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统编年最新章节!

    宗统编年卷之二

    佛纪(下)

    穆王己亥二十年。

    佛在六欲天说大集经。

    如来成佛十六年。知诸菩萨。堪能住持大乘法藏。即於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内。说大集经。

    祥符荫曰。四十九年。三转法轮。五时八教。总不出剎那际三昧中。如说法华六十小劫。时会听者谓如食顷。佛佛道同。今古不异。又岂可以世间时数情量测定之耶。诸所说法。本不局於时。难尽以年推。就经传所载者纪之。以槩其余。学者当默识心通。思过半矣。

    庚子二十一年。

    佛住世说法度生 发明(佛住世四十九年。无非说法度生。其间竺乾远隔。时代渺茫。难以定稽。年次之下。通书说法度生以槩之。其有关於宗统者。总於末后书列)。

    辛丑二十二年。

    佛住世说法度生。

    仁王般若云。二十八年。说摩诃般若。灵山八载。说法华经。

    佛始制戒律命优波离纲纪大众。

    佛命阿难为侍者 发明(庆持法得人也)。

    壬寅二十三年。

    癸卯二十四年。

    甲辰二十五年。

    乙巳二十六年。

    丙午二十七年。

    丁未二十八年。

    戊申二十九年。

    己酉三十年。

    庚戌三十一年。

    辛亥三十二年。

    佛姨母大爱道(即摩诃波提)求出家。

    佛还迦维卫国。大爱道稽首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亦可得道。今我敬信。愿得出家。受持法律。以学於道。佛止之曰。无以女人。入我法律。而出家也。若如此者。清净梵行。当必不久。正法住世。即易衰微。大爱道再三哀求。佛不听许。阿难见而悯之。稽首代恳。且曰。大爱道多有善意。佛初生时。躬侍养育。今求出家。何不听许。佛曰。我非不知大爱道於我有恩。今我成佛。於大爱道。恩亦不浅。以从於佛。得受五戒。归依三宝。信道见谛。此之恩德。非世可比。但听女人出家。则於佛法。有所障碍。譬如稻田。莠稗丛杂。必败良苗。女人出家。清净大法。不久衰弱。假使必求出家者。须令尽寿。奉行八敬之法。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失。其能如是。可入律法。大爱道恭喜奉行。遂度出家。后证阿罗汉果(佛记正法当千岁兴盛。以度女人故。至五百岁。而渐衰微)。

    壬子三十三年。

    癸丑三十四年。

    甲寅三十五年。

    乙卯三十六年。

    丙辰三十七年。

    丁巳三十八年。

    戊午三十九年。

    己未四十年。

    庚申四十一年。

    辛酉四十二年。

    壬戌四十三年。

    癸亥四十四年。

    甲子四十五年。

    乙丑四十六年。

    丙寅四十七年。

    丁卯四十八年。

    戊辰四十九年。

    己巳五十年。

    庚午五十一年。

    辛未五十二年。

    佛付嘱摩诃迦叶传持宗统并勅阿难副贰传化。

    佛在灵山会上。有大梵王。以金色波罗花献佛。佛升座。拈起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顾而命之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复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黎付之。并勅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复告之曰。此金缕僧伽黎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迦叶承勅。稽首敬受。

    安隐忍曰。道大同。而弘道之迹不能同。道绝同。而合道之符不能异。不能同也。故先圣之建立有差。不能异也。虽变变化化。而不出从上相承之法眼。所谓宗旨也。佛不云乎。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夫涅盘妙心。即吾人本具之广大心体也。正法眼藏。即双明双暗。同死同生之金刚眼也。心即眼。眼即心。实相而无相者也。如国之印玺然。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一印而文理备焉。世尊非此眼。不能辨迦叶之一笑。迦叶非此眼。不能契世尊之拈花。乃至四七二三。授受之际。非此眼不能验其浅深偏全之候。所谓啐啄同时。人境俱夺。名言断。理路绝。壁立万仞。而从上佛祖。要人於此壁立万仞。闻见智识所不到处。豁开向上。故终日言而未尝言也。非无言也。言之中无言也。及其毙也。知解横生。故不得不变而为机锋。为棒喝。又其弊也。不得不变而定宗旨。宗旨定。若三代之礼乐备焉。虽千圣继出。不能易矣。夫言论之弊也。弊於知解。而棒喝之弊也。毙於乱统。故从棒喝悟者。知乱统之病。而建同喝四喝。料简玄要。函盖截流等纲宗。临济云门是也。从机语悟者。知知解之病。而建四禁五位六相。种种三昧门等纲宗。曹洞沩仰法眼是也。以要言之。不出实相无相无相实相之法印。所谓变变化化。而合道之符。不能异者此也。是故符合。虽三祖之恶疾。不得不以衣钵付之。而符之未合。虽首座之脱化。洛浦之圣箭。犹在点额之例。正法眼藏。果易言哉。惟其不易言也。故先圣秘之。而听其悟耳。

    祥符荫曰。四十九年。随机设化。方便接引。四众纯熟。末后一花拈出。大事了毕。亘古亘今。彻头彻尾。一会灵山。俨然未散。岂虚语哉。

    佛付嘱国王大臣护持正法。

    祥符荫曰。佛法广大。如太虚空。摄受成就一切。非一切之所能摄受成就。国王大臣。有一不从佛法因缘中来者乎。有一非佛法之所摄受成就者乎。则佛法之能护持国王大臣。国王大臣之不能护持佛法也明矣。若然。灵山会上。佛何以付嘱国王大臣。护持正法乎。佛付嘱国王大臣护持正法者。摄受成就国王大臣也。为国王大臣计也。盖国王大臣。宿植善根。今乘权位。护持正法。则近善知识。邪僻不兴。民知正道。圣化自端。上行下效。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佛因其地位而接引之。使不致於善根退失。福尽沦坠也。国王大臣。能体佛心。融通大道。不离一心。修十善业。制御天下。显正摧邪。斯真不负灵山付嘱者也。若不达大道。邀福营为。藉以资培善果则可。谓能得佛当日付嘱之旨。则未也。人能弘道。国王大臣。当自护持其正法。而佛法自在其中。若谓兴隆三宝。折伏魔外。是护持边事。是以世谛测正徧知。浅之乎视护持佛法矣。佛法何事。不深明佛法。而能护持佛法者。未之有也。凡为国王大臣者。其审思之。

    穆王壬申五十三年(景德传灯录作五十二年者误)。

    佛示涅盘(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发明(华严经云。如来应正等觉。作佛事已。观十种义故。示般涅盘。所谓示一切行。实无常故。示一切有为。非安隐故。示大涅盘。是安隐处。无怖畏故。以诸人天乐着色身。为见色身。是无常法。令其愿住净法身故。示无常力。不可转故。示一切有为。不随心住。不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坚牢故。示涅盘性。究竟坚牢。不可坏故。示一切法。无生无起。而有聚集散坏相故。诸佛世尊。作佛事已。所愿满已。转法轮已。应化度者。皆化度已。应受记莂。成记莂已。法应如是。入於不变涅盘)。

    佛至拘尸那城。(此云角城)告诸大众。吾今欲入涅盘。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各各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我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我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文殊请佛再转法轮。佛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遂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从其面门。放大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六趣。一切众生。遇斯光者。罪垢消除。种成佛因。爰及天人龙神。罗汉大士。情与无情。俱来劝请。求莫涅盘。佛受纯陀最后之供已。说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乃右胁累足。泊然宴寂。摩耶夫人。从忉利天来。佛复起为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摩诃迦叶最后至。出双趺示之。

    祥符荫曰。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盘。譬澄空月。影临万水。水清月见。水浊月隐。众生心净。佛即出世。众生心垢。佛即涅盘。又如日月。照四天下。东方出时。西方隐没。非日月遂隐没也。如来於此土众生化缘已毕。示见涅盘。於他方世界。随缘度生。未尝涅盘也。局於凡情圣见。均之不见如来。故佛以紫磨金色之身。炳示大众。令其不离当前。了悟真际。一众机熟。悉契无生。斯又众生心垢。佛乃降生。众生心净。便涅盘也。故曰佛不住佛。名真涅盘。

    佛三昧(此云正定)火阇维(焚化也)金色身天人分请舍利起塔供养(梵语舍利。此云骨身。舍利者。佛从最初发金刚心。以戒定慧光。蒸熏有漏三业生身凝莹而成。其色不定。小大圆直。如露如粟。如珠如菽。又因禅定。行道。愿力。三者所熏。故有定。动。及随愿所见之异。坚固如金刚。水火不能焚溺。代代高僧。凡三学圆满者。皆有之。但曰坚固子。非若佛之光明灵变也)。

    佛示寂已。天人弟子。竞以香薪茶毗(火化也)之。香薪烬后。今棺如故。尔时大众。即於佛前。以偈颂曰。凡俗诸猛焰。何能致棺热。请尊三昧火。阇维金色身。於时金棺从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多罗。又云贝多。此云岸。叶可书写。高四十九尺)往反空中。化火三昧。(化火三昧者。火光三昧也)须臾灰生。得舍利(此云坚固子)八斛四斗。迦维卫等八大国王。严整四兵。各求舍利。天龙亦来。求分供养。乃分为三分。一分与诸天。一分与龙王。一分复分为八分。与八国王。俱起七宝塔供养。后阿育王。以阿阇世王所供塔中舍利。分造八万四千宝塔。散布阎浮洲(经传有作佛寿八十癸酉年十二月十五日涅盘。今从祖录考定壬申年二月十五日)。

    别证(周书记。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损舍折木。地动天阴。西方白虹十二道。太史扈多占曰。西方圣人卒矣。又穆王之世。数见西方光气亘天)。

    祥符荫曰。至道绝迹。妙法离言。真佛无为。不堕诸数。圆周法界。岂直诞於王宫。普见群心。宁真谢乎双树。但以群萌长寝。爰施无缘之慈。百亿分身。乃应娑婆之界。重愿弘慈。悯兹忍土十方诸佛。所共赞扬。是以降神天竺。示域中之尊。标号释迦。为四生之父。脱屣储宫。舍金轮如掷芥。修行苦行。摄邪外以归真。道既大成。功斯普利。三千界内。无不被其光明。十法界中。皆尽蒙其教化。天龙摄受。神鬼归依。情与无情。俱承度脱。未来过见。一念了知。谤毁称扬。平等普摄。非天中极天。圣中至圣。何以至於斯焉。然此一佛化仪。尚属千灯影见。若也圆寻觉海。则真湛寂无边。无边性海。佛与群生。分量不殊。常住真心。群生於佛。丝毫靡间。若能就体而求。自然当下具足。真俗不异。凡圣一如。其在孔氏之言曰。在明明德。即佛之所谓自觉也。在新民。则觉他也。在止於至善。则觉行圆满也。深浅虽殊。其致则一。故曰。佛非有他。但尽此心量耳。

    五台居士陆光祖曰。佛道广大。不独尊而敬之者。生大福。即轻之诋之。侮之雠之者。亦终将得益焉。如入栴檀之林。或躏蹴焉。或斩伐焉。皆染香气以出也。又曰。余世业儒。诵孔子之言甚谨。尝检国朝故事。窃见太祖高皇。太宗文皇。所以尊崇佛典特异。既刻大藏经板贮两京。又数出内帑金。印造数千部。颁天下郡邑名蓝。延高僧讲演。而属四民共听焉。余始諰諰然疑。岂佛氏之教。有出吾儒上哉。不然。聪明圣智莫如我二祖。何信之之笃。如是。试取内典观之。则广大无际。如望溟渤。而莫得其涯涘也。久之稍窥端绪。则如昏衢之睹日月。而仰其烛照也。又久之会文归己。稍获其用。则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阙也。然后知二祖之见。渊哉远矣。夫自儒道而下。九流百氏之奥。礼乐德艺之微。性命之精。事物之粗。方内方外。世出世间之法。大藏靡不具焉。凡至理密义。诸家累千万言而不能发者。以一言发之。瞭如也。佛法之浅浅。胜他教之深深。讵不信夫。

    幻寄瞿汝稷曰。世之诞佛者。皆比於范缜之神灭者也。而神灭非圣人所立教也。夫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即心也。即道也。范围天地。曲成万物。圣人所以参赞化育者也。是岂形之所及也。惟圣人为能穷神而庸愚固未尝亡。特不知其即道耳。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不知则一狥於形。於是遗范围天地之广大。而自狭。弃曲成万物之微妙而自秽。终日役役。不过耳目口腹。圣人愍焉。故谕之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谓之道。复虑人之自画。而高远之。谓非己所及也。故曰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尧之所以尧。穷此神也。桀之所以桀。昧此神也。是神者。溯之无始。推之无终。岂形生而始生。形灭而随灭哉。形有尽而神无穷。故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而缜之言曰。形即神也。神即形也。形生而神生。形灭而神灭。藉如缜言。操则存者。形存欤。舍则亡者。是亡欤。出入无时。莫知其乡。百骸九窍六脏。谁能然欤。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梦说筑岩。岂目所瞩。处今而忆昔。在吴而知越。何形之能然。缜亦不思甚矣。履帝武敏而生弃。杜伯关弓。伯有为厉。坟典所载。未易悉举。是皆迦文之所倡乎。故缜之言。形即神也。形灭神灭。非圣人所立教也。君子之所弃也。是使人重形而遗神。沦胥以溺者也。何以言之。谓形即神。则舍形无我。舍形无我。则凡形之所欲。皆我之所欲。而以礼义维之。是强也。是外铄也。神不灭而谓灭。则尧桀均尽。颜跖均生。均生。则纵佚者自适。均尽。则好修者徒劳。於是示之以余庆。惑之以百殃。则见以为茫昧而难征也。揭之以仁义。则以为仁义撄人心。揭之以性善。则以为性恶。则以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