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成唯识论学记最新章节!

依下。测云。彼论相从假说。或说少分。故不相违。识不依他。名色全故。基云。依自定色种亦无失(范云不尔。非异熟故)。爱非遍者。如缘起上卷云。若唯说爱。与有作缘。不缘于取。斯有何过。世尊告曰。希求名爱。不求恶趣。而由非福。相违果生。岂缘于爱。无有爱者。希求无有。由福不动。相违果生。岂缘爱皆取为缘。知爱不遍唯聚支遍。解已有难。不还岂非不求。无求无有。论解意者。异生现润。约现说定。圣以种润。据种说定。不还如取。爱亦种定。后复次云爱亦遍者。谓于现我及于现境。亦有爱故。或我为境。名现我境。欲界死者可如所说。上界命终有何现爱。若欲界爱。应非现境。若色界爱。应依他地。测师二解。一云。且依下死说爱亦遍。不说上死生恶趣者。除行余支。依自地故。一云。生恶趣已定爱真我。非即用此为润生爱。虽有二解。后顺经意。谓缘起经。约已生者。于恶身说不起爱。观佛三昧经。据将生时。于可乐相。起颠倒爱。枢要云。若欲界死生恶极重。见恶相已不生希求。欲界罪轻。上二界死生恶趣者。不见恶相。但见倒相。于当起爱。不尔。上死应无爱取。现在未来但不爱故(枢要为胜。若如测疏。于颠倒相必起爱者。论应以此证爱亦遍。何劳生已我爱为证。无由除润说不润故。明知或有不生希爱。但以取现润恶趣[有])。言续生时因识相显者。从中有初。至生有也。言若至现在等者。测云。如五十六。又现在果所摄五支。及未来果所摄二支。名果缘起。又缘起经。现行五支令知位也(有处将前际果开为五种。如九十三菩萨逆观。有处将后际果开为五种。如缘起经)说爱如水等者。十地经云。如水沃故。要数溉灌等者。喻世种谷润雨生牙。虽取支中等者。十地第八。爱增名取。谓润力胜。非无余惑。亦非其品。必胜爱支。

    诸缘起支(至)于理无违。

    述曰。第三界地。基云。皆依自地者。同取五十六。依他无明者。同取缘起经。但是下地。初起近分。皆如此(此师前许不放逸者唯种发业。然今此文且约外法及内放逸)。测云。对法论云。真实义愚随眠所缚。解云。虽由种子。必藉现行。故缘起云。外法由四。内逸由三。故知不得唯用种发(证师存此。若唯种发。由不正[感]不说无明缘行。故非也。若尔既同圣。不应别说故)。若现若种者。准发疑润。故明必自同生自地。故言亦也。二疏云。现谓爱俱。种即所润。测云。或可非要俱时。定等相应。远假借故。

    此十二支(至)便致无穷。

    述曰。第四因果。此中世者。生身世也。前七与三。若顺生同世。顺后即异世。为生死二。爱取有三。无明等七。各定同世。不同有部容隔世发业。谓未至定。由过去世自地无明。说为无明缘行。萨婆多云。过去二因感现五果。现在三因得未二果。过去无明。于现在中即名爱取。于现五果。若在未来名生老死。此即施设两重因果。不异一重。第二无用。一重足显流转等故。言因破常。言果破断。因在过去。果即现在。因在现在果即未来。具发润生实二世故。然十地论第八云。无明行者。是见过去世事。识名色六处触受。是见现在世事。爱取有生老死。是见未来世事。三藏勘梵本云。但言前际中际后际。不言三世。彼约三位。明现十因。梵本不言生老死故。一重虽足。强说二重。应说第三。便致无穷。基云。对愚前际。说过二因。更有愚于前前际者。二因犹少。更应说因有过未来。说二果者。更有愚于后后际者。二果无足。更应说果。故论说言或应过此。然说一重破常断讫。即显前后。前后亦尔。

    此十二支(至)名生等故。

    述曰。第五诸门。有十七门。此初假实门。枢要揽他为自名假。若不揽他名实。如行中有假无表等。然带实思。不揽前故。

    五是一事(至)余非一事。

    述曰。第二一非一体门。测云。识谓唯心王故。基云。唯本识故(以后为胜。若由论说。六识支故。总诸心王名为一事。亦应取支皆心所性名一事)。行等既通色心体故。名非一事。

    三唯是染(至)余通二种。

    述曰。第三染不染门。大论第十云三染余通二故。会释云。容起染故。余行及有通善染故。

    无明爱取(至)余是杂相。

    述曰。第四独杂相门。测云。虽说爱增名之为取。增不增异。故亦不杂(非此论意。虽取支中摄诸烦恼。而爱润增。说名爱增。非劣爱支转增为取。如实之义。如本母释)。基云。取中虽爱增上。非转爱为增上贪故(此顺论意)。又别有法(此显除贪有余烦恼。故非杂相。非也。勿识与名色不是杂相故)。行及识等五名。有及生等名为杂相。体无异故(体无异者。契本母宗)。

    六唯非色(至)余通二种。

    述曰。第五色非色门。

    皆是有漏(至)非有支故。

    述曰。第六漏无漏。第七为无为门。此简大众化地部等。缘起无为。

    无明爱取(至)亦起善深。

    述曰。第八三性门。基云。正无明支欲界不善。助通有覆。爱助翻此。九命终心唯无记故。欲界四取说是不善。论非一故。大论第十云。四唯杂染。余通染净。彼老死染。此论克性。其五果支。约当生处说分位。故说通染净。老死二义。一位中起染故。如此论会。二多起爱悲故。如大论意(基疏如此。然大论意如彼记释)。

    虽皆通三界而有分有全。

    述曰。第九三界门。谓欲界全上一分。且如无明。上唯无记。乃至老死不具五蕴。如应可知。

    上地行支(至)而起彼故。

    述曰。第十能所治门。唯一行支。治诸下支。如大论云。颇有依支离支。谓有也。

    一切皆唯(至)于理无违。

    述曰。第十一学等门。有说。由此文知。四善根等。皆感总报。有说。此文且说定不造者。如前广说。圣不造业。何生净居。基云。圣杂修时。资下无云等三天故业。生净居等。等取菩萨大自在宫。此总报业。及名名言种。凡时已造下三天业。一地系故。由资生。彼(基疏如此。测亦意同)。既异处受。何名不动。基云。以定住境。名不动业。然对法云。不可转令异处受者。从多分说(此解不然。胜道资重非不定故。彼无资熏任性不定。异处受故之)。

    有义无明(至)如应当知。

    述曰。第十二二断门。有二师义。文相易知。言助者不定者。缘起经等。见断发业。对法论等。修断润生。然瑜伽论皆通二断。全界发润。故会通也。自性应断者。烦恼及相应不善有覆性。无漏明起时。闇种即灭故。言断缘彼杂彼烦恼者。测云。缘彼烦恼同萨婆多。且断能缘眼根烦恼。根离缚故。说断眼根。基云。七识所缘有漏善等。断能缘惑。说所缘断(虽顺小乘。并违瑜伽。唯现量或所行有缘缚义即五尘故。清净色善无覆心但由随[眼]名为有漏。如何五根及第七识所缘赖耶有缚义枢要五例。皆化此过之)。言杂彼者。或时亦名得断。二前后杂诸有漏法。与自地。惑间杂而起。如谓有二种。一同时杂。一切有漏。皆由末那惑力成故。断彼黑白业前后势力。成无堪任。犹如杂修静虑前后得力故。然除无漏及他法地染净末那。六识他地虽有间起。不顺增故。问。若第七俱名杂彼者。不还欲善。应不名断。基解云。但能缘尽。说之为断虽有杂惑。缘义强故。如修所断。缘缚未尽。见道烦恼亦名为断(皆名缘缚如前已破。今取观云。六识爱等。亦同时杂。由六识尽。亦名离缚。如本母释之)。言断彼依者。测云。见道惑名为彼依。随彼依断。余亦灭故。基云。亦有因随果灭。谓如恶趣别报善业。不如前解。彼亦皆随见惑灭故。言依离缚唯修断者。基云。见道烦恼。虽亦缘杂。然未尽故。不说离缚。今尽所论。故唯修断。此会瑜伽六十六文依不生断。对法大论。恶趣异熟无想等善。亦说见断。等取北洲无想天等。离缚不生为择灭不。测云萨婆多云。离缚断别得无为不生断唯。唯非择灭。大乘由道并得择灭。基不生非择灭摄。五十三说。彼见道时得非择故。

    十乐舍俱(至)非受俱故。

    述曰。第十三受俱门。依当起位说种受位。此中识支。一期诸识。

    十一少分(至)所说不定。

    述曰。第十四三苦门。实义如文。言不定者。缘起经云。生显行苦。老显坏苦。死显苦苦。十地第八。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名为行苦。触受苦苦。余名坏苦。即爱取有生老死也。基云。能所引时造作义增。为行苦。行是作义。虽触受二。亦引因收。为令生厌。别说苦苦。余熟变时。皆坏苦摄。变坏义增。相从说故。

    皆苦谛摄(至)业烦恼性故。

    述曰。第十五四谛门。此中集者。是招感义。非但因义。不取识等。不同有部。苦集一物。因果分二。

    诸支相望(至)如理应思。

    述曰。第十六四缘门。言唯说有一者。缘起经云。我依一增上缘说故。基云。爱种能生取故。五种名有。现名生故。有因缘也。测云。以爱种子望现行取。亲能生故。余同前解(此有二义亦得曾生。爱现之种疏至取位。生取现行。贪前后位立为二故亦得爱现所熏之种。流至取位。转生取。现居爱位。虽未正生。如牵引因亦名因缘)若说识支是业种者。对法论也。言有余二缘者。现行心故。前于后具无间所缘。有望生等。以种望现。故无无间而有所缘。却缘前故。邻近简隔越超一二。多亦相望。故顺次简逆次。容后于前有所缘故。不相杂乱。实缘起者。简假说门。且如行种立为无明。业种识名。将当现行。于五因立。及名色体。与四交杂。若异于此。隔越逆次杂乱假说。相望不定。慧者应思。

    惑业苦三(至)为生厌故。

    述曰。第十七杂染门。十地第八瑜伽第十。业全摄有。集论说识为业杂染。有难。诸支既皆苦谛。何故惑业非生杂染。故论会言一向苦谛故。又为生厌不起惑业故。

    由惑业苦等。

    述曰。结答应知。

    复次生(至)故不违理。

    述曰。第四复次。于中有三。标释结故。释中有四。出体故。释难故。配颂故。例释故。此出体也。有分别业后得智也。细异熟等者。测云。即欲色系。唯除无色。显扬等说。大地菩萨不生彼故。问。璎珞经云。一切生死不出三界。何故此中不言欲色。基云。此于三界非定何界(非也。随其本业界地定故。略故不说。斯有何咎)。问。既由悲愿。何须留惑。测云。不妨道故。又解。惑力得受身故。证存后云。顿悟菩萨受变易。亦有命终受生之理。如说后报利益智处生故(非也。下云变易虽无分段。前尽后生故)。观云。由惑资力相续易故。非如无学住生死难(此好)。如契经说。胜鬘经也。取者诸烦恼障也。无明习地。诸所知障也。基云。胜鬘此论通约三乘。定受变易。立三种身。二乘无学回心向大。直往菩萨。八地已上。决定受故。然非尽理。如八十云。复次回向菩提声闻。或于学位。或无学。佛地论云。除七生等。得非择灭。而由愿力受变易。又有菩萨。初地伏惑。而受变易。如得灭定。又有不尔。如智度论。八地舍虫身者。舍分段故。然彼三果及七地前。不决定故。略不说之。其楞伽经。唯约直往怖烦恼者。熟变易生增胜位故。别立三种。且如四卷。第三说有三种意生身。一三昧乐意生身。谓八地也。三种类俱生无作行意生身。解云。旧名意生。今称意成。但今增胜。非新生故。实初五地皆是初身。定未自在。略初二地。六七八地。皆第二身。无相观虽多。有功者略说。第九十地。是第三身。从不动地任运流故(其第三身经不配地。然以理准基测释然)。测云。无上依经约身明三。声闻缘觉大地菩萨。为三意成身故。由此西方释胜鬘经有二。一依楞伽有三释。一云。无学回心。在十信前。名罗汉独觉。此二信上。至回向终。名自在菩萨。对前二故。地上一切。即楞伽说三意生身。一云。无学回心至回向终。此及顿悟初地已上。名自在菩萨。三位别立三意生身。一云。罗汉独觉。同第二释。有学回心至回向终。对未回心。名自在菩萨。受三种身。同前二说。二依无上依经释胜鬘经。阿罗汉等。即名三身。谓从回心至等觉位。名罗汉等。顿悟地上皆名自在。证云。四释第四为正。观师虽破不尽变易。然二乘学罗汉等摄。种类同故(胜鬘经同无上依经。名第四释。同基疏意。然彼且说定者为胜)。第三名中。如有论说者。显扬十六(唯依本疏上出诸释就中[其]疏。府顺圣教。更有碎末诸家异释。繁无胜要。今不叙之。具如证记)。

    若所知障(至)润生用故。

    述曰。第二释难中有二。此初总问答也。测云。问有二意。一二乘不应入无余灭。如异生业拘烦恼故。令受分段不入涅槃。二无漏道谛应证涅槃。如何实能感变易苦。初答后问中有三。答徴释故。释者边际定愿资欲色界已感报业。令久相续。由此助力。假名感也。后答初问。感时必待所知障助。然不障解脱故。入无余灭。基疏三说。一云。如生拘烦恼者。答辞也。谓如异生拘烦恼故。驰流生死。不趣涅槃。趣寂亦拘乐寂心故。驰流无相。不趣菩提。如八十云。由种姓别。故不能趣。如无种姓。拘烦恼故。一云。总为一难。谓有伏计。无漏正感生死为因。故今难彼。若尔。二乘应不入灭。恒有知障。助无漏故。然既许有趣寂入灭。如何道谛实能感苦。一言同测。难有二意。设非正感。应无尽期。初难意故(初不顺文。中不尽理。后顺文相。理亦周尽)。

    何用资感(至)无上菩提。

    述曰。第二别问答中有三。此初感意。言已永断伏者。二乘永断。八地永伏。伏者有种。宁无后有。彼应愿力而受生故。基云。必假现感助愿方生。故伏现时永断生死(此大难解。对法论云。命终受生一向善心。何必假现威力。方可说永伏九地烦恼。犹如永断。无感生力)。言胜定愿力者。基云。先愿后方入定或先入定后愿俱得。旧云胜定边际第四。今通四禅。多依第四。预流果等。皆应得故。如延寿法者。犹如罗汉以衣钵等施于大众。后入胜定。资现身业也(枢要云。漏三慧及生得善转延寿。唯在欲界。心猛利故文)。

    彼复何须(至)有大助力。

    述曰。此次助意。谓问定愿足得长寿。何须更以所知障助。三复次答。一未证佛地同体大悲。若不执有可求可度。无由发猛大悲大愿。执假有情。故为法执。测云。八地虽无现行。而种势分发猛利愿。二为所断缘。欲断为缘留身住故。三为所依缘。然所知障为有漏依。非由所知令成有漏。故不违前由烦恼成。

    若所留身(至)随助因说。

    述曰。第三通伏难也。难云。定性罗汉。定力命延。与变易生有何别耶。基云。小乘福资定。通有无漏。今者大乘舍福资身定唯有漏。此文为证。粗妙既殊。见者亦别。未回心者。虽有天眼。亦不能见。非其境故。回心已去。设预流等。虽非天眼。悉能见之。得殊妙身。眼亦胜故。下不见上。上得见下。又同类故。上下相见。变易既是助染业感望所助业。异熟果摄如仁王经。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然十地云。有妙净土出过三界。十地菩萨。当生其中。大智论云。有妙净土出过三界。阿罗汉人。当生其中。佛性论云。出三界外。三种圣人住无漏界者。随助因说。无上依经。有四生死。一者方便。即无助住地。如无明支。二者因缘。即无漏业。如行支也。三者有有。三意生身。如行所招三有果也。四者无有。三种意身不可觉知微细随灭。譬如三有念念老死(枢要云。有有者。有三界异熟体。无有者。无苦苦等。唯有行苦迁变相也)。证云。旧说此四。如次初二三地。四五六地。七八九地。有无第十。非也。彼依旧摄论。然唐三藏勘梵本。无四种生死配十地故。但真谛语。不可为依。今一一地皆具四种。枢要云。无上依经有四种难。一烦恼难。二业难。三生报难。四过失难。方便生死如烦恼难。因缘生死如业难。有有生死如生报难。无有生死如过失难(此明变易似分段也)。证云。地地入住名有有。出位名无有。或可地地最后一念。名无有。余念名有有。或可金刚一念名无有。余名有有(彼经以况念念灭)。

    颂中所言(至)非异熟故。

    述曰。第三配颂。前后改转者。前劣势尽续故。证云。此解渐悟。若顿悟者。改业受生。如分段故(此无明证。不可依定)。真异熟因果皆不离本识者。要业种子后正与果。此种必依真异熟故。

    前中后际(至)相续无穷。

    述曰。第四例释。颂云异熟唯说生死。今因例释无漏相续。

    由此应知唯有内识。

    述曰大段第三结也。唯由内识染净续故。

    若唯有识(至)非不见此彼。

    述曰。第二释违经难中有二释。无境三性不成难。二释有识无性不成难。初亦有二。此初标也。

    论曰(至)不可得故。

    述曰。第二释中有二。正释故。问答故。初中有二。释三性故。结释难故。初性有二。总故。别故。此初也。论二复次。一云。初句显能遍计。后之三句显所执性。一云。初句如前。次句所计。后半所执。文相可知。已广显者。第七卷等。

    初能遍计(至)为所缘故。

    述曰。第二别中有三。能计故。所计故。所执故。初有二义。此初安慧等。有漏三性。无非执者。然五八识唯有法执。七唯人执。六通二执以何知然。由三证故。一中边等。皆言八识虚妄分别故。若不执心名妄分别。应通无漏。不应理故。二诸圣教二取名执。且如中边。于此二都无故。三瑜伽决择。阿赖耶识。妄执习气为所缘故。彼唯自证。许依他性。如何说有十八界耶。三藏云。彼十八界自有二种。一见相所摄。即所执性。二自体分。似即依他性。杂集论等。依后建立。

    有义(至)故非诚证。

    述曰。第二护法等义。初十因成。后总结成。初十因者。一摄论云。当知意识是能遍计故。二意及意识名意识故。谓难第七虽亦能计然彼唯说一意识者。何妨五八虽亦能计。如第七识。略而不说。故论主云。通名意识。以意即识。意之识故。是则已说。谁言不说。三计度分别能遍计故。外难意言。通故得摄。第七识言通故应摄五八。报必非量不得自相亦缘现故。非二分别。理唯计度。故在二识。四报我法者。必是慧故。重遮第八兼五有执。五识非恒。慧相应故。测云。明知护法执唯慧也。执相应法相从说执。不尔相应无所执性(如智相应。亦有所证。假名智故)五二执必与无明俱故。若尔善慧应有法执。是故解云必无明俱。六不说无明有善性故。何妨有漏善无明俱。五十九说。无明有二。不善无记。不说善故。七痴无痴等不相应故。道理宁无善无明耶。解云。相违必不俱故。八不见有执导空智故。不见我执引生空观。如何法执导法空也。九执有达无。不俱起故。测云。执有者。二执也。达无者。二智也。如生空时必无人执。法空应尔。宁有赖耶。基云。加行心中。顺教观空。名曰达无。岂有法执(以测为胜)。十曾无有执非能熏故。重遮异熟无记有执。次会前师所引三教。佛地论有异说。二乘无漏有执故。今勿也。例应佛智亦有执故。若言佛智无相分者。违佛地经。无见分者。则违正理。应非智故。

    由斯理趣(至)故言彼彼。

    述曰。总结成也。二者。摄大乘云。一自性遍计。二差别遍计。瑜伽显扬有多二种。三者。基云。一我二法三用。测云。自性随念计度(非也。既言遍计。不通初二。上言计度能遍计故)。四者。摄大乘云。自性差别有觉无觉。伽七十三。有余四种。五者。摄大乘云。一依名计义性。二依义计名性。三依名计名。四依义计义。五依二计二性。伽七十三。显扬十六。有余五种。六者。显扬十六云。一自性计。二差别计。三觉悟计。四随眼计。五加行计。六随名计。七者七分别。如瑜伽第一任运等也。八者。瑜伽三十六。即八分别生三事也。一自性。二差别。三总执。四我。五我所。六爱。七非爱。八俱相违。九者九品。或可九地。十者。枢要云。对法十四。一无性分别。乃至十随义名分别。疏云。摄大乘论根本等十(摄论十中。根本分别等。阿赖耶等故。今在枢要)。等者。等取六十二见等。

    次所遍计(至)非所遍计。

    述曰。第二所计也。言展转者。虽不似质。而缘执故。

    遍计所执(至)遍计所执。

    述曰。第三所执。问有二意。自相故。差别故。答中二义。此初安慧等也。唯自证分计依他故。所引圣教。中边等也。

    有义(至)而得起故。

    述曰。第二护法等义。于中有二。立破故。配颂故。此初也。摄大乘云唯识。今言唯量。彼云二性。今言唯二。即见相也。言种种者。世亲云。二分各有种种行相也。五事中四。除真如一。瑜伽显扬皆言他依。又摄大乘。身等十一识。皆依说他故(安慧云。自体似彼。假施设也)。基云。彼执种子非真有体。自证分缘仍非相分。今说自宗。言相分接。彼计能生种有二能。所生现行。乃计所执。量云。二分是依他起。种子生故。如自证分。若不许尔。体亦应然。无异所以可令别故。证云。生自证种。傍生见相也。测意不尔。但自抑破。非彼宗许相见种生。

    颂言分别(至)依他起摄。

    述曰。第二释依他性。前对依他明所执中。并释依他差别相故。今举后句。以二复次。判初句说。依他染净。

    二空所显(至)虽有而非真。

    述曰。释第三性。谓具三义。名圆成实。一圆满。二成熟。三诸法实性。为存略故。名圆成实。此有表遮。圆谓表遍。而简自相。成谓表常。而简无相。实谓表体非虚非谬。简空简我。等言等取自性谛等。虽许遍常实。然理虚谬故。无漏有为亦具三义。一离倒实义。体非染故。二究竟成义。至常果故。三用遍圆义。普断染故。逆次配者。言辞便故。言性显二空非圆成实等者。颂中性言显空非真。二空是无。真离无故。基云。空为所由。如方显故。测云。护法真如。虽离四句。而有所存。清辨所宗。虽四句都无所存(如实之义如本母释)。非不见证下。释最后句。对依他起。明证前后。枢要云。摄论初文。暖顶悟所执。忍第一依他。初地入圆成。后文。暖顶悟初二性。四如实智悟圆成者。皆相似悟。今要初地方悟三性。据实亲证真俗而说。亲达二时不见所执。名悟初性。无别所证。虽无始来下通伏难。相见分等。等者取内分法尔缘证。如前说故。幻等八喻。如摄大乘第五广释。有颂言者。厚严经也。

    此中意说(至)不离心等。

    述曰。第二释难。总结颂意。通前难故。

    虚空择灭(至)圆成实摄。

    述曰。大段第二问答诸门。有十三门。此初无为相摄门也。等言等取不动想受灭。三皆容摄者。如显扬第一。八种无为皆通三性。有漏心等下论所变影也。

    如是三性(至)圆成实摄。

    述曰。第二七如相摄门。测疏。三藏云。此有二义。一者七如唯净法界。除实相一。余依主释(基唯述此)。一云。流转等法各如其性。名为真如。皆持业释。此中流转。测云。唯取惑业所为。基云。一切生灭之如(初顺此论随相摄者。苦集摄故。后顺显扬。于染净法思惟此故)。唯识真如者。三藏言。唯识智如不说此摄。前二性故。测云。四谛皆名安立苦谛。在初独得。此名七之实性。圆成摄者。同显扬十六。随相接者。同辨中边。唯识正行。离倒圆成。

    三性六法相摄门。

    如论应知。

    三性五事(至)广说应知。

    述曰。第四五事相摄门。有四圣教。初即瑜伽。言离戏论者。测云。据实正智。变似相名。离戏论故。总名正智。二者中边。三者楞伽。基云。梵本同此。不同已译。四者世亲摄论。基云。此中名言者。五法中名也。如世亲云。以依他起。由名势力成所遍计正与此同。不言圆成者。与名极疏远故(真如正智。二种圆成。于此名义。二俱不摄)。义者即是相及分别。名所诠故。言有漏故。等言等取自证分等。测云。遍计但是义施设有。而体无故。假立义名。

    又圣教中(至)为自性故。

    述曰。第五五相摄门。随其所应者。基云。五事中分别全。相名少分。是所诠相。由名亦所诠故。相名少分是能诠相。正智少分是能诠相。执著相者。能所遍计。不执著者。净智及如。测疏唯取能缘心分(瑜伽七十四。显扬十六。正[与]同。若八十一。显扬十二。初二不同。如彼论记之)。

    又圣教中(至)唯属第三。

    述曰。第六四实摄门。初依瑜伽七十三。并言三事者。相名分别。初是串境。第二比度。故随增胜有漏依他。然辨中边证成道理。通行三故。言通执等。基云。执中有能所执。所执是初性。能染依他。无执通染净属二性。应知。瑜伽约凡。中边通圣。

    三性四谛(至)如理应知。

    述曰。第七四谛相摄门。此依中边第二卷说。然遍知道亦通后二者。后二亦是智所知故。如七十四。三种自性几遍知。答一切。永断应证。各唯一故。言七三者。苦下四种三。集等各一三。基云。苦行通诸谛宽。除四倒故。四各分三。余谛行狭。故总为三。就中习气集二。取灭及道谛三。如是五种说为性。余皆是实。故假或实当知知习气。谛实性假。虽实集谛。非初性故。余四亦尔。理实于谛亦有假实。且如染净无常等者。性实谛假。余准可知。然今且论三性假实。

    三解脱门(至)是彼境故。

    述曰。第八解脱境摄门。理实皆通者。初性无故。非可愿故。无体相故。次离前可厌背故。无己相故。后空显故。离戏论故。绝诸相故。然随故伽七十四。显扬第六。如次各一。因此并释三忍境摄。为第九门。亦如瑜伽七十四等。惑苦于真性缘阙也。

    此三云何(至)圆成实性。

    述曰。第十二谛相接门。言显了者。依诠显故胜之义者。胜智境故。即义者。如中边云。此是胜果。亦义理故。胜为义者。真为境故。初二无变。后一无倒。

    如是三性(至)唯圣智境。

    述曰。第十一凡圣所缘门。

    此三性中(至)而施设故。

    述曰。第十二假实门。有情瓶等名聚集假。语表业名相续假。得等忿等名分位假。

    此三为异等。

    述曰。第三异不异门。

    成唯识论学记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