八]‘……亦非有边亦非无边’。

    三

    诸比丘!此即死后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由此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无想者。诸比丘!任何以死后为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皆由此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无想者,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无[根据]。

    四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之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与出离,无执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微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五

    “诸比丘!有某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亦非有想亦非无想。彼等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而由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耶?

    六

    彼等说:[一]‘我死后无病、非有想非无想而有色’,[二]‘……而无色’,[三]‘……亦有色亦无色’,[四]‘……亦非有色亦非无色’。[五]‘……为有边’,[六]‘……为无边’,[七]‘……亦有边亦无边’,[八]‘……亦非有边亦非无边’。

    七

    诸比丘!此即彼等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由此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诸比丘!任何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我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皆由此等八种根据,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无[根据]。

    八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无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美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九

    “诸比丘!有某断灭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七种之根据,说[现生]有情断灭、消失、无有。彼等断灭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由七种之根据,说现生有情断灭、消失、无有耶?

    一〇

    诸比丘!今有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说、如是见:‘卿!此我为有色,而由四大种所成,父母所生,身坏灭时,即断灭、消失,死后不存在故,至此,卿!此我实在断灭。’如是说现在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

    一一

    对此,有其他者如是说:‘卿!汝说“我”确实不存在。我不说此我确实不存在。然,卿!此我非实断灭者,汝!犹其他天之有色,属欲食者之我。汝不知此、不见此,我知此、见此。汝!此我,身之坏灭时,断灭、消失,死后非存在,故汝之此我确实断灭。’如是另有者如是说现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

    一二

    对此,更有他者说:‘卿!汝说“我”确实不存在,我不说此我确实不存在。然,汝!此我非实断灭者。犹其他天之有色,为意所成而具大小一切之肢[节],非缺根之我。汝不知此、不见此,我知此、见此。汝!此我,身之坏灭时,断灭、消失、死后不存在,故汝之此我确实断灭。’如是某者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

    一三

    对此,更有其他者说:‘卿!汝说“我”确实不存在。我不说我确实不存在。然,卿!此我实非全断灭,卿!犹有其他超越色想,灭有对想,不忆念种种想,故到达有“虚空无边”之空无边处我。汝不知此、不见此,我知此、见此。汝!此我,身坏灭时断灭、消失、死后不存在故,汝如此之我实在断灭。’如是其他者,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

    一四

    对此,更有其他者说:‘汝说“我”确实不存在。我不说我确实不存在。然,汝!此我实非全断灭。汝!犹有其他超越空无边处,故到达有“识无边”之识无边处我。汝不知此、不见此,我知此、见此。汝!此我,身坏灭之时,断灭、消失、死后不存在故,汝!如此之我完全断灭。’如是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

    一五

    对此,更有其他者说:‘卿!汝说“我”确实不存在。我不说我确实不存在。然,汝,此我尚未全断灭。汝!犹有其他超越识无边处,以到达有“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我。汝不知此、不见此,我知此、见此。汝!此我,身坏灭之时,断灭、消失、死后不存在故,汝!如此之我,完全断灭。’如是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

    一六

    对此,更其他者说:‘汝!汝说“我”确实不存在。我不说我确实不存在。然,汝!此我尚未全断灭。汝!犹有其他超越无所有处,到达有“此寂静、此美妙”之非想非非想处我。汝不知此、不见此,我知此、见此。卿!此我,身之坏灭时,断灭、消失,死后不存在故,卿!如此之我完全断灭。’如是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

    一七

    诸比丘!此即彼等断灭论者之沙门、婆罗门,由七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诸比丘!任何断灭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皆此等七种之根据,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无[根据]。

    一八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之生趣、有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无取着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微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一九

    诸比丘!有某[最上]现法涅槃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五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彼等最上现法涅槃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而以五种之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耶?

    二〇

    诸比丘!今某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说、如是见:‘汝!此我实于[现在]具足、满足五欲乐时,汝!此我则达最上现法涅槃。’如是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二一

    对此,其他者说:‘汝说此我实是存在,我不说此我不存在。然,汝!此我实未达最上现法涅槃。所以者何?[五]欲乐是无常、苦、变易性,由其变易性而变化,即生起忧、悲、苦、愁、恼。然,汝!此我确实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之初禅住时,汝!则此我到达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某人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二二

    对此,更有其他者说:‘汝言此我确实存在,我不说此我不存在。然,汝!此我确实未到达最上现法涅槃。所以者何?于此有寻有伺故,则谓粗浅之[初禅]。汝!此我,实是灭寻、伺,内心安静,得心一境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之第二禅住时,汝!此我则到达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某人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二三

    对此,更有其他者说:‘汝说此我确实存在,我不说此我不存在。然,汝!此我实未达最上现法涅槃。所以者何?于此有喜,心躁乱故,则谓粗浅之[第二禅]。然,汝!此我舍喜,住于舍,正念正智,由身受乐,诸圣者宣示:“舍念乐住”之第三禅住时,汝!此我则到达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某人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二四

    对此,更有其他者说:‘汝说此我确实存在,我不说此我不存在。然,汝!此我实未达最上现法涅槃。所以者何?于此,心有乐之向趣故,则谓粗浅之[第三禅。]汝!此我实舍离乐、舍离苦,又灭先前有喜悦及忧恼,不苦不乐,达舍念清净之第四禅住时,汝!此我则实达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某人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二五

    诸比丘!此即彼等最上现法涅槃论者之沙门、婆罗门,由五种根据,说现生有情最上现法涅槃。诸比丘!任何最上现法涅槃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皆由此等五种根据,或依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无[根据]。

    二六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之生趣、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不执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微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二七

    诸比丘!此即彼等持后际论、后际论见之沙门、婆罗门,以四十四种根据,对于后际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诸比丘!任何持后际论见之沙门、婆罗门,对于后际,主张种种之浮说,皆由此等四十四种之根据,或依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无[根据]。

    二八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之生趣、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无执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美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妙,唯智所知之诸法。此,如来自证知、现证已而开示[于世]。诸人唯如实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二九

    诸比丘!此即彼等持前际论、后际论,及前际后际论见之沙门、婆罗门,对于过去、未来,以六十二种之根据,主张种种之浮说。诸比丘!任何持前际论、后际论,及前后际论见之沙门、婆罗门,对于过去、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皆由此等六十二种根据,或由此中任何之一,此外即无[根据]。

    三〇

    诸比丘!如来知此:‘如是执,如是执取此等之见处,将有如是之生趣、如是之来生。’如来不仅知此,知比此更殊胜者。知而不执取,不执取故,得知内心之寂静。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受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不执取而解脱。

    诸比丘!此即甚深难见、难觉,寂静微妙,超越寻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诸法。诸人唯以此赞叹如来,始为真正之赞语。

    [原本无三一]

    三二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常住。此是彼等[持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三三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主张我及世界是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此是彼等[持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三四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边、无边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主张世界是边、无边。此是彼等[持边、无边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三五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诡辩论之沙门、婆罗门,被询问时,以此四种根据,言伪乱无序之诡辩。此是彼等持诡辩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三六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无因论之沙门、婆罗门,由二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无因生。此是彼等持无因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三七

    诸比丘!于此,彼等前际论、持前际见之沙门、婆罗门,以十八种根据,对过去主张种种之浮说。此是彼等前际论者,持前际见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欲求之邪见。

    三八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死后有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十六种根据,说死后我有想。此是彼等持死后有想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三九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死后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八种根据,说死后我无想。此是彼等持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四〇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八种根据,说死后我非有想非无想。此是彼等持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四一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断灭论之沙门、婆罗门,由七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此是彼等持断灭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四二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最上现法涅槃论之沙门、婆罗门,由五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此是彼等持最上现法涅槃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四三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后际见、后际论之沙门、婆罗门,以四十四种根据,对于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此是彼等持后际见、后际论之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四四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前际、后际、前际后际见之沙门、婆罗门,由六十二种之根据,对于过去、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此是彼等沙门、婆罗门之不知、不见,与烦恼欲求之邪见。

    四五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常住,此乃缘触故。

    四六

    诸比丘!于此,一半常住、一半非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此乃缘触故。

    四七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边无边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世界是边无边,此乃缘触故。

    四八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诡辩论之沙门、婆罗门,被询问时,由四种根据,说伪乱无序之诡辩论,此乃缘触故。

    四九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无因论之沙门、婆罗门,由二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无因生,此乃缘触故。

    五〇

    诸比丘!于此,彼等前际论、持前际见之沙门、婆罗门,对于过去,由十八种根据,主张种种之浮说,此乃缘触故。

    五一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死后有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十六种根据,说死后我是有想,此乃缘触故。

    五二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八种根据,说死后我是无想,此乃缘触故。

    五三

    诸比丘!于此,持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八种根据,说死后我是非有想非无想,此乃缘触故。

    五四

    诸比丘!于此,持断灭论之沙门、婆罗门,由七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此乃缘触故。

    五五

    诸比丘!于此,持最上现法涅槃论之沙门、婆罗门,由五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此乃缘触故。

    五六

    诸比丘!于此,持后际论、后际见之沙门、婆罗门,由四十四种根据,对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此乃缘触故。

    五七

    诸比丘!于此,前际论、后际论、前际后际论,持过去未来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六十二种根据,对过去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此乃缘触故。

    五八

    诸比丘!于此,彼等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常住。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五九

    诸比丘!于此,彼等一半常住一半非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一半住常、一半非常住。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〇

    诸比丘!于此,彼等边无边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世界是边无边。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一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诡辩论之沙门、婆罗门,被询问时,由四种根据,言伪乱无序之诡辩。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二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无因论之沙门、婆罗门,由二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无因生。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三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前际见、前际论之沙门、婆罗门,对于过去,主张种种之浮说。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四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死后有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十六种根据,说死后我是有想。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五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死后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十六种根据,说死后我是无想。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六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八种根据,说死后我是非有想非无想。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七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断灭论之沙门、婆罗门,由七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八

    诸比丘!于此,彼等持最上现法涅槃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六九

    诸比丘!于此,彼等后际论、持后际见之沙门、婆罗门,由四十四种根据,对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七〇

    诸比丘!于此,彼等对过去未来,持后际、前际、前际后际见之沙门、婆罗门,由六十二种根据,对过去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彼等除感受触,别无[立论]之处。

    七一

    诸比丘!于此,彼等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由四种根据,说我及世界是常住。又彼等一半常住、一半非常住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边无边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诡辩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无因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前际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持死后有想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持死后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持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持断灭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持[最上]现法涅槃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持前际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持后际论之沙门、婆罗门,……[乃至]……又彼等持前际后际论之沙门、婆罗门,由此等六十二种根据,对于过去未来,主张种种之浮说,彼等皆依六触处,感受种种触,由触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忧、悲、苦恼。诸比丘!是故比丘,如实知六触处之集、灭、味着、过患及出离者,彼则知比此等更殊胜。

    七二

    诸比丘!任何持前际后际见之前际论、后际论、前际后际论之沙门、婆罗门,对于过去未来,凡依此六十二种根据,主张种种之浮说,皆被网罗囚困于其中而浮沉,被网罗困住其中而浮沉。

    诸比丘!恰如熟练之渔夫、渔夫弟子,以细目之网,网覆于小池,彼自得如是念:‘凡住此小池之任何粗大鱼类,皆被网罗于其中而串跃,皆被网罗于其中而串跃。’比丘!如是,任何持前后际见之前际论、后际论、前后际论之沙门、婆罗门,对过去未来,凡依此六十二种根据,主张种种之浮说,皆被网罗于其中而串跃,被网罗于其中而串跃。

    七三

    诸比丘!如来之身,切断引导生之[根]而住。凡如来此身住之间,彼等人、天则见此。然,身坏、命终已,人天皆不能见之。

    诸比丘!恰如一束之庵罗树根被斫断时,任何枝茎茂盛之庵罗果亦随其[断去]。诸比丘!如是,如来之身,截断引导生之[根]而住。其身住之间,人、天虽能见之,身坏命终已,人天当不能见。”

    七四

    如是说时,尊者阿难白世尊言:“尊师!希有哉!尊师!未曾有哉!尊师!此法门当为何名耶?”

    [世尊曰:]“然者,阿难!今汝应以此法门,名之为‘义网’而奉持、名之为‘法网’而奉持、名之为‘梵网’而奉持、名之为‘见网’而奉持、名之为‘无上战胜’而奉持之。”

    世尊如是言已,欢喜之诸比丘,信受世尊之所说,说此授记经时,千世界震动!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