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镜录最新章节!

    夫真心是一字之王。般若之母。云何论说。诸佛常依二谛说法。

    答。若约正宗。心智路绝。若离二谛。断方便门。以真心是自证法。有何文字。凡能诠教。无非假名。故云依二谛说法。金刚三昧经偈云。因缘所生义。是义灭非生。灭诸生灭义。是义生非灭。论释云。此四句。义有总别。别则明二门义。总则显一心法。如是一心二门之内。一切诸法无所不摄。前二融俗为真。显平等义。后二融真为俗。显差别门。总而言之。真俗无二而不守一。由无二故。则是一心。不守一故。举体为二。又真俗无二一实之法。诸佛所归。名如来藏。明无量法及一切行。莫不归入如来藏中。无边教法所诠义相。更无异趣唯一实义。所言实者。是自心之性。除此之外。皆是虚幻。智度论云。除一实相外。其余尽成魔事。法华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凡经论大意。并是显宗破执。独标心性。若通达。一切诸法即心自性。心外无法。性无不包。犹若虚空遍一切处。则一切诸法。无非实相。故知诸义。但一念心。一理应一切名。以理外无名故。一切名即一理。以名外无理。故则是无名之真名。无理之真理。是以一心二谛。体用周足。本约真论俗。从一起多。还约俗论真。从多会一。如如意珠。珠以譬真。用以譬俗。即珠是用。即用是珠。不二而二。分真俗耳。起信论明一心二门。心真如门者是体。以一切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唯是一心。如是名为心真如门。楞伽经云。寂灭者。名为一心。心生灭门者。是用。此一心体有本觉。而随无明动作生灭。故于此门。如来之性隐而不显。名如来藏。楞伽经云。一心者。名如来藏。又云。如来藏者。是善不善因。此二门约体用分二。若以全体之用。用不离体。全用之体。体不离用。还念其一。以一心染净其性无二真妄二门不得有异。故名为一。此无二处。诸法中实。不同虚空。性自神解。故名为心。既无有二。何得有一。一无所有。就谁曰心。如是道理。离言绝虑。不知何以言之。强为一心也。

    问。摩诃衍论云。一即是心。心即是一。无一别心。无心别一。一切诸法平等一味。一相无相。作一种光明心地之海者。云何复说同相异相。

    答。若同若异。俱一心作故。如海涌千波。千波即海。以众生差别性故。不能同种。以如来平等性故。不能异种。众生虽差别。不能自异。如来虽平等。不能自同。不能自异故。即异无异也。不能自同故。即同非同也。摩诃衍论云。同相者。一切诸法唯一真如。异者。唯一真如作一切法。金刚三昧论云。平等一味故。圣人所不能异也。有通有别故。圣人所不能同也。不能同者。即同于异。不能异者。即异于同。又不可说异故。可得说是同。不可说同故。可得说是异耳。说与不说。无二无别也。又云。依甚深教如言取义者。有二种失。一者。闻佛所说动静无二。便谓是一一实一心。由是拨无二谛道理。二者闻佛所说空有二门。计有二法而无一实。由是诽谤无二中道。又云。如是一心。通为一切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故。即是诸法根本。本来静门。恒沙功德无所不备。谓一切是随缘动门。恒沙染。法无所不具。然举染法以望心体。不能遍通。所以经云。若离若脱。若举心体。望诸净法。无所不遍。故经言。于世法中不离不脱。总明一心。通于动静。为染净所依。别显动门。染法所依。别显静门。净法所依。亦如起信。于一心立真如生灭二门。若卷若舒。或总或别。皆是一心之体用。如日月之光明。似江河之波浪。真心无寄。不落言思。但约世谛随缘门中。分其二义。以真心不守性故。随缘成异。即成异门。以随缘时不失自性故。随缘不变。即成同门。虽立同异。常冥一际。古释。一真心非一非异者。真心全体动故。心与生灭非异。而恒不变真性故。与生灭不一。先明不异门有三义。一本从末明不异。经云。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造一切趣生。又经云。佛性随流成别味。二摄末同本明不异。经云。众生即如也。又云。十二因缘。即佛性。地论云。三界唯一心者。第一义谛也。前即末之本。本无别本。唯有生灭。更无别法可相异也。后即本之末。末无别末。故唯有不生灭。亦无别法可相异也。三本末平等明不异。经偈云。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又论云。唯真不立。单妄不成。此显本末镕融。际限不分。故云不异也。次明不一门者。此中非直不乖不异以明不一。亦乃由不异故成于不一。何以故。若如来藏随缘作生灭时。失自不生灭者。即不得有生灭也。如水失湿性。则不能成大小之波。是故由不生灭。得有生灭。是故即不异故不一也。起信明如来藏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而成办世出世间染净等事。

    问。论云。同相者。一切诸法唯一真如。异相者。唯一真如作一切法。此同异二义。为复法尔自作。为复因人所置。

    答。法性不动。岂有同异之文。改变从心。自起一多之见。如大乘起信论云。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者同相。二者异相。言同相者。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如是无漏无明。种种业幻。皆同真如性相。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义。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亦无色相可见。而有见色相者。唯是随染业幻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性。以智相无可见故。言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如是无漏无明。随染幻差别性。染幻业差别故。论释曰。即此文中。故有二门。一者同相门。二者异相门。为明何义故。建立同相门。为欲显示一切诸法唯一真如。无余法故。当真如门。为明何义故。建立异相门。为欲显示唯一真如作一切法。名相各别义用不同故。当生灭门。依何契经所建立耶。谓文殊师利答第一经。彼契经中当何说耶。谓彼经中作如是说。佛问文殊。汝久远来。恒无休息。普遍游行十方刹中。见何殊事。文殊答曰。我久远来不见余事。唯见微尘。又佛问言。汝百年中居于轮家。不见种种瓦器相耶。文殊对曰。我唯见尘。不见瓦器。又佛问言。汝实不见地水火风。山川林树等种种相耶。对曰。我实不见如是等相。唯见微尘。如是如是。世尊问讫。文殊答曰。至一百数。佛问文殊。见微尘耶。文殊对曰。我久远来不见微尘。尔时世尊告文殊言。善哉善哉。汝是大士。能觉一相。能觉一相。即无相法。文殊师利。汝一仁者。非如是觉。依一相门。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亦无色相可见。而有见色相者。唯是随染业幻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性。以智相无可见故。异相门者。彼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身子。汝见此土。作何心见。身子答曰。我见此土。山川林树。沙砾土石。日月宫殿舍宅等。种种相。各各形相名字差别不同。佛言。汝智慧力。下劣狭少。心有高下。见如是异。唯汝一人非如是见。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乃至诸法亦复如是。真妄互熏。染净相待。功德过患。形相名字各各差别。随凡夫心所立名相。有而非实。皆如幻化。

    问。一心开真如生灭二门。有何所以。

    答。甚有功能。深谐事理。一心者。起大乘之信。二门者。破邪见之执。约真如门信妙理决定。约生灭门信业用不立。可谓理事圆通。真俗无滞。释摩诃衍论云。心真如门有十种名。一者名为如来藏门。无杂乱故。二者名为不二平等门。无差别故。三者名为一道清净门。无异岐故。四者名为不起不动门。离作业故。五者名为无断无缚门。无治障故。六者名为无去无来门。无上下故。七者名为出世间门。无四相故。八者名为寂灭寂静门。无往向故。九者名为大总相门。无别相故。十者名为真如门。无虚伪故。是名为十。如是十名。总摄诸佛一切法藏。平等义理法门名字。生灭门有十种名。一者名为藏识门。摄持一切染净法故。二者名为如来藏门。覆藏如来法身故。三者名为起动门。相续作业故。四者名为有断有缚门。有治障故。五者名为有去有来门。有上下故。六者名为多相分异门。染净之法过恒沙故。七者名为世间门。四相俱转故。八者名为流转还灭门。具足生死及涅槃故。九者名为相待俱成门。无自成法故。十者名为生灭门。表无常相故。如是十名。总摄诸佛一切法藏。种种差别法门名字。又夫真如者。虽在不起不动门。非是凝然不动。寂尔离缘。此落静尘。生于断见。斯乃随缘会寂。约法明真。是以无性因缘。理事一际。因缘无性。隐显同时。如义海云。入真如者。谓尘随心回转。种种义味。成大缘起。虽有种种。而无生灭。虽不生灭。而恒不碍一切随缘。今无生灭。是不变。不碍一切是随缘。随缘不变。是真如义。

    问。上说一切众生皆有本觉。常熏无明成其净用。此真如妙用。诸佛化门。为在真如门中。生灭门中。

    答。此是生灭门中本觉真如。故有熏义。真如门中。则无此义。由此本觉内熏不觉。令成厌求反流顺真。故云用也。涅槃经云。阐提之人。未来佛性力故。还生善根。佛性力者。即本觉内熏力成其净用。乃至八相成道。十地行位。并约世谛门收。

    问。上立一心真如生灭二门。为复从何门入。疾得成就。

    答。但从生灭门入。直至道场。不动尘劳而成正觉。起信论云。复次为令众生从心生灭门。入真如门故。令观色等相。皆不成就。云何不成就。谓析粗色渐至微尘。复以方分析此微尘。是故若粗若细。一切诸色。唯是妄心分别影像。实无所有。推求余蕴渐至刹那。相别非一。无为之法。亦复如是。离于法界。终不可得。如是十方一切诸法。应知悉然。犹如迷人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动。而实不动。若知动心即不生灭。即得入于真如之门。如上二谛之义。不可一向作一解。亦不可一向作二解。所以仁王经二谛品云。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胜义谛中有世俗谛不。若言无者。智不应二。若言有者。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事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王佛法中。已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即名为一义二义。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无相胜义谛。体非自他作。因缘如幻有。亦非自他作。法性本无性。胜义谛空如。诸有幻有法。三假集假有。无无谛实无。寂灭胜义空。诸法因缘有。有无义如是。有无本自二。譬如牛二角。照解见无二。二谛常不即。解心见无二。求二不可得。非谓二谛一。一亦不可得。于解常自一。于谛常自二。了达此一二。真入胜义谛。世谛幻化起。譬如虚空华。如影如毛轮。因缘故幻有。幻化见幻化。愚夫名幻谛。幻师见幻法。谛幻悉皆无。若了如是法。即解一二义。遍于一切法。应作如是观。故涅槃经况二鸟双游者。生死俱常无常。涅槃亦尔。在下在高。双飞双息。即事而理。即理而事。二谛即中。中即二谛。非二中而二中。是则双游义成。二鸟者。即鸳鸯鸟。双飞双止。双飞即况双照。双止即况双遮。亦是体用理事。不即不离。

    问。真谛云何不称第一义谛。

    答。真但对俗得名。未是中道。又通了一切法无我。但是真诠。未穷实性。不通真俗。如中道第一义谛者。非离二边称中。即是一切法之实性。遍通凡圣情与非情。故称第一。亦云无等。以无法可过。故称第一。以无法可比。故称无等。此非约胜劣而言。以一切法即真如一心故。所以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古释云。诸法既无。故唯心矣。如万像本空。唯是一镜。

    问。妙明真心。遍一切处。云何涅槃经云。佛性除于瓦砾。

    答。能所不同。不可执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