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统编年最新章节!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七

    临济第十九世祖

    讳明本。嗣高峰。

    成宗丙申元贞五年。

    临济第十九世中峰祖嗣宗统(二十八年)。

    学者辐凑归之。如水就下。而祖深自韬晦。一时宰相公卿。上及天子。每虚径山灵隐诸大剎赍币迎祖。卒不可致。示众曰。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做一件大事第三[拚-ㄙ+ㄊ]舍积劫以来积习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身心。毕竟病在於何。其实不识生死根本故也。夫根本者。性真圆明。本无生灭去来之相。良由不觉。瞥起妄心。迷失本源。虚受轮转。以故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当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阴四大。动不动法。皆是生死根本。若不曾向真实法中。脱然超悟。更於悟外。别立生涯。不存窠臼。岂堪向生死岸畔札脚。或纤毫不尽。未免复为胜妙境缘惑。在那边起诸异想。虽曰晓了。其实未然。惟痛以生死大事为己重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直下傥存毫发许善恶取舍。爱憎断续之见。则枝叶生矣。可不慎乎。

    禅师晦机元熙出世百丈。

    熙豫章唐氏。世业儒。兄元龄登进士第。熙年十九。志不可夺。从西山明祝发。将游方。其母怜之。具白金为装。熙谓财足丧志。善辞谢母。不持一钱以行。至吴。名宿皆欲出己座下。不顾也。闻物初观阐化玉几。往谒之。观与语。大惊异之。朝夕谘叩。尽发具秘。遂嗣法。至元中。有旨取育王舍利塔进人供养。使者诣熙求记述舍利始末。因招与俱。熙辞曰。我有老母。兵后存亡不可知。遂归江西。则元龄先以临江通判从文丞相起兵死。独母在堂。熙奉之以孝闻。隐居里之灊山。元贞二年出世应百丈之请。居十二载而法席振兴。

    丁酉大德元年。

    戊戌二年。

    己亥三年。

    祖居吴阊栖云庵。

    祖晦迹三吴庐阜。是冬憩吴阊西麓。见松桧蔚然成林。问名於居人。则曰。此雁荡也。祖喜曰。永嘉有雁荡山。乃应真诺矩罗示见之所。名与之同。其般若之当兴耶。遂缚草庵三间以居。扁曰栖云。问道者联翩而至。

    庚子四年。

    祖结草庵平江名曰幻住。

    祖曰。大觉世尊弃王位。卧深雪。夜睹明星。与无边有情。同时涉入如幻三昧。嗟乎。众生迨今沉酣情妄而不自知。我曹出家。虽依此如幻三昧而住。亦有未悟者。於是所至结庵。一名幻住。

    云南玄鉴来参。

    鉴素闻教观。每曰。吾闻大唐有禅宗。使审是耶。吾将从其学。未当。将易其宗旨。俾趋教观。繇是与其徒来谒祖。言下忽大悟。后方图归倡道。而殁於中吴。鉴之徒画祖像归。四众迎像入城。异光从像烛天。万目仰观。翘勤倾信。自是兴立禅宗。奉祖为第一祖。

    禅师行端出世湖州资福旋主天竺。

    端嗣藏叟珍。住资福。学徒奔凑。名闻京国。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中书平章事张闾公任行宣政使。首学端主中天竺。开堂之日。公率僚属亲临座下。

    辛丑五年。

    壬寅六年。

    元长礼祖求示法要。

    长字无明。一号千岩。萧山董氏子。七岁。诸书经目辄成诵。出入蹈矩循矱。有若成人。其父喜曰。是子当以文行亢吾宗乎。年十七。从诸父昙芳游。涉猎九流百氏之言。已而曰。此非出世法也。剃发受具。走武林习律。会行丞相府饭僧。长随众入。时祖亦在座。遥见谓曰。汝日用何如。曰惟念佛耳。曰佛今何在。长方拟对。祖厉声叱之。长遂胡跪作礼。求示法要。祖授以狗子无佛性话。

    相宗法师五台山佑国寺真觉文才寂。

    才少孤尽孝。慧悟生知。於书无不精究。尤邃理学。善吟咏。平居敦朴。若无所知。或对客讨论。如河汉莫窥其涯涘。徧游讲席。得贤首之学。尝曰。学贵宗通。言必会意。以意逆志。则得之矣。语言文字。糟粕耳。岂能开人之慧目乎。初隐成纪。筑室树松。号松堂。将终焉。世祖降旨主洛阳白马寺。成宗建佑国寺。诏为开山第一世。铸金印署真觉国师。帝师亲赍旨起之。辞不受。不得已而行。大弘清凉之道。至老无怠。九月朔说法辞众端坐而寂阇维舍利数百粒。塔於东台之麓。

    癸卯七年。

    时蔚生(是为万峰)。

    八月二十九日生於乐清金氏。

    甲辰八年。

    乙巳九年。

    悦堂誾迁灵隐。

    丙午十年。

    丁未十一年。

    武宗。

    武宗戊申至大元年。

    百丈熙迁净慈。

    入寺之日。行中书省行宣政院官属。俯伏迎请发扬宗旨。四方英衲一时辐凑。

    己酉二年。

    庚戌三年。

    辛亥四年。

    革罢僧道衙门。

    祥符荫曰。沙门封官爵。自秦魏始。梁唐继之。宋世不废。然但加衔食禄。未锡印信。设衙门也。至元世祖。设立宣政院僧录纲正。锡以印信。行移各路。主掌教门。虽属崇敬护持之意。然而冒滥之流。奔竞倥偬。污羞不避。忘出世之谓何。复胶盆之刺脑。是何异织女七襄。牵牛负轭者乎。武宗罢僧道衙门。可谓知其所贵。得崇护法门之大体也。

    仁宗。

    仁宗壬子皇庆元年。

    天竺端迁灵隐。

    禅师净慈下温州江心一山了万寂。

    万幼业儒有声。出世谒偃溪闻。荆叟珏。简翁敬。皆机契。东叟颕领南屏。延掌记。嗣其法。开法天台寒岩。迁紫箨。疎山。江淮总统会诸山於灵隐。以庐山开先迎居之。升江心。少不适意。辄弃去。徒众追留之不可。十一月更衣坐逝。舍利五色如菽。目睛顶齿不坏。时新豫章乌遮塔。行省令以银匣贮之。同佛舍利置塔中。

    癸丑二年。

    元长彻悟祖付以法印。

    长自祖开示后。缚茅灵隐山中。随顺世缘。殆将十载。一旦忽喟然曰。生平气志。充塞乾坤。乃今作瓮里酰鸡耶。跏趺危坐。胁不沾席者三年。因往望亭闻鹊声有省。亟见祖具陈悟因。祖复斥之。长愤然来归。夜将寂。忽鼠翻食猫之器。堕地有声。恍然开悟。觉身跃起数丈。如蝉蜕污浊之中。浮游玄间。上天下地。一时清朗。披衣待旦。复往质於祖。祖问曰。赵州何故云无。曰鼠食猫饭。曰未也。曰饭器破矣。曰破后云何。曰筑碎方瓮。祖乃微笑。嘱曰。汝宜善自护持。栖遁岩穴。时节若至。其理自彰。长遂隐居天龙之东庵。

    祖与大觉长老泰定书。

    众请祖住大觉。祖力辞。举参定应命。定尝印证於一山万。后复参祖。乃拈香欲嗣祖。祖以书却之曰。古人於法嗣嫡传。所以深明宗系者。大法源委不可诬也。世漓俗薄。奉金请拂。以院易嗣者有之。某尝痛心於此。夫大觉虽先师开山。然十方丛林。尽有尊宿。舍彼不取。而必欲某尸之。何识量之不广也。某非畏住持。实畏嗣席於开山也。故退避力辞。而举足下。以足下自师一山禅师。岂可狥世俗而易其所师哉。或欲狥俗易嗣。则某断然不敢与足下一日相聚也。

    甲寅延佑元年。

    诏祖不起赐金襕袈裟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净慈熙迁径山未几返仰山。

    法师别峰大同出世萧山净土寺。

    同字一云。号别峰。上虞王氏子。生时父见庞眉僧振锡而行。问僧来自何所。曰昆仑山。竟排闼而入。父急追之。寂然无有。暨闻儿啼声。笑曰。儿岂向来浮屠也。得度受具。会春谷遇讲经景德。同往依之。遇升宝林。召问谓曰。子学精且博矣。恐滞於心胸以成粗执。曷从事思惟修以刬涤之乎。同即出钱塘。参元熙。旧所记忆者一切弃绝。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阅六暑寒。俄参祖。同将久留。祖曰。贤首之宗。日远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张大之。毋久淹乎此也。为赞清凉像而遣之。出世萧山净土。

    禅师荐严竺元妙道诏住黄岩鸿福。

    道嗣育王珙。住慈源。迁昆山荐严。诏主鸿福。赐号定慧圆明。净慈灵隐两剎交请。俱不就。晚终紫箨。

    法师秦州景福寺英辩寂。

    辩传法於栢林潭。住秦州景福。摧伏异见。树正法幢。道行真纯。如玉含璞。不加雕绘。人爱重之。虽悍卒武夫。亦能敬其为无佛世之佛也。世祖闻风。降旨旌异。六月无疾而寂。

    祖示居士赵孟俯心要。

    俯字子昂号松雪。宋宗室。年十二。即好写金刚经。与僧语亲若眷属。每受祖书。必焚香望拜。提举江浙儒学时。叩祖心要。祖为说防情复性之旨。后入翰林。遣问般若大意。祖有净土偈一百八首。俯作一百八赞手书之。

    祖复居士冯子振问道书。

    振号海粟。访道祖。祖复书曰。今古利达之士。靡不知三界是大梦宅。苟不曾一回亲切警悟。则与此所知之心。俱落梦寐。故曰所知障也。惟阁下於吾道。信根未尝不深。独未见其於信处。能脱略所知否。世间浮光幻影。能几何时。向者鄙偈中有披衣终日坐茅堂之句。曾蒙阁下许践之。今日所谓贫人索旧债也。祖宗风广播。有识知归。儒门理学一经指示。皆融通同异。洞彻渊源。时参祖者。有胡长孺字汲仲。天台人。特立独行。留心内典。着大同论曰。孟子没一千四百年。而周子出。周子之传。出於此固寿涯禅师。程子朱子皆得之周子。朱子后得张钦夫讲究此道。方觉脱然。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排击。都不曾札着病处。真可笑也。洒洒数十言。深明宗要。复有居士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归安人。留心宗门。力学不倦。参祖於言下。得大透彻。理宗朝为制置。卒谥忠襄。好周易而尤深於禅机。进则料敌设奇。轮刀上阵。退则扫地焚香。隐几危坐。远货色。绝滋味。自赞云。老拙爱游戏。忙里放痴憨。正当恁么时。无处见无庵。临终偈曰。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踢倒玉昆仑。夜半红日出。

    乙卯二年(五月秦州成纪县山移)。

    时蔚出家。

    蔚年十三。从演庆升法师受业。便知向上宗乘。

    禅师径山下湖洲何山铁镜至明寂。

    明嗣径山偃溪闻。住何山。十一月寂。

    丙辰三年。

    勅建栴檀瑞像殿诏翰林承旨程巨夫撰文 发明(瑞像承如来记。广利震旦。历代尊崇。以彰圣化故书)。

    丁巳四年。

    勅加法师东林慧远妙觉寂光宏辩大师 发明(远道德纯备。累朝未崇师号。今勅特加。宜也)。

    法师京都崇恩德谦寂。

    谦宁州杨氏。幼学佛出世。长游秦洛谘访。逾河而北受般若於邠州宁。受圆觉於乾陵一。后受唯识於陕州頙。至京师。受华严圆旨於万安拣。诏居万宁。又诏居崇恩。前后一纪。道德简於宸衷。流声溢於众口。未尝以宠遇显荣改其素。尝语人曰。畦衣之士。抗尘世表。苟不愧於朝闻夕死可矣。尚何慕於外哉。退居幽隐。正月二十八日寂。皇太后赐镪五千缗赙葬。有司备仪卫。茶毗获舍利建塔。

    戊午五年。

    禅师印原自日本来参。

    原字古先。日本国之藤氏子。藤为日本贵族。原出世南询。初谒无见睹於天台。睹指令来天目参祖。充给侍。发愤力究。久之领解。祖嘱曰善自护持。

    己未六年。

    沈王奉旨谒祖请法。

    九月六日。驸马太尉沈王王璋。奉圣旨御香入山。谒祖於幻住庵。翼日请就师子正宗禅寺升座。

    法师凤山仪应沈王斋成礼而还。

    凤山仪住下天竺。延佑初。赐三藏鸿胪卿号。不受。教门少有龃龉。必整理之。沈王就明庆寺设斋斋诸山住持。省官以下。躬董其事。以沈王居中。位讲堂法座上。众官以次班法座下。诸山列两庑。既坐而仪后至。竟趋座上问王曰。今日斋会何为。王曰。斋诸山。仪曰。既斋诸山。王为主人。而自处尊位。诸山列两庑。至有席地而坐者。与逻斋何异。於礼恐不然。沈王惶愧请谢。即下座。前揖诸山。分宾主。而众官退就两庑。斋毕。王握仪手曰。非吾师几不成礼。

    禅师育王下大沩佛智元熙寂。

    法师京都宝集寺妙文寂。

    文蔚州孙氏子。游学云朔燕赵。抵京师。依大德明习圆顿教。陆沉於众。十有一年。众请出世。始升座。纵无碍辩。若峡倒川奔。及乎闲居简默。言不妄发。迁蓟之云泉。勤俭睦众。廪有余粟以赈饥。民怀其德。世祖召见。顾谓群臣曰。此福德僧也。诏居宝集。斯时讲席纷锢名相。碍滞殊途。文振以圆宗。融通定慧。晚修念佛三昧。预知时至。手结宝印。称佛名面西而逝。

    庚申七年。

    曹洞第二十二世宝印祖示寂。

    曹洞第二十三世祖

    讳文才字淳拙。氏里生年阙。嗣宝印。住香严。

    英宗。

    英宗辛酉至治元年。

    曹洞第二十三世香严祖嗣宗统(三十年)。

    祖住香严。上堂曰。满盘打算了。只有这一着最占便宜。敢问诸人。且道是那一着。卓拄杖云。切忌卜度。僧问如何是道。祖云。针锥不容。僧云如何是禅。祖云车马有路。僧云和尚为甚么翻古人公案。祖云举直措诸枉。

    相宗法师五台山普宁弘教了性寂。

    性号大林。嗣真觉才。成宗征居万寿。声价隆起。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为第一代。性刚毅。不能俛媚於人。不入城隍。不谒权贵。尝曰。苾刍弘法是务。余复何求。时尊宠西僧。名德诸师。多为致礼抠衣。丐其摩顶。谓之摄受。性长揖而已。识者高之。九月三日寂。谥曰弘教。

    壬戌二年(平江路南康建昌大水山崩)。

    元叟端补径山(先有道士伏章。久不得报。云闭天门选径山四十八代住持。端适当其数)。

    端时退隐梁渚西庵。径山虚席。三宗四众。相率白於宣政院。以为非端不可。至是凡三被金襕。至则足不越阃者几二十年。慕其道者鳞萃。至无所容。

    相宗法师金陵天禧至德寂。

    德号云岩。东昌镭氏子。法照禧宏慈恩之教於龙兴寺。从之尽得其蕴。世祖召见。赐紫。命主天禧。锡号佛光。居天禧三十年。一衲一履。终身不易。过午不食。危坐达旦。岁俭煮糜食殍饿者数万。出衣钵尽新殿庑。以律绳众。有犯必罚。因苦诵丧明。忽梦梵僧迎居内院高座。空中散华如雨。顷之安坐而逝。火浴舍利无算。赵孟俯铭其塔。

    法师玉山普安寺宝严寂。

    严号幻堂。与大林性俱嗣真觉才。继才之席。诏住普安。方寸湛如止水。淳朴无伪。表里大林。共宏清凉之教。七月寂。

    癸亥三年。

    临济第十九世中峰佛慈圆照广慧祖示寂。

    祖居无定所。或船或庵。咸名幻住。有幻住家训。僧俗争相瞻礼。称江南古佛。八月十五日。说偈辞众曰。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置笔安坐而逝。塔於天目中峰之西冈。

    安隐忍曰。幻住老人。福宠三朝。道尊一世。兼殊方异域之俗。总戴发含齿之民。见之则头顶礼敬。闻之则神意崩悦。无老少。无贵贱。自王公大臣。以及奴隶工作。孩童孺子。皆以江南古佛称之。似宜衣被六铢。食罗千品矣。师乃冬絺夏衲。未尝求适。非果位大士。乘愿再世。以励末世。其能如此哉。世传师肤肉细极。不能衣布。虽下体槩以绫绢。余初谓或然。及考师行状碑铭。而精苦克励。出於天性。师体既丰。尝隆暑病渴。肤腠汗腐。有遗细葛亵衣者。师受而不着。则下体绫绢之言可知矣。今吴山云居庵有师遗履。补缀宛然。亦足为证。余特表而出之。非敢以激近世之习。但欲朝诵暮咏。策所未逮耳。

    临济第二十世祖

    讳元长嗣中峰。

    泰定帝。

    泰定帝甲子泰定元年。

    临济第二十世圣寿祖嗣宗统(三十三年)。

    祖入伏龙山圣寿道场成 发明(祖志图栖遁。无心营建。而道缘孚感。荒剎重兴。成大伽蓝。故书法如此)。

    祖受嘱隐天龙之东庵。诸山宰护。争相劝请。祖逸至乌伤之伏龙山。卓锡岩际。誓曰山有水。吾将止焉。俄山泉溢出。作白乳色。祖遂依大树以居。初山有禅寺曰圣寿。荒废已久。当祖入山。乡民咸获异梦。遂相率披蒙茸以访。见祖晏坐不动。各献饮食。共营起律。寻因旧号。成大伽蓝。朝廷三遣重臣降香。锡号佛慧圆鉴普济大禅师。并锡金襕法衣。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祖曰有口如痖。曰如何是第二句。祖曰有眼如盲。曰如何是第三句。祖曰棒折也未放你在。乃掷下拂子曰。此是老僧第二句。如何是第一句。便下座。

    乙丑二年。

    丙寅三年。

    丁卯四年。

    祖示警世偈。

    祖居圣寿。内而齐鲁燕赵秦陇闽蜀。外而日本三韩八番。罗甸交趾琉球。莫不奔走膜拜。咨决心要。祖警以偈曰。百年只是暂时间。莫把光阴当等闲。努力修行成佛易。今生蹉过出头难。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