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统编年最新章节!

    宗统编年卷之十二

    第九世祖

    讳怀海。福州长乐王氏子。参马祖嗣法。住百丈。

    德宗己巳贞元五年。

    第九世百丈祖嗣宗统(二十六年)。

    庚午六年。

    禅师智常开法归宗。

    常嗣马祖。住卢山归宗。江州刺史李渤问常曰。教中谓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谈否。常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是否。曰是。常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着。渤俛首而已。异日渤又问。一大藏教。明得个甚么边事。常举拳示之曰。还会么。曰不会。曰这个措大拳头也不识。

    青原下第二世石头无际祖示寂塔曰见相。

    祖着参同契曰。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眼色耳音声。鼻香舌醎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当言及用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十二月二十五日示寂。寿九十一。

    祥符荫曰。南岳青原。分江西石头两宗。石头参同契。全提明暗回互。事理相涉之旨。宝镜三昧五位君臣尽从这里去。其言曰。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石头路滑。岂虚语哉。

    青原第三世祖

    讳惟俨。绛州韩氏子。首造石头。令往江西马大师处。言下契悟。归嗣石头。

    辛未七年。

    青原下第三世药山祖嗣石头宗统(四十四年) 发明(马祖石头之后。应书道悟祖分嗣宗统。以云门法眼两宗所自来也。因有阙疑。以俟后补)。

    壬申八年。

    祖立禅林清规。

    祖以禅宗传持大法。化仪未备。乃博约折中。设立制范。首立方丈。以尊主法。不立佛殿。唯树法堂。以亲承法印。当代为尊也。来参学众。尽列僧堂。朝夕参请。以道为务。主法者称和尚。上堂升座说法。大众雁立侧聆。示依法而住也。斋粥随宜。二时均徧。行务普请。上下均力。示同众无私也。立两序。分列东西。助扬法化也。立列职。各司其事。专领庶务也。有过举罚。公摈出院。示清众无染也。其诸轨度。高简详序。号曰百丈清规。天下禅林。遵而行之。

    祥符荫曰。今日之清规。非祖当日所立之清规也。祖尊主法。尚不立佛殿。何得有如今之繁文等事。一增改於宋僧赞宁。再修饰於元僧德辉。而从上之宗风法式。扫土尽矣。灵隐礼和尚尝切叹。欲厘正之。南岳储和尚欲成宗门典礼一书。以告方来。俱有志未就。后有志於敦祖复古者。其幸加之意焉。

    禅师希运来参。

    运幼於闽县黄檗山出家。身长七尺。额有圆珠。后游天台。路逢一僧。与之谈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颇有异相。乃偕行。属溪水瀑涨。捐笠植杖而止。其僧率运同渡。运曰。兄要渡自渡。彼即褰衣蹑波。若履平地。回顾曰。渡来渡来。运曰。咄。这自了汉。吾蚤知捏怪。当斫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吾所不及。言讫不见。至洛京行乞。吟添钵声。有一妪出扉间曰。太无厌生。运曰。汝犹未施。责我无厌何耶。妪笑而掩扉。运异之。进与语。多所发药。须臾辞去。妪告曰。可往南昌见马大师。至南昌。马祖已示灭。遂往石门谒塔。时祖结庐於塔旁。乃往参祖。祖问。巍巍堂堂。从何方来。曰巍巍堂堂。从巅南来。祖曰。巍巍堂堂。当为何事。曰巍巍堂堂。不为别事。祖深器之。曰某甲特来礼拜。福缘浅薄。不及一见。未审平日有何言句。愿闻开示。祖遂举再参马祖因缘。运闻之。不觉吐舌。祖曰。子已后莫承嗣马大师么。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大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他日已后丧我儿孙。祖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於师。方堪传授。子今甚有超师之见。运便礼拜。一日运问从上宗乘如何指示。祖良久。运曰。不可教后人断绝去也。祖曰。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丈。运随后入曰。某甲特来。祖曰。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吾。

    禅师昙晟参。

    经二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

    禅师双峰支下第七世径山国一大觉国师道钦寂。

    钦鹤林素嗣。崔赵公问。弟子出家得否。钦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崔有省。十二月寂。寿七十九。腊五十。塔於龙兴禅院。刺史王颜撰碑。

    癸酉九年。

    禅师灵佑参。

    佑长溪赵氏子。年十五剃染受具。究大小乘教。尝游方至国清寺。与寒山拾得往松门夹道。寒作虎吼三声。佑无对。寒曰。自从灵山一别。迄至於今。还相记么。佑又无对。拾拈杖曰。老兄唤这个作什么。佑又无对。寒曰。休休。不用问他。自从别后。已三生作国王来。总忘却也。是年佑年二十三。游江西参祖。祖一见许之入室。遂居参学之首。一日侍立次。祖问谁。对曰灵佑。祖曰。汝拨炉中有火否。佑拨之曰。无火。祖躬起深拨得少火。举示曰。汝道无。这个聻。佑自是发悟。礼谢陈其所解。祖曰。此乃暂时岐路耳。经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原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

    甲戌十年。

    乙亥十一年。

    禅师普愿至池阳。

    愿新郑王氏子。受业於大隗山大慧禅师。受戒於嵩山暠律师。历游讲席。教海淹通。后入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挂锡池阳南泉。堙谷刊木。以构禅栖。蓑笠饭牛。躬耕足食。不下南泉山三十余年。诸方目为郢匠。

    从谂至南泉。

    谂曹州郝乡郝氏子。童稚披剃。未纳戒。便随本师行脚。抵池阳参普愿。本师先入事了。谂方入事。愿在方丈内外。见谂来参。便问。近离甚处。谂曰。近离瑞像。愿曰。还见立瑞像么。谂曰。不见立瑞像。只见卧如来。愿乃起坐曰。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谂曰。有主沙弥。愿曰。那个是你主。谂近前躬身曰。孟春犹寒。伏惟和尚尊体万福。愿乃唤维那曰。此沙弥别处安排。本师先归。谂遂留参。一日问愿如何是道。愿曰。平常心是道。谂曰。还可趣向也无。愿曰。拟向即乖。谂曰。不拟争知是道。愿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谂於言下大悟。

    丙子十二年。

    法师澄观应诏入京。

    诏河东节度使礼部尚书李诜。迎法师澄观入京。观至。诏同罽宾国三藏般若。同译华严。后分梵册。帝亲预译场。一日不至。即差僧寂光依僧欲云。皇帝国事因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观承睿旨。翻宣既就。进之。诏令开示华严宗旨。帝大悦。赐紫方袍。号教授和尚。相国齐抗。郑余庆。高郢。请撰华严纲要。相国李吉甫。侍郎归登。驸马杜琮。请述正要。又为南康王韦皋。相因武元衡。着法界观玄镜。仆射高崇文请着镜灯说文。司徒严绶。司空郑元。刺史陆长源。请撰三圣圆融观。节度使薛华。观察使孟简。中书钱徽。拾遗白居易。给事杜羔等。请制七处九会华严界图。心镜说文。又与僧录灵邃等。制华严圆觉。四分中观等经律论关脉。三十余部。

    丁丑十三年。

    戊寅十四年。

    己卯十五年。

    庚辰十六年。

    辛巳十七年。

    药山祖登山长啸。

    祖一夜登山经行。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应澧阳东九十里许。刺史李翱向祖风。屡请不赴。乃躬谒祖。祖不顾。翱性褊急。乃曰。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出。祖曰。太守何得贵耳贱目。翱回拱谢。问曰。如何是道。祖以手指上下曰。会么。曰不会。祖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欣然作礼。述偈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翱又问。如何是戒定慧。祖曰。这里无此闲家具。翱罔测。祖曰。太守欲保任此事。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翱作复性书。约三千言(翱韩愈门人)。

    律师南岳云峰法证寂。

    壬午十八年。

    癸未十九年。

    甲申二十年。

    顺宗(名诵在位一年)。

    顺宗乙酉永贞元年。

    宪宗(名纯在位十五年)。

    宪宗丙戌元和元年。

    丁亥二年。

    禅师灵佑往沩山。

    司马头陀自湖南来百丈。白祖曰。潭州大沩。山水奇绝。可成一大道场。聚千五百众。乞和尚分一枝佛法。王化此山。祖令集众曰。若能对众。一语。出格者。即令沩山阐化。即指净瓶问曰。不得唤作净瓶。唤作什么。华林觉为第一座。曰不可唤作木[木*突]也。祖不肯。佑时充典座。出众踢倒净瓶。祖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也。遂遣佑往。是山峭绝。敻无人烟。佑牵萝而登。拾橡为食。与猿猱为伍。山下居民。稍稍知之。

    祥符荫曰。此选择住持之始也。当时沩山一荒绝无人之境。而祖必珍重对众择遣。岂非人杰地灵。而地以人重耶。佑单丁食栗。不五年。於蛇虎丛中成象龙法席。迄今大沩。名垂霄壤。可谓不负祖之慎畀矣。

    禅师大鉴下第三世荆州天皇道悟寂。

    悟婺州东阳张氏子。神仪挺异。幼而生知。年十四。恳求出家。父母不许。遂减食饮。父母不得已许之。及出家。精修梵行。风雨昏夜。宴坐邱冢。离诸怖畏。谒径山国一。受心法。服勤五载。复谒马祖。重印前解。依止二夏。后谒石头问曰。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头曰。我这里无奴婢。离个甚么。曰如何明得。头曰。汝还撮得虚空么。曰恁么则不从今日去也。头曰。未审汝蚤晚从那边来。曰道悟不是那边人。头曰。我蚤知汝来处也。曰师何以赃诬於人。头曰。汝身见在。曰虽然如是。毕竟如何示於后人。头曰。汝道谁是后人。从此顿悟。罄殚前二哲匠。言下有所得心。后居天皇。客无贵贱。皆坐而揖。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稽首问法。接之无加礼。裴愈归向。元和丁亥四月示疾。命弟子先期告终。至晦日。大众问疾。悟蓦召典座。座近前。悟曰。会么。曰不会。悟拈枕子抛於地上。即便告寂。寿六十。腊三十五。

    戌子三年。

    禅师大鉴下第三世荆州天王寺道悟寂。

    悟渚宫崔氏子。汉子玉之裔。十五出家。二十三受戒。三十谒石头。频沐指示而不契。次谒忠国师。三十四与国师侍者应直南还。谒马祖。祖曰。识取自心本来是佛。不属渐次。不假修持。体自如如。万德圆满。悟於言下大悟。祖嘱曰。汝若住持。莫离旧处。悟蒙旨已。便返荆门。去郭不远。结草为庐。节使来访。不为加礼。使怒。擒悟掷江中。及归。见徧衙火发。且闻空中天王神嗔责声。遂哀悔设拜。烟焰顿息。宛然如初。乃躬往江边迎悟。见悟在水。都不湿衣。益自敬重。於府西造天王寺供之。龙潭信问。从上相承底事如何。悟曰。不是明汝来处不得。信曰。这个眼目。几人具得。悟曰。浅草易为长芦。僧问。如何是玄妙之说。悟曰。莫道我解佛法好。曰争奈学人疑滞何。悟曰。何不问老僧。曰即今问了也。悟曰。去不是汝存泊处。悟常云。快活快活。及临终时。叫苦苦。又云。阎罗王来取我也。院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悟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院无对。便入灭。时十月十三日。年八十二。坐六十二夏。

    阙疑(景德传灯录。马祖法嗣共一百三十八人。七十五人见录。余无机缘语句不录。其一百三十八人中。无天王道悟禅师名。叙石头法嗣二十一人。首天皇道悟禅师。列龙潭崇信禅师于其后。宋高僧传亦然。此疑之可阙者。一也。五灯会元曰。按景德传灯录称青原下出石头迁。迁下出天皇悟。悟下出龙潭信。信下出德山鉴。鉴下出雪峰存。存下出云门偃。玄沙备。再传为法眼益。皆谓云门法眼二宗。来自青原石头。虽二家儿孙。亦自谓青原石头所自出。不知其差误。所从来久矣。道悟同时有二人。一住荆南城西天王寺。嗣马祖。一住荆南城东天皇寺。嗣石头。其下出龙潭信者。乃马祖下天王道悟。非石头下天皇道悟也。此疑之可阙者。二也。指月录。载南岳青原宗派法嗣未定二人曰。荆州天皇道悟禅师。嗣石头。住城东。弟子三人。慧真。文赍幽闲。恊律朗符载撰碑。传灯所录。悉同符碑。而误以龙潭信列师法嗣。天王道悟嗣马祖。住城西。弟子一人。龙潭祟信。荆南节度使邱玄素撰碑。又唐闻人归登南岳碑。圭峰答裴相国宗趣状。权德与马祖塔铭。皆以天王为马祖嗣。佛国白。达观颕。吕夏卿张无尽。皆着辨证。传灯之误。独其时同。其地同。其参谒石头马祖同。故犹不能不阙疑。此疑之可阙者。三也)。

    祥符荫曰。大凡古今疑信之间。有疑而难信者。有信而无可疑者。其疑其信。可以决也。惟可疑。而实可信。既可信。而犹不能无疑。其信其疑。须平其心。公其见。毋执一时一己之私。此古之所以有阙文也。天皇天王。景德传灯。及五灯会元。诸家文献。皆非无征。征则皆可信。信则疑不必阙。然佛祖出世。无非为一大事因缘。云兴电拂。宁争剩迹。千释迦万弥勒。彼此何分。况同为大鉴之后。均阐达摩之道。谓其出自石头。固迦文之后裔也。谓其出自马祖。亦迦文之后裔也。必欲定其信史。两家之执一纷然。何妨阙为疑文。千古之大同自在。故两存天皇。天王。而书其系曰。大鉴下第三世。以俟后之详定焉。

    己丑四年。

    禅师昙晟造药山。

    昙参百丈二十年。因缘不契。遂造药山。祖问甚处来。曰百丈来。祖曰。百丈有何言句。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祖曰。醎则醎味。淡则淡味。不醎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的句。晟无对。祖曰。争奈目前生死何。曰目前无生死。祖曰。在百丈多少时。曰二十年。祖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他日侍立次。祖又问。百丈更说甚么法。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祖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祖又问更说甚么法。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拄杖一时趂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甚么。祖曰。何不蚤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见海兄。晟於言下顿悟。便礼拜。

    庚寅五年。

    辛卯六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