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羯磨仪式最新章节!

。若论忏悔文中云。若有犯者。应对三宝前。发露忏悔。就供亦不妨。首领上香毕。大众排班。顶礼三拜。问讯已。然后分班站定)。

    次具仪呈课法

    (其受事人。将日课簿。先令一人捧之。然后出众脱屣展大具。至诚顶礼三拜。问讯。长跪。手捧日课簿。高声作如是言)。

    我(某甲)奉和尚差将大众日课。登记簿册。今者九旬将终。呈白和尚。

    (侍者接日课簿奉於座上。维那起立三拜。和尚应言一拜。起具。问讯复位。此不集和。由犯者自当来说罪故。和尚略着日课簿。并开导毕。有发露者。受事人应逐一记明罪相。令彼各各忏悔竟。方可自恣。问清净已。大众向上排班。礼谢而退)。

    ○第六自恣解夏篇(十一法)

    初如制采艹法

    (七月十四日。知事人应令沙弥或净人。采吉祥草。择去萎黄。取鲜好者用。以十二叶为一束。若逢闰年。则多一叶。束数随人多少备之。或两盘。或四盘。若人多者八盘。筹亦如是。如制备已。以便取用)。

    二问缘索欲法

    (十五日早晨接板已。在殿前。或於佛殿。大众对面而立。上座应作如是白云)。

    大德僧听。今白月十五日。众僧集某处自恣(一说)。

    (问讯各回。若白日自恣者。在大食小食上白。若有三宝等事。及病缘者。听与欲。应差一堪能持欲者。界内各处受之。如界大。夜中要索欲者。应差一二人为伴。毗尼母论云。有五种与欲自恣法。一者今日僧自恣我与僧自恣。二者。我白自恣。三者。为我故自恣。四者若〔日〕不能言者。手作说相。亦得与自恣。五者。语虽不了。亦是与自恣。是名五种与欲自恣法。此是第一种与欲法。应对受者。作如是言)。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如法僧事。与欲自恣(一说)。

    (律云。若佛。法。病缘。改事而说。如是各处受已。仍旧回堂)。

    三敷座请师法

    (其知事人。令年少比丘。或沙弥。於作法所。铺设众具。本律云。当於露地自恣。授事人应观大众多少。以便取垫子敷众僧座。仍於正中上面供。释迦佛牌位。下面朝上左隅供韦驮位。并须香花罗列。灯烛炜煌。左右敷众僧座。上面左隅敷和尚位。於中设二低。桌将艹盘置前低桌上。以鲜花覆之。将筹盘放后低桌上。亦以鲜花覆之。敷设已毕。索欲者回。鸣椎集僧。此。如诵戒法。打钟。大众闻知。各披七衣。手持坐具。整肃威仪。至作法处。礼佛一拜。序戒就位立定。授事人瞻视大众齐已。首领执香。二引磬随后。再去戒长者四人。或六。八人。徃方丈请和尚。执香者走中门。余人傍进。和尚出卧室。至公位前。迎请者。顶礼三拜。或一拜已。末后前行。至作法处。执香者在下班尾上立。迎请者归位。二引磬站在佛前。和尚至。先一问讯。跪下拈香已。起身再问讯转下。居中向上。礼佛三拜。侍者站和尚后。拜已二引磬领和尚至韦驮前。和尚到。先一问讯。拈香三辨。再三问讯。和尚转身上走。归位而立。引请。侍者。各归本位。首者上香已。大众向上排班。至诚礼佛三拜。首领者云)。

    转身向下。问讯韦驮。(三问讯。复云)转身向上。顶礼和尚三拜。(尚云)礼佛。(或云)礼佛一拜。(拜已。和尚坐下云)各人序坐(人各脱屣。上垫跏趺)。

    四集僧作辨法

    (大众坐已。和尚於此开示毕。先作前方便。即问云)。

    僧集否。(答)僧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答)是中无有未受具戒者 不来诸比丘。说欲有否。(持欲者於座上合掌。答云)有(即起座。居中向上一拜。长跪。合掌。白云)。

    大德僧听。众多比丘。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与欲自恣。(一说。尚云)善(答)尔(一叩而起。归位坐下。和尚问云)。

    谁遣比丘尼来请见闻疑三事自恣。(若无者。答)此处无尼。来请见闻疑三事自恣(若有乍入伽蓝。欲随喜作法者。当如是答)。

    此处无尼来请自恣。但有礼僧足者。(尚云)唤将来。(知事者呼)诸比丘尼来。(尼闻呼名。手持坐具。肃仪而进。维那呼云)一齐向上排班 展大具 闻磬声顶礼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和尚略宣教诫。

    汝等比丘尼谛听。今乃九旬夏罢之期。说罪除愆之际。五篇禁制。八敬森严。凡比丘尼。应当依随大僧安居。半月乞求教诫。岁终比丘随意。应须来请自恣。方不负受具登坛。阿难请度。不然。则乖违佛制。徒有其名。尔等当束敛身心。精修善法。以戒为师。谨慎莫放逸。(答)顶戴受持。(呼云)一拜而起。后边去序坐随喜。

    (略教诫法。律本文缺。临事必须。理不容默。故录於此。斯乃是有尼来礼僧足。不请自恣人。如是而作也。若有尼来请自恣者。受嘱人问已。於本座上合掌。高声答云)有。(即起坐整仪至僧中。先礼僧足三拜。长跪合掌为尼代请。当作是白)。

    大德僧听。(某)处比丘尼僧和合。僧差比丘尼(某甲)顶礼比丘僧足。来请见闻疑。三事自恣(三说。一叩而起)。

    和尚云。唤将来。(其授事人。唤尼至僧中。展大具。礼僧足三拜。长跪。合掌。曲身。低头。白云)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比丘僧夏安居竟。比丘尼僧说三事自恣。见闻疑罪。大德僧慈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三说。良久。大僧上座应云)。

    徒众上下。各并默然者。实由尼等。内勤三业。外无三事。故不见犯。虽然上座有勅。勅诸尼众。如法自恣。谨慎莫放逸。(尼答)依教奉行。(此乃律文如是。若欲语词圆满而显足者。尼当如是白云)比丘僧夏安居竟。(某)处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差我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说三事自恣。见闻疑罪。大德僧慈愍故语我。我等若见罪。当如法忏悔(三说。良久)。

    和尚勅云。

    徒众上下。各并默然者。实由尼等。内勤三业。外无三事。故不见犯。虽然如是。汝传教勅。勅诸尼众。如法自恣。谨慎莫放逸。(尼答)依教奉行。

    (即礼谢而退。还至本寺。鸣椎集尼僧已。当依大僧教勅宣示。一切仪式。俱如教诫正范中行。宣已。如法自恣。待尼出已。复问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自恣羯磨。(尚云)今差(某)大德(某)大德行筹。(某)大德。(某)大德收筹。羯磨者作法。

    (此中仪式。俱如受筹法行。故不复出。盘到佛座前。行者礼拜竟。取一大筹。高声报云)。

    康熙(某)年自恣会上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受第一筹。

    (大众行已。至韦驮前。亦如前式。高声报云)。

    康熙(某)年。自恣会上护法韦驮尊天。受最后筹 (收筹。报数。尽如前作)。

    康熙(某)年。自恣会上。座中比丘(几)百。(几)十。(几)人。沙弥(几)人(报已。以盘俱放桌上。为首行者。高声复云)。

    为僧行舍罗竟。(向上一拜。尚云)善。(行者齐答)尔(问讯归位)。

    五差受自恣法

    十诵五分。二律皆言并差二人以上。若众止五人。应前后单差。若六人以上者。一时双牒。而作羯磨。若众僧多。欲差四人。或六人。受自恣者。应两番作白彼此互差。一羯磨差二人。或三人。不得差四人。以满僧数故。

    和尚云。今差(某)大德。(某)大德。作受自恣人。羯磨者。次第作白(二五德人。闻上说已。即应出众。向上一拜。各归本位。首者白云)。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比丘(某甲某甲)。作受自恣人。白如是。

    大德僧听。僧差比丘(某甲某甲。)作受自恣人。谁诸长老忍。僧差比丘(某甲某甲)。作受自恣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比丘(某甲某甲)。作受自恣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六行艹敷坐法

    (差已。二五德人起座一拜。各捧草盘。如前而立。高声齐说云)。

    吉祥长者施软草  如来受已成正觉  我等比丘学佛慧  坐草自恣净三业

    (三说。从和尚。及上座。次第散之。大众取具一齐起立。待行草者至。手接草打开。铺在垫子上。口诵此偈。坐具展开。敷草坐之。其行草人。到自己位次亦行一束在垫子上。各各行已。放盘桌上。照旧排班。向上一拜。为首者云)。

    为僧行草竟。(尚云)善。(齐答)尔(各归本位。亦如上铺草念偈已。敷具而坐)。

    七白僧随意法

    和尚云。说戒自恣。应在后作。羯磨者。先作单白。牒事告僧。然后起座。为众自恣。

    (律中佛言。僧自恣时。应知比丘。有来者。有不来者。听先作白已。然后自恣。作法者。合掌白云)。

    大德僧听。今日众僧自恣。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和合自恣。白如是。

    (白已。应起。复礼一拜。若有过人。三根实者。先应作举。不可忏者驱摈。不可驱者。当停自恣。勿致破僧。无三根举者。反治。可忏者。应忏已自恣。若无事者。受差人即起。俱应暂立。第一受自恣人。先至和尚座前一拜。和尚问拜已。彼此长跪。合掌。和尚自恣云)。

    大德。众僧今日自恣。我比丘(某甲)亦自恣。若有见闻疑罪。愿大德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三说彼云)善。(尚答)尔。

    (一叩而起。然后从上座起。次第自恣。其二五德人。准僧祇律。各轮至本座位次。即来展转自恣再去。不得待僧竟。若五德人是上座者。自恣人一拜。长跪合掌。自恣已一叩而起。问讯。坐下。若五德人是同戒。或是后戒者。不得受礼。应彼此同拜。对跪。合掌。作法已。一叩而起。若第一座人作法。第二座人。即起俟之。如是从前至后。一一自恣竟。其知事人呼云)。

    诸沙弥。次第而进。(到已。复云)闻磬声顶礼三拜 起具问讯。

    (其知事人。应令沙弥徃最后一行。次第而立。五德者如前先行草。沙弥亦如上受草。诵偈敷具坐已。五德人至沙弥处。一一自恣。其文准上。惟改比丘为沙弥说之。如是作法已。其五德者。齐往僧中。照旧立定。为首者云)。

    僧一心自恣竟。(尚云)善。(齐答)尔(一拜归位)。

    八遵制结示法

    和尚云。今日如法如律。自恣已竟。名为解夏。虽然如是。律制犹严。准安居揵度云。四月十六安居。至七月十五日夜分尽讫。方明解夏已竟。若明相未出。夜分未尽。更当精进。若出界去。及少日课者。仍名破安居。如律所明。不得衣施。各人照旧加工用行。勿得放逸。自恣已竟。念偈同向。

    自恣功德殊胜行(云云)。

    (大众同音回向已。一齐起座收具。二引磬仍至佛座前站。和尚礼佛三拜。引磬徃韦驮前立。和尚三问讯韦驮已。归方丈。大众亦礼佛三拜。及问讯韦驮已。首者云)。

    大众到方丈顶礼和尚。(尚云)免礼(大众各散。其授事人收举众具已。方回)。

    九难缘略说法

    佛言。若有八难事来。及余缘起。不得各各三说自恣者。应略自恣。但对首有二略。单白已有三略。若难事可得广说者。便广说。若再说。若一说。若可作而不作者。应如法治。

    众法对首第一略

    (准自恣揵度云。若有难事不违。不得广说三语者。应作白已。当再说自恣。再说者。文说两遍也。羯磨者。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再说自恣。白如是。

    第二略

    (佛言。若难事再说亦不得者。应作白已。一说自恣。如是白云)。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一说自恣。白如是。

    单白已有三略

    (佛言。若难事迫近。一说亦不得者。应作白已。各共三语自恣。白云)。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各共三语自恣。白如是。

    此由难事急迫。大众不得人各对首一说。又开众僧普向五德人。彼此互跪。准前僧法。一齐同声三说自恣。此复略其众法对首。再说。一说。故云单白已有三略也。

    十展转忆念法

    若界内只有四人者。不得受第五人欲。应展转对首自恣。时至共集一处。礼佛三拜。先问集单白已。一人礼余三人一拜。分上中下座。或立。或跪。作如是白。

    三大德忆念。今日众僧自恣。我比丘(某甲)清净。(三说彼齐云)善。(答)尔。

    (一拜而起。余三人次第作白亦如是。若本三人者。应云二大德忆念。若本二人相对者。去其二字。但云大德忆念。余词无异)。

    十一一人心念法

    (佛言。若一人独居者。至自恣日。如前一一办具已。若无客比丘来者。应具威仪。长跪。合掌。心念口言)。

    今日众僧自恣。我比丘(某甲)清净(三说)。

    (独住比丘。若欲余行者。应收举众具藏着已。待十六日明相出。方去)。

    ○第七德衣授受篇(十法)

    初敷设集僧法

    (比丘三月安居。七月十五日满。作自恣已。於十六日寅卯时。应悬牌一面。上书今日受迦絺那衣七大字。其受事人。应令年少比丘。或沙弥。扫洒净处上而正中敷和尚座。左右敷众僧座。於中设一低桌。取一净盘并袱。以功德衣放好盘中。取解花散覆。置於低桌上。一一完备已。待受欲者回堂。然后鸣椎。此如诵戒法打钟一通。大众闻已。各〔彼〕七衣。手持坐具。肃仪而趋。至作法所。序戒就位而立。其受事人。看内外大众集已。鸣二引磬。此不执香。上座去四人。或六人。八人。随后往方丈请和尚。到已左右序立。和尚闻引磬声。即出卧室至公位前。迎请者。随具三拜。或一拜已。末后先行。至作法处。就座而立。大众向上排班。顶礼三拜。各归本位)。

    和尚云。各人序坐(和尚开示毕。问云)。

    二问答和白法

    僧集否。(答)僧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 是中无有未受具戒者 不来诸比丘说欲有否。(持欲者答)有(即起。居中向上一拜。问讯。长跪。合掌白云)。

    大德僧听。众多比丘。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与欲羯磨。(尚云)善。(答)尔(一拜而起。问讯。归位)。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受迦絺那衣羯磨。

    和尚云。羯磨者。先作单白。牒事告僧。次白二差人。然后羯磨付衣(作法者起座。向上一拜。或免。即止。归位白云)。

    大德僧听。今日众僧受功德衣。若僧时到。僧忍听。众僧和合受功德衣。白如是。

    三差人持衣法

    十诵律云。有五种比丘。不得作持迦絺那衣人。一。无岁。二。破安居。三。后安居。四。灭[打-丁+(实-毌+尸)]。五别住人。若非此五种人。当作是白。

    和尚云。今差(某)大德。为僧守功德衣。

    (守衣比丘。闻上说已。即应起坐。居中向上。展具。顶礼三拜。起具。问讯。然后归本位坐)。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某甲)比丘。为僧持功德衣。白如是。

    大德僧听。僧差(某甲)比丘。为僧持功德衣。谁诸长老忍。僧差(某甲)比丘。为僧持功德衣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为僧持功德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羯磨付托法

    (作法者。即起身将功德衣请在手中。归本位坐。羯磨付衣与彼受差者。如是白云)。

    大德僧听。此住处僧得可分衣。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持此衣典(某甲)比丘。此比丘当持此衣。为僧受作功德衣。於此住处持。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住处僧得可分衣。现前僧应分。僧今持此衣典。(某甲)比丘。此比丘。当持此衣。为僧受作功德衣。於此住处持。谁诸长老忍。僧持此衣与(某甲)比丘受作功德衣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甲)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作法者。白羯磨已。即起坐付功德衣与受差者。守衣人亦即起身迎上。接衣放於桌上。居中向上。顶礼一拜。问讯已。然后双手持衣徃最下侧立。作如是言)。

    五张衣示众法

    此衣如法作成。其衣财。名体等义。和尚已为大众开示过了。我(某甲)此时。但张与大众看就是。

    (根本律中。名张羯耻那衣。张者。开示也。此义文略。今准会正云。众僧如法羯磨与衣已。持衣者。应两手捉衣。先开张示。令大众皆要得知此衣相。是五条十隔四周安缘也。说已。持衣比丘。即以两手张衣。戒边向外。从右边从容而上。面向大众。侧身行之。口中恒作如是言)。

    此衣五条十隔。四周有缘。

    (如是至左边下一周行已。将衣折起。双手捧之。向上对众受云)。

    六为僧授受法

    此衣。众僧当受作功德衣(三说)。

    此衣。众僧今受作功德衣(三说)。

    此衣。众僧已受作功德衣(三说。至第三遍。加一竟字)。

    (说已。双手捧衣。巡行众僧座次。先至第一座。其受衣者。即应蹲踞。双手提衣边。作如是言)。

    其受者已善受。此中所有功德。名称属我。(一说。持衣者言)善。(受者答)尔。

    (如是第一座受已。至第二座。乃至最下座。次第巡受左一行受已。至右一行。二。三。四。乃至若干行。亦如是受。其受者。各各仪式。文词。并皆如上。善见律云。有三种人。不得受迦絺那衣。一者。破安居人。二者。后安居人。三者。异住处人。如若有者。但令集和随喜。制无受衣之法。若衣至座前。应云。我是后安居。持衣者。即越之。大众逐一受已。仍至中间。以衣放桌上。合掌复云)。

    为僧受功德衣竟。(尚云)善。(答)尔。

    (向上一拜。持衣归位坐。和尚复开示五利赏德。及人事久衣。令其开解。以便出入卫防。乃至云)。

    受衣已竟。念偈回向(举云)。

    受衣功德殊胜行(云云)。

    (回向已。大众起座。礼谢各散。迎请者。亦不必送。至晚巡寮。其奉差者。持此衣回堂。为众畜自身边。期满日舍。律摄云。持功德衣苾刍。不得出界外经宿。若经宿者。众僧失功德衣也)。

    七四人受衣法

    (若一界内。惟有四比丘者。既无余众可差。作法自不同前。亦无有欲可说。应如是受。其集僧问和。如常所行。亦应答云)。

    受迦絺那衣羯磨(作法者。应如是白)。

    大德僧听。今日众僧受功德衣。若僧时到。僧忍听。众僧和合受功德衣。白如是(白已。上座问云)。

    谁能为众持功德衣。(答)我比丘(某甲)堪能(作法者。白余二人云)二大德忆念。此住处僧得可分衣。现前僧应分。我等今持此衣与比丘(某甲)。此比丘当持此衣。为众受作功德衣。於此住处持。(二人答云)可尔。

    (说已。为众持衣者。应起身礼上座足一拜。其张衣受衣等。仪式〔书〕同前。舍衣亦尔)。

    八三人受衣法

    (自恣惟三比丘者。有衣须受。既不满数。僧法俱不应作。但将衣先置公所。三人齐集已。一人白云)。

    今日我等受功德衣。谁能为众持功德衣(若能者答云)。

    我比丘(某甲)堪能(作法者。应白余一人云)。

    大德忆念。此住处比丘得可分衣。现前众应分。我等今持此衣与比丘(某甲)。此比丘当持此衣。为我等受作功德衣。於此住处持。(余一人应答云)可尔。

    (众中若有上座者。持衣人应礼一拜。若无则已。即取衣展开。令余二人看已。折起双手捧云)。

    此衣我等当受作功德衣。(三说)此衣我等今受作功德衣。(三说)此衣我等已受作功德衣(三说。第三句加一竟字)。

    (其诣第一位受。及所对语言。皆如僧法。二人受已。仍持至中间报云)。

    我等受功德衣竟。(第一人云)善。(答)尔(须以衣畜自身边。待腊月十五日出)。

    九对首受衣法

    (若但二人受衣者。应先议定一人持衣。临时二人同一拜已。余一人向持衣者云)。

    今日我等受功德衣。愿大德将此可分衣。持作功德衣。於此住处持。(彼应答云)可尔(其持衣张受等词。与前三人中受法无异)。

    十独受德衣法

    (若独住比丘受衣。准僧祗律云。作衣成已。应其修威仪。心念口言)。

    我比丘(某甲)受此迦絺那衣(如是三受。其舍文。但易受为舍。余词无异)。

    ○第八出衣遮利篇(七法)

    初净堂集众法

    (腊月十五。乃冬分时尽之日。是比丘出衣之期。其早晨应悬牌一面。上书今日出迦絺那衣七大字。差人界内索欲。授事人。应令年少比丘洒扫净处。待受欲人回堂已。鸣椎。打钟三下。大众闻揵椎声。肃仪而集作法之处。其授事人。看大众集已。徃方丈请和尚至法堂。首领者云)。

    大众向上顶礼和尚。(尚云)免礼。(或云)一拜。

    二呈衣复上法

    (其守衣人出位。居中向上展大具。顶礼三拜。问讯。跪下。若是上座。不必跪。其功德衣。应取一净盘。并袱。以衣放彼盘中。先令一人捧之在傍俟候。待拜已。传与守衣人手中捧之。高声复云)。

    我(某甲)奉和尚差。为僧守功德衣。今者五月已满。呈白和尚。(尚云)守衣有功。大众均沾利益。接上来。

    (即随便一人。接衣至白羯磨者后立。守衣人三拜。或一拜。起具。问讯。班立)。

    三问答所成法

    僧集否。(答)僧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 是中无有未受具戒者 不来诸比丘。说欲有否。(持欲者答)有(即出班。居中向上一拜。问讯。长跪。合掌。说云)。

    大德僧听。众多比丘。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与欲羯磨。(尚云)善。(答)尔。(一叩而起。问讯。归位)。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出迦絺那衣羯磨。

    和尚云。羯磨者作法。

    四单白出衣法

    (其作法者闻已。即出位向上一拜。若免即止。然后持衣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今日众僧出功德衣。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和合出功德衣。白如是。

    (白已。侍者接衣。於和尚傍立。羯磨者仍应向尚一拜。或免止之)。

    五严禁五事法

    (和尚开示出衣缘起。及遮止五利。并警策大众。精进修持已。复云)。

    六称量施衣法

    善见律中问。僧持迦絺那衣与谁。应与衣坏者。若坏衣比丘多。坏衣比丘中老者与。若无老者。腊数大者与。但不得与悭贪者。今此众中谁人衣破。(若有出众求者。和尚复问大众云)汝等称量此人。可是真正淡泊者否。

    (若大众齐答云。此人当与者。即便与之。彼比丘亦应出众。普礼三拜已。方持衣去。若无求者。或不应与者。持回方丈。或作桌衣。或为经袱。或改出长短田相。存於丈室。以俟成就衣破比丘受持。或在常住用力者与之。若三衣中。或安陀会。或郁多罗僧。或僧伽黎。随一顶受作功德衣者。则不必改。如上作已。知事人云)。

    大众顶礼和尚。(尚云)免礼(人各次序而散)。

    七三二独舍法

    (若界中但三比丘。或二比丘居者。至腊月十五日。应集一处。守衣比丘。双手捧衣。作如是言)。

    我比丘(某甲)守功德衣竟。今日当出(一说。以后五事。皆不得开)。

    ○第九舍受衣药篇(衣药受净。时逾招愆。故编时事。法有十三)

    初正舍三衣法

    本律云。有疑。当舍已。更受不出舍文。僧祇律云。有缘须舍者。具修威仪。加云。

    (正者。对权而言。具修威仪者。若欲舍时。持衣至一知律师僧所。前人或是下座。或是弟子者。应一拜已。对立而说。若是上座。及前戒者。一拜已。问讯。长跪。双手捧衣。如是舍言)。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僧伽黎是我三衣数。先受持。今舍。(所对者云)善。(答)尔。

    (一说便止。以衣递与前人手中。作礼一拜已。持衣而去。或说净畜。或成就人。不得过十日。其下二衣。乃至尼五衣等。舍法亦尔。但更其衣名。余文如上。五分律云。所受三衣。不舍便受余衣。以先衣净施。及施人。得名更受。亦名净施。施人。但不舍。得突吉罗罪。其受时必三说。舍时但一说者。何也。以受衣之时。敬心重故。必须三说。舍衣之时。弃心轻故。只须一说。便成舍也)。

    二正受三衣法

    (授受之人。礼仪如上。若作法时。手持五衣。如是受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此安陀会。五条衣受。一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所对者云)如法受持。(答)尔。

    (受者即起。置衣桌上。礼谢前人。然后持去。如三衣问受者。先搭五衣。长跪。手捧先衣。如是受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此郁多罗僧七条衣受。两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所对者云)如法受持。(答)尔。

    (以七衣置桌上。一叩再手捧大衣。如是说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此僧伽黎。二十五条衣受。四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所对者云)如法受持。(答)尔(礼谢已持衣去)。

    三权受从衣法

    (暂时应法曰权。从者。随也。如律所明。若三衣中。遇缘随缺一衣者。听有长衣。权受持应法。免离衣过。须如长衣守持。但从其名。不从其相。惟听随身。不听披着。今择取一法。余则可晓。只如安陀会有缺者。僧伽黎有长。则推受持。其仪式如前。应持衣至一清净如法比丘所。作如是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此安陀会。二十五条衣受。四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所对者言)如法受持。(答)尔。

    (礼仪如上。乃至九条。七条。三。二。长短。摄叶。褋叶。及与缦作。随时所说。若缺余二衣。三衣互受。准上可知。至於五衣。有二十种从法。七衣有二十二种。大衣有六种。详阅作持。则可知矣)。

    四舍尼师坛法

    十诵律云尼师坛不应受单者。离宿。得突吉罗。摩得勒伽云。若离宿不须舍。但忏罪。律谕。制受阙文。准义应加。既有受法。亦必有舍。

    (若尼师坛。随身坐卧。年久破坏脱落。欲作新者。应先舍。后受。如前仪式。持具对一比丘舍云)。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尼师坛先受持。今舍。

    (一说所对者言)善。(答)尔(一拜而却)。

    五受尼师坛法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尼师坛。应量作。今受持。(三说。所对者云)善。(答)尔(仪式如前)。

    六舍钵多罗法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钵多罗。先受持。今舍。

    (一说)。

    七受钵多罗法

    律无受法。准十诵云。若舍过受新。应如是说。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钵多罗。应量受。常用故。

    (三说。其舍受等仪。尽如前例)。

    八证受三药法

    初非时药(仪式如前)

    证者。据也。根本部云。其不滤者为时。其净滤者为非时。仍须以水滴之为净。律中有受无词。准以义加受法云。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为渴病因缘。此是蜜浆。为欲经非时服故。今於大德边受。(三说。所对者云)善。(答)尔。

    (拜已持去) 余浆准此。若无渴病。受饮犯罪。

    二七日药

    佛言。有酥。油。生酥。蜜。石蜜。世人所识。有病因缘。听时。非时服。按律摄云。受七日药。正服之时。应告同梵行者云。我已一日服药讫。余有六日在。乃至七日准知。若为好容仪。或着滋昧。或求肥盛。诈伪心服食诸药。皆恶作罪(服时。应如是受云)。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为热病因缘。此酥七日药。为欲经宿服故。今於大德边受。(三说。所对者云)善。(答)尔(拜已持去)如是受已齐七日服之。若过。犯舍堕。

    三尽形寿药

    佛言。一切咸。苦。酢。辛。不任食者。有病因缘。听尽形服。乃至灰土。大小便等。若服时。亦应受。当自手持口对前人受云。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为寒病因缘。此姜椒。尽形寿药。为欲共宿长服故。今於大德边受。(三说。所对者云)善。(答)尔(作礼已。持药而去)。

    若有余药。或白水散丸。汤膏煎等。但不任为食者。牒名加法准上。如不受而服者。犯失法突吉罗罪。

    九请净施主法

    佛言。长衣。长如来八指(佛一指二寸)。广四指。应净施。不者犯堕。萨婆多论云。应求持戒多闻者。而作施主。衣揵度云。有二种净法。一者真实净。二者展转净。真实净者。是净施与人也。展转净者。乃作方便法也。又萨婆多论云。九十六种。无净施法。佛大慈方便力故。教令净施。令诸弟子。得畜长财。而不犯戒。非真实净也。若欲请时。应具修威仪。先礼足已。长跪。合掌。作如是说。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请大德。为衣药钵。展转净施主。愿大德。为我作衣药钵。展转净施主。慈愍故。(三说。彼云)善。(答)尔(作礼而去)。

    十衣药说净法

    善见律云。若衣物众多。段段说之。欲总说者。并缚相着。加重法牒之(真实净施。用须闻主。展转净施。则不须也)。

    (凡欲说净时。当至一如法持戒比丘所。作礼一拜。彼若是同辈。及后戒者。对立而说。若是上座。及前戒者。拜已。长跪。合掌。手持长衣。作如是说)。

    大德一心念。此是我(某甲)长衣(如未成衣。应言长衣财)。未作净。今为净故。施与大德为展转净故。(彼受者言)长老一心念。汝有是。长衣。未作净。为净故施与我。我今受之。(受者接彼衣在手中言)汝施与谁。(彼当言)施与(某甲)(受净者言)长老一心念。汝有是长衣。未作净。为净故与我。我已受之。汝与(某甲)。是衣(某甲)已有。汝为(某甲)故。善护持。着用随因缘。(彼答云)尔(一说。作礼一拜。持衣而去)。

    其长钵。残药。文并同准。

    十一尼受二衣法

    凡比丘尼。受舍等仪。准比丘法。亦分上中下座。

    一僧祇支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僧祗支。如法作。我受持(三说。若舍时。但云此僧祗支。或云覆肩衣。先受持今舍。余文如上)。

    二覆肩衣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覆肩衣。如法作。我受持(三说其式叉摩那。并沙弥尼。受四衣法。亦准此)。

    十二勤策舍衣法

    (其仪式皆同比丘。律本虽不出受法。今准十诵。及五分律中。持衣於上座前。应如法三说。若舍一说)。

    大德一心念。我沙弥(某甲)此缦安陀会今舍。(一说。比丘云)善。(答)尔。

    十三勤策受衣法

    大德一心念。我沙弥(某甲)。此缦安陀会受持。(三说。比丘云)善。(答)尔(礼足已毕。持衣而去)。

    ○第十心念舍受篇(八法)

    初念舍三衣法

    (五分云。独住比丘。三衣中须有换易者。具修威仪。心生舍衣之念。手捧所受之衣。应如是说)。

    我比丘(某甲)。此僧伽黎(若干)条。今舍(一说)。

    二念受三衣法

    (然后受所长之衣。如前威仪。加法云)。

    我比丘(某甲)。此僧伽黎(若干)。条受(三说。余二衣等。受舍亦尔)。

    三念舍坐具法(仪式如前)

    我比丘(某甲)。此尼师坛。先受持。今舍(一说)。

    四念受坐具法

    我比丘(某甲)。此尼师坛。应量作。今受持(三说)。

    五念舍应器法

    善见律云。若无人时。独受持钵。即准上文。先舍后受(仪式如前。应如是说)。

    我比丘(某甲)。此钵多罗。先受持。今舍(一说)。

    六念受应器法

    我比丘(某甲)。此钵多罗。应量受。常用故(三说)。

    七念受三药法

    若独住比丘。有缘欲服三种药者。准义加法。亦应心念受之。则无缺法之咎。

    一非时药(仪式如前)

    我比丘(某甲)。今为渴病因缘。此是蜜浆。为欲经非时服故。今受(三说)。

    二七日药

    我比丘(某甲)。今为热病因缘。此酥七日药。为欲经宿服故。今受(三说)。

    三尽形寿药

    我比丘(某甲)。今为病因缘。此姜。椒。尽形寿药。为欲共宿长服故。今受(三说)。

    八长衣说净法

    准此心念唯听独住比丘。由无同侣。离喧远众。故听於出家二大。三小众中。但有亲厚知识者。任其称名与取。若非独住比丘。必依正说净法行持也。五分云。应偏袒右肩。胡跪。手捉衣。心念口言。

    我比丘(某甲)。此长衣。净施与(某甲)。(於五众中。随意与之)。随彼取用。(得至十一日。复如前威仪言)我(某甲)。此长衣。从(某甲)取还(得至十日。复如初言)我(某甲)。此长衣。净施与(某甲)。随彼取用(如是舍故受新。十日一易)。

    僧祗律云。施主若死等。不得过十日。更觅施主说净。

    羯磨仪式卷上

    音释

    南山宗主

    宣祖初居终南山。与发异尼。建立纲宗。故称为南山宗焉。

    澄照圣师

    讳道宣。字实相。唐懿宗朝。谥号澄照大师。尊称戒德。故曰圣。

    摭

    音职。取也。

    析金杖

    析。音昔。分也。金喻律意。

    式微

    衰替也。

    核

    实也。

    典诰

    作述篇章。

    先型

    遗范也。

    怂[涌/心]

    上音纵。下音勇。劝请义。

    瀛渤

    上音盈。下音孛。大海貌。

    溯

    音素。逆流而上也。

    忏摩篇

    梵语

    谓天竺人语。同梵天故。

    白半月

    从初一。至十五。表智德渐圆故。

    黑半月

    从十六。至三十。表断德渐尽故。

    羯磨

    此翻为事。又翻所作。谓依事所作故。

    问讯

    讯者。言也。意取发言慰问以伸诚敬故。今时但有合掌。低头。而口不言。虽无实义。理亦无失。

    长跪

    根本羯磨云。双膝着地也。

    合掌

    于本左右。合而为一。表虔敬之至也。

    沙弥

    耶舍传。译为劳之。小者以修道为劳也。及翻息慈。谓息恶行慈也。奘法师云。室利摩拏路迦。此翻勤策。谓勤修策励。断烦恼而趣涅盘也。义净律师云。室罗末尼。译为求寂。谓欲求趣涅盘。圆寂之处。而永离诸患也。

    五欲

    色。声。香。味。触也。谓此五种。能生行人须欲之心故。

    禁戒

    禁。制也。戒。止也。谓能制止所起之恶故。

    弟子

    梵名室洒。南山云。学在我后名弟。解从师生名子。

    忖

    度也。

    释子

    佛言。四姓出家。无复本姓。但言释子。

    性业

    性。实也。纵不受佛戒。本来有罪故。

    不现前羯磨

    谓摈沙弥。不得使其现前。

    突吉罗

    突者。恶也。吉罗者。作也。说也。身犯名恶作。口犯名恶说。母论云。犯身口律仪故。

    遮业

    因犯方遮。

    僧集

    凡作羯磨。先问僧集者。恐犯别众故。

    大德

    杂事云。年少苾刍。应称老者为大德。老唤少者为具寿。又称前戒。应言大德某师。称后戒。云某大德。

    五篇

    谓四弃。十三僧残。百二十波逸提。四可呵。众学法也。

    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清净

    洁白也。梵名梵摩。或翻为空。大论云。以人畏空。但言清净。

    维那

    梵语羯磨陀那。寄归传云。华梵兼举也。维。是纲维。华言也。那。是梵语。删去羯磨陀三字。译为事知。又翻次第。亦云悦众。盖谓知僧事之次第。而悦其众也。

    书记

    谓执掌翰墨司记文词故。

    普贤

    携李云。行弥法界曰普。位邻极圣曰贤。

    菩萨

    此云觉有情。秦言大道心众生。

    南无

    此云归依。

    释迦牟尼

    此云能仁。寂默。

    文殊师利

    此云妙德。唐言妙吉祥。

    弥勒

    姓也。此云慈氏。字阿逸多。或云阿耆多。此翻无能胜。谓慈。无能胜也。

    方丈

    唐高宗时。王元策使西域。至毗耶城。见维摩石室。以手板纵横量之。各得十笏。故曰方丈。

    脱屣

    音徙。履也。

    白二

    一白。一羯磨也。

    白四

    一白。三羯磨也。

    对首

    谓对面同秉法也。

    心念

    谓发心念境。口自传情。非谓不言而名秉法也。

    身戒

    比丘戒也

    心戒

    菩萨戒也。

    正法

    正法千年。人根淳厚。闻法即证。

    像法

    像法千年。虽似正法。闻法者多。修证者少。

    末法

    末法万年。斗诤坚固。邪见增长。无修无证也。

    梵网

    本源自性清净。故称为梵。慧命徧传尘剎。故称为网。

    布萨篇

    揵度

    此云法聚。以气类相从之法。聚为一段也。

    罗阅城

    即王舍城。应法师云。是摩伽陀国之都城也

    外道

    谓心游理外故。

    月八日

    是日。四天王差使巡察人间善恶。二十三日间此。

    十四日

    是日。四王太子巡察人间善恶。二十九日同此。

    十五日

    是日。四天王自下人间巡察善恶。三十日同此。

    瓶沙王

    梵名频婆娑罗。此云影胜。未生怨之父也。

    三时聚会

    三时者。如前月八。十四。十五也。

    波罗提木叉

    律云戒也。亦名毗尼。律摄翻别解脱。又云保解脱。

    世尊

    谓竭烦恼海。断生死流。世出世间。共所尊重故。

    佛

    秦言知者。婆沙论云觉者。妙乐记云。对迷名知。对愚说觉。

    睡眠

    意识惛熟曰睡。五情放逸曰眠。

    上座

    梵名悉替那。五分律中佛言。上更无人。名上座。母论云。从无夏至九夏。名下座。十夏至十九。名中座。二十夏至四十。方名上座。

    知事人

    亦名受事人。谓受僧差使。知僧事故。

    阿罗汉

    此云无生。亦名应供。或翻杀贼。谓已杀烦恼贼故。

    三乘

    声闻。缘觉。菩萨也。

    程子

    讳颢。字明道。乃宋时大儒。

    猗嗟

    叹辞。

    三代礼乐

    谓夏时起。商时盛。至周全也。

    德腊

    德者。得也。腊者。除也。谓除旧接新故。安居一夏。方算一腊。谓比丘出俗。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称尊故。

    俱胝

    此云百亿。

    稽首

    稽。留也。谓下首至地。停留少久方起故。

    和合

    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由众僧和合。佛法方兴故。

    比丘

    此云除馑。或翻净命。又名破烦恼。

    某甲

    某者。谁也。乘也。甲者。名也。谓谁秉其法。即当牒其名也。

    教诫

    谓教住正念。遮无利益故。

    教授

    谓教住正知。与有利益故。

    长老

    谓年高腊长。学解广深故。

    僧伽蓝

    译为众园。如世园圃。能生果蔬。佛弟子所居。能生道芽圣果故。

    蹲踞

    上音存。谓尻不至地也。即是双足履地。两膝皆竖故。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华言无上正徧知觉。

    波罗夷

    此翻他胜罪。律摄云。极恶义。多论云。名堕不如意处。僧祗律。名退没。堕落。律本中。名不共住。

    僧伽婆尸沙

    善见律云。僧残罪。谓僧中有残。应依僧伽而治其罪故。律摄云。众教罪。由奉众教。罪方除灭也。

    不定法

    律摄云。此罪体无定相故。

    尼萨耆

    翻为舍。

    波逸提

    翻为堕。前三十名舍堕。后九十名单堕。

    波罗提提舍尼

    义翻向彼悔。或言应说法。

    众学法

    谓此戒。难持易犯。时刻应当学故。

    七灭诤

    谓此七种毗尼。能灭四种诤故。

    千华台

    华含法界。表戒含诸法也。人中花有十余叶。叶。瓣也。天花有百余叶。佛菩萨花有千余叶。此但表戒度故。台。即座也。

    卢舍那

    此云净满。诸患都尽。故称为净。众德悉圆。故称为满。又翻光明徧照。

    如来

    如过去诸佛。行六波罗蜜。得诸法如相。来至佛道。今佛亦如是道来。故名如来。

    归命

    众生贪着有三。一财物。二身根。三性命。三者之中。性命最切。今行人作法曰归命者。舍其最切也。

    金刚佛

    谓能摧诸烦恼。名为金刚。体是无漏。表法身也。金取不变为义。刚取断截为义。谓金刚光明宝戒。照见五蕴诸法皆空。截断一切有漏惑业。十方如来。同证斯体故。

    三聚

    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摩尼珠

    此云离垢。天台云摩尼者。如意也。从龙王脑生。又云出佛舍利。

    心地品

    万法之所集起。故称为心。凡圣之所依持。故称为地。品者。类也。

    五辛

    一葱。二薤。三韮。四蒜。五兴渠。

    九旬

    十日曰旬

    年少比丘

    初受具者。

    受筹篇

    和尚

    此云力生。谓由师之力。生我戒身故。

    阿阇黎

    此云轨范。谓能轨范后学故。

    娑婆

    或云索诃。此翻忍土。

    韦驮

    华言智论。姓韦讳琨。即南方天王八将之一臣。修童真业。不受天欲。面受佛嘱。护法安僧。

    回向

    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受筹功德。向诸众生也。

    安居篇

    安居

    南山云。形心摄静曰安。要期住此曰居。

    毗尼

    此云善治。亦云谓伏。

    苾刍

    具含五义。一。体性柔软。二。引蔓旁布。三。馨香远彻。四。能止疼痛。五。不背日光。

    三明

    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三垢

    贪嗔痴。

    警策

    谓警诸懈者。策进后昆。

    自恣篇

    自恣

    谓自己有过。自不知非。恣他举明。令改过从新也。

    众僧

    华梵双举。报恩云。出三界之福田也。

    阿难请度

    此云度喜。会正记云。佛成道十四年中。姨每求度。佛不听许。阿难三请。佛令传宣八敬。彼答能持。方听出家。

    八敬法

    一。百腊尼见新戒比丘。当礼拜问讯。二。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比丘过。四。式叉摩那学戒年满。应从大僧受具。五。尼犯僧残。应在三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六。半月布萨。当於僧中求教诫人。七。不应在无比丘处安居。八。安居竟当於僧中求教授人。

    二五德人

    一。举罪五德。谓不爱。恚。怖。痴。知自恣未自恣。二。自恣五德。谓知时。如实。柔软。利益。慈心。

    吉祥

    梵名始尸。本行经云。菩萨将成佛时。帝释化为佣力者。刈草以奉。

    长者

    谓年耆德艾。事长於人。乃有德之称。

    正觉

    言法无差曰正。破生死梦曰觉。

    三业

    身。口。意

    三事

    见。闻。疑。

    三根

    根有能生之义。谓於见闻中。随一生疑。而起其事。故名曰根。

    迦絺那衣

    此云功德衣。亦名庆赏衣。

    五衣有二十种从法

    谓大衣九品。听割截作。褋叶作。共十八。七衣亦听割截。褋叶。两种作法。是为二十也。

    七衣有二十二种从法

    谓大衣十八。五衣四种。谓割截。摄叶。褋叶。缦作。共为二十二种也。

    大衣有六种从法

    谓五衣四种作法。七衣二种作法。是为六种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