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华严经略策最新章节!

    清凉山大华严寺镇国沙门澄观述

    第一释经题目 第二明经宗趣 第三释佛名号 第四处会法主 第五不起升天 第六说经时节 第七经之部类 第八翻译传通 第九华藏体相 第十生佛交彻 第十一十信圆妙 第十二惑障不同 第十三如来十身 第十四圣贤位次 第十五十波罗蜜 第十六说十之由 第十七地狱顿超 第十八二乘聋瞽 第十九普贤行愿 第二十文殊祖师 第二十一悲智双流 第二十二止观双运 第二十三动寂自在 第二十四事理相融 第二十五彰其十玄 第二十六辨玄所以 第二十七法界名体 第二十八证入浅深 第二十九善财南求 第三十知识别证 第三十一圆融行布 第三十二果海离言 第三十三十定之名 第三十四十通差别 第三十五十通六通 第三十六十忍浅深 第三十七佛不思议 第三十八十身相海 第三十九功无功由 第四十教起源由 第四十一三藏二藏 第四十二十二分教

    第一释经题目。问诸经得名或人或法或因或果体势多端。不审此经从何立称。仰当剖析以示诠题。答某闻至趣无言非言莫显。欲穷妙理必假筌罤。故无名之中强立名字。大方广者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大以体性包含。方广乃业用周遍。佛谓果圆觉满。华喻万行披敷。严乃饰法成人。经乃贯穿常法。一经体用尽大方广。五周因果皆佛华严。斯乃人法双题法喻齐举。有体有用有果有因。理尽义圆该摄无外。包难思之义理为一部之宏纲。委细宣陈恐烦视听谨对。

    第二明经宗趣。问夫言必有本理必有归。未知此经宗何法门意趣何向。仰当具答示其所归使于简文得见幽致。答夫举领提纲毛目自整。寻根得本条流自明。无宗之宗宗说兼畅。此经以法界缘起理实因果不思议为宗也。法界者是总相也。包事包理及无障碍皆可轨持具于性分。缘起者称体之大用也。理实者别语理也。因果者别明事也。此经宗明修六位之圆因契十身之满果。一一皆同理实皆是法界大缘起门。语理实则寂寥虚旷。故经云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超诸取著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语缘起则万德纷然。故经云而于第一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此二无碍故事理交彻互夺双亡。此二相成则事理照著。以理实而融因果则涉入重重。会斯二而归法界则融通隐隐。故经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由斯自在靡所不通。唯证相应故超言念。包含无外尽是经宗。论其意趣览之成观速证佛果谨对。

    第三解释佛名。问诸经论内多说释迦或谈遮那则三身别称。此经何理即此释迦或名毗卢遮那。仰出所以兼释梵名。答夫教随机异权实多途。分三身名目自是三乘教内。今一乘玄旨一体不分。即实之权释迦标号。即权之实即是遮那。故经云或名毗卢遮那或名释迦牟尼名无二也。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毗卢遮那此云光明遍照。身智二光事理齐照圆明独朗假立其名。实则一娑婆界有百亿十千之名。穷法界中名名无尽。随宜摄物一多在机。亦假无尽之名彰无尽之德耳谨对。

    第四处会法旨。问说时方人为生物信。法身虽遍说必有方。未知此经于何而说复几会说。为佛独说为托他人。仰答事由使无惑也。答法身无在而无不在。即体之用应必有方。略说七处不同。实则处穷法界。言七处者第一会菩提场。第二会普光明殿。第三会忉利天。第四会夜摩天。第五会兜率天。第六会他化自在天。第七会逝多园林。而三会普光故会有九。第一会在菩提场说如来依报因果。第二会普光法堂说十信法门。第三会忉利天宫说十住法。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十行法。第五会兜率陀天说十回向法。第六会他化自在天说十地法。贤圣有隔故越化乐。第七重会普光法堂说因圆果满法。有十一品经。前六因圆后五果满。第八三会普光法堂说普贤大行法六位顿成。第九会室罗伐城逝多园林说入法界法门。而第九会末归菩提场则十会圆明顿彰玄极。言为佛独说为托他人者此经欲表诸佛齐说故。于诸会多是十方诸佛加菩萨说欲明一说一切说故。第一会十方诸佛加普贤菩萨说普贤是华严海会主故表普法故。第二会文殊为主而十首共谈表十信门万德首故。第三会法慧菩萨说表十住法慧心增故。第四会功德林菩萨说表十行法森耸故。第五会金刚幢菩萨说表十回向高出归向义故。第六会金刚藏菩萨说表十地法含藏出生不可坏故。第七会亦普贤菩萨说表因圆果满普周法界行德皆普故。第八会亦普贤菩萨说没六位名收六位行为二千行法。举一圆收始自初心终极等觉皆共同修乃至成佛不舍因故。第九会如来自入师子颦申三昧令诸大众顿证法界示相而说。普贤文殊二圣开发百城善友并皆同说故此一会曲分为二。一即本会如来现相二圣开显顿证法界。二即六十一经末终尽八十诸善知识为善财说明渐证法界。渐顿该罗本末交映皆证法界故。略明会处显文若斯。若散取经文总有十处。初此阎浮二周百亿三遍十方四尽尘道五通异界六该刹尘七重摄刹八复重收九犹帝网十余佛同。则约会略举三千界尘广周法界。无尽说主通三种世间无不说也。束此九会以为四分。第一会从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有十一卷经文。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第二从第二会如来名号品至如来出现品有三十一品四十一卷经文。名修因契果生解分。第三以第八会离世间一品有七卷经文名托法进修成行分。第四以第九会入法界一品有二十一卷经文名依人证入成德分。若展九会为三十九品。初会六品。一世主妙严品。二如来现相品。三普贤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华藏世界品。六毗卢遮那品。第二会亦有六品。一如来名号品。二四圣谛品。三光明觉品。四菩萨问明品。五净行品。六贤首品。第三会亦有六品。一升忉利天宫品。二忉利宫中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初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第四会有四品。一升夜摩天宫品。二夜摩宫中偈赞品。三十行品。四十藏品。第五会三品。一升兜率天宫品。二兜率宫中偈赞品。三十回向品。第六会一品。十地品。第七会有十一品。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祇品。五如来寿量品。六菩萨住处品。上六明等觉因圆。七佛不思议法品。八如来十身相海品。九随好光明功德品。十普贤行品。十一如来出现品。第八会唯一品即离世间品。第九会亦唯一品即入法界品。初三会各六品为十八品。四五两会共有七品成二十五品。第七会十一品故有三十六品。六八九三会各唯一品故有三十九品。又束三十九品以为三分。初世主妙严品为序分。二现相品已下为正宗分。三从入法界品六十一经尔时文殊从善住楼阁出已下竟经为流通分。三十九品调冠。真宗九会四分彰其大格。现文若此具本难彰。寻其名题方知纲要谨对。

    第五不起升天。问去住不同人天处别。如何经说不起觉树而升三天。又许不起而升理应齐等。如何独三贤会而有此言。故升忉利天宫品云。尔时如来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升须弥顶帝释殿。二升夜摩三升兜率独有此言其故何耶。答法性寥廓缘起难思。我佛世尊融法界以为身。总缘起而为用。体用无碍一多自在。不分而遍。不去而周。感而遂通见有前后。阎浮有感见在阎浮。天宫有感见上升天。非移觉树之佛而升彼天。故法慧菩萨云。佛子汝应观如来自在力。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十方悉亦然。如来自在力。明知去住皆物见也。请以喻显。譬如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之者见月不移。是为此月不离中流而往南北。设百千共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去。去住见殊。诸有智人自晓玄旨。又问言带前赴后事理应齐。何以三贤独有斯旨者显异义故。谓初二会相邻次故不假带前。此三人天隔越故须连带。又此三会同诠贤位。六已证入不假带前。第七即位中普贤及于妙觉居然不假。第八顿彰六位体用已融。第九唯明证入体用一味故并皆不假。唯三会要令成钩锁一法界会故谨对。

    第六说经时节。问如来出现垂五十年。一化始终三时五时之异。不审此经何时说耶。仰具说时以袪疑滞。答夫心冥至道则浑一古今。法界无生本亡时分。况无涯之说念劫圆融。实则正觉始成顿彰圆妙。自狭至阔略有十重之别。初唯一念二尽七日三遍三际四摄同类劫五收异类劫六以念摄劫七劫念重收八异类界时九彼此相入十以本收末即非劫为劫。略叙十重举一全收非长非短能长能短谨对。

    第七经之部类。问圣教之诠广略非一。未知此教为广为略为具为阙耶。答无言之言言穷法界。无说之说物无非诠。略就言诠以为十重差别。一略本经即今所传八十卷三十九品是。以其梵本有十万偈今所译四万五千故。二下本经即是具本十万偈文四十八品。即龙树菩萨于龙宫所见总有三本此当下本。三中本经即彼所见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四上本经亦彼所见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此中上二本并非世人心力能传。五普眼经即善财童子所见第三善友海云所持。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尚不得少分何况能尽。总持菩萨方能受持故。六同说经即一类世界尽法界虚空界容毛端处。以言声说无穷尽故。七异说经谓树形等刹世界既异施设亦殊。不可定其若色若言部类难准。八主伴经如遮那佛说则十方佛为伴如十方为主则遮那等尽为伴故。九眷属经谓余非器不闻此通方之说。随宜说教皆入此门故名眷属经耳。十圆满经谓上诸本总融为一无尽教海故。一文一句皆摄无遗。以所诠难思故能诠难喻。略申十类以示玄门。然其略诠亦收义理。犹如海滴湿性同故谨对。

    第八翻译传通。问夫教自西天东流华夏。贝多梵字纸素翻传必承明诏之恩要假群贤详议。未知此典译在何朝译主何人。而新旧同异仰申旨的令识鸿源。答自佛日沈辉西天结集。汉明之代教始东垂。此不思议经晋朝方有前后传异四本不同。一晋义熙十四年北天竺三藏佛度跋陀罗唐言觉贤于扬州谢司空寺即今上亢兴严寺翻梵本三万六千偈成晋经六十卷。沙门法业笔受慧严慧观润色。二大唐永隆元年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此云日照于西京太原寺即今长安崇福寺译出入法界品内两处脱文。一从摩耶夫人后至弥勒菩萨前中间天主光等十善知识。二从弥勒菩萨后至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善知识前中间文殊申手摩善财顶十五行经。即八十卷经之初。大德道成律师薄尘法师大乘法师等同译复礼法师润文。三大周证圣元年于阗三藏实叉难陀此云喜学于东都佛授记寺即今敬爱寺再译梵文兼补诸阙计九千颂。通旧总有四万五千偈合成唐本八十卷。其梵本即则天大圣皇后遣使于阗迎来此方。大德义净三藏弘景禅师圆测法师神英法师法宝法师贤首法师等同译复礼法师润文。四即于前第三本中虽益数处却脱日照所补文殊菩萨案善财顶十五行经。贤首法师以新旧两经勘以梵本将日照补文安喜学脱处遂得文续义连今之所传即第四本。若有八十卷初无文殊案善财顶之经即第三本也。然如来说教能随类音结集成经。事准西域贤达传译必音善两方一言三详兢兢诫慎。使上冥圣意下随时机。故得传通功深益远谨对。

    第九华藏体相。问华藏刹海如来依报修净土观所感。未知于中安立形体有何形状。庄严法化可得闻乎。修何等因成兹刹海。立何行业游处其间。仰示入门知所归趣。答我佛国土依正圆融。体即真如量周法界。语其严饰等一切之刹尘。法化横周竖穷无际修因嚝远算数难量。圆机圆修方造其境。然随机隐显净秽亏盈。称物浅深大小互现。虽亏盈而净秽交彻。虽大小而通局相融。识智叵量言岂能尽。故依经说略示其状。此华藏世界有二十重。其最下一重到第二重近远者即一佛刹微尘数世界方至第二重也。从第二至第三第四乃至二十重渐渐增远近数等也。今此娑婆即第十三重也。于华严藏最下先布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此风轮上持普光摩尼香水海。海出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华持刹海其蕊香华内有莲台。台上有金刚轮围山周匝旋绕。里面即是大地。四方均平清净坚固。于中有不可说佛刹数尘香水海。一海一种。一一种中各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其一一海间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右旋围绕。然其地面体是金刚。众杂妙宝以为严饰。一一境界皆具世界海微尘数清净功德之所庄严。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皆我世尊往修多劫大行所招。故经云世尊往昔于诸有微尘佛所修功德净业。故获种种宝光明华藏庄严世界海。又云华藏世界海法界无差别。庄严悉清净安住于虚空。是知虽有无尽庄严一一皆称法界。若观成者即生其中。万行之因无不趣往。然其总意若报若应皆无障碍。略申其十以显难思。一事理无碍。二成坏无碍。三广狭无碍。四相入无碍。五相即无碍。六微细无碍。七隐显无碍。八重现无碍。九主伴无碍。十时处无碍。随一无碍即具一切无碍。观成居然自往谨对。

    第十生佛交彻。问众生与佛迷悟不同。生则六道循环。佛则万德圆满。如何有说即生即佛二互相收。浑乱因果全乖法理。答夫真源莫二妙旨常均。特由迷悟不同遂有众生及佛。迷真起妄假号众生。体妄即真故称为佛。迷则全迷真理离真无迷。悟则妄本是真非是新有。迷因无明横起似执东为西。悟称真理而生如东本不易。就相假称生佛。约体故得相收。不见此源迷由未醒。了斯玄妙成佛须臾。经云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如来才成正觉普见众生已成正觉。众生正在迷中向佛心中受苦。冀希玄之士无舍妄以求真谨对。

    第十一十信圆妙。问十信为初智满为后。合抱虽因毫末毫末尚未凌云。妙觉虽由信成信心岂能摄位。今云信中摄位圆妙顿彰。虽闻斯言未晓斯旨。仰陈所以用遣疑情。答夫教有浅深根有胜劣。从微至著渐教诱于劣机。初心顿圆圆教被于上士。既圆信圆解万行圆修顿悟顿成万德圆备。若朝为越女暮作吴妃。夕产王宫旦称太子。岂要阶降方为人君谨对。

    第十二惑障不同。问二障尘沙尚非所喻阿僧祇劫未得断名。十地圣人分分渐损。如何一断一切断耶。既越常规难以取信。答惑本无从迷真忽起。迷而不反烂漫无涯。若纤云拂空其来无所。须臾弥满六合黯然。长风忽来倏尔云。尽千里无点万像历然。方便风生照惑无本性空显现众德本圆。八万尘劳皆波罗蜜。恒沙惑障并是真门。眼翳未除空华乱起。但净法眼何惑不消。滞执坚牢居然多劫谨对。

    第十三如来十身。问经论共说佛有三身。或开不出受用自他或合但分真应。据何理致遂说十身。请陈十名兼示体相。答夫真身寥廓以法界合其体。包罗无外与万化齐其用。穷源莫二执迹多端。诸佛就机一多异说。约体相用略说三身。总约自他分二受用及与真应。尽理而说十身方圆。言十身者略有二种。一融三世间以为十身。二如来一身自有十身。谓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然此十身即佛十德。具体具用有应有真。但融无二门故称圆妙。云何十德一觉树道成朗然大悟。二愿周法界兜率上升。三化应多端若水分众月。四力持永久有全身碎身。五相好无边碎尘难数。六威势映夺如月映星。七感而遂通如意速疾。八福德深厚若海包含。九法性真常湛然周遍。十智慧决断顿觉圆明。十德不离一身更无别佛。不同三身四智体用不同。言融三世间十身者一众生身二国土身三业报身四声闻身五缘觉身六菩萨身七如来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虚空身。于一如来身既有十身。余九身亦然便成百身。又互相作便成千身。而真应相融一多自在。冀当仰信无滞常闻谨对。

    第十四圣贤位次。问大小乘经皆立次位。未知此教次位如何。答理无浅深证有阶降。以无为法贤圣不同。或阶位历然或无所位次各取一义未尽源流。今无位无差不碍位次差别。略有二门。一者行布二者圆融此二相资互无障碍。言行布者次位历然。故涉四天别陈六位。第二会杂修十信显十甚深。第三会忉利天宫方说十住。第四会夜摩天内彰十行法门。第五兜率陀天说十回向。第六他化天内说十地法门。第七普光法堂正说等妙二觉。第八一会正显圆融言十信者。一信心二进心三念心四定心五慧心六戒心七不退心八护法心九愿心十回向心。虽具十心未成次位不立阶差。但彰十种甚深以显随缘行愿。而其德用该摄始终已如上说。言十住者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文义宏深备于本会。言十行者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违逆行四无屈桡行五离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著行八难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然即如次是布施等行。十度法门虽兼多门十度为主。言十回向者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入法界无量回向。一一位中备修诸度而为所回向。一一回向三处。一回向无上菩提。二回向一切众生。三回向真如实际。前二为随相回向。后一为离相回向。随离不二事理齐修。悲智双运则亲能证入。言十地者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欢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