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禅宗直指最新章节!

    明 石成金着

    传家宝禅宗直指(明心见〔桂〕须知成佛成祖要法)

    扬州城 天基 撰着

    男 (峷年嵩年) 校刻

    密传参禅要法

    佛法工夫。第一要立坚志。盖志者气之帅也。人若立有坚志。如统军百万。威神八面。天日可贯。何事不成乎。凡畏难者。志不坚也。因循者。志不坚也。听言更移。中道自画。始终勤怠者。皆是志不坚也。予曾撰读书心法。开首即云。立志若坚。反难为易。今於佛法工夫也。亦是如此。

    志坚则事必成。予今以世事此论。譬如越王之复吴雠。张良之报韩恨。以及狄仁杰之再兴唐室。总因志有所定。而事成果应。佛法亦是如此。

    俗谚云。男子无志。钝铁无刚。女子无志。烂草无穰。佛法工夫。此志尤为最要。

    中峰大师歌云。也无难。也无易。只贵男儿有真志。志真。道力四坚强。力强。进道如游戏。此应验方也。

    佛法工夫。全在於觉。要知凡夫一念觉。即一念是佛。佛一念不觉。即一念是凡夫。盖因觉即是佛。佛即是觉。佛与凡夫。只在觉与不觉而已。

    人心有觉。即为有佛。能开六度之行门。能越三祇之劫海。普利尘沙。广在福慧。得六种之神通。圆一生之佛果。火镬氷河。闻之变作香林。饮铜入铁。听则皆生净土。

    佛法工夫。予有一句妙诀。只四字。曰坚持正觉。要知信力日坚。谓坚固而不更变也。念力日持。谓持执而不厌久也。正觉者。圆明普照。不偏不亏也。人能发此正觉。本性自然显露。一切妄心。不待驱除。而自降伏。譬如日光一照。黑暗尽明矣。此虽有四字。其实只一觉字。但此觉字。皆由定慧而致也。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法。惟在於此。譬如知是做梦。则不昏迷矣。

    人能知得此觉。须要振起精神。即如将军在阵。又如刑官在廷。着丝毫昏沉不得。

    佛法工夫。立志要坚。又要有恒。若不有恒。多至半途而废。或少有得而自止。是皆自弃。深可惜也。

    佛法工夫。最怕间断。若勤工一月。已臻上乘。只须间断十日五日。彼上乘者。不知何在。更不得援前月之勤以自恃。

    佛法工夫。最怕昏沉散乱。但此昏沉散乱。都从自己立志不坚。信道不笃之所致。深为可惜。

    佛法工夫。全要自参自悟。即至亲厚之父子师友。俱替代不得。亦非世法之技艺可以传授得的。譬如他人吃饭。只是他人腹饱。己腹仍定饥饿。慧思大师云。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自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不真。此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也。

    佛法工夫。昼夜十二时。俱是用工夫之时。若五更睡醒。或清晨早起。如肯用工。工更加倍。要知平旦。乃天地清爽之气。最堪挹取。不可因循虚度。

    佛法工夫。不在乎五更眠三更起。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佛法工夫。要知尘世有许多恶境。如生老病死。忧愁困苦。名缰利锁。惊风骇浪。即或小有喜悦者。亦是空花不实。暂时不久。须要看得透彻。才知佛法。是救我出离苦海之事。方欣欣乐为。

    佛法工夫。若是欣欣乐为。自然易於用功。自然精进不懈。这欣欣乐为。须要看世上他人的生老病死诸般苦楚。即是我不用工的式样。如何悠悠。

    佛法工夫。最怕说闲话管闲事。要知闲话闲事。俱令人心散神飞。无益有损。且将好光阴虚度。真为可惜。

    佛法工夫。若是用功多时。未免疲倦也。要行步走走闲散。闲散颐养精神。俟有精神。再去用功。自然明觉。精进苦呆。呆下苦工。不独性昏不灵。而体弱之人。疾病生焉。疾病生而工夫歇。岂不欲速反迟。

    佛法工夫。一日要见一日的精进。若因因循循。纵过了百劫千生。也不得有成功的日子。昔人用工时。点一枝香。见香完了。即自警云。工夫如前。无有损益。一日几枝香耶。一年若干香耶。但光阴易过。时不待人。大事未明。何日是了。由此痛惜。使多加策励。吾儒门朱文公有云。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佛法工夫。亦是如此儒学。只时习二字。便成就一生。只姑待明日四字。便耽误一生。佛法工夫。亦是如此。

    佛法工夫。虽不可停缓。亦不可过於急遽。譬如善走路的人。每日走得百里。只走七八十里。则气力有余。而筋骨不疲。若倚恃着气力强健。走过百里之外。自然疾趋忙奔。必至疲倦。次日反不能行矣。做工夫人。往往生出病来。皆由如此。

    佛法工夫。如身体困倦。可将两肩前后上下用力。扭转数十徧。则周身血脉流通。精神爽快。不生诸病。此修养家辘轳双关法也。又能祛一切寒邪。

    佛法工夫。或人问。只当以参悟为主。何必兼保身体。予谓。此乃藉假以修真也。譬如烹茶。若无炉火。茶岂自熟。倘炉坏火。冷势必另。又支这不独重工起作。且恐事难期定。反致费时失误。明者解之。

    佛法工夫。日间精进不可懈惰。不必言矣。凡每晚用工。只可更余。不必过久。人若过子夜不睡。则血不归肝。他日病由此致。又有一种人。能炼魔不卧。殊不知佛法工夫。岂在於睡不睡耶。

    佛法工夫。行住坐卧。俱可用工。或坐多时。亦可行动。或行多时。何防再坐。不专於坐也。有学长坐不卧者。六祖晓之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此明透坐卧之机矣。

    佛法工夫。最要发一个破生死的坚硬心。看破世界身心。都是假缘无实。若不发明本具底大事。则生死心不破。生死心既不破。则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却如何排遣。将此一念。作个敲门瓦子。如坐在烈火焰中。求出相似。乱行一步不得。停止一步不得。别生一念不得。望别人救不得。当此时。只须不顾猛火。不顾身命。不望人救。不生别念。不肯暂止。往前直奔。奔得出。才是好汉。

    佛法工夫。要把一个死字。贴在额头上。将血肉身心。如死去一般。只要究明底这一念子。现前这一念子。如倚天长剑。若触其锋者。了不可得。如淘滞磨钝。则剑去久矣。

    佛法工夫。最怕耽着静境。令人困於枯寂而不觉。要知动境。人厌静境。多不生厌。良以世人一向在喧闹场中。一与静境相应。如食饴食蜜。如人倦久喜睡。自然贪着而不自知也。须要急急识破。

    外道教令身心断灭。化为枯木寒灰。亦从静境而入。若岁久月深。枯之又枯。寂之又寂。堕於无知。即与枯木寒灰何异。工夫处於静境。只要发明衣线下一段大事。不知在静境始得。於大事中。求其静相。了不可得。才为得也。

    佛法工夫。全要定慧。要知定与慧。如同表里。是二非二。缺离不得。但定一生。怎奈昏沉亦随定而生。若昏沉生而定去矣。慧一生。怎奈散乱亦随慧而生。若散乱生而慧去矣。我有妙法调治。须要澄明之定。方才定与慧成功。须要安详之慧。方才慧与定成功。此二者离之不得。合之不得。混而为一。乃尽其妙。能知此法。成道何难。

    人要明心见性成佛成祖。只在定慧上用工。知得定慧之妙。则易如反掌。不知定慧之妙。则难若登天。难易俱在自己之能干也。

    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譬如灯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二者互显。不可偏重。

    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名虽有二。体本不殊。但定而不慧。随即昏沉。慧而不定。随即散乱。须要并致。不可缺离。

    予前篇说调治定慧法。已委矣。犹恐尚有未明者。予今再重复解之。凡予所谓昏沉者。即世人之无记也。凡予所谓散乱者。即世人之妄想也。要知定即多生无记。慧即多生妄想。定虽能治妄想。而还生无记。慧虽能治无记。而还生妄想。今日工夫。只要有慧之定。切不可入昏沉无记之定。只要有定之慧。切不可入散乱妄想之慧。是二非二。定慧融和。即凑其功矣。

    天台智大师。传有止观妙法。谓止而观之。静而明之。令其动而能静。静而能明。明则照。照则一矣。此诚指群生之觉路。但知予定慧之法。即是大师止观之法。何必另求佛法。

    人於辞世时。若有定慧之功。必登极乐世界。但此妙法。全要在平日熟习。明哲谓。世人终日昏散。临终何能定慧。学人终日定慧。临终何能昏散。若是临渴掘井。怎得济事。

    佛法工夫。最要紧的是一个切字。这切字。极有力。若是不切。则懈怠生。懈怠生则放逸纵意。无所不至。如果用心真切。放逸懈怠。何由得生。当知切之一字。若能体贴。不愁生死心不破。不愁不到佛祖地位。舍此切字。别求佛法。皆是痴狂外道矣。

    切之一字。是最亲切语。如用心亲切。则无间隙。因此诸般邪魔。不能得入。如用心亲切。自然不生计度。有无等念。则不落外道。

    切之一字。岂但离过。当下超善恶无记三性。一句话头。用心甚切。则不思善。用心甚切。则不思恶。用心甚切。则不落无记。话头切无掉举。话头切无昏沉。只要正觉现前。则诸魔自退。但觉非切不生也。

    佛法工夫。不怕死不得活。只怕活不得死。如果与疑情。厮结在一处。动境不待遣而自遣。妄心不待净而自净。六根门头。自然虚豁豁地。点着即到。呼着即应。何愁不活耶。

    佛法工夫。全要中正劲挺。不近人情。若或循情应对。则工夫做不上。不但做不上。日久月深。则随流俗。甚是可惜。譬如自己有事。那得工夫。管他人事。

    中正劲挺。就是正等正觉。

    佛法工夫。第一要正觉。这正觉乃是时时刻刻。照着自己的灵明。不可放他走去。若是灵明走了。便是有气的死尸。便是昏沉无念。堕於顽空枯寂。虽用尽苦工。丝毫无益。

    佛法工夫。做得上。如挑千斤担子。放亦不下。如觅要紧的失物相似。若觅不着。誓不休心。其中但不可生执生着生计。执成病。着成魔。计成外。果得一心一意。如觅失物相似。则三种泮然没交涉。所谓生心动念。即乘法体也。

    佛法工夫。举起话头时。要历历明明。如猫捕鼠相似。前人所谓不斩黎奴。誓不休。不然。则坐在鬼窟里。昏昏沉沉。过了一生。有何益处。

    猫捕鼠。睁开两眼。四脚撑撑。只要挐鼠。到口始得。纵有鸡犬在旁。俱不暇顾。参禅亦复如是。只是愤然。要明此理。纵八境交错於前。亦不暇顾。才有别念。非但鼠不能得。兼走却猫儿。

    佛法工夫。不可在前人公案上卜度。妄加解释。纵一一领略得过。与自己俱没交涉。要知前人一言一语。如大火聚集。近之不得。触之不得。何沈坐卧其中耶。更於其间。分大分小。论上论下。有何益处。

    此事不与教乘合。所以久修习大乘业者。不知不识。何况声闻缘觉诸小乘耶。三贤十圣。岂不通教。说此一事。三乘胆战。十地魂惊。等觉菩萨说法。如云如雨。度不可思议众生。入无生法忍尚唤作所知愚。与道全乖。又何况其余耶。盖此事从凡夫地。顿同佛体。人所难信。信者器。不信者非器。诸行人欲入斯宗乘者。悉从信入。信之一字。有浅有深。有邪有正。不可不辩。浅者凡入法门。谁云不信。但信法门。非信自心。深者诸大乘菩萨。尚不具信。如华严疏云。见有能说法者。有所听法众。尚未入乎信门。如云即心即佛。谁云不信。及乎问汝是佛耶。则支吾排遣。承当不下。法华云。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何以有尽思度量之心。盖信不具耳。

    邪正者。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即佛。要究明自心。亲履实践。到不疑之地。始名正信。如朦胧猜救。但云心即佛。实不识自心。即名邪信。

    前人摘挑便定。去锄地便定。去作务时亦定。岂是坐久强捺。令心不起。然后为定耶。若如此。即名邪定。非佛法正意。

    六祖云。那伽常在定。无不不定时。须彻见本体。方与此定相应。释迦下兜率。降皇宫。入雪山睹明星。开约众。未出此定。不然。则被动境漂涨。孰名为定。动境中求起处不可得。静境中求起处亦不可得。动境既无起处。将何为境耶。会得此意总是一个定体。充塞弥亘。无余蕴也。

    佛法工夫。不可沾着世法。佛法中。尚不可沾一点。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