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乘起信论义疏最新章节!

竟。亦遣能治名究竟离也。何故双遣下显其义。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可说者。若窍论理皆不得染净相。而就相辨。据妄而望亦得净相。既无妄执所对治。净法亦无可立。自下遣相。是故一切法者。是染净一切法也。本来无相不可说也。自而有言说下第二明其废权。此中有三。一者明拨权。二者其旨以下明其显实。三者以念以下明其返释。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方便引道众生非正显也。言离念者名妄识念也。归于真如者是正显也。以念以下文可解。自下第三明趣道相。此中有三。一者总表。二者略说以下列章门。三者释章门。分别发趣道相者是题名也。道者所证之道。发趣者修行趣入也。一切诸佛所证之道者释道相也。一切菩萨修行趣向义者释发趣也。理行合释。略说以下初明举数。后明列章门。言成就发心者十信以上也。解行发心者解行以上也。证发心者初地以上也。信成就发心者自下第三释章门释三章门。故即分为三。就初中有二。一者设问发趣。二者所谓以下正释。信成就发心者是题名也。依何等人者就人以问。修何等行者就行以辨。得信成就堪能发心者结问信发心也。自下正答。此中有二。一者就人以辨。二者复次信成就发者以下就行以释。就初中有二。一者明进入。二者若有众生以下明退之人。此十信中进退位故。恒遭善缘遂入种性。若遇恶缘还退失也。有此二人故分为二。就初中有三。一者表位。二者有熏习下明其起行。三者如是信心以下明其进入。所谓不定聚众生者。十信是其进退不定聚也。自有熏习下第二明其起行。此中有二。一者明其信佛心。二者诸佛以下明其发心。有熏习善根力者是六识熏习也。信业果报者是报果也。能起十善厌苦求涅槃。值佛供养修信心。迳一万劫者信心成就也。自诸佛菩萨下第二明其发心。诸佛菩萨教令发心。或因大悲或因护法能自发心。自如是信心下第二明其进入。如是信心成就得发心者满足万劫也。入正定聚者种性以上决定不退。故名正定聚。性种习种与二佛中种子正因。故名住如来种正因相应也。自若有众生下第二明还退人。此中退者位行二退也。若论念退种性亦有。自复次信成就下第二就行以辨。此中有二。一者明因分行。二者菩萨发是心故以下明果分行。就初中有二。一者就心以辨。二者略说方便以下就行以辨。就初中有三。一者总表举数。二者列名即释。三者问答重明。三种心者即是三菩提心也。就第三中有二。一问二答。中有二。一者开喻。二者如是众生以下明合喻。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者。此喻真如体。而有矿秽之垢者。是心为烦恼所染也。方便喻其缘修万行。合中可解。自略说方便下第二明行。此中有二。一者立名。谓行根方便。二者即释。此有三。一者明不住生死行。二者观一切法以下明不住涅槃行。三者以随下以行即理。就第二中有三。一者立名。二者谓惭愧下即释。三者随顺下以行即理。后第三第四中亦同此三。自下第二菩萨发是心以下二明果分行。此中有三。一者明真证行。二者以见法身以下明应化行。三者如修多罗下引经证成。菩萨发是心故则得少见法身者是证行体也。自下明应化。此中有三。一者明依体起用。二者所谓以下明八相益。三者然是菩萨以下明未尽有漏之业。未名法身者。法身是其初地以上也。此业有二释。一云。不系业变易。大悲为缘。此业为因堕恶道中不期劫数。名为变易。二云。不系业分段。虽受不限劫数报犹名分段。有漏业因四住为缘所成之业。故名分段。以微细故受不限报也。受苦有二释。一云。此业微故小痛小恼无大受苦。二云。虽业而微堕三恶故如处受之微故不肯人者。如曲引经证。中有二。一者明其权行。二者又是菩萨下明其实行。如修多罗。或说退者非其实退者非业所堕。未入正位者是不定聚也。就实行中有三。一者明其不畏堕二乘地。二者若闻以下明其不畏苦难行也。三者以信知下明五行体。解行发心者以下释第二章门。此中有二。一者明其总胜。当知。转胜解行俱明也。二者以是菩萨下明其别胜。就第二中有二。一者明其解胜。二者以知法性下明其行胜。就行胜中以六度辨。此六之中各分有二。一者明理。二者明以理成行。证发心者以下明释证发心。此中有二。一者明所证法。二者唯真如下明能证行。就初中有五句。从净心地至究竟地者就人位辨。证何境界者设问发起。十地之中所证理通。所谓真如者表所证法也。以依转识说为境界者以熏修缘故所证境异。若废行缘则无境界之异。而此证者无有境界者是遣相也。自下明其能证之行。此中有三。一者从初地以上至七地以还明能证行。二者又是菩萨发心以下明八地以上能证之行。三者又是菩萨功德以下明第十地能证之行。就初中有二双。一者真应相对以辨。二者而实菩萨以能化相对以辨。就初中有二。一者明真身。唯真如智为法身也。二者明应身。此中有二。一者别明异化。二者如是以下结明应化无边。是菩萨于一得顷示越地成正觉。或说无量久远劫中修行成佛。众生根性不同则有万差。而引要言无出此二。谓懈怠怯弱为此二人故为此说也。自而实菩萨下第二双。此中有二。一者明能化。二者以一切菩萨以下明所化。而实菩萨种性发心所证皆等无超过法者。种性以上无利钝差别。而所化不同故种种不同也。以一切示化菩萨下所见所闻根欲性异者是所化也。故示所行亦有差别者随示能化也。自又是菩萨下第二明八地已上能证之行。此中二。一者举数表相。二者云何以下列名即释。微细相者无功用故。行相微细名微细相。此三心中。前一是真后二是妄。自又是菩萨下第三明第十地能证之行。就此中有二。一者明因满果成。二者以问答重明。就初中有二。一者明其因满故报身成立。二者谓以一念下明其惑尽之相。又是菩萨功德成满者。明因行满也。于色究竟处示世间高大身者。明其报身成。自下明相。一念相应慧者。是缘智终一念解也。以此解故无明顿尽种智现前。以此种智现前故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用。充法界能现十方利益众生也。自下第二明答重明。此中有二。一者初一问答上言一切种智重明。二者第二问答上言自然不思议业重明。就初中有二。一问二答。虚空无边者大虚也。无有心想断无明者。妄心差别皆悉无也。若无差别心相者。云何名种智。即名一切智。就第二答中有三。一者表理体一。二者以众生下明凡夫无种智。三者诸佛以下明佛种智。一切境界本来一心离想念者。唯真识无妄想也。而凡夫人起妄心故不称法性。心有分齐无种智也。自诸佛如来下第三明佛种智。此中有二。一者明佛有智体。二者有大智下明佛有智用。诸佛如来离见想者离妄见也。虽复智体一有智用方便。随众生差别开种种法。名种智也。就第二问答有二。一问二答。问中初领上。后正问也。就答中有三。初法次喻后合。自下结前生后。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也。自下第三明依理起行。亦可为下根故说此修行信心分。此中有四。一者就人以辨。二者何等以下设问发起。三者略说以下正释信行。四者复次众生初学以下明修是法恒生净土。是中依未入正定众生者就不定位也。第二故设问中有二。一者问信。二者问行。就第三释中有二。一者释信心。二者释修行。有五门以下明行。就信心中有二。初明举数。二者列名。即释三宝与理故有四也。所信之境无出此四故说四也。就第二行中有三。一者举数略辨。二者列章门。三者广释。修行有五门能成信者。于六度中定慧合故。故有五也。就广释中释五章门。故复即五。释施门中有二。一者题名。二者若见以下正释。就第二中有三。一者明财施。二者若见厄下明无畏施。三者若有众生下明法施。释戒门中。初题名。次辨正释。就正释中有二。一者明行戒。二者不得轻于下明止戒。就初中有二。一者明十善行戒。二者若出家者以下明威仪戒。就第二正戒中有二。一者明性重戒。二者当护以下明威仪戒。就忍门中有二。一者明无报心忍。二者亦当忍下忍世八风。就进门中有二。一者就自明进。二者复次若人以下就他以劝。就初中有三。一者明无怠精进二者当念以下据昔以劝。三者是故以下结劝。就第二就他劝中有三。一明难障众生以为劝缘。二者应当以下明劝修因行。三者回向菩提以下明劝修回向。就止观中有三。一者略明止观。二者若修止下别广止观。三者若修观者对治以下明止观相资。就初中有二。一者别释。二者云何随顺以下双释。奢摩多者变言名定。毗婆舍那者变言名慧。就第二广中有三。一者总明其修观定。二者复次精勤以下明修定得益。三者复次若人唯修以下别明修观。以就初中有三。一者明修方法。二者或有众生下显定难相。三者应知外道以下辨邪正相。就初中有二。一者明能修之方。二者复次依是三昧以下明其所修三昧之相。就初中有二。一者明正修人。二者唯除疑以下明不得修人。就初中有三。一者明前方便。二者是正念者以下明得定相。三者深伏以下明定伏惑。但释初段名耳。前方便者一切境界随取皆除。境相既亡随心亦除。故文言以心除心。地论之中亦同此说。言真如三昧者谓理定也。小乘之中但止心流住在一境。名为得定。大乘之中解其妄理理中住心。名为得定。故经中云。诸佛菩萨常在住定游法性也。就复次依是三昧以下第二明所修相。此中有三。一者明其定中体。二者当知以下明其诸定中体本。三者若人修行以下举益劝修。复次依是三昧则知法界一相者。定功用也。解理无二故名一相。下显其相。谓。诸佛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也。就或有众生第二定难中有三。一者明身业乱。二者或现天像以下明口业乱。三者或复令人以下明意业乱。就初中有二。一者正明身乱。二者当念以下明对治解。就第二口业乱中有四。一者显能说人。二者若说陀罗尼下明所说法。三者或令人知以下明神通乱。四者皆是以下明其当知非真之相。就第三意业乱中有二。一者明其乱相。二者以是义故以下明应观察。自应知外道下第三明邪正定。此中有三。一者明邪正定相。二者真如三昧者以下明真正定。三者若诸凡夫以下劝人修定。所言见者谓五见也。言爱者谓五钝也。言我慢者谓八慢也。自复次精勤下第二明修定益。此中有二。一者总表。二者云何以下别释。十止种利益。文显可解。自复次若人后修于止下第二别明修观。此中有二。一者结前生后。二者修习观者正明修观。就第二中有二。一者就五门观明修观慧。二者若余一切以下就二谛门以辨观慧。就第一中有二。一者正明修观。二者如是当念以下明发愿化广。此二犹是既自悟解亦令他解。就初中有四。一者明无常观。二者是以以下明其苦观。三者应以下空无我令观。四者应观世间以下明不净观。就无常观中有二。一者明分段无常。二者一切心行以下明变易无常。就令观中据三世以辨。言如梦者灭无灭相。言电光者住无住相。言如云者起无起相。就第二发愿化度中有三。一者如是当念以下念所化境。二者作此思惟以下正明发愿。三者以起如是以下明化度行。就第二二谛中有二。一者若余以下总明。二者所谓以下别释。就第二中有二。一者明俗谛观。二者虽念因缘以下明真谛观。自若修观者对治下第三明止观相资。若定过多则是沉没。若慧偏多则是浮升。定慧平等尔乃调柔故。复次辨定慧相资。此中有三。一者别明止观相对。二者以此义故以下明相助成。三者若止观下明不具有损。对治之行有正傍义。定能正治凡夫著有散乱之心。兼余二乘怯弱异见。慧能正治二乘无悲。兼除凡夫不修善痴。自下第四明修止恒生净土。此中有二。一者明其佛力摄护令生。二者如修多罗下引经证成。正释分竟。次下一分传持末代分。此中有二。一者结前上言。二者若有众生以下明其劝持。就第二中有二。一者约始终劝持。二者假使有人以下举胜劝学。就初中有二。一者叹论劝持。二者若人闻是以下明约终果劝持此论。就第二举胜劝持中有五。一者格量明胜。二者后次有人以下叹胜劝持。三者其有众生以下举非返释。四者以一切如来以下取人以证。五者是故以下结观修行。格量之意。假使有人。三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但感天报。不得佛果。正思此法。正得佛果。更无余因。故名胜也。就第二叹胜中有二。一者说德胜。二者何以故下释胜所以。就第三举非中有三。一者举不信罪。二者是故以下劝生仰信。三者以深自害以下释劝之意。有大损故应当仰信。就第四取人证中有二。一者以佛为证。若无此信不得成佛。知明要法。二者一切菩萨以下因行为证。一切菩萨皆行此法。故知要行。此中有二。一者总明。二者当知以下别明三世以辨。过去已依现在世今依未来当依若尔要者岂容不信。是故第五结劝修行论宗释竟。次下回向发愿此中有三。一行伤表所作事。二者一句正明回向。三者一句明所为人。此论所说理行及教。凡夫二乘绝分。故名诸佛甚深广大义此之所显不能广辨。故名随分总持说也。以行归本。故名回此功德如法性。所修不自。故名普利众生界也。

    大乘起信论义疏下之末(终)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