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久堂先生集最新章节!

    一中

    〈公爲學。不事講討。不喜著述。唯一意存省。內自修而不求知於人。此編亦手抄洛閩切要之訓。晨夕觀省。未嘗去乎者而多錄古書全文。鮮有自己論撰。本不必盡上於集中。而公平生爲學之實。全在於此。故茲不加删節。一依本編入錄。一中則公所自名此編者。似取精一執中之義也。〉

    通書

    一爲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

    靜而所存者一。人欲消盡故虛。虛則生明而能通天下之理。

    動直則公。公則溥。

    動而所存者一。天理流行故直。直則大公而能周天下之務。

    明通公溥。聖庶幾乎。

    學者深翫而力行之。則有以知無極之眞。兩儀四象之本。皆不外乎此心。而日用間自無別用力處矣。

    敬齋箴

    正其衣冠。尊其瞻視。潛心以居。對越上帝。〈靜無違〉

    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擇地而蹈。折旋蟻封。〈動無違〉

    出門如賓。承事如祭。戰戰兢兢。罔敢或易。〈表之正〉

    守口如甁。防意如城。洞洞屬屬。罔敢或輕。〈裏之正〉

    不東以西。不南以北。當事而存。靡他其適。〈心之正而達於事〉

    不貳以二。不參以三。惟心惟一。萬變是監。〈事之主一而本於心〉

    從事於斯。是曰持敬。動靜不違。表裏交正。〈總前六章〉

    須臾有間。私欲萬端。不火而熱。不氷而寒。〈心不能無適之病〉

    毫釐有差。天壤易處。三綱旣淪。九法亦斁。〈事不能主一之病〉

    於乎小子。念哉敬哉。墨卿司戒。敢告靈臺。〈總結一篇〉

    持敬工夫。周且悉矣。

    與何叔京書

    持敬之說甚善。但如所喩則須是天資儘高底人。不甚假修爲之力。方能如此。若顏曾以下。尤須就視聽言動容貌辭氣上做工夫。蓋人心無形。出入不定。須就規矩繩墨上守定。便自內外帖然。豈曰放僻邪侈於內。而姑正容謹節於外乎。且放僻邪侈。正與莊整齊肅相反。誠能莊整齊肅則放僻邪侈。決知其無所容矣。此日用工夫至要約處。亦不能多談。但請尊兄以一事驗之。儼然端莊執事恭恪時此心如何。怠惰頹靡渙然不收時此心如何。試於此審之則知內外未始相離。而所謂莊整齊肅者。正所以存其心也。

    近思錄

    今且只將尊德性而道問學爲心。日自求於問學者有所背否。於德性有所懈否。此是博文約禮下學上達。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橫渠語〉

    尊者崇尙敬持之意。道由也。由學問而惟恐背違。崇德性而惟恐懈怠。以此自省。積之歲月。則內外兼進矣。尊德性則是約禮上達之事。道問學則是博文下學之事。

    每日須求多少爲。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此德性上之益。

    學者日省其身。所以增益其不知者何如。所以改治其不善者何如。以是存心則德日新矣。

    讀書求義理。編書須理會有所歸着。勿徒寫過。又多識前言往行。此問學上益也。

    讀書者。必窮其義理。不徒事章句訓誥之末。編書者。必求其旨歸。不徒務博洽記錄之功。多識前哲之言行。以廣所知則學日進矣。

    勿使有俄頃閑度。逐日似此。三年庶幾有進。

    君子之學。一日間斷則此心外馳。德性日隳。問學日廢矣。

    問忠信進德之事。固可勉強。然致知甚難。

    忠信進德。力行也。謂行可以強而進。知不可以強而至。

    伊川先生曰。學者固當勉強。然須是知了。方行得。若不知。只是覰却堯。學他行事。無堯許多聰明睿智。怎生得如他動容周旋中禮。

    學者當以致知爲明。苟明有所不至。徒規規然學堯之行事。其可得乎。

    如子所言。是篤信而固守之。非固有之也。

    固守者。勉強而堅執。固有者。從容而自得。

    未致知。便欲誠意。是躐等也。勉強行者。安能持久。

    忠信卽誠意之事。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知有未至。而勉強以爲忠信。其能久乎。

    除非燭理明。自然樂循理。性本善。循理而行。是順理事。本亦不難。但爲人不知。旋安排着。便道難也。

    見理明則眞知而實信之。自然樂於循理。蓋人性本善。順理而行。宜無待於勉強。惟於理有未知。或知有未盡。臨事布置。故覺其難。

    知有多少般數。煞有深淺。學者須是眞知。纔知得。是便泰然行將去也。

    眞知者。知之至也。眞知其是則順而行之。莫能遏矣。

    某年二十時。解釋經義。與今無異。然思今日覺得意味。與少時自別。

    此可見先生致知之功進德之實。而聖經之旨要。必玩味積久。乃能眞知。而亦不徒在於解釋文義而已。

    先生二十時。已解釋經義。是甚生資質。十四五歲時。便脫然欲學聖人則亦無怪矣。

    朱子曰思無邪。是心正意誠。毋不敬。是正心誠意。〈小註〉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箇翻車。流轉動搖。無須臾停。所感萬端。若不做一箇主。怎生奈何。張天祺昔嘗言自約數年。自上着牀。便不得思量事。不思量事。須強把他這心來制縛。亦須寄寓在一箇形象。皆非自然。君實自謂吾得術矣。只管念箇中字。此又爲中所繫縛。且中亦何形象。〈伊川語〉

    張天祺欲強絶思慮。然心無安頓處。司馬溫公欲寓此心於中字。亦未免有所繫着。朱子曰譬如人家不自作主。却請別人來作主。

    有人胸中常若有兩人焉。欲爲善。如有惡以爲之間。欲爲不善。又若有羞惡之心者。本無二人。此正交戰之驗也。持其志。使氣不能亂。此大可驗。要之聖賢必不害心疾。

    此言應事處。有善惡交戰之患。亦是心無所主故也。苟能持守其志。不爲氣所勝。則所主者定。何有紛紜。

    不有躬。無攸利。不立己。後雖向好事。猶爲化物。不得以天下萬物撓己。己立後自能了當得天下萬物。〈明道語〉

    蒙卦六三爻辭。己未能自立則心無所主。雖爲善事。猶爲逐物而動。若能自立則應酬在我。物皆聽命。何撓之有。

    人又要得剛。太柔則入於不立。亦有人生無喜怒者則又要得剛。剛則守得定不回。進道勇敢。載則比他人自是勇處多。〈橫渠語〉

    剛則守之固行之決。故足以進於道。柔懦委靡。必不能有立矣。

    伊川先生曰。顏淵問克己復禮之目。夫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應乎外。制於外。所以養其中也。

    朱子曰由乎中而應乎外。謂視聽言動。乃此心之形見處。制乎外。所以養其中。謂就視聽言動上克治也。上二句言其理。下二句是工夫。

    顏淵事斯語。所以進於聖人。後之學聖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或問明知其不當視而自接乎目。明知其不當聽而自接乎耳。則將如何。朱子曰視與見異。聽與聞異。非禮之色。雖過乎目。在我不可有視之之心。非禮之聲。雖過乎耳。在我不可有聽之之心。

    復之初九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此屛山三字符〉

    學問之道。無他也。惟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

    晉之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內自治也小註〉厲。吉無咎。貞。吝。

    傳曰人之自治剛極則守道愈固。進極則遷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則雖傷於厲而吉且無咎也。嚴厲非安和之道。而於自治則有功也。雖自治有功。然非中和之德。所以貞正之道。爲可吝也。

    明道先生曰人不能祛思慮。只是吝。吝故無浩然之氣。

    吝則爲私意小智所纏繞。而無浩然正大之氣。

    飢食渴飮。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廢天職。

    飮食衣服。各有當然之則。是天賦之職分也。有一毫私己貪吝之意。卽是廢天職。

    人之視最先。非禮而視則所謂開目便錯了。次聽次言次動。有先後之序。人能克己則心廣體胖。仰不愧俯不怍。其樂可知。有息則餒矣。〈伊川語〉

    身心無私慾之累。自然安舒。俯仰無所愧怍。自然悅樂。少有間斷則自視欿然矣。朱子曰此數語極有味。又曰當初亦知是好語。漫錄于此。今看來直是恁他好。

    有潛心於道。忽忽爲他慮引去者。此氣也。舊習纏繞。未能脫洒。畢竟無益。但樂於舊習耳。〈橫渠論語說〉

    舊習未除。志不勝氣。則心慮紛雜。

    古人欲得朋友與琴瑟簡編。常使心在於此。惟聖人知朋友之取益爲多。故樂得朋友之來。

    朋友有講習責善之益。琴瑟有調適情性之用。簡編有前言往行之識。朝夕於是則心有所養。而習俗放僻之念不作矣。然三者之中。朋友之益尤多。故有朋自遠方來。所以樂也。

    君子所賁。世俗所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