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宗统编年最新章节!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八

    临济第二十一世祖

    讳时蔚。嗣圣寿祖。初住兰溪嵩山。后开法万峰。

    戊戌至正十八年。

    临济第二十一世万峰圣恩祖嗣宗统(二十四年)。

    祖开法万峰。

    祖卓锡苏州邓尉山。衲子奔集。遂成丛林。上堂。舒两手云。大开方便门。便从这里入。复握双拳云。闭却牢关。说家里话。且道不开不闭一句又作么生道。良久敛僧伽黎下座。解制上堂曰。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解开布袋口。衲僧得自繇。脚头脚底风云起。撒土扬沙辊入流。逼塞虚空无影像。啼莺元在柳梢头。毕竟作么生取用。喝。

    禅师德然继住圣寿。

    然嗣圣寿祖。尝参石屋珙。书松隐二字授之。因以为号。刺血书华严经。足不踰阃者三载。有天华满庭之异。感居民为建宝坊。洎祖迁化。众请继席。

    禅师径山下文敏宏觉古鼎祖铭寂。

    铭嗣元叟端。貌寒寝。因精修二十年。忽化为福德之相。住径山十二年。锡号慧性文敏宏觉普济禅师。将迁寂。遗书嘱丞相外护。复书偈曰。生死纯真。太虚纯满。七十九年。摇蓝绳断。掷笔而逝。茶毗舌根数珠皆不坏。舍利无算。

    禅师普仁应明诏住婺州智者寺 发明(明朝诏宗师开法之始故特书)。

    仁智者义嗣。明太祖是年亲帅六师至婺州。幸智者寺。诏仁主之。后迁净慈。

    禅师古林下平江定慧大方火化。

    方嗣古林茂。住平江定慧。不检细行。跌宕自如。谢院事。寓灵岩老宿华公房。与郡守周义卿善。周入山访之。方云。某此月十四日。即此山火化矣。其为我证明。周戏诺之。乃措薪为棚。与众僧诀。说偈升柴棚。火发烈焰炽然。於火聚中祝香云云。度数珠学华云。聊当遗念。火焰到处。多得设利。周闻之惊叹不已。

    己亥十九年(十一月元大都有杜鹃)。

    庚子二十年(正月丙辰五色云见)。

    禅师崇裕出世太平光孝迁圆通。

    裕笑隐欣嗣。三十载胁不沾席。住太平日。圬人塓壁。壁中隆然有物函。抉之获悉达多太子像。乃佛牙所刻成。裕召工傅以黄金。金迸裂。舍利从中涌出。雕小香殿奉之。寻迁九江圆通。

    辛丑二十一年(十一月黄河清凡七日)。

    禅师天童下雪窦无印大证寂。

    证参洞宗云外岫於天童。典教藏。机甚契。嗣其法。至治间。诏天下善书者金书藏经。事竣赐织金屈眴。南还。丞相脱欢请住衢之南禅。继领光孝。迁信之祥符。移明之定水。升雪窦。九月寂。阇维舍利明莹。牙齿数珠不坏。

    壬寅二十二年。

    癸卯二十三年(十月山东赤气千里)。

    甲辰二十四年(明太祖建国号曰吴称吴元年)。

    禅师慧昙住蒋山。

    昙天台杨氏子。十六嗣笑隐欣。明太祖定鼎南京。昙谒上。上一见叹曰。真福德僧也。命主蒋山。时大内新成。诏昙引千二百众披阅大藏。昙升座说法。上亲帅群臣幸临瞻听。昙法音洪畅。妙契皇情。山内帑帛以施。远迩学徒。闻风奔赴。堂筵至无所容。凡祖庭规矩。昙备行之。观者唶唶曰。三代礼乐。无以加焉。

    乙巳二十五年。

    禅师宝金赐衣号诏住海印。

    金字璧峰。乾州永寿石氏。六岁出家。徧历讲席。后精禅定。嗣缙云真。入五台山秘魔岩建灵鹫庵。僧俗趋风。常至万指。召入内廷。值大雪夜。有红光自金室中直透霄汉。上惊叹。赐金襕伽黎。明年祷雨辄应。勅赐寂照圆明大禅师号。诏住海印寺。

    丙午二十六年(二月黄河北徙)。

    丁未二十七年(正月绛州天鼓鸣)。

    禅师天童下天界孚中怀信寂。

    信嗣天童坦。至正间住天童。御史台奉疏命主龙翔。及明兵下金陵。僧徒窜散。信宴坐一室。高皇帝亲幸嘉之。勅改龙翔为大天界寺。一日晨兴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吾归去矣。遂瞑目。侍僧撼之。请说偈。信瞋目叱之。复哀请。遂握笔书曰。平生为人列挈。七十八年漏泄。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书毕复瞑。时帝统兵江阴。梦信谒见。问信来何为。对曰。将西归告别耳。帝还闻信迁化。与梦符。异之。诏出内府帛币助丧。且命卜藏龛之地於伏牛。举龛之日。帝亲致奠。送出都门。茶毗舍利如菽。贮以宝瓶。光发瓶外。

    戊申(至正五十八大明洪武元)年(是岁元亡)。

    明(姓朱)。

    太祖高皇帝(讳  以壬辰起兵。历十有七年。至戊申正月。文武群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为皇帝。以统一天下。即位於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太祖己酉洪武二年。

    禅师梵琦昙噩等应诏主蒋山法会 发明(法会之建不书。兴朝方新。崇重法化。诸山禅宿。一时云集。彬彬盛事。黼黻文明。故书之)。

    元年秋。诏征江南高僧十人。建普度大会於蒋山。二年春。复建法会。海盐天宁梵琦应诏至京。名居第一。亲承顾问。再召说法。赐伊蒲。馆於文楼。瑞龙昙噩既奏对。上悯其老。放还。清泰子楩。净慈智顺。定水来复。灵隐元净。万寿至仁。径山福报。福林智度等。俱应诏至京。上亲临劳问。请法具馔。同主蒋山普度大法会。天界善世宗泐。奉勅撰献佛乐章进呈。御署曰善世。昭信。延慈。法喜。禅悦。徧应。妙济。善成。凡八曲。勅太常歌舞以节奏之。

    禅师天台云峰祖灯寂(嗣法未〔祥〕)。

    灯住云峰。苦行自给。影不出山者踰五十春秋。人多化之。有以土田布施者。辞曰。先佛以乞食为事。吾焉用此。忽示微疾。集众说偈而逝。火化异香袭人。舍利不可胜计。

    禅师普明下宜兴龙池弘教了悟永宁寂。

    宁字一源。南通朱氏。嗣普明无用宽。宽嘱曰。汝缘在南。逢龙即住。遇池便居。宁受命南还。至治癸亥。宜兴龙池疏请。宁以名符悬记。欣然赴之。先是山巅有池。其深叵测。龙出每大水。居民苦之。宁授龙三皈戒。遂不复出。居久复至绝巘筑室。壁立如削。断木为栈。栖板空中。足不越限者三年。帝师稔知道行。降号宏教普济禅师。寻召入京。宣命龙光殿升座说法。上大悦。赐金襕法衣。加号佛心了悟。庚子出领善权。是年夏六月示微疾。嘱弟子裁纸制内外衣。且曰。吾将逝矣。命移龛至绝巘。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天飞雪。书毕吉祥而逝。先一月池水忽竭。及宁顺寂。喷涌异常。时黑白恋慕。至有然顶灼臂以供养者。茶毗五色光焰。齿牙舌轮珠皆不坏。设利无算。门人分余骨与不坏者。就龙池太平齐山紫云麻蕻五所建塔藏焉。

    台宗法师杭州集庆寺士璋寂。

    璋字原璞。生即伏犀贯顶。双眸炯如点漆。喜读佛书。邻寺僧请其父曰。此释氏种也。盍乞师我。父怒曰。吾儿如芬陀花。非若伦也。遂令入传法寺剃染。侍我庵无於上竺。力学无怠。时有天心莹者。高亢不服人。独艳璋。相与切劘。时目双璧。我庵无化去。东溟日补其席。璋复承陶冶。至正十三年住栖真。往来南竺才演福继二老之门。更臻玄微。尝对众曰。佛法教藏。渺如烟海。固非独善所能究尽。使吾自画而不进。其能免於孤陋之诮乎。元季兵乱。不以世难易其业。牧众演法无虚日。洪武初诏江浙名宿咸集天界。诸方云集。莫知规绳。璋独出方略。具有条叙。时十万众共聚。法制井然。是年六月既望预知时至。安然坐蜕。璋器度潇洒。论议慷慨。据直道而不狥流俗。所住之剎。誓不剃蓄一人。

    相宗法师绍兴宝林大同寂。

    同住萧山净土。迁景德。及嘉禾东塔。改宝林。宝林乃清凉国师肄业之地。同欲高卧不起。郡邑交疏请至再。始投袂起。至则天下俊衲多从之。赐号佛心慈济宏辩。并金襕僧伽黎。锺山法会。同年八十预焉。召见赐珍秘。同神宇超迈。修伟玉立。而吐辞温美。扶植宗乘。解纷排难。无自他猜忌之嫌。持律甚严。无一长物。然性至孝。遇父母忌日。必流涕不已。十二月登座说法。端坐而化。同初谒春谷於讲席。谷谓之曰。子之学精且博矣。恐滞心於粗执。但益多闻。缚於知见。非见性之本。宜潜修而涤之。乃见晦机熙。於其挥尘之间。夙习见闻。一时荡绝。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复参中峰祖。祖赞勉之。还付春谷。谷命分座。

    祥符荫曰。说不通宗。难免滞於名言之病。维璋与同。皆不自满假。得承师友磨切之力。而学以有成。所以二公之道。较之口耳相资者异矣。

    庚戌二年。

    克新奉诏招谕吐番 发明(沙门出世。预人国家事。不可以为训。故新削书禅师)。

    新字仲铭。号雪庐。博通内外典。游历名山水。交一时名流。如杨廉夫。顾仲瑛。丁仲容。程文。张翥辈。自称江左外史。上诏往西域招论吐番。不得辞。乃行。

    梵琦宗泐等召对奉天门。

    秋七月朔。上於奉天门。召梵琦宗泐万金妙声等入见。赐坐焚香供茶。午就赐斋。问以宗门大意。琦泐等首以灵山付嘱。继以迦叶传化为对。次及鬼神之事。琦等援经据论以对。上感悦。

    禅师华顶下处州福林白云智度寂。

    度嗣华顶睹。住福林。己酉应诏建法会。还至杭居虎跑。秋趋华顶。明年春示微疾。仍回福林。沐浴更衣。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阇维舍利五色。牙齿数珠皆不坏。

    辛亥四年。

    禅师径山下天宁寺梵琦寂於金陵天界寺。

    琦应诏至京。馆於天界寺。七月二十一日。趣左右具浴更衣。索笔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谓梦堂曰。我去矣。堂曰。何处去。琦曰西方去。堂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琦乃震声一喝而逝。上闻嗟悼久之。时禁火葬。以琦故特从阇维例。火余齿舌数珠不坏。舍利五色纷缀遗骼。弟子文晟。奉及诸不坏者。归琦所筑西斋建塔。文宪宋濂为之铭。

    虞山钱谦益曰。即学行高一世。宗说兼通。禅寂之外。专志净业。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於念佛三昧心中流出。使人读之。忱然如游珠网琼林。金沙玉沼间也。

    诏三宗名德复建大法会於锺山。

    诏集三宗名僧千人。及徒从二千人。建普度大法会於锺山。住天界万金总持其事。冬十二月。上御奉天殿。集公侯百官。宣踰建会之因。禁天下屠宰。上先斋戒一月。

    壬子五年。

    锺山启大法会。

    正月十五日三鼓时。上御奉天殿。集公侯百官奉上佛表。命礼部尚书斋赴锺山。启建法会。焚之。五鼓。上服[褒-保+公]冕。乘辂辇。赴法会。至日夕迎佛。上率公侯百官。临法筵供佛。行大礼。乐用善世等曲。天雨娑罗子。禅僧同庵[(雪-雨)/粉/大]简。赋锺山法会诗八首纪事。

    禅师缙云下五台璧峰宝金寂。

    禅师圣寿支下婺州清隐德馨寂。

    癸丑六年。

    复召名德高僧。

    诏有道浮图十人。集大天界寺。径山智及居首。以病不及召对。

    禅师天宝下净慈智顺寂於天界寺。

    顺嗣天宝枢。初应诏建会升座说法。上幸临。慰劳备至。南还主净慈。是年复召入京。俄示微疾。沐浴说偈坐逝。

    禅师径山下象山瑞龙文懿梦堂昙噩寂。

    噩主浙东三名剎。锡号佛真文懿禅师。夏一日。忽戒浴易衣。出器物分遗交友。集众说偈曰。吾有一物。无背无面。要得分明。涅盘后看。言毕危坐而逝。乌斯道少从噩授文法。遂以名家。宋景濂序斯道之文。以为经噩公之指授。得其心印云。

    禅师径山下天界西白万金寂。

    金吴郡姚氏子。初习台教。更衣谒古鼎铭於双径。分座后堂。嗣其法。至正丁酉。出世苏之瑞光。效编蒲尊宿。作孤云庵於城东以养老。洪武改元。起住持大天界寺。万机暇时。召入禁庭。奏对称旨。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二千。建法会於锺山。命总持斋事。承旨创建规式。金以母耄。举全室泐自代。复还庵居。五年冬复建会。大驾临幸。诏金阐扬第一义谛。是年十二月一日。示疾委顺而化。

    甲寅七年。

    禅师台州瑞岩恕中无愠赴阙以老病辞日本请。

    愠临海陈氏子。参竺元道豁悟。拈香嗣之。初住象山灵岩。迁黄岩瑞岩。一日谢事。入松岩万山之巅。人迹罕至。崭然独处。众泣哀请。坚拒不出。是年夏。日本国遣使入贡。向愠道风。奏请往化其国。以水晶数珠峨山石砚为贽。上召至阙。愠以老病辞。上悯而不遣。留处天界。全室泐延致丈室。时宋景濂方在翰林。诣愠剧谈道妙。是年冬。奉诏东还。住鄞之翠山。四方叩谒者无虚日。金齿大理僧至京。特入翠山。五十余人拜床下。各求偈语而去。

    智者寺普仁移净慈。

    乙卯八年。

    禅师智及赐还穹窿海云 发明(兴朝崇法。不应召无以见国王之信向。不引退无以明山林之素志。及与噩皆以病不及召对。得赐还山。其于出处之道。两全之矣)。

    禅师龙翔下竹庵怀渭寂。

    渭南昌魏氏子。嗣广智诉。诉住龙翔。渭居座下。得从名缙绅张起岩张翥危素辈游。历主两浙名剎。洪武初。一奉诏至锺山。退居钱塘之梁渚。是年寂。

    丙辰九年。

    万峰道场成。

    万峰山水相拱。祖创建道场。三十余年。道风遍布。龙象骈集座下。

    禅师圣寿支下金华花山明叟昌寂。

    昌本郡浦江人。缚茅於里之华山。往谒千岩祖。示以入道旨要旋归。昼夜孳孳不怠。十月三日。忽辞众说偈曰。生本无生。灭亦无灭撒手便行。虚空片月。语毕端坐而逝。

    丁巳十年。

    祖付宝藏持法。

    持参祖於万峰悟旨。付法偈曰。大愚肋下痛还拳。三要三玄绝正徧。临济窟中狮子子。灯灯续焰古今传。

    宗泐奉诏同法师如玘笺释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御制序文颁行天下。

    戊午十一年。

    禅师宗泐奉诏往西域求法。

    朝廷以佛经有遗佚。诏天界寺宗泐禅师。领徒三十余人。往西域求之。

    禅师径山下愚庵以中智及寂。

    己未十二年。

    台宗法师上竺东溟慧日寂。

    日住天竺。前后二十五年。洪武改元。诏见。日年最高。白眉朱颜。其班前列。上亲问以升济沉溟之道。日备述其故。上悦。顾众谓曰。迩来学佛者。惟饱食优游。沉狸岁月而已。如金刚楞伽诸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仪。苟有不通。质诸白眉法师可也。数召见。字而不名。及建锺山法会。请日说毗尼净戒。辞归上竺。日修西方安养之学。秋七月朔日。梦青莲华生方池中。华色敷腴。清芬袭人。既寤。召弟子曰。此生净土之祥也。吾去人间世。殆不远乎。至四日。趺坐书颂。合爪而寂。藏全身於山之西峰。日躯斡修伟。眉长一寸余。其白胜雪。目睛闪闪射人。道德余光所照。不问髦倪。见日经行。辄曰我白眉和尚来也。争持香华以为供养。居尝颜面严冷。片言不妄发。虽对王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至於诱掖后进。色温如春阳。

    彝简住大天界。

    庚申十三年。

    辛酉十四年。

    临济第二十一世慈光寂照圆明利济万峰祖示寂。

    祖随机开导。不假雕琢而道风遍布。嗣法门人。有宝藏持雪山熙。仰山学。日照慧。宝峰真。虎邱圆。海舟慈。天界华。及果林首座等。十余人。皆以偈印之。正月上元日。告众曰。老僧时节至矣。至二十九日乙卯午时。嘱门人曰。如今已得者。须向山间林下镢头边。接引一个半个。阐扬吾道。报佛恩德。不可攀高接贵。轻慢下流。逐利追名。迷真惑道。末法将沉。汝等切须仔细。乃结跏趺坐说偈曰。七十九年。一味杜田。悬崖撒手。杲日当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