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本生经最新章节!

br />     彼父于其时唱第二之偈:

    二

    尔之祖父身太弱 为诸病苦所烦恼

    予今将彼埋入穴 彼之生存予不喜

    童子闻此唱次半偈:

    三(A)

    父怀思惟为邪恶 汝为非业得惨果

    然后如斯语后,由父手取锄,于近处开掘一他穴。

    尔时父往彼处问曰:“爱儿!何故汝欲掘穴?”彼向父说明,唱第三之偈:

    三(B)

    父!年老斯行为 尊身应受者

    予行家义务 掘穴为埋汝

    于是其父唱第四之偈:

    四

    相逼以恶口 童子!汝语予之侧

    尔为予实子 奈何无慈悲

    智贤童子对斯语作答辩一偈与感兴二偈,唱次之三偈:

    五

    父亲!予非无慈悲 勿宁慈悲深

    尊身犯非业 予实为防彼

    六

    父亲!父母为何者 无罪非法杀

    身坏命终时 无疑堕地狱

    七

    父亲!父母为何者 扶助以饮食

    身坏命终时 无疑生天界

    父闻其子之法语已,唱第八偈:

    八

    爱儿!汝非无慈悲 对我慈悲深

    予受汝母言 为此悲惨事

    童子闻此云:“父亲!女人者,犯罪不受非难,则再三为恶,然为使不复为如此之事,则必须屈服吾母。”于是唱第九偈:

    九

    尊身之妻为下贱 然彼为我亲生母

    将彼由我家逐出 为父招来他苦故

    瓦西塔伽闻其贤子之语,心甚满足,彼云:“爱儿!予等回返。”于是祖、父、子三人乘车而去。然此破廉耻之彼女自思:“此不吉者离我家去。”彼女心中欢跃,以有湿气之牛粪扫除其家后,煮米粥而往眺望彼等归来之路时,见彼等前来,而离去之不吉者又复携归。彼女怒鸣曰:“呜呼!汝不运之人,奈何又将此不吉者携归。”瓦西塔伽一言不发,由车上解轭,向彼女云:“汝破廉耻之辈,汝竟何言!”使彼女吃强大打击,将彼女之足捕捉掷出,并云:“今后不得再入此家。”然后使父与子入浴后,自己亦入浴,三人食其米粥。然此恶性之彼女,数日间于他家逗留。

    尔时子向父云:“予母尚未充分会得明白,尊身为使予母生起烦恼,声言:‘如是如是之村,有叔父之女,彼女将前来扶养予父与子及予,予将携彼女前来。’并持华环,香水备车出发,而于某地方徘徊,至黄昏再行归来。”彼依其子之言而行。

    近所之女等语彼女曰:“贵女之夫,为携其他之妻前来,往如是如是之村出发。”彼女闻此,恐惧战栗而言曰:“予今零落,无复再归之机会。”而思:“惟有乞愿于己子。”于是急往其子之处,平伏彼足之前言曰:“除汝之外,予无避难之所,今后予对汝父与祖父,看顾如庄严之庙堂,因此,希能再入此家。”子云:“善哉!若母二度勿为此事,予可达成此一约束,母须正心着意。”彼于其父归来时唱第十之偈:

    一〇

    尊身之妻为下贱 然为我之亲生母

    今被调御如驯象 恶性之女可归来

    如此彼向彼父语后,出往伴母归来。彼女向夫与翁谢罪,而自此以后心被调御,具足正法,看顾夫、翁及子。两人均从子之教诫,为布施等之净业,得赴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扶养父者达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父、子及妻是如今之三者,智贤童子即是我。”

    四四七 大护法本生谭

    [菩萨=护法童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向迦毗罗城作最初出发之旅行,在其父之尼拘律树园时,对王之不信心所作之谈话。实则于当时,净饭大王于自己之住所向二千比丘众围绕之世尊奉粥饭,而于食事途中交相欢谈,王语曰:“世尊!尊身于修业中,诸神来住虚空,而向予告曰:‘汝子悉达多太子为苦行中不取食事而死去。’”其时,佛反问曰:“大王!卿信之耶?”王答曰:“世尊!予不与置信,神住虚空,虽如是告,‘菩提树下我子不达成佛,不入般涅槃。’予如是反驳。”佛言:“大王!卿于前生为大护法时,有名之师尊虽然示语:‘尔子已死,此为其骨。’然卿自思:‘我等之家庭,无幼时死者之事。’不与置信。然卿今又何以能信乎?”彼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在迦尸国有名护法之村,其村因为护法家之住所,故得此名。其处有为遵守十善业道护法而知名之一婆罗门住居,在其家上下,由奴隶乃至小使,均行布施守戒,修布萨行。当时菩萨再生于彼之家庭,名护法童子,其后彼达成年,其父与彼一千两(金币),为修得学艺往得叉尸罗。彼往其所于有名师尊前修得学艺,成为五百青年婆罗门中之高足弟子。

    当时师尊之长男死去,师尊受青年婆罗门等围绕,与亲族一同泣往墓场,举行葬式。师尊、亲族人等及彼之弟子等于其处一同悲泣,惟独护法不悲不泣。其后,彼等五百之婆罗门由墓地返来,坐于师尊近前:“呜呼!如斯有德之青年婆罗门,犹于少时,即死别父母。”彼等相互为语时,护法答曰:“亲爱诸友!汝等云‘年少之时’,何以彼尚年少而死,年少之时而死为不合理之事。”时彼等向彼云:“亲爱之吾友!汝对此等有情之死,何以无知?”彼云:“予实知之,然青年之时不死,年老之时方死。”“诸行无常,非变易者耶?”“无常乃为理,然诸有情,青年之时不死,年老之后方死。”彼等问曰:“亲爱之友护法!尔之家如何谁亦不死耶?而汝谓青年之时不死,年老之后方死,此究为汝家之习惯耶?”彼答:“唯然,此为我家之习惯。”

    青年婆罗门等以此语告知师尊,于是彼呼护法近前,问曰:“可爱之护法!闻汝家青少时不死,是真实耶?”答曰:“是为真实,师尊!”师闻其言自思:“此汉所云非常不可思议,予往其父之前讯问,若真属实,则予将实践其法德。”

    彼对其子应为之义务处理完毕后,经过七八日,呼护法近前云:“亲爱之弟子!予将旅行,汝可待予归来间,教授此等青年婆罗门学艺。”彼言毕执一只小羊之骨,洒以清净香水,纳入袋中,带领一暂用之小童,由得叉尸罗出发,渐次抵达彼村。彼于此处问:“大护法家为何处耶?”向彼方而行,立于其处之门前。

    婆罗门之诸使役中,第一班见师尊者,由师手取过日伞,脱靴,由小童之手接受其袋,小童向彼等曰:“请转告护法童子之父:‘卿之子护法童子之师,前来拜望,立于门前。’”门班云:“谨遵台命。”于是向童子之父报告。彼父急往门前:“敬请入内。”引师至家中,坐于坐席之上,然后为之净足,一总应为之事。

    师尊食后于对坐欢谈之时,师云:“婆罗门尊者!卿之子护法童子,聪明智慧,成就三吠陀及十八学艺,然于某不幸事件丧命,诸行无常,无可悲者。”婆罗门拍手大笑,师云:“卿何故笑?”彼答:“予子不死,此或为他之某人死去。”师云:“婆罗门尊者!汝子已死,可见骨为信。”于是将骨取出云:“此卿子之骨。”婆罗门云:“此为小羊或犬之骨,而予子不死。予家七代之间,无青年之时夭死之事,尊师乃为虚言。”于此大众皆拍手大笑。

    师尊见此不可思议之事,心甚欢喜,师问:“婆罗门尊者!卿之家风,青年之人不死,不得毫无理由,依如何理由,青年之人不死耶?”师唱第一之偈:

    一

    如何梵行汝遵誓 如何善行此果报

    婆罗门尊者!请君为我语其义 汝之青年何不死?

    婆罗门闻此后,说明此家依如何之德,青年之人得以不死,唱如下诸偈:

    二

    不吐虚妄行正法 避免邪恶之行为

    厌离一切不净法 我等青年得不死

    三

    善恶之法虽得闻 不善之法皆不染

    不舍善友离恶友 我等青年得不死

    四

    布施为先心满足 得行布施心喜悦

    励行布施心不悔 我等青年得不死

    五

    沙门婆罗门旅人 行者乞食与贫民

    予等供养以饮食 我等青年得不死

    六

    我等决不轻视妻 妻对我等不轻视

    何处俱皆修梵行 我等青年得不死

    七

    此等美德妇人生 子等聪明智慧深

    通晓吠陀且多闻 我等青年得不死

    八

    父母兄弟并姊妹 乃至妻子总我等

    皆为来世修正法 我等青年得不死

    九

    随顺使女并仆役 家臣从者悉随顺

    皆为来世修正法 我等青年得不死

    最后彼以次之二偈语正法实修者之美德:

    一〇

    护持正法实修者 善行正法赍幸福

    善行正法成功德 实修正法离恶趣

    一一

    护持正法实修者 洽如雨季大天盖

    护法童子护正法 童子幸福骨为他

    先生闻此云:“予此次之旅行为一竞技之旅行,有效果而非无效果。”而彼充满喜悦向护法童子之父谢罪云:“予为试卿持此小羊之骨而来,卿之子无病息灾,请与我卿之护法。”于是书记于叶之上。逗留其处数日之后,返往得叉尸罗。而彼为修得所有护法之学艺,付送多数之从者以为回报。

    结分

    佛向净饭大王说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王达不还果————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父母是大王之家族,师尊是舍利弗,从者是佛陀之随身者,护法童子即是我。”

    四四八 雄鸡本生谭

    [菩萨=雄鸡]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企图杀生所作之谈话。比丘等于法堂云:“诸位法友!提婆达多以使用射手等为杀十力[佛]之方便。”就有关提婆达多不德开始谈论。适佛出于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集于此处为如何之语?”答云:“为如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此者企图杀我,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憍赏弥国名憍赏弥迦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竹林精舍某牝鸡之母胎,而其后有几百只鸡为从者栖于森林之中。其近处住有一鹰,彼为方便,日日执一鸡而食以为生,彼除菩萨外,食尽所有残余之鸡,只余菩萨一只。然彼菩萨不放逸,于适当时刻求饵,进住于竹薮之中,使鹰不能捉彼。鹰思:“予以方便说服彼而捕捉之。”于是停留于近彼之枝上云:“我可爱之鸡王!汝何故对予怀有恐怖耶?予欲与汝亲密,此处彼处充满食饵,双方俱于其处觅饵,相互友善生活。”尔时,菩萨对彼云:“君对予而言,不能与汝亲密,汝去。”“君以予曾为恶事之行动,使汝不能信用,今后予将不为如此之事。”“对予而言,予无交如此友之必要,汝去。”如此三度拒绝。“与具有如此性质者,不能亲密。”彼菩萨之音声响彻于密林,于诸神赞同时为法语,唱此等之偈:

    一

    妄语之人我不信 恶行之人我不信

    利己之人我不信 伪善之人我不信

    二

    彼常有诸人 喉之渴如牛

    予思交友谊 空言事不行

    三

    伸手空合掌 隐慝言辞影

    不怀感谢念 不实人勿来

    四

    浮薄我不信 为女或为男

    结约又破约 斯人不得信

    五

    下行不净业 杀害总不定

    秘行锐如剑 斯人不得信

    六

    伪装友之姿 无情以甘言

    弄种种方便 斯人不得信

    七

    食物与财宝 发现有场所

    愚人叛其友 杀之往其处

    次现等觉者四偈,乃由法王所唱:

    八

    多数持友态 敌隐为近侍

    善拾此恶人 如雄鸡于鹰

    九

    突发之物事 不立起回忆

    屈从敌之力 终必至后悔

    一〇

    突发之物事 立即注其意

    免敌之迫压 如雄鸡于鹰

    一一

    彼之陷阱置森林 常为破坏行非法

    此等敌人速远离 竹薮雄鸡之于鹰

    然彼唱此偈终了后,呼唤鹰曰:“尔若居此场所,予知汝所为之事。”对鹰加以威吓,鹰由此处飞向他处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前生如是企图杀我。”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鹰是提婆达多,雄鸡即是我。”

    四四九 辉煌耳环本生谭

    [菩萨=天神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丧子长者所作之谈话。某时于舍卫城一事佛长者丧失其爱子,因过于悲伤,忘却入浴与食事,不顾自己之工作,事佛亦呈怠惰,唯只悲泣云:“予可爱之子舍予而死,先予而行。”

    晨起,佛眺望世界时,观知彼男可入预流之初地。翌日,佛由比丘等围绕往舍卫城乞食,食事终了,使比丘等还,佛由长老阿难相从,移步至彼男之家。诸人告长者佛来之事,家中人等设座请佛,呼长者来近佛。长者会见佛毕,着座于一面,佛以温暖同情之言辞与语,佛问曰:“优婆塞!汝失一子而悲痛耶?”彼应佛之问,答云:“唯然。”佛续言曰:“优婆塞!古之贤者失子,沉于悲伤,闻贤人之语:‘去者不能再得。’知此真理,遂无少悲。”佛应长者之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一有力之婆罗门子,年仅十五六岁为痰病缠绵而死,生天上界。其父婆罗门因失子往墓地,绕于一堆灰之周围悲痛,完全停止工作,终日只沉于愁思。其天神之子见此情状自思:“思惟如何之方法,取去其愁苦。”于是前往墓地,值父前来悲痛之时,其子现身,着华丽之饰物,出现于一方,双手抱头,大声哭泣,婆罗门闻声,见为其子,对子心感爱情,行近其子而问曰:“爱子!汝于此墓地之中,何所悲耶?”于是唱最初之偈:

    一

    凝装辉煌之耳环 花环饰身薰黄檀

    寂寞墓间举腕泣 吾子究有如何悲?

    青年答以第二之偈:

    二

    我御黄金车 车体甚辉煌

    如何无两轮 知死故伤悲

    婆罗门同情其子唱第三之偈:

    三

    黄金与白金 金属或宝珠

    调御汝所望 我与汝双轮

    对闻此青年述所述偈:

    四(A)

    此青年和之

    现等正觉者之佛,为述初句:

    (B)彼处日月辉

    我有黄金车

    青年无两轮(日月)

    其余之句为青年所述,婆罗门立即续云:

    五

    愚哉汝青年 所望不可得

    尔死予无奈 日月不可获

    青年更说:

    六

    日月之行程 见其来往姿

    死者不可见 悲恋何太愚

    婆罗门闻此青年语,悟曰:

    七

    青年!汝语实真实 我悲实太愚

    幼童泣获月 如我恋死者

    如是婆罗门闻青年之语,由悲中解脱,感谢青年唱次之诸偈:

    八

    如火注入油 热中予为热

    如以水注火 汝我皆拔苦

    九

    我心食入箭 汝为我拔去

    我心沉悲苦 子为我拂除

    一〇

    我箭已拔除 我无悲无忧

    青年!我今闻汝语 我无悲无忧

    于是青年曰:“婆罗门!予即是汝悲念之子,予已生天界,今后决勿再事叹息,只应行布施,守戒律,勿怠于布萨。”如是述说自己之地位,还天国而去。于是婆罗门亦守其语,为行布施等德行,死后亦生于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长者得预流果————佛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说法之子天神即是我。”

    四五〇 布施比丘本生谭

    [菩萨=帝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行布施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某时,比丘闻佛之教,与其教共鸣,出家以来,多行布施,以行布施为乐。由食器所受之食物,如不分配与他人,则自己不食;所受饮物,如不分配与他人,则自己不入于口;彼如是喜行布施。尔时诸人集于法堂,语其德性。佛来其处问比丘等共为何语,比丘等语布施比丘之事。佛呼彼比丘:“汝行布施,乐为布施之语,为真实耶?”比丘告以实不相违,佛于此曰:“汝等比丘!此比丘前生为不信心者,因无信仰心故,甚至著于草端之油滴,亦不知布施。我制彼比丘自省,教以布施之果,使深染布施之心,虽他生受生,亦不拔去。”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为于富裕家之青年,管理家财,及父殁继承财产。某日之事,彼见自己之财产自思:“此处有财产,然未考虑利用之法,因此,予将投出财产,自己为布施之事。”于是建施物堂,终生行大布施。“纵然命尽,亦行此布施,代代不断。”以此教训其子,彼于忉利天再生为帝释。

    子亦如父行布施,而对其子遗相同之教训,命终再生成为月天子,其次其子成为日天子,其次之子成为天之御者,其子再生为乾闼婆之子五顶。然第六代之主人为不信心者,顽固而无情爱,吝啬而不布施,烧毁布施会堂,逐打乞食者而追散之,著于草尖一滴之油亦不与。

    天主帝释观察前此之行为:“彼等果然继承布施之遗业与否?”观察所见————自己之子行布施,再生成为月天子;其子成为日天子;又其子成为天之御者;又其子再生为五顶;至第六代则此遗业中断。于是帝释自思:“制此恶法,必须使知布施之果。”如是彼集合月天子、日天子、天之御者及五顶谓曰:“我等之家系,第六代主人,烧毁布施会堂,追散乞食者,何物亦不布施,因此,我等对彼思与教化。”于是一同前往波罗奈城。

    此时富裕主人之统治事务终了,移足出至第七门仓库眺望街中。帝释向四人云:“君等可随我之后。”言毕接近富裕主人之前而立曰:“若长者能与我以食物!”“婆罗门!今此处未有食事,请往他处。”“大长者!婆罗门乞食之时,无拒绝者。”“婆罗门!予家既未调理食事,亦未有食事之材料,请往他处。”“大长者!我为汝唱诗一首,汝请闻之。”“我等无闻汝诗之必要,汝请他往,勿立于此处。”

    帝释若不闻其语之状,唱次之二偈:

    一

    贤者虽不备 调食为乞者

    汝为有备者 立于不与处

    二

    吝物自恣者 布施不能与

    望福行布施 此为贤者业

    主人闻此云:“如是请入家中少坐,予行少量供养。”帝释唱此等偈颂,入内而坐。

    其次月天子进出乞食,“予无与汝之食物,汝请他往。”彼闻主人之言云:“大长者!汝屋内有一婆罗门,若有婆罗门之供养,予亦可入内。”主人云:“除婆罗门之供养外,决无其他,汝请他往。”彼若未闻,云:“大长者!先请闻偈。”于是唱次之二偈:

    三

    不行布施人 堂事起吝怖

    因不布施故 于是有吝怖

    吝惜财物者 恐饥且怖渴

    此世彼世怖 愚人徒受苦

    四

    善与制诸欲 若然无吝怖

    来世多福德 必待其人受

    长者闻此语云:“如是请入内,少为供养。”月天子入内坐于帝释近傍。

    由此稍后,日天子来求食事,唱次之二偈:

    五

    难施为布施 难为布施者

    效法不善者 难从善人法

    六

    善人与恶人 归趣故有别

    不善趣地狱 善者行天界

    长者只闻其言,而不向彼观望云:“如是请入坐婆罗门之侧,少受供养。”

    继之则为天之御者前来乞食,彼云:“无有食事。”御者唱第七之偈:

    七

    贫者有布施 富者不欲与

    贫者与奉施 可当其千倍

    长者云:“如是请入就坐。”

    其次不久五顶前来乞食,长者云:“此处无有,请至他处。”“前此予往任何处,均有婆罗门受供养之例,因此予思此家亦有婆罗门之供养。”于是说法唱第八之偈:

    八

    生活虽贫行正道 零细养育与子孙

    若人千百为供牺 比此少分无价值

    长者闻五顶之语自思:“予将闻此为何无价值。”于是唱第九之偈:

    九

    何故广大多供费 比正布施无价值

    何故数千为供牺 无此少分布施价?

    五顶答此唱最后之偈:

    一〇

    若人住于不正思 布施使彼苦杀悲

    屠杀滴泪行奉施 何可相等正布施

    如是几千运供牺 一分不值此布施

    长者闻五顶之教云:“如是请入家就坐,少行供养。”于是五顶往婆罗门之侧着座。

    尔时长者呼其使者命之曰:“向此婆罗门等供养少许秕米。”女人取秕米谓曰:“可于何处煮食?”“予等不触秕米。”使者云:“主人!婆罗门不触秕米。”“如是施与白米。”使者持白米云:“请取白米。”“予等不取未煮者。”使者云:“主人!彼等不取未煮者。”“如是以锅备以牛之食物与之。”使者为婆罗门以锅准备牛之食物持来与之。

    此五人婆罗门吞食,皆满口张颊,结于喉中,转眼吐出,翻倒如同死人。使者见此,思为已死,惊向长者报告:“婆罗门等不能吞下牛食而死。”长者自思:“人等非难:‘汝此暴汉,对善良之婆罗门与以牛食,使婆罗门不能吞下而死。’”于是命使者:“速行取去婆罗门等锅中之食物,而准备上等之甘食。”长者步出道路,呼集诸人等辩解曰:“予经常以予食之食物供养此等婆罗门,然婆罗门等欲深,大肆罗致食之,遂致结喉而死,诸位应知此非予之过失。”

    此时于群集诸人之前,婆罗门起立,环视诸人云:“此富人谎言,彼云供养自己所食之食物,但首先与我等以牛之食物,而于予等如死人状倒卧期间,准备此等食物。”言毕由口中吐出所食之食物于地上使人得见。于是群众非难长者云:“汝盲目之愚人,破坏自己之家规,烧布施之会堂,掴乞食者之首予以追散,皆汝之所为。对此善良之婆罗门等与以牛之食物,汝往彼世之时,可将汝之家财结带于首上而去耶?”

    此时帝释问群众曰:“君等知此家财为谁之物?”“予等不知。”“君等以前未闻昔日于此街上有波罗奈大豪商,建立布施堂,实行大布施之人耶?”“唯然,予等曾闻。”“彼长者即予是,因行布施,再生为帝释天神之王;予之子不破遗业,再生为月天子,其子为日天子,其子为天之御者,其子再生为乾闼婆之子五顶。于此诸人之内,居于此处者为月天子,此为日天子,此为天之御者,此即恶人之父乾闼婆之子五顶。如此皆为布施福德多者,贤者应善为善事。”为释群众之疑,帝释升至空中,依大威力具多数之从者立放光辉,全市街如现光明照耀。帝释呼群众曰:“我等自天上舍光荣而降,来我家系最后所现之家系秽恶之富人长者处。此恶人灭我等家系之遗训,烧毁布施之会堂,捕捉乞食者之首而追出,舍弃我等之家训,否定布施之教,将来必堕地狱,因此以哀愍降来此处。”帝释示布施之德,为群众说法。

    长者于是合掌立誓曰:“天神!予自今以后,不舍传来之家训,多行布施。自今日起,假令一滴之水,由清净牙齿之清凉剂开始,苟为自得食物不与他者,决不入口。”

    帝释训彼应须自制,授与五戒,与四人天神之子共同归还自己之住所。长者亦于如是有命之期间多行布施,再生于忉利天上。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此一比丘前生为不信心,不行任何布施,而予训示比丘,使知布施之果。今虽转生,仍不舍其心。”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长者是今之布施比丘,月天子是舍利弗,日天子是目犍连,天之御者是迦叶,五顶是阿难,帝释即是我。”

    四五一 鸳鸯本生谭

    [菩萨=鸳鸯]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贪食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比丘对所与之衣食不能满足,彼云:“何处有施食者耶?”各处行走搜索,闻有美食之语,则大欢喜。尔时对此比丘持有好意之比丘等,怜悯此比丘而向佛申述。佛唤此比丘问其是否如人人所说之贪食,彼申说果如所言。佛言:“比丘!汝依我出离之教而出家,何故贪食耶?贪食乃为罪恶,尔于前生即因贪食,于波罗奈不满足象之死体等而入于大森林中。”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在波罗奈有一只贪食之乌,彼对象之死体等不满足,彼思:“森林为如何之物?”于是彼往森林,对木实亦不满足。彼往恒河之岸巡回行走之间,见一对鸳鸯之鸟,非常美丽,彼云:“此必在恒河岸边,多有肉食。予将问此鸟,往其搜索食物之场所,食同等之物,成为美丽之毛色。”于是接近鸳鸯而坐,唱询问之二偈:

    一

    丽色美形姿 羽色带赤辉

    鸳鸯!尔形真美丽 诸根亦清净

    二

    帕提那与帕乌萨 瓦拉迦与穆恩迦

    罗稀他与诸鱼类 恒河岸边尔为食

    鸳鸯驳斥其言唱第三之偈:

    三

    林中不求食 亦不搜水中

    苔草帕那迦 吾友!此为吾之食

    乌于是唱二偈:

    四

    鸳鸯汝吾友 汝食我不信

    我于人里中 盐油调味食

    五

    人调之米饭 甘味加肉汁

    然我此羽色 鸳鸯!何以不如汝?

    于是鸳鸯告以乌之羽色丑陋之原因,训乌说法,唱次之诸偈:

    六

    害人与恶意 时于己心持

    食时自战怖 故汝如斯羽

    七

    乌友!世间汝落伍 依有恶业故

    不乐得团食 故汝如斯羽

    八

    吾友!我虽食水草 不伤诸生类

    少欲无疑惧 无忧亦无怖

    九

    如斯保威仪 恶行应舍离

    于世不为害 如我为人爱

    一〇

    不使人杀不自杀 不使人征不自征

    有慈悲分对诸有 对任何人无憎恶

    鸳鸯为乌说法:“若汝为世间所爱,则须完全离去恶意。”乌云:“对予说汝等饮食之道,又有何益?”于是呀呀而鸣,飞往波罗奈秽物之地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贪食之比丘得不还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乌是贪食之比丘,雌鸳鸯是罗睺罗之母,雄鸳鸯即是我。”

    四五二 布利般哈本生谭

    此见于隧道本生谭中(隧道本生谭=大坠道本生谭《五四六》)

    四五三 大吉兆本生谭

    [菩萨=师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有关吉兆之经典所作之谈话。于王舍城为起某种事业,有多人集合之中,一人云:“今日为予当吉兆之日。”彼起立出发而去。其他一人闻之曰:“彼男云吉兆等语而去,究竟何为吉兆?”

    又其他一男云:“吉兆为见吉祥之相,若人早起外出,见纯白之牡牛、见怀妊之女、或见赤色之鱼、满装之苏油、新榨之牛酪、或见未洗之衣类,或见粥食之事,此外别无吉兆。”其他一男云:“确系如此。”加以赞成。

    于是又他一男云:“彼非吉兆,吉兆为所闻之事,如闻某人云:‘满足’,又如闻:‘生长’、‘正生长’,或闻:‘食’、‘啮’等语,除此之外,别无吉兆。”某人闻此语同意赞成曰:“如是如是。”

    其次他之一男云:“彼非吉兆,吉兆乃感觉之事,即早起外出,对地有感、或感绿草、湿牛粪、清净上衣、赤色之鱼、金银,或感食物,除此之外,无有吉兆。”又某人闻此语加以赞成:“实为如是。”

    如此,用眼见吉兆,用耳闻吉兆,除此以外用感觉所感吉兆,三种主张者互相不能说服对方,于是由地神至梵天界诸神,不能真实得知“此即为吉兆”。因此,帝释自思:“此吉兆之问题,于人天之内,除世尊之外,无能说此者。予往世尊之处询问。”帝释于夜分往佛之处,敬礼合掌发问:“多数之天及人……。”佛为此以十二偈说示三十八种吉兆,反复反复颂出吉兆经典,千俱胝之诸神得阿罗汉位,得预流等三位者不计其数,帝释闻此吉兆后,返还自身之住所。由佛闻吉兆之人天均喜悦云:“善哉所说!”

    时在法堂称赞如来之德,诸人曰:“诸子!如来合入人天之心,说此他人完全难近之吉兆问题,使人疑惑澄清,有如升虚空之月。如来完全为大知者。”如来适近其处问曰:“汝等比丘!于此处为何语耶?”比丘申述:“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如是达正觉之我,说示有关吉兆之语,非自今始,我行菩萨之行时,亦为人天解疑,说吉兆之问题。”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菩萨生于某街市有势力婆罗门之家,命名为拉其达童子。达青年时,在得叉尸罗修习学问,娶妻,其父母死而调查财宝时,决意为大布施,遂舍欲于雪山地方出家。如是依禅定得神通,食森林之草根、果实,在某地为住居,经时而弟子大增,有五百之追随者。某日之事,弟子等苦行者近菩萨前曰:“师尊!雨季之间,由雪山降下,为准备盐与酸物,思欲往地方行,如此,则予等身体强健,且能各处巡礼。”弟子等乞求许可。菩萨曰:“如是汝等前往甚善,只予一人留住此处。”弟子等闻师之语,为告别之言,下雪山行,到着波罗奈市,住居于王园之内,于其处受大欢迎与尊敬。

    某日之事,波罗奈王城诸人集合之时,掀起有关吉兆问题之消息,此于序文中已有说明。惟于此时,为解诸人之疑问,未能发现有关吉兆问题之有力说明者,于是诸人往王园询问行者等吉兆之问题。行者等答王云:“大王!予等不能解说此问题,予等师尊拉其达仙人具有大智,今住于雪山,彼知对此吉兆问题之解说,使合于天界乃至与人界者共同之心。”王曰:“诸位尊者!雪山处于远方,尊师到底不能前来,虽云如此,我等亦难前往,将如之何?汝等前往询问汝等师尊,学得再归,语与我等。”行者应王之请云:“善哉!”同意其请,归至师尊之处申诉问语。师问王之安否及人民之状况时,行者等就眼所见有关吉兆等问题之始末,向师尊谈及自己等为求此问题之解答,特别前来向师说明愿望:“师尊!请为我等解说吉兆之问题。”此时弟子之长老向师问以第一之偈:

    一

    人望吉祥时 应唱如何语

    读诵何圣典 或诵何天启?

    此人于此世 或者于彼世

    以如何行作 得祥福之惠

    如是弟子之长者问吉兆之问题时,大士菩萨为除人天之疑,为觉者之善导:“如是如是”说明吉兆。

    二

    如何诸神一切父 乃至爬虫诸有类

    互以慈悲相敬爱 此为有类中吉祥

    如是大士说第一吉祥毕,其次说第二之吉祥:

    三

    人为世间持善心 男女子弟行谦让

    遇骂忍辱不反驳 人人呼此为吉祥

    四

    有学家系善 生为富贵者

    同僚不相轻 友谊有吉祥

    五

    善友与善人 不欺得信用

    均富不害友 友间有吉祥

    六

    同年妻女爱 从顺有子孙

    教养德行高 妻女中吉祥

    七

    王有名声有类主 清净生活持势力

    民我不二为我友 此为王中之吉祥

    八

    食与饮物施信者 香与香水与花环

    胸满欢喜心寂定 此为天上之吉祥

    九

    诸贤尊彼清圣法 成满善人住寂静

    多闻持戒诸仙敬 此为阿罗汉吉祥

    大士唱此等之偈。大士依此之偈,使彼教说达阿罗汉教之最高顶,以上八偈说示吉祥,依此等吉祥使彼等满足,说最后之偈:

    一〇

    此等实为世吉祥 智者称赞心快适

    有智者应从此教 吉兆之内无真理

    行者等闻此等之吉兆,停留于七八日间,辞师下山出行。王迎行者等询问,行者等依师所教语王吉兆之问题后,遂还雪山。由此之后,吉兆之事,为世所明。有关吉兆有此规范,人人死后得生天道,菩萨亦于游化完毕与诸仙行者生于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我非只今日,于前生即说吉兆之问题。”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诸仙人是佛弟子等,问吉兆问题之弟子是长老舍利弗,师尊即是我。”

    四五四 迦达贤者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儿童之死所作之谈话,事情完全与辉煌耳环本生谭相同。佛向优婆塞发问:“优婆塞!汝愁烦耶?”答曰:“唯然。”佛对此云:“优婆塞!古之贤者闻贤人之语,对儿童之死而无悲。”佛应其求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玛伽堪萨王于郁多拉巴达地方之堪萨国阿西丹伽那城治国时,王有二位王子,堪萨与宇婆堪萨,及王女一人,德瓦格芭。王女出生之日,婆罗门预言者来预言曰:“此女之腹所宿之子,将灭堪萨国之堪萨王系。”王为爱情不忍扼杀王女,王思:“彼兄弟二王将可善为图谋。”王年老而薨。因王之死,堪萨继承王位,宇婆堪萨为副王。

    二人思考:“若予等使吾妹亡故,则必受非难,如是使彼女独身,不与任何人结婚,使人看守。”于是建造一柱为中心之塔,使王女居住,而以王女之侍女难陀句芭及其夫安达卡温夫使者为看守之人。

    时在宇达拉玛都拉地方,有摩诃萨拉王君临治国,彼有二位王子萨伽拉与宇婆萨伽拉,其父王死后,萨伽拉承受王位,宇婆萨伽拉为副王。宇婆萨伽拉与宇婆堪萨于同一师尊处共同修学。宇婆萨伽拉侵入兄王之妇人室内被捕,逃往堪萨国宇婆堪萨之处,宇婆堪萨介绍彼与堪萨王,王对宇婆萨伽拉以优厚之待遇。

    宇婆萨伽拉事王之时,见德瓦格芭所居一柱为中心之塔,彼问:“此为何人居住?”彼闻其理由,对德瓦格芭寄与同情。某日之事,德瓦格芭见与其兄宇婆堪萨一同仕王之王子,彼女问:“此为何人?”侍女难陀句芭答:“此摩诃萨伽拉国之王子。”于是彼女私恋王子。而宇婆萨伽拉对使者难陀句芭加以用心,彼云:“汝能否使予与王女会面?”彼女云:“王子!此事甚易。”于是彼女转告王女,王女本即倾心于王子,彼女闻使者之言云:“其善。”与以同意。难陀句芭向王子预为转达其意,夜导王子至王女之住居,王子遂得与王女共同居住。

    如是二人时时相会之中,王女怀孕,其后王女有孕之事告知兄王。兄之二王子问难陀句芭,使乞求恕罪,言述事之始末,王兄弟闻此思考:“妹不能亡故,生女亦无亡故之必要,若生王子则必须不许存活。”于是将王女配与王子。

    王女月满生一女子,兄等闻之,大为喜悦,命名为安佳纳德威。王与彼等名哥瓦达玛那之富村,于是宇婆萨伽拉与王女共住于哥瓦达玛那村。王女又再怀孕,而使者亦同日怀孕。二人月满,同日王女生一男子,使者生一女子,王女恐杀其子,秘密将其子送往使者之所,而将使者之女取为己女,于是二人生子女之事向王兄弟告知。王兄弟问:“为男抑或为女?”闻知又生一女,王云:“如此继续养育。”如此以同一方法,王女先后生十人之男子,而使者生十人之女子。十人之男子皆育于使者之处,十人之女子则在王女之所,此事无任何一人得知。

    王女德瓦格芭之长子名世天,第二子力天,第三子月天,第四子日天,第五子火天,第六子水天,第七子阿周那,第八子拔周那,第九子伽达贤者,第十子安库拉。彼等作达卡温夫之子,为十人被使役之兄弟。

    时间经过,兄弟成长,强而有力,具有残忍粗暴之性质,步入掠夺之行径。终于劫掠向王奉献之贡物,诸人集聚云:“使者安达卡温夫之子十人兄弟行将掠夺王国。”对宫廷之优柔加以非难。王呼安达卡温夫结问曰:“何故汝子等为掠夺事?”王多次遣人,威胁使者,对之责难。使者大为恐怖战栗,求王宽恕,向王告白曰:“大王!彼等非我子,实为宇婆萨伽拉之子。”王集合宫臣协议:“以如何方法捕缚此十人兄弟?”宫臣等云:“大王!彼等为拳斗士,可于城中召开拳斗大会,呼唤彼等至拳斗场再捕杀之。”并于城中鸣击大鼓传布命令云:“自今七日,举行拳斗竞技。”于王宫门前准备拳斗场,周围作栅栏,装饰场内,以胜利之幢竖著于栏杆之上。全城之内涌起热潮,车轮相接,为得座席拥集而来。

    彼等命洽努拉与穆提伽往拳斗场,咆哮跳跃,阔步弹指,耀武扬威;而十人之兄弟亦前往欲为公众之掠夺,身着美丽上衣,于香市掠夺香料,于花市掠夺花鬘,四肢涂香油,身着花鬘,耳饰耳环,跳跃咆哮,弹指阔步,神彩飞扬出现于拳斗场上。

    尔时洽努拉不断弹指拉近,力天见此曰:“予不用手触。”由象小屋中取系象之大绳,大叫一声跳起投绳,围绕洽努拉之腹,绳之两端,卷合为一,旋转于头上,击打倒于地上,然后将之扔掷于栅栏之外。

    洽努拉当场摔毙。王呼穆提伽,彼起立跳上,咆哮弹指,力天击彼骨碎,彼叫曰:“予非拳斗士。”力天曰:“予不知汝为拳斗士与否?”捉其双手,扑打倒于地上气绝,然后扔出栅栏之外。穆提伽临死时立誓云:“予将为药叉,吞食此男。”彼于伽拉玛提亚森林中再生为药叉。王起立云:“召捕十人兄弟。”

    恰于是时,世天以铁轮为武器,投落于王之兄弟二人颈上。民众战怖,平伏于十人兄弟之足下云:“请饶恕我等。”十王子杀其二人叔父,据阿西丹伽那城,治其国家,迎父母于其地。十王子更考虑:“以全印度之王国为我等之物。”进而往伽拉塞那王所居之阿约迦城,将城包围,平杂木林,破周围之城壁,捕虏其王,王国入于其手。

    其次向都瓦拉瓦提地方前进,其市面临海,一方高山耸立,内住有妖怪,有药叉护持其市,见敌至辄现驴马之姿,扬起鸣声。此时依药叉之威力,举全城于海中置于一孤岛之上,敌去再行复置于原地。如是之驴马知十王子来,扬起鸣声,使城上升,立于孤岛,城之姿态忽然消失,王子离去其所,城再来立于原地。十王子来,而驴马又如前状。

    十王子对都瓦提城之王国不能入手,于是往黑底帕雅那道士之前,表示敬意:“尊师!我等不能得都瓦拉瓦提王国,请告我等以何方法?”道士告曰:“于如是如是之沟所,有一驴马居住,彼见敌而长鸣,尔时城即上升。汝等捕捉其足,彼可告汝等之方法。”王子等作礼而去,往驴马之足下,向驴马请求:“吾友,除汝之外,别无可助予等者,予等攻城之时,请勿长鸣。”驴马告曰:“使予不鸣,势不可得,然汝等中四人先行,取大铁锄,于四方之城门向地中入大铁棒,于城上升时,手持铁锄附着之铁锁与铁棒相结合,于是城即不能举起。”十王子云:“甚善。”彼等于驴马未鸣之间,取锄来向四门打入铁棒。时驴马长鸣,城开始上升,但四门立四持锄者,以附着铁锄之铁锁结住铁棒,城遂不能举起,十王子于是入城杀王,使王国成为彼物。

    如是彼等十人之兄弟,以铁轮杀及全印度六万三千之王,如是十王子住于都瓦拉瓦提,配分王国为十分,尔时忘却其姊安佳纳德威。于是十兄弟云:“如是可分为十一分。”然最少之安库拉云:“予之一分,请与予姊,予为商贾,以维生活,但诸兄长等使各自之人民对予献与年税。”兄等赞成,将其配分赠与其姊,于是其姊与九人之王子住于都瓦拉瓦提,安库拉则为一商人。尔时人寿为二万岁。

    时长兄世天王失去其一爱子,王甚愁恼,舍弃一切工作,终日著于寝床之一部而哭泣不止,伽达贤者自思:“除我之外,无能去兄之忧者,我须以方法除兄之忧。”于是彼扮成狂人巡回于城内,自向空中胡言:“与我以兔,与我以兔。”城中起大骚动,传云:“伽达贤者发狂。”此时大臣罗希内雅向世天王近前告白事由,唱第一之偈:

    一

    堪哈族之君!君起何横卧 贪眠有何益

    君弟望虚空 身内跃狂气

    开萨瓦!伽达贤者王 口中说虚语

    闻大臣如是之语,佛知王心动,现等觉者唱第二之偈:

    二

    开萨瓦!汝闻大臣语 为恐怖所袭

    因有亲弟忧 打破汝沉寂

    王起立,速由王宫而下,往伽达贤者之处,双手紧握其弟,语述第三之偈:

    三

    如何汝狂气 彷徨于都城

    口中呼兔走 谁取去汝兔

    伽达闻王之语,仍不关心,仍反覆同一之言不变。王又唱次之二偈:

    四

    黄金与宝珠 白银他金属

    宝石珊瑚贝 望兔为汝作

    五

    且于他森林 为作兔饵场

    为汝赍彼等 汝望如何兔?

    贤者闻王之言述第六之偈:

    六

    地上所住兔 一切非我求

    我愿住月兔 开萨瓦!汝可交付我

    王闻此语:“无疑地予弟确已发狂。”于是悲伤述第七偈:

    七

    亲弟!汝必舍生命 生命实可贵

    月中求取兔 勿望不可望

    伽达贤者闻王之语,身不动而立,向王云:“兄长!汝知失生命求兔亦不可得,何故死子而如是悲痛耶?”于是唱第八之偈:

    八

    堪哈王!陛下若知此 堪为他者训

    奈何昔逝子 今更添愁烦?

    伽达语毕立于道之中央云:“兄长!予只望可知(可见)者,然汝悲痛不可知(不可见)者。”贤者为王说法唱次之二偈:

    九

    依神或依人 不得留永久

    我子生不死 何能以求得?

    一〇

    咒文树根皮 药草与财宝

    堪哈!死子汝悲痛 无力使子苏

    王闻此语云:“可爱者!善哉!汝之意图,为除予忧而试为此。”王称赞伽达贤者说次之四偈:

    一一

    依此大臣与贤者 虽已对予有忠言

    无如今日得正觉 伽达为我人间师

    一二

    如火注入油(与第四四九第八偈同)

    一三

    我心食入箭(同第四四九第九偈)

    一四

    我箭已拔除(同第四四九第十偈)

    最后现等觉者说偈:

    一五

    有同情者 有斯智慧

    由忧免除 伽达慰兄

    其次,世天王以伽达童子之力免去忧愁,支配王国甚久。时十王子之童子等思考:“黑底帕雅那道士具有天眼,予等对彼一试。”使一青年童子美装,扮为怀孕之人,于腹部附以如和尚枕状之物,往彼之处问曰:“此妇人何时生子?”行者见此,知此兄弟十人灭亡之时到来,又知今日为自己之死期,彼答王子曰:“汝诸童子!汝等与此男子有何关连?”王子等云:“回答予等问题。”彼等向道人进迫,行者答云:“此男自今至第七日将产竭地罗树(坚木)木片,因此而世天之一族灭亡。总之,汝等取竭地罗树之木片烧灰,投诸流水。”彼等云:“此男一派胡言,男人如何生子?”于是作丝绳绞杀行者。

    王呼王子等问曰:“何故杀行者耶?”王闻语之始末,心怀死惧,命人看守此男,至第七日由腹部生出竭地罗树木片,烧之成灰,投舍于河中。其后生长为爱拉伽树。

    其后某日之事,王子等欲往游水,往城门入口处所设之临时假屋,大为装饰,于中饮食游乐之间,手足互相抵触,遂分成两围,互相乱斗。

    时有一人未带棍棒,彼往爱拉伽树摘取爱拉伽树叶,在其摘取完了之时,竟成为爱拉伽树之棍棒,此男依此而席卷一切。其他诸童子亦皆往取成为棍棒,彼等互殴,终至全部灭亡。其中只余世天、力天、姊安佳纳德威及司祭官四人生还乘马车逃逸,彼等四人逃至伽拉玛提亚森林中,此森林为前拳斗士穆提伽依愿生为药叉之所,彼见力天接近,于是化现一城,自为拳斗士之姿,跳跃而大声叫曰:“谁与我战斗?”力天见此云:“兄长!予与此男战斗。”世天阻止不听,彼由车飞降,行近彼前弹指,药叉伸手捕彼,将彼如食球根之野菜而吞入腹中。

    世天知其弟被杀,与其姊及司祭官连夜攒行,日出之时行近村落,彼向二人云:“请料理食事前来。”其姊与司祭官入村,彼则隐于灌木之间。时有一猎师名伽拉者,见彼往灌木之间而去,思为野豚,以枪向世天足下投刺,“何人向予投刺?”彼闻人声,知被刺者为人,惊而逃去。王惊魂甫定起立云:“汝勿恐惧,可近前来。”彼向前来之男问曰:“汝名为何?”“予名伽拉(老年)。”王曰:“人为老年所刺必死,古人有如是之说,予今必死无疑。”王呼伽拉:“汝其勿恐,前来为予缚伤。”伽拉为世天缚扎伤口后离去。

    王非常痛苦,对二人持来之食物亦不能食,王向二人云:“予今将死,君等纤弱,不可能为其他工作而生活,可学此咒文。”于是口教咒文,向彼等告别,当场命终。如是除佳纳德威之外,王之一族全部灭亡。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优婆塞!闻此古贤之语,人可免自己失子之愁而勿悲。”于是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优婆塞证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罗希内雅是阿难,世天是舍利弗,其他者是佛之僧团诸人,伽达贤者即是我。”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