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义释最新章节!

    “世尊且住于摩竭陀国之波沙那迦塔庙,已说以上[之诸偈]。为门弟子之十六人婆罗门所请,所问,所问而解说质问”。

    “世尊说以上”,说以上之彼岸道(波罗延)。“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说以上”[之义]。

    “且住摩竭陀国”者,是且住于名摩偈陀地方,且动作,且活动,且护持身,且持续,且维持。“波沙那迦塔庙”者,是佛之坐所言波沙那迦塔庙。此是“且住于摩竭陀国之波沙那迦塔庙”[之义]。

    “门弟之十六人婆罗门”,宾祗耶婆罗门是婆和利婆罗门之最胜、最第一之门弟子。彼等与宾祗耶共同十六人。如斯,为门弟子十六人之婆罗门[之义]。或又彼等十六人之婆罗门应为佛世尊之最胜最第一之门弟子。如斯亦是“门弟十六人之婆罗门”[之义]。

    “所请,所问,所问而解答质问”[之句中],“所请”者,是被求。“所问所问”者是所问、质问,被乞、求、信乐。“于解答质问”者,是解答于质问而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所请,所问,问而解答质问”[之义]。

    “若了知一一质问之义,已了知法者,应行道法随法,应到于老死之彼岸。此等诸法是令到于彼岸者故,此法教名称为彼岸道”。

    “若一一之质问”者,是若一一之阿耆多所问[经],若一一之帝须弥勒所问[经],若一一之富那迦所问[经],若一一之弥多求所问[经],若一一之度多迦所问[经],若一一之优波私婆所问[经],若一一之难陀所问[经],若一一之醯摩迦所问[经],若一一之刀提耶所问[经],若一一之劫波所问[经],若一一之阇都干耳所问[经],若一一之跋陀罗浮陀所问[经],若一一之优陀耶所问[经],若一一之布沙罗所问[经],若一一之莫伽罗阇所问[经],若一一之宾祗耶所问[经]。此是“若一一之质问”。

    “了知义,已了知法者”[之句中],法者,是此质问。义者,是解答。了知义、知、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了知义”已了知法者,是了知法、知、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了知义已了知法”[之义]。

    “应行道法随法”者,是正行道、随顺之行道、无害敌之行道、随义之行道、应行道法随法之行道。此是“应行道法随法”[之义]。

    “应到老死之彼岸”[之句中],老死之彼岸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应到老死之彼岸”者,可到彼岸,可达于彼岸,可触达于彼岸,可作证彼岸。此是“应到老死之彼岸”[之义]。

    “此等诸法可令到彼岸者”,是此等诸法可令到彼岸者,令达于彼岸,令到著于彼岸,令到达于彼岸,令至于度老死。此是“此等诸法可令到于彼岸者”[之义]。“故在此之法教”[之句中],“故”者,故是彼之理由,彼之因,彼之缘,彼之因缘。此是“故”。“在此之法教”者,在此彼岸道(波罗延)。此是“故在此之法教”[之义]。

    “有名称彼岸道”[之句中],“彼岸”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道”者,道也。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名称(增语)者名、称、名称、施设……乃至(一〇页参照)……称呼。此是“有名称彼岸道”[之义]。

    一

    阿耆多、帝须弥勒 富那迦又弥多求

    度多迦、优波私婆 难陀又与醯摩迦

    (一一二四)

    二

    刀提耶、劫波两人 阇都干耳为贤者

    [还]有跋陀罗浮陀 优陀耶与布沙罗

    莫伽罗阇有慧者 乃至宾祗耶大仙

    (一一二五)

    三

    彼等接近佛[世尊] 乃具足行之仙人[佛]

    为诸微妙之质问 乃是接近最胜佛

    (一一二六)

    “彼等接近佛世尊”[之句中],彼等者,是婆罗门。佛者,是彼世尊自存者、无师者。于未曾闻之诸法自正觉真谛,又于其处得一切知性,得自在性者。佛者,是由何之义而为佛耶?觉[真]谛故而为佛(觉者)。人人之令觉者故是佛。一切知者故是佛。一切见者故是佛。知道者故是佛。明照者故是佛。由漏尽者之称是佛。由无烦恼者之称是佛。一向离贪者故是佛。一向离瞋者故是佛。一向离痴者故是佛。一向无烦恼故是佛。行一行道故是佛。正觉独一无上正等觉故是佛。破害不觉故,获得觉故是佛。佛之名,非由母作,非由父作,非由兄弟作,非由姊妹作,非由友人、同僚作,非由亲戚者作,非由沙门、婆罗门作,非由诸天神作。此佛是诸佛世尊于菩提树下一切智者之获得作证已共同之施设者。此是“于佛”。“彼等接近于佛”者,是彼等行近于佛、近至、近侍、遍问而遍问。此是“彼等接近佛世尊”[之义]。

    “乃具足行之仙人”[之句中],“行”者,是戒行之完成。亦行戒律仪,亦行根律仪,亦行知食(适)量,亦行向警寤之勤励,亦行七妙法,亦行四禅。“令具足行”者,令具足行,有最胜行,有秀逸行,有最上行,有胜妙行。此是令“具足行”。“仙人者”,是仙人(大求者)。世尊求大戒蕴、觅求、遍求故是仙人(求者)……乃至(九〇页参照)……又由有大权势诸有情,“佛是于何处耶”?“世尊是于何处耶”?“天中天是于何处耶”?“人牛王是于何处耶”?被求、觅求、遍求故是仙人。此是“乃具足行之仙人”。

    “为诸微妙之质问”[之句中],“为质问”者,是问、乞、求、信乐。“诸微妙之质问”者,是甚深、难见、难随觉、善、胜妙、不入于思择、微妙,贤者知得之质问。此是“为诸微妙之质问”[之义]。

    “乃是接近最胜佛”[之句中],“佛”是彼世尊……乃至(二七三页以下参照)……此谓佛名……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最胜”者,是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此是“最胜”。“近”者,是行至近,近至、近侍、遍问而遍问。此是“乃是接近最胜佛”[之义]。

    故如斯能说:

    彼等接近[佛世尊] 乃具足行之仙人

    为诸微妙之质问 乃是接近最胜佛

    四

    佛向彼等之质问 世尊如实为解说

    由向诸问之解说 牟尼满足婆罗门

    (一一二七)

    “佛向彼等已解说”[之句中],“向彼等”者,是十六人应到彼岸之婆罗门。佛,是彼世尊……乃至(二七三页以下参照)……此谓佛之名……已与作证共同施设者。“已解说”者,是佛已向彼等解说,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佛向彼等已解说”[之义]。

    “所质问于如实”[之句中],质问者,是以问问,乞、求、信乐。如实者,如应说而说,如应说示而说示,如应施设而施设,如应确立而确立,如应开显而开显,如应分别而分别,如应显示而显示,如应说明而说明。此是“所质问于如实”[之义]。

    “由向诸问之解说”者,是由向诸问之解说而宣说、说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由向诸问之解说”[之义]。

    “牟尼满足婆罗门”[之句中],已令满足者,是令满足、满悦、信乐、愉悦、适意。诸婆罗门,是十六人到彼岸之婆罗门。牟尼者,以智言牟那。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〇三页参照)……超越着、网之此牟尼。此是“牟尼满足婆罗门”[之义]。故如斯说:

    佛向彼等之质问 世尊如实为解说

    由向诸问之解说 牟尼满足婆罗门

    五

    彼等依日种具眼 佛世尊甚示满足

    最胜优异慧者许 [出家]而为行梵行

    (一一二八)

    “彼等依具眼[者]示甚满足”[之句中],彼等者,是到彼岸十六人之婆罗门。“示满足”者,是满足、满悦、信乐、愉悦、适意。具眼[者],是世尊由五眼具眼者。即由肉眼为具眼者,由天眼为具眼者,由慧眼为具眼者,由佛眼为具眼者,由普眼为具眼者。世尊由肉眼为具眼者云何?……乃至(二四〇页以下参照)……如斯世尊由普眼为具眼者。此是“彼等依具眼(者)示甚满足”[之义]。

    “日种佛”[之句中],“佛”者,是彼世尊……乃至(二七三页以下参照)……此谓佛之名……是与作证为共同施设者。“日种”[之句中],太阳言日。彼[太阳之]姓是瞿昙,世尊姓亦是瞿昙。世尊由姓为太阳之亲戚,由姓为亲类。故佛日种(太阳之亲戚)。此是“日种佛”[之义]。

    “为行梵行”[之句中],“梵行”者,远离犯不妙法,离、离去,[不如法之]离、离去、不作、不行、不干犯、不越限,为桥之破坏。又不依教说(经典说),[依于阿毗达磨说而言],梵行者,是八支圣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行梵行”者,是行梵行、受持而行动。此是“为行梵行”[之义]。

    “最胜优异慧者许”[之句中],“优异之慧者”者,是最高之慧者、最胜之慧者、秀逸之慧者、最上之慧者、胜妙之慧者。“许”者,是于许,于周边,于近,于不远,而近在。此是“最胜优异慧者许”[之义]。故斯言:

    彼等依日种具眼 佛世尊甚示满足

    最胜优异慧者许 [出家]而为行梵行

    六

    对一一之问 由佛如所示

    如欲行道者 此岸到彼岸

    (一一二九)

    “对一一之问”者,是对一一之阿耆多之质问,对一一帝须弥勒之质问……乃至……对一一宾祗耶之质问。此是“对一一之问”。

    “由佛如所示”[之句中],佛者,是彼世尊……乃至(二〇〇页参照)……此谓佛之名……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由佛如所示”者,是由佛如所说,如所示,如所施设,如所确立,如所开显,如所分别,如所显示,如所说明。此是“由佛如所示”。

    “如欲行道者”,是正行道、随顺之行道、无害敌之行道、随义之行道、法随法之行道者。此是“如欲行道者”。

    “由此岸到彼岸”[之句中],“彼岸”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此岸”者,是烦恼与蕴之行。“由此岸可到彼岸”者,是由此岸可到彼岸,可到达彼岸,可触达彼岸,可作证彼岸。此是“由此岸到彼岸”[之义]。故彼斯言:

    对一一之问 由佛如所示

    如欲行道者 此岸到彼岸

    七

    修习最上之道者 由此岸可到彼岸

    彼可到彼岸之道 是故[称为]彼岸道

    (一一三〇)

    “由此岸可到彼岸”[之句中],“此岸”者,是烦恼与蕴之行。“彼岸”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由此岸到彼岸”者,是由此岸可到彼岸,可到达彼岸,可触达彼岸,可作证彼岸。此是“由此岸可到彼岸”[之义]。

    “修习最上道者”[之句中],道者,是八支正道,正见……乃至……正定。“最上”者,是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也。此是“最上之道”。修习者,是修习、习行、多作者。此是“修习最上之道者”[之义]。

    “彼可到彼岸道”[之句中],道者,是道、道路、路径、直道径路、船、渡桥、回廊通路。“可到彼岸”,可到彼岸,可到着彼岸,可到达彼岸,可度生死。此是“彼可到彼岸道”[之义]。

    “是故[称]及彼岸道”[之句中],“故”者,是故,于彼之理由,于彼之因,于彼之缘,于彼之因缘。彼岸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道者,道也。“及”者,乃此句之接续……乃至(一〇页参照)……句之次第。此是“是故称及彼岸道”[之义]。

    八

    尊者宾祗耶[婆和利]曰:

    “我将随诵彼岸道 [世尊]离垢广智者

    已如所见之为说 无欲无薮之龙象

    以何因是语虚妄”

    (一一三一)

    “我将随诵彼岸道”者,我将由[佛]诵而随诵,我将由[佛]语而随诵。我将由[佛]告而随诵。我将由[佛]话而随诵。此是“我将随诵彼岸道”[之义]。“尊者宾祗耶曰”[之句中],曰(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〇页参照)……句之次第。“尊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敬语。“宾祗耶”是彼长老之名、称、名称、施设(概念),世间之言说、名、名业、命名词文、称呼。此是“尊者宾祗耶曰”[之义]。

    “已如所见之说”者,是已如所见之说,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即]“一切行是无常”……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已如所见之说,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已如所见之说”[之义]。

    “离垢广智者”[之句中],“离垢”者,贪是垢,瞋是垢,痴是垢,忿是垢,恨是垢……乃至(三九页参照)……一切不善行是垢。彼等诸垢于佛世尊所舍断、根绝,如截顶之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无垢者、离垢者、非垢者、垢之离去者、垢之舍断者、垢之离脱者、一切垢之离越者。“广”者,是言地。世尊等于此地,广大,扩而具备慧。智者是慧也。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八页参照)……是不痴、择法、正见。世尊具此之智慧、正具、达、成、正成之具备故佛是广智者。此是“离垢广智者”[之义]。

    “无欲薮之龙象”[之句中],“欲者”,概言之,则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此等言为烦恼欲。佛世尊遍知事欲,以舍断烦恼欲。事欲之遍知故,烦恼欲之舍断故,世尊不欲诸欲,不冀求诸欲,不希望诸欲,不热望诸欲。欲诸欲,冀求,希望,热望诸欲所之人人,是欲之欲者、贪之贪者、想之想者。世尊不欲诸欲,不冀求诸欲,不希望诸欲,不热望诸欲。故佛而为无欲者、非欲者、舍断者、唾弃欲者、脱欲者、舍断欲者、舍遣欲者、离欲者、离去贪者、舍贪者、唾弃贪者、脱贪者、舍断贪者、舍遣贪者、无爱者、[烦恼]消灭者、清凉者、乐之觉受者、为梵而自住。此是“无欲”[之义]。“无薮”者,贪是薮,瞋是薮,痴是薮,忿是薮,恨是薮,……乃至(三九页参照)……一切不善行是薮。彼等诸薮于佛世尊已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无薮者”、非薮者(涅槃者)、薮之离去者、薮之舍断者、薮之离脱者、一切薮之离越者。此是无薮。龙象者,是世尊不行罪恶故是龙象,不行故是龙象,不来故是龙象……乃至(一〇〇页以下参照)……如斯不来故是龙象。此是“无欲无薮之龙象”[之义]。

    “以何因耶语虚妄者”[之句中],“以何因耶”是以何因耶,由何理由耶,由何缘耶。此是“以何因耶”[之义]。“语虚妄”者,是语妄言,语妄语,语非圣语。于此或者在集会中,又在会合中,又在亲戚之间,又在法廷中被连出作为证人,于被问时“卿!须语汝所知”,彼不知而言,“我知”,知而言:“我不知”,未见而言:“我见”,又已见而言:“我未见”。如斯,为自己,又为他人,又为某等之利益语故意之妄语。此言为妄言。又由三行相而有妄语。[即](一)于彼豫“我有妄语”[之心]。(二)于现且有[妄]言者“我于现有妄言”[之心]。(三)于既妄言者“我有妄言”[之心]。由此等三行相而有妄语。又由四行相而有妄语。[即](一)于彼豫“我将有妄语”[之心]……乃至……由五行相、六行相、七行相、八行相而有妄语。[即](一)彼豫“我有妄语”[之心]。(二)于现且有妄言者“我现有妄言”[之心]。(三)于既妄言者“我有妄言”[之心]。(四)自己之见相异,(五)忍于相异,(六)意欲相异,(七)想相异,(八)于实况相异而[妄语]。由此等八行相而有妄语。[佛]以何因耶而语虚妄、说、说明、言说,此是“以何因耶而妄语”[之义]。故宾祗耶长老言。

    尊者宾祗耶曰:

    “我将随诵彼岸道 世尊离垢广智者

    已如所见之为说 无欲无薮之龙象

    以何因是语虚妄”

    九

    舍断垢与痴 舍断慢与覆[佛]

    言辞表赞叹 如何我将述

    (一一三二)

    “舍断垢与痴”[之句中],垢者,贪是垢,瞋是垢,痴是垢,慢是垢,见成为垢,烦恼是垢,一切恶行是垢。“痴者”,对苦而无智……乃至(一二页参照)……是无明闩、痴、不善根。以此言痴。垢与痴,佛世尊已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舍断垢与痴”。此是“舍断垢与痴”[之义]。

    “舍断慢与覆”[佛][之句中],“慢”者,(一)有一种慢。[即]所有心之高贡。(二)有二种慢。[即]称扬自己之慢与贬下他人之慢。(三)有三种慢。[即]我胜之慢、我等之慢、我劣之慢。(四)有四种慢。[即]由利得而生慢、由名声而生慢、由称赞而生慢、由乐而生慢。(五)有五种慢。[即]我得可意之色而生慢、我得可意之声、香、味、触而生慢。(六)有六种慢。[即]由眼之具足而生慢、由耳之具足、鼻之具足、舌之具足、身之具足、意之具足而生慢。(七)有七种慢。[即]慢、过慢、慢过慢、卑慢、增上慢、我慢、邪慢。(八)有八种慢。[即]由利得而生慢,由不利得而生卑慢、由名声而生慢、由不名声而生卑慢、由称赞而生慢、由毁訾而生卑慢、由乐而生慢、由苦而生卑慢。(九)有九种慢。[即]胜者“我胜”之慢,胜者“我等”之慢,胜者“我劣”之慢,等者“我胜”之慢,等者“我等”之慢,等者“我劣”之慢,劣者“我胜”之慢,劣、劣者“我等”之慢,劣者我劣之慢。(十)有十种慢。[即]于兹或者生、姓、家世、丽容财、诵学、事业、技术、学术、博识、辨舌又由某种之根据而生慢。如斯所有慢、慢心、高慢、高贡、高举[心之]幢幡、傲慢、心之旗帜,以此言慢。“覆”者是覆、覆伪、伪善、嫉视业。以此言覆。于佛世尊慢、覆已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舍断慢、覆。此是“舍断慢与覆”[之义]。

    “言辞表赞叹,如何我将述”[之句中],“然我”者,“然”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〇页参照)……句之次第。“将述”者,是具赞辞、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言辞”、语、语路、我将述发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言辞表赞叹,如何我将述”[之义]。故宾祗耶长老言:

    舍断垢与痴 舍断慢与覆[佛]

    言辞表赞叹 如何我将述

    一〇

    世尊除闇者 觉者普眼者

    知世间边者 越度一切有

    [佛]为无漏者 舍断一切苦

    切实名梵者 使我为近坐

    (一一三三)

    “世尊除闇者,觉者、普眼者”[之句中],除闇者,世尊是除、排除、舍断、除去、灭除、已灭无贪闇、瞋闇、痴闇、慢闇、见闇、烦恼闇、恶行闇、闇黑者、无眼者、无智者、灭慧者、害敌之党不至涅槃者。此是除闇者。觉者彼世尊……乃至(二七三页参照)……此之觉者(佛)之名……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普眼者[之句中],普眼是一切知智……乃至(一一六页参照)……如来[已具备]彼之普眼。此是“世尊除闇者,觉者、普眼者”。

    “知世间边者,越度一切有”[之句中],世间者,有一世间,有世间。有二世间,是成具之有世间与毁失之有世间。有三世间,是三受。有四世间,是四食。有五世间,是五取蕴。有六世间,是六内处。有七世间,是七识住。有八世间,是八世间法。有九世间,是九有情居。有十世间,十随烦恼。有十一世间,是十一欲有。有十二世间,是十二处。有十八世间,是十八界。“知世间边者”,世尊到世间之终边,达于终边,到于终点,达于终点……乃至(一〇三页参照)……到于涅槃,达于涅槃。彼(梵行)已成,所作已办……乃至(一〇二页以下参照)……为最后之生、老、死轮回,彼无再有。此是“知世间边者”。“越度一切有”[之句中],有者,是业有与结生再有之二有。业有者云何?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此是业有。结生之再有者云何?结生色、受、想、行、识。此是结生再有。世尊越度业有与结生再有、超越、离越。此是“知世间边者,越度一切有”。

    “佛为无漏者,舍断一切苦”[之句中],无漏者————“漏”者是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之四漏————此等之漏,佛世尊已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无漏者。“舍断一切苦,彼[世尊]是一切结生之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乃至(一四页以下参照)……失正见苦之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舍断一切苦”。

    “切实名梵者,使我为近坐”[之句中],“有切实之名者”,是等于真实之名。[即]毗婆尸世尊、尸弃世尊、毗沙浮世尊、迦鸠孙陀世尊,拘那伽摩那世尊、迦叶世尊与佛世尊有同等之名,同等真实之名。是故“切实名梵[者]”。“使我为近坐于梵者”是我彼侍坐世尊,近坐、近侍、遍问、速遍问。此是“切实名梵者,使我为近坐”[之义]。故宾祗耶长老言:

    世尊除闇者 觉者普眼者

    知世间边者 越度一切有

    [佛]为无漏者 舍断一切苦

    切实名梵者 我使为近坐

    一一

    譬如鸟舍于山林 止住果多之森林

    斯我舍诸少见者 如鹫鸟到大海洋

    (一一三四)

    “譬如鸟舍山于林,止住果多之森林”[之句中],鸟(二生者),鸟是(有翼者)。由何言鸟为二生者耶?二生者(鸟)是由母胎、卵壳之二回生。因此而言鸟为二生者。“譬如舍山林”者,譬如鸟于山林,[即]舍、弃、越去、离越食少、水少、贫乏之林,而得达于他之果多、食多、树多之大林森林,所有、获得、于彼森林以营住居。此是“譬如鸟舍于山林,止住果多大森林”[之义]。

    “斯我舍诸少见者,如鹫鸟到大海洋”[之句中],“斯”者,是譬喻与事实照合之句。“舍诸少见者”,是婆和利婆罗门及他之彼诸师比于佛世尊为少见者、小见者、仅少见者、下劣见者、贱劣见者、劣小见者。舍少见者、小见者、仅少见者、下劣见者、贱劣见者、劣小见者之彼等婆罗门、舍断、过去、超越而得达最高见者、最胜见者、最殊胜见者、最上见者、胜妙者、无等者、无等等者、无比类者、无比肩者、天中天、人牡牛、人师子、人龙、人良马、人牛王、人轭兽、十力者、如同者佛世尊使我所有、获得。譬如鹅鸟为不动而得达无量水之大人工池、阿耨达池、又大海洋,所有、获得、斯宾祗耶婆罗门不动而有无量威力,有明了智、明开之眼,证得巧慧分别无碍解,达于四无畏,净信解,有白盖[者],说不二而如同,公言如实不小,伟大、甚深、不可量、难沉潜、有多实、等同海洋、具备不分舍、无比、广大、为如不可量之同者,胜道之说者、山、岳中之须弥,二生者(鸟)中之金翅鸟、兽中之师子、河海中之大洋,胜妙之胜者、得达,所有,获得之佛世尊。此是“斯我舍诸少见者,如鹫鸟到大海洋”[之义]。故宾祗耶婆罗门言:

    譬如鸟舍于山林 止住果多之森林

    斯我舍诸少见者 如鹫鸟到大海洋

    一二

    瞿昙教之前 人人曾语我

    “有斯应有斯” 已为之解说

    一切此[之语] 成为受卖说

    一切此思择

    (忘相)增[寻]物

    (一一三五)

    “人人曾向我解说事”[之句中],“事”者,是婆和利婆罗门及其他彼阿阇梨[师]等“解说”自己之见、自己之忍、自己之意欲、自己之持说、自己之意乐、自己之意趣,说、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人人曾向我解说”[之义]。

    “瞿昙之教前”者,由瞿昙之教前,由瞿昙之教以外,由瞿昙之教以前,是由瞿昙之教、佛之教、胜者之教、如来之教、阿罗汉之教开始。此是由“瞿昙之教前”。

    “有斯应有斯”者,实有如斯,实应有如斯。此是“有斯应有斯”[之义]。

    “一切此为受卖说”者,此一切是受卖之说(传闻)。由于传说,由于传承,由于藏[经]之说,由于思择,由于推论,由于行相之审思而由见、省思、忍之物,而非自己知通[之语],而非自现见法之语。此是“一切此为受卖说”[之义]。

    “一切此思择为增物”,一切增此思择,增寻,增思惟,增欲寻,增恚寻,增害寻,增亲里寻,增国土寻,增不死寻,增关系他人之怜悯寻,增关系利得恭敬赞叹寻,增关系不轻贱寻之物。此是“一切此思择为增物”[之义]。故宾祗耶长老言:

    瞿昙教之前 人人曾语我

    “有斯应有斯” 已为之解说

    一切此之语 成为受卖说

    一切此思择 (妄想)增[寻]物

    一三

    [烦恼之]闇独坐除 彼具光者光照者

    瞿昙乃是广慧者 瞿昙是为广智者

    (一一三六)

    “烦恼之闇独坐除”[之句中],“独”者,是世尊(一)由出家之称为独。(二)由无伴义为独。(三)由渴爱之舍断义为独。(四)一向离贪故为独。一向离瞋故为独。一向离痴故为独。一向无烦恼故为独。(五)行一行道(一乘道)故为独。(六)独自正觉无上正等觉故为独。

    (一)世尊由出家之称为独者云何?世尊年少而黑发之青年,具备善福,青春,于[人生]之第一期。不欲[舍][彼出家]泪颜涕泣之父母,[舍]亲戚众,断一切家居之障碍,断妻子之障碍,断亲戚之障碍,断友人同僚之障碍,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家出家而非家,为无一物之状态、独行、行作、动作、活动、获持、持续、维持。如斯“世尊由出家之称为独”。

    (二)世尊由无伴义而独者云何?彼如斯出家,(独)住阿练若、森林之边鄙、无[人]声、无[骚]音、无人之境观隐人而住,于禅思用适当之卧坐所,彼独行,独立,独坐,独卧,独入村行乞,独由行乞归,独密坐禅,独为经行,独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如斯,“世尊由无伴义为独”。

    (三)世尊渴爱之舍断故为独者云何?彼如斯无伴,不放逸而热心住于精勤,于尼连禅河畔之菩提树下精勤大精勤,击破放逸亲类之恶魔障解脱之军,舍断渴爱、网罟、[轮回之]流,舍断、爱着、除去、灭除、令之灭无。

    渴爱为友之人人 长时[不断]入轮回

    由此状态他状态 向彼轮回为超度

    渴爱苦发生之缘 如此知为大过患

    离去渴爱无有取 有念比丘应普行

    如斯,“世尊渴爱之舍断故为独”。

    (四)世尊一向离贪故为独者云何?贪之舍断故,一行离贪故为独。瞋之舍断故一向离瞋故为独。痴之舍断故一向离痴故为独。烦恼之舍断故一向离烦恼故为独。

    (五)世尊行一行道故为独者云何?一行道者,是四念处……乃至……是八支圣道。

    有情利益者 见生尽灭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