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史略最新章节!

    高似孙续古修

    汉书

    颜师古汉注史例

    颜师古汉注所引书

    汉书注

    汉书考汉书杂传

    汉书音义

    汉书诸家本

    后汉书

    后汉书注

    后汉书考

    后汉书音

    三国志

    魏氏别史

    魏志音

    蜀别史

    吴别史

    晋书

    唐御??晋书

    晋书注

    晋书音

    宋书

    齐书

    齐别史

    梁书

    陈书

    后魏书

    北齐书

    后周书

    隋书

    唐修隋书

    唐书

    皇宋修唐书

    唐书考

    唐书音

    薛居正五代史

    欧阳修五代史

    五代史考

    汉书

    汉尚书郎班固??。

    固字孟坚,扶风人。初,固作帝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固卒,书颇散亡。章帝诏其妹昭与诸儒校辑于东观八表、天文志,是其补成者也。

    班彪传论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彼将以世运未弘,非所谓贱焉耻乎,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班固为兰台令史,与前雎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纪,缀集所闻,以为汉书。起于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甚书。

    东观汉记

    时人有上言班固私改作史记,诏下京兆收系。固弟超诣阙上书, 陈固不敢妄作,但续父所记述汉事。

    司马彪后汉书

    班固字孟坚,右扶风人。幼有隽才,学无常师,善属文,经传无不究览。彪??后汉书,世不复见,今录其传孟 者于此。

    张辅

    司马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鉴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迁,二也。毁贬朝错,伤忠臣之道,不如迁,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又迁为苏秦、张仪、范睢、蔡泽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辩士则藻辞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此所以迁称良史也。

    范晔

    赞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者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议论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颜师古汉书注例

    汉书旧无注解,唯服虔、应劭等各为音义,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晋灼,集为一部,凡十四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前人当否,号曰汉书集注。属永嘉丧乱,金行播迁,此书虽存,不至江左。是以爰自东晋,迄于梁、陈,南方学者,皆弗之见。有臣瓒者,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又总集诸家音义,稍以已之所见,续厕其末,举駮前说。喜引竹书,自谓甄明,非无差。 凡二十四卷,分为两秩。今之集解音义,则是其书,而后人见者,不知臣瓒所作,乃谓之应劭等集解。王氏七志、阮氏七录并题云然,斯不审耳。学者又斟酌瓒姓,附著安施。或云傅族既无明文,未足取信。蔡谟全取臣瓒一部,散入汉书,自此以来,始有注本。但意浮功浅,不加隐括,属辑 舛,错乱实多。或乃离析本文,隔其辞句,穿凿妄起,职此之由,与未注之前,大不同矣。谟亦有两三处错意,然于学者竟无弘益。汉书旧文,多有古字,解说之后,屡经迁易,后人习读,以意刊改,传写既多,弥更浅俗。今则曲核古本,归其真正,一往难识者,皆从而释之。古今异言,方俗殊语,末学肤受,或未能通,意有所疑,辄就增损,流遁忘返,秽滥实多,今皆删削,克复其旧。诸列表位,虽有科条,文字繁多,遂致舛杂,前后失次,上下 方昭穆参差,名实亏废。今则寻文究例,普更刊正,澄荡愆违,审定阡陌,就其区域,更为 界非,止寻读易晓,庶令转 无疑。礼乐歌诗,各依当时律吕,修短有节,不可格以恒例。读者茫昧,无复识其断章;解者支离,又乃错其句韵。遂使一代文采,空韫精奇,累叶钻求,罕能通习。今并随其曲析,剖判义理,历然易晓,更无疑滞,可得讽诵,开心顺耳。

    凡旧注是者,则无间然,具而存之,以示不隐。其有指趣略举,结约未伸,衍而通之,使皆备悉。至于诡文僻见,越理乱真,匡而矫之,以祛惑蔽。

    若况说非当,芜辞竞逐,苟出异端,徒为烦冗,秽祇篇籍盖无。初汉服虔等为音义,又有晋灼、臣瓒等说,应劭亦为集解,而蔡谟复拊注之。正观中,太子承乾命师古裒集众说。师古叔游尝??汉书决疑,乃因其旧而作今注。时号师古为班固忠臣。师古名抽,京兆人

    荀悦,字仲预,颍川之人。后汉袐书监。

    服虔,字子慎,荥阳人。后汉尚书侍郎、高平令、九江太守。初名重,改名祗,后定名虔。

    应劭,字仲湲,一字仲远,汝南南顿人。后汉泰山太守。

    伏俨,字景宏,琅琊人。

    刘德,北海人。

    郑氏,晋灼音义序曰不知其名而臣瓒集解辄云郑德既无所据今依晋灼但曰:郑氏。景祐余靖校本云:郑氏。旧传。晋灼集注云:北海人,不知其名,而臣瓒以为郑德。今书但称郑氏。

    李斐,不详所出郡县。

    李奇,南阳人。

    邓展,南阳人。魏建安中,为奋威将军,封高乐乡侯。

    文颖,字叔良,南阳人。后汉末,荆州从事。魏建安中,为甘陵府丞。

    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人。魏太和中为博士,止解司马相如一传。似孙曰:司马相如一传最难注。予尝注此传,大费工力。张揖曾作博雅,通于名物,所以止注此传。

    苏林,字孝友陈留外黄人魏给事中领秘书 散骑常侍黄初中迁博七封安成亭侯张晏,字子博,中山人。

    如淳,冯翊人,魏陈郡丞。

    孟康,字公休,安平广宗人。魏散骑侍郎、弘农太守、散骑常侍、中书令,封广陵亭侯。

    项昭,不详何郡县人。

    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吴尚书郎、太史令、中书仆射,封高陵亭侯。

    晋灼,河南人,晋尚书郎。

    刘宝,字道真,高平人。晋中书郎、御史中丞、安北将军,侍皇太子讲汉书,别有駮义。

    臣瓒,师古曰不详景祐余靖校本云臣瓒不知何姓案裴骃史记序云莫知氏姓韦棱续训亦言未详刘孝标类苑以为干瓒郑元注水经以为薛瓒姚察训纂云案庾翼集干瓒为翼主簿兵曹参军后为建威将军晋中兴书云翼病卒而大将于瓒等作乱,翼长史江剧诛之。于瓒乃是翼将,不载有注解汉书。然瓒所采众家音义,自服虔、孟康以外,并因晋乱,湮灭,不传江左。而高纪中,瓒案茂陵书,文纪中案汉禄秩令,此二书亦复亡失,不得过江。明此瓒是晋中朝人,未丧乱之前,故得具其先辈音义及茂陵书、汉令等耳。蔡谟之江左,以瓒二十四卷散入汉书,今之注也。若谓为于瓒,乃是东晋人,年代前后,了不相会,此瓒非于足可知矣。又案穆天子传日录云:秘书校书郎中 瓒校今汉书音义。臣瓒所案,多引汲书,以駮众家训义。此瓒疑是传瓒。瓒时 典校书,故称臣也。师古又曰:后人斟酌瓒姓,附之 族耳。既无明文,未足取信。

    郭璞,字景纯,河东人,晋弘农太守。止注相如传序及游猎诗序。

    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东晋侍中五兵尚书赠司空谥文穆公

    崔浩,字伯深,清河人。后魏侍中、抚军大将军,封东郡公。撰汉纪音义,景祐校本作伯渊。

    颜氏所注重复

    颜氏所注,评核诸家,最为详的。然有无俟音诂,失之冗赘者。字之初见,既巳加释,自此而下,不必再举矣。试掇其重复太甚者,如乡读曰向,解读曰懈,与读曰豫,雍读曰壅,道读曰导,繇读曰傜,畜读曰蓄,视读曰示,艾读曰乂,说读曰悦,竟读曰境。饬与??同,繇与由同,敺与驱同,暗与暗同。娄古屡字, 古地字;??古饷字,奔古奔字之类,何啻百数,皆过于复且重者。又如休者,美也,蕃者多也;烈者业也。称者副也;靡者,无也;滋者益也 者,谋也;耗者,减也;贷者假也;卒者,终也,悉者,尽也,给者,足也 者,渐也。以上字义,初非深隐,何必重出,往往再见于一板之内。如此繁杂,不可胜载。又如豁、仇、恢、坐、邾、陜、治、脱、攘、艺、亘、绾、颛、擅、酣、侔、重、禺、俞、选等字,亦用切脚,可以省矣。又如项羽一传,伯读曰霸,凡四言之。若相国何、相国参、太尉勃、太尉亚夫,丞相平、丞相吉,亦注为萧何、曹参。三代必曰夏、商、周、威、文、颜、闵必曰齐威、晋文,颜渊、闵子骞。读是书者。要非童蒙,岂不晓是哉?颜氏叙例云: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者,众所共晓,无烦翰墨,殆反是矣。志中 为丛脞,以此知汉书注亦用修整一番乃佳。

    御诠定汉书,八十七卷。

    唐高宗与郝处俊等??

    汉书注

    晋灼汉书集注,十三卷。

    敬播汉书注,四十卷。

    陆澄汉书注。一卷,齐光录大夫。

    右汉书注凡三家。师古所引者,晋灼而巳。

    汉书考

    刘宝汉书驳义二卷晋安北将军

    姚察汉书定疑,二卷陈吏部尚书。

    颜游秦汉书决疑,十二卷。

    李喜汉书辨惑,三十卷。

    前汉考异一卷,失姓氏。

    汉书杂传

    姚察汉书训纂,三十卷。

    姚察汉书集解,一卷。

    元怀景汉书议苑,开元右庶子,谥曰文。

    姚珽汉书绍训,四十卷

    诸葛亮论前汉事,一卷。

    陆澄汉书新注,一卷。

    韦棱汉书续训,一卷梁北平咨议参军。

    顺岱汉书叙传,五卷。

    务静汉书正义,三十卷唐僧。

    颜胤汉书集义,二十卷。

    沈遵汉书问答,五卷。

    汉 四卷,梁有汉书音九卷,梁孝标注汉书一百四十卷,陆澄注汉书一百二卷,梁元帝注汉书一百十五卷,今亡。

    右汉考五家。杂传十一家,深稽而详订,互有可考。古之史出于一人之手,尚有差谬,以俟刊辨,况后之为史者耶?

    汉书音义

    应劭音义,二十四卷。

    服熙音训,一卷。

    韦昭音义,七卷。

    刘显音,二卷,宋浔阳太守。

    夏侯泳音,二卷。

    萧该音义,十二卷,国子博七。

    包恺音,十二卷废太子勇命包恺等。

    孟康音义,九卷。

    诸葛亮音,一卷。

    晋灼音,七卷。

    崔浩音,一卷。

    刘嗣音义,二十六卷。

    敬播音义,十二卷。

    孔文祥音义钞,一卷。

    阴景伦律历志音,一卷。

    刘伯庄音义。二十卷。

    右音义十六家。师古所援引者五家,如萧该音义最为精详,而师古遗之。先儒颇谓师古于该议论矛盾,故所不录。以是知书之遗落者,盖不止此而巳,其后于师古者,固不论也。

    汉书诸家本

    宋景文公祁参校,凡用诸本。

    古本,颜师古未注以前本。

    唐本,张唐公家所得唐本。

    江南本,金坡遗字云:太祖平江南。赐本,院书二千卷,皆纸排精本妙东原荣宣和氏私记云江南间 在御外府故流传人氏间初先君丁 江韩通籍 南思本殿因见爱赏 无缘错出参校遂以薄纸,分手抄录,及归,各写于家,几年而后毕。

    舍人院本,江南本在舍人院,亦曰舍人院本。

    淳化本,国朝会要曰:淳化五年七月,诏选官分校史记、前后汉,命陈充、阮思道、尹少连、赵况、赵安仁、孙何校前后汉。校毕,遣内侍裴愈、贵本就杭州镂校。

    景德监本,国朝命要曰:咸平中,真宗命刀衎、晁迥、丁逊复校两汉书校本迥知制诰,以陈彭年同其事。景德二年七月,衎等上言:汉书历代名贤注释,至有章句,不闻,名氏交错,除无考据外,博访群书,徧观诸本校定,凡三百四十九卷,签正三千余字,录为六卷以进。

    景祐刊误本,景祐元年秘书丞余靖言国子监所印两汉书文字舛伪,恐误后学。臣参括众本,旁据 书,列而辨之, 行刊正。诏送翰林学士张观等详定闻奏。又命国子监直讲王洙与靖偕赴崇文院,  二年九月,校书毕,凡增七百四十一字,损二百一十二字,改正一千三百三十九字。

    又有我公本,今不详何人。

    燕国本、曹大家本、阳夏公本、晏本、郭本、姚本、浙本、闽本。其外又有

    熙宁本,熙宁二年,参知政事赵拚进新校汉书五十册,及陈绎所著是正文字七卷。

    宣和本,宣和六年,国子监本。

    张集贤本,张瓖得唐世本校。

    后汉书

    宋太子詹事范晔??晔,字蔚宗,顺阳人。元嘉中,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刚众家后汉书为一家史纪十、志十、传八十,凡百篇。

    二

    范晔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可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辞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当其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巳。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合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宋书传。

    三

    晔元嘉元年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一家之作,至于屈伸荣辱之际,未尝不刻意焉。自序略曰:吾少懒学问,年三十许,始有向尔。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唯志可推尔。博赡可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但不愧之而巳。赞自是吾文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合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示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知,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尔。范晔之传,其失 多若薛宣之忠毅,而槩之以酷吏;郑众之严明直谅,而槩之以宦者;蔡琰忍耻妻,胡槩之烈女;王谆深仁厚义,槩之独行。若此之类众矣。南史

    四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曰:吾既造后汉,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唯志可推耳,博赡可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巳。

    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合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晔之言张诩如此,自谓可过班固。观其所著序论,如邓禹、窦融、马援、班超、郭泰诸篇,略其气象,然亦何能企固万一耶?

    后汉书

    谢承后汉书,一百三十卷,又录一卷,无帝纪,吴武陵太守。

    司马彪续汉书,八十三卷晋秘书监字绍统高阳王睦之长子专精学习博览群籍以汉氏中与  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谯周虽巳删除然犹未尽安顺以下亡缺者多彪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刘义庆后汉书,五十八卷。

    华峤后汉书,九十七篇,唐得三十一卷。晋少卿字叔骏,才学深博,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

    谢沉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又外传十卷。字行思,晋祠部郎。晋史曰:沉著后汉书,才学在虞预之右。何充、庾冰称其有史十。

    薛莹后汉书,一百卷,晋散骑常侍。

    袁山松后汉书,一百一卷又录一卷晋秘书监袁乔之子博学有文章著后汉书百篇萧子显后汉书,一百卷梁本。隋亡,梁吏部尚书为吴兴太守,字景阳。桉:后汉明帝诏班固、陈宗、尹敏、孟冀??世祖本纪及建武功臣传,又诏刘珍、李 等??建武以来至永初纪传。又诏伏无忌、黄景作诸王恩泽侯及单于、西羌地里志,边韶、崔寔、朱穆、曹寿作皇后外戚传、百官表、顺帝功臣传,凡百十四篇,曰汉记。嘉平中,马日殚、蔡邕、杨剧、卢植又续汉记。至吴,谢承作汉书,司马彪作。续汉书华峤、谢沉、袁崧又作后汉书,往往皆因汉记之旧为之,是固为有所据依,而晔史又出于诸史之后, 为有据依者乎。本朝刘攽嘉祐八年,奉诏与钱藻、杨褒、姜潜、麻延年、李寔、刘仲章刊正定汉书。后二年,皆迁他官,准攽卒业,乃悉增损刊改及正定字画,集为一书。

    二

    谢承、司马彪、薛莹、谢沉

    后汉书,先儒最称其精。今是书不复可见,乃略采其精语一二。谢承史云:徐孺子清妙高峙,超世越俗。司马彪史云:蔡伯喈通达有隽才,博学善属文,侮艺术数,无不精练。郭林宗 约味道,不改其乐。李元礼曰:吾见士多矣,无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为作碑,曰:吾为人作铭,未尝不有惭容,唯郭有道碑颂无愧耳。薛莹史云:李元礼抗志清妙,有文武隽才。又曰:李膺、王畅、荀绲、朱寓、魏朗、刘祐、杜楷、赵典为八俊。谢沉史曰:俊者,卓出之名也。诸人史句如此,可曰精矣。

    后汉书注

    刘昭补注后汉书三十卷。

    初,范晔令谢俨??后汉书志,搜次垂毕,会晔伏诛,俨悉蜡以覆车,一代为恨。梁世刘昭得旧志,乃补注为三十卷。昭字宣卿,平原人,为临川王记室。

    唐章怀太子注唐章怀太子贤,招集一时学士,右庶子张太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革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赞宁辈同为注。仪凤中,奏上。

    后汉书杂传

    王韶后汉林,二百卷。

    谢沉后汉书外传十卷。

    后汉考

    刘攽东汉刊误

    嘉祐七年,上读后汉书,见垦田字皆作恳字,敕侍臣传诏中书使正之。时刘攽为国子监直讲,奉诏与钱藻、杨褒、姜潜、麻延年、李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