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折疑论最新章节!

    金台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述注

    (曲而断之谓折。犹豫不决之谓疑。评议难辨之谓论。此论因妙明子居山时有客特诣请问以决所疑。妙明子引三教微言以答之。遂成是录。故曰折疑)。

    叙问第一(叙者。叙其来因。问者问其所疑。第者次第也。一者数之始也)

    妙明子(华州渭南县洪福寺出家。遇鱼岩老人祥公处得法。阐扬大乘经律论。大元至正间。诏封传大乘戒赐紫闰大国师)。

    居石室(后归终南山石室隐居)。

    有客来谒。妙明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来(尊美之称曰夫子。谓客因何事而来)。

    客曰。有所请问而来(客曰。有所疑而来问)。

    妙明曰。吾居是山也。几以数年而世罕知(吾者我也。几者。近也。罕者少也谓我居此山。将近十数年矣。而世人少知)。

    加以悬石巉岩危峤巇险。无人履践(巉音谗。险也。岩积石貌。峤渠庙切。山锐而高也巇音羲。岭危也。险音。险音险也。加以者兼有也。悬石者累垂可畏貌。谓险难行之处少有往来。故曰无人履践也)。

    远劳仁者一至此乎(远路劳烦仁者一径来于此乎)。

    客曰。雷霆之声无欲闻人之耳。而耳自闻(淮南子曰。雷者阴阳击抟之声。感而为雷。激而为霆。雷声岂要闻于人耳盖人耳自皆闻之)。

    管籥之音无有悦人之心。而心自悦(乐谱云。管者箫笛之属。籥者似笛而有三孔短小。其管籥音声无要欢悦于人心。盖人闻之则自然欢悦也)。

    夷齐匿迹于首阳。不欲德称于人。而人自称其德(史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让不嗣位欲之西南。遇武王伐纣。迎马首而谏不从。隐于首阳山。誓不食周粟。卒至饿死矣)。

    巢许韬光于箕岫。岂为道扬于世。而世自扬其道(巢地名韬藏也。庄子让王篇曰。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隐于箕岫山)。

    子之居山亦以类矣。奚为人之不知也(客以夷齐许由之德而比类。何为人之不知也)。

    妙明曰。子所欲问可得闻乎(此审问辞)。

    客曰。请无拒焉(无禁止之辞。子无阻而抵拒焉)。

    妙明曰。子张云。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欤。于人无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夏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云云。盖子夏之言迫狭。子张讥之是也。子张所言容字正破子夏拒字)。

    知则无拒(此许答之辞也)。

    客曰噫(噫者伤痛悲叹之辞)。

    吾与子皆儒也(我与子皆曾为儒也)。

    予昔尝与子为方外友(予我也。昔者往日也。尝曾也。撤去籓篱出乎流俗之表曰方外也。同志曰友)。

    独以兵火之乱。不得同地而处。良可叹也(独者单也。言单为兵乱而逃避分散也。逃避不得同居。良颇亦可悲叹也)。

    子下发离俗。其有年矣(子落发为僧离去俗家。有多年矣)。

    尝欲一往而见。不果如愿(曾要专一来此见面。不如愿欲)。

    顷以税驾尘习拨置人事。姑乘少暇聿来高居。欲折所疑。莫知可否(否音府。否者审辞也。顷者俄顷少时也。以用也。税驾者农夫之具。顷以脱鞅憩歇暂放下之义。尘习者尘寰家务之习。拨置者谓弃之于一边。人事者往来交接之事也。姑且因乘少时闲暇聿遂而来高隐之居欲以决折所疑之惑情。莫知可许否)。

    妙明曰。请试言之(请试言所疑之辞)。

    客曰。人云(假借他人之言)。

    曩妙明儒时。未尝寄口于佛经(曩昔也。言往昔之日为儒。时未尝挂口于佛经)。

    今为释也。沉湎因果。谓佛教也空寂之说(今为释子如沈贪酒色心迷意醉亦如湎波溺而不醒。乃妄为因缘果报虚无空寂之论说)。

    遗弃周孔黄老之书。不识有诸(遗犹弃也。谓遗弃周公孔子黄帝老聃之经书)。

    妙明曰。子贡云。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慎也(知皆音智。论语。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言谓恭者谓恭敬。推逊其师也。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云云。此责子禽不谨言也。盖一言善为智。一言不善为不智。智不知系于一言。不可不谨慎也)。

    凡物自微至著缘浅及深(微者。细也小也。著者盛也。大也。凡一切物自细小而至盛大。缘者由也。譬人入海由浅而以及其深也)。

    譬登万仞之岳不可一步而至。必资下以及其高(颜师古书曰。七尺为仞。岳者山之高广者也譬喻人登万仞之山岳不可一步便到。必自下以至其高上)。

    既登绝顶。所历诸山。岂曰弃哉(既登绝高之顶。观经历之众山皆低未曾遗弃也)。

    吾始学周孔黄老之书。抑以为极致(我始初为学周孔等书之时。抑以为至绝之处)。

    次捡佛经。始知圣道有权实尔(次因检阅佛之经典。始知圣道有权假真实之理故尔)。

    今吾以姬孔黄老之书为众山(姬周文王姓。谓周孔黄老四圣之书。喻如众山)。

    以佛经第一义谛为绝顶(第一义谛者。教乘之极谈也。已达圣位者为真谛。未脱凡情者为俗谛。于时真俗不立凡圣情尽。不著二边唯存中道。故曰第一义谛。以此喻绝高之顶)。

    既登绝顶。望众山自远矣。何弃之有耶(既明释典如登绝高之顶。复观周孔等书如众山而自远矣。何曾遗弃之有耶也)。

    圣生第二(此篇言佛降诞之迹。故曰圣生)

    客曰。佛之所生在何邦域。其氏族显迹及形貌德相所说法要可得闻乎(佛之降生国土姓氏家族兼及形相所谈妙法。亦可得而闻乎)。

    妙明曰。富哉问也(发问之辞深远广大故曰富问也)。

    予虽不敏。略示所知以报吾子(我虽不敏达略将少知用答子之问也)。

    自汉之西。过数万里(自汉者指中华汉地也。之者往也。自汉地往西约有数万里程途也)。

    有国曰迦维罗(被有国土名迦维罗乃佛降诞之中国也)。

    王姓释迦(释氏源流梵语释迦。此云能仁)。

    父名净饭(梵语首头陀罗。或云悦头檀。此云净饭)。

    大夫人曰摩耶(梵语摩耶。此云大术)。

    佛本居兜率天宫(梵语兜率陀。亦名睹一史多。此云知足也)。

    以先佛之迦叶般涅槃后佛当补处。名曰护明(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此云大灭度。亦云大寂灭。自迦叶佛涅槃之后。佛补其一处。特待出现之时)。

    实以三祇因满(一切诸佛皆修三祇之因也。三祇者。即三大阿僧祇劫也)。

    万德果圆(诸佛皆具万德方为道果圆满也)。

    宿愿未周(宿生有愿。未曾同圆。故下生人间)。

    示同生灭(示现受生灭身)。

    驾日轮香象。托阴王宫(初投胎时。化现于日轮之中跨香象。投托母胎于王宫)。

    以大夫人摩耶为母。以周昭王甲寅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当周之时正月建子。即今二月八日是也)。

    毗蓝园中右胁而生(胁生者表异常流。周书异记云。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此方江河泛涨大地皆动。光贯太微照自西方。王即怪问群臣。太史苏由奏曰。西方生大圣人也。王曰。于此何如。由曰无事。千年之后声教传流。于此时乃刻铭于国之南郊以记之)。

    于时地摇六震(六震。即六种震动。谓动踊震起吼击也。摇扬不安曰动。[嶙-山+土]珑凹凸曰踊。隐隐有声曰震。自下升高曰起。砰磕发响曰吼。打抟惊物曰击。然各有三。直动名动四天下动名遍动。尽大千动名等遍动。余五例此)。

    天雨四华(雨音裕。降也。四华者。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芬陀梨华。拘物头华)。

    神捧金盘(地神捧持金盘)。

    龙吐香露(九龙吐其香水浴太子身)。

    即能纵行七步(周回行七步。七步莲华皆生。七步者。表七种净财。亦名七德财。即信进戒惭愧闻舍定慧七也)。

    目顾四方(眼顾视于东西南北四方。本行经云。东方表涅槃最上。南方表利乐众生西方表解脱。北方表永断轮回)。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目顾四方。上下所指。一则异于凡流。二者发明大事因缘。玩者于此动用之间。自可消息)。

    具三十二大人相(阿毗昙论云。三十二相者。梵音声相眉间白毫相。乌瑟尼妙相。牛王睫相。目绀青相。广长舌相。得上味相。齿牙鲜白相。齿齐。互密相。具四十二齿相。师子颔轮相。立身摩膝相。肩膊圆满相。师子身相。广洪直相处处充满相。皮肤细软相。常光一寻相身真金色相。身毛右旋相。孔生一毛相。身毛上靡相。身分圆满相。势峰藏密相。伊尼鹿王腨相。足趺满厚相手指网缦相。手足细软相。足踉圆满相。纤长光泽相。足千辐轮相。足底平满相)。

    八十种随形好(八十种好者。指甲红赤。指甲隆起。指甲清净指甲满足。押甲团圆指甲纤直。指间一密。指清净洁。手足肥腻。手足里赤。手足平等。手足内满。掌文深现。掌文端直。掌文纤长。手足润泽。掌文不乱。踝足少现。膝头圆满。膝次第满。行步齐整师子王行。鹅王步。龙王行相。牛王行相。行不顾视。行步不乱。半身正直。佛身过人。一切满足。佛身皆好。身体平正。身体遍足。身体正直。身体滑泽。身体净洁。身体端严。身次第大小。诸根方正。身色不黑。身体无黡。身毛净洁。腹相团圆腹无横文。身体明净。脐正圆深。脐孔团圆。脐文右旋。脐孔不凹。脐孔不长。脐孔不短。脐孔不连。得龙牙相。牙不过唇。四牙团圆四牙锋利。四牙齐密。舌长柔软。舌色赤好。梵声深好。象王声相。迦陵频伽声。齿根圆满。鼻孔净洁。鼻不下垂。鼻高修长。鼻高方广。目广清净。眼睛黑光。目睫次第眉如半月。眉毛黑泽。眉毛光明。耳皆垂埵头发细软)。

    王请仙人阿私陀瞻之(西方能相吉凶贵贱仙人也)。

    曰。太子随身相好粲若芬华(太子身相。如初开芬陀梨华。娇态香洁也)。

    在家作转轮王。出家成无上道(在家定作金转轮王出家必成无上道果)。

    以臣观之。必不得在家矣(仙人所言。太子定离国位)。

    遂泣曰。太子成佛必施大法。臣今老矣。失。

    此大利。良可悲哉(有泪无声曰泣。仙人知太子成佛演说大法老不得闻。故乃泣之)。

    年十有九。壬申二月八日(周时正月建子。二月八日即今十二月八日是也)。

    呼车匿鞁朱鬃(车匿者。佛之家所生之子。朱鬃者马也)。

    游看四门。逢僧了法。不乐王宫。亟欲修心(因游观四门。东门见老人衰朽。南门见其病者。西门见送葬者。北门见一比丘。乃是作瓶天子所化。太子问言汝何等人。比丘答曰。世间无常。我由修其圣道超于彼岸。若能如是修者。亦皆如之。言讫腾空而去。太子因见老病死苦甚为恐怖。遇此比丘愈起善心。厌弃王宫。亟急欲要出家修行)。

    王生忧惧恐断国嗣。遂增以侍御音乐娱之。太子不悦(王知太子心欲出家。恐惧断绝国之后嗣。遂增添侍奉婇女。加以管弦音乐取其欢乐太子不以为悦乐也)。

    迨夜之央(迨至也。央半也。至其半夜)。

    净居天人(浮居天人。乃是辅太子出家者也)。

    以天福力。彰侍御之丑容。九孔流溢不净。蛆虫可厌(丑音丑。净居天人用天福神力彰显侍御。绥女俱各昏睡。现死尸相。各两两耳两鼻口并大小便等。九孔流出不净蛆虫。太子转生厌离之心也)。

    夜半子时。净居天人报曰。太子可出宫。今正是时(天人告太子曰。既降兜率欲满宿愿。要出王宫今正是时)。

    于是[馬*夸]犍陟(犍陟者马名也)。

    仆车匿(车匿从人)。

    天人捧驾(天人捧其马足)。

    飞空而去(飞空逾城而去)。

    投身雪岭。趺坐盘石(既至雪岭。坐于盘陀石上)。

    净思六年。遂成佛果(正宗记云。先于弥楼山。习不用处定。次于郁头弗处。习非非想处定。又于象鼻山。睹明星面悟道。六年净思方成佛果矣)。

    无恶不去。无善不圆(去上声。除也。诸恶尽去。万善周圆)。

    首诣鹿林三转四谛。而摩诃男等五人得道(五人者。佛初入山。父族三人一阿湿婆。二婆提三摩诃男拘利。母族二人。一憍陈如。二十力迦叶。侍佛佛不用。五人各修梵行。佛既成道。首于鹿苑。与憍陈如等说三转四谛法轮。三转者。一示相转。二劝修转。三作证转。一示相转者。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二劝修转者。此是苦汝须知。此是集汝须断。此是灭汝须证。此是道汝须修。知世间苦因苦果。出世间乐因乐果也。三作证转者。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陈如等疑问。如来还出世间苦因苦果乐因乐果否。如来答云。我已知我已断。我已修。我已证。五人闻说此法各证道果)。

    初宣小教(三转四谛)。

    次演空宗。由是向室罗筏城祇园等处。八部般若次第兴焉(室罗筏城。即舍卫国城也。祗园者。即祗树给孤独也。八部般若者。大品般若。中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金刚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般若也。八部般若多以破有归空。故曰空宗)。

    后居鹫岭演妙法华。会三归一舍权从实(鹫岭名。其山形似鹫鸟。故曰鹫岭。嵓玲珑可容万人。佛于此中多说妙法。先因鹿苑说有。而尽皆执有次演八部般若。以说空而咸皆执空。后于鹫岭演妙法华。会三归一者。会三乘归于一乘。舍权从实者。乃从浅至深。舍小而归大也)。

    及于普光明殿。菩提道场。欲色诸天。逝林等处。圆音极唱演大华严(此经有三部。上部十三千大千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中部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部十万偈颂。四十八品。今所传者。三十九品。共四万五千颂。在唐外有九品。未就此下部经也。此经七处谈九会演。具偏圆顿渐空有权实。总贯三乘五教之玄理。故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也)。

    事无不穷。理无不尽(此经大小事穷浅深理尽)。

    圣凡交彻。主伴互参(圆五教贯三乘。含十方摄一切。会凡圣归一体。通真俗以混融故也)。

    空有齐彰(如空中而现影)。

    色心俱入(照境皆寂)。

    如灯递照似镜胥融。大小相含一多无碍(胥相也。总结上文意。佛之妙用。或大或小而含容。或一或多而无碍。此正显凡圣交彻主伴互参无碍者。如灯灯互照。镜镜相融者也)。

    十世同于一念(故华严偈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

    刹那现于一毫(如来妙用。摄大千国土藏于一毫毛端。以一毫头而现大千沙界。此华严诸佛菩萨圆融一切境界故)。

    以不有(实无)之有(幻有)而成于有(能有)有(所有)之宗(妙有)以不空(顽空)之空(真空)而现于空(能空)空(所现)之境(一真法界)。

    直以空有不立。二谛常存(真无所立。妄本是空。不离不即。二谛常存)。

    寂照两忘。真俗并显(于是体用俱忘。二谛双显)。

    即有而现于空有(就有而观空有)。

    即空而现于有空(就空而观有空)。

    包法界共异之名(如海纳于异流)。

    同名方广(似百川而同广)。

    统诸教差别之号(总摄三乘五教之名)。

    总号华严(小始终顿之四。皆不出此圆教。故曰总号华严)。

    实圆满之洪规(实为圆满具足之大规模故也)。

    乃真常之妙说(无假为真。不变为常。既谈真常之理。故曰妙说)。

    大矣哉(赞此圆教广大)。

    不可思议之极致也(法无大小前后。约机而说之故也。迥脱言虑心想。不能及。情识名言不能至故无不可思议之极。至尽之教也)。

    故佛乃利生广大(故者。指义之辞。余例此。普度一切众生。成证一乘妙果故曰广大也)。

    润物洪深(利齐之心。若天降甘泽万物皆蒙滋润故曰润物洪深是也)。

    牢笼亿劫之生(华严经云。张大教网。捷人天鱼置涅槃岸)。

    济拔无边之苦(随类化导济拔沉沦。皆得离苦获乐)。

    然以不生之生。而现于有生之生(如来真净妙体本来无生。因见一切众生往来六道无有了期。故以示无生之体。化现于有生之类故也)。

    以无相之相。而现于有相之相矣(真实之相。名之无相。以无相之理现于有相之中。乃化度众生之相矣)。

    客澄思净默。移时不语(客闻言佛圆融要妙法门。清净其心念。静默过时不语)。

    妙明曰。子于吾说不自决乎(子今闻我所言法要。不能自决择于理者乎)。

    客曰。吾恐子以弘词丽句而欺我也(我恐子以用弘大语句美丽言辞而欺瞒我也)。

    妙明曰不然(不然此说)。

    昔华严会上二乘圣人。皆是漏尽大阿罗汉(梵语阿罗汉。此云无学。昔者华严会上。佛说此经之时。声闻缘觉二乘小圣。诸漏已尽。皆是烦恼断尽阿罗汉)。

    具八解脱(从任无碍。尘类不能拘。故曰解脱。八者。一内有色观。外有色解脱。二内无色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处解脱。八想受灭处解脱也)。

    获六神通(获得也。六神通者。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神境通。五宿命通。六漏尽通)。

    始听华严圆满教诲(此二乘圣人。初于华严会上。闻此圆教之理训诲者也)。

    目不睹佛身(睹者。见也。不见佛身)。

    耳不闻佛语(闻者。听也耳不听佛语也)。

    心不了法义(心不了知所说法之义味也)。

    神迷意醉(如下云情惛是也)。

    智暗情惛(其心神如不知东西南北。迷惑真如如明眼人入于黑暗之处。其情性惛而不明者也)。

    茫然自失(茫茫然。渺漭而自失其身命者也)。

    都无所觉知(盖此圆教。唯大乘菩萨所知。其二乘小圣闻此法要。皆如盲如聋。故曰都无所知者也)。

    后说入法界品。仅能领悟(仅才也。然后说入法界品中。仅才少有省悟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