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统编年最新章节!

    宗统编年卷之四

    第七世祖

    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

    襄王乙酉十五年。

    第七世祖婆须蜜尊者嗣宗统(四十七年)。

    丙戌十六年。

    祖住世传法。

    丁亥十七年。

    戊子十八年。

    己丑十九年。

    庚寅二十年。

    辛卯二十一年。

    壬辰二十二年。

    癸巳二十三年。

    甲午二十四年。

    乙未二十五年。

    丙申二十六年。

    丁酉二十七年。

    戊戌二十八年。

    己亥二十九年。

    庚子三十年。

    辛丑三十一年。

    壬寅三十二年。

    顷王(讳壬臣襄王子在位六年按谥法甄心动惧曰顷)。

    顷王癸卯元年。

    甲辰二年。

    乙巳三年。

    丙午四年。

    丁未五年。

    戊申六年。

    匡王(讳班顷王子在位六年按谥法贞心大度曰匡)。

    匡王己酉元年。

    庚戌二年。

    辛亥三年。

    壬子四年。

    癸丑五年。

    甲寅六年。

    定王(讳瑜匡王弟在位二十一年按谥法安民法古曰定)。

    定王乙卯元年。

    丙辰二年。

    丁巳三年。

    道教圣人老子生於楚(九月十四日。生于楚国陈郡苦县赖乡曲仁里。父姓韩。名乾。字元毕。母曰精敷。孕八十年。而生于李树下。因以为姓。名耳。字伯阳。身长四尺六寸。愿凸眉粗。反唇骞鼻。[骨*专]尖胯阔。聃耳髼头。谥曰聃)。

    祥符荫曰。三教之道。用处不同。孔氏之教。伦理道德。无过不及。遵而行之。时中圣人也。老子之教。清净无为。澹泊守玄。遵而行之。清修善人也。达秉彝之原。尽心性之量。则非佛道孰从哉。三代而后。人根不一。儒释而外。自应有老子之教。介於二者之间。收摄流品。昔吴尚书令阚泽对孙权曰。若将孔老之教。比校佛法。远之远矣。所以然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如来说法。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老子生於周定王三年。佛灭於穆王五十三年。相去三百四十五年。

    定王戊午四年。

    己未五年。

    庚申六年。

    辛酉七年。

    壬戌八年。

    癸亥九年。

    甲子十年。

    乙丑十一年。

    丙寅十二年。

    丁卯十三年。

    戊辰十四年。

    己巳十五年。

    庚午十六年。

    辛未十七年(景德传灯录作十九年者误)。

    祖住世传法。

    祖付佛陀难提正法 入慈心三昧示寂。

    祖行化至迦摩罗国。广兴佛事。於法座前。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祖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已。还入三昧。示涅盘相。难提即於本座。起七宝塔。以供全身。

    第八世祖

    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才无碍。

    定王壬申十八年。

    第八世祖佛陀难提尊者嗣宗统(五十五年)。

    癸酉十九年。

    祖住世传法。

    甲戌二十年。

    乙亥二十一年。

    简王(讳彝定王子在位十四年按谥法平彝不訾曰简)。

    简王丙子元年。

    丁丑二年。

    戊寅三年。

    己卯四年。

    庚辰五年。

    辛巳六年。

    壬午七年。

    癸未八年。

    甲申九年。

    乙酉十年。

    丙戌十一年。

    丁亥十二年。

    戊子十三年。

    己丑十四年。

    祖住世传法。

    灵王(讳泄心简王子在位二十七年按谥法乱而不损曰灵)。

    灵王庚寅元年。

    辛卯二年。

    壬辰三年。

    癸巳四年。

    甲午五年。

    乙未六年。

    丙申七年。

    丁酉八年。

    戊戌九年。

    己亥十年。

    庚子十一年。

    辛丑十二年。

    壬寅十三年。

    癸卯十四年。

    甲辰十五年。

    乙巳十六年。

    丙午十七年。

    丁未十八年。

    戊申十九年。

    己酉二十年。

    庚戌二十一年。

    儒教圣人孔子生於鲁(十一月初四日。生于鲁国兖州邹邑县平乡晋昌里。按殷本纪。孔子父姓叔梁。名纥。为邹邑县宰。先娶邹氏女。生子孟皮。不才。后娶颜氏女曰征在。祷于尼邱山神。而生孔子。生而有发。身长九尺六寸。腰带十围。垂手过膝。河眸海口。龙颜方颡。凤颙燕颔。虬髭虎视。有中和之德。衣庄而严。色温而厉。有四十二表。自易姓曰孔。名丘。字仲尼。先祖殷之后裔。颕考叔弗何。至纥移居鲁。易姓叔梁。孔子追昔殷宋之后。以子配一。更姓孔氏)。

    辛亥二十二年。

    佛灭后四百年(时弥罗国五百罗汉。依法智论。造毗婆沙论)。

    祥符荫曰。佛教之有论。犹儒书之有注疏也。圣贤之言。垂教后世。非注疏而理不详明。如来之教。广度众生。非诸法身大士。阐论发明。则久而执法相生。诸见难融。朱程集注。乃孔孟之羽翼。大士造论。实法苑之功臣也。

    壬子二十三年。

    癸丑二十四年。

    甲寅二十五年。

    乙卯二十六年。

    丙辰二十七年。

    景王(讳贵灵王子在位二十五年按谥法出义而济曰景)。

    景王丁巳元年。

    戊午二年。

    己未三年。

    庚申四年。

    辛酉五年。

    壬戌六年。

    癸亥七年。

    甲子八年。

    乙丑九年。

    丙寅十年(景德传灯录作十二年者误)。

    祖付嘱伏驮蜜多正法 示寂。

    祖行化至迦提国。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曰我求侍者。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以偈问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伏驮闻偈己。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令出家。祖寻投具戒。付法说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伏驮承祖付嘱。即超身虚空。散众宝华。说偈赞曰。我师禅祖中。当得为第八。法化众无量。悉获阿罗汉。尔时祖即起本座。见大神变。却复本座。俨然寂灭。众即其所。建塔以閟全身。

    存考(伏驮闻之。景德传灯录。作尊者见之。谓祖〔便〕许其见也。传法正宗记。作其父母即持其子而与。则是先但听其所言。后始见其子形。父母持而出见祖也)。

    第九世祖

    伏驮蜜多尊者迦提国人也姓毗舍罗。

    景王丁卯十一年。

    第九世祖伏驮蜜多尊者嗣宗统(四十八年)。

    戊辰十二年。

    祖住世传法。

    己巳十三年。

    庚午十四年。

    辛未十五年。

    壬申十六年。

    癸酉十七年。

    甲戌十八年。

    乙亥十九年。

    丙子二十年。

    丁丑二十一年。

    戊寅二十二年。

    己卯二十三年。

    老聃卒。

    庚辰二十四年。

    辛巳二十五年。

    敬王(讳丐景王子在位四十五年按谥法合善典法曰敬)。

    敬王壬午元年。

    癸未二年。

    甲申三年。

    乙酉四年。

    丙戌五年。

    丁亥六年。

    戊子七年。

    己丑八年。

    庚寅九年。

    辛卯十年。

    壬辰十一年。

    癸巳十二年。

    甲午十三年。

    乙未十四年。

    丙申十五年。

    丁酉十六年。

    戊戌十七年。

    己亥十八年。

    庚子十九年。

    辛丑二十年。

    壬寅二十一年。

    癸卯二十二年。

    祖至中印度。

    甲辰二十三年。

    乙巳二十四年。

    丙午二十五年。

    丁未二十六年。

    戊申二十七年。

    己酉二十八年。

    庚戌二十九年。

    祖摄化异论。

    中印国王信邪。祖躬持赤旛。化诸异论。改邪归正。

    辛亥三十年。

    壬子三十一年。

    癸丑三十二年。

    甲寅三十三年(景德传灯录作三十五年者误)。

    祖付嘱胁尊者正法 入三昧涅盘。

    祖行化於中印度。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曰。此子处胎六十年。尝有一仙谓此儿骨相非常。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与落发。羯磨之际。祥光烛座。感舍利三七粒见前。自此精进忘疲。祖遂付法。说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偈已。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盘。收舍利建塔於那兰陀寺。

    第十世祖

    胁尊者中印度人。性氏未详。精进不眠。胁不至席遂称胁尊者。本名难生。以处胎六十年。将诞之夕。母梦白象载一宝座。座置一明珠。入门乃生。生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谷食。绝无秽滓。

    敬王乙卯三十四年。

    第十世祖胁尊者嗣宗统(四十五年)。

    丙辰三十五年。

    祖住世传法。

    丁巳三十六年。

    戊午三十七年。

    己未三十八年。

    庚申三十九年。

    辛酉四十年。

    壬戌四十一年。

    孔子卒於鲁(时年七十三岁。四月己丑。孔子蚤作。负手而曳杖。逍遥於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孔子曰。赐。予畴昔之夜。梦奠於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寝疾七日而没。葬鲁城北泗上。门弟子集鲁论语凡二十篇)。

    祥符荫曰。三皇以前。淳风沕穆。五帝之始。伏羲画八卦。造书契。而治世之道始肇其端。神农艺五谷。辨药石。而民免饥虚夭札。黄帝作制度。立星官。定气运。聿为文明之渐。非复朴野之初矣。唐尧之时。风气渐开。人文渐着。帝德光被四表。而黎民於变时雍。克明峻德。实发圣学之源。中庸九经。亦始於此。开后世圣人之教者。尧也。虞舜重华上协。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明明德於天下。舜则有之。尧之命舜者曰。允执厥中。舜之命禹。则益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此十六字之传。为治世心学之大要。禹无间然。德盛神化。而其功为不可及也。汤武顺天应人。与时偕行。文质损益。变化适中。尧舜性之。全体是道。汤武身之。修道设教。三代之季。春秋之际。岑岌乎难言之矣。孔子圣德天生。而好古敏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不得其位。以道教天下后世。如春风之行万物。日月之贯四时。三皇五帝以来之道。至孔子集厥大成。治世之教。无以加焉者也。及孔子之门者。颜回曾参。端木赐。闵损等为最。颜子生知近道。竭才卓立。不幸蚤卒。孔子伤之。有丧予之恸。曾子克己省察。尽心忠恕。以一唯传一贯之道。释明德新民。修齐治平之要。而孔子之圣学以传。孔子生鲤。伯鱼。亦蚤卒。鲤生伋字子思。子思子作中庸。发明孔子之道。本於天性。成於人道。诚明参赞。极之无声无臭。而与天地合其德矣。孔子之道。传於曾子。阐於子思。子思后传孟子。圣脉渊源。泽流后世。孔子作春秋。绝笔於西狩获麟以天道终。此西方圣人之教。将化行震旦之祥也。自三皇建极以来。至春秋西狩获麟庚申之岁。凡历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迦文佛灭后。凡四百七十年。

    或谓祥符曰。天地死生之故。孔子非不知之。盖不欲明言耳。祥符曰。圣人无隐。曰若然。则孔子未之知乎。祥符曰。圣人无所不知。曰何以不明言也。祥符曰。圣人尝系易矣。系之辞曰。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又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过此以往。未之或知。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孔子之言如此。而谓之不知可乎。然孔子圣人。犹是人也。拟之於天。则有间矣。而曰天生德於予。天之於佛。夫何如哉。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佛则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孔子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又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又子绝四。毋意必固我。从心所欲不逾矩焉。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孔子盖天地间之圣人也。天地间之圣人。而何必求之以天地之外哉。佛盖出世之大圣人也。知见广大。具六神通。唯其具宿命通。则一念超入无际。唯其其天眼通。则一瞬徧周太虚。是故天地死生之极致。非佛孰能了了宣扬。如指诸掌乎。非佛法孰能一念圆证。顿离真妄乎。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民鲜能也久矣。

    或曰。易之所谓精气为物者。以阴精阳气聚而成物。神之伸。谓人之生也。游魂为变者。以魂游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谓人之死也。此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也。其义何居。祥符曰。此其所以未了生死之本也。生死之本。本於一心。非阴阳二气聚散之谓也。其曰。聚而成物。物何以聚。其曰。以死为归。归於何所。不可茫茫造化。无自而聚。杳杳无知。归於断灭也。知生死本乎一心。阴阳魂魄之说。皆一念圆摄而无遗。其详晰楞严言之矣。览之自当洞若观火。宋儒之言似也。而非孔子之旨。孔子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非天地之道。不出此心乎。思之则自得矣。

    或曰。易之所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者。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圣人则之。理而已矣。非真有所谓天也。祥符曰。理固可以则天。而不可谓天为理。即以诗书孔子之言证之。如曰。天降下民。不可谓理降下民也。如曰。天视自我民视。不可谓理视自我民视也。如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不可谓在理左右也。如曰。上帝既命。不可谓上理既命也。如曰。天生德於予。不可谓理生德於予也。如今九五之尊称天子。不可谓理子也。儒之言天。亦彰明校着矣。但居人境。而未能上彻乎天界。故极而称之曰上帝。仰而望之曰彼苍者天。盖其视天固已高高而不可逾矣。抑知天地之大。亦自我一心而建立哉。

    或曰。易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愿闻其说。祥符曰。此一阴一阳。宜作体用看。继宜作发用看。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也。成宜作体具看。我固有之矣。非由外烁我者也。故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问曰。治世之教。儒宗尚矣。儒宗道统。孟子而后。可得闻乎。今学士经生。皆宗朱子。而象山议论知见。及良知良能之说。可参合乎。祥符荫曰。儒宗道统。至孟子而大纲未坠。秦汉之间。纷然庞杂。既未可语夫圣学之醇。即唐昌黎振起斯文。推尊圣学。其功未为不巨。然亦未可语夫大道之要。至宋濂溪周子。博学力行。着易说易通。上接洙泗。下逮河洛。明道伊川两程子承其学。发孔孟心传之秘蕴。为后世理学之渊薮。秦汉而后。实称周程。新安朱子。经书集注。会诸儒之全。而得治世之要。讲学尊经。使后世学者。确然有画一之章程。可行可守。朱子诚有功於圣学者矣。横渠张子。见二程后。深明易理。而有意复三代之治。故今之学者。皆曰周程张朱。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等。皆游二程之门。上蔡之说。一转而为张子韶。再转而为陆子静。象山陆子。幼时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