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统编年最新章节!

    宗统编年卷之七

    第二十五世祖

    婆舍斯多尊者。罽宾国人。姓婆罗门。父寂行。母常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妊。既诞。拳左手。后遇师子尊者付法。

    后帝庚辰景曜三年(魏景元元年)。

    第二十五世祖婆舍斯多尊者嗣宗统(六十七年)。

    辛巳四年。

    祖化伏外道潜隐南天。

    祖至中印度。国王迦胜。设礼供养。有外道无我尊。先为王礼重。乃於王前论义。冀胜祖自重。谓祖曰。我解默论。不假言说。祖曰。孰知胜负。彼曰。不争胜负。但取其义。祖曰。汝以何为义。彼曰。无心为义。祖曰。汝既无心。岂得义乎。彼曰。我说无心。当名非义。祖曰。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非心。当义非名。彼曰。当义非名。谁能辨义。祖曰。汝名非义。此名何名。彼曰。为辨非义。是名无名。祖曰。名既非名。义亦非义。辨者是名。当辨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番。外道杜口信伏。祖念师子尊者遇难。即辞王南迈。至南天。潜隐山谷。王天德迎请供养。王有二子。长曰德胜。凶暴而色力充盛。次曰不如蜜多。和柔而常婴疾苦。王以问祖。为陈因果。王敬信受。有咒术师忌祖。置毒食中。祖知而食之。彼反受毒。遂投出家。

    沙门朱士衡於洛讲道行般若经(东震讲经之始)。

    壬午五年。

    癸未炎兴元年(是岁汉亡)。

    甲申(魏咸熙吴兴元)元年。

    乙酉(魏咸熙二年即晋太始元年吴甘露元年)。

    沙门昙摩罗奈译经。

    沙门昙摩罗奈。晋言法护。本姓支。月支国人。历西域解三十六国语。及书从天竺国赍梵册来。因居炖煌。遂称竺氏。后诣洛阳江左。起太始元年。迄永嘉二年。译出般若法华等经。共二百一十部。合三百九十四卷。

    晋(都洛阳司马氏)。

    武帝(讳炎废魏主奂为陈留王称帝为世祖武皇帝在位二十五年改元者三)。

    武帝丙戌太始二年(吴宝鼎元年)。

    丁亥三年。

    佛教来东土二百年。

    戊子四年。

    己丑五年。

    庚寅六年(吴建衡元年)。

    辛卯七年。

    壬辰八年。

    癸巳九年。

    甲午十年。

    乙未咸宁元年。

    丙申二年(吴天玺元年)。

    丁酉三年(吴天纪元年)。

    戊戌四年。

    己亥五年。

    沙门僧会寂(书僧寂始此)。

    武帝庚子太康元年(是岁吴亡)。

    辛丑二年。

    会稽鄮县舍利塔从地感见 发明(塔寺不书此书以感异也)。

    并州离石人刘萨诃。生畋家。戈猎为业。得病死苏。见一梵僧语曰。汝罪重应入地狱。吾愍汝无知。且放汝。今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古塔。及浮江石像。悉阿育王所造。可勤求礼忏。罪得消灭。醒后改革前习。出家学道。更名慧达。如言南行。至会稽海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悲塞烦惋。投告无地。忽於中夜。闻土下钟声。即迁记其处。剡木为剎。三日间。忽宝塔及舍利。从地涌出。灵塔相状。青色似石而非。高一尺四寸。方七寸。五层露盘。似西域于阗所造。面开窗宇。四周天全。中悬金磬。绕塔身上。并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等像。状极微细。瞬目注睛。乃有百千像见。面目手足。咸具备焉。神力圣迹。非人智所及也。今在大铜塔内。

    壬寅三年。

    癸卯四年。

    甲辰五年。

    乙巳六年。

    丙午七年。

    丁未八年。

    戊申九年。

    己酉十年。

    惠帝(讳衷武帝子在位十七年)。

    惠帝庚戌永熙元年。

    辛亥元康元年。

    壬子二年。

    沙门法炬等译经。

    炬等前后译出楼炭等经。共一百四十二卷。

    癸丑三年。

    甲寅四年。

    乙卯五年。

    丙辰六年。

    丁巳七年。

    戊午八年。

    己未九年。

    庚申永康元年。

    辛酉永宁元年(自永宁之后所在十六国五凉四燕二赵三秦大夏并蜀为十六国杂晋魏间)。

    壬戌大安元年。

    癸亥二年。

    甲子永兴元年(汉高祖刘渊元熙元年成都王李雄建兴元年)。

    乙丑二年。

    丙寅光熙元年(成都晏平元年)。

    怀帝(讳炽惠帝弟在位六年改元者一仁慈短折曰怀)。

    怀帝丁卯永嘉元年。

    戊辰二年(汉永凤元年)。

    己巳三年。

    庚午四年(汉烈宗刘聪光兴元年)。

    沙门佛图澄自西竺至洛阳(神异不测。咒钵生青莲华。石勒石虎多所感化)。

    辛未五年(汉嘉平元年成玉衡元年) (是年帝为刘曜所执迁于平阳)。

    壬申六年(帝迁平阳书六年存正统也)。

    愍帝(讳业武帝孙在位四年改元者一在国遭忧曰愍)。

    愍帝癸酉建兴元年。

    石佛像浮海至吴郡迎供通玄寺 发明(佛事云兴。塔广鼎建。神踪异迹。不可枚称。昭垂来哲。载有典章。故不具书。此书表异也)。

    吴郡吴县松江沪渎口。渔者遥见海中有二人见。浮游水上。疑为海神。延巫祝。备牲牢迎之。风涛弥盛。骇惧而返。有奉佛居士。吴县华里朱膺闻之曰。将非大觉之降灵乎。乃洁斋。共东灵寺尼。及信佛者数人。至渎口稽首迎之。风波遂静。浮游二人。随潮入浦。渐近渐明。乃知石像。将欲捧接。人力未展。飘然就起。便舁还通玄寺。看像背铭。一名维卫。一名迦叶。莫测时代。而书迹分明。以事表闻朝廷。勅听留吴郡供养(今苏州开元寺石像是)。

    甲戌二年。

    乙亥三年(汉建元元年)。

    丙子四年(帝降汉西晋亡)。

    西晋二京。建寺一百八十所。译经一十三人。共七十三部。

    东晋。

    元帝(讳睿姓牛冒司马氏在位六年始建国都曰元)。

    元帝丁丑建武元年。

    戊寅大兴元年(汉光初元年)。

    己卯二年(汉改号赵后赵石勒建元)。

    庚辰三年。

    辛巳四年。

    壬午永昌元年。

    明帝(讳绍元帝子在位三年改元者一赞愬不行曰明)。

    明帝癸未大宁元年。

    甲申二年。

    乙酉三年(赵光初八年后赵七年)。

    祖付不如蜜多正法 示寂。

    六年前德胜即位。惑外道说。因诘祖曰。师子尊者已遇罽宾国王难。何缘付法。祖出师子尊者所付僧伽黎示胜。胜命焚之。衣出五色光。薪尽如故。胜乃追悔致礼。初胜欲抑尊者。不如蜜多往谏。因囚之。至是立出蜜多。蜜多遂求出家。祖问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蜜多曰。我若出家。不为其事。祖曰。不为何事。蜜多曰。不为俗事。祖曰。当为何事。蜜多曰。当为佛事。祖曰。王子智慧天至。必诸圣降迹。即度出家。侍祖六年。后於王宫受具。羯磨之际。大地震动。乃付法偈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不如蜜多受偈已。问衣可传乎。祖曰。此衣为难故。假以证明。汝身无难。化被十方。何假传衣。不如蜜多作礼。祖见神变。化三昧火自焚。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胜王建浮图閟之。

    成帝(讳衍明帝子在位十七年改元者二安民立政曰成)。

    第二十六世祖

    不如蜜多尊者。姓剎帝利。南印度王子。

    成帝丙戌咸和元年。

    第二十六世祖不如蜜多尊者嗣宗统(六十三年)。

    法师西竺惠理至杭州 发明(杭州建剎。信法之始。故书)。

    理自西竺来初至杭。见一山岩秀丽曰。此吾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也。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时。多为仙灵所隐。洞中旧有白猿。遂呼之。应声而出。因名其峰为飞来。即其地建两剎。曰灵鹫灵隐。杭州佛法始此。

    丁亥二年。

    祖住世传法。

    戊子三年(后赵太和元年)。

    己丑四年(是年前赵亡)。

    庚寅五年(后赵建平元年)。

    辛卯六年。

    壬辰七年。

    癸巳八年。

    甲午九年(赵石弘延熙元年)。

    乙未咸康元年(赵石虎建武元年)。

    丙申二年。

    丁酉三年。

    戊戌四年。

    己亥五年。

    庚子六年。

    辛丑七年。

    壬寅八年。

    廷议沙门敬礼应否尚书令何充等详议不应致拜。

    庾氷议僧应致拜王者。尚书令何充等。奏曰。不变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之志也。氷复谓矫形违度。抗俗傲礼。非所以示名教也。充等复奏曰。潜操冥修。实有裨於王化。忘身抱一。未尝见其贡高。直以出世之法。超出情表。历代明圣。不为之制。无亏王度。氷犹以为不可。复下制。谓国体宪章。尊卑宜陈。略其礼敬。二之则乱。充等三上章执奏曰。汉魏逮晋。不闻异议。尊卑宪度。无或暂亏。沙门守戒专一。不以形骸而慢礼敬。国家待以师法。出於自然礼仪之外。不令致拜。是令专一守法也。冰议遂寝。

    康帝(讳岳成帝弟在位二年改元者一温柔好乐曰康)。

    康帝癸卯建元元年。

    甲辰二年。

    穆帝(讳聃康帝子在位十七年改元者二布德执义曰穆)。

    穆帝乙巳永和元年。

    丙午二年。

    丁未三年。

    戊申四年。

    己酉五年。

    庚戌六年。

    辛亥七年。

    佛灭后一千三百年。

    壬子八年。

    癸丑九年。

    甲寅十年(符秦健皇始元年都长安)。

    乙卯十一年(秦主生寿光元年)。

    丙辰十二年。

    丁巳升平元年(秦王符竖永兴元年)。

    戊午二年。

    己未三年(秦甘露元年)。

    庚申四年。

    辛酉五年。

    哀帝(讳丕初封琅琊王在位四年改元者二)。

    哀帝壬戌隆和元年。

    癸亥兴宁元年。

    甲子二年。

    乙丑三年(秦建元元年)。

    帝奕(即位五年改元者一)。

    帝奕丙寅太和元年。

    法师剡沃州山道林支遁寂。

    遁字道林。陈留关氏子。或曰河东林虑人。聪明秀彻。太原王蒙。陈郡殷融。甚雅重之。家世事佛。蚤悟真乘。隐余杭山。沉思卓立。涉讲肆。善标大意。而章句或脱略。谢安闻而喜之曰。此乃九方歅之相马也。王洽。刘恢。殷浩。许询。郄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等。并一代名流。皆深尘外之契。还吴华山。立支山寺。今号支硎。晚欲入剡。时谢安为吴兴守。贻书曰。人生如寄。风流得意之事。顷为都尽。终日戚戚。触事惆怅。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王羲之时在会稽。素闻遁名。未之信。闻遁还剡。诣之。叹服不能已。请住灵嘉寺。俄於沃州小岭立寺。虑众怠惰。着座右铭以勖之。晚移石城山。又立栖光寺。木食涧饮。多所撰述。讲维摩於山阴。许询为都讲。名流咸集。遁竖一义。众谓询无以措。询设一难。亦谓遁不复能通。至竟两家辨论。精晰不穷。凡在听者。无不心折。哀帝频遣使征请。出都止东安寺。涉三载。上书皇帝。许还东山。资给发遣。事事丰厚。一时名流。并饯送焉。时蔡子叔先至。近遁而坐。谢安后至。值蔡暂起。谢便移就其处。蔡还举谢席掷地。谢不以介意。其为时贤所慕如此。尝有遗遁马者。受而养之。或问之。曰爱其神骏耳。后有饷鹤者。遁曰。尔冲霄之物。宁为耳目之玩乎。遂放之。以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终於剡。春秋五十有三。遁善草隶。临寂着切悟章。落笔而逝 发明(像法东垂以后。摩腾入汉以来。晋魏之间。硕德名流。应化如云。难以悉书。书其道韵泠然。风标可见者。数人以槩之。若广寻高踪。有列传可考也)。

    祥符荫曰。年来春秋之际。每登支硎。流览林麓。坐放鹤亭。抚马迹坡。未尝不追怀高风逸韵於千载之下也。尝与品松道者。从北峰瞻礼石塔。嵯峨秀出於古松流泉之间。制度精致。摩挲久之。传中载窆於余姚坞。此或公之衣钵塔也。明末清初。高松汰如。中峰苍雪。二法师相次说法於其地。二楞堂在焉。赵高士凡夫。勒支硎涧中石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为公千秋写照。而汰苍二公。抑遁潜之流亚欤。

    丁卯二年。

    佛教来东土三百年。

    戊辰三年。

    己巳四年。

    庚午五年。

    简文帝(讳昱在位二年)。

    简文帝辛未咸安元年。

    壬申二年。

    孝武帝(讳曜简文帝子在位二十四年改元者二)。

    孝武帝癸酉宁康元年。

    甲戌二年。

    法师剡昂山道潜寂。

    潜字法深。琅琊王氏。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也。年十八出家。二十四讲法华大品。听众恒满五百。永嘉初。避乱渡江。中宗元皇。及肃宗明帝。丞相王茂弘。太尉庾元规。并钦风德。寻隐剡山。哀帝再诏。暂起应之。时简文为相。弥敬潜。常於简文座中遇沛国刘恢。恢嘲之曰。道者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其朱门。我无分於蓬户。潜素怀不乐。乃启还山。时支公道林遣使求买昂山之侧。沃州小岭。欲为幽栖之处。潜答曰。欲来辄给。未闻巢由买山而隐。春秋八十九。寂於山馆。烈宗诏曰。潜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贞。弃宰相之荣。袭染衣之素。山居人外。笃勤匪懈。方赖宣道以济苍生。奄然迁化。用痛於怀。可赙钱十万。驰驿送葬。孙绰以潜远大之量。似刘伯伦。而高深之致。刘所不及也(沙门敕葬自潜始)。

    乙亥三年。

    丙子太元元年。

    栴檀佛像到长安。

    丁丑二年(太史奏有德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圣人入辅)。

    戊寅三年。

    己卯四年。

    庚辰五年。

    王晞出家答杨氏苕华书(书何。训俗也)。

    晞东莞名家子。天姿秀发。事亲以孝闻。年十六聘同郡杨德慎女。字苕华。姿容绝代。坟籍淹通。比玉临风。乡邻馨羡。将欲成礼。晞忽感念世相无常。舍俗出家。更名僧度。苕华闻之。乃贻度书。谓发肤不可伤毁。宗祀不可顿废。何不顾世名教。显自襟期。曜翘烁之姿於盛明之世。远炰祖考之灵。近慰人神之愿。并赠诗五章。其一曰。大道自无穷。天地长且久。巨石故叵消。芥子亦难数。人生一世间。飘若风过牖。荣华岂不茂。日夕就雕朽。川上有余味。日斜思鼓缶。清音可娱耳。滋味可适口。罗纨可饰躯。华冠可曜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妄区区。但令君恤后。晞答书曰。夫事君以治一国。未若弘道以济万邦。事亲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济三界。发肤不毁。俗中之近言耳。但吾德不及远。未能兼被。以此为愧。然积篑成山。亦冀从微之着也。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般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铿锵之声。炜晔之色。不与易也。若能悬契。则同期於泥洹矣。且人心各异。有若其面。卿之不乐道。犹我之不慕俗矣。长当与卿别离矣。万世因缘。於今绝矣。岁聿云暮。时不我与。学道者。当以日损为志。处世者。当以及时为务。卿年德并茂。愿勿以道人为念。而坐失盛年也。又报诗五章。其一曰。机运无停住。倐忽岁时过。巨石会当竭。芥子岂云多。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不闻荣启期。皓首发清歌。布衣可暖身。谁论饰绮罗。今世虽云乐。当奈后生何。罪福良由己。宁云遑恤他。苕华得书感悟。亦毕身矢志学道。晞专精佛法。不知所终。

    祥符荫曰。世人狃於习俗。狎於宴私。贪营室家暂时之欢。忘生死长夜之苦。观晞公此书。亦可以少知梗槩矣。出世大人。法喜以为妻。禅悦以为乐。视世之沾沾声色者。不啻天人之视蚁。慕膻蝇趋秽也。故书以风世焉。

    孝武帝辛巳六年。

    帝初奉佛法建精舍於殿内引诸沙门居之 发明(奉佛立寺不书。此书以帝能尊道。而不知所以尊也)。

    祥符荫曰。帝王事佛。当推大道以广仁风。体一心而周万事。区区崇奉庄严。此有为功德。梁武之所以见绝於达摩氏也。又况建精舍於殿内。引诸沙门居之乎。帝固不知佛法之大端。而当时无僧能以第一义示之者。此达摩氏西来之所以不容己也。

    壬午七年。

    癸未八年(秦建元十九年)。

    秦遣符丕攻晋襄阳释道安入秦 发明(国事不书。此书以释道安故也)。

    祥符荫曰。沙门之法。固以弘化为务。然须风规绝俗。与世相忘。道安虽能弘法化。倾动时流。乃至世主劳师勤民。启端鼓衅。亦可谓不善养晦之机。而於法华四安乐行。曾亦未之深思也已。

    释道安姓卫。常山扶柳人。世业儒。性聪而貌寝。年十二出家。驰役於田。启师求受经。师与经可五千言。赍入田执劳如常。因息就览。暮归更求受他经。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答曰。已暗诵。师虽异之。而未信。复与经减一万言。赍还如初。师执经覆之。不差一字。惊嗟而敬异之。遣游学。至邺师佛图澄。与语嗟叹。众以其形。轻怪之。澄曰。此人远识。非尔俦也。澄讲。安每覆述。众难锋起。挫锐解纷。一众折伏。为之语曰。漆道人惊四邻。避石氏乱渡河。登陆浑山栖隐。俄慕容俊逼陆浑。遂南投襄阳。宣通佛法。四方学士。竞往师之。时习凿齿以才自负。藉安高名。先书通好。及是闻安至。造之称四海习凿齿。安应之曰。弥天释道安。凿齿与谢安书云。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无变化技术可以惑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心之参差。而肃肃洋洋。自相尊敬。恨足下不同日而见之。其为时贤所重。类如此。晋孝武皇帝。承风钦德。遣使通问。诏曰。安法师居道训俗。岂直规济当今。方乃陶津来世。俸给一同王公。时符坚素闻安名。每欲致之。遣符丕攻襄阳获之。谓仆射权翼曰。朕以数十万之师。临襄阳。唯得一人半。谓安一人。习凿齿半人也。既至长安。大弘法化。初沙门各依师姓。安以为宜以释命氏。后见阿含。四河入海之言。遂为定式。安外涉群书。善文辞。长安中衣冠子弟多依师之。着僧尼轨范。佛法宪章等。天下则之。

    甲申九年(姚苌自称秦王是为后王)。

    乙酉十年(秦王丕大安元年)。

    丙戌十一年(秦王登大初元年)。

    丁亥十二年。

    法师江东瓦官寺竺法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