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明三藏法数最新章节!

谓众生若能不作诸业则脱其累缚而得自在此即转行蕴而成解脱身也。

    【五转识蕴成解脱知见身】识蕴者即和合积聚之名解脱知见者知属智知见属眼见即无生智眼自在照了也谓众生若能照了识心皆是虚妄分别则无生之智眼自在明了此即转识蕴而成解脱知见身也。

    转五蕴成三德(出摄大乘论)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三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蕴成法身】色即质碍之义谓佛身相好无边音声无见顶相悉由转色蕴而成故云转色蕴成法身也。

    【二转受蕴成解脱】受即领受之义谓佛无量广大自在法乐悉由转受蕴而成故云转受蕴成解脱也。

    【三转想蕴成解脱】想即想念之义谓如来以无碍智辩说一切诸法之相无不自在悉由转想蕴而成故云转想蕴成解脱也。

    【四转行蕴成解脱】行以迁流生灭为义谓如来神通变现以清净法摄化大众生令得自在悉由转行蕴而成故云转行蕴成解脱也。

    【五转识蕴成般若】识即了别之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如来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无不自在以由转识蕴而成故云转识蕴成般若也(大圆镜智者如来真智犹大圆镜也平等性智者如来性智观法平等也妙观察智者如来妙智善观诸法也成所作智者如来真智成所作事也)。

    色蕴有五种相(出显扬圣教论)

    【一自相】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地相湿是水相暖是火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二共相】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地水火风和合为相也。

    【三所依能依相】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造色者即眼耳鼻舌身诸根也)。

    【四受用相】受用相者谓眼等诸根有增上力故而外诸色尘境界得生即有苦乐逆顺受用之相也。

    【五业相】业相者即业行之相谓色身能作种种业行之相故一切业行皆依色身摄受增长也。

    五受(出析玄记)

    受者领纳也谓六根之识领受六尘之境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一忧受】谓心于违情之境而受煎逼之忧是名忧受。

    【二喜受】谓心于顺情之境而受忻悦之喜是名喜受。

    【三苦受】谓身于违情之境而受逼迫之苦是名苦受。

    【四乐受】谓身于顺情之境而受安逸之乐是名乐受。

    【五舍受】谓心于不违不顺之境而受无苦无乐无憎无爱之舍是名舍受。

    五根(出法界次第)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处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者即五停心之观也无漏者因修禅定不落生死也)。

    【二精进根】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根】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根】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根】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五力(出法界次第)

    止观辅行问云名何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破复名为力。

    【一信力】谓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力。

    【二精进力】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法是为精进力。

    【三念力】谓念正道及助道法若念根增长则能破诸邪想则能成就一切出世功德是为念力。

    【四定力】谓摄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发诸事理禅定是为定力(事理禅定者事即色界无色界禅定也理即声闻等依理修习所发禅定是也)。

    【五慧力】谓四念处之慧照了一切诸法若慧根增长则能除一切邪妄之执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

    五识(出法界次第)

    【一眼识】谓眼根由对色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见色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根由对声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闻声是名耳识。

    【三鼻识】谓鼻根田对香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嗅香是名鼻识。

    【四舌识】谓舌根由对味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尝味是名舌识。

    【五身识】谓身根由对触尘即生识此识生时但能觉触是名身识。

    又五识(出起信论?)

    【一业识】业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谓本觉心源初无动相以不觉故动为业识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二转识】转识者亦名见相谓依前业识初动之相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相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

    【三现识】谓有能见则一切境界妄现此之境界如镜之明能现色像是名现识论云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是也。

    【四智识】谓于前现识之相不了自心所现故起分别染净之智是名智识论云依于境界心起分别是也。

    【五相续识】谓依前分别境界起念相续无有间断是名相续识论云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是也。

    五通(出大智度论)

    【一天耳通】天耳通者谓于世间一切众生苦乐忧喜种种音声悉能闻也。

    【二天眼通】天眼通者谓于世间一切种种形色及诸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悉能见也。

    【三宿命通】宿命通者谓于自身他身多生所行之事悉能知也。

    【四他心通】他心通者谓于他人心中思惟种种善恶之事悉能了知也。

    【五神足通】(亦名如意通)神足通者谓随意变现飞行自在一切所为无有障碍也。

    五种通(出宗镜录)

    【一道通】道即道理谓证中道之理而能起用无心应物缘化万有犹如影像水月空华无有定体是名道通。

    【二神通】神即心神谓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通。

    【三依通】依即依凭谓依凭术法任意无碍如乘符往来药饵灵变之类是名依通(乘符往来药饵灵变皆神仙之术也)。

    【四报通】谓鬼神先知诸天变化中阴了生神龙隐变是名报通(中阴了生者谓人死之后未曾托生于中阴中即能了知托生之处也)。

    【五妖通】谓狐狸老变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聪慧奇异是名妖通。

    五神通(出菩萨处胎经)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心彻照无碍故名神通经云妙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修习何法得神通道佛遂为说欲界中之五通焉。

    【一足不履地】谓身能飞行履空如地是为足不履地。

    【二知人心命】谓能知他人之心行善行恶生善处恶处是为知人心命。

    【三回眼千里】谓于天下众生之??若好若丑城郭屋舍山岩树木回眼之时无有远近皆悉能见是为回眼千里。

    【四呼名即至】谓于天下男女及象马巨细等声无不能闻若有呼其名者或远或近随即而至是为呼名即至。

    【五石壁无碍】谓于天下周旋往来山河石壁无所障碍是为石壁无碍。

    五后得智(出摄大乘论释)

    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

    【一通达】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观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

    【二随念】随念者亦名忆持谓菩萨由后得智于前观心中通达诸法境界之相出观之后皆能随念忆持不失也。

    【三安立】安立亦名成立谓菩萨由后得智于所通达诸法境界能立正教令他修行也。

    【四和合】和合亦名相杂谓菩萨由后得智于先所缘一切诸法和合相杂境界而能观察照了由此观察即得转一切烦恼而依菩提也。

    【五如意】如意者谓菩萨由后得智既得转烦恼依菩提故于一切所欲皆悉随意如转大地作黄金等是也(转犹变也)。

    五轮三昧(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轮有运转摧碾之义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行者修习禅定三昧亦必勇猛精进摧破或业从浅至深从凡入圣亦犹轮之义也。

    【一地轮三昧】地有二义一住持不动二出生万物谓行者修习禅定三昧若证未到地定顿觉身心相空泯然入定定法持心如地不动由未到地出生初禅种种功德亦犹地之能生物也是名地轮三昧(未到地定者谓于欲界中修禅身虽未到初禅而已得初禅定也)。

    【二水轮三昧】水有二义一润渍生长二体性柔软谓行者修习禅定三昧于地轮中若证水轮三昧即发诸禅种种功德定水润心善根增长即润渍之义由得定故身心濡软折伏高慢随顺善法即柔软之义是名水轮三昧。

    【三风轮三昧】风有三义一游空无碍二鼓动万物三能破坏谓行者修习禅定三昧发相似智慧无碍方便如风游空一切无碍既得智慧无碍方便即能击发种种出世善根功德生长如风之鼓动万物由此之智慧无碍方便即能摧破一切诸见烦恼亦由风之破坏于物是名风轮三昧(相似智慧者谓于初果已上所得智慧由未真证故名相似)。

    【四金沙轮三昧】金则譬真沙喻无着谓行者修习禅定三昧若破见思惑明发真慧无染无着则得道果若是菩萨即能破一切尘沙烦恼是名金沙轮三昧(果即初果二果三果也)。

    【五金刚轮三昧】金刚体坚用利能摧碎诸物谓行者修习禅定三昧不为妄惑所侵能断一切结使成阿罗汉若在菩萨即能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是名金刚轮三昧(结使即三界见思惑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一切种智即佛智也)。

    五因(出涅盘经)

    【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三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盖谓一切众生皆依四大烦恼而住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增长因】增长因者谓众生因衣服饮食等能令身根增长如外草木种子火所不烧鸟所不食则得增长又如因父母故子得增长也。

    【五远因】远因者谓如人因咒力鬼不能伤毒不能中依凭国王无有盗贼如水钻人为酥远因如名色等为识远因父母精血为众生远因也(水钻人者谓取酥时以水和乳而人用钻搅之三事备具然后成酥也)。

    五种果(出显扬圣教论)

    【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壬+(工/山)]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三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等流果】等即同等流即流类谓诸众生由修不善故乐住不善则不善之业转多若修善法故乐住善法则善法增长果随业转业与果同业果相似是名等流果。

    【三离系果】离系者远离系缚也谓诸众生因修八正道而远离烦恼不受果报是名离系果(八正道者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四士用果】士用者士夫所用也谓于世间诸法随依一种起士夫用如营农商贾书算计数等事由依此故农者因稼而成熟商者因货而获利是名士用果。

    【五增上果】增上者谓根身有增上胜力也如眼根虽有见性若无眼识缘境则无照用之力是故根识和合而成一切事果耳鼻舌身意诸根识亦由和合照境而成诸事是故诸根各有增上胜力是名增上果。

    现在五果(出华严经?并演义钞)

    谓以十二因缘分为三世因果无明与行二者是过去之因爱取有三者是现在之因生老死二者是未来之果识与名色六入触受五者是现在五阴之身故名现在五果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一识】识者谓初入胎阿赖耶现行之识种也以由过去无明业行为因而此识与父母三缘和合乃有色身增长是为胎中现在果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二名色】名即识心色即羯逻蓝也此之名色是胎中初七日之形位诸根未成之称即五蕴肉团之体是为胎中现在果也(梵语羯逻蓝华言凝滑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三六入】六入者即六根也谓四七日后六根渐渐增长满足此之六根能入诸尘故名为入是为胎中现在果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四触】谓六根成就十月满足而出于胎身根触风而知寒热故名为触是为出胎现在果也。

    【五受】谓出胎之后诸根领纳前境好恶等事故名为受是为出胎现在果也。

    解脱有五义(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生死不能缚】生死即五阴起灭轮转之相也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故云生死不能缚。

    【二境相不能缚】境相即一切境界之相也菩萨离凡虽见一切境界而不生着故云境相不能缚。

    【三现惑不能缚】现惑即现前分别之见也菩萨于所见之境不着而能见之心亦无故云现惑不能缚。

    【四有不能缚】有即一切有为之法皆所见之相也菩萨离凡所见皆空而无所着故云有不能缚。

    【五惑不能缚】惑即无明烦恼也菩萨了妄即真无明即是菩提无着无不着故云惑不能缚(梵语菩提华言道)。

    贤首五教(出华严经?)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色之华也)。

    【一小教】此教以随机故但说人空不明法空纵少说法空亦不明显但依六识三毒建立染净根本未尽法源唯论小乘名为小教(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三毒者贪毒瞋毒痴毒也)。

    【二始教】(亦名分教)此教未尽大乘法理名之为始不言定性声闻无性阐提作佛故亦名分于中广说法相少说法性决择分明是大乘之初名为始教(定性声闻者其性决定不乐大乘也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三终教】(亦名实教)此教言定性声闻无性阐提悉当成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名之为终以称实理亦名为实于中少说法相多说法性虽说法相亦会归性是大乘之终极名为终教。

    【四顿教】此教明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名之为顿于中不说法相唯明真性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名为顿教。

    【五圆教】此教所说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如帝网珠重重无尽于中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故十信满心即成正觉名为圆教(帝网珠者谓帝释殿前千珠宝网光相交映互摄无碍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慧观五教(出华严经?并演义钞)

    上元道场寺僧慧观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约施化次第而立此五种之教是为慧观五教也。

    【一有相教】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经之时也)。

    【二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有相小乘解空得道是名无相教(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三抑扬教】谓如来说净名思益等经抑挫小果声闻褒扬大乘菩萨是名抑扬教。

    【四同归教】谓如来说般若之后涅盘之前说法华经以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是名同归教(会三归一者会合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而归于一佛乘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常住教】谓如来说涅盘经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辈皆得作佛广谈佛性剩演圆常是名常住教(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波颇五教(出华严经?)

    波颇梵语具云波颇蜜多华言明支中天竺三藏沙门也唐贞观年间于大兴善寺译星陀罗尼经等以如来所说诸经圣教约其义趣浅深不同令众生修行有序而立五教故名波颇五教(中天竺即西土之国名也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一四谛教】谓佛于阿含经说苦集灭道四谛之法为令声闻之人修此而悟真空涅盘之理是名四谛教(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无相教】谓佛于般若经中说诸空慧法门空诸有相为令二乘悟大乘法空是名无相教(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观行教】谓佛于华严经中说诸观行法门行列排布种种修因证果之理为令众生观察修行是名观行教。

    【四安乐教】谓佛于涅盘经中说常乐我净四德常住寂灭之理为令众生得大安乐是名安乐教。

    【五守护教】谓佛于大集经中说守护正法为令众生保持不失是名守护教。

    刘虬五教(出华严经?)

    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盘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

    【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之人持之而得道果是名有相教。

    【三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谈般若空慧法门空诸有相为令小乘之人解空得道是名无相教(四阿含者长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杂阿含也)。

    【四同归教】谓如来于般若之后涅盘之前说法华经以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是名同归教(会三归一者会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同归佛乘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常住教】谓如来说涅盘经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辈皆得作佛广谈佛性剩演圆常是名常住教(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不分教五意(出华严经?)

    不分教五意者唐清凉国师推原佛教有此五种意也。

    【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谓佛所说诸法理本无二随机异解故有殊途机见虽殊终归一实故不分也。

    【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

    【三原佛本意为一事故】谓佛本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佛意如斯故不分也(九部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

    【四随一一文众解不同】谓如佛说无常法或以生灭为无常或以不生不灭为无常法本是一机解不同故不分也。

    【五多种说法成枝流故】谓法欲灭时有多种异说恐混纯源之一味成差别之枝流故不分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