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无异元来禅师广录最新章节!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七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说等锡下

    示弘传禅人

    夫为学者。发大信心。成大力势。於大乘圆顿法门。成办大事。如觅诸味先饮醍醐。复得余食。知苦涩故。不然。於众味中而生足想。闻醍醐味。不生好乐之心也。大涅盘经云。我今当令一切众生。悉皆安住秘密藏中。入於涅盘。何等名为秘密之藏。具三德故。如[、/(、*、)]字三点。若并则不成[、/(、*、)]。纵亦不成。乃至解脱之法。亦非涅盘。如来之身亦非涅盘。摩诃般若亦非涅盘。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诸众生。名入涅盘。以此则知。如来涅盘即众生心是。佛说我者。即是觉义。以自心觉故。常乐净义。悉备自心故。为众生安住。非为佛安住也。如观一微无体。真如性遍。观者即般若。无体即解脱。性遍即法身。一尘中即具三德。即入涅盘。非纵非横。圆融无碍。以此则知。一事一行。一一皆入法界。具无边德。是无尽宗趣性起法门。无碍圆通。实不思议。清凉大师云。凡圣交彻。即凡心而见佛心。理事双修。依本智而求佛智。或执理而迷事。或执事而迷理。而不知。约圆明之智。成此事缘。又不知。起行布之缘。求此理佛。当知。即事之理。念念果成。即理之事。心心行起。不明斯旨。俱堕偏枯。约理始曰圆修。融事方成圆行。如亡情则染分自净。真体自明。无事则净分自清。妙用斯起。如剎那际亡情。则剎那际染分净。则三祇染分俱净也。岂剎那际。忽染忽净。忽修忽不修耶。非比禅门失意之徒。纵情恣意。以染作净。认妄为真。以不修为不修也。故曰道人者。不可须臾失照。若须臾动念。即受群魔。真尚不为。况诸秽行者乎。若不达此意。不谙圆修。以不谙圆修。不陷於修证。则计无修无证。俱落断常。永沉邪见。故云。修与不修。自知时节矣。又当知。旷劫圆於剎邢际。剎那际证即旷劫证。剎那修即旷劫修。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一修一切修。故云。弹指圆成八万门。剎那灭却阿鼻业。非与执三祇而轻一念。执一念而废三祇者。同日而语也。当知。吾祖师门下。一语中须见血。如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果知去处。则三祗果满。万德因圆。穿过荆棘林。打破琉璃碗。说因说果。说修说证。说成佛不成佛。三十棒趂出三门外。何以故。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欲究圆顿教  须发大信心  譬如饮醍醐  更不思余食  无上大涅盘  一切众生入  如来有密语  决定无密藏  三德一心具  纵横悉不成  解脱即法身  法身即般若  圆融互无碍  即入涅盘城  如观一微空  三德悉具足  一事与一行  不离法界性  悉具无边德  亦名无尽藏  凡圣交互通  事事融无碍  亡情染分净  一念即三祗  修与不修行  俱是两头语  惟吾祖师门  一语须见血  何妨荆棘林  不贵琉璃碗  二途俱不涉  弘扬深妙法  顿入不思议  传灯永不绝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梦西禅人

    夫为学者。看如来一大藏教。为了生死大事故。譬如入海取宝。先求如意之珠。如上山采药。首得阿伽陀。能疗众疾。如来一大藏教。唯说一心。若得一心。一切佛法。无不具足。马大师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知无门为门者。运大悲心。说法无尽。楞伽经云。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又云。一切法如幻。远离於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据此二偈。五法三自牲皆空。八识二无我都遣。何以故。谓生灭之法。如空华故。谓心识之缘。如幻化故。圭峰亦云。识如幻梦。但是一心。知如梦者。梦不实故。知如幻者。幻性离故。知如花者。捏目成故。亦不可诘梦之有无。幻之真假。华之生缘。何以故。若将妄穷妄。无有了期故。我世尊於楞伽会上。以一非字法门。酬一百八问。於此修学。顿悟自心。何待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亦如金庄严具。非异非不异。知是泥团。即了微尘性故。知是真金。即了庄严性故。真心识藏。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妄想。性自离故。经云。若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於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盘。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果知七种喻中见离自性。生死涅盘。岂但平等。等如空华。云何不成无上宝觉。如知自觉圣智知一切虚妄法者。即得如幻三昧。以一切法无我故。若知缘生无性。破常见故。无性缘生。破断见故。即此二句。超出外道一切见故。良以。末法邪魔炽盛。正法浇漓。用识心。妄拟禅宗。纵无明。咸称悟道。如吹水寻火。掘地觅天。坑陷无知。堕无间狱。当知。宗门妙悟。悉合圣经。不落言诠。离诸名相。不了斯旨。谓宗是别传。非关於教。殊不知。拈花微笑。是四十九年吐露不出底。一大事因缘也。一大藏教。是宗门中一条径路。贵在直到故。不打之绕耳。如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一朝打破疑团。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况如来亲行亲到亲证法门也。

    如来一藏教  为了於生死  譬如入海者  先求如意珠  药得阿伽陀  能疗众生病  若了唯心法  具足亦如是  心宗无尽藏  更不向他求  世间生灭法  犹如空中华  如幻亦如梦  智不得有无  如人梦村落  亦不识方隅  梦醒醒然故  不作东西想  何於梦境中  分别梦中事  一非字法门  百八问俱息  如疑团微尘  非异非不异  又如金庄严  瓶盘钗钏等  但了金性故  一切悉假名  大悲巧方便  如七种喻说  得自觉圣智  入如幻三昧  缘生无自性  超诸外道见  宗是教之极  满口吐不出  一条最径路  更不打之绕  一口气不来  毕竟甚处去  迸破疑团者  世间法常住  无有世间法  无出世寂灭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有文禅人

    夫为学者。知诸佛立教有无量法门。惟参禅及修净土。是两条径路。亦不可兼之。良以。行人力量微薄。若兼之则心意杂乱。当求一门深入。譬如射的不施余艺也。若修净土。先当发菩提心。然菩提心。以大悲为种子。故云我今发心。不为自求。惟依最上乘。愿与法界众生。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如上品上生章中。一者至诚心。起信论曰直心。谓直质无謟。此心乃万行之本。二者深心。谓树心种德。深固难拔。三者回向发愿。起信论曰大乘心。谓兼载天下。不遗一人。此之三心。乃修行初心之要行。经云。不发菩提心。修行一切善法。悉是魔所摄持。然菩提心岂但一发。要念念发。数数发。一切时念佛回向。即当发此心也。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当知。此娑婆世界。人心浊恶。身口意业。念念发生。如单持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似明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云栖师翁谓换骨灵丹者。不亦宜乎。若修此念佛法门。亦不必重於理观。如修理观。心稍动念。则观不成。祇将一句弥陀。流水念去。念教不念自念。究竟到一心不乱。则理净土得矣。正当发愿往生。十万亿剎。不在一心之外。又云。其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当知。生此一土。即生无量土。念此一佛。即念无量佛。何以故。理无分剂故。若达此义。即会圆修。一心念佛。初中后善。念念增长。念空真念。则生佛道交。纯是一心。则佛生俱泯。知一心具足万德。是名初善。具行万善。是名中善。即圆万果。是名后善。以此则知。弥陀国土。去此不远。弹指即生。何妨愿往也。岂但不远。即众生心中。念念有佛出世。念念有佛涅盘。出世涅盘。悉是假名。知是假名。即当体离念。若离念者。即见常住法身。则土佛斯显矣。涅盘经云。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不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何以故。佛者觉义。觉知此理性清净故。一切众恶。无能坏者。故名极乐。体无生灭。故云无量寿。此土此佛。深生信向。速愿往生。克期而入。不可缓也。若云净土之旨。已蒙开发。参禅妙诀。其意云何。曰先不云乎。但求一门深入。孰与较其优劣也。若论禅之一字。三世诸佛。满口道不出。况毫楮能罄之。待汝向净土中打个筋斗来。即问汝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才生拟议。则古佛过去久矣。麻三斤。乾屎橛。商量不着便。且留待别时。另为道破。未为晚也。

    无量妙法门  禅净最径路  求一门深入  而得速成就  先发菩提心  润大悲种子  自他俱兼利  端不为己求  不发此大心  是魔摄持故  专持弥陀佛  万德之洪名  譬如投明珠  能清於浊水  又如换骨丹  转凡而入圣  果一心不乱  是名理净土  圆融互无碍  光明照十方  一土一切土  一佛一切佛  初中并后善  念念圆增长  弹指即往生  当体离诸念  即见常住佛  是名生佛家  性本清净故  众恶无能坏  至体离生灭  是名无量寿  永离恶道名  往生极乐国  更问祖师禅  满口道不出  有禅有净土  犹如带角虎  文字及语言  莫能宣少分  才云向上路  便尔唇齿结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无迁禅人

    性海本无际。净秽交互通。但随业用见。各得自受用。弥陀因地中。广发大愿力。现清净土相。化彼念佛人。若人专意念。如子忆其母。想念心不移。分得心境净。或观妙色像。种种庄严具。忆观悉成就。而得生安养。或於一剎那。即得念不退。念空得见佛。弹指即往生。称此一佛名。三根皆普利。譬如摩尼珠。能雨一切宝。一佛名如是。成就一切慧。心净即土净。佛生了然故。一佛一切佛。一切土一土。心外本无土。剎剎唯心现。若了唯心土。生彼即生此。无生无不生。无不生生生。无不生不生。无生生不生。若了无生者。缘起互无碍。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净土妙莲花。皆从自心有。净心即是佛。不可得思议。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附或问 示壁如禅人

    或问。华严是毗卢根本佛门。理事行相。轮圆具足。显佛果位中智悲德相。具足无量乘故。无量乘者。无不收尽。不知。禅宗称顿悟者。何教所摄。岂非清凉判顿教摄欤。抑亦未及圆教者欤。曰华严具无量乘者。以佛果德相。普示众生。用成因位。使大心众生。繇此顿入。如水一滴即同大海。顿发圆机。即众生心中。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此是教家极则。非比禅宗悟门也。如教家所能摄者。吾佛四十九年所说妙法。判教者。无不摄尽。何故复於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悉皆罔措。人天会中。岂无圆顿之机。又何待迦叶一人破颜微笑者欤。故世尊印定以教外别传之旨。付嘱摩诃迦叶。以此则知。五教所不能摄。唯禅门能摄五教。如净因禅师一喝中能分五教。岂但一喝。即一语一偈。一动一静。皆纯圆之旨。非悟入者。可能彷佛万一也。或禅宗称顿者。是顿悟之顿。非判教之顿也。良以。教者贵在众生以期悟入。如获悟者。岂教之能摄也。当知宗门中。别有长处。古德云。此事不与教乘合。惟到者乃能知之。非诤言也。

    或问。华严乃性起法门。众生悟入者。於一尘中。彻见无边法界。知心体合。达本忘情。彻诸佛之本源。洞众生之本际。故华严论云。其为本者。不可以功成。其为源者。不可以行得。如生在王家。天然之贵。岂禅宗称顿悟。曰教外别传者。过此而别有长处耶。不涉此大教。而别有长处耶。曰是何言欤。经中分明向汝道。如来显此果位德相。使大心众生。以期悟入。其悟入二字。与言说之相。何啻霄壤之远也。如言说之相即是。而不期妙悟者。经不云乎。如贫数他宝。自无半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