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统编年最新章节!

    宗统编年卷之十

    第五世祖

    讳宏忍。黄梅县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请法於四祖。祖许以再来。乃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即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於众馆之下。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弃浊港中。明日见之。泝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异。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四祖得法。嗣化破头山。

    唐高宗壬子永徽三年。

    第五世东山祖嗣宗统(二十一年)。

    四月八日四祖塔户自开。

    仪相如生。自后遂不敢复闭。

    癸丑四年。

    甲寅五年。

    乙卯六年。

    丙辰显庆元年。

    丁巳二年。

    道人千岁宝掌寂 发明(掌从初祖悟法。何以不书嗣法。以印证皮髓时。掌不与也。掌应化圣贤。密迹难定。故书法如此)。

    掌中印度人。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受质。则左掌握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常不食。日诵般若千余卷。有咏之者曰。劳劳玉齿寒。似迸岩泉急。有时中夜坐。阶前神鬼泣。一日谓众曰。吾有愿住世千岁。今六百二十有六矣。故人以千岁称之。旋游五台。复南历衡岳。黄梅。匡庐。寻入建业。会初祖入梁。就而扣请。悟无生忍。武帝高其道腊。延供内庭。未几如吴。述偈曰。梁城遇导师。参禅了心地。飘零两浙游。更尽隹山水。遂徧探两浙名山。后居浦江之宝严。与朗禅师友善。每通问。遣白犬驰往。朗则使青猿。故有题朗壁者云。白犬衔书至。青猿洗钵回云。显庆二年正旦。手塑一像。至九日成。谓门人慧云曰。此肖谁。云曰。与和尚无异。即澡浴易衣趺坐。谓云曰。吾住世已一千七十二年。今将谢世。听吾偈曰。本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吾得去住心。他生复来此。又嘱曰。吾灭后六十年。有僧来取吾骨。勿拒。言讫而逝。入灭五十四年。有刺浮长老。自云门至塔所。礼曰。冀塔洞开。少选。塔户果启。其骨连环若黄金。浮即特往秦望山。建窣堵波奉藏。以周威烈丁卯。至唐高宗显庆二年。实一千七十二年。其在此土。盖历四百余岁云。

    四祖支下第一世禅师牛头山法融寂。

    邑宰萧元善请住建初寺。辞不克。先是善请就寺讲大般若经。至灭静品。地为震动。遂命入室。上首智岩。付以法印。将下山。谓众曰。吾不复践此山矣。时鸟兽哀号。踰月不止。山前有四大桐树。仲夏之月。忽然凋落。时显庆元年也。至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不疾而逝。窆於鸡笼山。融生缘延陵韦氏。行化归里。创今天宁寺( 皇清康熙丁卯。过庵轮禅师。重建大殿。题丈室曰。懒融堂云)。

    戊午三年。

    己未四年。

    庚申五年。

    辛酉龙朔元年。

    壬戌二年。

    沙门威秀表明不拜君亲诏依议。

    四月十五日。勅令僧道咸施俗拜。京师大庄严寺沙门威秀上表。征引经律。所以不拜之故。及历朝会典崇奉之意。表上。集百官中台议。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至六月勅不拜君。而拜父母。寻以道重於所生。罢拜亲之诏。如秀议。

    祥符荫曰。佛制出家。不拜君亲。佛以法眼。明见无差。非悖伦傲上也。以君为国主。雅有化育之恩。僧出世学道。志出三界之外。得道者。重其道。未得道者。申其志。历代帝王。咸令不拜。着有令典。自宋奉勅住山。致有称臣膜拜者。俯狥一时。乃踰佛制。当时以道自守者。或不然今则去古愈远。僧称知识者。盖为知时引分未得坚持笃守其道。帝王盛有雅重三宝者。而无远公秀公其人表章之何必古道之尽复也。至亲则生我一世之色身。而凡为僧者以道报亲。度其亲无量劫生死之苦。使亲得知有法身向上事。以此校之。胜於生育色身之恩多矣。故亲在所不拜。不然。俨然学佛祖之道。而岸傲悖谬。乌乎敢。亦何以受一切人天礼拜。而使之信服乎。

    大士善导化生净土。

    导不知何处人。贞观中见西河道绰九品道场。讲诵观经。(绰笃志净土。有僧定中。见其数珠如七宝大山为众讲十六观经。将二百遍。听者搯珠念佛。响振林谷。念佛日以七万为限。贞观二年寂。众见化佛空迎天花下散)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惟此法门。速超生死。於是昼夜礼诵。激发四众。每入室长跪念佛。非力竭不休。虽时寒氷。亦须流汗。出则为人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不暂睡眠。般舟行道。方等礼佛。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好食送厨。粗恶自奉。乳酪醍醐。皆不经口。凡有衬施。用写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壁。坏寺废塔。所至修营。然灯续明。常年不绝。三衣瓶钵。不使人持。行不共众。恐谈世事。长安道族。传授净土法门者。不可胜数。或问。念佛往生耶。曰。如汝所念。遂汝所愿。乃自念一声。有一光明。从其口出。十至於百。光亦如之。其劝世偈曰。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锺。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任是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一日忽。谓众曰。吾将西归。乃登树投身而逝。同时有僧怀感。得念佛三昧。见佛金色玉毫。来迎而化。

    癸亥三年。

    译大般若经毕。

    三藏法师玄奘。以己未年奉勅。於玉华官译大般若。至是年冬。十月二十三日才毕。凡六百卷。进上。帝嘉叹曰。今观佛经之若是。瞻天望海。莫测高深。以儒道九流方之。如河滢之类溟渤也。而世云三教齐致者。是妄谈耳。

    甲子麟德元年。

    三藏法师玄奘寂。

    春正月五日。寂於玉华宫。表闻。上震恸。罢朝三日。公卿伤悼。上呜咽悲不能胜。谓群臣曰。法师今寂。四生失大导师。何异苦海方割。舟揖遽沉。暗室犹昏。灯炬斯掩。言已嗟惋不止。恩勅再三。卜襄葬事。

    祥符荫曰。法师抗志轻生。涉险求法。阐唐风於异域。揭慧日乎中天。福芘四生。法流千古。可谓法苑之元勋。缁林之备美矣。

    乙丑二年。

    丙寅乾封元年。

    丁卯二年。

    律师京兆西明寺澄照道宣寂。

    宣丹徒人。母梦月贯其怀。复梦梵僧语曰。汝所妊者。梁朝律师僧佑。佑则南齐剡溪僧护也。在胎十二月。九岁能赋。习业如旧闻。厌弃世荣。十六依律师智頵出家。专精克念。感舍利见於宝函。受具智律。久之。晦迹终南山谷。地泉涌雪。瑞草披芳。有异征。迁丰德寺。时有群龙。易形男女来礼谒。及异人常献奇花珍果。非世所有者。善处士孙思邈。诏充西明寺上座。同三藏法师玄奘译经。时廷勅令僧拜。上启止之。精修戒行。三衣皆纻。一食唯菽。每感天人梵释等。往来谘受律相。及毗沙门天王太子那咤密侍。神迹多端。秘而不言。撰法门文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等。二百二十余卷。春秋七十二。腊五十二。将寂之前。有天来庭除礼白曰。师当生睹史天。持物一包云。是棘林香云。乃安坐十旬而化。时十月三日。灵昌太守李邕。工部朗中严厚本。各撰碑颂。以久居终南。故称南山焉。塔曰净光。

    祥符荫曰。如来灭后。戒乃大师。如构华堂。当培基扯。未有了明体性。而拨弃毗尼者。纵身心之解脱。必清净以无依。律师辩洽精严。提纲振纪。诚可谓法门宪章。禅流砥柱者也。

    戊辰总章元年。

    西明寺释道世撰法苑珠林成。

    凡一百卷。始从劫量。终於杂记。分门别序。十稔乃成。兰台郎李俨为之序。

    己巳二年。

    庚午咸亨元年。

    辛未二年。

    居士卢慧能来参经八月付衣。

    居士卢慧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何来。卢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卢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今随众作务。卢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曰。这猎獠。根性太利。着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於杵臼。昼夜不息。经八月。祖知付授时至。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於廊壁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祖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念诵。卢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卢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卢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卢曰。子不信耶。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卢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卢自秉烛。请别驾张日用。於秀偈之侧。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后见此偈曰。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祖语。遂不之顾。逮夜。祖潜诣碓坊问曰。米白也未。卢曰。白也。未有筛。祖以杖三击其碓。卢即以三鼓入室。祖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於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摩。居於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於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卢跪受讫。问。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达摩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於汝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也。卢曰。当隐何所。祖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卢礼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迈。大众莫知。祖自后不复上堂。大众疑怪致问。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询之。复问。衣法谁得耶。祖曰。能者得。於是众议卢行者名能。即共奔逐。

    壬申三年。

    僧惠明追及卢行者得法而回。

    行者南行两月。至大庾岭。僧惠明本将军。同数百人。来欲夺衣钵。明先及之。行者掷衣钵於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明举衣钵。不能动。乃曰。我为法来。不为衣也。行者曰。汝既为法。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行者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旨否。行者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师惠明师也。行者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宜何往。行者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还至岭下。谓众曰。向涉崔嵬。杳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遂散(明后居袁州蒙山。避祖讳。更名道明)。

    癸酉四年。

    道人万回入王宫诏度为僧。

    回阌乡张氏子。弱龄笑傲徉狂。乡党莫测。有兄万年。久征辽左。母思其音信。回曰。此甚易尔。乃告母往。至暮而还。及持到书。邻里惊异。因号万回。回与龙兴沙门大明少相狎。尝往来其室。属给谏明崇俨。夜过寺。见回左右神兵侍卫。俨大骇。一日回令家人洒扫云。有胜客来。是日玄奘自西国还访回。回问印度风境。了如所见。奘作礼围绕。称是菩萨。帝知其异。诏入宫度为沙门。时有扶风僧。蒙澒者。先在宫内每曰。回来回来。及回至。澒曰。替到当去。旬日而澒逝。回神异多端。馆於集贤院。给侍二美人。尝有偈曰。明暗两忘开佛眼。不系一法出莲丛。真空不坏灵智性。妙用尝存无作功。圣智本来成佛道。寂光非照自圆通。

    祥符荫曰。神异变通。乃小乘显化之所为。大乘法印。一切平等。圣见凡情。二俱不涉。如回者。偈句圆明。盖密机混世。乘权利物者也。尘世中如回者多但凡夫难测识耳。

    甲戌上元元年。

    乙亥二年。

    第五世东山大满祖示寂。

    祖一日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塔曰法雨。

    第六世祖

    讳慧能。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德中。左官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母李氏。感异梦。觉而异香满室。黎明有僧来语瑫曰。此子可名慧能。语毕不知所之。祖不饮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三岁父丧。母守贫鞠育。幼则樵采资养。一日鬻薪於市。闻客诵金刚经。悚立听之。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泠然感悟。而问客曰。此何法也。客曰。此金刚经。黄梅忍大师教人恒诵。祖闻。勃然思出家求法。乃乞於一客。为母备岁储。遂辞母。直抵韶州。遇高士刘志略。结为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之姑也。尝读涅盘经。祖暂听之。即为解义。尼敬异之。告乡耆艾。请居宝林寺。四众营葺。俄成宝坊。祖曰。本求大法。止此何为。遂弃之。抵黄梅。呈偈后。三更入室。五祖征其初悟。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语。祖言下大彻。遂启五祖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乃告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遂传衣法。隐於渔猎队中。经四载。

    丙子仪凤元年。

    第六世曹溪宝林祖嗣宗统(三十八年)。

    祖至法性寺法师印宗请开法。

    正月八日。祖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暮夜风扬剎旛。二僧抗论。一曰风动。一曰旛动。往复不已。祖曰。非风旛动。仁者心动。印宗窃聆。竦然异之。延祖上席。征诘奥义。知祖受法黄梅。於是印宗执弟子之礼。乃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因请出所传衣钵。悉令瞻礼。至十五曰。集诸名德。为祖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授满分戒。其戒坛。即宋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立也。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於坛之侧。手植二菩提树。谓众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士。於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祖受戒已。於树下开示大法。宛如宿契(印宗会参黄梅。有所证悟)。

    丁丑二年。

    祖开法曹溪里人陈亚仙舍山成宝林寺。

    韶州刺史韦据。请於大梵寺说法。并受心地戒。门人并记法性寺所说者成录。目为坛经。乃至曹溪宝林寺。见堂宇湫隘。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乞檀越一坐具地。亚仙唯唯。祖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出见四隅。亚仙愿尽舍为宝坊。遂成兰若。一十三所。

    怀让生(是为南岳)。

    四月八日。生於金州杜氏。生时白光烛天。太史奏白气应於玄象。在安康之分。帝问。是何瑞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染世荣。帝传勅金州太守韩偕。亲往存慰。见让炳然殊异。性惟恩让。乃安名怀让。

    戊寅三年。

    禅师双峰(即牛头山)第二世智岩寂。

    岩曲阿人。姓华。弱冠过人。身长七尺六寸。隋大业中为郎将。频立战功。年四十。乞出家。宴坐定中。睹异僧谓曰。卿八十生出家。宜加精进。尝在谷中入定。山水瀑涨。怡然不为动。有旧从军者。入山访之。谓曰。郎将狂耶。何为住此。答曰。我狂欲醒。君狂正发。感悟欢息而去。后谒融得法。迁住石头城。寿七十八。示寂室有异香。经旬不散。颜色不变。遗言水葬。腊三十有九。

    己卯调露元年。

    庚辰永隆元年。

    法师台宗第三世法华智威寂。

    威嗣章安顶。住天台炼丹山。剪棘刈茅。班荆为座。聚石为徒。昼讲夜禅。每登座。有紫云覆顶如宝盖。鸟雀旁止。自然驯狎。众苦乏水。浚一石井。才三尺。日给千众。冬夏无竭。十一月二十八日。趺坐而化异香在室。七日不散。东阳威传其教(时谓小威)。

    辛巳开耀元年。

    壬午永淳元年。

    律师西京恒济寺怀素寂。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