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最新章节!

    菩萨戒弟子云栖寺沙门 袾宏 辑集

    云居山真如寺晦山沙门 戒显 订阅

    寓黄山慈光寺石树沙门 济岳 汇笺

    执作第十一

    【笺】云峰悦禅师小参。今时后生。才入众来。便乃端然拱手。受人供养。到处菜不择一茎。柴不搬一束。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干怀。虽则一期快乐。争奈三途累身。

    梵网宁以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宁以洋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若恁么者。直饶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供养上座。不为分外。若不恁么去。滴水寸丝。便须披毛带角。牵犂拽钯。偿他始得 无作之法。当於作处见无作。非徒然无作。若徒然无作。便是落空亡底外道。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故天地运行於四时。风以动之。雷以成之。乃至两露恩泽。莫不各有所司。而生物焉。例而推之。即三贤十圣。亦皆为而无为。作而无作。我何人斯。敢无作。而坐食於天地间哉。

    当惜众僧物(详见下文)。当随知事者教令。不得违戾。

    【笺】征。教令出自师长父母之口。无不从命。知事教令。衲子安得克服。

    训。丛林事出浩繁。故请知事以司其柄。教令。乃奉大众之命令也。得罪知事。即得罪大众。然知事所司。亦当柔和调顺。若逞粗犷之性。权挟衲子。使彼难忍去之。则有负所任。不得无过。

    凡洗菜。当三易水。

    【笺】本律。三易水者。谓初次。但去粗垢。二次。细垢未尽。三次。乃得清净。今丛林腌菜不洗。谓菜有味。举目皆噇粪之人。执事略不为怪。可笑。

    灯录。赵州问菜头。今日吃熟菜。吃生菜。头拈起菜呈之。师曰。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凡汲水。先净手。

    【笺】至水边。另舀水先净手。即以洗手水。弃之僻地。

    见水偈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笺】流水者。源头活水也。然其性相不二。动静一源。若无源之水不流。即是死水。流得其源。则澄之不清。扰之不浊。而能旋香海载须弥。恩配三有。泽及群灵。而不自伐为功。故三贤十圣。赞之不及。凡夫肉眼。孰能窥其大用哉。今此偈。全在发明见字。若见不彻。云何为彼当愿。云何为彼涤惑耶。若见者。谓所见之水。情状不一故。如人见之。清凉可悦。饿鬼见之。流变为血。鱼龙见之。谓宫殿。沉溺者见之。谓死窟。究竟水尚强名。何况有如上等见。皆是众生业惑所感也。若夫大解脱人见之。不曰流水。非流水。直下为彼颠倒众生。拔其见刺。出其眼屑也。意欲者。非情欲之欲。若情欲。即是惑垢。当作愿字看。正愿清涤无始情欲之惑垢也。

    征。上文既有当愿。云何欲字。又作愿字看。

    训。上文是菩萨当愿。下文意欲。是众生当愿。其犹啐啄同时也。若菩萨发愿度众生。众生不发愿出离。菩萨虽有愿。亦无如之何也已。

    附 勿令秽水入井。

    【笺】天下井水。味有多种。详水经注。

    周易正义。虽汲水以至井上。然绠出。犹未离井口。而钩羸其缾而覆之也。弃其方成之功。虽有出井之劳。而与未汲不异。喻人行常德。须善令终。若有初无终。则必致凶咎。

    笔餐。吴湛为县吏。所居临荆溪。溪有清泉。众皆赖之。湛为筑篱遮护。不令秽入。忽於泉侧。得一田螺。置瓮中。每外归。则厨中饮食已办大异之。一日潜窥。乃一女子。自螺出。手自操刀。湛急趋之。不容归壳。女大窘。实告湛曰。我泉神也。上帝以君敬护泉源。且知君鳏居。命吾为君操馔。君食吾馔。当得道矣。言讫不见。

    ◎李鄠为河山令。县有河山岩。岩半有一脉清泉。次第淋注。逐处各有一岩斛。承之。如镌出状。鄠一日携家出游。无何雪儿就斛浣申。立为震霆所击。视之其斛已碎。别安一斛於流下矣。是知井泉不可触秽。

    酉阳杂爼。临井勿窥。

    ◎古井不可唾。唾与窥且不可而可越哉。

    汲井偈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笺】华严疏。汲取也。辩才演法。犹绠汲水。

    五灯。赵州。在井上打水次。见南泉过。便抱柱。悬却脚曰。相救相救。泉上胡梯一二三四五。师少顷。却去礼谢曰。适来谢相救。

    ◎蓝田真。因开井。被沙塞却泉眼。师曰。泉眼不通。被沙碍。道眼不通。被甚么碍。僧无答。师代曰。被眼碍。

    ◎天衣怀。世渔。母梦星陨於屋。怀娠儿时。坐船尾。得鱼辄放。父笞之。不为意。参翠峰觉。觉问汝名甚么。曰义怀。曰。何不名怀义。曰。此当时致得。曰。谁为汝立名。曰。受戒十年矣。曰。汝行脚费许多草鞋。曰。和尚莫谩人好。曰。我也没量罪过。汝也没量罪过。你作么生。师无语。觉打曰。脱空谩语汉。出去。入室次。觉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师拟议。觉又打出。如是数四。寻时翠峰为水头。因汲水折担。忽悟。作投机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取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觉闻拊几称善。

    观水偈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诵此咒。如食众生肉。

    唵缚悉波啰摩尼莎诃

    【笺】水中生灵甚微。人之粗障覆故。不能观察。唯佛五眼明净。能见微细。以慈悲故。说此偈咒。大旨为水罗兼说也。

    凡用水。须谛视有虫无虫。以密罗滤过方用。

    【笺】会正记。用白[迭*毛]。东上用密绢。恐小虫直下。取熟绢为之。此护生之法也。

    若严冬。不得蚤滤水。须待日出。

    【笺】严冬水寒。蚤滤则伤生。日出水得阳气。则不伤生。

    漉水囊赋。吾有漉囊。制造有方。致练作底。熟铁为匡。其用滤兮深须谛视。其还放兮切忌损伤。宜知我佛仁慈。尚不遗於微物。将使吾曹饮用。得幸免於余殃。一化境中。上下皆制。半由旬内。往返须将。世多轻略。孰究不藏。或闻而不制。则嗤为外道。或制而不用。但悬於草堂。斯由内无慈愍。外恣疎狂。塞来蒙之津径。害我教之纪纲。汝当存诚持守。竭力恢张。岂止四生有赖。抑使三宝增光。

    凡烧灶。不得燃腐薪。

    【笺】本律。炊灶有五事。一。不得蹲炊火。二。不得燃生薪。三。不得倒燃湿薪。四。不得燃腐薪。五。不得以热汤浇火灭 凡腐薪中有虫。若燃之。如毁其家。杀其身。故制。昔曾子不逆薪而爨。知其不为暴也。

    礼记。荀勖在帝座。适膳夫进饮。勖云。此必劳薪所炊。帝不信。召膳夫问之。果以一故车脚供薪。

    抱朴子。孟夏所以祀灶。灶神每月晦日。上天言人罪状。大者夺纪。小者夺算。纪三百日。算一百日。

    ◎井与门户灶中溜为五祀。又五财之一。利济广博。有神主之。名曰观。状如美女。井鬼名琼。

    凡作食不得带爪甲垢。

    【笺】寄归传。营供。必洗手。敕口。净器。不者所作祈请。并无效验。从陈飨祭。神祇不受。况奉三宝。若大小便。不洗手。皆不合作食。

    谚。清斋方释奠。剪爪宣侵肌。

    感应篇注。嘉栋曰。作食不洁喂人。人必嗔之。神亦恶之。秽食委弃。均於暴殄。浪费水浆。委诸沟厕。殊为造业。有老秋婆。病死复苏。言至一处。有两船遗弃秽食。一鬼笞之曰。汝平生所耗者。岂容不食。婆强呷数口。便觉腹满惊苏。言讫随死。

    凡弃恶水。不得当道。不得高手扬泼。当离地四五寸。徐徐弃之 附。不得热汤泼地上。

    【笺】恶水高扬。热汤泼地。微细昆虫。何处回避。水火毒身。如入鼎沸。以此剧刑。横加无谓。我福无增。彼恶永记。故云徐徐。清凉如意。

    凡扫地。不得逆风扫。不得聚灰土安门扇后。

    【笺】逆风扫。风尘[土*孛]面。非但不善爱人。亦非自爱。扫地聚灰门扇后。其人有始无终。后来结果。亦可想见。故须扫除尽净。置之僻处也。

    根本部。给孤长者。每晨朝往逝多林。礼佛已。扫寺地。一日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佛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篲而扫。时舍利子等。悉皆执篲。共扫园林。佛及弟子。徧扫除已。地皆严净。入食堂中坐。与诸苾刍。说扫地得五种功德。一。自心清净。亦名自除心垢。若人扫於寺地。因地净故。心得清净。是名自心清净。二。令他心净。亦名除他心垢。若人扫於寺地。因地净故。他人见无尘垢。心得清净。是名令他心清净。三。诸天欢喜。亦名去憍慢。若人扫於寺地。即是去其憍慢尘垢。诸天观见地净无尘。生欢喜心。四。植端正业。亦名调伏其心。若人净扫寺地。即是调伏自心。植端正福业。五。命终之后。当生天上。亦名增长功德。若人净扫寺地。因净地故。功德增长。命终当生天上。

    优婆塞戒经。善男子。天下之人。谁现穷无其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执役栖扫。亦得福报。

    成实论。扫一阎浮僧地。不如扫一掌佛地。

    五灯。世尊在日。有一比丘根钝。无多闻性。佛令诵苕帚二字。日夕诵之。言苕则已忘帚。言帚则已忘苕。每日克责。意念不休。忽能言苕帚。於此大悟。得无碍辨才。

    ◎曹山寂。问僧作甚么。曰扫地。山曰。佛前扫。佛后扫。曰。前后一时扫。山曰。与曹山过鞋靸来。

    ◎雁山罗汉寺。证首座。目瞽。见道明白。每朝以扫地为佛事。有僧问。这片地扫得乾净也未。证竖起苕帚示之又僧问。真净界中。本无一尘。扫作么。证亦竖帚示之。

    ◎拾得。一日扫地次。寺主问。汝名拾得。因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甚么。拾得放下苕帚。叉手而立。寺主再问。拾得拈帚扫地竟去。寺主罔测。寒山捶胸云。苍天苍天。拾得却问。汝作甚么。山曰。不见东家人死。西家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去。

    ◎赵州。扫地次。僧问。善知识为甚么扫地。师曰。尘从外来。曰。既是清净伽蓝。为甚么有尘。州曰。又一点也。

    ◎赵州行脚时。问大慈。般若以何为体。慈曰。般若以何为体。师便呵呵大笑而出。大慈来日见州扫地次。问般若以何为体。州放下扫帚。呵呵大笑而去。大慈便归方丈。

    ◎仰山。扫地次。沩山问。尘非扫得。空不自生。如何是尘非扫得。仰扫地一下。沩曰。如何是空不自生。仰指自身。又指沩。沩曰。尘非扫得。空不自生。离此二途。又作么生。仰又扫地一下。又指自身。并指沩。

    ◎云岩昙晟禅师。扫地次。道吾曰。大区区生。昙曰。须知有不区区者。吾曰。恁么则有第二月也。昙竖起扫帚曰。是第几月。吾便行。

    ◎大慧问僧。道不用修。但莫染污。如何是不染的道。曰。某甲不敢道。师曰。你为甚么不敢道。曰。怕染污。师应声曰。行者将粪箕苕帚来。僧忙然。师便打出。

    ◎衲僧家拈起扫帚。不但扫除一室尘垢。当使天上天下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尘垢。祇消者把扫帚。一扫而尽目前。脱有不顾危亡底汉。道天上天下者许多尘垢。毕竟扫置何处。我便劈口与他一扫。令他向扫帚下瞥地去。

    世说。郭林宗。常行宿逆旅。辄躬自执扫。及明去后。人至则曰必郭有道昨宿处也。

    洗内衣。须拾去虮虱方洗。

    【笺】五灯。仰山慧寂。智浣衲次。耽源曰。正恁么时作么生。仰曰。正恁时。向甚么处见。

    ◎定由神英。见首座洗衣。遂问。作甚么。座提起衣示之。师曰。洗的是甚衣。座曰。关中使铁钱。师唤维那。移下座挂搭着。

    夏月用水盆了。须覆。若仰即虫生。

    【笺】譬如空盆虽仰。虫无从而生。谓虫生於水。若水净。虫亦不生。谓虫生於垢。若垢非水。虫亦不生。然则虫毕竟从何而生。当知虫之生也。三因和合而生。若一因不到。则虫无缘而生。然则虫之生灭。其在盆之覆仰而已也。

    附 一切米面蔬果等。不得轻弃狼籍。须加爱惜。

    【笺】谚。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谓食物自有司库出纳。器具有蓝收司执。然或见散漫无绪。即宜爱惜。置归屏处。勿至狼籍暴殄也。

    宝训。混源。为紫[竺-二+铎]库司壁记。复题其后云。滴水粒米。尽属众僧。务悦人情。理难支破。当思披毛带角。岁月久长。明因果人。幸宜知悉。遗墨岁久。漫灭殆尽。后一山和尚踵其席。粉壁亲为书之。

    感应篇注。天仓五谷。在二十八宿。乃危星主之。人以食为天。故圣人务农重谷。天子亲耕劝农。春夏祈谷於上帝。岂五谷可散弃者。世人不知天地育养之恩。弃五谷。厌舍丝麻。使农夫织妇。日勤而不得饱。力竭而不得御寒。又不恤其劳。曾无爱惜。所以为天地所厌。神明所责也。

    续神仙传。三川饥。有青衣童子语人曰。世人厌弃五谷。地司已收。五谷之神。可相率祈谷父蚕母。当致穰也。

    ◎陈僖敏公镒父孟玉。登厕见铛底饭一块。在厕傍。净涤食之。夜梦神告曰。翁好善。当福报。吾梓潼神。今将降生汝家。后果生僖敏公。仕至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累赠翁如其官。母一品夫人。

    入厕第十二

    【笺】优钵祗王经。伽蓝地。漫大小行者。五百世身堕拔波地狱。经二十小劫。常遗肘手抱此大小便处臭秽之地。

    毗尼母经。诸比丘住处房前开处。小便污地臭气。皆不可行。佛问之曰。从今不听僧伽蓝处小行。当聚屏猥处。若瓦瓶。木桶。埋地中。小行已。以物盖之。勿令有臭气。若登厕不洗净。不得入大僧类。不得坐禅床。不得登佛殿。

    虚空藏经。若有毁重禁戒者。治圊百日。莫令人知。涂圊已。澡浴礼三十五佛。称虚空藏菩萨。向十二部经。五体投地。陈说过恶。如是忏悔。经三七日。苦行力故。罪报永除。不障三种菩提业。

    寄归传。凡僧坊。先须净治厕处。若自无力。教化为之。供十方僧。理通凡圣。无多所费。斯其要焉。

    锱门警训。登厕之法。律制委明。盖欲洁严身器。亲近圣贤。洗净洗手。各有轨度。傥未尽谙。则反污其手。礼诵烧香。合掌执捉。动辄得咎。可不慎欤。

    五灯。僧问赵州。急切处请师道。州云。尿是小事。须是老僧自去。始得。

    ◎赵州上东司。召文远。远应诺。州云。东司上不可与你说佛法。

    ◎有老宿垂语云。十市街头。起一间茅厮。祗是不许人屙。僧举似南堂静。静曰。是你先屙了。更教甚么人屙。宿闻之。焚香遥望大随拜谢。

    ◎莫将尚书谒南堂。咨决心要。堂使其。好处提撕莫适如厕。闻秽气。急以手掩鼻。遂有省。急呈偈曰。从来姿韵爱风流。绝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原在鼻尖头。堂答曰。一法才通万法周。纵横妙用更何求。青蛇出匣魔君伏。碧眼胡僧笑点头。

    ◎钱弋郎中。访真净文。谭久如厕。师令侍者引从西边去。钱遽云。既是东司。为甚向西去。真曰。多少人向东边计。

    ◎大慧侍湛堂次。堂视师指爪曰。想东司头筹子。不是汝洗的。师承训。即代黄龙忠作圊头。后普说云。某自闻老和尚说。终身不养爪甲。才长一菽。湛和尚便於手指上出现。

    ◎湛堂准。自浙回[泳-永+勒]潭谒深公。省诣方丈。寻命分座。闻有悟侍者见所掷爨余有省。呈解。深喝出。因丧志经於延寿堂。厕后出没无时。众惮之。师故於半夜登溷。悟即提挈水至。未几供筹子。湛涤净已。召接净桶去。悟才接。湛执其手。问曰。汝是悟侍者那。曰。诺。湛曰。汝当时在知客寮。见掉火柴头。有个悟处的么。参禅学道。秪要知个本命元辰下落。汝刬地作此去就。汝在藏殿移首座鞋。岂不是汝当时悟得的。又在知客寮移枕子。岂不是汝当时悟得的。汝每夜在此移木度筹。岂不是汝当时悟得的。因甚么不知下落。却在这里恼乱大众。湛猛推之。索然有声。由是绝迹。

    若大小便。即当行。莫待内逼仓卒 於竹竿上挂直裰。以手巾或腰绦系之。一作记认。二恐堕地。

    【笺】直裰。详注着衣偈下。

    若脱换鞋脚。不可净鞋入厕。

    【笺】着鞋。当分净秽。谓。净鞋入佛殿。触鞋入厕。若触鞋入厕。则污秽佛地。净鞋入厕。则暴殄天物。

    至当三弹指。使内人知 不得迫促内人使出 已上复当三弹指。

    【笺】前后弹指俱三。用处甄别。谓前三弹。使内人知。后三弹。恐伤在秽之鬼。故先警之也。不唾痰。阴德具载藏经。

    譬喻经。有沙门不弹指来大小便。漈圊中厉鬼大恚。欲杀沙门。沙门持戒。厉鬼随逐。伺觅其短。不能得便。故知大小便时。必先弹指。利益有在。

    登厕偈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唵狠噜陀耶莎诃

    【笺】夫人饮食滋味。入於肠胃。轻清上升。重浊下坠。可见人之一身。兼净秽世界也。净世界。即戒定慧之福业也。秽世界。即贪嗔痴之罪法也。悟此净秽本源。则可以悟大千世界。不在心外。从此垢净心尽。不知吾身之为法界。法界之为我身。我身法界。非一非二。

    不得低头视下。

    【笺】护清净眼故。

    不得持草画地。

    【笺】愚夫不知。厕上画地画壁。遂成大过。譬如一点一画。同於爻象。不忍狼籍秽地。当置净处。或付水火。尊敬字画故。若於厕上板壁作字。则为造物所呵。

    笔餐。明湖州潘道士。道法高妙。一日於厕上画符。天将忽至。问。所召何事。士无以应。支曰。门前树为我移种屋后。将曰。小事何轻意召我。遂以火笔点头而去。士后头上脓水不乾。凡有患疮疖。乞士脓水抹之。无不效。

    不得努气作声。

    【笺】除粪。极粗行。努力则丧气。殊不雅。下文详言之。

    不得隔壁共人说话。不得唾壁。

    【笺】文殊经。大小便时。身口状如木石。不得有声。护持清净身口故。

    相经。厕上共人语。最下贱相。

    固齿方。大小便时。目上瞬。齿咬定。永无牙痛。兼辟臭气。正气内固。若唾壁。共人语。秽气乘虚而入。胃家受病。医书。相经。皆暗合文殊经旨。览者幸留意焉。

    例异传。南阳宋经伯。夜行逢鬼。问云鬼悉何所忌。答言。惟不喜人唾。

    逢人不得作礼。宜侧身避之。

    【笺】厕上亵衣故不作礼。

    不得沿路行系衣带。

    【笺】秽处。固不可久停。然衣裤必须严整。然后徐步。若行系衣带。仓皇之状。失威仪故。

    便毕。当净澡手。未澡。不得持物。

    【笺】医书。热水洗净。生肠风等病。当用冷水。净物。宜净手持。秽手触物。物即成秽。

    杂事。舍利弗。洗净法。携军持。可受三升。向便处。次於一边。置土末七聚。以为一行。各如半挑。复於此边更行七聚。又於一畔别安一聚。持一筹片。并土三块。入厕室中。便利毕。先以筹拭秽。次土块洗大小便处。次洗两手两足。次以土洗瓶毕。然后着法服。次至房中取净瓶水。三漱口。方任情作务。有婆罗门。见舍利子行是事。渴心归向出家。

    西域。释子。洗净之法。九十六种外道所不知。事传东土。行者亦寡。强效者。不能如法。是欲洁而反秽。但上古用筹。今用草纸。殊为省便。丛林有熏修大悲华严等忏。而此洗净之法。不可不知也。

    净手偈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贺囊密哩帝莎诃

    【笺】此当愿者。非同世间之愿。及世间之法也。当为众生发出世之愿。说出世之法也。速疾往者。言五浊恶世。所见所闻。无非烦恼恶业。亦如秽厕。不可久停。故当速离浊恶之行。而行清净之法也。经律。入厕洗净。若不默持诸咒。纵用七恒河水洗之。不得清净。何以故。种子不净。

    溪堂杂录。僧智超诵华严经三十年。忽见童子云。从五台来。告超曰。师诵经固善。但登厕洗净。触污手背。律制洗手用灰泥七度。今但二三。缘此触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乃悔过。识者曰。此文殊化现。有警於超也。

    若小解。亦要收起衣服。又不可着褊衫小解。

    【笺】说原。僧伽支。此云覆膊。亦名褊衫。亦名随衣。竺道祖云。魏时请僧於内自恣。宫人见僧偏袒不雅。故当覆膞。小解。不言长衣专举衣袖者。谓衣袖常勤佛法。更宜细行 小解虽秽亵事。有至道焉。其义出自礼记。记云。手容恭君子起居。常自恭敬。不敢散手掉臂。惟至屙尿放屎之时。不得不暂解也。

    盥掌偈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唵主迦啰耶娑诃

    【笺】手是总名。若无掌。不可名手。无指亦不可名手。有掌有指。方名曰手。两手。太阳之精也。字魂阴。

    掌图法天指法五行。大指曰拇指。第二曰食指。中指曰将指。第四曰无名指。第五曰小指。第六曰枝指 水性至柔。离垢去染为用。盥者。两手拾盆之象。

    汤铭。日新又新。澡其德也。当诵偈咒之时。一浣而再浣。再浣至七浣。而佛法现前。究竟我手。佛手。众生之手。同於清净。同於受持。是名清净佛法之手。受佛法也。

    华严感应。三藏梵僧。至京时。有三藏童子。顶礼三藏。请受菩萨戒。众谓三藏梵僧曰。此童子。能诵华严。兼解其意。三藏梵僧惊叹曰。华严一乘。是诸秘藏。尚难遭遇。况通其义。若人诵净行一品。以得菩萨戒具足。

    西域传记。有人转华严经。以洗手水滴蚁身。命终生天。况能受持通意。此子后必广大。饶益众生 大小三藏。互相阐扬净行之法。力行净行之行。为世作则。岂非华严果会中再来耶。今人能於净行诸偈潜行密用。即是亲证毗卢妙体。亦无霟於大小三藏哉。

    入浴第十三

    【笺】温室洗浴众僧经。有耆域医王。愿请佛及菩萨僧人温室澡浴。佛赞善哉。佛云。耆域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一。燃火。二。净衣。三。澡豆。四。酥。五。淳灰。六。杨枝。七。内衣。何谓除七病。一。四大安稳。二。除风。三。除湿瘴。四除寒。五。除热。六。除垢。七身轻明目。何谓七福。一。四大不和。而得调和。二。除风。所生清净。三。除湿。身体常香。四。除寒。体润威光。五。除热。清凉自在。六。除垢。宿命皆通。七。身轻。见者钦敬。

    福田经。有比丘名阿难。白佛。我念宿命。生罗阅祗国。为庶民时。生恶疮。治之不瘥。有曰。当浴众僧。其水洗疮可愈。我即到寺。设浴供僧。如法洗疮。乃愈从此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九十一劫。常得净福。

    楞严。跋陀婆罗。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我等先於威音王佛。闻法出家。於浴僧时。随例入浴。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譬喻经。佛以腊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师。六师云。佛以法水。洗我心垢。不如没水死。佛仍广说法。度诸外道。外道复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请僧洗浴。以除身垢。今腊月八日。浴僧准此。

    贤愚经。首陀会天。下阎浮提。请佛及僧洗浴。设甘美之食。阿难白佛。此天。往昔作何功德。相好奇特。佛言。昔毗卢尸佛时。彼为贫家子。恒佣作自给。闻佛洗僧之德乃勤施少钱。设洗具。设食。请佛僧。由此生首陀会天。此光相。七佛以来。千佛出世。亦皆如是。故号净身。一号具足。

    珠林。泥连河里。非有垢而见除。毗蓝园内。实无尘而示荡。故知洗浴是清升之本。净澡为澄洁之原。可谓垂香范於前修。振芳猷於后业。

    五灯。有一院主。名无垢净光。造浴室。有人问。既是无垢净光。为甚么却造浴室。僧无语。后请山幽代曰。三秋明月夜。不是骋团圆。

    ◎石梯和尚。因侍者请浴。师曰。既不洗尘。亦不洗体。汝作么生。者曰。和尚先去。某甲将皂角来。师呵呵大笑。

    ◎福州古灵神赞。本州大中寺受业。后行脚。遇百丈开悟。回省授业。师问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日因澡身。师命去垢。灵乃拊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圣。师回首视之。灵曰。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南岳西园昙藏。一日自烧浴次。僧问何不使沙弥。师抚掌三下。

    ◎雪窦显问僧。甚处来。曰。浴来。师曰。三身中。那一身浴。曰。或鼓声前。或鼓声后。师曰。饱丛林。又一日问僧。你浴也未。曰。某此生不浴。师曰。你不浴。图个甚么。曰。今日被和尚勘破。师曰。贼不打贫儿家。

    ◎空室道人智通。龙图范珣女。幼聪慧。长归苏颂之孙悌。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发。父难之。遂清修。看法界观有省。政五间。居金陵。尝设浴於保宁。揭榜於门曰。一物也无。洗个甚么。纤尘若有。起自何来。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古灵秪解揩背。开士何曾明心。欲证离垢地时。须是通身汗出。尽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后为尼。挂锡姑苏西竺示寂。

    笔餐。晋司马桓温末年颇奉佛法。饭馔僧尼。有一比丘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温为檀越。尼才行不恒。温甚敬待居之门内。尼每浴。必至移时。温疑而窥之。见尼裸身。挥刀破腹出脏。断截身首。支分脔切。温怪骇而还。及至尼出浴堂。身形如常。温以实问。尼答云。若遂凌君上刑当如之。时温方谋问鼎。闻之怅然。故以戒惧。终守臣节。尼后辞去。不知所在。

    ◎唐京师律藏寺。释通达。以木打磈。磈破形销。大悟。晚住律藏。游听大乘。一裙一帔。布衲重缝。尔后稍改。专显变应。其行多僻。常欲入内。将军弟性粗武。不识密行。大怒。打之几死。曰。卿已打我。身肉都毁。血肉不净须作洗。待汤沸。脱衣入锅。身不伤烂。状如冷池。旁人怖之。犹催加火。合宅惊奉。恣其寝宿。自后见有病苦者。令煮涌沸。先入浴。后使病人入浴。即愈。

    周武王盥盘铭。与其溺於人也。宁溺於渊。溺於渊犹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浴佛偈。

    【笺】西域记。浴室制度。用复砖迭成。形积如谷。上尖下宽。中高丈许。下阔七八尺。一半开门。须扇掩灰泥。表里勿令薄漏。於中置小龛。内供石像。或铜像。彼面宜空庭。开小窦。勿令障佛光明。凡浴时。用一磁盆。或铜缶先置香汤。或药汤。请佛像浴。后即将此汤。倾於浴池。然后请大僧。及众僧。次第而浴。今丛林凡造浴室。当效此。庶不忘先佛遗式也。可使将来一队赤膊汉子。於中亲证一回。其去古佛不远。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

    【笺】瑞应经。摩耶夫人胎月将满。思游蓝毗尼园。到已即举右手攀无忧树枝。从右胁而生太子。天帝。以天妙衣。裹手承接。天人持金柄伞盖。诸天龙神。散香花。鼓乐。十方大地。六种震动。有三十二种瑞事。

    普曜经。菩萨生时。九龙在空。降微细雨。不冷不热。浴菩萨身我今灌沐句者。言今而稽古。所以遵佛佛灌顶之浴式也。功德聚者。所以见像教之法。俨然三世一时。光洁严好。世间无比也。

    珠林。五浊。谓众生浊。见浊。烦恼浊。命浊。劫浊也。众生浊者。谓众生多诸毙恶。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故名众生浊。见浊者。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烦恼浊者。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命浊者。谓往古世时。人寿八万四千岁。今时人寿。转减。百岁者稀。以恶业增故。寿数短促。是名命浊。劫浊者。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减劫中。人寿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是名劫浊也。此下二句。谓众生之本源。与诸佛本源。无二无别。秪为一念缘起。相应五浊境界。与诸佛境界少异。究竟诸佛众生。悉是强名。即今设浴。不啻为灌沐诸佛之像。亦复能令众生。涤除五浊之垢。同证如来清净法身也。

    浴身偈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唵跋折啰恼迦咤莎诃

    【笺】可以水洗者。以其有身垢也。心本无生。垢从何有。究竟觅心了不可得。云何受涤。於无受涤处。方好道个内外光洁。

    浴前先洗净。须细行。不得以洗净水入浴釜。

    【笺】此条。云凄附后。谓入浴当预知。故置前也。

    先以汤洗面。从上至下徐徐洗之。

    【笺】面门真人出入处。为一身最尊。浴堂。当别置盆水洗面。洗浴水杂沉下垢故。

    不得粗躁。以汤水溅邻人 不得浴堂小遗。

    【笺】入浴。为洁其身。小遗浴堂。则求洁而反污。既污自身。复污大众。以致登殿礼佛诵经成不净法。莫大之罪。其将谁归。

    不得共人语笑。人天宝鉴云。一沙弥入浴戏笑。遂感沸汤地狱之报。

    【笺】浴堂禁语。不得以水互相浇。不得以水浇火。不得调语。不得用水太费。不得止中浣衣。不得先师入。不得在上座前先浴。入浴戏笑。报感沸汤。今不自严。后亦当尔。冷热繇己。疮疥先人。勿谓裸形。神在汝侧。

    沐浴。非祗去其身垢。当使心垢净尽。彼沙弥入浴戏笑。非惟身垢未除。而心垢已如山岳。所以感报。为千古鉴戒。

    万峰浴室铭。山巍路远。致其柴薪。瀹斧燃火。效其劳勤。一月六浴。丛林罕闻。沙弥戏笑。沸汤浇淋。洗心涤虑。日新又新。何以报德。忽悟水因。

    不得洗僻处。

    【笺】僻处。盆中先洗净故。

    凡有疮癣。宜在后浴。或有可畏疮。尤宜回避。免刺人眼。

    【笺】十诵律。佛在舍卫国。有比丘癞病。求治药师耆域。域告比丘。汝可洗浴得瘥。比丘言。佛未听入浴堂。诸比丘白佛。佛许僧后浴故说此五利。一。除垢身清净。二。除寒泠。三。除烦热。四。除身中风。五。得安稳。

    不得恣意久洗妨碍后人 脱衣着衣。安祥自在。

    【笺】衣之於身。能知寒暑。要着便着。要脱便脱。直见大用现前。故得安祥自在。

    汤泠热。依例击梆。不得大唤。

    【笺】浴堂设板。若汤冷。鸣二下。汤热鸣三下。行者。即会添减调和。若大唤失威仪故。

    礼。履席。谓浴后。履前席也。衣布饰身及履进饮以盈气。今知浴。设果窳茶汤於浴室。皆本温室福田二经。与礼大同。

    洗足偈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神力具足。所行无碍。

    【笺】前偈内外光洁。支体百骸。无不净极。今此偈为寻常洗足说也。或临浴洗足。默念是偈。亦可。也三十二相。足为第一相。当知如来之道。不出行解二门。若但解无行。犹弗解也。若但行无解。犹弗行也。行解双兼。满足六度。则神力无不具足。所行无有障碍。是故行一波罗蜜。具足无量波罗蜜。无量波罗蜜。不出此一波罗蜜。故曰所行无碍。

    五灯。临济问赵州。如何是西来意。州云。适遇老僧洗脚。济作听势。州云。会即会。啖啄作么。

    睡卧第十四

    【笺】法句譬喻经。一比丘饱食。入室闭房静眠。佛告比丘。汝宿命维卫佛时。曾得出家。贪身利养。不念经戒。饱食却眠。不惟非常命终。魂神生螉虫中。积五万岁。寿尽。复为螺蚌之虫树中蠧虫。各五百岁。此四品虫。生将五百岁。乃觉连绵罗网。不取出要。今始罪毕。得为沙门。如何睡眠不知厌足。

    离睡经。时佛在鹿野苑。为大目连曰。云何而欲睡。莫行想。莫分别想。如欲睡当离。若睡不离者。如所闻法所诵法。当广为他说。乃至当行。当以泠水洗眼。及洗身。当以两手挑两耳。当起出讲堂。四方视星宿。当护诸根。

    善是律。临睡时。应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无常。於六念众。随一一念。

    珠林。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从优婆笈多出家。睡眠。笈多化一鬼。有七颈。手捉树枝。身悬空中。比丘见已。即便惊觉。生大怖畏。归白笈多云。见彼林有一鬼。七头。当我前。手捉树枝。身悬空中。甚可怖畏。笈多言。此鬼不足畏。睡眠最可畏。若汝为此鬼所杀。必不入生死。若为睡眠所杀。则生死无穷。比丘即还坐禅。畏此鬼故。不敢睡眠。精进思惟。得罗汉果。

    摄论。处梦谓经年。寤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剎那。困来一觉睡。睡足又爬起。爬起如睡时。睡时非小死。老僧若不睡。何以到如此。老僧若不睡。阿谁相举似。起中睡。睡中起。你是我。我是你。黄梅晴处家家雨。良久云。向晓惬孤坐。高凭绣石苔。云随云共起。暗与日俱回。果熟骄黄坠。香分小白开。目前看不足。携杖复归来。

    五灯。沩山睡次。仰山来问。师便面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师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原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顷。香严亦来问讯。师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原了。汝更与我原看。严。点一碗茶来。师曰。二子见解。过於鹙子。

    ◎仰山卧次。僧问。法身还解说法也无。仰曰。我说不得。有一人说得。曰。说得的人在甚么处。仰推出枕子。沩山闻曰。寂子用剑刃上事。

    ◎忠国师。因丹霞来访。值睡次。乃问侍者耽源云。国师在否。者曰。在即在。秪是不见客。霞云。太深远生。者云。莫道上座佛眼也觑不见。霞云。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师睡起。侍者举似师。师打二十棒趁出。丹霞闻云。不谬为南阳国师。径山杲云。国师幸自高眠。侍者播扬家丑。不因多口丹霞。争见国师哮吼。敢问大众。国师既在。为甚么不见客。若者里见得破。非惟知耽源落节。亦见自己有出身之路。虽然如是。莫将闲学解理没祖师心。

    ◎台州师彦。居睡岩坐盘石。终日如愚。每日唤主人公。复应。乃曰。惺惺着。他后莫受瞒。

    ◎洪觉范。为隆庆闲传赞曰。潜庵为予言。闲为人气。刚而语急。尝闻宿。见其坐而假寐。梦语滚滚。领略识之。皆古老机缘。初以适然。已而每每连榻。於般若熏闻不一。而沉伫自起现行闲之去留。践履之验。非闻熏不一者也。

    ◎圆悟和灵源。瞌睡歌。懵懵懂懂无巴鼻。兀兀陶陶绝忌讳。任信流光动地迁。不论冬夏惟瞌睡。个中滋味佛不知。空咄蚌蛤与螺蛳。放身不管卧水底。兴发长挨布袋儿。鼻息如雷谁顾得。寻常少见有醒时。没醒时。良有以。要明瞌睡中宗旨。从来一觉到天明。佛来不解抬身起。纵使舒光徧大千。终难换我无忧底。校疎亲兮浑打失。瞌睡根灵真穷诘。有人契会便同参。睡着须知更绵密。

    ◎圆照本。谒天衣。衣举天亲从弥勒内宫而下。无着问。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於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秪说这个法。如何是这个法。师久而开悟。而喜寝。鼻息鼾齁。闻者厌之。白於衣。衣曰。此子。我家精进幢也。汝辈他日当依赖之。无多谈。一日室中问师。即心即佛时如何。师曰。杀人放火。有甚么难。名遂藉。

    寝息偈。

    【笺】此偈。当与睡眠始卧偈合看。详见第五篇。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念。

    【笺】当观自心如月轮圆满清净。於月轮中。观梵书卍字。光明朗耀。

    经律。通制出家弟子。初夜精勤佛道。勿贪睡眠。懒惰放逸。故醒觉时。当诵此偈 时寝息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故曰以时。若宰予当昼而寝。非时也。释子大事未明。所作未办。驰求心未歇。非时也。亦有身安。而心未安。亦曰非时。若大事已明。所作已办。驰求已歇。身心俱安。故曰安稳。乃相应以时也。今世人但知昼以日为恩。而不知夜以月为德也。月为德者。如华严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为一切众生。临於昏夜。若无主夜神卫护。则为野干魑魅扰乱。不得安隐眠息。以得夜神卫护之恩。能令众生。安隐不动之地。安息无梦之乡。

    华严。以得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故。善男子。我於夜暗人静时。鬼神盗贼。诸恶众生。所游行时。密云重雾。恶风暴雨。日月星辰。并皆昏散。不见色时。即以种种方便。而救济之。一切众生。於夜暗中。遭恐怖者。现作日月。夜诸星宿。种种光明。而度脱之。

    华严要解。初位以婆珊表者。婆珊演底。此云主当春生。即经云。趣入菩萨诸地。行一切佛法。所从主也。二。普德净光。乃婆珊尘劫之师。以表觉体。示登地之行。与觉体一也 睡魔。为障道之锋先。昏沉。乃无记之殿后。蓦然覆盖将来。风吹石击。唤之不醒。电闪雷轰。驱之不去幻哉。无情而生情。无畏而生畏。皆由背觉合尘。迷真逐妄故也。若乃至人无梦。大圣绝情。洞见昼夜之理如一。明暗之色不二。如隆庆闲熟睡寐语。潜庵听之。皆古老机缘。圆照本。鼻息鼾齁。天衣赞之为精进道助。乃至睡晤醒寂。无出无入。无去无来。是名那伽大定。

    卧须右胁。名吉祥睡。不得仰卧覆卧。及左胁卧。

    【笺】右胁卧者。释迦佛之遗式也。故曰吉祥。吉祥卧者。右手曲肱而枕也。不仰卧者。不尸寝也。覆卧者。偃卧也。

    宝梁经。仰卧。是修罗卧。覆卧。是饿鬼卧。左胁卧。是贪欲人卧。右胁卧。是出家人卧也。

    黄庭经。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若仰卧覆卧。则命门与丹田之气不伸。故有乱梦颠倒之境。

    灵枢经。天不满西北。故右耳目。不如左耳目聪明。地不满东南。故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强徤。故曲肱而枕者。虚左以实右也。

    不得脱里衣卧。

    【笺】志於道者。睡眠时少。经行时多。或劳倦至极。暂卧少时。古人圆木为枕。所以自警。常令醒寂。若脱衣卧。则放意恣睡。志气昏堕。差如小死。与道远矣。唐张志和。学仙。一生卧不脱衣。其嫂为制衣。通身密缝。遂其志也。余参天童密老人。时行后架。历堂舍十余进方到。适当寒时。夜起怕冷。遂不脱衣卧。至今三十余年。习以为常。而舟居着衣夜卧。殊觉快便。

    不得卧床上笑语高声。

    【笺】日作夜息。所以体察天地阴阳之理。乾动而坤静也。若阴阳失位。理必乖违。是以临卧。当寂然无声。若静夜笑语高声。则为鬼神所呵。论语寝不言。盖有自也。

    不得圣像及法堂前。携溺器过。

    【笺】周礼。天官曰。太尉掌王燕服。凡亵器。郑司农云。亵。溺器也。名虎子。亦名伏虎 此言便利秽亵不净之器。不可在尊长前携过。况巍巍圣像前。敢亵慢哉。

    围炉第十五

    【笺】古尊宿开堂说法。煅炼衲子。谓之开炉。或以禅堂作地炉。为禅众御寒也。

    五灯。赵州示众云。老僧三十年在方丈。火炉头有个无宾主话。直至如今无人举着。

    ◎临济。与河阳木塔长老。同在僧堂地烬边坐。因说普化。每日在街市。掣风掣颠。知他是凡是圣。言未了。普化入来。师便问。汝是凡是圣。化云。汝且道我是凡是圣。济便喝。化云。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厮儿。却具一只眼。师曰。贼。化云。贼贼便出去。

    ◎明招谦。与僧拥炉。僧问。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那句是主。那句是宾。谦指火曰。与我向此中拈出一茎眉毛得么。僧曰。非但学人。尽大地人。丧身失命。谦曰。汝因甚把髻投衙。径山杲曰。这僧有头无尾。明招有尾无头。若人道得头尾圆全句。云门与你柱杖。

    ◎法昌在分宁之北千峰万壑。古屋数间。师力耕火种。殊安乐之。衲子至。不堪其枯淡。多弃去。开炉日。以一力挝鼓。升座云。法昌今日开炉。行脚僧无一个。惟有十八高贤。缄口围炉打坐。不是规矩严难。免见诸人话堕。直饶口似枰锤。未免灯笼看破。不知道绝功勋。安用修因证果。喝一喝云。但能一念回心。即脱二乘羁锁。

    ◎右霜楚圆慈明。与永首座同到汾阳。永未尽其妙。从师二十年。终不脱洒。一夕围炉。深夜师以火筯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咄曰。野狐精。师指永曰。讶郎当汉。又甚么去也。永乃豁然。

    ◎丹霞天然。过慧林寺。遇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呵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我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眉须堕落。

    ◎龙门清远佛眼。寒夜孤坐。拨炉见火一豆许。恍然自喜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遽起阅几上传灯录。至破灶堕因缘。忽大悟。偈曰。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开门少人过。圆悟因诣其寮。举青林搬三转柴话验之。

    雪岩上堂。火炙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西来端的意。亲切不相干。既是亲切。为甚不相干。德山见龙潭石屋上堂。十月初一开炉诸方说寒道冷。福源一味寻常。不会安排施设。深深埋两个炭团。满满堆一炉黄叶。莫嫌火种无多。只要暖气相接。放下重帘。密糊窗纸。又谁管屋上浓霜。庭前深雪。但得自家一团和气。外边冷言冷语不须听。由他歇好。诸禅德。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

    不得交头接话耳说话。

    【笺】冷便向火。是衲僧本分。柴头横三竖四。火聚通红。为衲子发大机用。庆快平生。若是无意致阿师。这边那边。喧喧杂话。过了一冬。於己何益。

    不得弹垢腻火中 不得烘焙鞋袜。

    【笺】开炉。原为大众御寒。不为一人烘焙。正当洁火通红。正好荐取个事。若投之以垢腻。烘之以鞋袜。熏蒸秽气。触忤火神。兼之得罪大众。亦非所以自爱。故制。

    不得向火太久。恐妨后人。稍暖。便宜归位。

    【笺】天寒滴水滴冻。阿谁化炭供众。地炉生发通红。一星爆出火凤。大家照顾裤裈。莫教烧个大洞。得暖须让后人。坐久自然放纵。工夫妙在经行。话头得力照用。一任屋角寒风吼似雷。铁壁银山吹不动。

    在房中住第十六

    【笺】寮舍全备。乃成丛林。惟道德功行者居焉。古人一机相契。或着槽厂。或明窗下安排。或众公举司执其事。或住禅堂。或东廊下闲住。其间抽爻换象。悉听方丈裁之。

    五灯。仰山伟。律身甚严。燕坐忘夜旦。占一室。谢绝交道。有过者。虚己座以延之。躬起炷香叉手而立。南公闻之。以为太绝物。非和光同尘义。面诫之。伟曰。道业未办。岁月如流。大根器。如云门。赵州。犹曰。我惟粥饭二时。是杂用心。又曰。岂有工夫闲处用。矧行伟。根器日劫相倍者。宁暇囿世情。事清谈。谀悦人。增我相乎。南贤之。

    石屋结制小参。佛祖门风将委地。说着令人心胆碎。扶持全在我儿孙。不料儿孙先作弊。纷纷走北向奔南。昧却正因营杂事。满目风埃满目尘。业识茫茫本无据。纵饶挂搭在僧堂。直待板鸣归本位。聚头寮舍鼓是非。收足蒲团便瞌睡。痴云叆叇性天昏。石火交煎心鼎沸。暂时寂寂滞轻安。一向冥冥堕无记。百丈清规不肯行。外道经书勤讲议。因果分明当等闲。罪福昭然浑不惧。或迁一榻一间房。放逸纵由身口意。头上瓦。脚下砖。身上衣。口中味。一一皆从信心檀越人家施。未成道业若为消。扪心几个知惭愧。今日三。明日四。闲处光阴尽虚弃。一朝老病来相寻。阎罗催请死符至。从前所作业不忘。三途七趣从兹堕。袈裟失却复再难。鳞甲羽毛披则易。看他古之学道流。直忘人世轻名利。煮黄精。煨紫芋。饭一团。水一器。为疗形枯聊接气。石烂松枯竟不知。洗心更作累生计。物外清间一未高。世上黄金何足贵。劫空田地佛花开。香风触破娘生鼻。选佛伤中及第归。圆觉伽蓝恣游戏。兹因结制夜小参。不觉所言成此偈。

    更相问讯。须知大小。

    【笺】行护。若有得失言语。即须乞欢喜。不经宿。结其罪业。应互相赞美。不得背相毁说。互相讥讽。

    欲持灯火入。预告房内知云。火入。欲灭火。预问同房人。更用灯否。

    【笺】灯入预告者。恭敬供养心也。灯息预问者。取同房人之便。不敢自便也。

    灭灯火。不得口吹。念诵不得高声。

    【笺】息灯不口吹有二义。一。灯上有微细虫。飞聚焰上。吾人不见。若口吹。则堕焰中而死。失慈悲故。二。灯乃火神所司。人之生也。莫不仗此破暗开明。成熟活命。若口吹。秽气。不恭敬故。

    有人睡。不得打物作响。及高声语笑。

    【笺】彼方睡时。当存爱敬。凡有举动。心必沉静。笑语高声。击物作横。令彼不眠动彼嗔病。迭障无明。遮却真性。

    不得无故入他房院。

    【笺】先天山老人。尝於寮舍门上。大书莫来合三字。深有意焉。四威仪中。是衲僧巴鼻。正好向自家一片闲田地上着力。切莫东触西触蓦然被他系在枯棒。暮暮朝朝。受他鞭逼。

    看病第十七

    【笺】梵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瞋心。恨心。不看。乃至僧坊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

    僧祇。有比丘。久病。佛因见之。躬与阿难为其洗身。及衣。又为说法。问云。汝曾看病否。答云。不曾。佛言。汝既不看。谁当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后。令诸弟子。应看。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故说瞻病。有五德。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谓供给病人饮食所须。当看其可食者与之。不可食者则不与也。二。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利唾吐。谓若看病人所。有大小便利唾吐臭秽。但尽心亲近。为其洗涤。无起恶贱之心也。三。有慈愍心。不为衣食。谓或有病比丘死。佛令常视病者。受其衣物。时有略曾瞻病者。亦取衣物。佛言。不应如是。故看病人。但当以慈愍为心。不可为衣食也。四。能经理汤药物等。谓病人若喜服药。及别所需。当如实语之。应服与服。不应服。则不应与也。五。能为病人说法。谓看病之人。当为说法。能令病者欢喜。亦令自己善法有所增益也。

    高庵劝安老病僧文。贫道常闻藏教。谛审佛意。不许比丘坐受无功之食。生懒惰心。起我我见。每至晨朝。佛及弟子。持钵乞食。不择贵贱。心无高下。使得福者。一切均普。后所称常住者。本为老病比丘不能行乞者设。非少壮之徒。可得而食。逮佛灭后。正法世中。亦复如是。像季以来。中国禅林不废乞食。但推能者为之。所得利养。聚为招提。以安广众。遂辄逐日行乞之规。今闻数剎住持。不识因果。不安老僧。背戾佛旨。削弱法门。苟不住院。老将安归。更不思常住财物。本为谁置。当推何心。以合佛心。推何行。以合佛行。昔佛在日。或不赴请。留身精舍。徧巡僧房。看视老病一一致问。一一辨置。仍劝请诸比丘。递相恭敬。随顺方便。去其嗔嫌。此调御统理大众之楷模也。今之当代。资用常住。资给口体。结托权贵。仍隔绝老病众僧之物。掩为己有。佛心佛行。浑无一也。悲夫。古德云。老僧。乃山门之标榜。今禅林百僧之中。无一老者。老而不纳。益知寿者之无补。反不如夭死。愿今当代。各遵佛语。绍龙祖位。安抚老病。住持有无。随宜供给。无使愚昧。专权。灭裂。致招来世短促之报。切宜加察。

    宝训。高庵住云居。闻衲子病。移延寿堂。咨嗟叹息。如出诸己。朝夕问候。以至躬自煎煮。不尝不与食。或遇天气稍寒。拊其背曰。衣不单乎。或值时暑。察其色曰。莫太热乎。不幸不救。不问彼之有无。常住尽礼津送。知事或他辞。师咤之曰。昔百丈。为老病者立常住。尔不病死也。四方识者高其为人。及退云居。过天台。衲子相从者。仅五十辈。间有不能往者。涕泣而别。盖其德感人如此。

    冥禅记。晋康法朗。学於中山。永嘉中与四比丘。回入天竺。过流沙。千余里。道边败坏佛图。无复堂殿。蓬蒿没人。朗等下拜。见二僧各居。一人读经。一人患痢。秽垢盈房。其读经。日不营视。朗等。恻然为之浣濯。至六日。病者注痢如泉。料理不倦。其夜并谓。病者必不移旦。明晨往视。容色光恍。屋中秽物。皆是花香。并悟得道冥士试人也。病者曰。隔房比丘。是我和尚。久得道慧。可往礼觐。朗等先厌读经者。无慈心。闻已。敬礼悔过。读经者曰。诸君并至。同当入道。朗宿学业浅。此世未得愿也。谓伴云。慧此居植根深。当现世得愿。因留之。朗后还中山。为大法师。道俗宗之。

    南岳法轮寺省行堂记。超然居士赵令矜撰。常谓诸苦之中。病苦为深。作福之中。省病为最。是故古人。以有病为善知识。晓人。以看病为福田。所以丛林为老病者设。今丛林聚众。凡有病。使归省行堂。不惟修省改行。以退病。亦欲人散夜静孤灯独照之际。究索大事。岂徒然哉。既命知堂。以司药饵。又戒常住以足供须。此先佛之规制。近世不然。堂名延寿。鄙俚不经。病者不自省咎补躬。乖方汤药妄投。反成沈痼。至有酷疾不参堂。以务疎逸者。大失建堂命名之意也。知堂名存实废。或同路人。常住急以日用。殊不存抚。又复失优波待老病之意也。由是病人呻吟痛楚。日益增极。过在彼此。非如来咎。纵有亲故问病。率皆乡曲故旧。心既不普。事恐有差。今法轮病所。焕然一新。盖有本分人。事事色色成办。无可论者。惟有病人。宜如何哉。省躬念罪。世之有识者。皆能远此。衲僧分上直截机缘。当於头痛额热之时。荐取掉动底。於声冤叫苦之际。领略彻困心。密密究思。是谁受病。人既不见。病从何来。人病双亡。复是何物。直饶见得分明。正好为他将息。

    五灯。苕溪道行。尝曰。我有大病。非世所医。僧问曹山。古人云。我有大病。非世所医。是甚么病。山曰。攒簇不得底病。曰。一切众生。还有此病也无。山曰。人人尽有。曰。和尚还有此病也无。山曰。正觅起处不得。曰。一切众生为甚么不病。山曰。一切众生若病。即非一切众生。曰。未审诸佛还病也无。山曰。有。曰。既有。为甚么不病。山曰。谓伊惺惺。

    上封佛心才上堂。一法有形该动植。百川湍激竞朝宗。昭琴不鼓云天淡。想像毗耶老病翁。维摩病则上封病。上封病则柱杖子病。拄杖子病则森罗万像病。森罗万像病。则凡之与圣病。诸人还知病本起处么。若也觉去。情与无情同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其或未然。甜爪彻蒂甜。苦瓜连根苦。

    ◎道悟真。卧病。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粥饭头不得气力。良久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老鼠尾上带研推。

    ◎云岩不安。道吾谓曰。离此壳漏子。向甚处相见。岩曰。不生不灭处相见。曰。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慧日禅师。生削[髟/采]於谭空禅师。不纳戒。所衣以杂彩挂身。常[打-丁+只]小青竹谒西院升其堂。院见笑曰。入涅盘堂里去。师应诺轮竹杖而入。时有僧五百染时疾。师以杖次第点之。随点而起。

    警训。省病。访旧论怀实可伤。经年独卧涅盘堂。门无过客窗无纸。炉有寒灰席有霜。病后始知身是苦。徤时都为别人忙。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总不妨。

    看病偈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笺】疏。乖违成病。知空则永无乖 菩萨见一切病人。作自己想。不啻以草根树皮之药而治。兼以柔软语。安慰其心。胜一服清凉散。当此愿者。谓众生各执情见。以成痼疾。故其病不一。而药亦不一。菩萨见病人来。随其病源。破其情执。因病发药。断其病苦。复其本元。故当愿下两句。便是对病之药案也。夫人之於病者。患有此身。殊不知此身本无。缘以地水火风四大而成。若一大不到。不能成其身。若一大增减些子。则诸根违和。故曰乖诤。然当云何。是离乖诤之法药也。你才起一离念。便是乖诤起处。当知此身。生而无生。无生而生。生既无生。病从何起。起处不得。是真空寂矣。

    若有病人。当慈心始终看之。

    【笺】径山具德礼禅师。能料诸方禅病。晨起。凡事必以看病为先。而病人所需药物。毋论贵重。必给之。以待病愈为快。如是三十余年。未尝少倦。故四方衲子。感恩。从者如云 昔文殊菩萨。命善财童子采药。善财云采甚么药。文殊曰。是药采将来。时善财拾一茎草。度与文殊。殊曰。这一茎草。亦能生人。亦能杀人。法昌曰。善财拾得一茎草来。已被文殊瞒过。如文殊道是药采将来。善财道何处不是药。岂文殊又拣道。何处是药耶。法昌且代善财问。有一种药。生长无阴阳山谷之地。形之不可求。味之不可得。虽使神农再世。亦不能形而味之。且道这一种药。是甚么药。作么生采。有能代文殊转一语否。若能转。其人当於形味之外。一言之下。可以除众之病。兹药谷善医从予问道。有年。於癸巳冬剃发。意将弃医参禅。噫。禅岂别有耶。祗消明尽医理。佛法自然现前。所以迦文名三界医王。何不依而行之。余故於子未剃发前。命名上药。既剃发后。示号药谷。此名。此号。即善财拾一茎草处。即我所谓无阴阳山谷之地也。於斯见得。可以见文殊命善财采药之意。可以见善财拾药之意。可以见法昌代善财之一问。可以见将来代文殊之一答。乃至不妨以向上。更向上。秖向未开口处。未拈药时。直见第一义谛也。向上事。未能顿悟。且以向下事。为子道破。向下事者。六度齐修。亦可以渐及向上事。梵网云。八福田中。看病是第一福田。病且贫者。或以药施。或以方施。病且富者。或不受其谢。而劝之斋僧。或一。以至百千万计。或受其谢。不为己用。为饭僧功德。即檀波罗蜜也。病之苦者。秽不堪近。而弗惧却。秪以好心看之。即忍辱波罗蜜也。夫病之起。莫不由於贪嗔痴而成痼疾。当以尊重口戒之。勿贪。勿嗔。勿痴。凡药石之忌者。戒之勿食。即戒波罗蜜也。看人之病。作自己想。忙也看。闲也看。看之不倦。直待人病愈。而我心方安。即精进波罗蜜也。人之患病不一。非多读书。不能尽人之性。然读书多。而议论不一。苟非确见。则以书而废人。故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望闻问切之外。当深体察。如向病人身中走过一徧。洞见脏腑。始知其受病之源。从何经络。楞严云。知贼所在。然后发兵讨除。知贼所在。则伐兵不乱。而除贼不难。知病所在。则用药不谬而除病亦易。知病之源。而不谬看者。即智波罗蜜也。既知病之受处。而收功在用药。夫病。贼也。药。兵也。用药如用兵。不得已而用之。勿使兵乱而为贼。药乱为病。如砒鸩之毒。不可用也。而犹有可用。参芩之补。可用也。而犹有不可用。当辨其病之损益何如。所以拈一味药。照用随时。临机变化。生之以杀。杀之以生。惟在掌握中运之。所谓醍醐毒药。一道而行。即禅波罗蜜也。此看病之六度齐修。则身等医王。阿难代文殊之一答。而何有於善财之一茎。

    到尼寺第十八

    【笺】沙弥尼。亦云沙弥离。亦云勤女○佛告诸弟子。汝慎莫妄度沙弥离。女人恣态难保。悦在须臾。更生恶意。譬如水泡一起。一灭。无有常定。能见人根。观其大行。见其宿罪。今以尽度便得道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