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经分别最新章节!


    其时,诸比丘有病。探病比丘询病比丘曰:“友!堪忍否?得过否?”“友!以前我等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由此而觉安乐。然,今依世尊所制,畏慎不能乞,是故我等不安乐。”……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病比丘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如是者,美味之食也,即酥、生酥、油、蜜、砂糖、鱼、肉、乳、酪也。任何比丘,若无病而为己要求如是美味之食而食者,波逸提。”

    三

    (一)

    “如是者,美味之食”者,“酥”者,牛酥或山羊酥或水牛酥等,其肉为净肉之酥。“生酥”者,此等物之生酥也。“油”者,胡麻油、芥子油、蜜油、蓖麻油、兽油也。“蜜”者,蜂蜜也。“砂糖”者,由甘蔗制作。“鱼”者,行于水中者也。“肉”者,谓其为净肉之肉。“乳”者,牛乳,或山羊乳,或水牛乳等,其为净肉之乳也。“酪”者,此等之酪也。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无病”者,于无美味之食亦安乐也。“病者”,于彼无美味之食即不安乐也。

    a'“如是美味之食”者,如以上美味之食。

    无病者为己而要求者,每要求,突吉罗。想得后自食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于无病有无病想而为己乞讨美味之食者,波逸提。于无病有疑想……于无病有病想……波逸提。于病有无病想者,突吉罗。于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有病时乞求无病时食、食病者之残食、为亲里者、受请者、为他人、依己之财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其时,一比丘为一切粪扫衣者,住于墓处。由诸人所予者,彼不欲受。彼于墓处、树下及于门槛等处,自取祭祖先之供物而食。诸人……非难:“何以此比丘自取我等祭祖先之供物而食耶?此比丘是长老大坚身者而实以人肉为食。”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将不与之食持来口边耶?”……乃至……“比丘!汝实将不与之食持来口边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将不与之食持来口边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将不与之食[物]持来口边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比丘畏慎于[自取用]水及杨枝。……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自取用水及杨枝。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将不与之食物持来口边者,除水及杨枝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不与”者,言非应取受之物。“与”者,由手,或由器物,或以投掷而给予之物,于投石所及之范围内立者,或以手或以容器而受取者,此谓给与物。

    “食物”者,除水及杨枝外,所有可咽食之物名为“食物”。

    “除水及杨枝外”者,水及杨枝除外,云“我将要食”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于不受有不受想而持不与之食物于口边者,除水及杨枝外,波逸提。于不受有疑想……于不受有受想……波逸提。于受有不受想者,突吉罗。于受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受有受想者,不犯也。

    (三)

    水及杨枝、于四种之大污物有因缘时、无因缘而行净法自取用之,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四食品——————

    摄颂

    施食.别众.数 饼.足食有二

    非时.蓄藏.乳 杨枝此十事

    波逸提 四一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其时,僧伽甚多嚼食。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然,阿难!对食残饭者与饼。”“世尊!如是!”具寿阿难得世尊之许诺,使食残饭者排列而坐,各与一饼;时,对一遍行外道女,予两饼而以为一饼。于旁之遍行外道女等,对彼女作是言:“彼沙门,汝之爱人也。”“彼沙门非我爱人,想予一饼而予二饼也。”二次……乃至……三次,具寿阿难予每人一饼。时,以为予遍行外道女一饼,其实予二饼。在旁之遍行外道女对其女作是言:“彼沙门……”“……予二饼也。”于是诤论爱人、非爱人。

    (二)

    一邪命外道士亦来分食。一比丘予邪命士甚多沾酥之大团食。于是,邪命士持团食而归。另一邪命士对彼邪命士曰:“友!汝从何处得来之团食耶?”“友!从彼沙门瞿昙秃头居士之分食而得。”

    优婆塞等闻该邪命士等之会话,彼等至世尊处,礼拜而于一面坐。坐已,彼等优婆塞白世尊曰:“世尊!外道等诽谤佛、法、僧,愿世尊告诸大德,勿予外道。”时,世尊为优婆塞等说法训诫……使之欢喜。于是,诸优婆塞由世尊之说法……欢喜,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摄僧、为僧安乐……乃至……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无论对裸形外道或遍行外道男或遍行外道女,若亲手给予嚼食或啖食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裸形外道”者,遍行者出家而裸形之谓。“遍行外道男”者,除比丘及沙弥,为遍行而出家者。“遍行外道女”者,除比丘尼及沙弥尼,为遍行而出家者。

    a “若[……]给予”者,以身或由器物、或投与者,波逸提。

    a1“嚼食”者,除五种啖食、杨枝、水外,其余名为硬食。

    a2“啖食”者,五种软食:饭、粥、麨、鱼、肉。

    (二)

    于外道有外道想,亲手予嚼食或啖食者,波逸提。于外道有疑想……于外道有非外道想……波逸提。予水、杨枝者,突吉罗。于非外道有外道想者,突吉罗。于非外道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外道有非外道想者,不犯也。

    (三)

    使予不予、置而予、予外伤用药,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对同学共住比丘曰:“来!友!我等入村乞食。”[而]不予彼比丘,云:“去!友!我等共语或坐,不悦乐。我一人语或坐为快。”而驱逐之。时,彼比丘已近食时仍不能行乞食,又归时亦不得食而绝食。于是,该比丘至比丘园,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对该比丘言:‘来!友!我等入村乞食。’[同行]而不予彼……而驱逐之耶?”……乃至……“跋难陀!汝实对比丘……而驱逐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对比丘……而驱逐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他]比丘[言:]‘来!友!入村或镇乞食。’[而带出,]将[施食]予彼或不予而令离去之,言:‘去!友!与汝语或坐,我不快,我唯一人语或坐为快。’以是理由而作,非他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对他比丘。

    “来!友!入村或镇”者,村或镇、市亦只云村或镇。

    “予彼”者,以粥、嚼食或啖食予之。“不予”者,不予任何物。

    “令离去”者,欲与妇女游乐、欲秘密坐、欲行非法行,而如是云:“去!友!……一人……为快。”令离去者,突吉罗。令离去见处或闻处时,突吉罗。令离去已,波逸提。

    “以是理由而作,非他”者,无其他何等理由令离去。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令离去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令离去者,波逸提;出他之罪者,突吉罗。驱逐未受具戒者,突吉罗;出他之罪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罗。

    (三)

    二人一处不能生存而令离去、或见高贵物可能起贪心而令离去、或见妇女彼当起不快而令离去、为病者或不在者或为守精舍人送粥或硬软食而令离去、非欲行非法行、因有事而令离去,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至俗友家,与其妇同坐于寝室。尔时,其夫至具寿跋难陀释子前,问讯而坐一面。一面坐已,其夫即言其妻曰:“予尊师食。”于是,其妇予具寿跋难陀释子食,其夫言跋难陀释子曰:“大德!请去,因已给食。”时,其妇知其夫心起欲念,而向具寿跋难陀释子作是言:“大德!请坐,请勿去。”再次,其夫……乃至……三次,言具寿跋难陀释子……“……已给食。”三次,其妇言具寿跋难陀……“……勿去。”时,其夫外出,向诸比丘瞋讥跋难陀曰:“诸大德!尊者跋难陀与我妇共坐于寝室,我令去而不欲去,我等工作繁忙。”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耶?”……乃至……“跋难陀!汝实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为何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进入”者,侵入。

    a'“食事中之家”者,有女人与男子居,女人及男子皆未出去或皆不离欲念也。

    “强坐”者,于大屋,离从门投石所及处[更入内]强坐者,波逸提。于小屋,过[中央之]横梁而坐者,波逸提。

    (二)

    于寝室有寝室想而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者,波逸提。于寝室有疑想……于寝室有非寝室想……波逸提。于非寝室有寝室想者,突吉罗。于非寝室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寝室有非寝室想者,不犯也。

    (三)

    于大屋从门投石所不及处而坐、于小屋不过[中央之]横梁而坐、有其他比丘时、[男女]两者已出去或者离欲念时、非寝室,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跋难陀释子至俗友家,与其妇共坐于秘密屏处。其时,彼夫讥嫌非难:“何以跋难陀尊者与我妇共坐于秘密屏处耶?”诸比丘闻彼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与女人共坐于秘密屏处耶?”……乃至……“跋难陀!汝实与女人共……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与女人共……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与女人共坐于秘密屏处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人女谓初生之女人,何况长大者。

    “共”者,同一处。

    a “坐”者,比丘近坐或卧于女人之坐者,波逸提。女人近坐或卧于比丘之坐者,波逸提。两人共坐或两人共卧者,波逸提。

    a1“秘密”者,有见秘密、闻秘密。见秘密者,目被遮掩,举眉抬头皆不得见。闻秘密者,常语之不得闻。

    a2“屏处”者,以壁、或敷铺物、或围幕、或木、或柱、或袋等任何物遮覆之处。

    (二)

    于女人有女人想而坐于秘密屏处者,波逸提。于女人有疑想……于女人有非女人想……波逸提。与夜叉女、或鬼女、或黄门、或畜生女之偶像共坐于秘密屏处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任何有智之男子陪席者、立而不坐、非秘密可见处、无心而坐,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至俗友家,独与其妇秘密共坐。时,其夫……非难:“何以尊者跋难陀独与一女人秘密共坐耶?”诸比丘闻彼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独与一女人秘密共坐耶?”……乃至……“跋难陀!汝实与一女人……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独与一女人秘密共坐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之意。

    a'b“独与一”者,一比丘与一女人。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语、恶语、粗语、非粗语者。

    a “秘密”者,……不得闻。

    b'“共”者,同一处。

    “坐”者,……[参照波逸提四四.二。“于秘密屏处”换为“独于秘密”]……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之特信家以食请跋难陀,亦以食请其他比丘等。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于食前访诸家。时,比丘等语诸人曰:“贤者!与食。”“诸大德!请待尊者跋难陀来。”二次,其比丘等……乃至……三次,其比丘等语诸人曰:“贤者!于过食时以前与食。”三次亦曰:“诸大德!我等为尊者跋难陀之缘故作食。诸大德!请待尊者跋难陀来。”

    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出访于食前,于日中始来,[因而]诸比丘食不满足。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受请食而于食前访他家耶?”……乃至……“跋难陀!汝实受请食……访他家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访他家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受请食而于食前访他家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之特信家思:“当令尊者跋难陀见后,乃与僧众。”而为僧众送来嚼食。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入村乞食。时,其[使之]诸人至僧园中问诸比丘:“大德!尊者跋难陀在何处耶?”“贤者!具寿跋难陀释子入村乞食。”“大德!此嚼食当示于尊者跋难陀后,而分与僧众。”以此事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受藏之,以待跋难陀归。”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因“世尊禁止食前访他家”而于食后访他家,至日中始归,[因此诸比丘]不得嚼食。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于食后访他家耶?”……乃至……“跋难陀!汝实食后……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食后……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受请食而于食前或食后访他家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诸比丘于施衣时,畏慎而不访他家,而发生衣之不足。以……白世尊。“诸比丘!听许施衣时可访他家。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访他家,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施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制立学处。

    四

    其时,诸比丘欲作衣,需针、线、剪刀。诸比丘畏慎而不访诸家。以……白世尊。“诸比丘!作衣时,听许访诸家。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访他家,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施衣时、作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制立学处。

    五

    其时,诸比丘有病需用药,[而]诸比丘畏慎……“诸比丘!听许告同席之比丘而访他家。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受请食,有其他比丘时,不告彼而于食前或食后访他家者,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施衣时、作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六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受请”者,受请以五正食中之一食。

    “食”者,受请之食。

    “有其他比丘时”者,能告而入。“无其他比丘时”不得告而入之。

    “食前”者,尚未食受请之食物者。

    “食后”者,已食受请之食物,虽食如草叶端亦是。

    “他家”者,刹帝利家、婆罗门家、吠舍家、首陀罗家等,四家也。“访他家”者,入一家之掷石所及处者,突吉罗。一脚过门者,突吉罗。二脚过门者,波逸提。

    “除因缘外”者,因缘除外。

    “施衣时”者,不行迦絺那衣式时,雨期后一个月;行迦絺那衣式时,五个月也。

    “作衣时”者,即作衣之时也。

    (二)

    于请食有请食想,不告同席之比丘而于食前或食后访他家,除因缘外,波逸提。于请食有疑想……于请食有非请食想……波逸提。于非请食有请食想者,突吉罗。于非请食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请食有非请食想者,不犯也。

    (三)

    于因缘、有他比丘时告彼而入、无他比丘时不告而入、由他家有道时、其家附近有可通行之道、往村落中、往比丘尼住处、往外道之卧处、往忏悔堂、往请食家、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七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树园。其时,释摩诃男有甚多药,释摩诃男至世尊处,礼拜世尊已,于一面坐。一面坐已,释摩诃男白世尊曰:“世尊!我欲于四个月以药请僧众自恣。”“善哉!善哉!摩诃男!即于四个月以药请僧众自恣矣!”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受请四个月药资具自恣。”

    (二)

    尔时,诸比丘对释摩诃男请少量药,释摩诃男尚有甚多药。释摩诃男二次至世尊处……白世尊:“世尊!我更欲于四个月以药请僧众自恣。”“善哉!善哉!摩诃男!然,汝更于四个月以药请僧众自恣矣!”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白世尊。“诸比丘!听许受更请。”

    (三)

    其时,诸比丘对释摩诃男请少量药,摩诃男尚有甚多药。摩诃男三次至世尊处……白世尊:“世尊!我欲于终生以药请僧众自恣。”“善哉!善哉!摩诃男!然,汝于终生以药请僧众自恣矣!”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白世尊。“诸比丘!听许受常施请。”

    (四)

    其时,六群比丘着内衣,披上衣不正,威仪不整。释摩诃男言:“大德!何故着内衣,披上衣不正,威仪不整耶?出家岂非应着内衣,披正上衣,以具足威仪耶?”六群比丘对摩诃男心生怨恨,六群比丘曰:“我等以何方便可以为难释摩诃男?”时,六群比丘作如是言:“友!摩诃男以药请僧众自恣。然,友!我等向释摩诃男乞乳酥。”于是,六群比丘至释摩诃男住处而作是言:“贤者!要一陀那量之酥。”“大德!请待至此月夜,诸人将为运酥而往牛舍,请于明晨持去。”二次……三次,六群比丘向释摩诃男……“……请待……”“贤者!卿无意给与而请自恣耶?卿请自恣而不与。”其时,释摩诃男讥嫌非难:“何以大德等,[我]谓:‘请待至此月夜。’而不能等待耶?”诸比丘闻释摩诃男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释摩诃男言:‘大德!请待至此月夜。’而不能等待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由释摩诃男……而不能等待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由摩诃男……而不能等待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无病比丘可受四月药资具之请,除更请、常施请外,若过此而受者,波逸提。”

    二

    (一)

    “无病……可受四月药资具之请”者,可以受病资具之自恣请也。

    “更请[亦可受]”者,我病时应乞而受。“常施请[亦可受]”者,我病时应乞而受。“若过此而受”者,所请之药量有限制,而于夜无限制。请之夜有限制而药量无限制。所请之药量有限制,又夜时亦有限制。请之药量无限制,又夜时无限制。“药量有限制”者,取药而言:“以如此之药施与我。”“夜有限制”者,取夜而言:“于某夜施与我。”“药量有限制,又夜时有限制”者,取夜及药而言:“以如此之药于某夜施与我。”“药量无限制,又夜时无限制”者,药、夜皆不取也。

    于药量有限制时,除所请之药,乞他药者,波逸提。于夜有限制时,除所请之夜外,于他夜乞者,波逸提。于药有限制,又于夜有限制时,除所请之药外、除所请之夜外,乞他药、他夜者,波逸提。药量无限制、夜无限制者,不犯也。

    (二)

    无须用药而乞药者,波逸提。需用某药而乞他药者,波逸提。于过有过想而乞药者,波逸提。于过有疑想……于过有不过想者……波逸提。于不过有过想者,突吉罗。于不过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不过有不过想者,不犯也。

    (三)

    以所请之药而乞其药,于所请之夜而乞于其夜,“我等虽由汝请如是等之药,但我等需用如此如此之药”如此告而乞之,“我等虽由汝于某夜所请,但我等需超过其夜而用药”如此告而乞药,为亲里者、请自恣者、为他人、由己之财,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拘萨罗王波斯匿率军出征。六群比丘往观出征军,拘萨罗王波斯匿见六群比丘由远方来。见已,遣使言之:“诸大德!汝等何故来此耶?”“大王!我等欲来见大王。”“诸大德!为何欲见我,无非喜[观]战耶?何不往见世尊耶?”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等来观出征军耶?于我等无所得亦无所益。我等为生活、为子女而来军队也。”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往观出征军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往观出征军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往观出征军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往观出征军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一比丘之叔父病于军中,遣使至彼比丘处曰:“我病于军中,请大德来,我欲大德来。”其时,此比丘作如是念:“世尊制立学处,不得往观出征军,而我叔父病于军中,我应如何为是耶?”以此事白世尊。尔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有如是理由者,听许往军中。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往观出征军,除有如是理由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出征军”者,由村出发之后,或屯营或行进也。“军”者,象军、马军、车军、步军也。十二人为一象军;三人为一马军;四人为一车军;四人以手持武器为一步军。为观而往者,突吉罗。于其处立观者,波逸提。离能观见之近处[往他处]而数数回见者,波逸提。

    “除有如是理由外”者,有如是理由者除外。

    (二)

    于出征有出征想,为见前往者,除有如是理由外,波逸提。于出征有疑想……于出征有非出征想……波逸提。为见一人一人而往者,突吉罗。于其处立观者,突吉罗。离能观见之近处而数数回见者,突吉罗。于非出征有出征想者,突吉罗。于非出征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出征有非出征想者,不犯也。

    (三)

    于僧园立观之,[军]来比丘之立处、坐处、卧处时,正在道路行时见之,有适当之理由或为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有应作之事而至军中,停宿于军中过三夜。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停宿于军中耶?于我等无所得亦无所益。我等为生活、为子女而住军中也。”比丘等闻此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停宿于军中过三夜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停宿于军中过三夜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停宿于军中过三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又比丘若有何等因缘需至军中,比丘可于军中宿[限]二夜、三夜,若停宿过此者,波逸提。”

    二

    (一)

    “又比丘若有何等因缘需至军中”者,若有因缘,即若有应作之事也。

    “比丘可于军中宿二夜、三夜”者,可停宿二夜、三夜也。

    “若停宿过此”者,于第四日日没时住在军中者,波逸提。

    (二)

    于过三夜有过想而停宿于军中者,波逸提。于过三夜有疑想者……于过三夜有以下想……波逸提。于三夜以下有过想者,突吉罗。于三夜以下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三夜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停宿二三夜、停宿二三夜以下、停宿二夜而第三夜天明以前离去而又[来]停宿、病而停宿、为病者服务而停宿、军队为敌军所围时、有任何之障难时、于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二夜、三夜停宿于军中,往[观]模拟战、列兵、配兵、阅兵。六群比丘中之一比丘往[观]模拟战而被矢所射。诸人嘲笑该比丘曰:“大德!善战耶?汝射得多少标的耶?”彼比丘受诸人嘲笑而忿怒。诸人……非难:“何以释子沙门往观演习耶?于我等无所得亦无所益。我等为生活、为子女而往演习也。”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往观模拟战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往观模拟战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往……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比丘二夜、三夜停宿于军中期间,或往[观]模拟战、或列兵、或配兵、或阅兵者,波逸提。”

    二

    (一)

    “若比丘二夜、三夜停宿于军中期间”者,指停宿二夜、三夜期间也。

    “模拟战”者,凡有示现[演练]互相击打之处。

    “列兵”者,此等是象军、此等是马军、此等是车军、此等是步军也。

    “配兵”者,象军在此、马军在此、车军在此、步军在此之谓也。

    “阅兵”者,有象兵队、马兵队、车兵队、步兵队。三象兵者,最少之象兵队;三马兵者,最少之马兵队;三车兵者,最少之车兵队;四人持武器之步兵者,最少之步兵队。

    为观而往者,突吉罗。立彼处而观者,波逸提。离见处复数数回见者,波逸提。为见一人一人而往者,突吉罗。于彼处立观者,突吉罗。离观处复再三回见者,突吉罗。

    (二)

    立于僧园观之,兵队来比丘之立处、坐处、卧处展示战斗,比丘正在行道时见之,有应作之事往而见之,于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五裸行品——————

    摄颂

    饼.语.跋难陀等三 以及个别特信家

    摩诃男与波斯匿 军.射此等以为十

    波逸提 五一

    一

    尔时,佛世尊游行于支提国而往跋陀越邑。牧牛者、牧畜者、农夫、旅人等见世尊远远而来。见已,白世尊:“大德!请世尊勿往安巴提达。大德!安巴提达编发梵志之庵,住有神通、猛毒之龙,勿使彼害世尊。”如斯言时,世尊默然。二次……乃至……三次,牧牛者、牧畜者、农夫、旅人白世尊:“大德!安巴提达……勿使彼害世尊。”第三次,世尊仍旧默然。于是,世尊渐渐游行至跋陀越邑。世尊即住于跋陀越邑。其时,具寿娑伽陀至安巴提达编发梵志之庵。至已,入火舍设草之敷具,结跏趺坐,端正身躯,令起正念于前。其时,彼龙见具寿娑伽陀入,怒而吐烟。具寿娑伽陀亦吐烟;彼龙不胜怒而放出火焰,具寿娑伽陀亦入于火界三昧而放火焰。于是,具寿娑伽陀以火焰降伏毒龙之火焰。后,往跋陀越邑。时,世尊于跋陀越邑随意住宿,而后向憍赏弥出发游行。憍赏弥之优婆塞闻悉尊者娑伽陀与安巴提达毒龙决斗之事。世尊亦渐渐游行至憍赏弥。时,憍赏弥之优婆塞奉迎世尊后,至具寿娑伽陀处。至已,向具寿娑伽陀问讯而一面立。憍赏弥之优婆塞立于一面,语具寿娑伽陀曰:“大德!尊师等有何种喜好且难得之物?我等当早作豫备。”如是言时,六群比丘对憍赏弥之优婆塞等如此言:“贤者!纯净伽普提伽(kāpotikā酒名),乃比丘等喜好且难得之物,汝等应备此物。”

    于是,憍赏弥之优婆塞每家豫备纯净之伽普提伽,见具寿娑伽陀来乞食,而语娑伽陀曰:“大德!尊者娑伽陀!请汝饮伽普提伽。”于是,具寿娑伽陀于每家饮纯净之伽普提伽,出镇时,倒卧于镇口。其时,世尊与众多比丘俱出此镇,见具寿娑伽陀倒卧于镇口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扶持娑伽陀。”“如是!世尊!”诸比丘应诺,将具寿娑伽陀带回僧园,令其头向世尊而卧。然而具寿娑伽陀转身,足向世尊而卧。其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先前娑伽陀是否恭敬且顺从如来耶?”“然!世尊!”“诸比丘!今娑伽陀恭敬且顺从耶?”“世尊!不然!”“诸比丘!娑伽陀与安巴提达之龙共斗耶?”“然!世尊!”“诸比丘!娑伽陀今仍能与龙斗耶?”“世尊!不能斗。”“诸比丘!是否饮应饮之物而成无意识耶?”“不然!世尊!”“诸比丘!娑伽陀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诸比丘!何以娑伽陀饮酒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饮须罗、面罗耶[酒]者,波逸提。”

    二

    (一)

    a “饮”者,若饮如草叶端之量,亦波逸提。

    a1“须罗[酒]”者,为小麦酒、饼酒、米酒、酵母酒、[此等之]调合酒。

    a2“面罗耶[酒]”者,为花酒、果酒、蜜酒、甘蔗酒、[此等之]调合酒。

    (二)

    于酒有酒想而饮,波逸提。于酒有疑想……于酒有非酒想而饮者,波逸提。于非酒有酒想者,突吉罗。于非酒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酒有非酒想者,不犯也。

    (三)

    于非酒而有酒色、酒香、酒味而饮之,饮以[酒]调羹、调肉、调麻油者,庵摩罗果汁,非酒而含有酒精之物,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指胳肢十七群比丘而令笑,彼比丘窒息气绝而死。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以指胳肢比丘而令笑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令笑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令笑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以指胳肢者,波逸提。”

    二

    (一)

    “以指胳肢”者,受具戒者欲使受具戒者笑而以身触其身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以指胳肢令笑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以身触著于身上之[衣服等]者,突吉罗。以著于身上之物触身者,突吉罗。以著于身上之物触著于身上之物者,突吉罗。以投物触身者,突吉罗。以投物触著于身上之物者,突吉罗。以投物触所投物者,突吉罗。

    于未受具戒者,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著于身上之物……以著于身上之物触身……以著于身上之物触其著于身上之物……以投物触身……以投物触著于身上之物……以投物触所投物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无令笑之意、因事而触,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十七群比丘嬉戏于阿致罗筏底河水中。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与摩利皇后于高楼上,见十七群比丘嬉戏于阿致罗筏底河水中,言摩利皇后曰:“摩利!受汝供养者戏于水中。”“大王!必是世尊未制立学处,或彼诸比丘不知已制立。”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曰:“以何种方式,我不告而世尊能知诸比丘嬉戏于水中耶?”于是,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令人迎请十七群比丘而赐与大砂糖块,即曰:“尊者!将此糖块供奉世尊。”十七群比丘持此糖块至世尊处而言:“世尊!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以此糖块供奉世尊。”“诸比丘!汝等于何处见王耶?”“世尊!于阿致罗筏底河之水中嬉戏时。”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嬉戏于水中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嬉戏于水中者,波逸提。”

    二

    (一)

    “嬉戏于水中”者,为嬉戏于过踝之[深]水中,或沈、或浮、或泳者,波逸提。

    (二)

    嬉戏于水中而有嬉戏想者,波逸提。嬉戏于水中而有疑想……嬉戏于水中而无嬉戏想者,波逸提。于足踝以下之水中嬉戏者,突吉罗。嬉戏于船中,突吉罗。以手、或足、或杖、或小石打于水者,突吉罗。玩弄盛于器中之水、或酸粥、或牛乳、或酪、或染汁、或小便、或泥等者,突吉罗。非于水中嬉戏而有嬉戏想者,突吉罗。非于水中嬉戏而有疑想者,突吉罗。非于水中嬉戏而无嬉戏想者,不犯也。

    (三)

    无嬉戏之意,因事务入于水中而或沈、或浮、或泳,欲至彼岸而或沈、或浮、或泳,于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其时,具寿阐陀为非法行。诸比丘作如是言:“友!阐陀!勿如是作,此非净行。”彼以轻侮之态相向。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阐陀为轻侮耶?”……乃至……“阐陀!汝实为轻侮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为轻侮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轻侮[之态度]者,波逸提。”

    二

    (一)

    “轻侮”者,有二种轻侮:人轻侮与法轻侮。“人轻侮”者,受具戒者依制戒而言时,谓:“彼为被除却者、附有罪者、被叱责者,彼之语当无效。”而轻侮之者,波逸提。“法轻侮”者,受具戒者依制戒而言时,谓:“如何灭、或除、或驱出此人。”或言不欲学其法而轻侮之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轻侮,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受具戒者以非制戒而言时,谓:“此不利于制邪、除恶、端正、敬重、精进”而轻侮,突吉罗。未受具戒者依制戒或非制戒而言时,谓:“此不利于制邪……”而轻侮,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言:“如是疑问从我等之师学习。”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使十七群比丘恐怖,彼等因受恐怖而哭泣。诸比丘作如是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使我等恐怖。”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令彼等恐怖耶?”……[参照波逸提五二.一]……“……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令比丘恐怖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比丘”者,他比丘也。

    “令[……]恐怖”者,受具戒者欲令受具戒者恐怖,以色或以声、香、味、触促成,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波逸提。告示有贼、或蛇、或鬼之险道,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令恐怖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令恐怖者,波逸提。欲令未受具戒者恐怖,以色或……促成,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突吉罗。告示有贼或……或不恐怖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无令恐怖之意而以色或以声、香、味、触促成,或告示有贼、或蛇、或鬼之险道,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六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婆祇国胶鱼山邑恐怖林鹿野苑。其时,诸比丘于冬季,燃有孔之大木以暖身,孔中之黑蛇受火炙而出袭诸比丘,诸比丘纷纷逃散。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比丘燃火暖身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燃火暖身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愚人!何以燃火暖身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为暖身而燃火或令燃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比丘等病。探病之诸比丘言诸病比丘:“友!堪忍否?得过否?”“友!昔者我等燃火暖身,故我等安乐,然今为世尊所禁,畏慎而无以暖身,因此我等不安乐。”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病者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无病而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制立学处。

    二

    尔时,诸比丘于薰钵及火舍,畏慎而不燃火。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有适当理由者,听许其燃火或令燃之。诸比丘!汝等……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虽无病而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除有适当理由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无病”者,无火,彼亦安乐也。

    “病”者,无火,彼不得安乐也。

    b'“燃”者,若自燃之者,波逸提。

    a “火”者,火焰也。

    b “令燃”者,命他者,波逸提。命一次而屡屡燃者,波逸提。

    a'“以暖身”者,为使温热也。

    “除有适当理由外”者,有适当理由者除外。

    (二)

    于无病有无病想,为暖身而燃火又令燃者,除有适当理由外,波逸提。于无病有疑想……于无病有无病想……波逸提。举落下之燃木者,突吉罗。[于]病者有无病想者,突吉罗。病者有疑想,突吉罗。病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由他燃[火]以暖身,炭之碎片以暖身,于燃灯、薰钵及火舍,有适当理由,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诸比丘于多浮陀温泉沐浴。时,摩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云:“我沐浴。”到多浮陀。乃于一面等待尊者等沐浴。比丘等沐浴至日暮,于是,频毗娑罗王因沐浴较迟,城门关闭,故停宿于城外。明朝擦单粗油而至世尊处,向世尊问讯而坐一面。世尊言坐于一面之摩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曰:“大王!何故晨涂单粗油而来耶?”时,频毗娑罗王告以其事。于是,世尊为频毗娑罗王说法……而令欢喜。王因世尊说法……欢喜,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其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实见王而不知适量沐浴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愚人!见王而不知适量沐浴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比丘于暑时、热时,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之身而卧,衣服及卧具因而垢污。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暑时、热时,于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除适当之时期外,波逸提。适当之时期者,热季终一个月半,雨季初之一个月,即两个月半之暑时、热时,此为适当之时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诸比丘病。探病之诸比丘对病比丘曰:“友!堪忍否?得过否?”“友!往昔,我等半月以内沐浴,是故我等安乐。然,今由世尊禁制之,畏慎不敢沐浴,是故我等不安乐。”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病比丘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热时、病时,此为适当之时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四

    尔时,诸比丘于营修事之后,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之身而卧,衣服及卧具因而垢污。以……白世尊。“诸比丘!听许营造时,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除适当之时期外,波逸提……乃至……。”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五

    尔时,比丘等行路,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白世尊。“诸比丘!行路时,听许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除适当之时期外,波逸提。适当之时期者……乃至……。”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六

    尔时,众多比丘于露地作衣,为风尘所污,又天降小雨,诸比丘畏慎不敢沐浴,以湿身而卧,衣服及卧具因而垢污。以……白世尊。“诸比丘!风雨之时,听许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热季终之一个月半,雨季初之一个月,即二个月半之暑时、热时,又病时、造作时、行路时、风雨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七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半月以内”者,不足半月也。

    “沐浴”者,用粉药或粘土沐浴者,每洗突吉罗。沐浴终了者,波逸提。

    “除因缘外”者,因缘者除外。

    “暑时”者,热季终一个月半。“热时”者,雨季初一个月,即应念“此二个月半为暑时、热时”可沐浴也。“病时”者,不沐浴,彼不安乐,当念“病时”可沐浴。“造作时”者,云乃至清扫房舍,当念“造作时”可沐浴。“行路时”者,当念“行半由旬”可沐浴,疾行者可沐浴,行已者可沐浴。“风雨时”者,受风尘或二三滴雨落于身上者,当念“风雨时”可沐浴。

    (二)

    于不足半月有不足想,除适当之时期沐浴者外,波逸提。于半月以内有疑想……于半月以内有以上想……波逸提。半月以上有以下想者,突吉罗。半月以上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半月以上有以上想者,不犯也。

    (三)

    于适当之时期、半月沐浴、半月以上沐浴、至彼岸时沐浴、于偏僻地、于事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众多比丘与遍行外道从沙祇往舍卫城道路中,途中出现劫贼掠夺彼等。舍卫城之王兵出而捕捉劫贼及所盗物,遣使至诸比丘处曰:“诸大德!请认领各自之衣物。”诸比丘无法分别认领。彼等讥嫌非难:“何以诸大德无法分别认领各自之衣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为诸比丘说相应适正之法后,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摄僧、为僧安乐……乃至……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得新衣之比丘,应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即青色、泥色或黑褐色也。若比丘不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而着用新衣者,波逸提。”

    二

    (一)

    “新”者,云未行净法。

    “衣”者,六种衣中之一衣也。

    “应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者,虽如草叶端之衣亦当取之。

    “青色”者,铜青或蓝青之二种青色。“泥色”者,[泥]水色。“黑褐色”者,云任何之黑褐色。

    “若比丘不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者,如不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如草叶端而着用新衣者,波逸提。

    (二)

    于不取有不取想而着用者,波逸提。于不取有疑想……于不取有取想而着用者,波逸提。于取有不取想者,突吉罗。于取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取有取想者,不犯也。

    (三)

    取而着用、点净消失时、点净处破时、以点净缝于不点净物时、于补缀布、于坚缘布,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亲自以衣净施同学之共住比丘,却不还与彼而着用之。于是,彼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友!彼具寿跋难陀释子亲自以衣净施于我,却不还与我而着用之。”……乃至……“跋难陀!汝实以衣与比丘……着用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着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或沙弥尼,亲自以衣净施,不还与彼而着用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即对其他比丘。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式叉摩那”者,于二年学习六法者。“沙弥”者,受十戒者。“沙弥尼”者,女子受十戒者。

    “亲自”者,由自己净施。

    “衣”者,言六种衣中之一衣,已达应净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净施”者,有二种净施:对面净施与展转净施。“对面净施”者,言:“我以此衣施与汝或某甲。”[而与之]。“展转净施”者,言:“我为净施此衣而给与汝。”彼应言:“谁是汝之亲友、知人耶?”答:“某甲、某甲也。”彼应言:“我当施与彼等,彼等之所有物,请汝代彼等着用或施舍或请汝随缘处理。”

    “不还与”者,不[还]与彼,不施舍而着用,波逸提。

    (二)

    于不还与有不还与想而取用者,波逸提。于不还与有疑想……于不还与有还与想而取用者,波逸提。受持之或赠他者,突吉罗。于还与有不还与想者,突吉罗。于还与有疑想者,突吉罗。于还与有还与想者,不犯也。

    (三)

    彼给与或施舍而取用,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十七群比丘不收藏诸资具,六群比丘隐藏十七群比丘之钵、衣。十七群比丘对六群比丘言:“友!还与我等之钵、衣。”六群比丘笑,而十七群比丘哭。诸比丘如是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此六群比丘等隐藏我等之钵、衣。”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隐藏比丘等之钵、衣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隐藏比丘等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隐藏比丘等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隐藏或令隐藏其他比丘之钵、衣或坐具、针筒、腰带,虽为戏笑,亦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隐藏”者,自隐藏者,波逸提。“或令隐藏”者,令他隐藏者,波逸提。命令一次而屡屡隐藏者,波逸提。

    “比丘之”者,其他比丘之[物]。

    “钵”者,有二种钵:铁钵及泥钵。

    “衣”者,于六种衣中之一衣,应净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坐具”者,云有边缘之坐具。

    “针筒”者,有针或无针之物。

    “腰带”者,有二种腰带:布条或有编织之带。

    a “虽为戏笑”者,以嬉戏为目的。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隐藏或令隐藏钵……腰带,虽为戏笑,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虽为戏笑或令隐藏其他之资具者,突吉罗。虽为戏笑,而藏或令藏未受具戒者之钵、衣或其他之资具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非为戏笑、[因]杂乱而收藏之、[想]说法之后给与而收藏之,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六饮酒品——————

    摄颂

    饮酒与指.水 轻侮.恐怖.火

    沐浴及坏色 不还与.藏之

    波逸提 六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优陀夷[曾]为弓士,不喜乌鸦。彼射乌鸦而断其头,顺次穿置于串刺物上。诸比丘作如是言:“友!此等乌鸦为谁所杀耶?”“友!是我。我不喜乌鸦。”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优陀夷故意夺生物之命耶?”……乃至……“优陀夷!汝实故意夺……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故意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故意夺生物之命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故意”者,明知犯罪而存心[进行]也。

    a “夺[……]命”者,断、止其命根以破坏其生命之相续也。

    a'“生物”者,指畜生而言。

    (二)

    于生物有生物想而夺其命者,波逸提。于生物有疑想而夺其命者,突吉罗。于生物有非生物想者,突吉罗。于非生物有生物想者,突吉罗。于非生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生物有非生物想者,不犯也。

    (三)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无杀意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知水中有虫而饮用。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水中有虫而饮用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饮用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饮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水中有虫而饮用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由他人告彼。

    “有虫”者,知饮之当令其死,知而饮用者,波逸提。

    (二)

    于有虫有有虫想而饮者,波逸提。于有虫有疑想而饮者,突吉罗。于有虫有无虫想而饮者,不犯也。于无虫有有虫想者,突吉罗。于无虫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无虫有无虫想者,不犯也。

    (三)

    不知有虫、知无虫、知饮之不死而饮,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知诤事已如法裁决,欲令再羯磨而骚乱:“不成羯磨、不善羯磨,应再羯磨;不成裁决、不善裁决,应再裁决。”

    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而骚乱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而骚乱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知……而骚乱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诤事已如法裁决,欲令再羯磨而骚乱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之。

    a “诤事”者,有四种诤事:争论诤事、非难诤事、罪过诤事、义务诤事。

    a'“如法”者,依法、依律、依师教而行,此名如法。

    “欲令再羯磨而骚乱”者,云:“不成羯磨、不善羯磨,应再羯磨;不成裁决、不善裁决,应再裁决。”而骚乱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骚乱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而骚乱者,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骚乱者,不犯也。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所作羯磨依于非法、或依别众、或对不相应羯磨而骚乱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故意犯出精罪,而向同学之共住比丘言:“友!我故意犯出精罪,勿告其他任何人。”其时,另一比丘故意犯出精罪,对其罪,乞求僧伽[令其]别住,僧伽对其罪给予别住。彼行别住时,见彼比丘而作是言:“友!我故意犯出精罪,而向僧伽乞求别住,僧伽对是罪与我别住,[于是]我别住。友!我受[别住],具寿请以‘彼受’而忆持我!”“友!其他任何犯此罪者亦如是行耶?”“然!友!”“友!彼具寿跋难陀释子故意犯出精罪而语我:‘勿告任何人。’”“然!友!汝岂非覆藏耶?”“然!友!”

    其时,彼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知而覆藏他比丘之粗罪耶?”……乃至……“比丘!汝实覆藏他比丘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知他比丘之粗罪而覆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他]比丘之粗罪,若覆藏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

    a'“比丘之”者,他比丘之……。

    “粗罪”者,四波罗夷及十三僧残。

    “若覆藏”者,知此而诸比丘虽非难、令忆持、叱责、轻蔑、羞辱亦不语而放弃其责任者,波逸提。

    (二)

    于粗罪有粗罪想而覆藏者,波逸提。于粗罪有疑想而覆藏者,突吉罗。于粗罪有非粗罪想而覆藏者,突吉罗。于非粗罪而覆藏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之粗罪或非粗罪或不净行而覆藏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粗罪想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非粗罪想者,突吉罗。

    (三)

    [恐]僧伽将有斗诤、纷乱、异执、口论等而不告,[恐]将有破僧、僧不和合而不告,[知]此是粗恶残酷[恐]生命危难、梵行危难而不告,不见其他之如法比丘而不告,无覆藏之意而不告,依自己之行令知而不告,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王舍城有十七群比丘之亲友童子,优波离童子为彼等之首领。时,优波离之父母作是思惟:“于我等死后,以何方便令优波离生活安乐,无有劳苦。”优波离之父母又作如是思惟:“若使优波离学书,我等死后,生活安乐,无有劳苦。”其时,优波离之父母[再]作如是思惟:“若优波离学书则有指痛。若优波离学计数,彼于我等死后,生活安乐,无有劳苦。”时,优波离之父母又思惟:“若优波离学计数,则有胸苦。若优波离学画,彼于我等死后,生活安乐,无有劳苦。”其时,优波离之父母复思惟:“若优波离学画,则有眼痛。彼若为沙门释子,容易持戒,容易修行,取用美食,睡卧不通风之床,若优波离于沙门释子中出家者,彼于我等死后,生活安乐,无有劳苦。”

    优波离童子闻父母之对谈。于是,优波离童子往彼童子等处而作是言:“来!我等于沙门释子中出家。”“汝若出家,我等亦出家。”于是,彼童子等各往其父母处而作是言:“请准许我从家出离而入无家。”其时,彼童子之父母:“此童子等所愿皆同而所志亦善。”因此,听许其[出家]。彼等往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受彼等出家而令受具戒。

    彼等天未明即起而哭叫:“给我粥!给我食物!给我硬食!”诸比丘作是言:“友!待至天明,有粥即喝,有食即食,有硬食即食。若无粥、无食或硬食即往乞食。”诸比丘如是言时,彼等比丘仍哭叫:“给我粥!给我食物!给我硬食!”[一面喊叫一面]使卧床散乱不堪。

    世尊于天未明,起而闻童子等[哭叫]声,向具寿阿难曰:“阿难!何以有童子哭叫声?”其时,阿难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诸比丘曰:“诸比丘!据悉诸比丘实明知而令未满二十岁之童子受具足戒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明知未满二十岁而授以具足戒耶?诸比丘!未满二十岁者,不能忍耐寒、暑、饥、渴、蚊、虻、风、热、虫、蛇之触,又不能忍受恶言、诽谤与肉身感受之苦、极苦,激烈之辛劳、不愉快、不适意,甚至能夺命般之苦痛。诸比丘!满二十岁者,能忍耐寒、暑、饥、渴……苦痛。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未满二十岁而授予具足戒者,此人不得戒,[尊证]之诸比丘当受呵责,于彼比丘,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也。

    “未满二十岁”者,不足二十岁。

    欲授具足戒而求僧众、或阿阇梨、或钵、或衣并选戒场,突吉罗。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突吉罗。羯磨语竟者和尚波逸提,僧众及阿阇梨突吉罗。

    (二)

    于未满二十岁有未满二十岁想而授具戒者,波逸提。于未满二十岁有疑想而授具戒者,突吉罗。于未满二十岁有满二十岁想而授具戒者,不犯也。于满二十岁有未满二十岁想者,突吉罗。于满二十岁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满二十岁有满二十岁想者,不犯也。

    (三)

    于未满二十岁有满二十岁想而授具戒、于满二十岁有满二十岁想而授具戒,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有一商队由王舍城欲往跋谛耶罗伽。一比丘向商队诸人曰:“我亦与诸公同行。”“大德!我等为藏匿税物。”“诸公当知。”官人等闻悉:“据传商队将藏匿税物。”而于途中寻求。彼等官人捕捉商队而言比丘曰:“大德!尊者何故明知贼商队而与之同行耶?”留难之后,予以释放。于是,该比丘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明知贼商队而相约同行耶?”……乃至……“比丘!汝实知……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明知……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明知贼队而共同豫约同路而行者,乃至一聚落间,亦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由他人告彼。

    “贼队”者,盗贼或将行贼事者,或有尚未行[贼事]者、或于王处行盗、或藏匿税物。

    “共同”者,一起。

    “豫约”者,谓:“贤者!我等同往。”“尊者!我等同往。”“尊者!我等同往。”“贤者!我等同往。”“于今日、明日或后日我等同往。”如此豫约者,突吉罗。

    “乃至一聚落之间”者,于附近之村落,每村落间,波逸提。于无村落之旷野,每半由旬,波逸提。

    (二)

    于贼队有贼队想而豫约同路行者,虽一聚落间亦波逸提。于贼队有疑想……突吉罗。于贼队有非贼队想……不犯也。诸比丘豫约而诸人不豫约,突吉罗。于非贼队有贼队想者,突吉罗。于非贼队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贼队有非贼队想者,不犯也。

    (三)

    不豫约而往、诸人豫约而诸比丘不豫约、违约而行、于诸事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比丘往舍卫城之途中,于拘萨罗国经过一村落之入口。一女人与夫争吵而从村落出,见彼比丘而言:“大德!尊师往何处耶?”“姊!我往舍卫城。”“我与尊者同往。”“来,姊!”其时,女之夫由村落出而问诸人:“诸位曾见如是妇耶?”“彼女人与出家者同往矣!”于是,彼人追及并捉比丘而予以殴打后放之。于是,该比丘于树下放火焰而坐。其时,妇人告其夫曰:“非彼比丘要我同行,乃我[请]与彼比丘共往也,彼比丘非恶徒,应去向彼谢罪。”其夫乃向比丘谢罪。

    其时,比丘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与女人共约同路而行耶?”……乃至……“比丘!汝实与女人共约同路而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与女人……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与女人共同豫约同道而行,虽一聚落之间,亦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语、恶语、粗语、非粗语者。

    “共”者,一起。

    “豫约”者,“姊!我等同往。”“尊师!我等同往。”“尊师!我等同往。”“姊!我等同往。”“于今日或……”[参照波逸提六六.二(一)]。

    (二)

    于女人有女人想而共约同路者,虽一聚落间,亦波逸提。于女人有疑想……于女人有非女人想……波逸提。比丘豫约而女人不豫约者,突吉罗。夜叉女、或饿鬼女、或黄门、或畜生女之变成人身而共约同路者,虽一聚落间,亦突吉罗。于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不豫约而往、女人豫约而比丘不豫约、违约而往、于诸事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八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有一名阿利吒比丘原为驯鹰师,心生如是恶见:“如我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众比丘闻之:“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生起如是恶见:‘如我……不足以障道。’”于是,诸比丘至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处作如是言:“友!阿利吒!汝实生如是恶见:‘如我……不足以障道。’耶?”“真正如是。友!如我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行之亦不足以障道。”“友!阿利吒!勿作是说,勿诽谤世尊。对世尊诽谤是不善,世尊实未曾作如是说。友!阿利吒!世尊依种种方便,所说障道之法确是障道,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也。世尊说诸欲者,乐味少、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世尊说诸欲,喻如骸骨也,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世尊说诸欲,喻如肉片……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草炬……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火坑……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梦……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借用物……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树果……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屠杀场……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刀、戟……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蛇头,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也。”

    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闻诸比丘如是说,仍刚强顽固执取其恶见:“友!我实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诸比丘因不能使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离此恶见,乃至世尊处,以此事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问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曰:“据说汝实起如是恶见:‘如我知解世尊……不足以障道。’耶?”“世尊!实然!”“愚人!汝究竟由谁了知我教示如是之法耶?愚人!我岂非以种种方便说障道之法是障道法也,行此足以障道耶?我说诸欲,乐味少、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我说诸欲,喻如骸骨……我说诸欲,喻如蛇头,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然,愚人!汝由己之误解而诽谤我等,并且自破坏,多积不善业。愚人!此实导致汝长夜不利之苦痛。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作如是语:‘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诸比丘应对此比丘作如是言:‘具寿!勿作如是言,勿诽谤世尊,对世尊诽谤者实不善,世尊实不作如是说。友!世尊以种种方便说示之障道法,确是障道也,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此比丘[闻]诸比丘作如是言已,尚固执者,诸比丘为令其舍弃[恶见],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则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如是语”者,言:“我[实知解]世尊所说之法……不足以障道。”

    a “诸比丘”者,闻[恶见]之其他比丘应向彼等曰:“具寿!勿作如是言……足以障道。”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而不言者,突吉罗。当引彼比丘于僧中言之:“具寿!勿作如是言……足以障道。”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

    a'“此比丘”者,语如是之比丘也。

    应劝告其比丘。“诸比丘!应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某甲比丘起如是之恶见:“我知解世尊之……不足以障道。”彼不舍此恶见,若僧时机可者,则僧为使某甲比丘舍其恶见而劝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某甲比丘……不舍[其恶见],僧为使某甲比丘舍其恶见而劝告之。诸大德中,为劝告某甲比丘令舍其恶见,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大德僧……不忍者请说。

    僧劝告某甲比丘令舍其恶见已。僧已忍,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突吉罗、羯磨语竟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舍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舍者,波逸提。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未被劝告者、舍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知之而与如是说[恶见]、不受法之处分、不舍成见之阿利吒比丘共事、共住或共宿。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之而……共事、共住或共宿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之……共事、共住或共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知之……共事、共住或共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之而与如是说[恶见]、不受法之处分、不舍成见者共事、共住或共宿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语彼或彼自语。

    “如是说[恶见]”者,“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作如是之说者。

    “不受法之处分”者,被举罪而未回复清净(解罪)者。

    “不舍成见”者,未舍此见者。

    “与[……]共事”者,共事有两种:食共事与法共事。“食共事”者,将食物给与或受取者,波逸提。“法共事”者,[为彼]诵[法]或令[彼]诵[法],依句而诵或令诵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诵或令诵者,字字波逸提。

    “共住”者,与被举罪者共布萨、自恣或作僧羯磨者,波逸提。

    “或共宿”者,于同一覆盖处,于被举罪者所卧处,比丘卧之,波逸提。比丘之卧处,被举罪者卧之,波逸提。两者共卧者,波逸提。起立之后,再三卧者,[各]波逸提。

    (二)

    于被举者有被举者想而共事、共住或共宿者,波逸提。于被举者有疑想……突吉罗。于被举者有非被举者想……不犯也。于非被举者有被举者想者,突吉罗。于非被举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被举者有非被举者想,不犯也。

    (三)

    知非被举者、知被举而解罪者、知已舍其见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骞荼沙弥起如是恶见:“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诸比丘闻骞荼沙弥起如是恶见……[参照波逸提六八.一。“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换为“骞荼沙弥”,“阿利吒”换为“骞荼”;答彼比丘之中,“友!”换为“大德!”]……“……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令已信者转向他去也。”[世尊]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僧伽应摈灭骞荼沙弥。诸比丘!如是摈灭之————

    友!骞荼!从今以后,汝不得称世尊是汝师。其他沙弥得与诸比丘共宿二夜、三夜,汝即不得。[请汝]远去之,消失之。”于是,僧伽摈灭骞荼沙弥。

    其时,六群比丘知如是被摈灭之骞荼沙弥而予以抚慰、或伺候、共事复又共宿。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被摈灭之骞荼沙弥而予以抚慰、或伺候、共事复又共宿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被摈灭之骞荼沙弥,而予以抚慰、或伺候、共事复又共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知……共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沙弥如是言:‘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诸比丘应对此沙弥作如是言:‘友!沙弥!勿作如是言,勿诽谤世尊,对世尊诽谤者实不善,世尊实不作如是说。友!沙弥!世尊以种种方便[说示之]障道法,确是障道也,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诸比丘对该沙弥作如是言已,[该沙弥]尚固执者,诸比丘当告以:‘友!沙弥!从今以后,汝不得称世尊是汝师,其他沙弥得与诸比丘共宿二夜、三夜,而汝不得。[请汝]远去之、消失之。’任何比丘知如是被摈灭之沙弥而予以抚慰、或伺候、或共事、或共宿者,波逸提。”

    二

    (一)

    “[被指定为]沙弥”者,称为沙弥也。

    “如是言”者,言:“如我知解世尊……不足以障道。”者。

    a “由诸比丘”者,所见闻之其他比丘也。彼等应言:“友!沙弥!勿作如是言……行之足以障道。”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舍则善,若不舍,则诸比丘应对其沙弥言:“友!沙弥!从今以后……消失之。”

    a'“此沙弥”者,[作]如是[恶]说之沙弥。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他人语彼或彼自语。

    “如是被摈灭”者,斯被摈灭。

    “[被指定]沙弥”者,[指执恶见]之沙弥。

    “抚慰”者,向彼言:“我当施与钵、衣,或读诵或询问。”如是抚慰者,波逸提。

    “或伺候”者,为彼令取粉药、或粘土、或杨枝、或含嗽水者,波逸提。

    “或共事”者,二种共事之食共事……字字波逸提。

    “或共宿”者,摈灭沙弥所卧之覆盖处,比丘卧者,波逸提。比丘所卧之处而被摈灭沙弥卧之者,波逸提。两者卧之,波逸提。起立之后,再三卧者,波逸提。

    (二)

    于摈灭者有摈灭想而抚慰、或伺候、或共事、或共宿者,波逸提。于摈灭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摈灭者有非摈灭想……不犯也。于非摈灭者有摈灭想,突吉罗。于非摈灭者有疑想,突吉罗。于非摈灭者有非摈灭想,不犯也。

    三

    知非摈灭者、知舍其见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七有虫水品——————

    摄颂

    故意杀.虫及发诤 覆藏粗罪.未二十

    贼队.豫约.阿利吒 被举.骞荼十学处

    波逸提 七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其时,具寿阐陀行非法。诸比丘作如是言:“友!阐陀!勿如是为,此非净法。”彼答言:“友!我未询问其他堪能持律之比丘,我当不持此学处。”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阐陀被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友!我未……不持此学处。’耶?”……乃至……“阐陀!汝实由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友!我未……不持此学处。’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被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友!我未……不持此学处。’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虽由诸比丘如法言之,若作如是言:‘友!我未询问其他堪能持律之比丘,我当不持此学处。’者,波逸提。诸比丘!学戒之比丘应了知、询问、熟虑之,此为斯时之法也。”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由诸比丘”者,是由其他之诸比丘。

    “如法”者,由世尊所制立之学处,此名为“如法”,依此而言,却作如是言:“友!我未询问其他之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贤者、多闻者、如法说法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作如是言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作如是言者,波逸提。于未制戒时言:“此非于制邪、除恶、端正、敬重、精进有作用。”若言:“友!我未询问其他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贤者、多闻者、如法说法者之比丘,我当不持此学处。”者,突吉罗。未受具戒者于制戒或未制戒言:“此非于制邪……有作用。”若言:“友!我未询问其他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贤者、多闻者、如法说法者之比丘,我当不持此学处。”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学戒”者,欲持学戒者。

    “应了知”者,应当知解。

    “应询问”者,[应当询问:]大德此是如何?此为何意耶?

    “应熟虑”者,应思虑、应比较衡量之意。

    “此为斯时之法”者,在此时此是如法。

    (三)

    说:“我当知,我当持学戒。”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为诸比丘以种种方便说律、赞叹律、赞叹通达律者,再三赞叹具寿优婆离。诸比丘曰:“世尊以种种方便……赞叹优波离。友!我等当至具寿优波离处学律。”彼等众多之上座、中座、下座比丘至具寿优波离处学律。

    其时,六群比丘作如是思惟:“友!今众多之上座比丘……学律。若彼等精通戒律,不论何处、何事、如何小事将要对我[说:‘有罪。’]而引出。然,友!我等当诽谤律。”于是,六群比丘至诸比丘处,而作如是言:“说示此小小戒有何用?唯导致疑惑、苦恼、混乱而已!”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诽谤戒律耶?”乃至……“诸比丘!据云,汝等实诽谤戒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诽谤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若作如是言:‘说示此小小戒有何用?唯导致疑惑、苦恼、混乱而已!’而诽谤戒[律]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者,诵或令诵或学习时。

    “若作如是言”者,言:“说示此小小戒……唯导致……。”[又言:]“凡是学此者,有疑惑、有苦恼、有混乱。不学此者,无疑惑、无苦恼、无混乱。不诵此者胜、不取此者胜、不学此者胜、不持此者胜,律[宜]消灭之!此诸比丘应不通晓律。”如此对受具戒者诽谤律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诽谤律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非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诽谤其他之法者,突吉罗。对未受具戒者诽谤律或其他之法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非欲诽谤而言:“来!汝学经、伽陀或论,[而]后学律。”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行非法,念:“应令知由不知而犯。”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而作如是言:“我等今始知此法含于戒经中,收于戒经中,于每半月说示。”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而作如是言:‘……始知……’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而作如是言:‘……始知……’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而作如是言:‘……始知……’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每半月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若作如是言:‘我今始知此法含于戒经中,收于戒经中,于每半月说示。’若其他诸比丘知此比丘曾二、三次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列席,勿再论,此比丘不能以不知之理由而脱[罪]。此时彼所犯之罪,应依法处分,更应呵责其无知:‘友!汝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不一心专念,故汝失利得。’因此无知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每半月”者,每布萨时。

    “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者,[和尚]诵说时也。

    “若作如是言”者,行非法之后,念:“令知由不知而犯。”而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作如是言:“我今始知……”者,突吉罗。

    “此[比丘]”者,欲欺伪之比丘,诸比丘!对此以前曾列席之比丘……当以无知呵责之。“诸比丘!应如是呵责之。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某甲比丘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不一心专念6。若僧伽时机可者,则僧伽应举某甲比丘无知之罪。’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不专念,僧伽应举某甲比丘无知之罪。诸大德中,对于举某甲比丘无知之罪,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

    僧举某甲比丘无知之罪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不举无知之罪而言不知者,突吉罗。已举无知之罪[尚]言不知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言无知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言无知者,波逸提。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言无知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而言无知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三)

    未闻[律]之广说,二、三次以内闻律之广说,无欺伪之意,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因瞋怒不喜而殴打十七群比丘,使彼等哭泣。诸比丘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等因瞋怒不喜而殴打我等。”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而殴打诸比丘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瞋怒……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瞋怒……殴打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比丘瞋怒不喜而殴打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对其他之比丘。

    “瞋怒不喜”者,谓不满足、愤懑、不快活。

    “殴打”者,以身或所持物,或以投掷,乃至以[小如]莲叶程度[之物]殴打者,亦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瞋怒不喜而打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以瞋怒不喜而殴打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被任何事物所迫害、欲求逃脱而殴打,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对十七群比丘举手作剑势,彼等怕被打而哭泣。诸比丘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彼六群比丘等瞋怒不喜,对我等举手作剑势。”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对十七群比丘举手作剑势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瞋怒不喜,对十七群比丘举手作剑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瞋……举手作剑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比丘瞋怒不喜而举手作剑势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对其他比丘。

    “瞋怒不喜”者,……不快活之谓。

    “举手作剑势”者,以身或以所持物,即使举[小如]莲叶程度者,亦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瞋怒不喜而举手……[参照波逸提七四.二]……为欲逃避而举手作势,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无根之僧残罪诽谤其他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以……诽谤其他比丘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诽谤……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诽谤……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以无根之僧残罪诽谤其他比丘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以无根”者,不见、不闻亦无嫌疑。

    “僧残”者,十三僧残中之一也。

    “诽谤”者,非难或令非难者,波逸提。

    a'“其他比丘”者,其他之比丘。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无根僧残而诽谤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以[余之]污行、恶见而诽谤者,突吉罗。诽谤未受具戒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如此[有犯]想而非难或令非难,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故意使十七群比丘疑恼[而言]:“友!世尊制戒,凡未满二十岁者,不得受具戒,然汝等未满二十岁而受具戒,汝等在我等看来,岂非未受具戒者耶?”彼等哭泣。诸比丘作是言:“友!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等故意使我等疑恼。”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故意使诸比丘疑恼耶?”……乃至……“诸比丘!据云,汝等实故意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故意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比丘故意使疑恼者,即使令彼等有少时不安,仅此动机而无其他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对其他之比丘。

    “故意”者,知、确认、持有目的、有意而行。

    “使疑恼”者,言:“汝实未满二十岁而受具戒,汝实非时食、汝实饮酒、汝实秘密与女人坐。”令起疑恼者,波逸提。

    “仅此动机而无其他”者,无其他任何动机而使疑恼也。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故意令起疑恼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故意令起疑恼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无令起疑恼之意而言:“汝实未满二十岁而受具戒、汝非时……坐。汝应知,尔后勿起疑恼。”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与诸善比丘诤论。善比丘等作是言:“友!六群比丘是无惭愧者,不能与彼等诤论。”六群比丘作是言:“友!汝等何故以无惭愧之语侮辱我等耶?”“友!汝等于何处闻耶?”“我等近立于具寿之屏处听之。”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立于[与]己发生诤论而不知之诸比丘附近屏处而听耶?”……乃至……“诸比丘!据云,汝等实立于……诤论……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立于……诤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立于[与己]发生诤论而不和之诸比丘附近屏处而听者,‘我听彼等之所言’仅此动机而无其他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立于[……]屏处而听”者,从彼等闻而欲非难、攻击、令困惑而往者,突吉罗。立于彼处闻者,波逸提。后往者欲闻而急行者,突吉罗。立于彼处而闻者,波逸提。先往者欲闻而停留者,突吉罗。立于彼处闻者,波逸提。往他比丘之立处或坐处或卧处,当他正在密语时,应謦欬或出声令知,若无謦欬或出声令知者,波逸提。

    b'“诸比丘”者,其他之诸比丘。

    b “发生诤论而不和”者,令起纷诤者。

    a “仅此动机而无其他”者,无其他任何理由,近立屏处而听。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近立屏处而听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近立于未受具戒者屏处而听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闻彼等之[语]而想停止、远离、消灭、自脱[诤论]而离去,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行非法,于对各自行羯磨时遮[此],在[异]时,有事集僧伽,六群比丘因正在作衣,同意一比丘[出席羯磨]。时,僧众曰:“友!六群比丘唯来一人,然,我等对彼作羯磨。”而对彼行羯磨。于是,此比丘回到六群比丘处,六群比丘对此比丘作是言:“友!僧众作何事耶?”“友!僧众与我作羯磨。”“友!我等非为此而同意:‘与汝行羯磨。’若我等知为汝行羯磨者,我等即不同意。”

    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后言不平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后言不平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同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后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如法羯磨”者,依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之法,依律、依师而行,此谓如法羯磨。同意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同意而言不平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不犯也。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依非法、依别众或对不值得羯磨者行羯磨而言不平,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僧众有事而集会,六群比丘正在作衣,同意一比丘[出席羯磨]。时,僧伽告示为行此羯磨而集会之理由,该比丘曰:“彼[六群比丘]等同对各自行羯磨,诸师对谁行羯磨耶?”不同意,由座起立而去。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于僧伽提议决断时,不同意,起座而去耶?”……乃至……“比丘!汝实于僧伽提议决断时……而去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于僧伽提议决断时……而去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僧伽提议决断时,不同意,起座而去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于僧伽提议决断时”者,或事件之报告,或表白而未决,或羯磨未竟。

    “不同意,起座而去”者,[云:]“何为?此羯磨不确定而不和合,不应作。”而去者,突吉罗。由众中离去,在伸手以内[之距离]者,突吉罗。离去伸手以外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不同意,起座而去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不犯也。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认为僧伽可能有斗诤、不和、喧闹、诤论而离去,认为有破僧或僧不和合而离去,因依非法或依别众或不值得羯磨事而行羯磨故而离去,因病离去,为病者所用而离去,为大小便所催而离去,无遮羯磨之意想再归来而离去,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具寿沓婆摩罗子为僧伽设坐卧具,而分配所请之饮食。当时,具寿所著之衣服单薄。其时,僧伽得一衣,于是,僧伽将此衣赠与具寿沓婆摩罗子。六群比丘讥嫌非难:“诸比丘随亲厚,而将僧伽所得施他。”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由和合僧施与衣之后而言不平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由和合僧……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由和合僧……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由和合僧施与衣后,言:‘诸比丘随亲厚,将僧之所得物转赠他人。’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和合”者,僧众于同一界,共住者。

    a'“与”者,自与也。

    “衣”者,六种衣中之一衣,言应净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a “随亲厚”者,随友、随[所]知人、随亲友、随同一和尚、随同一阿阇梨。

    “僧之[……]物”者,布施僧之物。

    “所得”者,衣服、饮食、卧具、病资具药物,乃至粉药丸、杨枝、未织之丝。

    “后[……]而言不平”者,由僧伽选定受具戒者之坐卧具分配者、或请食差遣者、或粥分配者、或果物分配者、或硬食分配者、或杂细物分配者、施与衣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施与衣而言不平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波逸提。施与其他之资具时而言不平者,突吉罗。非由僧伽选定受具戒者之坐卧具分配者……杂细物分配者,施与衣或其他之资具而言不平者,突吉罗。由僧伽或选定或未选定之未受具戒者,以分配坐卧具、或……杂细物分配者,施与衣或其他之资具而言不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对于事实上依爱、瞋、痴、怖之心而作[分配],言:“与彼有何利益?唯失利得而已,不正之行。”如此抱不平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舍卫城有一群人云:“供食而后施衣。”而为僧众豫备具有施衣之供食。时,六群比丘至彼人群处作如是言:“贤者!此等之衣施与此等比丘。”“大德!我等不能与,每年由僧伽对我等行乞具有施衣之供食。”“贤者!僧伽有[来自多处之]施与物及食,此等[六群比丘]之衣止于汝等,见汝等[施衣]而住于此处,汝等若不与者,谁人与之?贤者!此等之衣施与此等比丘!”于是,一群人受六群比丘之强请,所豫备施予僧伽之衣,便施与六群比丘,于僧伽[唯]施食。

    诸比丘中知有为僧伽豫备具有施衣之供食,而不知衣已转施与六群比丘者言:“贤者!请施衣与僧众!”“大德![已]无[衣],所豫备之衣已由六群诸师[强索]而转施与之。”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已决定供养僧之所得物,却转施与其个人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僧之……却转施与……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知僧之所得……却转施与……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明知已决定供养僧之所得物,却转施与其个人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或自知、或由他人语彼、或彼语也。

    a “已决定供养”者,发言:“我等将施与。”“我等将作。”此若转施与个人者,波逸提。

    a1“僧之[……]物”者,布施僧之物。

    a2“所得”者,衣服、饮食、卧具、病资具药物乃至粉药丸、杨枝、未织之丝。

    (二)

    于已决定供养之物有已决定供养之物想而转施与个人者,波逸提。于已决定供养之物有疑想而转施与个人者,突吉罗。于已决定供养之物有非已决定供养之物想而转施与个人者,不犯也。于已决定供养于僧伽却转施与其他僧伽或塔庙者,突吉罗。已决定供养于塔庙,却转施与其他之塔庙或僧伽或个人者,突吉罗。于已决定供养于个人却转施与其他之个人或僧伽或塔庙者,突吉罗。于非决定供养之物而有已决定供养之物想者,突吉罗。于非已决定供养之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决定供养之物,而有非已决定供养之物想者,不犯也。

    (三)

    被问:“我等施与何处?”时,言:“汝等施与可得受用汝等之施物或可得果报或有久住之处,或又汝等之心所信乐之处。”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八如法品——————

    摄颂

    如法.诽谤与无知 打.举手以及无根

    故意.屏听与不平 同意.沓婆并转施

    波逸提 八三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命令守园人:“我欲往园林游行,汝当至园林清扫。”“遵命,大王!”彼守园人应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于园林清扫时,见世尊于一树下坐。见已,即至波斯匿王处作是言:“大王!园林已清扫,但世尊于彼处坐。”“善哉!我等[去]近侍世尊。”拘萨罗国波斯匿王至园林近世尊处。其时,有一优婆塞近侍世尊而坐。波斯匿王见优婆塞近侍世尊而坐,即惊异而立。时,波斯匿王作是思惟:“此恶人如是近侍世尊,甚不相应!”即至世尊处,问讯而一面坐。其时,优婆塞为尊重世尊,对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不示致敬,亦不起立行礼。时,波斯匿王内心不悦:“何以彼人于我来时,不问讯亦不起立行礼耶?”时,世尊知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内心不悦而谓王曰:“此优婆塞多闻而通达阿含,于欲爱已舍离。”其时,波斯匿王作是思惟:“此优婆塞无鄙劣者之理,连世尊亦称赞彼。”即对优婆塞言:“优婆塞!请说汝之所欲!”“大王!善。”时,世尊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说法……令欢喜。波斯匿王由世尊之说法……欢喜,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在高楼上,见优婆塞于车道中,手持伞盖而行。见已,呼之近前而言:“优婆塞!据云,汝多闻而通达阿含,愿为我之宫女等说法。”“大王!我由诸大德而知之,诸大德始可为王之宫女等说法。”

    (二)

    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知“优婆塞所言是实”即至世尊处,礼世尊已而一面坐。一面坐已,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世尊!愿请一比丘为我等之宫女说法。”时,世尊以法语教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乃至……右绕而去。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然,阿难!汝[可]为王之宫女说法。”“如是!世尊!”具寿阿难应诺,故时常为王之宫女说法。

    时,具寿阿难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至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住处。其时,波斯匿王与摩利皇后同在卧床,摩利皇后遥见具寿阿难来,见已,因急起而掉落黄色之美衣。于是,具寿阿难返归僧园,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阿难不先豫告而入王后宫耶?”……乃至……“阿难!汝实……入……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阿难!汝何以……入……耶?阿难!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三)

    “诸比丘!若入王后宫,有十种过失。何等为十?诸比丘!王与王妃共坐于此,而比丘突入此处,倘王妃见比丘而微笑,或比丘见王妃而微笑,于是,王即如是思惟:‘彼等行不净行,或将行之?’诸比丘!此是入王后宫之第一过失也。再者,诸比丘!王乃多事忙碌者,曾至某一宫女处宿而不复记忆,宫女若由彼而妊娠,其时,王即如是思惟:‘此处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是入王后宫之第二过失也。再者,诸比丘!王后宫有一宝物遗失时,其时,王即如是思惟:‘此处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是第三……又,诸比丘!于王后宫内部之密事若泄漏于外界,时,王即如是思惟:‘此处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是第四……又,诸比丘!于王后宫或王子欲求[杀]父王,或父王欲求[杀]王子,于是,世人将作是思惟:‘此处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为第五……又,诸比丘!王将低地位者置(升)于高地位时,彼等不喜斯事者即作如是思惟:‘王与出家者交往,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是第六……又,诸比丘!王将高地位者置于低地位时……诸比丘!此是第七……又,诸比丘!王于非时兴军时,彼等……诸比丘!此是第八……又,诸比丘!王于时兴军,却由中途而退时,彼等……诸比丘!此是第九……又,诸比丘!王后宫驱驰象、马、车,充满欲念之色、声、香、味、触等境,此等非相应于出家者。诸比丘!此是入王后宫之第十过失也。”

    于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阿难,说难教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受即位灌顶之刹帝利种王未退出寝室,后[夫人]亦未退出,比丘未豫告而越阈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即位灌顶”者,浇以刹帝利种之灌水。

    “刹帝利种”者,母系父系俱系善家世,血统纯粹,追溯至七世祖先皆不混乱,从其血统而言,无可非难也。

    a “王未退出”者,王未出寝室也。

    “后[夫人]亦未退出”者,王后未退出寝室,或王与后两者皆未退出。

    “未豫告”者,不豫先通知。

    “阈”者,言寝室之门槛。“寝室”者,不论何处,凡铺有王床之处,乃至围有纵幕者亦然。

    “越阈”者,若第一脚越过阈者,突吉罗。第二脚越过者,波逸提。

    (二)

    于不豫告有不豫告想而越阈者,波逸提。于不豫告有疑想……于不豫告有豫告想……波逸提。于豫告有不豫告想者,突吉罗。于豫告有疑想者,突吉罗。于豫告有豫告想者,不犯也。

    (三)

    豫告时、非刹帝利种、不受刹帝利种之灌顶、王已退出寝室、王后已退出寝室、两者均退出、非寝室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比丘于阿致罗筏底河沐浴。一婆罗门将五百金之钱袋置于陆上,入阿致罗筏底河沐浴,忘[此]而去。该比丘恐婆罗门之钱袋遗失而拾之。时,婆罗门忆起,急走回而言于比丘:“友!见我钱袋耶?”“然!婆罗门!”并将[钱袋]交还。时,彼婆罗门作是思惟:“我以何方便,可免酬谢高额[之谢礼]?”“友!非五百金是千金。”为难之而逃脱。于是,其比丘归返僧园,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捉钱宝耶?”……乃至……“比丘!据云,汝实捉钱宝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捉钱宝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于舍卫城有祭会。诸人修饰衣装而往园林。毗舍佉鹿子母亦修饰衣装,为往园林而出村。“我至园林为何?我当礼拜世尊。”于是脱下饰物,以上衣系包之,交与婢女曰:“汝握持此物。”于是,毗舍佉鹿子母至世尊处,礼拜世尊而坐一面。世尊为一面坐之毗舍佉鹿子母说法……令生欢喜。于是,由世尊说法……而欢喜之毗舍佉鹿子母,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其时,婢女忘记所持之物而去,诸比丘见之,以此事白世尊。“然,诸比丘!拾捉起而代为收藏之。”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伽蓝内,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以为‘所有者将必取回’,听许捉或令捉而收藏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除于伽蓝内外,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迦尸国有一给孤独居士之农村。彼居士令其侍者:“若大德来,当作施食。”其时,众多比丘于迦尸国游行,至给孤独居士之农村。侍者遥见诸比丘前来,见已,走近彼诸比丘,礼诸比丘言:“诸大德!请于明日来受居士之供食。”诸比丘默然应诺。于是,其人夜间调煮美味硬软之食,告以食时已至,并脱下指环以供食比丘,并言:“尊师等食已,[请]自去,我当往农作。”而忘带指环即离去。诸比丘见之,暗忖:“我等若去,指环当失。”因而停留于此未去。其人农作归来,见彼诸比丘言:“诸大德!何故尚留于此耶?”其时,诸比丘以此事语其人,至舍卫城亦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伽蓝内或止宿处内,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以为‘此物之所有者将必持回’,听许捉或令捉而藏置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除于伽蓝或止宿处内外,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于伽蓝内或止宿处内,比丘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以为‘此物之所有者将必持回’,可捉或令捉而藏置之,此为斯时之如法行也。”

    四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除于伽蓝或止宿处内外”者,于伽蓝或止宿处内除外。“伽蓝内”者,言有篱园之园内、无篱园之境内。“止宿处内”者,言有篱宿舍之宿舍内部、无篱宿舍之境内也。

    “宝物”者,真珠、宝珠、琉璃、贝玉、玻璃、珊瑚、银、金、赤珠、琥珀也。

    “视同如宝物”者,世人所喜受用之物,此名“视同如宝物”。

    a “捉”者,若自捉者,波逸提。“令捉”者,令他捉者,波逸提。

    “于伽蓝内或止宿处内[……]藏置之”者,应记识其色或相,藏置而告示:“若失物者来。”若[失主]来此,应言:“贤者!卿之失物为何色相耶?”若所言色或相俱相应者,当与之。若不相应者,应言:“贤者!请[往他处]查索。”若从其住处离去时,应[将失物]嘱付于住此之善良比丘,然后离去。无善良比丘时,应嘱付住此之善良居士。

    “此为斯时之如法行”者,此为适合此时情况之法也。

    (二)

    于伽蓝内或止宿处内云:“应为所有者持回。”而将此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捉或令捉而藏置、视同如宝物而以亲厚想捉之、暂时捉、有粪扫物想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非时入村落,坐于会堂,论议种种之遮道论,即王论、贼论、大臣论、军兵论、怖畏论、战阵论、食事论、饮事论、衣服论、卧处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落论、镇论、都城论、国土论、妇女论、勇士论、街道论、井户论、亡灵论、杂多论、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如斯之有无论等。

    诸人等……非难:“何以沙门释子非时入村落,坐于会堂,作种种遮道之论议耶?即‘王论’……[有无论]等,此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非时入村落……论议耶?……等。”……乃至……“诸比丘!汝等实非时入村落……论议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非时入村落……论议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非时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众多比丘等于拘萨罗国前往舍卫城,于薄暮时,至一村落。诸人见该比丘等而言:“诸大德!请入。”该比丘等因世尊禁非时入村落而畏慎不入,[因此]劫贼剥脱诸比丘。于是,比丘等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告[其他比丘],听许非时入村落。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不告而非时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一比丘于拘萨罗国前往舍卫城,于日暮时,至一村落,诸人见彼比丘而言曰:“大德!请入。”其时,彼比丘以不告而非时入村落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入。劫贼剥脱此比丘。彼比丘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时入村落。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不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时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四

    其时,一比丘被毒蛇所咬,一比丘云:“我持火来。”而往村落。时,其比丘因不告同住之比丘非时入村落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入。[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紧急时,未告同住比丘,听许非时入村落。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不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时入村落,除有相当紧急事务者外,波逸提。”

    五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同住”者,可得而告入[村]之比丘。“非同住”者,不能告而入[村]之比丘也。

    “非时”者,日中过后至天明也。

    “入村落”者,有篱之村落,若越篱而入者,波逸提。无篱村落而入近郊者,波逸提。

    “除有相当紧急事务者外”者,紧急之要事除外。

    (二)

    于非时有非时想,不告同住比丘而入村落,除有相当紧急事务者外,波逸提。于非时有疑想……于非时有时想……波逸提。于时有非时想者,突吉罗。于时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时有时想者,不犯也。

    (三)

    有相当紧急事务时不告同住比丘而入、同住比丘不在时不告而入、入[另一]村落之中途时、往比丘尼住处时、至外道之卧处、至忏悔堂时、经由有道聚落时、于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树园。其时,一象牙匠告诸比丘曰:“诸大德中欲[求]针筒者,我施予针筒。”其时,众多比丘乞针筒。有小针筒者乞大针筒,有大针筒者乞小针筒。于是,象牙匠为比丘等多作针筒而不能作其他商品,难以生存,子女亦困穷。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不知量而多乞针筒耶?此人为彼等多作针筒而不能作其他商品……子女亦困穷。”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等不知量而多乞针筒耶?”……乃至……“诸比丘!比丘等实不知量……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彼愚人等不知量……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令[制]作骨制、牙制、角制之针筒者,波逸提,应打碎之。”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令作”者,[自]作或令他作,于作时,突吉罗。[作已]而得者,打碎,为波逸提,应忏悔之。

    a'“骨”者,所有之骨也。“牙”者,象牙之谓。“角”者,所有之角也。

    自作未成而自令作成者,波逸提。自作未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他人未作成而自令作成者,波逸提。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罗。由他人作而获得受用者,突吉罗。

    (二)

    干帝伽木制品、阿拉尼木制壶、义吒小盒、膏药壶、膏药篦、手斧柄、拭具等,痴狂着、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卧于高床,世尊与众多比丘巡行房舍,至具寿跋难陀释子之住房。跋难陀释子遥见世尊前来,见已,以斯言白世尊:“大德!请世尊来卧我床。”时,世尊由此还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由其住处可知其人是愚人。”于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具寿跋难陀释子,说难扶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新卧床或椅子时,其脚除下部入于台基之部分,依佛指之八指尺长而造之,若过此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二

    (一)

    a'“作[……]时”者,若自作、若令他作也。

    “新”者,取“作”而言。

    “卧床”者,有四种之卧床:即波摩遮罗伽脚、文蹄脚、句利罗脚、阿遏遮脚。

    “椅子”者,有四种椅子:波摩遮罗伽脚、文蹄脚、句利罗脚、阿遏遮脚也。

    a “其脚除下部入于台基之部分,依佛指之八指尺长而造之”者,下部入台基之部分除外。过此而作或令作,作时,突吉罗。作成而得者,应切断而忏悔,波逸提。

    自作未成而自令作成者……[参照波逸提八六.二(一)]……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罗。由他人作而获得受用者,突吉罗。

    (二)

    依量而作、[量]以下而作、得他人所作过量者切断而用,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卧床椅子皆入绵而作。诸人来精舍参拜,见此而讥嫌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之卧床……而作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之卧床……而作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卧床……而作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卧床……而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作卧床及椅子而入绵者,波逸提,[绵]应取出。”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若作”者,[自]作或令作,作时,突吉罗。得之而取[绵],波逸提,应自白忏悔。

    a1“卧床”者,有四种之卧床……。“椅子”者,有四种之椅子……阿遏遮脚。

    a2“绵”者,有三种绵:木绵、蔓绵、草绵。

    自作未成而自令……他人作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罗。由他人作而获得受用者,突吉罗。

    (二)

    制作纽、带、肩纽、钵袋、漉水囊、枕等,得他人之所作取出绵而用,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听许诸比丘用坐具。六群比丘知世尊听许用坐具,不计量而用坐具,挂于卧床、椅子前及其后。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不计量而用坐具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不计量而用坐具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不计量而多用坐具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坐具时,应依尺量而作,即长为佛搩手之二搩手,宽为一搩手半,过此规定之尺量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具寿优陀夷因体大,于世尊前铺其坐具,四面拉开而坐。世尊言具寿优陀夷曰:“优陀夷!汝何故如皮匠,四面拉开坐具耶?”“大德!此因世尊为诸比丘制坐具过小之故也。”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坐具听许缘一搩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坐具时,应依尺量而作,即长为佛搩手之二搩手,宽为一搩手半,缘一搩手,此为规定之尺量,若过此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三

    (一)

    a “作[……]时”者,自作或令作。应依尺量而作,即长……缘一搩手,此规定之尺量,过此而作或令作而作成者,突吉罗。得者即切断,波逸提,应自白忏悔。

    a'“坐具”者,指坐垫。

    自作未成而自令……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罗。由他人所作而获得受用者,突吉罗。

    (二)

    依量而作、量以下而作、得到由他人过量而作成之物切断而用,作伞盖、地毯、幕、长枕、枕,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为诸比丘听许用覆疮衣。六群比丘知世尊听许用覆疮衣而不计量用之,前后拉而经行。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不计量使用覆疮衣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不计量使用覆疮衣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覆疮衣时,应依尺量而作,即长为佛搩手之四搩手,宽为二搩手,若过此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二

    “覆疮衣”者,脐以下、膝以上之罹患痒疥、疹子、湿疮、大疥病者,以此[衣]遮覆。

    “作[……]时”者,……[参照波逸提八九.三]……应依量而作……宽二搩手,过此者……[参照波逸提八九.三]……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听许诸比丘用雨衣。六群比丘知世尊听许用雨衣而不计量用之,前后拉而经行。比丘中少欲者……[参照波逸提九〇.一]“……诵此学处————

    比丘作雨衣时,应依尺量而作,即长为佛搩手之六搩手,宽为二搩手,若过此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二

    “雨衣”者,为雨期四个月之用。

    “作[……]时”者,……应依量而作……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难陀乃世尊之从第,貌美而端正,唯矮世尊四指。彼着用与佛等量之衣,长老比丘等遥见具寿难陀来,以为是世尊,即由座而起。彼等知来者是[难陀]后,讥嫌而非难:“何以具寿难陀着用与佛等量之衣耶?”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问具寿难陀曰:“难陀!汝实着用与佛等量之衣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难陀!汝何以着用与佛等量之衣耶?难陀!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作佛衣量或以上者,波逸提,应切断之。佛衣量者,即长为佛搩手之九搩手,宽为六搩手,此为佛之佛衣量也。”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佛衣”者,长为佛搩手之九搩手,宽为六搩手也。

    “作”者,自作或令作……[参照波逸提八九.三]……受用者,突吉罗。

    (二)

    以下作、得他人之所作由切断而用、伞盖……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十难陀戒——————

    ——————第九宝品 小事终——————

    摄颂

    王.宝物.同住 针筒与卧床

    绵.坐具.疥疮 雨衣及佛衣

    诸大德!九十二波逸提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波逸提品终——————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