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三十年战争史最新章节!

    第1节 蒂雷纳子爵的战略

    进入1643年时,各方都觉得这场毫无意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该结束了。想要撼动法兰西王国对莱茵河岸的控制已经无望。虽然瑞典人最终没有攻入哈布斯堡家族的心脏地带,但其势力还是从遥远的波罗的海对岸那片荒凉之地慢慢延伸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陆地区。当年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的那支纪律严明的跨海作战军队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瑞典军队和其他军队没有任何区别,都是集结在一起的雇佣兵,没有半点儿信仰,毫无悲悯之心。

    越来越多的人提议举行和平谈判。最终,各方决定筹办一次外交大会。为了防止大会出现以往的争论不休的状况,组织者决定让一部分大使在奥斯纳布吕克会晤,而让另一部分大使在明斯特会晤。在这样的安排下,会议效率之低可想而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为表示诚意,早早就派出了代表,并于1643年7月到了明斯特;但瑞典和法兰西王国的大使却姗姗来迟,分别于1644年3月和1644年4月抵达。正式提议于1645年6月才递交上去。

    实际上,与会各方都想早日实现和平,同时都希望自己提出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斐迪南三世的决定并没有受到父亲斐迪南二世的影响,而且《教会土地归还赦令》的颁布根本就与他无关。早在这之前,他就准备满足所有新教诸侯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宣称加尔文教和路德教与天主教可以和平共处。他还提出将下巴拉丁归还腓特烈五世之子查理·路易的建议,并承诺会对反抗皇帝的人们进行大赦。然而,当有人提出和谈应在欧洲各国组成的大会上而不应该在帝国议会的框架下进行时,斐迪南三世多少有些犹豫,因为一旦这么做,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就会被揭掉,从而暴露出帝国下属各诸侯国拥有独立主权而帝国本身不过是空架子的事实。而且一旦这么做,斐迪南三世难以接受的结果也会出现。从前,有伟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被称作“帝国的开拓者”,而他有可能被后世称为“帝国的毁灭者”,他能接受吗?现在,对法兰西王国控制阿尔萨斯和瑞典控制波美拉尼亚这样的事情,他已经无力干预了。

    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不仅丢掉了阿尔萨斯,还拱手让出了同属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布赖斯高。布赖斯高是斐迪南三世的叔叔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五世留给自己孩子(1)的遗产,但为了换取和平,斐迪南三世将原本属于自己那几个遗孤侄子的遗产也拱手相让了。

    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和平问题的。阿尔萨斯对他毫无价值,所以他极力劝说斐迪南三世放弃阿尔萨斯换取和平。如果必须做出妥协,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宁愿将阿尔萨斯让给信奉天主教的法兰西王国也不愿让给信奉新教的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将阿尔萨斯让给法兰西王国,那么法兰西王国就再也没有理由支持新教势力了。但除了上述原因,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像斐迪南三世一样,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得到法兰西王国的支持,想方设法保住上巴拉丁。

    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五世

    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做法与1632年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的做法有点儿相似。他和主要盟友都盼望和平到来,但盟友提出了比他高的要求。1632年,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正是抓住了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相对中庸的态度,才用武力迫使他与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分道扬镳的。1646年,法兰西王国也决定用武力手段迫使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与斐迪南三世彻底决裂。

    1645年被瑞典军队打败的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同意单独休战。现在,蒂雷纳子爵的任务就是迫使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做同样的事。1646年8月,他与卡尔·古斯塔夫·弗兰格尔率领的瑞典军队在拉恩河会师。如果昂吉安公爵路易·德·波旁也在的话,历史上将会多一场像弗莱堡和诺德林根那样毫无结果的大屠杀。幸运的是,昂吉安公爵路易·德·波旁正远在佛兰德斯围攻敦刻尔克呢。这时,首次担任这支精锐部队指挥官的蒂雷纳子爵将要给世人上一堂战争艺术课。就在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忙着准备打防御战时,法瑞联军却绕了过去,直插巴伐利亚公国的心脏。1634年自萨克森-魏玛的伯恩纳德被驱逐后,巴伐利亚公国就再也没有遭受入侵。正如蒂雷纳子爵所言,那一天巴伐利亚公国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法瑞联军所到之处畅通无阻,粮食供应充足,人民在和平环境里享受着幸福的生活。蒂雷纳子爵和卡尔·古斯塔夫·弗兰格尔率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轻松地渡过了多瑙河。经过绍恩多夫、维尔茨堡、诺德林根、多瑙沃特时,他们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直到抵达奥格斯堡时,才遇到了抵抗。军队原本有时间集结,但将军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巴伐利亚的将军想保卫巴伐利亚,但帝国的将军则想保卫属于奥地利王室的士瓦比亚。于是,法瑞联军就可以按照既定计划行事了。在慕尼黑市民还不知道自己军队在哪里的情况下,法瑞联军轻松地进了慕尼黑。蒂雷纳子爵和卡尔·古斯塔夫·弗兰格尔异常冷酷,指挥军队将巴伐利亚平原变为了荒原,这样就断了巴伐利亚军队的给养。自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在莱希河战败后,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首次被逼入绝境。1647年5月,无可奈何之下,他与敌人单独签署了休战协议。

    蒂雷纳子爵(1611-1675)

    然而,休战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647年9月,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再次站到了斐迪南三世一边。最终,巴伐利亚因为他的出尔反尔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年前的和平努力付诸东流。1648年5月17日,三十年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在楚斯马斯豪森打响。法瑞联军势不可挡,巴伐利亚军队被彻底击垮。在波西米亚,半座布拉格城落入了瑞典军队之手,孤立无援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只能垂死挣扎了。

    第2节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斐迪南三世再也无力抵抗了。1648年10月24日,也就是英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的几个月(2)前,各方终于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长期困扰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了。加尔文教获得与路德教同等的地位。1624年新年这天被定为解决宗教纠纷的时间参照点。在这天,无论是天主教诸侯还是新教诸侯,无论他们占有多少教产,这部分教产就永远属于他们了。天主教诸侯再也无权获得北方的主教区了,即使《布拉格和约》认可的哈尔伯斯塔特也不再属于他们了。为了确保《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永久有效,帝国法庭进行了重组。在新法庭构成中,新教成员和天主教成员的数量相等。如果司法机构能确保破坏和平之举得到相应制裁,那么帝国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天主教徒就不敢肆无忌惮地干坏事了。

    在政治上,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将上巴拉丁永久纳入了巴伐利亚公国的管辖范围,而他也成了第八位选帝侯,他的后代可世袭选帝侯。下巴拉丁还给了腓特烈五世最没出息的儿子查理·路易。瑞典则牢牢控制了北方几大河流的河口地区。除波美拉尼亚的东部地区划给勃兰登堡选帝侯外,波美拉尼亚西部、维斯瓦河下游沿岸地区都成了瑞典的领土。三十年战争之初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觊觎的不莱梅和凡尔登主教区也成了瑞典的领土。瑞典一跃成为易北河和威悉河河口地区的霸主。勃兰登堡选帝侯虽然未能收回整个波美拉尼亚,但却换回了哈尔伯斯塔特、卡明、明登及大半个马格德堡主教区。马格德堡主教区的另一小部分划给了萨克森,当然卢萨蒂亚也永远成了萨克森的领地。

    1648年5月15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组成部分《明斯特和约》被批准

    法兰西王国也保住了自己的战果,获得了除斯特拉斯堡以外的整个阿尔萨斯地区。斯特拉斯堡成为直属神圣罗马帝国的自由城市,不在割让之列。坚不可摧的菲利普斯堡由好战的特里尔选帝侯所建,现在这里的驻军也换成了法兰西军队。自法王亨利二世以来实际上就由法兰西王国统治的梅斯、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现在也正式从神圣罗马帝国独立出来。早已不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的瑞士和尼德兰也随之宣告独立。

    在欧洲历史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重要性绝不限于某些国家领土上的变化。法兰西王国多占几英里,神圣罗马帝国少占几英里;法兰西王国成了军事和政治强国,神圣罗马帝国痛失强国地位……除了法兰西人和德意志人关注外,上述事实并不受其他人关注。实际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导致欧洲分裂的宗教矛盾终于得到了解决。一直以来,英格兰王国和法兰西王国都在努力凭借自己而非外国势力去解决国内的宗教矛盾。它们的努力在16世纪终于有了结果。而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冲突迟迟未能解决的原因非常简单,即它没有将自己视为一个管辖权有限的国家。英格兰王国或法兰西王国实施的宗教政策无论宽容还是严厉,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而量力而为的。然而,神圣罗马帝国中央政府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各诸侯国的程度,而各诸侯国在践行自己的意志时也不得不考虑中央政府的意愿。随着三十年战争的结束,在外国势力的干涉和调解下,各诸侯国终于可以坚持自己的宗教立场了,但中央政府的权力却大大削弱了。

    上述结果其实并不是在支持宗教宽容政策。人们发现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或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实际上比过去更变本加厉地将自己的信仰强加给不同信仰的人民了。他们逼迫异教徒要么转变信仰,要么接受流放的现实。直到1729年,萨尔茨堡大主教还在驱逐成千上万生活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勤劳的新教徒,结果导致该地区至今都停留在荒无人烟的状态。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罕见,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无关系。1617年,在迫害新教徒时,天主教区主教对安哈尔特公爵克里斯蒂安一世是心存顾忌的。因为即便没有他的同意,他统治下的狂热的新教徒也都会全力支持邻邦新教反抗天主教。1649年,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天主教区主教已经拥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对少数坚持其他信仰的臣民的言行可以置之不理,不必过分忧虑。

    《明斯特和约》签订现场

    也许有人会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并不比《奥格斯堡和约》好到哪里去。但单就两份和约中的条文来看,二者就有很大的不同。《奥格斯堡和约》的条文中有太多不确定的表述,因为缔约各方都不打算在利益方面让步,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条文表述明确,不存在遁词或曲解的可能。

    两份和约的条文之所以完全不同,是因为制定和约的初衷完全不同。1555年,新教处于蓬勃发展之势,《奥格斯堡和约》妄图通过人为设置障碍的方式限制其发展,结果徒劳无功。1648年,新教发展的热潮已退,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之间的界限分明,信仰不同的人民分属不同地区。漫长的战争让人民变得麻木,曾经矛盾重重的两个教派都放弃了改变对方信仰的冲动。德意志人都急盼和平早一日到来。他们认为教派之争无聊透顶,反对暴政、抵制苛捐杂税才是最有意义的。

    第3节 三十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的状况

    和平终于到来了,但结果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不计其数的德意志人卷入了这场致命的战争。身强力壮的男子因战争失去了一切,于是被迫从军,接着去抢夺别人的财物。如果在和平年代,年轻貌美的女子一定会和青梅竹马的郎君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战争毁了她们的家园。为了不饿死,她们被迫随军东奔西走,过着低贱屈辱的生活。到了战争后期,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中有战斗力的士兵不到四万人,但男女老幼随军人员高达十四万。他们没有任何战斗力,大大影响了军队的作战效率。不过,最苦的还是那些田园被毁的农民,因为他们还得负担军队的给养。随军人员想要活命,就得偷一切能偷的东西,吞食一切可以充当食物的东西。军营中经常会爆发传染病,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他们就只好忍受痛苦和直面死亡了。士兵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战场上没有专门的外科医生来救死扶伤;没有医院愿意接收伤员,更不要说精心护理伤员了。军队更愿意雇佣新兵,因为雇佣新兵的费用不高,远低于伤员的治疗费用。

    死于战争的平民数量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就拿比神圣罗马帝国大部分地区情况要好些的图林根某地来说吧。战前,该地区共有十七个村庄,一千七百一十七栋房子,而到了1649年,只剩下六百二十七栋房子,其中还有许多房子无人居住。战前,该地区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户人家,而到了1649年,只剩下了三百一十六户人家。财产损失就更严重了。战前,该地区共有一千四百零二头耕牛,而到了战后只剩下了两百四十四头,四千六百一十六只羊一只也没剩。战争过去两个世纪后,这里的元气依然没有恢复。

    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人们的道德也慢慢沉沦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是社会生活井然有序的基础。但即使在和平时期,那些习惯靠武力生活的人对待那些习惯逆来顺受的人还是一点儿都不尊重。放眼望去,到处是轻浮无脑的武夫,他们的最高追求就是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