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镜录最新章节!

    夫凡圣一心境界。如何是自在出生无碍之力。

    答。一是法尔。二由诸佛菩萨行愿。三即众生信解。自业感现。又总具十力。一法如是力。二空无性力。三诸佛神力。四菩萨善根力。五普贤行愿力。六众生净业力。七深信胜解力。八如幻法生力。九如梦法生力。十无作真心所现力。又华严疏释云。一多相持。互为本末。一心所现。总有十义。一孤标独立。以是唯一。故独立为主。二双现同时。各相资无碍故。三。两相俱亡。互夺齐泯故。四自在无碍。隐显同时。一际现故。五去来不动。各住本法。不坏自位故。六无力相持。以有力。持无力故。七彼此无知。以各无自性。法法不相知。不相到故。八。力用交彻。以异体相入。有力相持故。九自性非有。以无体性。方能即入无碍故。十究竟离言。冥性德。没果海故。释云。孤标独立者。即经颂云。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二法互无故。得独立。亦一。即多而唯多。多即一而唯一。废己同他。故云独立。二双现同时者。即经颂云。知以一故众。知以众故一。无一即无多。无多即无一。故二双现。更无前后。如牛二角。三两相俱亡者。即前二俱舍也。四自在无碍者。欲一即一。不坏相故。欲多即多。一即多故。一既如此。多亦准之。常一常多。常即不即故。故云自在。五去来不动者。一入多而一在。多入一而多存。若两镜相入。而不动本相。相即亦然。六无力相持者。因一有多。多无力而持一。因多有一。一无力而持多。七彼此无知者。二互相依。皆无体用。故不相知。如经颂云。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八力用交彻者。即经颂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义。九自性非有者。互为因起。举体性空。十究竟离言者。不可言一。不可言非一。不可言亦一亦非一。不可言非一非非一。不可言相即。以相入故。不可言相入。以相即故。不可言即入。不坏相故。不可言不即入。互交彻故。口欲辩而词丧。心将缘而虑息。唯证智知。同果海故。一多既尔。染净等法无不皆然。又约一心圆别之理。无碍之力者。圆别遍理。微细难分。别。则要有差别方能遍。若不差别不能遍。圆。则不要差别而能遍。能遍之法。一一圆虽。故无差别。而言圆融者。一会即是彼一切会。亦非此会处处到也。即此即彼。即一即多。故云圆融。又约所遍处。以论总别。东名非西名。所遍别也。此会即彼会。所遍处总也。又约能遍论圆别。要将差别之法。方能普遍。是名别也。今是圆融无差之法。即能遍故。名为圆也。前之别。如列宿遍九天。此之别。如一月落百川。前之总。如一云之满宇宙。此之圆。如和香之遍一室。故云总圆有异也。华严论云。此华藏界。隐显自在。为利众生显胜福德故。即具相万差。光明显照。若令众生情无取着。如幻云散。一物便无有所得。存其计故。以如此大愿智力。法性自体空无性力。隐显自在。若随法性。万相都无。随智力。众相随现。隐显随缘。都无作者。凡夫执着。用作无明。执障既无。智用自在。不离一真之境。化仪百变。是以箭穿石虎。非功力之所能。醉告三军。岂麴檗之所造。笋抽寒谷。非阳和之所生。鱼跃冰河。岂网罗之所致。悉为心感。显此灵通。故知万法施为。皆自心之力耳。若或信受。具此力能。则广辟障门。尽枯业海。所以仁王经云。能起一念清净信者。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无边恒河沙劫一切苦难。不生恶趣。不久当得无上菩提。是以了心无作。即悟业空。观业空时。名为得道。其道若现。何智不明。心智明时。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法尔能现自利利他之力。如华严经云。善见比丘。在林中经行。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经行时。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现前。智慧清净故。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现前。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刹皆悉严净。成就大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众差别行皆悉现前。满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佛清净身皆悉现前。成就普贤行愿力故。一念中。恭敬供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如来。成就柔软心。供养如来愿力故。一念中。领受不可说不可说如来法。得证阿僧祇差别法。住持*轮陀罗尼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菩萨行海皆悉现前。得能净一切行。如因陀罗网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三昧海皆悉现前。得于一三昧门。入一切三昧门。皆令清净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根海皆悉现前。得了知诸根际。于一根中。见一切根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时皆悉现前。得于一切时转*轮。众生界尽。*轮无尽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三世海皆悉现前。得了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分位。智光明愿力故。经行既尔。坐立亦然。故法华经偈云。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问。此宗镜录中。德用所因。有何因缘。令此诸法混融无碍。

    答。约华严宗有其十义。一唯心现者。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以一切法无非一心故。大小等相随心回转。即入无碍。二无定性者。既唯心现。从缘而生。无有定性。性相俱离。小非定小。故能容太虚而有余。以同大之无外故。大非定大。故能入小尘而无间。以同小之无内故。是则等太虚之微尘。含如尘之广刹。有何难哉。是以一非定一。故能是一切。多非定多。故能是一。边非定边。故能即中。中非定中。故能即边。延促静乱等。一一皆然。三缘起相由者。谓大法界中缘起法海。义门无量。略有十门。具在下帙法性因缘中说。四法性融通门者。谓若唯约事。则互相碍。不可即入。若唯约理。则唯一味。无可即入。今则理事融通。具斯无碍。谓不异理之一事。具摄理性时。令彼不异理之多事。随所依理。皆于一中现。若一中摄理不尽。则真理有分限失。若一中摄理尽。多事不随现。则事在理外失。今既一事之中。全摄理尽。多事岂不依中现。华藏品颂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法界即事法界矣。斯即总意。别亦具十玄门。一既真理与一切法而共相应。摄理无遗。即是诸门诸法。同时具足门。二事既如理能包。亦如理广遍。不坏狭相。故有广狭纯杂无碍门。又性常平等故纯。普摄诸法故杂。三理既遍在一切多事。故令一事随理遍一切中。遍理全在一事。则一切随理在一事中。故有一多相容门。又如尘自相是一。由自一不动。方能遍应成多。若动自一即失遍应。多。亦不成。一。二三皆如是。又一多相由成立。如一全是多。方名为一。又多全是一方名为多。多外无别一。明知是多中一。一外无别多。明知是一中多。良以非多。然能为一多。非一然能为多一。以不失无性。方有一多之智。经颂云。譬如算数法。增一至无量。皆悉是本数。智慧故差别。四真理既不离诸法。则一事即是真理。真理即是一切事故。是故此一即彼一切事。一切即一反上可知。故有相即自在门。五由真理在事。各全非分故。正在此时。彼即为隐。故有隐显门。六真理既普摄诸法。带彼能依之事。顿在一中。故有微细门。七此全摄理。故能现一切。彼全摄理。同此顿现。此现彼时。彼能现所现俱现此中。彼现此时。此能现所现亦现彼中。如是重重无尽。故有帝网门。所以真如毕竟无尽故。八即事同理故。随举一事。即真法门。故有托事门。九以真如遍在。昼夜日月年劫皆全在故。在日之时。不异在劫。故有十世异成门。况时因法有。法融时不融耶。十此事即理时。不碍。与余一切恒相应。故有主伴门。又谓尘是法界。体无分剂。普通一切。是为主也。即彼一切各各别。故是伴也。伴不异主。必全主而成伴。主不异伴。亦全伴以成主。主之与伴。互相资摄。若相摄。彼此互无。不可别说一切。若相资。则彼此互有。不可同说一切。皆由即主即伴。是故亦同亦异。当知主中亦主亦伴。伴中亦伴亦主也。故一理融通。十门具矣。故知此理。尘尘具足。念念圆融。无有一法而非所被。如华严经云。时彼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调伏众生解脱神力。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于两眉间放大光明。名智灯普照清净幢。无量光明以为眷属。其光普照一切世间。照世间已。入善财顶。充满其身。善财尔时。即得究竟清净轮三昧。得此三昧已。悉见二神两处中间所有一切地尘水尘。及以火尘。金刚摩尼众宝微尘。华香缨络诸庄严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各见佛刹微尘数世界成坏。及见一切地水火风。诸大积聚。亦见一切世界接连。皆以地轮。任持而住。种种山海。种种河池。种种树林。种种宫殿。所谓天宫殿、龙宫殿、夜叉宫殿。乃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宫殿屋宅。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一切住处。诸趣轮转。生死往来。随业受报。各各差别。靡不悉见。又见一切世界差别。所谓或有世界杂秽。或有世界清净。或有世界趣杂秽。或有世界趣清净。或有世界杂秽清净。或有世界清净杂秽。或有世界一向清净。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侧住。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悉见此普救众生夜神。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诸众生形貌言词。行解差别。以方便力。普现其前。随宜化度。五如幻梦者。犹如幻师。能幻一物以为种种。幻。种种物以为一物等。经云。或现须臾作百年等。一切诸法。业幻所作。故一异无碍。言如梦者。如梦中所见广大。未移枕上。历时久远。未经斯须。六如影像者。经云。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远近等。七因无限者。谓诸佛菩萨。昔在因中。常修缘起无性等观。大愿回向等。称法界。修及余无量殊胜因。故今如所起果。具斯无碍。八佛证穷故者。由冥真性。得如性用。故经云。无比功德故能尔。九深定用故者。谓海印定等。诸三昧力。故贤首品颂云。入微尘数诸三昧。一一出生尘等定。而彼微尘亦不增等。十神通解脱故者。谓由十通。及不思议等解脱故。不思议法品。十种解脱中云。于一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等。

    问。目心为镜。有何证文。

    答。大乘起信论云。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一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二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三。法出离镜。谓不空。出烦恼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四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释摩诃衍论云。性净本觉。中论云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者。此四种大义中。各有二义。与彼大义不相舍离。一者等空义。二者同镜义。如论云。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故云何名为如实空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性净本觉中。远离虑知知。如远离妄境。实示远离义。镜摩奢趺娑。举一示一。故论曰。性净本觉之体性中。远离一切攀缘虑知。诸戏论识。成就一味平等之义。故名为如。远离一切。虚妄境界。种种相分。成就决定真实之相。故名为实。为欲现示远离之义。故名为空。镜谓喻。明然此中镜。则喻摩奢趺娑珠镜。非余种种油摩等镜。以为譬喻。何以故。取此摩奢趺娑珠镜。安置一处。珠镜前中。或蕴种种石。或蕴种种饮食。或蕴种种庄严具。或蕴同类珠镜。彼珠镜中。余像不现。唯同类珠。分明显了故。如实空镜。亦复如是。于此镜中。唯同类清净功德。安立集成。种种异类诸过患法。皆远离故。如论云。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故。各有二种义。而唯示同镜义。等空之义。不现示耶。以举一义。兼示一义故。若如是者。云何名为等空义耶。谓如虚空清净无染。四障所不能覆。广大无边。三世所不能摄。如实空镜。亦复如是。故非觉照义故者。即是现示远离因缘。为如彼摩奢趺娑珠镜中石等诸像不现前者。石等诸法。皆鄙秽故。此本觉珠镜中。种种妄法不现前者。一切染法。皆悉是无明不觉之相。无照达义故。云何名为因熏习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性净本觉智。三种世间法。皆悉不舍离。为一觉熏习。庄严法身果。故名因熏习。镜轮多梨华。空容受遍一。论曰。性净本觉。三世间皆悉不离。熏习。彼三而为一觉熏习。庄严一大法身之果。是故名为因熏习镜。云何名为三种世间。一者众生世间。二者器世间。三者智正觉世间。众生世间者。谓异生性界。器世间者。谓所依止土。智正觉世间者。谓佛菩萨。是名为三。此中镜者。谓轮多梨华镜。如取轮多梨华。安置一处。周集诸物。由此华熏。一切诸物皆悉明净。又明净物。华中现前。皆悉无余。一切诸物中。彼华现前。亦复无余。因熏习镜。亦复如是。熏一切法。为清净觉。熏令平等。复次虚空义。则有二种。一者容受义。二者遍一义。容受义者。容受诸色无障碍故。遍一义者。种种诸色。唯同一种大虚空故。如论云。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故。如是本觉。从无始来。远离四种过。自性清净。常住一心。一者。远离不遍之过。三种世间不出本觉清净镜故。如论云。不出故。二者。远离杂乱之过。一切诸法。不入本觉清净镜故。如论云。不入故。三者。远离过患之过。本觉镜中。现前诸法。无不本觉净功德故。如论云。不失故。四者。远离无常之过。本觉镜中。现前诸法。无不常住无为智故。如论云。不坏故。远离边过。圆满中实。是故说言。常住一心。自此已下。显示因缘。何因缘故。本觉智中种种诸法。如彼本觉离诸过耶。种种诸法。皆悉无不真实体故。如论云。以一切法则真实性故。故自此已下。作缘决疑。谓有众生。作如是疑。三世间中。众生世间无明染法。具足圆满。流转迁动。无休息时。如是世间现本觉者。不可得言。本觉清净。远离诸过。以此义故。今通而言。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般若实智。其体不动。自性清净。具足无漏。常恒熏习众生世间令清净故。如论云。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云何名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