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合伙人最新章节!

学院在崇祯、朱慈烺的倡议下,迅速的成立了几个重要的项目组。

    先从这四种进行探索,宋应星能够出版《天工开物》这部被称着17世纪百科全书的著作,本身的功底就非常的扎实。

    一场变革,已经在大明悄然的进行着。

    在相关项目都布置下去之后,沈浪非但没有清闲下来,反而更忙了,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协调和处理各个项目组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

    所以只能促进这种学术的开放交流,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多的人才,一步步的打开思想禁锢。

    但是,沈浪想到了那个已经九十岁高龄,都依然没有停歇,一次次的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打破一个个高产纪录的老人。

    正因如此,沈浪第一个想到的蒸汽机项目的负责人,就是这个老爷子。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衔接比较紧密,技术鸿沟也没有那么大,完全可以交叉进行,但这前提是要有足够的人才积累,所以要提前准备。

    这些人都是大明的顶尖人才,只是大明的环境限制了他们才能的发挥,只要有人将那扇门推开,他们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并能够走得很远。

    而这些人还不是西方最顶尖的学术人才,他们大多只是为了更方便传教而学习传播这些学术知识。

    若是没有前人上百年的积累,瓦特想要取得这般成就,肯定要困难许多倍。

    如果技术相对成熟一些,立窑可以升级成回转炉。

    西方人也不是天生的开拓者,他们大多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从而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也更容易做出自己的成果。

    他在现代社会早就花钱请科技宅做好了蒸汽机样品,不是一比一的,而是缩小版的,还是透明的,可以清楚的看到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此时这些书籍就是宝贵的财富,可以开拓这些科学视野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

    在瓦特之前的上百年时间,已经有不少科学家提出,甚至是制造出了蒸汽机。

    还有什么电弧炉炼钢法等等,则更加现代化了,技术要求和难度太高,暂时就不考虑了。

    放眼后世,涉及到炼钢工艺的改进和应用,就复杂了很多,光是炼钢法的发展就有很多种。

    ……

    所以,沈浪还是让崇祯将王徵招到科学院了。

    西方的学术进步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和传承下来的。

    因为大明在科技人才的数量和比例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很多了,光是西方远到而来的传教士,他们大多都掌握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同样的,在牛顿之前的半个世纪,也有不少科学家对万有引力有着各种研究和论述,开普勒更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雏形。

    东方没办法去复制文艺复兴,也无法复制。

    有理论知识为基础,再结合试验进行试制,大明应该很快就能够掌握制造水泥的技术。

    再通过科技的进步影响更多的人,普及相关教育,自然就能够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可以改变世界的科学研究上来。

    像伽利略、开普勒、弗朗索瓦·韦达等等,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学巨匠依然呆在欧洲潜心做着自己的学术研究。

    当然,这背后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自然是沈浪。

    沈浪将朱媺娖找来,让她管理项目经费的申请和调拨。

    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完善万有引力定律,自然就容易得多。

    现如今,沈浪和崇祯、朱慈烺是推动者,王徵、宋应星和方以智等人则是先行的开拓者。

    还有那个八十多岁高龄一直坚持健身,灾难来临时毫不犹豫冲上第一线的老人。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王徵本身就是一个擅长各种发明的科学家、机械学家,一生中的发明不计其数,特别是他发明的火船自去,原理已经与蒸汽机很是相近。

    让一个年龄如此大的老人来负责这样一个必定会耗费大量心力的项目,是不是有些太过自私?

    还有那个插着十几根管子都不忘电脑里资料的七十多岁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持戴着氧气面罩不惜消耗生命力继续工作。

    而东方像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却只能独自钻研,没有人与他互相交流和促进,也没有多少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难度就成几何倍的增长。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