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俱舍论颂释疏最新章节!

    从此第三。明四念住。就中分二。一明别相念住。二明总相念住。且初明别相者。论云。如是已说入修二门。由此二门。心便得定。心得定已。复何有所修。颂曰。

    依已修成止  为观修念住

    以自相共相  观身受心法

    自性闻等慧  余相杂所缘

    说次第随生  治倒故唯四

    释曰。依已修成止为观修念住者。依前二门。已修成止。梵云奢摩多。此云止也 次应为观修四念住。观者。梵云毗钵舍那。即是慧也。以自相共相观身受心法者。释也 或以自相。或以共相。别观身受心法 身受心法。各别自性。名为自相。大种造色。是身自性。受是受性。心是心性。除此三外。所余诸法。名法自性 一切有为。皆非常相(通道谛也)。一切有漏。皆是苦性(唯苦集谛也)。及一切法。空非我性(通四谛及虚空非择灭也)。此非常等。诸法共有。名为共相 共相别观者。谓且观身与余有为。同非常相。与余有漏。同是苦相。与一切法。同空非我相。受等亦尔 问如何得知念住成满。答观身至一极微一刹那时。名为身念住满。观受心法。至一刹那。名受等满。以非色故。无一极微 自性闻等慧余相杂所缘者。出体也。念住有三。一自性念住。以慧为体。此通三慧也。慧名念住者。谓由念力。令慧住境。或由慧力。令念住境。故名念住 二相杂念住。谓慧及相应。并俱有四相为体。互相杂故。名为相杂 三所缘念住。谓身。受。心法。为体。此是念住所缘境故 三中相杂。能断烦恼。以摄慧故。自性不能断惑。以太减故。夫断烦恼。必须慧解及俱有法。自性唯慧。故太减也。所缘念住。不能断惑。以太增故。有非俱有故。太增也 所缘念住。复有三种。一缘自相续身。二缘他相续身。三缘自他俱相续身。其身受心法。各有三。缘自他俱相续异故 身受心法。四各有三。总成十二。说次第随生者。说四念住次第。随生先后也。谓身最粗。次受是粗。次心是粗。法最为细。摄涅槃故 随境粗者。应先观故。故身念住。最初生也。又论云。或诸欲贪。于身处转。故四念住。观身在初。然贪于身。由欣乐受。欣乐于受。由心不调。心之不调。由惑未断。法中摄惑故。法第四也。故观受等。如是次第。治倒故唯四者。此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治彼常乐我净四颠倒故。故唯立四 论云。四中三种。唯名不杂缘。第四所缘。通杂不杂。若唯观法。名不杂缘。若于身等。二三或四。总而观察。名为杂缘。解云。于身等四。或二二合缘。三三合缘。或四总缘。杂身等故。名杂缘也。

    从此第二。明总相缘。论云。如是熟修杂缘身等。法念住已。复何所修。颂曰。

    彼居法念住  总观四所缘

    修非常及苦  空非我行相

    释曰。言彼居者。彼观行者。居此总杂法念住也。总观身等四所缘境。修四行相。谓非常等 前别相位。有杂缘者。或二三四 今此杂缘。唯总相缘四。与前别故。总相念住。唯是总杂法念住也。

    从此第四。明暖等四善根。就中有五。一明善根观行。二诸门分别。三明善根胜利。四明三乘转根。五明修果远近。且第一明观行者。论云。修此观已。生何善根。颂曰。

    从此生暖法  具观四圣谛

    修十六行相  次生顶亦然

    如是二善根  皆初法后四

    次忍唯法念  下中品同顶

    上唯观欲苦  一行一刹那

    世第一亦然  皆慧五除得

    释曰。从此生暖法者。从此总相念住成就已。次生暖法。此法如暖立暖法名。圣道如火。能烧惑薪。圣火前相。故名为暖 具观四圣谛修十六行相者。此明暖位也。此暖善根。分位长故。能具观四圣谛。及能具修十六行相。观苦圣谛。修四行相非常苦空非我 观集圣谛。修四行相。因集生缘 观灭圣谛。修四行相灭静妙离 观道圣谛。修四行相。道如行出。释此相义后当辨之 次生顶亦然者修暖善根。有下中上。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顶法。亦观四谛。修十六行相。同前暖位。故言亦然。暖顶二善根。俱名动善。可退动故。动善根中。顶为最胜。如人顶故。名为顶法 又忍位。是进暖位。是退此顶。在进退两际。犹如山顶。故名为顶 如是二善根皆初法后四者。暖顶二善根。初安足时。皆法念住。后增进时。通四念住。初安足者。谓此暖顶。以十六行相。最初游践四圣谛迹。名初安足。即初起也。谓见道中。唯法念住。以暖顶位。顺见道故。故初安足。唯法念住。后增进时。稍容预故。故得通修四念住也 次忍唯法念者。从顶善根。有善根生。名为忍法。忍可四谛。最殊胜故。又无退故。名为忍法。忍初安足。及后增进。唯法念住。近见道故。故初与后。皆法念住 颂言下中品同顶者。此忍善根。有下中上品。下中二位。同前顶位。具观四谛。修十六行相也。上唯观欲苦一行一刹那者。上品忍位唯观欲苦。唯以一行一刹那心。名为上忍也 今略明忍位下中上品者。若下品忍。具观四谛。修十六行。中品忍位。减缘减行 上下八谛。名之为缘。所缘境故 上界四谛。有十六行。欲界四谛。有十六行。总计合成三十二行。名之为行。能缘行故。应知七周减缘。二十四周减行。谓以四行。观欲界苦。如是乃至以四行相。观欲界道。后以三行。观上界道。减余一行。名一周也 又以四行。观欲界苦。如是乃至后以二行。观上界道。减余二行。第二周也 又以四行。观欲界苦。如是乃至以一行相。观上界道。减余三行。第三周也 又以四行。观欲界苦。如是乃至以四行相。观欲界道。不观上界道。名为减缘。减缘之时。虽亦减行。减缘摄故。不名减行。此第四周也。此第四周。即是一周减缘摄也 如减上界道谛。如此减余七谛行相。亦尔。唯于缘中。不减欲苦。减余七谛。名七周减缘 总而言之。上下八谛。各减三行。谓欲界苦下。一行相留故。不减。所余七谛。余一行相。与缘同减故。但言三。三八二十四。名二十四周减行。理实言之。三十一周减行。谓余七行。减缘摄故。是故但言二十四也。于减行中。初减一行。名中忍初。如是乃至。减欲界苦下二行相时。但有二行。二刹那心。观欲界苦名中忍满 唯有一行一刹那心。观欲界苦。名为上忍 就此中忍。未减道时。虽减行相。犹观道故。故得具修四种谛也。颂言中品忍同顶位观四谛者。约此说也 至中忍满。唯观一谛。不具四也 又于中忍。未减道时。修十六行相。此言修者。但是得修行。虽起一。能起得。修彼未来四谛下十六行相。故言修也。颂言中忍同前顶位修十六行相者。约此中忍未减道说也 若此中忍。减道谛时。但修十二行相。非十六行也。既减彼道。心无欣慕。故彼道下。四行相亦。不起得修也。由此道理。减灭谛时。但修八行。谓不修彼灭道谛下各四行故 减集谛时。但修四行。谓唯修苦下四种行故 故于中忍。有修十六十二。八四行相 于上忍位。亦修四行。唯起一行一刹那心。以观苦故 故能起得。修彼苦下四行相也。问于上忍位。减彼三行。何故修彼所减行耶。答虽减彼行。不减谛故。起欣慕心。故得修彼所减行相。于中忍位。修所减行。准此理说。于三十二行中。唯留欲界苦下一行者。拟入见道故。须留也。余三十一。如名次第。从后向前。渐渐除之。缘既从后除之。行亦从后减也 问苦下一行。为留何行。答入见道人有二行者。一者利根。谓是见行 见行有二。若著我者。留无我行。著我所者。即留空行 二者钝根 钝根亦二我慢增者。留无常行。懈怠增者。即留苦行 又依西方德光论师。解减行云。欲苦四行。从后除之。如留无常。入见道者。先减非我。次减空。后减苦 若留苦行。入见道者。先减非我。次减空。后减无常 若留空行。入见道者。先减非我。次减苦。后减无常 若留非我。入见道者。先减空。次减苦。后减无常。减欲苦谛。四行既然。减余七谛四行亦尔。谓余七谛。各有四行。与此欲苦四行。相属如名次第。拟宜相当。以说其减。且如无常入见道者。于上界道。先减出。次减行。次减如。后减道。以道属无常故。后减也。若以苦行。入见道者。于上界道。先减出。次减行。次减道。后减如以如属苦故后减也。若以空行。入见道者。于上界道。先减出。次减如。次减道。后减行。以行属空。故行后减也 若以非我。入见道者。于上界道。先减行。次减如。次减道。后减出。以出属非我故后减也 减余六谛。各四行相。准前说之。为摄前义。总举论云。谓瑜伽师。于色无色。对治道等(等余七谛)一一圣谛行相(三十二行)所缘(上七谛)渐减渐略(明减义也)乃至但有二念作意。思惟欲界苦圣谛境。齐此已前。名中忍位。从此位无间。起胜善根。一行一刹那。名上品忍。此善根起。不相续故(解云。唯有一念。故不相续。已上论文。义如前说也)世第一亦然者。从上品忍。无间生世第一法。此世第一。唯缘欲苦。唯有一行一刹那心。同前上忍。故言亦然。此有漏故。名为世间。于世间中。是最胜故。名为第一。此世第一。有士用力。离同类因。引见道生。故名最胜 皆慧五除得者。出体此暖等四念住性故。皆慧为体。若并助伴。皆五蕴性(有定共戒。名为色蕴。余四可知)此暖等四。有能得得。助伴体中得。非暖等四善根体。故言除得。出见道后。有法后得。得此暖等。暖等上得。圣容现行。若此暖等。以得为体。岂有圣者暖等善根重现前耶。谓暖等四。圣道加行。得圣果已。理不合起故。暖等体非是得也。

    从此第二。诸门分别。论云。已辨所生善根体相。今次应辨彼差别义。颂曰。

    此顺决择分  四皆修所成

    六地二或七  依欲界身九

    三女男得二  第四女亦尔

    圣由失地舍  异生由命终

    初二亦退舍  依本必见谛

    舍已得非先  二舍性非得

    释曰。初句标。第二句明修摄。第三句明依地。第四句明依身。第五第六句明男女得二。第七第八第九句明舍相。第十句明得久近。第十一句明得非先。第十二句明舍体 此顺决择分者。标也。此暖等四。名顺决择分 见修无学。三种圣道。皆名决择。决谓决断。能断疑故。择谓简择。谓能分别四谛相故 见道名决择分。是决择中一分故也。此暖等四。引见道故。能顺于彼。名顺决择分 四皆修所成者。此暖等四。依定地故。修所成摄 六地者。依地门。暖等四善。通依六地。谓未至中间四静虑也。欲界中无。非定地故。无色亦无。谓暖等四。见道眷属 无色无见道。故无暖等也。二或七者。二谓暖顶。或言谓显妙音师说。彼说暖顶。通依七地。于前六地。更加欲界也。依欲界身九者。依身门。此暖等四。唯依欲界人天身。起除北俱卢。人趣三洲。及六欲天也。九处身起。唯依欲者。能厌苦故 前三善根。三洲初起。后生六天。亦续现前。第四善根。天亦初起。谓第四善。唯一念故。故人天趣。皆得初起。三女男得二者。此四善根。唯依男女。非扇搋等。前三善根。男女得二。且男得二者。谓男得男善根。及得女善根。女得二者。谓女得女善根。及得男善根。故名得二。以暖等三。男容转形为女。女容转形为男故。暖等三。女男得二。第四女亦尔者。第四善根。女得二种。同前暖等。故言亦尔。谓女得女善根。及得男善根。以女容转形为男故。若第四善根。男唯得一。谓男唯得男身善根。而不得女。已得女身非择灭故。圣由失地舍异生由命终者。明舍义也。圣舍暖等四善根者。由失地舍。谓依此地。得此善根。若迁上地。此地便失。失此地时。善根方舍。若此地死。还生此地。不失地故。暖等不舍。若异生舍但由命终。异生于地。失与不失。但命终时。必舍暖等。谓由异生无见道资。故命终舍。初二亦退舍者。谓异生于暖顶。亦由退舍非圣人也。异生于忍及世第一。亦无退舍。依本必见谛者。若诸异生。依四根本。起暖等者。彼于此生。必入见道。厌生死心。极猛利故。舍已得非先者。舍暖等已。后重修得。所得必非先所舍者唯得先未得者。以暖等善。未曾熟修。要大加行。方修得故。故得未曾得者。不得先所舍也。若先暖等。经生故舍。遇了分位善说法师。便生顶等。若不遇者。还从暖修得。二舍性非得者。失退二舍。以舍得故。非得为体。

    从此第二。明善根胜利。论云。得此善根。有何胜利。颂曰。

    暖必至涅槃  顶终不断善

    忍不堕恶趣  第一入离生

    释曰。暖位虽退又断善根。造无间业。堕三恶趣。而无久流转。必至涅槃故。若得顶法。虽有退等。必不断善。若得忍法。虽命终舍。而无有退。不堕恶趣。若下忍位。于二恶趣。得非择灭。若至上忍。于卵湿生。及无想天。北俱卢。大梵王。处并扇搋。半择迦。二形身。及第八有等。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