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藏一览最新章节!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

    大藏一览第二卷

    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

    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

    第四门

    姚用中校

    良由善恶二途  故使升沉六道

    三归品

    先自归依佛法僧  由是修持身口意

    羯磨经云。归依佛者。归于法身。谓一切智。无学功德。五分所成。归依法者。归于自他尽处。谓断欲无欲。灭谛涅槃。归依僧者。归于第一义僧。谓良祐福田。声闻学无学功德也。(入字函第一卷)。

    大方便经云。三归。是三业性。身口意业也。又云。三宝为所归。所归以救护为义。譬人有罪于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来无畏。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归向三宝。以求救护。若诚心三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魔王邪恶。无如之何。(器字函第六卷)。

    华严经云。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绍隆佛种。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平字函第四卷)。

    宗镜云。教中道自归依佛等。终不云。归依于他。故云自性不归。无所归处。夫归者。是还源义。众生六根。从一心起。既背自原。驰散六尘。令举命根。总摄六尘。还归其本。一心之原。故曰归命。一心即具三宝。又云。一体三宝者。只是一心。心性自能觉照。即佛宝。心体本自性离。名法宝。心体无二即僧宝。又云。璨大师问可大师曰。但见和尚。即知是僧。未审何者是佛。云何为法。答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侈字函第六卷)。

    天福垂尽将猪报  佛授三归证道因

    折伏罗汉经云。昔忉利天子。寿命垂尽五衰相现。观寿终后堕猪胎中。愁闷不乐。有天语之。佛能脱卿之罪耳。即到佛所。作礼未问。佛告天子。一切万物。皆归无常。汝素所知。何为忧愁。天具白佛。佛言。欲离豚身。当诵三归。即从佛教。晨夜自归。七日寿尽。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子。在母胞胎。日三自归。始生堕地。亦跪自归。举家深怪。谓之荧惑。意欲杀之。惟父有识曰。此儿者非凡流。世人百岁。尚不晓自归三尊。况初堕地。而能称南无佛。好视养之。儿年七岁。路逢舍利弗等。小而能礼。众咸惊怪。儿言。道人不复见识。我在天上应生恶道。佛授自归。故得为人。愿以我言。因请世尊。诸菩萨僧。及仁等也。受请而去。儿还以告父母。愿办供食。父母异其年幼。开发大心。喜而营之。佛及众僧。各作神足。来应儿供。以为说法。儿及父母。内外亲属。皆得阿惟越致。(灵字函第二卷)。

    十善品

    闻见如来得清净  修种善根悉不虚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若有得见如来色身。眼得清净。若有得闻如来名号。耳得清净。若有得嗅如来戒香。鼻得清净。若有得尝如来法味。舌得清净。具广长舌。解语言法。若有得触如来光者。身得清净。究竟获得无上法身。若于如来。生忆念者。则得念佛三昧清净。若有供养如来所经土地。及塔庙者。亦具善根。灭除一切诸烦恼患。得贤圣乐。设有众生。见闻于佛。业障缠覆。不生信乐。亦种善根。无空过者。乃至究竟入于涅槃。复次应知。于如来所。见闻亲近。所种善根。皆悉不虚。出生无尽觉慧故。离于一切障难故。决定至于究竟故。譬如丈夫。食少金刚。终竟不销。要穿身出。何以故。金刚不与肉身杂秽。而同止故。种少善根。亦复如是。穿烦恼身。过究竟处。何以故。善根不与烦恼共故。(黎字函第二卷)。

    修一善能破百恶  投星火可爇聚薪

    大涅槃经云。富有二种。一者象马种种畜生。二者金银种种珍宝。象马虽多。不敌一珠。众生亦尔。一者恶富。二者善富。多作诸恶。不如一善。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少火能烧一切。(遐字函第九卷)。

    华严经云。假使干草。 同须弥。投芥子火。必皆烧尽。何以故。火能烧故。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涅槃。何以故。此少善根。性究竟故。(黎字函第二卷)。

    礼佛顿获五种福  持患能消百八愆

    珠林举增。一阿含经云。礼佛有五功德。一者端正。以见相好。生尊上故。二得好声。以歌咏佛等正觉故。三多饶财。以具香华。为供养故。四生处高贵。以膝着地。长跪礼故。五生天上。以念佛功。法应尔故。(稿字函第十卷)。

    木患经云。波琉璃王白佛。我国中灾患。使我忧劳。不得修行。愿赐易修要法。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一八。以常自随。行住坐卧。恒当志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舍命得生第三炎天。满百万遍。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断烦恼根。获无上果。大王礼谢。即办木患。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又作是念。世尊大慈普应一切。若我此善。得免长沦苦海。佛当现身。为我说法。愿乐迫心。三日不食。佛即应形。至其宫内。而告王曰。莎斗比丘。诵三宝名。经历十岁。得成斯陀含果。渐次习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王闻是已。倍复修行。佛告阿难。何况能诵三宝名。经历万数。但能闻此人名。生一念随喜者。未来生处。常闻十善。众喜奉行。(学字函第四卷)。

    临难一称南无佛  随声大救满船人

    (除灭狱火)。

    智度论云。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如昔日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駃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了矣。各各求诸天神。以自救济。是时诸人。复求所事。都无感应。中有五戒优婆塞。语众人言。佛能救厄。当共同声。称南无佛。此鱼先世。是佛破戒弟子。闻称佛声。得宿命智。心自悔悟。即便合口。船人得脱。以念佛故俱免死厄。(圣字函第七卷)。

    珠林举譬喻经云。昔有国王。煞父自立。有阿罗汉。知此国王。不久命终。计其余命。不过七日。若命终后。必堕阿鼻地狱。一劫受苦。此阿罗汉。寻往化之。劝教至心称南无佛。七日莫绝。王便一心称念。昼夜不废。至于七日。便即命终。魂神趣向阿鼻地狱。乘前念佛。至地狱门。即便大声称南无佛。罪人咸闻。一时同声称南无佛。地狱猛火。即时化灭。一切罪人。皆得解脱。(稿字函第三卷)。

    法华偈云。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树字函第一卷)。

    四方山合王何计  一念檀修自可超

    涅槃经云。佛告波斯匿王。有亲信人。从四方来。各作是言。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当设何计。王言。世尊。设有此来。无逃避处。唯当专心持戒布施。我即赞言。善哉。大王。我说四山。即是众生生老病死。常来切人。云何不修戒施。王言。世尊。持戒布施。得何等果。佛告大王。于人天中。多受快乐。(体字函第九卷)。

    受佛付嘱宾头卢  为世福田檀越供

    珠林云。宾头卢尊者。受佛教敕。为末法人。作大福田。有一长者。凡三次如法施设大会。至心敬请。于氍氀下。遍敷好花验之。大众食讫。发视氍氀之下。花悉萎黄。懊恼自责不知过所从来。复请百余法师。求请所失。忏谢罪过。有一上座告之。三会请我皆来。以我年老。衣服弊坏。汝自使奴。门中见遮。我遂强入。被打头破。右额疮是。第二会来。复打。额中疮是。第三会来。复打。左额疮是。汝自为之。何所懊惋。言已不见。长者乃知是宾头卢。自尔以来。诸人设福。皆不遮门。精诚感彻。无不至也。或在上坐。或中下坐。人求其异。终不可得。坐花不萎。乃知之矣。今见斋家。多不依法。但逐人情。安置凡俗。全不爱佛。及于圣僧。如经所说。施主阖家虔诚。预前七日。扫洒佛堂。及安置圣僧坐处。洗浴洁身。烧上名香。悬缯幡盖散众杂花。手执香炉。尽诚敬仰。奉请三宝。及以圣僧。十方法界。一切圣凡。受弟子请降屈圣仪。若是贫家。无好香花。复无安置之处。临时斟酌。僧未坐前。先上好处。安置佛座。次圣僧座。敷设新净软物。布绵在上。若施主心重有感。似人坐处。即知报身来赴。若无相现。但化身来。若是轻慢。报化俱不至。其坐不得彩画。锦绮绫罗。金银杂饰。及散花置上。虽是罗汉。然共凡僧同受二百五十别解脱戒。所以不受杂彩金银等物。若是诸佛菩萨。大乘之人。非局出家相者。所以得受种种供养。安圣僧座及以献食高处安置。尺六已下。不得作塑形。圣僧在座安置。傥报身自来。岂可推却塑像而坐。若有圣僧。钱还入圣僧用。然灯烧香。冬夏四时。随宜供养。岂得互用。若已用者。并须倍还。不还得罪。四分律云。许此处不得。异处得罪。若是随家常食。每旦及午供养三宝。心常不绝。功德无量。(漆字函第二卷)。

    食有四种时非时  果及一切听不听

    珠林问。何名。食时。何名过时。答曰。依四分律云。谓明相出时。始得食粥(明相未出即是非时)。乃至日中。按此午时为法。即是食时(僧只律云。过此午时影一发一瞬草叶等即是非时也)。

    毗罗三昧经佛说。食有四种。旦天食时。午法食时。暮畜生食时。夜鬼神食时。佛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日午时。是法食时也。过此已后。同于下趣。非上食时。故曰非时也。

    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其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得安隐。亦不作病。

    优婆塞戒经云。凡所食者。要先施于沙门梵志。然后自食。当作是念。初下一匙饭时。愿断一切恶尽。下第二匙时。愿修一切善满。下第三匙时。愿所修善根。回施众生。普共成佛。

    四分律云。一切苦辛咸甘等。不任为食者。听非时。尽形作药服。

    善见论云。一切树木。及果根茎枝叶等。不任为食者。并得作尽形药服。(黎字函第二卷)。

    虽献一香一佛所  能遍无量无边方

    三昧海经。佛告阿难。若礼一佛。当作是念。诸佛心智。无有限碍。我今礼一佛。即礼一切佛。若思惟一佛。即见一切佛。见一一佛前。有一行者。接足作礼。皆是己身。若以一华。供养佛时。即当作想。身诸毛孔。令一毛孔。出无数华云。运想拟意。供一切佛。一一佛上。化成华台。诸佛受之。于十方界。施作佛事。供养香等。亦复如是。当发是愿。愿此华香。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化佛并菩萨。无数声闻众。受此香华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量作佛事。礼佛若坐禅。起是供养心。常当发是愿。缯盖幢幡。音乐偈颂。亦作是愿。我今设此少分供具。愿此供具。遍供十方一切诸佛。诸佛受之。于幢幡中。化光明云。于伎乐中。偈颂之中。演好法音。(覆字函第十卷)。

    五事不懈渐加功  十善圆成无上果

    四十二章经云。众生以十事为善。十事为恶。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不信三尊。以邪为真。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也(辞字函第七卷)。

    华严经云。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入声闻缘觉菩萨乘。又上上品。十善业道。成就菩提。(爱字函第五卷)。

    佛尚贯针贪少福  人何厌善不勤修

    增一阿含经云。阿那律尊者。以凡常之法。而缝衣裳。便作是念。得道阿罗汉。谁与我贯针。世尊至而告曰。汝持针来。吾为汝贯。阿那律曰。向所称说者。谓世间欲求福者。与我贯针。世尊告曰。世间求福之人。无有厌足。无复过我。(如字函第一卷)。

    滴善寄佛祝藏之  经劫还渠终不失

    泥洹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如是善根。终不败亡。何况复作诸余善根。譬如有人。毛端沾一滴水。持至我所。而作是言。我以此水寄付瞿昙。莫令风日飘暴干竭。不令鸟兽饮之令尽。勿使异水而有和杂。如来即受彼寄。置恒河中。随流而去。使不入洄。复无遮碍。诸鸟兽等。不能饮尽。如是水滴。共大水聚。渐入大海。毗岚风起。坏世界时。而来我所言。所寄水今有无耶。如来知我水滴住处。不杂余水。不增不减。平等如故。持还彼人。如是如来。应正遍知。大智多能。于受寄人中最尊最胜。经于久远。而不亏损。此义应知。毛端者。喻心意识。恒河者。喻生死流。一滴水者。喻一发微少善根。大海者。喻佛如来。所寄人者。喻彼长者居士等。久远不亏者。喻善根不失。(归字函第三卷)。

    畜生念佛皆成道  蛤儿闻法也生天

    般泥洹经云。若复有人但心念佛。一生敬信。我说是人。当得涅槃果尽涅槃际。且置人中念佛功德。若有畜生。于佛世尊。能生念者。我亦说其善根福报。当得涅槃。(归字函第二卷)。

    经律异相云。迦罗池中。有一蛤儿。闻佛说法。即从池出。入草根下。是时一牧牛人。见众围绕。听佛说法。前诣佛所。欲闻法故。以杖刺地。误着蛤头。蛤即命终。生忉利天。寻即思惟。我先为畜。何因缘故。生此天宫。观见因于听法。得此果报。时蛤天人。即乘宫殿。往至佛所礼谢。佛为说法。得须阤洹果。(启字函第八卷)。

    布施品

    给孤谋略才营寺  天界宫成先待渠

    经律异相云。佛大檀越。须达多长者。居舍卫国。常施孤独。故曰给孤独。因往王舍城。护弥长者家。为男求聘。因见其家。请佛说法。须达本事外道。忽闻佛法。生欢喜心。接足作礼。而白佛言。我舍卫国。人多信邪。弟子欲营精舍。请佛往化。愿垂听许。佛默受请。即遣舍利弗。指授规则。遍处求踏。唯有只阤太子一园。广八十顷。林木郁茂。幽静可居。既得胜地。往白太子。太子戏曰。满以金布。便当相与。须达喜曰。此园已属我矣。太子对曰。我戏语乎。两成兴诤。时首阤天下为评议。以太子法。不应妄语。价既已决。不宜中悔。须达出金。布八十顷。须臾欲满。尚缺少地。祗陀即语须达。园地属卿。树林属我。共以上佛。捉绳定基之际。舍利弗忽笑。须达问其故。答曰。汝始于此经营。而六欲天宫殿已成。汝果报也。即借须达道眼果见。问。舍利弗。是六欲天。何处最乐。舍利弗言。第四欲天。补处菩萨。常彼说法。须达言。我愿生此。出言既竟。余宫悉灭。精舍告成。凡千二百处。白王遣使。请佛安居。(灵字函第三卷)。

    阿育曩生因施土  厥功后世报为王

    阿育王经云。佛在世时。入王舍城乞食。见二小儿。一名德胜。二名无胜。弄土而戏。拥以作城。舍宅仓库。以土为麨。著于仓中。见佛相好。德胜欢喜。掬仓中土。名为麨者。奉上世尊。而发愿言。使我将来。盖于天地。广设供养。缘是善根。发愿功德。佛般涅槃一百年后。作转轮王。王阎浮提。(府字函第一卷)。

    又杂阿含经云。阿育王问诸比丘言。谁于佛法中。行大布施。诸比丘言。给孤独长者。舍百亿千金。乃大檀越。王亦欲施百亿千金。时造八万四千宝瓶及诸幡盖。付诸夜叉。于阎浮提一切国土。乃至大海起塔。咨耶舍尊者云。欲于一日一念之中。起八万四千宝塔。一时俱成。于彼。一一塔中。复施百千金。复作五岁大会。会有三百千比丘。用三百亿金供养。如是计用九十六亿千金。王后得病。以未满愿。即办珍宝。送鸡雀寺中。诸臣白太子。库藏已竭。令典藏者。勿复出与。大王用之。时王既知索物不得。所食金器。尽送寺中。太子令断金器。敕以银器。王复送寺(铜器亦与)至用瓦器。时大王只有半个阿摩勒果在手。悲泪呼傍臣言。此阎浮提。是我所有。今于财宝。不得自在。惟此半果。我得自由。令送寺中。研磨为浆。和石榴羹。供养众僧。庶得周遍。此是最后檀波罗蜜。哀悯我故。受纳此施。时王复问群臣。谁是阎浮提王。臣奏。大王是也。王曰。我今以此阎浮提。施与三宝。随意用之。而说偈曰。

    今此阎浮提  多有珍宝饰  施与良福田

    果报自然得  以此施功德  不求天帝释

    梵王及人主  世界诸妙乐  如是等果报

    我悉不用受  以是施功德  疾得成佛道

    为世所遵仰  成得一切智  世间作善友

    导师最第一

    (川字函第五卷)。

    举家皆福随人感  往世同餐施佛来

    五分律云。昔跋提城有长者。名文茶。举家儿妇。以至奴婢。皆大福德。长者入仓。空中雨谷。出而后止。妇取饭器。分布内外。随取随满。儿捉金囊。泻出真金。注而不竭。儿妇出米一斛。供家一月。而亦不尽。其奴耕时。辄成七垄。其婢磨香半两。涂家内外。亦不减尽。四方人闻。莫不来观。及瓶沙王。与天眷至。果见如是。叹服不已。长者白佛。我儿妇等。皆云己福。竟是谁力。唯愿说之。佛答。汝等共有此福。昔王舍城。一织师家。因辟支佛。持钵乞食。织师令以己饭施之。妇让夫食。持我分与儿至奴婢。递相让施。辟支佛言。汝等皆已舍分与我。善心为毕。可共减与。汝食不少。我亦得足。人减一匙。平满彼钵。辟支受施。神变而去。彼等命终。生六欲天。展转七反。余福生此。织师眷属。今汝等是。(和字函第一卷)。

    儿妇行檀宫殿乐  公姑障施渴饥羸

    譬喻经云。舍卫城东有一婆罗门。大富。其子娶得事佛家。女。奉五戒。持六斋。常好布施。劝夫行檀。夫即开解。白其父母。父母大恚。谓破吾家。妇持钱帛与夫。夫持与守阁婢。婢持与守门奴。奴送佛寺布施。夫妇誓言。施若有福者。当使天下人。皆共见之。然后国俗。三月三日。举国人民。皆至水上作乐。忽东南角。有一天人。骑一白马。乘空而过。众人仰问。是何神灵。答曰。问后来者。须臾复见七宝宫殿。有一玉女。独坐其上。四大天神接殿飞行。众人又问。君何功德。玉女亦令问后来者。俄而复见。大七宝殿。一夫一女。共坐其中。前后妓乐。十二天神。共接其殿。众人又问。有何功德。亦答。问后来者。须臾复见二薜荔鬼(乃饿鬼之异名)身长三丈。黑瘐丑陋。饥渴苦痛。身中燋然。各捉大棒更相挝打。众人又问。答曰。诸君还闻。舍卫城东。大富婆罗门否。骑白马者。是守门奴。小殿玉女者。是守合婢。大殿二人。我儿与妇。二鬼是婆罗门夫妇。前世愚痴。不信正法。今当厄祸可复柰何。(启字函第一卷)。

    婢施一金公主贵  贫舍两钱正后荣

    法苑珠林云。阿育王宫。有一婢使。见王作福。自克责言。王先身时。布施如来一掬土故得此富贵。今日复作。将来转胜。我先身罪。今日厮下。又复贫穷。无可修福。将来转贱。何有出期。思已啼哭。偶因扫地。得一铜钱。即施众僧。心生欢喜。不久病终。托阿育王夫人腹中。为女出世。端正殊妙。右手常卷。年满五岁。王抱膝上。摩手取开。有一金钱。随取随生。而无穷尽。须臾之间。金钱满藏。王怪所以。往问夜奢罗汉。答言。此女先是王婢。扫粪壤中。得一铜钱。布施众僧。生为王女。报应如此。又云。耆阇崛山。多有僧住。送供者众。有一乞女。作是思惟。彼诸人等。先世修福。此生富贵。今复重作。未来转胜。我先不修。此生贫苦。今若不作。未来转剧。伤心啼哭。先于粪中。拾得两钱。恒常保惜。乞不得时。当用买食。我今舍于不得食意。即施众僧。时维那僧。前欲为咒。上座不听。自为咒愿。复留食与。诸人既见上座与食。皆减与之。女大欢喜。便得果报。出到树下。食竟而卧。施福所感。黄云覆之。时值国王。丧大夫人。遣使访有福德者。至彼树下。见此贫女。相师占之。堪为夫人。沐浴更衣。千乘万骑。迎至王所。王喜甚重。后念。我今得是福报。缘以两钱施僧。即白王言。听往报恩。便以车载珍宝饮食。诣山布施。上座即令维那咒愿。夫人念言。前施两钱。上座为咒。今载珍宝。何不为咒。年少比丘。亦嫌此事。上座尔时。与夫人言。我佛法中。唯贵善心。不贵珍宝。夫人先施两钱之时。善心极胜。今施珍宝。吾我贡高。是以我今不为咒愿。年少比丘。闻已惭愧。时为说法。夫人众僧。皆证初果。(启字函第一卷)。

    三钱布施五里欢  后生伏藏如斯广

    杂宝藏经云。昔恶生王游观林苑。见一金猫。入西南角。遣人发掘。得一铜盆。盆受三斛。满中金钱。渐渐深掘。复获一盆。次第而得。三重之盆。复从傍掘。展转不已。满五里中。尽得铜盆。满盛金钱。如初不异。时王奇怪。即诣尊者。迦旃延所。具论得钱因缘。欲用得无灾患否。尊者答言。此王福报。但用无苦。毗婆佛时。有诸比丘。于四衢道。施大高座。置钵在上。而作是言。世人能于坚牢藏中。若举钱财入此藏者。水不能漂。火不能烧。王不能夺。贼不能劫。有卖薪人。得三文钱。闻此语已。生欢喜心。舍着钵中。诚心发愿。去舍五里。当还家时步步欢喜。既到其门。向劝化处。至心复愿。然后入舍。尔卖薪人。今王是也。缘施三钱。世世尊贵。常得如是。三重盆钱。缘五里欢。常满五里。有此钱藏。王闻宿缘。欢喜而去。(惊字函第七卷)。

    施一果多劫无病  施一食七反为天

    付法藏经云。毗婆尸佛时。有一比丘。头痛之患。薄拘罗尊者。夙为贫人。因持一阿梨勒果施之病愈。缘施果故。九十一劫。天上人中。享福快乐。未尝有病。最后生婆罗门家。其母早亡。父娉后妻。拘罗年幼。见母作饼。从而索之。后母憎嫉。即捉。拘罗。掷置鏊上。鏊虽燋热。不能烧害。母后煮肉。拘罗复索。母益瞋恚。寻掷釜中。亦不能煮。母后向河。拘罗逐去。寻掷水中。大鱼吞之。遭捕入市。遇父买归。将剖鱼腹。拘罗尚活。告父安庠。无至伤儿。父既见子。喜抱而出。长大出家。得罗汉果。鏊热不燋。釜煮不烂。水溺不漂。鱼吞不死。刀割不伤。年百六十无疾。由施病僧一果。(漆字函第二卷)。

    达磨显宗论云。无灭尊者。昔于殊胜福田。因一施食。异熟从兹七反生三十三天。七生人中。为转轮圣帝。最后生在大释。(自字函第三卷)。

    施一缕成就菩提  施一灯亦得作佛

    宝积经云。旁耆罗私佛在世时。有纺绩者。名绩。常纺微线奉施如来。因白佛言。愿愍我故。受此缕线为摄受处。以此善根。于未来世。得成如来能摄一切。如是日施一缕。满千五百。由此福故十五拘胝不堕恶趣。千拘胝反为转轮王。千拘胝反作天帝释。奉觐千拘胝佛。又以香华衣服之属。供养如来。从是以后。经一阿企耶劫。出现于世。证大菩提。号善摄受如来。由施微缕。发心大故。次第展转成满佛法。当知由心。不由于缕。而说颂曰。

    ○行施不求妙色财。亦不愿感天人趣。为求无上胜菩提。施微而获求大果。

    (鸟字函第一卷)。

    阿阇世王受决经云。王饭佛已。还于祗洹。王多然灯。具百斛油。从宫直至精舍。时有贫母常欲供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弥切伤感。乞得两钱。至麻油家。就买食膏。当于佛前然之心计。此膏。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后世。得道如佛。膏当通夕。光明不消。作礼而去。王所然灯。或灭或尽。虽有人干。常不周匝。贫母一灯。迥然独耀。通霄不灭。膏又不尽。及至明朝。佛告目连。可灭诸灯。目连乃灭。唯有贫母一灯。三灭不灭。便举袈裟扇之益明。乃以神通。引毗岚风。吹之转炽。上照梵天。傍照三千大千世界。佛告目连。止止。此当来佛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灭。此母宿曾供养百八十亿佛已。从前佛受决。务以经法开化人民。未暇修檀。故今贫穷。无有财宝。后三十劫功满作佛。号曰须弥灯光如来。(伤字函第七卷)。

    花奉慈尊蒙记莂  草盖如来证辟支

    采花违王上佛经云。王敕园监。晨采好花。皆送入宫。中路遇佛。闻法欢喜。以所持花。悉散佛上。佛授决曰。汝已供养九十亿佛。却后百四十劫。汝当作佛。号曰妙华如来。(伤字函第七卷)。

    菩萨本行经云。佛在郁单罗延国。领千二百众。行村落间。时天盛热。路无荫凉。一牧羊人念言。三界之师。冒涉盛暑。编草作盖。用覆佛上。捉随佛行。去羊大远。放盖掷地。还趣羊边。佛告阿难。此人敬心。草盖覆佛。十三劫中。天上世间。生尊贵处。常有自然七宝之盖。而在其上。竟十三劫。出家为道。成辟支佛。名阿耨婆达。(器字函第▆卷)。

    采花上佛方途半  偶亡乘善达天中

    譬喻经云。昔有牧羊小儿。因见池生五色莲花。采以上佛。未及于寺。遭牛触杀。生忉利天(启字函第四卷)。

    施寺未住雨为坏  蒙佛曾临福必然

    毗柰耶经云。昔六众阐阤。化一长者。舍造一寺。下无水窦。上无泄渠。寺方成已。明日庆赞。佛知此寺。夜后崩隤。施主大恼。而取命终。敕诸苾刍。有定力者。于初夜分。往诣阐阤所造寺中。各修善品。世尊于后夜分。亦往彼寺。起世俗心。诸佛常法。起世俗心者。帝释诸天。皆悉知意。而来云集。佛为宣说诸法无常。时诸苾刍。与佛俱去。至后夜时。风雷大雨。水无出处。寺便崩倒。天明施主诣寺庆赞。作如是念。舍无量财。未曾受用。遂见崩隤。闷绝于地。少顷苏醒。佛令难阤告长者曰。多有施主。奉为如来造立房舍。然佛世尊。竟不受用。于彼施主。福亦随生。何况汝寺于初夜时有耆宿德苾刍。皆入受用。世尊亦往。诸天来集。宣说妙法。福利无边。长者闻已。深生欢喜。(而字函第十卷)。

    又云。房始成时。一新受戒年少比丘戒德清净。入此房中。已毕檀越信施之德。若起亿数种种房合。种种庄严。下至金刚地际。高广严饰。犹如须弥。设若有一净戒比丘暂时受用。已毕施恩。何以故。佛于无量劫中。修菩萨行。今得成佛。始体解波罗提木叉。以授众生。非世间法。是背离世俗。向泥洹门。凡房舍卧具。饮食汤药。是世间法。非是离世间难得之法。(子字函第七卷)。

    人厌佛乞太频频  佛告汝福亦数数

    杂阿含经云。佛于晨朝。入舍卫城。乞食。到突逻阇婆罗门家。盛满美饭。以奉世尊。于第二日。及第三日。复诣乞食。彼婆罗门作念数来。佛知所念即说偈言。

    ○天雨数数降。五谷数数熟。道人数数乞。檀越数数与。数数生天上。数数受果报。妇女数怀妊。数数生子息。数数 牛乳。数数得酥酪。数数受于生。数数消灭尽。数数至于死。数数悲苦恼。亦复数数娆。数数埋冢墓。得断后有道。则止不数数。若不数数生。亦不数数死。得不数数忧。亦不数号哭。

    时婆罗门。施食奉上。世尊不受。当以与谁。佛言。我不见沙门婆罗门。若魔若梵。若食此食。有能如法得消化者。佛复言。此食宜应置于无虫水中。无虫草中。时婆罗门。承佛教敕。寻置水中。即时炽然。烟焰俱出。滑滑振声。婆罗门叹言希有。投佛出家。(息字函第四卷)。

    因兄劝施必获报  开库望来何太忙

    布施望即报经云。目连有弟。巨富。兄告之曰。闻卿悭吝。不好惠施。佛常显说。惠施之者。获报无数。弟既闻之。开藏布施。更新立库。欲受其报。未经旬日。财宝竭尽。故藏悉空。新藏无报。向兄曰。何误乎。目连曰。止止。无使邪见之士。闻此粗言。吾今权且示汝微报。以神足力接其弟至第六天上。彼有宫殿。七宝合成。库藏盈满。玉女营从。数千万众。纯女无男。弟问目连。是何宫殿。巍巍乃尔。目连告弟。汝自往问。天女报曰。目连有弟。大富布施。命终之后。当来生此。作我等夫。其人闻喜。诣兄忏悔。还于世间。广施不倦。(丙字函第四卷)。

    ○病僧须肉买俱无  ○斯那割股诚可切

    贤愚因缘经云。昔优婆夷。摩诃斯那。常以四事。供养佛僧。见病比丘。问欲何食。答言。欲热肉汁。市禁屠杀。即使人以金钱等。重寻买俱无。斯那思惟。往昔菩萨。以一鸽故。犹自割肉。不惜身命。况佛弟子。而不济彼。作是念已。即割股肉。合诸药草。煮以为臛。送病比丘。食已顿愈。(盘字函第三卷)。

    若饭凡夫百有众  不如持戒一善人

    四十二章经云。饭百凡人。不如饭一善人。饭千善人。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阤洹。饭须阤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阤含。饭斯阤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亲。教亲千亿。不如饭一佛。(辞字函第七卷)。

    供养无量百千佛  不如无心一道人

    (施有三法)。

    指要录云。佛为须达。说布施果报。谓多施少报。少施多报。供养百千白衣。不如供养一净行。乃至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溪字函第四卷)。

    法苑云。施有三法。一送食至寺名上。就舍供养名中。造舍乞施。发心供养名下。(漆字函第二卷)。

    施食获五无量福  供僧亦七无尽功

    食施获五福报经云。佛言。食施有五功德。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辩。何谓施命。人不得食。七日寿终。智者能施。则为施命。其施命者。世世长寿。财富无量。何谓施色。人不得食。颜色憔悴。智者能施。则为施色。其施色者。世世端正。人见欢喜。何谓施力。人不得食。身羸意弱。智者能施。则为施力。其施力者。世世多力。终无耗减。何谓施安。人不得食。心愁身危。智者能施。则为施安。其施安者。世世安隐。不遇灾患。何谓施辩。人不能食。困不能言。智者能施。则为施辩。其施辩者。世世通达。人采法言。是为五福。食之报也。(漆字函第二卷)。

    尊那经云。尊那尊者白佛。无尽功德。还可得否。佛答。无尽功德。甚深微妙。若人归心。获大果报。乃有七种。若善男子。信心布施。园林池沼。充四方僧经行游止。此是第一无尽功德。复于彼中。建立精舍。众僧安止。此是第二无尽功德。彼精舍内。布施坐卧之具。所谓床椅毡褥衣被。种种受用之物。此是第三无尽功德。复施财谷。供养众僧。此是第四无尽功德。复于往来众僧常施所须之物。此是第五无尽功德。复于病苦者。能行布施。及看病者。亦行布施。此是第六无尽功德。乃至雨雪寒冷。能修种种饮食汤药。衣被鞋履之属。供给众僧。得大安乐。此是第七无尽功德。若人具足此法。获大果报。(辇字函)。

    广施七种梵天福  敬施五人大果功

    佛说福田经云。广施有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合。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渡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清厕。施便利处。是为七得梵天福。(漆字函第三卷)。

    杂毗昙心论云。施五种人得大果。何以故。父母长育。生身恩故。施得大果。病者无依。增悲心故。施得大果。善说法者。示善恶故。施得大果。近佛地者。积集功德。摄众生故。施得大果。(华字函第八卷)。

    又杂阿含经云。波斯匿王白佛。应施何处当得大果。佛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譬如战斗集诸战士。而有婆罗门子。从东方来。刹利童子。从南方来。鞞舍童子。从西方来。首阤罗童子。从北方来。不善兵法。畏惮前敌。如此士夫。王当赏不。王白佛言。不赏。佛告大王。临战斗时。有婆罗门等童子。善学武艺。能破巨敌。如此战士。加重赏不。王白佛言。重赏。佛告大王。如是沙门婆罗门。远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施此田者。得大福利。得大果报。何等为舍离五支。谓断贪欲盖瞋恚。睡眠。掉悔。疑盖。何等为成就五支。谓成就无学。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不字函第二卷)。

    施潘咒福哂其虚  示舌覆面言何妄

    普曜经云。诸婆罗门。因共立制。若与佛食共佛语者。罚金钱五百。时佛入城乞食。人皆闭门。空钵而出。有一使女。以破瓦器盛臭潘淀(二音翻殿)出门弃之。见佛空钵。信心清净。欲兴供养。无由如愿。云此弊食。须者可取。佛知彼意。即受其施。而说女人。施食。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婆罗门云。佛为食故。妄语如此。不堪臭食。果报尔重。佛即出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汝见经书。颇有此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如此。舌者。必不妄言。礼佛悔过。佛为说法。得初道果。即大声告众曰。甘露门开。如何不出。诸婆罗门。迎佛供养。皆得净信。(启字函第一卷)。

    寿命童子经偈曰。

    日月星辰可坠地。山石从地可飞空。海水渊深可令枯。佛语决定无虚妄。

    (营字函第二卷)。

    施少福多谁肯信  种小树大我何诬

    杂譬喻经云。舍卫城外。有清信女。佛至分卫。饭着钵中。作礼。佛为咒愿。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乃至生万生亿。得见道谛。其夫不信。问佛。何过甚哉。施一钵饭。得尔多福。复见道谛。佛言。卿见尼拘类树高几许。答。高四十里。岁下数万斛实。佛言。汝语何过甚乎。种如纤芥。高四十里。下万斛子。答曰。实尔。佛言。地者无知。其报力尔。何况欢喜。持一钵饭上佛。其福不可称量。夫妇心意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