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人施设论最新章节!

    第一章 一人

    一

    如何是时解脱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待时机而身证八解脱而住,依其智慧见已一类之诸漏尽。此云为时解脱人。

    二

    如何是不时解脱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不待时机而身证八解脱而住,依其智慧见已而[一类之]诸漏尽。此称为不时解脱人。于圣之解脱一切之圣人亦为不时解脱。

    三

    如何是动法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若得色俱行、无色俱行之等至,彼实不得随欲之处,不容易得,不安易得,于所欲处,于欲之时、于欲之间亦不入[定]亦不出[定]。实又为其人之放逸,以此等之等至而动摇。此言为动法人。

    四

    如何是不动法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若得色俱行、无色俱行之等至,彼实得随欲处,不难得,不苦得,于欲处、于欲时、于欲之间亦入[定]亦出[定]。[于是]其人之放逸,此等之等至动摇亦无如此,亦无兴起。此言为不动法人。于圣之解脱一切之圣人等亦不动法。

    五

    如何是退法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若得色俱行、无色俱行之等至,彼实不得随欲处,不容易得,不安易得,于欲处、欲之时、欲之间亦不入[定]亦不出[定]。实又因其人之放逸,由此等之等至退,有如是此云为退法人。

    六

    如何是不退法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若得色俱行、无色俱行之等至,彼实得随意之欲处得,不难得,不苦得,于欲处、欲之时、欲之间亦入[定]亦出[定]。[于是]因其人之放逸,由此等之等至退亦无如是亦无兴起。此称为不退法人。于圣之解脱一切之圣人等亦为不退法。

    七

    如何是思不能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若得色俱行、无色俱行之等至,彼实不得随欲之处,不容易得,不安易得,于欲处、欲之时、欲之间亦不入[定]亦不出[定]。若彼专念者,则由此等之等至不退;若彼不专念,由此等之等至退。此言为思不能人。

    八

    如何是护不能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若得色俱行、无色俱行之等至,彼实不得随意欲处,不容易得,不安易得,于欲处、欲之时、欲之间亦不入[定]亦不出[定]。若彼而防护者,由此等之等至,不退;若彼而不防护者,由此等之等至退。此云为护不能人。

    九

    如何为凡夫之人耶?其人之三结不废舍,又断彼等之[结],无特别之行向。此称为凡夫之人。

    一〇

    如何是种性人耶?于彼等法之等无间有圣法之出现,具彼等之人。此言为种性[人]。

    一一~一二

    如何为怖畏抑制人耶?七有学及持戒之凡夫是怖畏抑制人。阿罗汉是不怖畏抑制人。

    一三

    如何是不能行人耶?以具业障、烦恼障、异熟障而为不信、无希望、劣慧、鲁钝,彼等之人人是决定不能入于善法之正性。此言为不能行之。

    一四

    如何是能行人耶?不具业障、烦恼障、异熟障而持信心、希望、智慧,彼等之人人是决定能入于善法之正性。此言为能行人。

    一五~一六

    如何是决定人耶?持有五无间[业]之人及所有之邪见者是决定。又,八辈之圣人亦是决定。其余者为不决定人。

    一七~一八

    如何是[四]向人耶?具足道之四人是[四]向之人。具足果之四人是住于[四]果之人。

    一九

    如何是首等人耶?其人漏之尽灭与命终为非前非后。此云为首等人。

    二〇

    如何是住劫人耶?以此人者是预流果能作证向者,彼劫之燃烧时,此人只要不证预流果者劫可无燃烧者。此称为住劫。具足一切之道者亦言为住劫人。

    二一~二二

    如何是圣人耶?八辈之圣人是圣。其余之人即非圣。

    二三~二五

    如何是有学人耶?具足四道与三果者是有学人。阿罗汉是无学。其余之人则非有学非无学。

    二六

    如何是三明人耶?具有三明者是三明人。

    二七

    如何是六通人耶?具有六通者是六通人。

    二八

    如何是正自觉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先未闻诸法而由身现等觉诸谛,于是得一切智,于诸果成为自在。此言为正自觉人。

    二九

    如何是独觉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先未闻诸法而由身现等觉诸谛,于是不得一切智,于诸果而未成自在。此称为独觉人。

    三〇

    如何是俱分解脱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身证八解脱而住,又依其智慧而见[四谛]已,灭尽诸漏。此名为俱分解脱人。

    三一

    如何是慧解脱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不身证八解脱而住,又依其智慧而见[四谛]已,灭尽诸漏。此言为慧解脱人。

    三二

    如何是身证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身证八解脱而住,又依其智慧而见[四谛]已,灭尽一类之漏。此称为身证人。

    三三

    如何是见至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至苦灭之道,依如来所悟法之智慧而[善]见[善]行,依其智慧而见[四谛]已,灭尽一类之漏。此言为见至人。

    三四

    如何是信解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导至苦灭之道,依如来所悟法之智慧而[善]见[善]行,依其智慧而见四谛已,灭尽一类之漏。然而不如见至[人之时]。此云为信解人。

    三五

    如何是随法行人耶?彼之预流果能作证向人之慧根是殊胜,推展智慧,先立智慧而修圣道。此称为随法人。预流果能作证向[人]是随法行人而入果者为见至[人]。

    三六

    如何是随信行人耶?预流果能作证向人之信根是殊胜,推展信,先立信而修圣道。此言为随信行人。预流果能作证向[人]是随信行人而入于果者为信解脱[人]。

    三七

    如何是极七返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三结而为[预流]向,不堕法、决定、等觉为终极者。彼七次流转于诸天、人间之间,轮回而作苦之边际。此言为极七返人。

    三八

    如何是家家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三结而为[预流向],不堕法、决定、等觉为终极者。彼流转于二或三家,轮回而作苦之边际。此称为家家人。

    三九

    如何是一种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三结而为[预流]向,不堕法、决定、等觉为终极者。彼生于世间之有而作苦之边际。此称为一种人。

    四〇

    如何是一来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三结而使贪、瞋、痴稀少且入于一来果,唯一次来世间而作苦之边际。此言为一来人。

    四一

    如何是不还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者,于彼处般涅槃,而由彼世界不还[此处]者。此云为不还人。

    四二

    如何是中般涅槃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者,于彼处般涅槃,而由彼世界不还于[此处]者。彼若生之等无间或不达于寿量之中,断上结而圣道生。此称为中般涅槃人。

    四三

    如何是生般涅槃人耶?此处有类之人,尽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者,于彼处般涅槃,而由彼世界不还于[此处]者。彼若超过寿量之中或至于死时,断上结而圣道生。此言为生般涅槃人。

    四四

    如何是无行般涅槃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者,于彼处般涅槃,而由彼世界不还来[此处]者。彼是无行断上结而圣道生。此名为无行般涅槃人。

    四五

    如何是有行般涅槃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者,于彼处般涅槃,而由彼世界不还来[此处]者。彼以有行断上结而圣道生。此称为有行般涅槃人。

    四六

    如何是上流趣阿迦腻吒[天]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者,于彼处般涅槃,而由彼世界不还来[此处]者。死于无烦[天]而行于无热[天],死于无热[天]而行于善现[天],死于善现[天]而行于阿迦腻吒[天],于阿迦腻吒[天]断上结而圣道生。此言为上流趣阿迦腻吒[天]人。

    四七

    如何是预流、预流果能作证向人耶?随断灭三结之人是预流果能作证向人。若彼人之断灭三结,此言为预流之人。

    四八

    [如何是一来、一来果能作证向人耶?]随稀薄贪欲与瞋恚者是一来果能证向人。彼之贪欲与瞋恚至为稀薄者,此称为一来之人。

    四九

    [如何是不还、不还果能作证向人耶?]断贪欲与瞋恚无余行向之人是不还果能作证向人。彼人者断贪欲与瞋恚不剩余者,此云为不还之人。

    五〇

    [如何是阿罗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人耶?]依断除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而无余之人,是阿罗汉果能作证向人。若彼断除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而无余者,此言为阿罗汉。

    第一章毕

    第二章 二人

    一

    如何是忿之人耶?此中,忿者如何[耶]?忿、忿恨、忿之状态是瞋、毁辱事、毁辱状态是恶意、恼害、敌意、敌对、狂暴之状态、暴恶、心之不喜,是言为忿。不断此忿之人,是称为忿人。

    如何是有恨人耶?此中,恨者如何?忿在前而恨[续]于后。以恨、猜恨之状态、[忿之]固定、[忿之]不间断、[忿之]连续忿而坚固,此言为恨。不断[此]恨之人,是云为有恨之人。

    二

    如何是有覆之人耶?此中,覆者如何?是覆、隐蔽、隐蔽之状态、伪善、伪善行为,此言为覆。不断此覆之人,此称为有覆之人。

    如何是有恼之人耶?此中,恼者如何?是恼、恼害、恼害之状态、成为恼害、诤论处、成为斗争而不舍离者,此言为恼。不断此恼,是云为有恼之人。

    三

    如何是有嫉之人耶?此中,嫉者如何?是与他有关所得、名闻、尊重、恭敬、礼拜、供养之嫉、嫉之状态、羡慕、羡、羡之状态,此言为嫉。不断此嫉之人,此称为有嫉之人。

    如何是有悭之人耶?此中,悭者如何?[是]五悭:住处之悭、家族之悭、所得之悭、容色之悭、法之悭[也]。如此之悭、悭之状态、贪婪、吝、吝啬、心之吝惜性,此言为悭。不断此悭之人,是云为有悭之人。

    四

    如何是诳人耶?此中,诳者如何?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以诳而遍诳。于彼处其诳、诳之状态、诈、伪、虚伪、欺瞒者,此言为诳。不断此诳之人,是称为诳人。

    如何是有谄之人耶?此中,谄者如何?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依身而行恶行,依语而行恶行,依意而行恶行,为隐蔽彼等而怀恶愿望。想以“勿知我”、语出“勿知我”,以身动作“勿知我”。如此有谄、谄之状态、隐蔽、欺瞒、诈欺、瞒着、隐藏、覆藏、完全之覆藏、隐蔽、完全之隐蔽、作不显事、作不明事、隐伏、恶行,此言为谄。不断此谄之人,是云为有谄之人。

    五

    如何是无惭人耶?此中,无惭者如何?是不惭应惭,不惭具足[于身]之诸恶不善之法,此言为无惭。具足此无惭者称为无惭人。

    如何是无愧人耶?此中,无愧者如何?是不愧应愧,不愧具足[于身]之诸恶不善之法,此名为无愧。具足此无愧者云为无愧人。

    六

    如何是恶言人耶?此中,恶言性者如何?是有同法者之告言时,以非法而为恶言、恶言之状态、采取反对而乐敌对、不尊敬、不尊敬之状态、不尊重而任性,此言为恶言性。具足此恶言性之人是为恶言人。

    如何是恶友人耶?此中,恶友性者如何?是与不信破戒、少闻、悭、恶慧其等人人之交往、追随、侍奉、交际、亲密、尊敬、尊重、亲近,此言为恶友性。具足此恶友性之人是为恶友人。

    七

    如何是不护根门人耶?此中,不护根门人者如何?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以眼见色已而取相、取状,由如此之作以不防护眼根而住时,贪、忧之恶不善法将流入。为防护如此作而不修行,不防护眼根,不随制御眼根。以耳闻[声]已……乃至……以鼻嗅[香]已……乃至……以舌味[味]已……乃至……以身触[触]已……乃至……以意知法已而取相、取状,由如此之作以不防护意根而住时,贪、忧之恶不善法将流入。为防护如此作而不修行,不防护意根,不随制御意根。不护此等六根、不守护、不制御,此言为不护根门。具足此等之不护根门者,是为不护根门之人。

    如何是食不知量人耶?此中,食不知量性者如何?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不思择而不如理摄食。为游戏、酒醉、装饰、美丽之故。于此对食物不满足、不知程度、不思择,此言为不知量性。具足此食不知量性者,是为食不知量人。

    八

    如何是失念人耶?此中,失念者如何?是失念、不随念、不专念、无有记忆之状态、无有忆持之状态、不注意、忘却之状态,此言为失念。具足此失念者,是为失念人。

    如何是不正知人耶?此中,不正知者如何?是无智、无见、不现观、不觉、不正觉、不洞察、心常不取、完全不取、不正确考察,对此不善考察,如在目前而不明确、凡愚、不正知、强痴之愚、迷乱于周围全体、无明、无明之暴流、无明之轭、无明之随眠、执著于无明之状态、无明之横木、痴、不善根,此言为不正知。具足此不正知者,是为不正知人。

    九

    如何是破戒人耶?此中,破戒者如何?是与身有关之罪、与语有关之罪、与身语有关之罪,此言为破戒。一切之恶戒亦为破戒。具足此破戒者,是为破戒人。

    如何是破见人耶?此中,破见者如何?是无惠施、无供养、无祭祀、亦无妙行恶行之业果、无此世、无彼世、无母、无父、无化生之有情,于世间沙门婆罗门之正至正行而于此世及彼世无自通达、作证、宣说。如此之邪见、邪见相、遮见、见违、见之无秩序、见之动转、见结、摄取、承受、拘泥、执着、曲道、邪道、错误之状态、外道处、颠倒而捉,此言为破见。具足此破见者,是为破见人。

    一〇

    如何是内结人耶?其人不断灭五顺下分结,此言为内结人。

    如何是外结人耶?其人不断灭五顺上分结,此言为外结人。

    一一

    如何是不忿人耶?此中,忿者如何?是忿、忿事……乃至[二.一参照]……心之不喜,此言为忿。断灭此忿者,此言为不忿人。

    如何是不恨人耶?此中,恨者如何?是忿于前而恨[续]于后……乃至……[二.一参照]……以忿为坚固,此言为恨。断灭此恨者,此言为不恨人。

    一二

    如何是不覆人耶?此中,覆者如何?是覆、隐蔽、隐蔽之状态、伪善、伪善行为,此言为恨。断灭此恨者,此为不覆人。

    如何是不恼害人耶?此中,恼害者如何?是恼害……乃至[二.二参照]……此言为恼害。灭此恼害者,此言为不恼害人。

    一三

    如何是不嫉人耶?此中,嫉者如何?是与他有关所得、名闻、尊重、恭敬、礼拜、供养之嫉争、嫉之状态、羡慕、羡慕事、羡慕之状态,此言为嫉。断灭此嫉者,此言为不嫉人。

    如何是不悭人耶?此中,悭者如何?[是]五悭:住处之悭、家族之悭、所得之悭、容色之悭、法之悭[也]。如此之悭、悭事、悭之状态、贪婪、吝、吝啬、心之吝惜性,此言为悭。断灭此悭者,此言为不悭人。

    一四

    如何是不诳人耶?此中,诳者如何?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以诳而遍诳。于此其诳、诳之状态、为诳、诈、伪、虚伪、欺瞒,此言为诳。断灭此诳者,是为不诳人。

    如何是不谄人耶?此中,谄者如何?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依身而行恶行,依语而行恶行,依意而行恶行,为隐蔽其等而怀恶意之愿望。愿“勿知我”,思“勿知我”,语出“勿知我”,身以“勿知我”而动作。如此有谄之状态、隐蔽、伪瞒、欺诈、瞒着、隐藏、完全之覆藏、隐蔽、完全之隐蔽、作不显事、为不明事、隐伏、恶行,此言为谄。断灭此谄者,此言为不谄人。

    一五

    如何是惭人耶?此中,惭者如何?是惭应惭,惭具足[于身之]诸恶不善之法,此言为惭。具足此惭者,是为惭人。

    如何是愧人耶?此中,愧者如何?是愧应愧,愧具足[于身之]诸恶不善之法,此言为愧。具足此愧者,是为愧人。

    一六

    如何是善言人耶?此中,善言性者如何?是有同法者之告言时,以如法而善言、善言之状态、不取反对、不好敌对、采纳[彼等]。采纳之状态、尊重、尊敬,此言为善言性。具足此善言性者,是为善言人。

    如何是善友人耶?此中,善友性者如何?是有信、具戒、多闻、宽大、具慧之人人,侍奉事务、奉事、交通、相交、协力、尊敬、亲近,此言为善友性。具足此善友性者,是为善友人。

    一七

    如何是护根门人耶?此中,护根门者如何?是此处有一类之人,以眼见色已而不执相、不取状,由如此作,不防护眼根而住时,则贪、忧之恶不善法将流入;为防护如此而修行、防护眼根,从制御眼根。以耳闻声已……乃至……以鼻嗅香已……乃至……以舌味味已……乃至……以身触触已……乃至……以意知法已,不执相,不取状,由如此之作,不防护意根而住时,则贪、忧之恶不善法将流入。为防护如此故修行、防护眼根,从制御眼根。守护此等六根、防护、防卫、制御者,此言为护根门。具足护此等根门者,是为护根门人。

    如何是食知量人耶?此中,于食知量者如何?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思择而如理摄食。不为游戏、酒醉、装饰、美丽,只为滋养此身,息[饥渴之]毁害,以行梵行。如是“我断故受而不令生新受”。又“我应生存”、“应无罪”、“应住于安稳”。于此,对食物有知足、知量、思择,此言为食知量。具足此食知量者,是为食知量人。

    一八

    如何是树立正念之人耶?此中,念者如何?是念、随念、记忆之状态、总持、不散乱、不忘却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此言为念。具足此念者,是为树立正念之人。

    如何是正知人耶?此中,正知者如何?是智慧、明智、简择、拣择、择法、见分、伺察、对察、该博、善巧、深妙、沉思、思索、近解、解了、智慧、遍导者、观、正知、刺棒、慧、慧根、慧力、慧之武器、慧之官殿、慧之光明、慧之光耀、慧之光华、慧之宝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为正知。具足如此之正知者,是为正知人。

    一九

    如何是戒具足人耶?此中,具戒者如何?关于身之无罪、关于语之无罪、关于身语之无罪,此言为具戒。一切之戒、禁戒亦是具戒。具足此具戒者,是为戒具足人。

    如何是见具足人耶?此中,具见者如何?即有惠施、供养、祭祀,亦有妙行恶行之业果,有此世、彼世,有母、有父、有化生之有情,于世间沙门婆罗门之正至正行而于此世及世自通达、作证、宣说。如此之智慧、明智……乃至[二.一八参照]……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为具见。一切之正见亦是具见。具足此见者,是为见具足人。

    二〇

    如何是于世间难得之二种人耶?一者则先施恩之人。他者是知恩感恩之人。此等于世间是难得之二种人。

    二一

    如何是难满足之二种人耶?一者随得而积蓄之人。他者随得而舍之人。此等为难满足之二种人。

    二二

    如何是易满足之二种人耶?一者则随得而不积蓄之人。他者随得而不舍之人。此等为易满足之二种人。

    二三

    如何是增漏之二种人耶?一者悔不应悔之人。他者不悔应悔之人。此等为增漏之二种人。

    二四

    如何是不增漏之二种人耶?一者不悔不应悔之人。他者悔应悔之人。此等为不增漏之二种人。

    二五

    如何是劣意向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为破戒恶法。亲近、倚亲、给侍于彼他之破戒恶法人,此言为劣意向人。

    如何是胜意向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为具足戒善法。亲近、倚亲、给侍于彼他具戒之善法人,此言为胜意向人。

    二六

    如何是自足人耶?是独觉与如来之声闻、阿罗汉,是为自足[人]。等正觉者是自足[人]而为他足[人]。

    第二章毕

    第三章 三人

    一

    如何是无希望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以破戒而为恶法,以不净而为疑之行状,作阴蔽之业,非沙门而自称为沙门,非净行者而自称为净行者,内生朽废、漏泄、污秽。彼闻:“实有某名之比丘,由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作证、具足而住。”[然而]彼不如是思惟,言:“何时耶?我亦由漏尽而……乃至……具足而住耶?”此言为无希望人。

    如何是正希望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以具戒而为善法,彼闻:“实有某名之比丘,由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作证、具足而住。”[然而]彼如是思惟,言:“何时耶?我亦由漏尽而……乃至……应具足而住耶!”此言为正希望人。

    如何是离希望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由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作证、具足而住。彼闻:“实有某名比丘,由漏尽而……乃至……具足而住。”[然而]彼如是不思惟,言:“何时耶?我亦由漏尽……乃至……应具足而住耶?”是何故耶?先不解脱而彼解脱之希望耶!则[今]止息于彼。此言为离希望人。

    二

    如何是三病喻人耶?

    有三种病人。于此处有一类之病人,虽得滋养食或不得滋养食,虽得有效验之医药或不得有效验之医药,虽得适当之看护人或不得适当之看护人,不愈其病。

    此处复有一类之病人,虽得滋养食或不得滋养食,虽得有效验之医药或不得有效验之医药,虽得适当之看护人或不得适当之看护人,而愈其病。

    于此处复有一类之病人,虽得非得滋养食;虽得非得有效验之医药;虽得非得适当之看护人;而愈其病。

    于此处复有一类人,得非得滋艰食,得非得效之医食,得非得适当之看护人,而愈其病。

    此中,以病人而得非得滋养食;得非得有效验之医药;得非得适当之看护人,有人其病愈,因于此病人,故世尊制定病者之食,制定病者之药,制定病者之看护人。又,因于此病人,故其他[二种]之病人亦应看护。

    如是[此等之]三病喻人者有存于世。三者谁耶?

    此处有一类之人,虽得见奉如来或不得见奉如来,虽得听如来所说之法律或不得听如来所说之法律,于诸善法不入于正性决定。

    此处复有一类之人,虽得见奉如来或……乃至……虽不得听,于诸善法入于正性决定。

    此处复有一类之人,虽得非得见奉如来,虽得非得听如来所说之法律,于诸善法入于正性决定。

    此中,得非得见奉如来,得非得如来所说之法律,于诸善法入于正性决定之人,因于此人,故世尊制定说法。又,因于此人,故其[他二种]人亦应为说法。此等之三病喻人亦存在世。

    三

    如何是身证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身证八解脱而住,又依其智慧而见[四谛]已,以灭尽诸漏,此言为身证人。

    如何是见至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如实知此是苦……乃至[一.三三参照]……如实知此是导至苦灭之道,[善]见、[善]行依其如来所悟之法,依其智慧而见[四谛]已,以灭尽诸漏之一类,此言为见至人。

    如何是信解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如实知此是苦……乃至[一.三四参照]……灭尽诸漏。然而不如见至[人],此言为信解人。

    四

    如何是粪语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若赴于公会,若行于民众,若往返于亲属之间,若赴于组合员之中,若往返于亲属之间,若赴于组合员之中,若行于法廷之中,召唤为作证人,讯问:“来!亲者!语所知!”彼不知而[云]:“我知。”或知而[云]:“我不知。”不见而[云]:“我见。”见而[云]:“我不见。”如此若为自己,若为他人,若为任何少许之利益,以正知而语虚妄,此言为粪语人。

    如何是华语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断灭虚妄语,远离虚妄语,若赴于公会,若至于民众,若往亲属之间,若赴于组合员之中,若行于法廷之中,召唤为作证人,讯问:“来!亲者!语所知!”彼不知而[云]:“我不知。”或知而[云]:“我知。”或不见而[云]:“我不见。”或见而[云]:“我见。”如此若为自己,若为他人,若为任何少许之利益,以正知而不语虚妄,此言为华语人。

    如何是蜜语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所有之言无过失、乐耳,愉快而透彻于心底,优雅而多人之爱好、多人之所悦,语如是之语,此言为蜜语人。

    五

    如何是漏疮喻心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易怒多扰恼。虽少言而现结怨、愤怒,于凶勃、狠戾、愤发、憎恶、忧恼。譬如恶漏疮者以棒尖或瓦砾敲打,脓血越发漏泄,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易怒……乃至……现忧恼,此言为漏疮喻心之人。

    如何是电光喻心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如实知此是苦……乃至[三.三参照]……如实知此是导至苦灭之道。譬如有眼者于夜黑暗中电光之间得见于物,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乃至……知……此言为电光喻心之人。

    如何是金刚喻心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由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作证、具足而住。譬如金刚能断珠、石如无任何物者,如是此处有一类人,由漏尽而……乃至……具足而住,此言为金刚喻心之人。

    六

    如何是盲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无眼。即如能得未得之财物,或增殖已得之财物,无有其眼;又彼能知善不善之法,能知有罪无罪之法,能知劣胜之法,能知黑白相对之法,无有其眼。是言为盲人。

    如何是一眼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有眼。即如能得未得之财物,或增殖已得之财物,有其眼。又彼能知善不善之法,能知有罪无罪之法,能知黑白相对之法,无有其眼。此言为一眼人。

    如何是两眼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有眼。即如能得未得之财物,或增殖已得之财物,有其眼。又[彼]能知善不善之法,能知有罪无罪之法,能知黑白相对之法,有其眼。此言为两眼人。

    七

    如何是覆慧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屡次往诣[僧]园,于比丘等之前欲听法。比丘等为彼说法,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纯一圆满、清净,开示梵行。[然而]彼坐于其座,不思惟彼所说之初,不思惟中,不思惟后,又由其座而起,彼所说之初……乃至……不思惟后,犹如注于覆瓶之水者流出,不留于其处。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屡次往诣[僧]园……乃至……不思惟后。此言为覆慧人。

    如何是膝慧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屡次往诣[僧]园,于比丘[等]之前欲听法。比丘等为彼说法,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纯一圆满、清净,开示梵行。[然而]彼坐于其座,思惟彼所说之初,思惟中,思惟后。又由其座而起,不思惟其所说之初,不思惟中,不思惟后。犹如将种种之胡麻、硬米、糖果、枣子列置于人膝上,彼失念而由其座起而令其坠落。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屡次往诣[僧]园……乃至……不思惟后。此言为膝慧人。

    如何是广慧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屡次往诣[僧]园……乃至……思惟后。又由其座而起,思惟彼所说之初,思惟中,思惟后。犹如注于立瓶之水者,留于其处而不流出。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屡次往诣[僧]园……乃至……亦思惟后。此言为广慧人。

    八

    如何是于欲与有之未离欲人耶?于预流与一来,此等即言为于欲与有之未离欲人。

    如何是于欲之离欲而于有之未离欲人耶?是不还者,此言为于欲之离而于有之未离欲人。

    如何是于欲与有之离欲人耶?是阿罗汉,此言为于欲与有之离欲人。

    九

    如何是石刻喻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有种种之忿怒,而其忿怒弥久,永附随于彼。譬如石上之雕刻,若因风因水而不迅速消失,永久存在。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乃至……附随[于彼]。此言为石刻喻人。

    如何是地刻喻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有种种之忿怒,而其忿怒弥久,永不附随于彼。譬如地上之痕迹,若因风因水而迅速消失,不永久存在。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乃至……不附随[于彼]。此言为地刻喻人。

    如何是水刻喻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虽强言,或粗暴言,亦非可意之言,无言中之言,有理而欢喜。譬如水上之痕迹者,迅速消失,不永久存在。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乃至……欢喜。此言为水刻喻人。

    一〇

    如何为三树皮衣喻人耶?

    有三种之树皮衣。[一]树皮衣者虽是新而色泽坏,又或触粗糙且价值少。[二]树皮衣者虽是中古而色泽坏,又或触粗糙且价值少。[三]树皮衣者使用老旧而色泽坏,又感触粗糙且价值少。使用陈旧之树皮衣者,或使用于单拭,或投弃于尘堆之中。如是于比丘等之中,有可喻此等三种树皮衣之人存在。三者如何?

    若新比丘无戒而恶法者,此是彼色泽之恶劣。犹如彼之树皮衣色泽之恶劣,此人亦然。又与彼交往亲近,仿效[彼]动作之人,为此经长夜招来不饶益与痛苦。此乃彼触[之]粗[糙],犹如彼树皮衣之感触粗[糙],此人亦然。又,施舍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于彼,为此[能施者]于彼无大果,无大胜利。此是彼之价值少。犹如彼树皮衣之价值少,此人亦然。[又]若中年之比丘……乃至……长老之比丘,以无戒而恶法,此是彼之色泽恶劣。犹如彼树皮衣之色泽恶劣,此人亦然。又与彼交往亲近,仿效于[彼]动作之人,此经长夜招来不饶益与痛苦。此是彼者之感触粗[糙],犹如彼树皮衣之感触粗[糙],此人亦然。又,施舍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于彼,为此[能施者]于彼无大果,无大胜利。此是彼之价值少。犹如彼树皮衣之价值少,此人亦然。若如此之长老比丘,于僧伽中而语者,对此而比丘等如此言:汝,是以如何愚痴暗昧者之言,汝亦为有所言耶?彼乃忿怒,不欢而发语。僧伽即应对而语,宛如弃彼树皮衣于尘堆中,舍弃彼[语]。此等可喻于三[种]树皮衣之人存在于比丘中。

    一一

    如何是三迦尸迦衣喻耶?

    有三种迦尸迦衣。[一]新迦尸迦衣是有色泽,触之细滑而价值又大。[二]中古迦尸迦衣是亦有色泽,触之细滑而价值又大。[三]使用陈旧之迦尸迦衣是亦有色泽,触之细滑而价值又大。人人虽使用陈旧之迦尸迦衣,或似裹宝,或蓄此于香箧之中。如此,于比丘等之中,此等可喻于三种迦尸迦衣之人存在。三者如何?

    若新比丘而持戒、善法,此是彼之妙色。犹如彼迦尸迦衣有色泽,此人亦然。又,与彼交往亲近,仿效[彼]行道之人,因此招来长夜之饶益、安乐。此是触彼而细滑。犹如触彼迦尸迦衣之细滑。此人亦然。又施舍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于彼人,[彼]有大果,有大胜利。此是彼之价值大,犹如[彼]迦尸迦衣之价值大,此人亦然。[又]若中年之比丘……乃至……长老之比丘,而持戒、善法,此是彼之妙色。犹如彼迦尸迦衣是有色泽,此人亦然。又与彼交往亲近,仿效[彼]行动之人,因此招来长夜之饶益、安乐。此是之触彼细滑。犹如触彼迦尸迦衣之细滑,此人亦然。又施舍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于彼人,因此[彼]有大果,有大胜利。此是彼之价值大,犹如[彼]迦尸迦衣之价值大,此人亦然。若如此之长老比丘,于僧伽中有所言,对此比丘等如是而言:具寿众!肃静!长老比丘将语法与律。彼之言语如香箧中之彼迦尸迦衣,蓄至于[心中]。此等可喻三种之迦尸迦衣之人,有存在于比丘中。

    一二

    如何是易计量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傲慢、自满、轻躁、饶舌、谈散漫、失念、不正知、心不定、心散动而放纵诸根。此言为[容]易计量之人。

    如何是难计量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不傲慢、不自满、不轻躁、不饶舌、不谈散漫、正念、正知、心定、心之专注而拥护诸根。此言为难[计]量之人。

    如何是无计量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由诸漏灭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作证、具足而住。此言为不可[计]量之人。

    一三

    如何是不可亲近、不可倚亲、不可伺候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于戒、定、慧、卑劣,如是之人不可亲近、不可倚亲、不可伺候。除悯与悲。

    如何是可亲近、可倚亲、可伺候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于戒定慧等同,如是之人可亲近、可倚亲、可侍候。何故耶?可语戒相等之善人与我等语戒。又其[戒之谈话]我等可生安乐。又其[依戒之谈话戒]可转我等。可语定相等之善人与语定。又其[定之谈话]于我等可生安乐。又其[依定谈话定]者可转我等。可言慧相等之善人与我等语慧。又其[慧之谈话]于我等可生安乐。又其[依慧之谈话慧]者可转我等。故如此之人可亲近、可倚亲、可侍候。

    如何是恭敬、尊重、可亲近、可倚亲、可侍候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于戒定慧殊胜。如此之人是可恭敬、尊重、可亲近、可倚亲、可侍候。何故耶?如是我可令未圆满之戒蕴圆满,已圆满之戒蕴,以慧顺益彼彼。或令未圆满之定蕴圆满。或令已圆满之定蕴,以慧顺益彼彼。或令未圆满之慧蕴圆满。或令已圆满之慧蕴,以慧顺益彼彼。故如是之人是可恭敬、尊重、可亲近、可倚亲、可侍候。

    一四

    如何是可厌弃之人,不可亲近、不可倚亲、不可侍候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以破戒而为恶法、不净,惹起疑惑之行状,作阴蔽之业,非沙门而称为沙门,非净行者而称为净行者,于内生朽废、漏泄、污秽。如是之人是可厌弃、不可亲近、不可倚亲、不可侍候。何故耶?譬如虽不堕于如此人之见解,尚且彼恶名声扬。以彼恶人为友,以恶人为朋,尊敬恶人。犹如进入粪中之蛇,虽不咬人尚污秽人,正是如此,譬如虽不堕于此人之见解,尚且彼恶名声扬。即以彼恶人为友,以恶人为朋,尊敬恶人。是故,如此之人可厌弃、不可亲近、不可倚亲,不可侍候。

    如何是可舍弃、不可亲近、不可侍亲、不可侍候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易忿怒而多扰恼,虽少言而结怨、愤怒,于凶丈敖、现狠戾、愤发、憎恶与扰恼。犹如恶漏疮,以棒尖或瓦砾敲打,多量浓血漏泄,如是此处有一类人,易忿怒多扰恼……乃至……犹如镇头迦树之燃烧作火,以棒尖或瓦砾扰乱,则越发发出咭咭哒、咕咭咭哒之音。正实如此,此处有一类之人,易忿怒而多扰恼,……乃至……犹如粪坑以棒尖或互砾搅乱,则越发出恶臭。正实如是,于此有一类人,易怒多扰恼,虽少言而结怨、愤怒,凶敖、现狠戾、愤发、憎恶与扰恼,如此之人是可舍弃、不可亲近、不可倚亲、不可侍候。何故耶?[彼谓]彼是毁辱我、彼是呵骂我,彼是损害于我。故如此之人可舍弃、不可亲近、不可倚亲、不可侍候。

    如何是可亲近、可倚亲、可侍候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人,以持戒作为善法。如此之人是可亲近、可倚亲、可侍候。何故耶?譬如虽随从如此人之见解,尚且彼善[良之]名声扬。即以彼善人为友,以善人为朋,尊敬善人。故如此之人是可亲近、可倚亲、可侍候。

    一五

    如何是完全于行戒而于行一分定与慧之人耶?是预流、一来。此等言完全行于戒而于行一分定与慧之人。

    如何是完全于行戒与定而于行一分慧之人耶?是不还者。此言为完全于行戒与定而于行一分慧之人。

    如何是完全于行戒、定、慧之人耶?是阿罗汉。此言为完全于行戒、定、慧之人。

    一六

    此处如何是三师耶?于此处有一类之师是施设欲之遍智,不施设色之遍智,不施设受之遍智。于此处有一类之师是施设欲之遍智,施设色之遍智,不施设受之遍智。于此处有一类之师是施设欲之遍智,施设色之遍智,施设受之遍智。

    此中,施设欲之遍智,不施设色之遍智,不施设受之遍智之师是依彼无不见得色界等至之师。此中,施设欲之遍智,施设色之遍智,不施设受之遍智之师是依彼无不见得无色界等至之师。此中,施设欲之遍智,施设色之遍智,施设受之遍智之师是依彼无不见正自觉者之师。此等是三师。

    一七

    如何亦为他之三师耶?于此处有一类之师,于现法我是施设实、真,又于当来我施设实、真。此处有一类之师,于现法我是施设实、真,于当来我不施设实、真。此处有一类之师,于现法我是不施设实、真,于当来我亦不施设实、真。此中,于现法我施设实、真,于当来我亦施设实、真之师,依彼无不见常住论之师。此中,于现法我虽施设实、真,于当来我不施设实、真之师,依彼无不见断论之师。此中,于现法我不施设实、真,于当来我亦不施设实、真之师,依彼无不见为正自觉者之师。此等是其他之三师。

    第三章毕

    第四章 四人

    一

    如何是不善士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是杀生者、不与取者、欲邪行者、虚诳语者、有谷酒、木酒之酒精分放逸处者,此言为不善士人。

    如何是由不善士更为不善士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自身是杀生者而又劝他人亦杀生、自身是不与取者而又劝他人亦不与取,自身是欲邪行者而又劝他人亦欲邪行、自身是虚诳语者而又劝他人亦虚诳语、自身是有谷酒、木酒之酒精分放逸处者而又劝他人为有谷酒、木酒之酒精分放逸处,此言自不善士更为不善士之人。

    如何是善士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远离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离虚诳语]、离谷酒、木酒之酒精分放逸处,此言为善士之人。

    如何是自善士更为善士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自身远离杀生而又劝他人远离杀生、自身远离不与取而又劝他人远离不与取、自身远离欲邪行而又劝他人远离欲邪行、[自身远离虚诳语而又劝他人远离虚诳语]、自身远离有谷酒、木酒之酒精分放逸处而又劝他人远离有谷酒、木酒之酒精分放逸处,此言为自善士更为善士之人。

    二

    如何是恶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杀生者、不与取者、欲邪行者、虚诳语者、离间语者、粗恶语者、杂秽语者、有贪欲、有瞋恚心、邪见者,此言为恶人。

    如何是自恶人更为恶人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自身为杀生者而又劝他人杀生、自身为不与取者而又劝他人不与取、自身为欲邪行者而又劝他人欲邪行、自身为虚诳语者而又劝他人虚诳语、自身为离间语者而又劝他人离间语、自身为粗恶语者而又劝他人粗恶语、自身为杂秽语者而又劝他人杂秽语、自身有贪欲而又劝他人贪欲、自身有瞋恚心而又劝他人瞋恚心、自身为邪见者而又劝他人邪见,此言为自恶人更为恶人之人。

    如何是善士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欲邪行、远离虚诳语、远离离间语、远离粗恶语、远离杂秽语、无贪欲者、无瞋恚心[者]、正见者,此言为善人。

    如何是自善人更为善人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自身远离杀生而又劝他人远离杀生、自身远离不与取而又劝他人远离不与取、自身远离欲邪行而又劝他人远离欲邪行……乃至……劝告[他人]正见,此言为自善人更为善人之人。

    三

    如何是恶法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杀生者……乃至……[前节参照]……邪见,此言为恶法人。

    如何是自恶法更为恶法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自身为杀生者而又劝他人杀生……乃至[前节参照]……劝邪见,此言为自恶法更为恶法之人。

    如何是善法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远离杀生……乃至[前节参照]……正见者,此言为善法人。

    如何是自善法更为善法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自身远离杀生而又劝他人远杂杀生……乃至[前节参照]……劝告正见,此言为自善法更为善法之人。

    四

    如何是有罪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具足有罪之身业、具足有罪之语业、具足有罪之意业,此言为有罪人。

    如何是多罪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具足多分有罪之身业而无罪之[身业]少、具足多分有罪之语业而无罪之[语业]少、具足多分有罪之意业而无罪之[意业]少,此言为多罪人。

    如何是少罪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具足多分无罪之身业而有罪之[身业]少、具足多分无罪之语业而有罪之[语业]少、具足多分无罪之意业而有罪之[意业]少,此言为少罪人。

    如何是无罪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具足无罪之身业、具足无罪之语业、具足无罪之意业,此言为无罪人。

    五

    如何是略开知人耶?于于其人所说之同时有法现观,此言为略开知人。

    如何是广演知人耶?于广说于其人所略说之义而有法现观,此言为广演知人。

    如何是引导人耶?于其人所说与所问且有如理作意,亲近、倚亲、侍候于善友,如此依次而有法现观,此言为所引导人。

    如何是文句为最人耶?其人是多闻、多话、多受持、多语,而且生存中无法现观,此言为文句为最人。

    六

    如何是以相应辩而非自在辩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受质问而适切回答,但不迅速,此言为相应辩而非自在辩之人。

    如何是自在辩而非相应辩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受质问而迅速回答,但不适切,此言为自在辩而非相应辩之人。

    如何是相应辩而自在辩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受质问而适切迅速回答,此言为相应辩而自在辩之人。

    如何是非相应辩非自在辩之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人。受质问时亦不适切亦不迅速作答,此言为非相应辩非自在辩之人。

    七

    此中,如何是四说法人耶?于此处有一类之说法者。仅有少说又不得要领。如此彼听众即不能善巧[判断][其所说法]得要领或不得要领。如此之说法者对如此听众说法当被见弃。此处有一类之说法者,仅有少说[法]得其要领。如此彼之听众能善巧[判断][其所说法]有得其要领或不得要领者!如此之说法者,对如此听众之说法当被见弃。此处亦有一类之说法者。[人数]众多言不得要领。如此彼听众不能善巧[判断][其所说法]得其要领或不得要领者!如此之说法者,对于如此听众之说法当被见弃。此处亦有一类之说法者。[人数]众多又说得其要领。如此彼听众不能善巧[判断][其所说法]得其要领或不得要领者!如此之说法者,对于如此听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