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明三藏法数最新章节!

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三染净俱】谓佛随于一处而说是经随其机器大小所见有异或见是染或见是净故名染净俱。

    【四非染净】谓佛随于一处而说是经大乘之机不见染净之相同一法界故名非染净。

    海底四宝(出华严经)

    经云譬如大海有四炽然光明大宝布在其底性极猛热常能饮缩百川所注无量大水是故大海无有增减以譬如来大智慧海亦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竭爱欲流破愚痴暗故以此四宝喻之。

    【一日藏光明大宝】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于三昧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二离润光明大宝】离润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除一切法爱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离三昧味着起广大神通也。

    【三火焰光光明大宝】火??光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慧光普照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所起广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也。

    【四尽无余光明大宝】尽无余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平等无边功用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大功用行及息一切功用令无有余也。

    四河(出长阿含经)

    【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阿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阿耨达池南面金象口流出绕池一匝入西南海又名辛头河。

    【三缚刍河】梵语缚刍华言青河此河从阿耨达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绕池一匝入西北海(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四徙多河】梵语徙多华言冷河此河从阿耨达池北面颇胝迦师子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北海或曰潜流地下出积石山为中国之河源也(梵语颇胝迦华言水精即玻璃也)。

    一境四心(出摄大乘论释)

    譬如一水本无有异盖因天人饿鬼畜生果报不同故于一水而见有四相分别之异也。

    【一天见是宝严地】谓诸天福德胜故其所见水悉成琉璃众宝庄严之地也(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二人见是水】谓世间之人所见之水清浊虽异皆是水也。

    【三饿鬼见是脓血】谓由宿世悭贪罪障深重堕饿鬼中长劫不闻浆水之名既因饥渴所逼望见河水意欲饮之速趍岸傍皆是脓血也。

    【四鱼见是住处】住处即窟宅也谓鱼以水而为住处潜跃游泳不见水相也。

    通局四句(出华严经?)

    【一或局】谓佛说华严经或局在娑婆世界内摩竭提国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或通】谓佛说华严经或通十方世界故也。

    【三或俱】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摩竭提国及十方世界故也。

    【四或泯】谓佛说华严经处染净二相皆尽同一法界故也。

    四光喻智(出法华文句并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日光喻佛智】谓日光照世无幽不烛以喻佛之智慧无事不了无理不照故云日光喻佛智。

    【二月光喻菩萨智】谓月之光明有亏有盈以喻菩萨虽具智慧而惑业尚未尽断则其智慧或亏或明故云月光喻菩萨智。

    【三星光喻缘觉智】谓星虽有光其照不远以喻缘觉之人虽观十二因缘悟真空理而于中道深远之义不能明了故云星光喻缘觉智(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四萤光喻声闻智】谓萤火之光只能自照不能照物以喻声闻之人虽观四谛悟真空理只能自度不能度人故云萤光喻声闻智(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四事不可思议(出增一阿含经)

    【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二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三龙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有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恶皆能作雨故云龙境界不可思议。

    【四佛境界不可思议】谓如来之身清净无染不可模则不可言长不可言短与夫梵音深远智慧辩才现通说法一切人天二乘等众皆莫能测故云佛境界不可思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四种心(出翻译名义)

    【一肉团心】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心】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种子也器世间者以世界如器故也)。

    【三积聚精要心】积聚精要心者谓诸经中积集一切要义名为文心如般若心经为大品六百卷中之精要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四坚实心】坚实心者谓坚固真实乃众生本有之性诸佛所证之理即第一义心也。

    四威仪(出菩萨善戒经)

    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住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

    【一行】谓修道之人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二住】谓修道之人非时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三坐】谓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四卧】谓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息有四种相(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也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必先行数息之法息有四种不同故须拣其粗而守其细也。

    【一风】谓鼻中之气出入有声为风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散难调故须拣而不用也。

    【二喘】谓鼻中之气虽无声相而结滞不通者为喘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结难定故须拣而不用也。

    【三气】谓鼻中之气虽无风喘之相而出入不细者为气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劳难定故须拣而不用也。

    【四息】谓鼻中之气无前三种粗相而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者为息坐禅之人依之而数则资神安隐情抱悦豫其心易定故须守而不舍也。

    四梦

    【一无明习气梦】谓由无明烦恼积习气分覆蔽真如之性无所明了以致心神颠倒形于梦想也。

    【二善恶先徴梦】谓人凡有善恶吉凶之事必先形于梦??以为徴验也。

    【三四大遍增梦】谓人由地水火风四大而成于身若地大增身则沉重水大增身则浮肿火大增身则状热风大增身则急胀四大不调则身心不安心不安则形于梦??也。

    【四巡游旧识梦】谓人平昔游历之处或有所见所闻若美若恶系念不舍而形于梦也。

    四梦(出善见毗婆沙律)

    【一四大不和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见虎狼及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

    【二先见梦】谓日间先见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见是名先见梦。

    【三天人梦】谓若人修善乃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善根增长若人作恶亦感天人为现恶梦令其怖恶生善是名天人梦。

    【四想梦】谓若人前世或有福德或有罪障有福德者多思想善事则现善梦有罪障者多思想恶事则现恶梦是名想梦。

    四食(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抟食以手团曰抟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抟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着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非触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三思食】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第六识即意识也)。

    【四识食】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四利须食(出释氏要览)

    【一资身为道】谓修行之人若无饮食则身疲力倦命且不支岂能进道若得饮食资益于身则心安体健乃可进道故须食也。

    【二养身中虫】谓人身中多有诸虫若缺饮食则虫钻刺身亦不安必当及时进食而调养之故须食也。

    【三生施者福】谓修行之人持戒清净专心修道则能福利人天若有檀越施以饮食使其成就道业能令施者亦获福报故须食也(梵语檀华言施称檀越者谓人行施能越贫穷苦也)。

    【四破饿外道】谓外道自以吞饥忍饿为解脱法即自饥饿而不知徒受困苦安能解脱故修行之人日中受食资其进道兼破外道不应饥饿故须食也。

    乞食四分(出宝云经)

    乞食之法一日止以七家为限为无多贪故也出家之人常行乞食复分作四分故名乞食四分。

    【一分奉同梵行者】同梵行者谓同修净行之人也凡乞食时必有同修之人看守房舍或有老病不便行履者得食归时则以一分奉之令其饱满亦得安心修道也。

    【一分与穷乞人】与穷乞人者谓乞得食时遇有穷苦求乞之人当起怜悯心作自饥想亦以一分施之令其饱满劝他修善也。

    【一分与诸鬼神】与诸鬼神者谓乞得食时即以净器盛贮一分待日晡时则然香讽咒加持普施一切鬼神令其饱满出离苦趣悉得解脱也。

    【一分自食】自食者谓乞得食时除前三分之外唯留一分或多或少则自食之食已安心行道庶不虚受信施也。

    四邪命食(出大智度论)

    谓诸比丘当以乞食清净自活不应以下口仰口方口维口四种邪命之食以自活命也。

    【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合和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下口食也。

    【二仰口食】谓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术数之学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仰口食也。

    【三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是名方口食也。

    【四维口食】维即四维也谓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维口食也。

    四食时(出法苑珠林)

    【一天食时】天食时者谓清旦时即诸天所食之时也。

    【二法食时】法食时者谓三世诸佛皆以千时为法食时过此即非时也(三世者过去未来现在也)。

    【三畜生食时】畜生食时者谓日暮时即是畜生所食之时也。

    【四鬼神食时】鬼神食时者谓昏夜时即是鬼神所食之时也。

    行四依(出四分律藏)

    谓出家之人依此四法而修则能成就圣道也。

    【一着粪扫衣】着粪扫衣者谓视同粪土扫除不用即世人所弃弊垢之衣也修道之人当收拾净洗补凑穿着如此则心无所恋能成道业矣。

    【二常行乞食】乞食者谓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活其命也。

    【三树下坐】树下坐者谓出家之人不宜营治舍宅当于树下或石窟中随便而居修习禅定也。

    【四用陈腐药】用陈腐药者谓出家之人若患病时当用陈年朽腐之药而调治之病瘥即止不得贪乐新好药物而预积蓄也。

    四机(出法华文句)

    四机者机即机器又机缘也有可发之义故名为机。

    【一人天机】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名人天机。

    【二二乘机】谓厌畏生死忻尚涅盘是名二乘机(梵语涅盘华言灭度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菩萨机】谓先人后己慈悲仁让是名菩萨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四佛机】谓一切诸法中悉以等观入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是名佛机(等观者即非空非假平等中道观也一道出生死者以中道观顿断诸惑顿出生死也)。

    四种我(出圆觉经略?)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死是为外道神我。

    【三三乘假我】谓三乘之人了知一切五阴等法虚假不实悉无有我是为三乘假我(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四法身真我】谓如来法身量等虚空无所不遍故于无我法中明八自在我是为法身真我(八自在我者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下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也)。

    四大(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

    四微(出金光明经文句记)

    四微者谓色香味触也因对四大称为四微又复四大皆由四微所成故大智度论云地有色香味触重故自无所作水少香故动作胜地火少香味故势胜于水风少色香味故动作胜火。

    【一色微】色者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也以其微细故名色微。

    【二香微】香者谓鼻所嗅种种诸香也以其微细故名香微。

    【三味微】味者谓舌所尝种种诸味也以其微细故名味微。

    【四触微】触者谓身分所觉种种诸触也以其微细故名触微。

    四求(出法集经)

    【一欲爱】谓于欲界五尘而起贪爱也因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欲爱(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色爱】谓于色界禅定而起贪爱也因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色爱。

    【三无色爱】谓于无色界禅定而起贪爱也因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无色爱。

    【四无有爱】无有即空也谓于涅盘真空之法而起贪爱也因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无有爱(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四求不得(出大乘庄严经论)

    求者推求也论云菩萨以四种求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也故名求不得。

    【一名求不得】名即假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假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二物求不得】物即事物谓虽有其物若无其名物不自显以此推之名亦是主物亦是客物既是客亦成虚假故论云推物于名是客故云物求不得。

    【三自性求不得】谓名之与物各有自体之性若推名之自性及物之自性但有虚假之名皆无真实之义故论云推名自性及物自性知俱是假故云自性求不得。

    【四差别求不得】谓于名于物各有差别之相一一分别推求悉归于空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差别及物差别知俱空故悉不可得故云差别求不得。

    四不寄附(出优婆塞戒经)

    经云佛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者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供父母妻子眷属其余藏积俟用不应寄附四处也(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

    【一老人】谓年老之人死日渐近故所有财物不应寄附于彼也。

    【二远处】谓道路隔远之处缓急要用取讨难及故所有财物不应寄附于彼也。

    【三恶人】谓不善之人禀性凶恶若见财物恐生贪夺之心故不应寄附于彼也。

    【四大力】谓豪强之人倚恃势力若见财物恐生贪夺之心故不应寄附于彼也。

    四不见(出圆觉经钞)

    【一鱼不见水】谓鱼以水为窟宅游泳水中悉无所障故云鱼不见水。

    【二人不见风】谓风发于万窍但有声响可闻而无形相可见故云人不见风。

    【三迷不见惟】谓灵明觉知之性人人本具但为烦恼无明覆障迷而不了故云迷不见性。

    【四悟不见空】谓修行之人既能觉了灵知之性本来空寂而此空性亦不可得故云悟不见空。

    四不成(出因明入正理论)

    【一两俱不成】谓声是无常非眼所见若言声是眼见而声与眼俱不能成是名两俱不成。

    【二随一不成】谓声是所作性故以声显论声是实法若不将名句文等共相为用则不成其论矣是名随一不成。

    【三犹豫不成】谓如见云雾等即起疑惑以为是火非火疑心不决是名犹豫不成。

    【四所依不成】谓虚空实有为万物所依若言虚空定无则万物无所依是名所依不成。

    四种无(出涅盘经)

    【一未有名无】谓梵志妄计涅盘之法在众生烦恼心中不可说有譬如瓶未出泥名为无瓶盖外道不知众生烦恼心中实具涅盘之德故佛答言如是涅盘非是先无同泥无瓶(梵语梵志华言净裔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灭已名无】谓梵志妄计灭烦恼已名为涅盘涅盘即无譬如瓶既坏已名为无瓶盖外道不知烦恼既灭涅盘即显故佛答言亦非灭无同瓶坏已。

    【三异相名无】谓梵志妄计烦恼涅盘其相即异谓烦恼中无涅盘涅盘中无烦恼譬如牛中无马马中无牛盖外道不知转烦恼即是涅盘转涅盘即是烦恼故佛答言虽牛中无马不可说言牛亦是无虽马中无牛不可说言马亦是无如此则不可言烦恼中无涅盘涅盘中无烦恼也。

    【四毕竟名无】谓梵志妄计涅盘之法毕竟无有名之为无譬如龟毛兔角实不可得盖外道不知涅盘之德其性常住不可毁坏故佛答言亦非毕竟无如龟毛兔角。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十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