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最新章节!

    刚到菲律宾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一段动荡不安、一切都不确定的艰难时光,一切总是处于无法描述、悬而未决的状态。马尼拉时常发生游击战,本土其他地方的暴动此起彼伏。既有秩序、固有政府、政策对普通公民生活的安全保障很重要。但突然间,原有的一切都荡然无存。人们陷入对未来,甚至对后一秒都完全无法预测的生存状态。

    政府必须面对的是做一切可能造福于人民的事,不仅要建造令人满意的房屋,还要使房屋的装饰让人叹为观止,让热带地区的常住居民能够自食其力。换句话,就是让百姓能够安定下来,专注于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幸福,这一切都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事情。显然,之前的政府并没有对永久感投入极大的热忱,也没有努力使这种热情成为当地的一种生活气氛。这种情形直到1900年威廉·麦金利先生当选总统后才有所改观。那时候已经确定美国国旗可能要长期飘扬在菲律宾上空,直到菲律宾的和平发展以及人民自治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有些人对未来看得很远,当然这样的人并不限于美国人。他们展望未来的方式很多————美国精神不仅开始出现在贸易中,民权进步计划和方案中也时有表达。总之,美国精神体现在菲律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去那里的目的是要搞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因此,我们很高兴地去面对混乱,并开始工作。

    我们很遗憾地注意到,威廉·麦金利先生当选总统及奠定美国在菲律宾地位时,产生的影响并没有撼动军队,让军队有所改变。军队与政府打交道时依然态度傲慢。委员会明确保证他们将尽快调整有关民生事宜,使之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但军政府依然坚持认为军事统治有长期存在的必要。

    然而,国民委员会与军政府完全不同。他们继续谋求和平计划,并尽快付之行动。这一行动计划得到普遍关注,成为但凡人们相见必要谈论的话题。如果不是和我们休戚相关的问题依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当时的社交生活真的难免让人觉得无聊透顶。

    如果我们能够早点意识到第一个圣诞节来临的时候,流放似的生活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情况就会好得多。可惜事与愿违,因为八十华氏度的高温,圣诞精神根本不可能在菲律宾得到升华。如果没有孩子们提醒我不管温度有多高,圣诞就是圣诞,我大概没有兴趣准备圣诞节。对孩子们来说,圣诞依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看着他们仅仅靠自己的想象力就想打败高温,真是有点惨兮兮。“绿色圣诞节”温度极高,但过节的气氛却极冷。

    我们在美国的朋友没有忘记提前一个多月给我们寄来信件,提醒有礼物寄来马尼拉。从1900年11月开始,我们就陆陆续续地收到从辛辛那提寄来的信,自然就开始想象到底是什么礼物了。连续几周,孩子们最开心、最搞笑的事就是互相交流那些深爱的亲人们会给他们寄来什么样的礼物。不过,我和他们的玛利亚·赫伦姨妈几乎没有什么兴奋感。那时候,信件来往周期是每两周一次。1900年12月上旬的船唯独没有我们的礼物盒子,但我们根本不会失望。圣诞节还有邮船抵达马尼拉,我们想那时候拿到礼物可能会更好,所以从没有什么怀疑。我丈夫的信差时刻准备着去取礼物,礼物一靠岸立马就送回家来。

    总统任上的威廉·麦金利

    从我们家的阳台放眼望去,只见汽船驶向深海港。此时,只有距离万里之远的家中寄来的圣诞礼物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提醒我们这的确是圣诞节,让我们忘记室外高温。我们耐心等待信使,但他回来后对我们深表同情,礼物还没到。这实在让我们伤心失望,孩子们非常难过。不过,大家一想到晚餐时间就兴奋起来。我用红绸带和圣诞树,加上棉花、羊毛和钻石沙营造了恰如其分的节日气氛。我们还邀请了一些“无家可归”的年轻秘书们和其他一些人加入圣诞庆典。尽管冷藏的火鸡肉吃起来很硬,蔓越莓酱和葡萄干布丁是军需罐头,我们还是想方设法营造圣诞气氛。查尔斯·菲尔普斯·塔夫脱十分幸福地伴着他的伊斯科塔玩具入睡,仿佛他就在自己美国的家中。我确信三个孩子的圣诞礼物会在下一次抵达,并承诺到时我们可以重新过一个圣诞节,不过我并没有仔细考虑邮船的相关知识。来来往往,我们的希望数度破灭,等我们收到精心准备的礼物,终于看到它们漂亮的包装时,都已经过了无数个星期。

    新年一早,阿瑟·麦克阿瑟总督在马拉卡南宫举行了招待会。招待会几乎可以被看作这一季最盛大的事件,整个社交圈都在传播招待会的讯息。所有委员会成员和家属都很看重这次特殊的活动。之前我们还从未被人邀请到马拉卡南宫做客。

    于是,关于政府官员们的着装问题的讨论变得十分热烈,如果传闻靠得住的话,据说有几个家庭几乎为此闹得不可开交。男人们当然倾向于穿舒适的白色亚麻布衫,但最终他们还是屈服于命令,穿着长袍,戴着丝帽出席新年招待会。我这样写听起来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事反倒很滑稽,或许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菲律宾是个多雨的地方,放在盒子里的丝绸帽子也就变成了奇怪而又多余的东西。潮湿毁了丝绸原本鲜亮华贵的品质,帽檐卷曲,颜色发暗,根本修复不了,拿在手上还有点黏乎乎,气味完全不同。亨利·C.伊德法官的帽子显然有老鼠做过巢的痕迹,上面满是小洞,帽子上那曾经闪闪发亮的皇冠也被咬了一个小洞。这是他唯一的一顶帽子,由于菲律宾商店没有丝绸帽子出售,他不得不戴上它。我丈夫穿着厚长衫,衣服上有很多软的、硬的装饰,他自言自语地说,七个月来第一次感觉热带的早晨很热。我们终于准备好上路,坐在矮小的维多利亚马车里,性情不稳定的黑种马不停地跳跃。

    如我们所预料,到达马拉卡南宫的时候时间还早。等候在一长溜马车队伍里,我们只能缓慢地向前移动。有人在马卡南宫进出车辆的大门外逐一分流马车队伍。当时我们没想到头衔和优先问题,这显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我们找到了能干的军人助手,他们知道每个人应该往哪儿去,方法是让人群在一楼的一个房间排队,然后按恰当的先后顺序出去。因此,我们自然会得益于我丈夫在岛上的职级。然而,看起来这一天每个菲律宾人都应邀前来参加招待会,排队的过程显得漫长而痛苦。因为要推迟进入马拉卡南宫,所以没有职级的人群不断尖酸刻薄地发牢骚。

    这让人想起了白宫举行的类似招待会。不同的是,华盛顿每个人都熟悉外交界的优先规则,也认识到遵循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马尼拉并不那么认可外交规则。

    阿瑟·麦克阿瑟总督和他的幕僚在二楼豪华的楼梯顶上接见来宾。场面看起来尤其庄严,宽敞的房间挤满了身穿军装的军人,妇女们的服装颜色欢快艳丽,公务人员则身穿黑色外套,不由让人感到当地精英社会的形成已经是某种既定事实。谁也不会否认那天很热,可是看到高大可爱的军官,着实让身穿长礼服、满是樟脑丸气味、大汗淋漓的政府文职人员尴尬。

    经历过第一次马尼拉社交聚会,那些硬把自己套在只适合温带的服装里的人终于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当地人普遍接受的服饰是白色亚麻衣,外穿一件短礼服或寻常款式的晚礼服。一早一晚的宴会上,男人也许会从家里洗衣工手里接过任何一件刚翻出来的衣物。事实上早些年,马尼拉的妇女和男子一样,很享受服饰解放带来的喜悦,这说明不必要的东西不可取。这里没有所谓时尚的服装,因此,简洁或多或少一度被看成体面和时尚。马尼拉没有帽子商店,因此,女人们也就不戴帽子了。一大早去伊斯科塔逛街购物不戴帽子,去参加午宴的时候不戴帽子,傍晚邀请朋友一起驾车前往卢内塔也不戴帽子。去掉帽子对于女人们来说是件多么开心的事。事实上也有许多令人伤感的反对声,但这其实是菲律宾环境带来的矛盾心理。另外,不戴帽子还可以减少花销。现在不同了,进口的帽子和华丽的服饰已经占领马尼拉,今天的女人穿衣打扮当然也包括帽子,都很精致。但我怀疑她们是否在西班牙帝国时期也能无忧无虑、轻松愉快。

    马尼拉街头

    阿瑟·麦克阿瑟总督期望马拉卡南宫举办的新年招待会起到开启一个和平友好新时代的作用,也就是他所说的热情欢快的时代,一如他在新年招待会上所言。但这注定是个不安定的时代,因为各种原因,人们期待的热情欢快迟迟不来。维多利亚女王驾崩,大英帝国沉浸在悲痛之中。按礼节,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必须停止一切社交活动。等我们重返马拉卡南宫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数个星期。

    因为威廉·麦金利总统选举获胜,和平解放运动取得了极大进展。这和军队以及委员会的立法和组织工作不无关系。不到一天时间,虽然其他省几乎没有捕获暴乱首领的消息,也没有武装力量投降的消息,但在马尼拉抓捕到上百人,并投进监狱。当然,美方也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宣誓与美方合作。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与美方合作的暴乱分子将被投进关塔那摩监狱。打压暴乱分子的强力政策效果明显,整个叛军在精神上和心理上迅速瓦解。

    被捕获的叛乱分子

    和平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菲律宾联邦政党的大力支持。联邦政党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组织,领导人和支持者大多是菲律宾精英,他们保证美国控制和美国原则会得到菲律宾人的接受。其中有首席法官卡耶塔诺·奥雷拉诺·朗松先生、本尼托·勒格达先生、帕尔多·德·塔维拉先生,以及曾经是叛军首领的布罗西奥·弗洛雷斯将军等人。

    1901年,华盛顿诞辰日这天,我们在马尼拉见到了声势最浩大的示威游行。委员会已经着手把建立省、市政府当作长期使命。委员会成员刚从马尼拉北部旅行回来,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委员会实行的代议制和民主制使人们进一步明确委员会停止敌意和战争、致力于追求和平的强大决心。

    1901年1月20日,阿瑟·麦克阿瑟总督在马拉卡南宫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招待会。美国人和菲律宾人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交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