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净土十疑论白话释最新章节!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於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於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

    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白话释】

    问:诸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以救度众生为志业的。他们只愿生在三界,在五浊恶世的三恶道里,救拔痛苦的众生。怎麽会求生净土,独善其身呢?如果这麽做,岂不是舍离众生,而失掉了大慈悲心吗?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岂不是障碍了修菩提道?

    答:菩萨有两种,一种是久远劫来一直在修菩萨道,而且早已证得无生忍的,也就是你所指责的那种菩萨。一种是尚未证得无生忍及刚开始发菩提心的凡夫。这类凡夫菩萨要经常不离佛的身边,等无生忍的力量成就之後,才有能力入三界在恶世中拯救苦难的众生。

    所以大智度论说,被贪嗔痴绑得无法动弹的凡夫,就算有很大的慈悲心,想要在五浊恶世中救度苦难的众生,是没有什麽用处的。因为五浊恶世里烦恼的力量很强,如果没有忍力的话,心就会随著境界转。被声光色相一缠缚之後,自己就先堕落三恶道了,还有什麽能力救众生吗?

    就算不堕恶道生在人间,佛法也是很难得再听闻了。又或许由於修过布施持戒等福,因此生在人间当上国王大臣,而得到富贵,过著自在的日子。纵然遇到善知识教,也不肯相信了。这时就容易因贪欲而沈迷在放逸的享受里,於是就造了许多罪业。由於这些罪业,结果堕落三恶道里,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之後,才再从地狱里面出来。这时投胎人间得的是贫贱之身,若是又没有遭逢善知识的话,很可能又因为造罪而又堕落地狱。像这样子轮回不已一直到今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这种能力不足的发大心修行法,叫做难行道,就是很难修成之道。

    所以维摩经说:“自己病了都救不了自己,而还能够去救其他的病人吗?”

    大智度论又说,譬如有两个人,亲属都掉到水里。有一个人情急之下,也立刻纵身入水救人,可是因为不会游泳,也不会其他的出水方法,因此和亲属一起都淹死了。另外一个人就晓得要去找船,然後乘船去救接溺水的亲属,结果两人都安然无恙。刚发菩提心的菩萨也一样,忍力没有成就以前,是没有能力去救众生的。因此要常亲近佛,证得无生忍之後,才能救度众生,好比找到船那人一样。大智度论又说,譬如婴儿不能离开母亲,如果离开母亲或是掉到坑洞或井里,婴儿就会因为没有乳饮而死亡。又有如翅膀未长成的小鸟,只能依靠在树枝四周,不能离开远去。等到羽翼成就之後,自能一飞冲天,自由自在,毫无障碍。

    而我们凡夫毫无一点力量,只能专心念阿弥陀佛,以便修成念佛三昧。由於信愿行三业具备,临命终时收摄身心一心念佛,能够往生是一定的。到了极乐世界花开之後,见到阿弥陀佛,然後证成无生法忍。那时再到三界来,乘坐无生法忍的大愿船,来救济苦恼众生,那时就有任意自在的能力,可以广泛的大作佛事了。

    因此大智度论说,修行者在地狱里,其实是游戏,因为他证得无生法忍,具备游戏神通能力,可以自在出入生死国,到地狱里教化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

    因此之故,要求生净土,愿大家认识清楚求生净土的真正意思。所以十住婆沙论把求生净土称为易行道,也就是容易修成之道。

    第二疑

    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

    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於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瞠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白话释】

    问:诸法的本体是空的,本来就没有生,是平等寂灭的。现在要舍弃这些,求生到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去,难道不是乖违佛理了吗?而且经典上说:“想要求净土,要先清净自己的心,心清净了,佛土也就清净了。”因此我们要求生净土,不是就不通了吗?

    答:分两方面回答你,一个是总体回答,一个是分别回答。总答如下,你说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是舍弃这里而求生到那里,是不合乎中道之理的。那麽你执著这里,而不求生西方,这不也是舍弃那里而执著这里吗?弊病是一样的,也都是你所说非中道之理。如果你又想说,那我就也不求生那儿,也不求生这儿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叫做断灭见。

    所以金刚经上,佛告诉须菩提说:“须菩提呀,你如果用这种念头来发究竟菩提心的话,那就叫做断灭相。你千万不要这麽想,因为发菩提心的人,是不说断灭之见的。”

    别答如下,现在告诉你不生不灭的意思,先讲不生。所谓不生,是指生的因缘,是由於诸法的和合而成的,它是没有一个坚守的自性的。然而寻求此生物之本体,也找不到。它生的时候,不知道从那里来,所以叫做不生。其次讲不灭,不灭是说诸法散时,它也没有坚守一个自性,说我要散灭了。当它散灭时,不知它到了何处,所以叫做不灭。所以说,并不是因缘生之外,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也不是说不求生净土,就叫做不生。

    因此中观论有一首偈语说:“由因缘而出生之诸法,我说这就是所谓的空,也就是所谓的假名字,这一切就叫做中道法。”

    中观论又说:“诸法不是自己生出来的,也不是别人来替他生的,不是共同生也非自然生,故可知诸法根本就无生。”

    维摩经说:“虽然知道诸佛的国土和众生是空的,但是却依然经常修行以庄严净土,经常教导度化诸众生。”

    维 经又说:“譬如有人,想要盖房子。如果在地上的空旷之处盖的话,就可以没有障碍而随自己的意思盖。如果想在虚空中盖房子的话,那是永远也盖不成的。”

    要知道诸佛的说法,经常是应用虚假的文字语言,来讲述真谛与俗谛的道理,再从中透露出诸法实相的义理出来。有智慧的人精进不懈求生极乐净土,从而达成不可得的生之本体,这就是真正的无生,也就是所谓的心清净的话,佛土就清净。而愚蠢的人,往往被字眼束缚住,听到生这个字,就把它死死的当个生来看待。听到不生这两个字,又把它当成不生来看待。他们不知道生就是不生,不生就是生。结果由於不了达此中的道理,而横生了许许多多的是非诤论,反而瞠怪别人求生净土。这种错误实在是太大了,这就是所谓的毁谤佛法的罪人,也就是邪知见的外道呀。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

    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白话释】

    问:十方诸佛和一切净土,他们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功德也一样。修行人应该要念一切功德,往生一切净土才是呀,而现在我们只偏求一尊佛,只求往生一个净土。这岂不是和平等性相乖违吗?请问为何只求生西方净土?

    答:一切诸佛及净土,确实都是平等的。但是由於众生的根器钝,内心混浊杂乱的人多。如果不专心只放在一件事物上的话,三昧是很难修得成的。专心念阿弥陀佛,就是修一相三昧。由於专心到了极点,所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好比随愿往生经里,普广菩萨问佛说:“十方世界也都有很多的净土呀,为什麽世尊您偏偏只称赞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专门要众生往生那里呢?”

    佛陀回答普广菩萨说:“阎浮提的众生,大部分人的心都很混浊杂乱,因此我我只特别称赞一尊西方的佛及他的净土,是为了要使那些众生,能够专心在一个境界上,这样才比较容易能够往生。如果要他们念所有一切佛的话,境界就太宽广了,那麽心就会散漫。心一散漫,三昧就很难成就,三昧不成就没有办法往生了。

    “其实求一尊佛的功德,和求一切佛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佛性相同之故。因此,念阿弥陀佛也就等於念一切的佛。求生极乐世界,就等於求生一切的净土。”

    因此华严经说:“一切佛的法身,也就是一尊佛的法身。一尊佛的心、智慧、十力、四无畏,和一切佛也是一样的。”

    华严经又说:“好比十五日的月亮,映照在一切的水中,虽然月亮的影像很多,但是未来的月亮也还只是天上的那一个。这月亮就好比修成究竟佛的无碍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感应示现。佛的法身就和月亮是一样的,只有一个而没有二个。”

    有智慧的人,可以从譬喻里获得解悟。有智慧的人如果能够了解一切的月影,就是一个月亮之所现,一个月亮,就是一切的月影源头,因此月亮和月影是无二无别的道理,那麽他也就能够明白一尊佛就是一切的佛,一切的佛也就是一尊佛,因为法身无二无别之故。所以,精进专心念一尊佛时,也就是精进专心在念一切的佛。

    第四疑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念西方弥陀佛耶?

    答: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故能偏念阿弥陀佛。云何用佛语?释迦大师一代说法,处处圣教,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无量寿经、观经、往生论等,数十余部经论文等,殷勤指授,劝生西方,故偏念也。又弥陀佛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

    又观经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若有念者,机感相应,决定得生。”

    又阿弥陀经、大无量寿经、鼓音王陀罗尼经等云:“释迦佛说经时,皆有十方恒沙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证成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大悲本愿力故,决定得生极乐世界。”

    当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偏有因缘。何以得知?无量寿经云:“末世法灭之时,特驻此经,百年在世,接引众生往生彼国。”故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不如弥陀佛国,处处经论,殷勤叮咛,劝往生也。

    【白话释】

    问:同样是念一佛求生一净土,那麽何不在十方佛土中,随自己的意思念一尊佛求生他的净土,何必一定要念西方阿弥陀佛呢?

    答:凡夫没有什麽智慧,不敢随自己的意思念佛。只敢照著佛说的话去做,所以专门只念阿弥陀佛。为什麽说只听佛所言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说的法,流传下来的经典里,到处都在劝众生专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好比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及往生论等等,几十部的经典、论著及文章中,都殷勤指点教授众生,劝大家往生西方,所以众生专门念阿弥陀佛的多。而且阿弥陀佛特别发了四十八个大悲愿,来接引众生。

    观无量寿佛经里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种相貌,每一种相貌都有八万四千种妙好。每一种妙好都放八万四千种光明,这种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的众生。由於光明一直照射不舍,因此诚心念阿弥陀佛的人,就会获得感应,最後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及鼓音王陀罗尼经等都说:“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时,十方像恒河沙数那麽多的佛,都会把舌头伸出来,盖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以证明一切众生,只要肯念阿弥陀佛,那麽就能乘佛的大悲心跟本愿力,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要知道阿弥陀佛和我们这个世界,特别有缘。何以得知呢?因为无量寿经里说:“将来佛法要灭亡之前,这部经还特别留在人间一百年,以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之後佛法才整个消失。”因此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和娑婆世界里非常恶劣的众生,有特别的因缘。其他的佛和他们的净土,只有在一两部经提到,只略微劝众生往生而已。不像阿弥陀佛的净土,处处经论都殷勤叮咛,劝大家往生。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於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於五浊恶世,於无量佛时,求阿裨跋致甚难可得。

    “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於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

    “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 相也,菩萨见微细相。

    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得见 相,菩萨见微妙相,此何所疑?

    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

    【白话释】

    问:身心全被束缚,不得自在的凡夫,恶业既厚又重,一切的烦恼一丝一毫都未断。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是超出三界的,具缚凡夫如何能够往生呢?

    答:因为凡夫可以靠自力和他力这两种因缘,而得以往生。所谓自力是说,靠自己的力量在此世界修行,而单靠自力修行,是无法往生净土的。因此璎珞经说:“从具缚凡夫开始,不认识佛法僧三宝,不知道善恶因果的关系。後来接触佛法而且相信佛法,这时就开始发菩提心,去受菩萨戒。接著就生生世世不断的不破戒修行,修到三劫之後,才能达到别教初住位,也就是所谓的初发心住。接下来就修十信位的十种波罗蜜等无量的愿行,一直不间断的修直至满一万劫为止,这时才能证到第六的正心住。如果再加紧用功的话,就能更上一层楼,进入第七的不退住,就是种性位。”这是就自力修行而言,到此为止,还是没有能力往生净土。

    所谓他力是说,若是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能够摄取念佛的众生,於是就开始发菩提心,开始修念佛三昧,心里很厌恶三界,很想离开三界,并且身体力行修布施、持戒等的善行福报,还把所有的善行福报,全部都回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最後乘佛的愿力及自己的念力,互相感应而得以往生。

    因此十住婆沙论说:“在这世间有两种修行的方法,一种容易,一种难。难行道是说,在五浊恶世修行,要历经无量的佛,要想修到不退转之位,实在很难。

    其中的艰难是无数尘沙劫的时间也说不完的。简单归纳有五点:一、或许会和其他外道成为好朋友,结果受影响,坏了自己的菩萨修行法。二、很可能遇到无耻凶恶之人,被他破坏自己殊胜的德行。三、很可能获得富贵等之善业果报,结果由於富贵的弊病,反而破坏了禅定不淫的的清净梵行。四、可能会堕落成小乘,只求自己得出离,而障碍了大悲心。五、由於只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佛力的加持,就好比跛脚的人,一天最多只能走几里路,非常辛苦。这就是完全靠自己力量的结果。

    “易行道就是相信佛说的话,修念佛三昧,发愿往生净土,靠佛的愿力摄持,决定能往生,一点也不怀疑。好比走水路的人,藉著船的力量,片刻就可以走千里,这就叫做他力。譬如愚劣的凡夫跟著转轮王,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遍四天下,这不是他的力量,而是转轮王轮宝的力量。”

    如果有人认为,有烦恼的有漏凡夫不能往生净土,那是不是就表示有烦恼的凡夫也应该见不到佛才是呢?然而并非如此。我们知道念佛三昧是随著无烦恼的无漏善根而引发起来的,有漏的凡夫还是可以随著他修行的程度,而见得到佛身的粗略相貌,菩萨见得的是佛的微细相貌。

    往生净土也是一样,虽然净土是无漏善根的果报,但是有漏凡夫只要发了无上的菩提心,求生净土,经常念佛之故,所以能把烦恼伏住或断灭,因此而得以往生净土。并且能随各人的功力见到佛的粗略相,而菩萨见到的是微妙相。这是没有什麽好怀疑的。

    因此华严经说:“所有诸佛的净土,全都是一样的庄严清净,只是由於众生各人的业力及修行程度不同,所以各各所见不同。”就是这个意思。

    第六疑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

    答曰: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

    在此恶世日月短促。经阿僧只劫复不起烦恼,长时修道,云何不得无生忍也?此理显然,不须疑也。

    【白话释】

    问:就算具缚凡夫能得往生西方净土,但是由於邪知见及贪嗔痴的三毒经常会起来,怎麽可能生到那里之後,就能够证到不退之位,超出三界呢?

    答:生到西方净土,证得不退位,有五个原因。一、由於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摄持,所以能够证不退。二、由於经常被佛光照著,所以菩提心经常能增进,所以能不退。三、极乐世界的流水、鸟雀、树木、风声及音乐等,全都在讲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听到的人就会经常起念三宝的心,由於经常念佛念法念僧,所以修行不会退。四、彼国人民全部都是菩萨,因此到处都是善知识,没有娑婆世界那种恶劣的环境。在那儿外面没有邪魔鬼神来害人,内心又不容易起贪嗔痴三毒,由於烦恼不起,所以修行不会退转。五、生到彼国之後,寿命就和佛、菩萨一样无量,因此修行不会退。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里,寿命短得很。在那儿经过阿僧 劫那麽长的时间不起烦恼的修行,怎麽会不证无生忍呢?道理十分明白,因此无须怀疑。

    第七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答: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校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校,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後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