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本生经最新章节!

    第十五篇

    四九七 摩登伽本生谭

    [菩萨=阐陀罗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跋蹉国王优陀延所作之谈话。尔时,宾头罗婆罗豆婆遮尊者,由祇园飞驰于空中而赴憍赏弥,常往优陀延王之御苑,以却除昼间之暑气。————长老于前生曾统治此国,长期在王苑中,受多数之廷臣围绕,享受幸福。彼依过去之业,常来此处,为却除昼间之暑气而坐,乐等至果之安乐。

    然某日彼往其处,坐于盛开之娑罗树下时,优陀延王七日之间,饮酒甚多,云欲游苑,由多数廷臣随行,来至王苑。王著于石制王之座席,卧于一侍女之膝上,入于沉睡,以醒解其烂醉之酒。坐于周围歌舞之侍女等,放下乐器,往入园苑之深处,各处搜集花与果物,发现彼长老,往其近前问候而坐,听闻长老坐着说法。另一侍女摇膝使王醒觉:“彼女人等前往何处?”“彼等围绕一沙门而坐。”王怒往长老处,极尽恶毒之詈骂谗谤,“将此沙门以赤铜色之蚁食杀之。”王怒气不息,打破充满赤铜色蚁笼,放于长老之身体上。长老立于空中,向王忠告后,飞回祇园之香殿扉前降落。如来问其前往何处,彼告以此事,于是佛言:“婆罗豆婆遮!优陀延王恼恨出家者,非自今始,前生亦复如是。”佛应彼之请,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摩诃萨生于郊外阐陀罗族之胎,名为摩登伽。后彼因得种种知识,人称摩登伽贤者,甚为有名。尔时有波罗奈某富豪女名提他曼伽利佳,于一月二月之间,必率多人往王苑游览。某日摩诃萨因事入都,于城门入口处遇见彼女,彼为闪避,寄身恰立于路侧。提他曼伽利佳于幕中见之,问彼为何人,答曰:“贵女!彼乃一阐陀罗。”彼女云:“此不得尝见者,予今竟见之。”于是以香水洗净其目,由彼处折返。而彼女同来之人等,向彼骂曰:“汝秽贱之阐陀罗奴!今日托尔之荫,使我一顿酒食落空。”言毕彼等愤怒忘形,将摩登伽贤者拳击足蹴,结果使彼昏倒而去。经时不久,意识恢复,摩诃萨自思:“随从提他曼伽利佳人等,无故袭击我无罪之人。甚善!予必获得提他曼伽利佳此女————纵然不得亦无关紧要————予必竭力而为。”彼下定决心,往彼女之父家门前而卧。其父问曰:“君何故卧于此处?”“予意无他故,唯对贵女提他曼伽利佳有言相告。”如是经过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而菩萨之意志,终得贯澈,由彼第七日,诸人伴女出来,交付于彼。彼女向彼云:“君且请起,予往君家。”“贵妇人!予为贵女随从人等所袭,予已极弱,请扶我起,负我于贵女之背而行。”彼女如彼所云,于市中诸人观看之下,出市镇往阐陀罗村。

    摩诃萨以种姓之相违,对女无犯,数日之间,留住彼女于家中;彼思:“予须出家,使彼女获致最高之财宝与最高之荣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于是彼向彼女云:“贵女!予须由森林采集食物,否则予等无以为生。汝于予归来前不可发愁,予往森林即归。”并嘱告家中之人不可对彼女草率,而后向森林出发。如是彼出家为沙门,七日间勉励不懈,获八等至[八定]五神通;彼思:“如是将可扶养提他曼伽利佳矣。”彼以神足来至阐陀罗村之入口,由空中降下,来至提他曼伽利佳门前。彼女闻彼归来出迎,悲泣而言曰:“君何故置予一人孤单而出家?”“汝不可作如是之思,予将使汝之荣誉较汝先所持者更为崇高。————汝于多人之中能谓:‘予之夫非为摩登伽,予之夫乃大梵天’否?”“予能作是言,贵君!”“汝将被问及:‘贵女之夫,今往何处?’尔时汝答:‘彼往梵天世界。’如被问及何时归来,请汝告知:‘由今七日之后,满月之日,破月之面而归。’”彼遗此言后往喜马拉雅大雪山而去。

    提他曼伽利佳于波罗奈城多人之中,言彼所教之言,如是如是。诸人咸信:“如彼为大梵天,则将不来提他曼伽利佳之处,相信决必如是。”然至满月之日,菩萨洽于月悬中天之时,以梵天之姿,于距迦尸国十二由旬之波罗奈城,辉耀一色之光,划破月面,降至波罗奈之上空回旋三次,受诸人以香及华鬘之供养,然后转向阐陀罗村。梵天之信者等亦均往阐陀罗村集合一处,而提他曼伽利佳之住居,围以美丽之布,地面净以四种之香水,撒种种之花,焚香,扩展天棚,广设座席,以香油燃灯,于入口处敷撒银板色之砂,播花结于幡上,如是装饰其家。摩诃萨由空中降来,入于其中,暂坐于座上。尔时提他曼伽利佳洽当有月经之时,彼以拇指触彼女之脐,只此一触,彼女腹中即宿有胎儿。摩诃萨向彼女云:“汝腹已宿有胎儿,不久即将产子,汝与汝子将获得财宝及最上之荣誉。————汝洗足之水,将为全阎浮提[全印度]诸王灌顶之水;汝之浴水,将成不死之药,其水注撒于人之头上,能避不吉之黑耳。向汝之足台触头礼拜者,将付出千金;能听闻及汝之范围者将付出百金;能见到汝之范围为礼者,将付出一迦利沙钵拏。以上与汝为礼,汝不可懈怠。”如斯教毕,由家外出,于多人遥望之中,升入月轮之中。

    梵天之信者等,集聚站立,一夜至天明。次晨早起,使彼提他曼伽利佳乘坐黄金之舆,诸人肩负于头上,入往市内,诸人以彼女为大梵天夫人,均来近前,供养香及华鬘。头触彼女足台礼拜者,付出有入千金之囊;能得听闻彼女音声之范围礼拜者,付出有入百金之囊;能得见到彼女之范围者,付与一迦利沙钵拏;如是行列步行于波罗奈市中亘十二由旬,实际获得十八俱胝之财宝。于市内巡回担架行列步行后,于市中心建立一栋长大屋宇,四周张幕围绕装饰美丽,使彼女住于其中;屋宇之前,开始营造七座大门及七阶之楼阁。自此一切美好新生开始,提他曼伽利佳即于屋中分娩其子。命名之日,婆罗门等来集,因系由大屋宇中所产之子,命名为曼陀婆耶鸠摩罗。楼阁逾十阅月完成,自此以来,彼女得美好之荣誉住于其中。曼陀婆耶鸠摩罗由多人侍奉而成长,七八年后之时,集来阎浮提中最优秀之阿阇梨等教彼三吠陀。十六岁后,施与婆罗门等全部之食事,经常有一万六千之婆罗门前来就食,更于四栖门处向婆罗门等施行布施。某大祭之日,其家准备甚多乳米,一万六千之婆罗门等,坐于四楼门处,受以新酥、煮蜜、捣碎砂糖与乳米调味,————呈砂金之色————而享饕餐。彼女之子亦以种种装饰饰身,足穿黄金之上靴,手执黄金之杖,彼云:“施酥与蜜”,而到处巡回。

    尔时摩登伽贤者坐于雪山之仙处,彼思:“提他曼伽利佳之子状况如何?”彼知其子未入正道。“今日予将出发前往,改正其过失,教其布施,使得布施之大果报。”彼如是思后,即驰向空中,赴阿耨达池洗面,然后赴赤砒之岩地,着两件染赤之着物,系带,更由尘土堆上拾得褴褛之上衣穿着,手执土制之钵,飞驰于空中,于四楼门施所之处降落,立于路侧。曼陀婆耶巡回眺望,向彼打量:“此近似夜叉之秽污出家者,汝究由何处而来?”如是与彼作最初之交谈,唱最初之偈:

    一

    尔由何处来 身着贫苦装

    栖身粪尿山 褴褛食肉鬼

    头面多污秽 周身结鹑衣

    尔实为何者 布施尔不适

    摩诃萨闻此,充满慈爱,与彼谈话,唱第二之偈:

    二

    高贵名声者 此尔准备施

    人得施食物 急食咽入之

    依他之布施 维生尔须知

    往取余食物 贱民亦应得

    然而曼陀婆耶说偈云:

    三

    吾所准备食 乃为婆罗门

    吾之所为者 相信为利益

    尔速行退去 何故立此处

    如吾生活者 决不布施尔

    于是摩诃萨复唱偈曰:

    四

    人之莳种子 不论高低处

    亦不论水地 皆望得收获

    然如尔之身 足得行布施

    对此曼陀婆耶说偈云:

    五

    吾今于此世 得见诸田地

    于此诸田地 我应莳种子

    生尊知咒者 此等婆罗门

    彼等于此世 实为爱乐田

    于是摩诃萨唱次之二偈:

    六

    高慢夸生尊 贪欲又瞋恚

    倨傲且愚痴 此等为不德

    彼等于此世 不为爱乐田

    七

    高慢夸生尊 贪欲又瞋恚

    倨傲且愚痴 此等为不德

    彼等于此世 岂为爱乐田?

    摩诃萨几次如此反复说明,激起彼之怒意:“此男特多饶舌,守卫者往何处?速将此阐陀罗奴牵出。”即唱偈曰:

    八

    乌婆觉提耶 汝今往何处

    乌婆觉提耶 与班达库器

    唯汝二人者 速以杖笞彼

    扼彼贱男首 打倒滚地上

    彼等闻言,急速前来问候云:“呼唤我等以为何用?”“汝等曾见此秽恶之阐陀罗奴耶?”“予等未曾见,由何处而来,予等不知。”“彼为何人,为幻术者抑为知咒文者?”彼虽如是思,立即又云:“汝等何故滞立于此处?”“我等将何所为?”“撕破此男之面,以杖、竹、篦笞裂其背,然后捉其首打倒在地上,由此处牵出。”然摩诃萨于彼等未达己处之前,即已上升至空中而立唱偈云:

    九

    尔以鼻穿山 尔以齿啮铁

    尔咽炽燃火 尔骂詈仙人

    摩诃萨唱此偈时,彼于此青年及婆罗门等观望之时,升往高空。

    佛为说明此事而唱偈曰:

    一〇

    仙人摩登伽 励彼语真理

    婆罗门注视 高行虚空去

    彼向东方而行,来至市中某街道降落,为使知彼之足迹,而印于地上;于东门之附近索食而托钵,啮碎混种种物之食物,坐于堂中食其食物。市内守护诸神:“曼陀婆耶与我等大神之言,实甚可恼。”诸神不能忍耐而出发前来,诸神之中最年长之夜叉捉住曼陀婆耶之襟首予以扭转,其他诸神亦捉住其他婆罗门等之襟首而扭转。然对菩萨有顾虑,因彼乃菩萨之子,不能杀之,唯使其受苦而已。曼陀婆耶之头扭转向背方向,手足僵直固定而立,眼如死人向上翻瞪————彼身体直硬而倒卧;其他婆罗门等到处皆被扭转,由口中流液吐痰,如儿童诸种相状。诸人急往告知提他曼伽利佳。彼女闻知,急速前来,一眼观见己子云:“何为而致此?”乃唱偈曰:

    一一

    由背扭上体 伸腕不可为

    白眼如死人 何物害吾子

    在场人告彼女而唱偈曰:

    一二

    来此一沙门 身着贫苦装

    栖于粪尿山 褴褛食肉鬼

    头面多污秽 周身结鹑衣

    实即彼沙门 如是语尔子

    彼女闻此自思:“他人外者,应无此力,此必贤者摩登伽所为;然慈悲甚深之贤者,决不可能使如此多人受苦,彼究往何方而去?”彼女心怀疑问而唱偈曰:

    一三

    广大智慧者 究往何方去

    青年诸人人 语吾此之义

    吾往彼之前 吾偿子之罪

    贤者发慈悲 扭转吾子命

    于是在场之人告彼女云:

    一四

    广大智慧者 彼已往大空

    恰如十五夜 如月悬中天

    次彼向东去 仙人见真理

    彼女闻彼等之言,曰:“予将寻自己之夫。”由侍女围绕,持黄金之水瓮与黄金之水瓶,来至彼地上所印足迹之场所,按此足迹而行,见彼坐于木凳之上而食。彼女向其前行进,问候而立;彼见彼女,将饭少许入于钵中,提他曼伽利佳以黄金之瓮供水,彼洗手漱口。彼女问曰:“何故使予子为如此状耶?”彼女唱次之偈:

    一五

    上身由背扭 伸腕无作用

    白眼如死人 何物害吾子?

    以下为彼等间问答之偈:

    一六

    实有夜叉极力强 从诸仙人具善见

    彼见恶心扰人子 夜叉如斯害尔子

    一七

    夜叉如斯害吾子 行者!然尔决不怒吾子

    吾跪尔足愿归命 比丘!吾悲吾子吾愿从

    一八

    吾于彼时与今时 吾今亳末无怒心

    尔子多学醉自负 虽学吠陀不知义

    一九

    比丘!人间事实常如此 瞬间起意侵扰人

    大慧人!我子一罪且宽容 贤者当无强怒意

    彼女如斯请求宽容,摩诃萨云:“如是予与汝退散夜叉等不死之药。”而唱偈曰:

    二〇

    此为吾之剩余食 无智曼陀婆耶食

    尔时夜叉不苦彼 尔子于此亦无疾

    彼女闻摩诃萨之言,云:“请君与我不死药。”付彼黄金之水瓶。摩诃萨将剩余之粥倾入瓶中,“先初半分注入汝子之口,余者混以水瓮之水注入其他婆罗门等之口中,于是皆将成为无病。”彼如是言毕,升入空中,往雪山而去。彼女将水瓶载于头上:“予已得来不死之药”,口中念诵,归至自己住处。先最初以粥注入其子之口,夜叉退散,曼陀婆耶拂尘而起:“母亲!此究为何事?”“事汝自己所为,汝应自知。汝试观看,汝所布施人等所有之惨状。”彼见此诸人等心生后悔。彼母云:“曼陀婆耶!汝实愚昧,汝不知布施有大果报。应布施者非此等之辈,乃如摩登伽贤者诸人。今后向此等不守戒之人等,不可布施,应向守戒之人布施。”更说偈曰:

    二一

    曼陀婆耶!尔愚少智慧 尔不知福田

    布施不善者 秽行被纵者

    二二

    杂髯着兽皮 口如古水井

    见此诸秽姿 不得守无智

    二三

    攘去无明者 贪受与瞋恚

    漏尽阿罗汉 布施赍大果

    “因此,汝今后不可向此等不守戒律之人行布施,凡居于此世得八等至,得五神通之正当沙门、婆罗门及辟支佛,应多向此等人行布施。汝向汝辈等人饮以不死药,使之无病。”如斯云毕,持未食余之粥,置于水瓮之中,注入一万六千婆罗门之口,于是彼等各各拂尘而起。但婆罗门族等人因此诸婆罗门饮阐陀罗者之残食,夺去婆罗门族之资格,因此,受此侮辱人等,遂离去波罗奈赴梅佳国,住于梅佳王之治下,然曼陀婆耶则仍住于原处。

    尔时于卫陀瓦底市近郊流域之卫陀瓦底河岸,住有一婆罗门出家名伽提满陀者,此人生来非常骄傲高慢,摩诃萨思欲摧破此男之高慢,来至此地,于是于彼近处上流之地结庵居住。某日摩诃萨口啮杨枝,彼思:“予使此杨枝附著于伽提满陀螺髻之上。”于是用心投入河中。而彼于河中洗物,恰好著于其螺髻之上,彼见此物:“非人之奴,必将消失!此究由何处而来此不吉之物耶?予将探寻。”于是往上流见摩诃萨之居处。彼问曰:“君何族所生?”“阐陀罗族。”“向此河中投入杨枝者为汝耶?”“此确为予所投。”“汝非人之奴,不吉之物!汝不可住于此处,汝往下流,往下流住。”虽然住于下流,摩诃萨投入之杨枝,溯河而上,仍附著于彼之螺髻之上。“汝非人之奴,汝若仍住于此处,予于第七日定碎汝之头为七瓣。”摩诃萨自思:“自己若于此处对彼发怒,即不能守护自己之戒,今设方便摧破彼之高慢。”于第七日彼妨碍太阳之上升。诸人困扰,来至伽提满陀苦行者处问曰:“尊者!君使太阳不能升起耶?”“非也,予岂能为此事,然在此河岸住一阐陀罗,此必为彼奴之所为。”诸人来至摩诃萨处问曰:“尊者!贵君使太阳不升耶?”“诸君!确系予所为。”“何故为此?”“因贵君等一族之苦行者,咀咒我之无罪者。汝等招其人来此,请求恕罪,匍伏于予之足前,予将使太阳升起。”于是彼等前往将彼男强行捉来,而使彼跪于摩诃萨之足前,请恕罪后云:“请使太阳升起。”“不也,此时尚不能使太阳升起,予若使升,则此男之头将碎为七瓣。”“如是,将如何为宜?”“请持粘土之块来。”彼等持来。“将粘土置于苦行者之头上,使苦行者下至水中而立。”于是太阳升起,太阳光照射之同时,粘土碎裂为七块,苦行者即跌入水中。

    如是摩诃萨改悛彼之高慢后,彼思:“一万六千婆罗门住于何处?”彼知住于梅佳王之处,“彼等亦当使之改悛。”彼以神足飞驰空中,往市之近处降落,持钵往市内托钵而行。彼婆罗门等见彼:“彼男于此处住一日或二日,予等自己将无立足之处。”于是急急向王申述:“一人能使幻术与咒文者前来,请王捕彼。”“甚善!”国王接受请求。

    摩诃萨持混有种种混合食物,坐于近墙壁之木凳上,彼无余念进食食物之时,王遣诸人以刀斩之,摩诃萨终于丧命。彼于死后再生梵天界。————此本生谭说明菩萨生于为秽之阐陀罗家,为奴隶种姓之人,而以因缘关系,终至丧命。————诸神忿怒,降热灰之雨,终使此国由地上诸国中抹除,故云如次之状:

    二四

    名高摩登伽 丧命梅佳国

    梅佳王与臣 一并遭灭亡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优陀延王恼恨出家者非自今始,前生既已如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曼陀婆耶是优陀延王,摩登伽贤者实即是我。”

    四九八 质多、三浮陀本生谭

    [菩萨=阐陀罗]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长老摩诃迦叶尊者前友谊非常良好之二人共住弟子所作之谈话。此二人彼此食物分配不均不食,二人实有无上之亲密;巡回托钵,亦必一同出发,一同归来,决不各别单独行走。比丘等坐于法堂赞叹二人之亲密,佛出现于彼处问曰:“诸比丘!坐于此处有何语耶?”“如是如是。”佛言:“诸比丘!此二人一生亲密,不足珍奇,昔之贤人等,四生之间,相互不破友爱之情。”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阿槃提国郁阇尼之都,阿槃提大王治国时,当时郁阇尼郊外有一阐陀罗村,摩诃萨生于此村,另一人生为其母妹之子。彼一人名曰质多,另一人则名三浮陀,二人成长后,二人熟习阐陀罗族世袭多波那技艺。某日彼等云:“今将在郁阇尼城门显现技术。”一人于城之北门,一人于城之东门,各演其技艺。

    于此市中有名提陀曼伽利佳之二少女,一人为富豪之女,一人为司祭官之女。彼女等持多量之硬食及软食等及华鬘香等谓往王苑游玩,一人由北门,一人由东门而出,二人均见阐陀罗子在演技艺,问彼为何人,闻是阐陀罗子,彼女等云:“今见不应见之事。”二人以香水洗眼而返回。随从人等云:“汝秽贱之阐陀罗奴,托汝之荫,使予等白得酒肉之食,不翼而飞。”于是将彼等兄弟痛袭。彼等遭遇惨烈之打击,待二人各恢复意识,醒觉起立,回返彼等之处,至某场所相遇,二人互告惨痛之遭遇而悲泣。彼等自思:“此因自己生来卑贱,始遇如此之痛苦。今己不能再为阐陀罗之工作,且置生来种姓之事,完成作一婆罗门,往得叉尸罗修习种种之技术。”二人坚定决心往得叉尸罗而出发,于闻名四方高尚之阿阇梨门下,学种种之技术。二人隐匿阐陀罗之生族,修得种种之技术,广播声名于阎浮提中。彼等二人质多贤者技术修了,然三浮陀则尚未完毕。

    于某日,一村人欲主办与婆罗门辩论会,招待阿阇梨前往。然当夜降雨,道路多有坑穴,翌朝晨起,阿阇梨唤质多贤者云:“予不能前往,汝率弟子等往,述祝福之言语。汝等得物食之,予之部分请持归。”语毕遣出,彼受命率弟子等出发。弟子等于沐浴洗面之间,村中诸人,调制乳米,思已冷却而放置,弟子等于尚未冷却间即入内就座。诸人施布施之水,置器皿于弟子等之前。三浮陀生性稍有朦胧,彼思已冷,取乳米之块入口,然其恰如炽热之火球,烧伤彼口,彼混身颤抖,未思前后,见质多贤者,以阐陀罗语云:“实为甚热。”质多贤者亦于慌乱之中,未加正确思考,同样以阐陀罗语云:“吐出、吐出。”弟子等相互对视,彼此私语:“此为何种语言?”质多贤者述祝福之言语,当场无事完毕。弟子等归来,此处一团,彼处一团而坐,思考彼等之言语,终于明了为阐陀罗语言,于是骂曰:“此秽贱之阐陀罗奴,长久期间,善图诈为婆罗门。”于是将二人痛殴。其中有一心善之人,阻止彼等:“何至如此?”“此为汝等生来之罪,汝等且去,往他处出家为生。”如是将二人遣送。一方弟子等将二人为阐陀罗之缘由,告知阿阇梨。

    二人入于森林出家,成为仙人。不久由彼处没后,转生入栖于尼连禅河岸牝鹿胎。彼等由母胎出生后,一同行走,决不个别分离。某日彼等获得食物,于某树之下,彼此头角与鼻,紧紧相接,反刍而食,一猎师见之,放箭于一击之下,均被射杀。

    彼等由彼处没后,转生入栖于耐秣陀河岸鹗鸟之胎。又于彼处长大后,得来食物,头嘴互相接合而食,而为以网夹取鸟之男发现,一击而挂于网夹之上被杀。

    由此处没后,质多贤者生为憍赏弥司祭官之子,三浮陀贤者生为北般阇罗王之子。彼等由命名之日,忆起自己前生之事。然二人之中,三浮陀贤者不能全部依顺序回忆,彼只思出前四世阐陀罗之生活,而质多贤者则按顺序,四生皆能忆起。质多贤者十六岁之时,即出家入喜马拉雅山为仙人,修行禅定与神通,住于禅定安乐之生活。三浮陀贤者于父死后,立伞盖而即王位。彼于立伞盖庆祝之日,于多数诸人中作庆祝之歌,心中感激而歌唱二偈。诸人闻云:“此为我等之王庆祝之歌。”于是宫中之女官等,音乐师等均歌唱此歌,于是逐渐住于都中人等皆歌此王所爱好之歌。一方质多贤者住于喜马拉雅地方,彼思:“自己兄弟三浮陀未悉是否已得王之伞盖?”彼经熟思,知其已得。彼思:“此王年轻,今尚不能悟。年老之后,往彼之处说法,使之出家。”于是五年之间,不往外出。彼于王所生王子及王女长大之时,以神足由空中而来,降于王苑,坐于吉祥石之台上,如黄金之像。尔时一青年拾薪而歌王之歌,质多贤者唤彼,彼来至近前,问候而立。质多问彼云:“君由晨起,只歌此歌,汝盖不知其他之歌矣?”“尊者!其他之歌,予知之甚多。然此为吾王爱好之歌,是故予歌此歌。”“然则已无返唱国王歌之歌唱者?”“尊者!已无返歌之歌唱者。”“君能歌返歌之歌否?”“教之即能。”“如是,王如歌二歌,君请歌此第三之歌。”于是教其歌后云:“请往国王之前歌之,国王欢喜,汝将得莫大之领地。”于是送彼归去。彼急往其母处,装饰自己,着华丽之衣后,前往王宫之门,得获向王禀报,有一青年,言欲与国王共同歌其返歌。“汝往。”彼得许可,来至王所,申致问候,彼受王讯问:“汝谓能歌返歌?”“大王!诚然如是。请王集会侍臣大众。”于是集合王之侍臣,彼向王申述曰:“大王!请歌王之歌,然后予歌返歌。”于是王唱二偈:

    一

    人之一切业 所行皆有果

    无论如何业 最后皆不空

    吾见三浮陀 具有大威力

    依其所行业 彼获福之果

    二

    人之一切业 所行皆有果

    无论如何业 最后皆不空

    贤者如质多 实恐亦如斯

    有如吾之事 彼有意满时?

    王歌终了,青年续歌唱第三之偈:

    三

    人之一切业 所行皆有果

    无论如何业 最后皆不空

    实则如斯事 王应知质多

    有如尔之事 已成有意满

    王闻此唱第四之偈:

    四

    尔为质多耶 或闻彼人耶

    又尔为何人 得能语彼事?

    尔善为歌偈 于吾无疑处

    优惠封土百 吾将授赠尔

    于是青年唱第五之偈:

    五

    吾非为质多 吾闻彼之人

    彼为一仙者 语吾此之义

    王处歌返偈 王喜与尔惠

    王闻此云:“此必为自己之兄长质多,速往彼处,与彼相会。”于是命令诸人唱次之二偈:

    六

    美丽善造作 整装备王车

    为象饰结纽 善紧系首饰

    七

    击打大小鼓 吹鸣法螺贝

    善结最速车 吾今赴仙处

    彼处坐仙者 吾与仙者会

    彼如斯云毕,即乘优美之车,仓皇出发而去。于王苑入口停车,行近质多贤者,问候坐于一偶。王充满欢喜,唱第八之偈:

    八

    实则吾生活 获得丰余物

    吾于廷臣中 善歌此诸偈

    吾向有德人 歌此优仙者

    放眼见四周 吾心娱极盛

    彼由见贤者质多时,心中充满欢喜,“予为兄长展席”,命令廷臣,续为种种而唱第九之偈:

    九

    座水与足膏 吾为尊者用

    吾等与施食 尊者请受之

    如此亲致欢迎后,欲以折半王国与贤者,唱次之一偈:

    一〇

    予建娱乐居 随侍有女群

    吾等统领土 慈愍与承诺

    质多贤者闻王之言,为其说法唱次之六偈:

    一一

    王见恶行果 又见大行果

    吾自行克制 不望子财兽

    一二

    此世人命寿 实有十十年

    然未到极限 恰如断芦萎

    一三

    彼处何喜戏 何娱望何富

    妻子于吾何?大王! 吾已脱系缚

    一四

    此吾所了解 吾死不随行

    死魔所捉者 何娱何望富

    一五

    大王!人中最贱生 阐陀罗生者

    人中之劣等 自为罪深业

    吾等实尝住 阐陀罗胎者

    一六

    吾等阐陀罗 昔在阿槃提

    尼连禅河畔 生于鹿母胎

    耐秣陀河岸 生为鹗禽鸟

    今我婆罗门 王生刹帝利

    如是彼向王说过去之卑贱生及现在贵重之姓,更示以生命易过,使知福德之力,唱下之四偈:

    一七

    命寿将运去 持续亦更短

    老逝无可避 亦无所依处

    般阇罗!吾为如是说 勿为与苦业

    一八

    命寿将运去 持续亦更短

    老逝无可避 亦无所依处

    般阇罗!吾为如是说 勿赍苦业果

    一九

    命寿将运去 持续亦更短

    老逝无可避 亦无所依处

    般阇罗!吾为如是说 秽业勿满头

    二〇

    命寿将运去 持续亦更短

    老逝无可避 亦无所依处

    般阇罗!吾为如是说 勿生地狱业

    依摩诃萨之言,王甚满足,唱次之三偈:

    二一

    尔言实真理 恰如仙者语

    然吾爱欲深 比丘!如吾实难除

    二二

    恰如象落泥海中 眼边见陆不能行

    爱欲泥海吾落入 比丘之道不适从

    二三

    恰如父母教其子 彼之安乐将如何

    尊者!如斯之事尔教吾 吾行之后可安乐

    于是摩诃萨向彼云:

    二四

    弃去诸爱欲 若尔不敢为

    王!应具正供物 勿为不法者

    应须多努力 正行勤布施

    二五

    使者环游驰四方 劝请沙门婆罗门

    奉仕彼等饮食物 衣药乃至坐卧具

    二六

    信仰笃者施饮食 满足沙门婆罗门

    力之能限行布施 死无罪过生善趣

    二七

    王!纵若心夸尔领有 围绕尔有侍女群

    只此之偈心忆持 随臣当中歌颂之

    二八

    无屋顶盖卧野天 为乳育成运步行

    身受野犬群围绕 可谓今日之王尊

    如此摩诃萨忠告王后云:“予唯忠告贵君而已,贵君出家与否,悉听尊便,予从予自身之业果而行。”于是升入空中,足尘落于王之头上往雪山而去。王亦见此,甚实感动,于是将王国让与长子,召集军队向雪山出发。摩诃萨知王之到来,彼由仙人群围绕,来与王一同登山,而使王出家,教遍处定。彼亦获得禅定与神通————如是彼等二人均往生梵天界。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此,昔之贤人等互三生四生,皆非常亲密。”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三浮陀贤者是阿难,质多贤者实即是我。”

    四九九 尸毗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无比之布施所作之谈话。此在第八篇[八集]之燃烧本生谭[第四二四]中已详说。尔时王于第七日,布施一切之必需品,望得祝福,但佛别无何语出行而归。王于朝食完毕后,即向精舍出发,王云:“世尊!何以予不得被祝福?”佛言:“大王!随从人等不清净之故。”“实则心贱不至天界……”佛以偈说法。王大喜悦,以尸毗国产千金之上衣供养如来后而归。翌日,比丘等集于法堂,谈此如花开放:“诸位法友!拘萨罗王以无比之物布施后,虽然如此,尚未满足布施之心愿,十力尊为之说法,王以布施尸毗国产千金之上衣。诸位法友!勿论,此王对布施终无满足。”佛来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坐此处,以为何语?”“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外物之布施,得以多为布施。然昔之贤人,使全阎浮提中之工作者皆停止工作,每日以六十万金作大布施,如此外物之布施,犹不能满足,而‘以爱好之物布施,使爱好者获得’。凡对来求施者甚至不惜刳目以为布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尸毗国之阿利达城尸毗大王治国时,摩诃萨生为王子,名为尸毗王子。彼长大往得叉尸罗,学习种种技术归来,向父王显示其技术,被与副王之位。其后父王死后,彼即王位,停止错误之生活,遵守十戒,以正法治国。于四门,市之中央,王宫入口六处设布施所,每日以六十万金大舍为布施;而于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常往布施所,视察布施情况。某满月之日,王于晨起,立白伞盖,坐于王座,以考虑自己所行之布施:“对外物之布施,已知自己无有不布施者;外物予无一不布施,然予对外之布施,尚不能满足,予望再作内面之布施。今日往布施所时,如有求施之人,不求外物之布施,或有提名求内面之布施者,若或有人向予提求布施心脏,予将以枪,刺破胸膛,恰如由流水中引出有茎之莲,抉出喷撒滴血之心脏为布施;若复有人提求布施身体之肉者,则予如凿刻文字书写之易状,割取身体之肉为布施;若或有人提求血布施,则向其口中流入或向其钵中流满为布施;若或有人前来云:‘予家之工作不佳,请至予家为奴隶工作。’则予脱去王衣,弃位外出,告知予乃奴隶,愿为彼工作;又或有人提求予之眼目,则予如吸取多罗树之髓,剖眼而出以为施舍。

    人为何布施 吾未见不为

    何人求吾眼 布施不踌躇”

    彼如是思惟后,彼以十六瓮香水沐浴,身着美丽之服,食美味之食后,堂堂跨坐于美饰之象背,往布施所出发。帝释知王之决意,彼思:“尸毗王对来求布施者,思欲剖眼布施,不知果能布施与否,姑且见王一试。”于是彼以盲目婆罗门之姿,恰于王来布施所时,立于较高之处,向王大声问候而立。王向彼方向使象转向其处,问曰:“婆罗门!汝何所云?”帝释答曰:“大王!国王为布施之决心,于此世界中到处无不寄与称赞。……予为盲目,而大王具有双眼……。”彼如斯云,要求乞眼唱最初之偈:

    一

    盲目一长老 遥远乞眼来

    请赐吾一眼 吾等各有一

    摩诃萨闻此,心中大为欢喜:“先时自己坐宫殿中思惟之事,今果来到。今日实为良机,可偿自己最初之愿,为未尝布施之布施。”于是唱第二之偈:

    二

    何人教尔来 汝!来此请求眼

    请求人难弃 人之最优眼

    人皆如是云 眼者人难弃

    三

    苏加帕底在天界 人间呼彼摩佉婆

    吾来此处彼所教 乞者来此为求眼

    四

    此请物吾无上愿 受请之人赐吾眼

    无上之眼赐吾一 人云眼者人难弃

    五

    汝为此义来 此义吾所望

    达此之目的 婆罗门!汝取吾两眼

    六

    尔请一只眼 吾与汝两眼

    具眼人中行 适尔之所望

    王只语此,自思:“于此处剖眼布施,颇不适宜。”于是携彼婆罗门进入王宫,坐于王座,呼医者尸婆至,王命令:“取出吾眼。”一方市中大为骚动:“吾王欲剖取双眼,布施与婆罗门。”于是由将军开始,王之宠臣,市中诸人及宫中女官等,均皆来集,为使王心翻悔,唱次之三偈:

    七

    王!绝勿舍双眼 王为万物舍一切

    可与多财宝 水晶及琉璃

    八

    马车系良马 率意可赐与

    王!赐与一大象 黄金之装具

    九

    吾等尸毗民 持有诸马车

    一切为奉仕 主!斯可为布施

    于是王唱次之三偈:

    一〇

    一度云与者 然不行布施

    持此心意者 彼为陷阱缚

    一一

    一度云与者 然不行布施

    持此心意者 往至阎魔家

    一二

    如有被请即施与 不被请物不布施

    彼婆罗门乞吾物 吾应以之行布施

    于是廷臣等问曰:“王布施眼有何望耶?”唱次之偈:

    一三

    王为命寿或美姿 抑为安乐有强力

    人王!何所希冀尔布施 尸毗王!尔为来世布施眼?

    王对彼等语偈:

    一四

    布施吾非为名声 子财王国吾不冀

    古人履行此正法 只此吾意乐布施

    摩诃萨不顾廷臣等未能了解摩诃萨之语,以偈向尸婆医云:

    一五

    尸婆!尔为吾友吾伴侣 善诺吾言尔技高

    尔取此眼成吾愿 置彼乞者之掌中

    尸婆告王曰:“眼布施乃为重大事,请善为三思,大王!”“尸婆!予已充分考虑,汝勿迟愚,予不再多言。”于是尸婆自思:“自己为一技高之医,取眼而用刀剜,殊为不宜。”彼以种种之药调和,以其药粉混涂青莲之花,然后以轻抚王之右眼,眼即回转,而起剧痛之感。“大王!善思,予之力尚能使之恢复原状。”“汝速为之,勿再迟愚。”于是彼再以混涂之药抚之,眼由眼窝脱离,较先起更大之疼痛。“大王!请善思,予仍能使之恢复原状……。”“汝不可迟愚。”彼三度更强烈着付混涂之药,眼因药之效力,缓缓回转,由眼窝出离,只有眼筋悬吊。“大王,大王!请善思,予仍有力使之复原。”“汝勿迟愚。”此时引起剧烈疼痛,血由眼窝中流出,濡染上衣,宫女与廷臣等倒卧王之足前:“吾王不可以眼布施。”众皆大声悲泣。然王忍痛曰:“尸婆不可迟愚。”尸婆云:“谨遵王命。”右手执刀,割断眼筋,取眼置于摩诃萨之手上。王以左眼观望其右眼后,忍痛言曰:“婆罗门!”彼呼婆罗门近前云:“予爱一切智见之眼,百倍千倍胜于此眼。”于是付眼与婆罗门。彼取之立即纳入己之眼中,依彼之神力,恰如青莲华之开放,适整嵌入眼内。摩诃萨以左眼见之:“予之布施实为美好之布施!”内心扬溢欢喜,深即感动,于是将另一眼亦与布施。帝释亦将其纳入自己眼中,离王宫而出,在多人观看之中,出都城而归往天界去。

    佛为说明此事唱一又半偈:

    一六

    尸婆为王迫 忠实从王言

    取出王之眼 付与婆罗门

    婆罗门有眼 王则成盲目

    不久之后,王之眼已愈合。眼愈之后,由眼窝中生长如丝毛之肉毬盛满内而未达窝之上方,完全如绘画中人眼之状,一切痛楚,均已停止。

    摩诃萨数日之间住于王宫,自思:“王国诸事,于盲者何用?国事委诸廷臣,自己将往王苑出家,行沙门之法。”于是呼集廷臣,将此事告知彼等:“予欲得一适当之人,为予作洗面工作。汝等为予充份准备予所需之物,为予备绳引导。”于是唤御者准备马车。然廷臣等不使王乘车而往,使乘黄金之舆,使坐于王苑莲池之岸边,一切守护,十分完备,而后归去。王结跏趺坐,对自己之布施思惟。尔时帝释之座发热,帝释善思得知为王之故:“自己将往施惠于王,使眼复元。”彼来至彼处,于距王不远之处,来往经行。

    佛为说明此事,唱次之偈:

    一七

    施眼数日后 静居待眼愈

    万民增养者 彼呼御者来

    一八

    御者!准备马车来 备成告吾知

    吾将赴王苑 林畔有莲池

    一九

    接近莲池岸 彼结跏趺坐

    彼处现帝释 苏加帕底神

    摩诃萨闻足音问为何人,帝释唱偈曰:

    二〇

    吾神王帝释 尔心望何惠

    为尔前来访 王者是仙人

    一任汝选择

    王问此唱偈云:

    二一

    天帝!予之财数多 宝藏亦不鲜

    而今成盲目 予只喜死去

    于是帝释云:“尸毗王!贵君望死,然汝究竟欲死耶,抑为盲目之故耶?”“天帝!予为盲目之故。”“大王!布施者,并非一切皆可布施。为未来生活应为布施之同时,更有为现在生活之理由。贵君不顾被乞一眼,而布施两眼,贵君应为真实之誓言者。”帝释言此,唱创作之偈:

    二二

    人王!尔有诸真实 刹帝利!予今宣示汝

    尔宣真实言 再与尔双眼

    摩诃萨闻此云:“尊神!勿以其他之方便,给与予眼,为予布施之结果,使予得生眼。”帝释云:“大王!予为帝释,诸神之王,不能与他人之眼,贵君布施之结果,贵君能生眼。”王云:“如是自己之布施为充份。”于是为真实之誓言:

    二三

    来向吾请者 无论为何族

    亦或求何物 吾心所慈爱

    若此真实言 使吾眼再生

    彼之誓言终了,立即生出第一之眼。于是为生第二之眼,唱次之二偈:

    二四

    来向吾请者 有彼婆罗门

    彼欲乞只眼 吾与彼双眼

    二五

    彼之所为业 吾愈入欢喜

    予为鲜布施 使彼得安稳

    若此真实言 使生第二眼

    于此瞬间,第二眼生出。然此两眼虽生,并非如神所生之眼,亦非为婆罗门帝释所乞之双眼,更非为受伤所生之眼,此实应称之为实谛波罗蜜眼。帝释于彼双眼生时,以威神力使王之家臣侍从等均皆来集,于是帝释于诸多人众中,唱赞叹之二偈:

    二六

    尸毗增养者 尔偈如法言

    如斯两天眼 被与尔之前

    二七

    墙岩障彼方 越山遥展望

    四方百由旬 尔得见其相

    于是彼于诸多人众中,语此偈后,升至虚空:“慎勿懈怠。”向摩诃萨忠告后,往天界去。摩诃萨由众多人围绕,受热烈之崇敬,入于市中,登入羌多佳宫殿。王之双眼复原国内遍知,国中人等为来瞻仰,持诸多赠物前来。摩诃萨自思:“于此众多人集合中,予将说明自己布施事。”于王宫入口,建大屋舍,于其中立白伞盖,坐于王座。击大鼓于市中宣告而行,集合军队之全部,王曰:“尸毗国之人民大众!今予已得天眼,今后如不布施,则决不食自己之食。”于是王为说法唱次之四偈:

    二八

    此世有何人 乞财不布施

    纵为最优者 并最胜果报?

    尸毗国之民 今皆来此集

    今日且观吾 见吾两天眼

    二九

    墙岩障彼方 越山遥展望

    四方百由旬 吾得见其相

    三〇

    自身施舍非他物 任何之物皆施舍

    于此世间享生者 应于人间为布施

    人间之眼吾布施 吾获非是人间眼

    三一

    尸毗之民!汝等今日见此事 为诸布施自得食

    各各自思适己力 且行布施且饮食

    尔等一生无罪过 得赴天国升天去

    王以此四偈说法,由此以后,每月二回,于每十五日之布萨日,集会众多之人,常以此四偈说法。诸多之人闻此,皆为布施等福德之行,死后往生天界,使天界充满。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如是昔之贤人等,对外物之布施,不能满足人之前来乞请时,甚至剖取自己之眼以行布施。”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尸婆医是阿难,帝释是阿那律,其他诸人是佛之从人等,尸毗王实即是我。”

    五〇〇 荣者之愚本生谭

    荣者之愚本生谭包摄在大隧道本生谭[第五四六]中。

    五〇一 鲁般达鹿本生谭

    [菩萨=鹿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尊者阿难生命牺牲所作之谈话。又彼之此次生命牺牲,于第二十一篇小鹅本生谭[第五三三]中,调御守财象事将为之详述。如是彼为师牺牲生命时,法堂中诸人为以下传言:“阿难尊者达有学无碍辩,为十力尊牺牲生命。”佛见而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而集于此处?”“如是如是之言。”于比丘答时,佛言:“汝等比丘!彼为予牺牲生命,非自今始,于前生亦然。”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第一妃名曰凯玛。菩萨尔时于雪山生为黄金色之鹿,其弟名支陀鹿亦为黄金色,有妹名须陀娜亦为同色,摩诃萨名鲁般达,身为鹿王。彼住於越二山脉之第三山脉中名称鲁般达湖水之近傍,受八万只鹿围绕,奉养盲目年老之双亲。

    尔时距波罗奈不远猎师村住有一猎师之子入雪山见摩诃萨,归自己之村。后于临终之际告其子曰:“我子!于我等之区域,如是如是之场所住有黄金色之鹿,若国王问及,可禀告之。”某日天明之时,凯玛妃得一梦,彼女之梦:见黄金色之鹿坐黄金之座,以恰如响金铃愉快之声向妃说法,妃闻法而喝采,鹿于法语未终而去,妃云:“速捕此鹿”,於呼唤中醒觉。使者闻妃之呼声笑而言曰:“此宫殿门窗紧闭,密无通风之处,而妃云捕鹿。”妃于此瞬间,始知为梦。彼女自思:“虽然为梦,王对女人之愿望,不至反对,反而注意,使予得闻黄金色鹿之语。”于是假为罹病,卧于床上。王来问曰:“爱妃,有何不快耶?”“大王!别无他故,予有切望。”“有何所欲?”“欲闻黄金色鹿之语。”“爱妃!汝对不存在之物而起欲望,世间无黄金色之鹿。”“若不能得,予将死矣。”于是以背向王而卧。王云:“若果有存在,可适汝愿。”于是王坐于会众之中,依孔雀本生谭[第一五九,第四九一]所述之方法向大臣及婆罗门询问,黄金色之鹿,究竟有否。集合猎师问曰:“如此之鹿,有谁见之,有谁闻之?”猎师之子依由父所闻者答之。王云:“尔若能将鹿伴来此处,与尔厚遇。”与以费用,送彼而出。“大王!若予不能伴来此鹿,则持其皮来,如若不能,则持其毛来,请王勿忧。”于是归家,以费用金交付妻子后,往彼处所,以寻鹿王。彼思:“将于何处挂设蹄套,以捕捉之?”彼见有水边空地,彼捻强力之革纽,于摩诃萨饮水场所之木桩处挂设蹄套。

    翌日,摩诃萨与八万之鹿共同探取食物而出发。彼思:“仍至常时之水边饮水”,彼往彼处而下,触挂于蹄套之上。彼思:“予若扬声鸣声被捕,则予之缘类一群,均将不饮而恐怖逃窜。”彼仍就缚于桩傍,自由而如饮水之状。八万之鹿饮水已毕,由水中出来停留之时,彼欲切断蹄套,三度以身挣扎,第一度割皮,第二度割肉,第三度割腱,皮套深触及骨。彼不能断,扬声鸣叫被捕,鹿群恐怖,分三组逃窜。其弟支陀鹿于三组均未发现有摩诃萨,彼思:“今起之怖畏,必为吾兄所生。”支陀行至彼之近前,见彼被捕。而摩诃萨见彼云:“弟勿近前,此处危险!”为使彼离去唱第一偈:

    一

    支陀!吾见此等诸鹿群 死之畏怖纷逃去

    汝亦应行勿踌躇 汝与彼等共生存

    由此以下,两者之间,交互唱次之三偈:

    二

    鲁般达!我不欲行去 我心沉悲痛

    我不能舍汝 于此断生命

    三

    彼等盲者无指导 两亲今将到死地

    汝亦应行勿踌躇 汝与彼等共生存

    四

    鲁般达!我不欲行去 我心沉悲痛

    我不舍汝缚 于此断生命

    彼立于菩萨之右侧,支持抚慰菩萨。小牝鹿须陀娜亦于鹿群中奔逃巡回,不见两兄,彼女自思:“此一畏怖由予之兄长而起。”彼女回返来至彼等近前,摩诃萨见彼女唱第五之偈:

    五

    速行逃去胆怯者 我已缚于铁蹄套

    汝亦应行勿踌躇 汝与彼等共生存

    此处以下三偈与前二、三、四之三偈同。

    六

    我不欲行去 我心沉悲痛

    我不能舍汝 于此断生命

    七

    彼等盲者无指导 两亲今将到死地

    汝亦应行勿踌躇 汝与彼等共生存

    八

    鲁般达!我不欲行去 我心沉悲痛

    我不舍汝缚 于此断生命

    彼女亦同样拒绝,立于左侧,慰抚摩诃萨。

    猎师见鹿逃亡,闻捕缚鹿之叫声,彼云:“被缚者恐为鹿王。”彼系紧腰带,取其杀鹿之枪,迅速前来。

    摩诃萨向来近其前者唱第九之偈:

    九

    猎师容貌恶 手持武器来

    彼今以矢枪 将欲杀我等

    支陀鹿见彼并未逃走。须陀娜不得以自力停留,彼女惊惧死之怖畏,逃奔少许,自思:“予舍两兄,能往何处?”彼女对自己之生命无望,额中豫期将死,又再返回,立于兄之左侧。

    佛为说明此事,唱第十之偈:

    一〇

    吓于畏怖住畏怖 牝鹿逃亡一瞬间

    至上困难为生离 今为赴死故回返

    猎师近前,见三鹿一同站定,起慈悲心,猎师想像彼等为同胎所生之弟兄,彼思:“先是鹿王被蹄套所捕缚,他之二鹿亦被可敬捕缚。彼等何故对彼如是耶?”于是向彼问曰:

    一一

    彼等鹿何故 对汝如是亲

    彼等自由身 愿为被捕缚

    生命之所系 不欲舍汝去

    于是菩萨答曰:

    一二

    猎师!彼等我兄弟 同母同胎生

    虽然舍生命 不欲舍我去

    彼闻菩萨之言,心中更为温和,鹿王之弟支陀知彼心之温和,向猎师云:“友!汝勿只思鹿王其为鹿,彼乃八万鹿之王,具足德行,对一切有类有温和心,且有大慧,奉养年老盲目之两亲。若汝杀此正直者,则由杀彼而杀两亲与我及我妹合五匹之生类。反之,汝救吾兄之生命,则汝与我等五匹之生命。”于是唱次之偈:

    一三

    彼等盲者无指导 两亲今将到死地

    五匹生命汝应与 猎师!汝应解放吾兄弟

    彼闻鹿之言,心甚欢喜,彼云:“鹿王勿怖。”唱次之偈:

    一四

    鹿能养两亲 我实欲解放

    两亲见大鹿 心中应欢喜

    彼如是思惟:“由王获荣誉,于予何为?若予杀鹿王,则地裂予将陷入裂缝,或电光雷火落予头上。我将解放彼等。”于是彼近至摩诃萨前,打倒棒桩,割断革纽,抱鹿王寝于岸边,以亲切之心,轻轻解放蹄套,使腱与腱合,肉与肉合,皮与皮合;以水洗血,以慈悲心数度为彼擦拭。依彼之慈悲力与摩诃萨之完成力,一切腱肉与皮相结合,足为皮毛所掩蔽,无人能知此等之处被伤。摩诃萨得幸福而起立,支陀鹿见彼心喜,感谢猎师唱次之偈:

    一五

    猎师!汝与一切亲族共 汝亦正应有欢喜

    恰于今日我解放 如见大鹿亲欢喜

    于是摩诃萨自思:“究竟猎师捕获予等由其职业耶,或依其他之命令耶?”彼问猎师之理由,此老猎师之子云:“鹿王!予对汝等并无何用,然王第一之妃凯玛欲闻汝等之法语,为此依王之命令,汝为予所捕缚。”“友!如是之故,汝解放吾,汝为至难事。汝速伴予见王,为妃说法。”“主!王为一粗暴者,将起何事,不得而知,予由王得荣誉,亦无所用。汝请自由归去。”摩诃萨再度自思:“彼解放予,依彼为至难事,予当求使彼得荣誉之手段。”彼云:“友!汝以手擦予之脊背。”彼擦之后,手中充满黄金色之鹿毛,猎师之子云:“主!此等之毛将为何用?”“友!此等持归使王与妃见,谓:‘此乃黄金鹿之毛。’请汝以此等之偈向妃说法,闻汝所云事,可使妃望止。”并对王云:“大王!应行如是之法云云。”于是摩诃萨教十法行之偈,热心授与五戒,教诫而去。猎师之子置摩诃萨于阿阇梨之地位,三度右绕,为四处恭敬,取毛包以莲华之叶而去。两鹿随菩萨而行,取食物与水入口,前往两亲之前。两亲问曰:“吾子鲁般达!闻汝被捕缚,如何而得脱?”于是唱偈曰:

    一六

    汝之生命正终时 如何复生又得脱

    子!猎师蹄套之系绊 如何使汝得解放?

    菩萨闻此唱次三偈:

    一七

    支陀之言悦耳闻 入心说述适心言

    依彼所说善言语 是故猎师解放予

    一八

    须陀娜言悦耳闻 入心说述适心言

    依彼所说善言语 是故猎师解放予

    一九

    于耳得闻愉快语 入心得闻适心言

    又闻所说诸善语 猎师使我得解放

    于是两亲欢喜唱偈云:

    二〇

    鲁般达归来 我等今日喜

    猎师与妻共 亦应有欢喜

    猎师去森林前往王家,向王恭敬,坐于一方。王见彼云:

    二一

    猎师!汝不是云乎 汝持鹿皮来

    然依何理由 未持鹿皮至

    猎师闻此云:

    二二

    此鹿来我势力内 落入蹄套被捕缚

    其他未被捕缚者 皆向鹿王为奉仕

    二三

    对彼恐怖未曾有 我之毛发皆竖立

    我如当时杀此鹿 今日我已失生命

    二四

    猎师!彼等如何鹿 如何正直鹿

    彼等如何色 如何之性质

    闻汝如是言 极端为赞赏

    如此王甚吃惊,几度询问,猎师唱偈曰:

    二五

    彼有白角清净尾 皮肤等同黄金色

    足赤其目如涂饰 使人见之生爱慕

    彼为是言,以摩诃萨黄金色之毛,交付王手,彼一面说明此等鹿之身体之特色,一面唱偈曰:

    二六

    大王!彼为如是鹿 如是有正行

    奉养双亲王 故我未伴来

    而后彼说明摩诃萨、支陀鹿、须陀娜仔牝鹿之德,彼云:“大王!予由鹿王示以自己之毛,并命予曰:‘汝代予依十法行之偈对妃说法。’”于是坐黄金之座,依此等偈说法,使妃望得止。王甚满足,使猎师之子,依大荣誉得大欢喜。唱次之诸偈:

    二七

    猎师!与汝百尼伽 宝珠与耳环

    美如亚麻华 四角长椅子

    二八

    二人同等妻 牡牛百牝牛

    治国依正法 猎师!汝为我大用

    二九

    猎师!农业与商业 经营得财货

    秋收拾落穗 依此为生活

    可以养妻子 勿再为恶业

    彼闻王语,白王云:“予住家无用,请允许出家。”彼得王许可,将由王得来之财产,付与妻子,入雪山出家为仙人,修八等至,得生于梵天界。王亦守摩诃萨之教诫,得达天界。教诫继续一千年之间。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阿难前生为我亦曾牺牲生命。”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猎者是车匿,王是舍利弗,凯玛妃是某一比丘尼,两亲是大王之家族,须陀娜鹿是莲花色尼,支陀鹿是阿难,八万鹿是释迦族,鲁般达鹿王即是我。”

    五〇二 白鸟本生谭

    [菩萨=白鸟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阿难长老牺牲生命所作之谈话。此时比丘亦于法堂,谈论有关长老之德时,佛见而问,佛言:“汝等比丘!阿难为我牺牲生命,非自今始,前生即已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巴布浮达迦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有凯玛第一妃。尔时摩诃萨生为黄金色之白鸟,由九万白鸟围绕,住于奇达库陀山。尔时妃亦如前章所述见梦,黄金色之白鸟为之说法,妃向王告白切愿闻白鸟前来说法。王问他人,答曰:“黄金色之白鸟住于奇达库陀山中。”王闻之,命造一凯玛池,于四隅植有种种之饲料与谷物,每日发出此池无有危险之风声;又使一猎师之子从事捕捉白鸟,作看守白鸟之状,王命于白鸟来时,作敷设蹄套之方法,使摩诃萨为蹄套捕缚。然白鸟将军苏木伽,于三群白鸟中,不得发现而回返,凡此等一切在大鹅本生谭[第五三四]中将为详述。此处摩诃萨亦被棒桩之蹄套所捕缚,彼垂落于棒桩之下,伸首望白鸟等之去路,彼望苏木伽之来,彼思:“予将于彼到来时一试。”当彼到时,唱三偈云:

    一

    此等白鸟群 畏怖尽逃去

    黄金苏木伽 尔去可随意

    二

    我等一族群 舍弃皆离去

    舍唯一之我 速去无顾虑

    唯汝因何故 独留而不去?

    三

    鸟中优者!被捕无友情 勿怠速逃去

    为使不得苦 苏木伽!汝去可随意

    于是苏木伽坐于泥上唱偈云:

    四

    提头赖吒白鸟王!汝今受苦恼 我不舍汝去

    无论生与死 我皆与汝共

    如此,苏木伽作狮子吼时,提头赖吒唱偈云:

    五

    汝今所说者 圣者之善言

    我对汝审查 汝应速飞去

    猎师之子迅速取杖向彼等交谈之处而来,苏木伽向猎师之子,前表敬意,并说述白鸟王之德。猎师即刻心现温和,彼知猎师温和之心,再往安慰白鸟王而立。猎师前近白鸟王唱第六之偈:

    六

    飞鸟越大空 来去无足迹

    最胜白鸟王 远不见蹄网?

    摩诃萨云:

    七

    生命丧失际 灭亡到来时

    人虽行接近 蹄网亦不知

    猎师对白鸟王之言甚为欢喜,彼一方与苏木伽共语,唱次之三偈:

    八

    此等白鸟群 畏怖尽逃去

    黄金色之鸟 汝独留此处

    九

    彼等空飞鸟 求食且求饮

    飞去无顾虑 汝独留奉仕

    一〇

    汝为自由身 侍彼被捕者

    彼为汝何亲 何故汝独留?

    苏木伽云:

    一一

    此鸟我之王 等命为至友

    终我之生命 我不舍彼去

    猎师闻此心喜,彼思:“若予有背如此之持戒者,则地将陷裂与予报。由王获得财产又有何用?予将解放彼等。”于是唱次之偈:

    一二

    汝为汝之友 欲舍汝生命

    我解放汝友 汝可从汝王

    于是将提头赖吒由棒桩之蹄套中解下,伴往岸边,解开系缚,以温和之心洗血合上腱肉。依彼之温和心与摩诃萨之完成力,立即足上生皮,不见缚处。苏木伽见摩诃萨心甚满足,不断感谢而唱偈曰:

    一三

    猎师!汝与汝亲族 正应共欢喜

    鸟王被解放 如我今日喜

    猎师闻此云:“友!汝可行矣。”于是摩诃萨向彼问曰:“友!汝为自己而缚我耶,抑或受他人之命令耶?”彼闻猎师语其原因,自思:“以后予往奇达库陀山为宜耶,或往市内为宜耶?”“予如往市内,则猎师之子可得财产,妃之切望,亦得安静,而苏木伽之友情特质亦将为王所知;依予之智慧力使无恐怖之凯玛池亦将成为赠物而获得,是故往市内较为适宜。”彼得此结论向猎师云:“猎师!汝今日以棒肩负我等一同近于王前,我等若有被王解放之希望,则将获得自由。”“友!王甚粗暴,汝等速归。”“如此已柔和汝猎师,使王柔和满足,我等更有何困难?友!汝伴我等前往。”彼依言而行。王见白鸟心喜,使坐于黄金之座,食以付蜜之谷物,饮以入蜜之水,合掌乞说法语。白鸟王知彼之欲闻法,先表佳意,此处有白鸟与王对话之偈:

    一四

    王之幸福为如何 王之健康为如何

    此一富有之王国 王依正法支配耶?

    一五

    白鸟王!我之生活有幸福 我之身体有健康

    此一富有之王国 我依正法为支配

    一六

    且如王之大臣中 得无何等过失耶

    王之敌人远离耶 恰如南影彼不长

    一七

    我于我之大臣中 审察彼等无过失

    我之敌人已远离 恰如南影彼不长

    一八

    汝之妃之身分等 柔顺而又语快活

    子女美貌有名誉 皆从汝之意志耶?

    一九

    我妻与我身分等 柔顺而又语快活

    子女美貌有名誉 皆能随从我意志

    二〇

    增大国者!汝生而良善 敏捷有智慧

    到处人喜敬 多有子女耶?

    二一

    提头赖吒白鸟王!我生有多诸子女 共有一百零一人

    汝向彼等说义务 彼遵汝言不等闲

    摩诃萨闻此,为与彼等教诫,唱次之五偈:

    二二

    虽善具身分 不力行义务

    迟后努力者 应落不幸地

    二三

    智慧衰弱者 易生大过失

    譬如夜盲人 只能见粗色

    二四

    对无价值者 使知相应值

    此实不相应 不得见真理

    恰于山难路 如鹿倒悬崖

    二五

    生来虽低贱 活气有勇气

    正行戒具足 如火于夜辉

    二六

    我今以此为比喻 养育子女知与语

    恰如知者于雨中 如同培养田种子

    如是摩诃萨终夜向王说法,因而妃之切望亦归平静。菩萨于是出为王授戒,热心教诫后,与苏木伽共同由北窗出往奇达库陀山而去。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是昔日彼亦为我牺牲生命。”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猎师是车匿,国王是舍利弗,王妃是某一比丘尼,白鸟之群是释迦族,苏木伽是阿难,白鸟王即是我。”

    五〇三 萨提坤巴(枪群)妥鹦鹉本生谭

    [菩萨=鹦鹉]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鹿野苑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提婆达多投石,其破片伤世尊之足,尔时世尊非常疼痛,为救护如来,多数比丘前来集合。世尊见多数比丘众来集,佛言:“汝等比丘!此一场所,过于狭小,汝等多数集合,可以担架将予运至鹿野苑中。”比丘等依言而行。医生耆婆为如来治疗足痛,比丘等坐于佛之近所,为以下之座谈:“诸位法友!提婆达多为一恶人,彼之友伴亦为恶人,即彼恶人住于恶人围绕中。”佛问曰:“汝等为何语耶?”比丘答云:“如是如是。”佛言:“提婆达多为恶人围绕,非自今始,彼于前生,即亦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优多罗般阇罗市般阇罗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森林处木绵树之山林为鹦鹉王之子,彼与兄弟共为二人。于此山之上风有盗贼村,住有五百之盗贼,其下风处住有五百仙人。鹦鹉之子于换毛之时,忽起旋风,为风所袭,一只鹦鹉之子落于盗贼村之盗贼武器之间,于是彼等于其落处命名为枪群;而另一只鹦鹉落于仙人住处之砂地花间,彼等为其命名为花。于是枪群于盗贼中,花于仙人中养育成长。某日之时,王以一切庄严之饰,乘最上之车,与多数之从臣等共为狩鹿,入于市之近处,善开花结实之快乐小园中,王云:“凡由其人之侧使鹿逃脱,则其人之首危险。”王由车上下来,隐于提供彼之屋中,手执弓箭而立。诸人为追鹿出,击打林薮之时,羚羊惊起,探寻逃路,彼见王立之处未有何人,于是向此方向突进而逃。大臣等问曰:“鹿由何人之侧逃脱?”彼等知由王之侧而对王嘲笑。王甚傲慢,不堪嘲笑,彼云:“予将捕此鹿。”王即乘车,命御者曰:“急速出发”,追往鹿行之路。从臣等因王车行过速,不能追及。御者伴王行至正午,不得见鹿而折返,于此盗贼村之近处见一安乐之洞窟,王下车沐浴并饮水上岸,御者持来车棚,围布于树荫之下,王横卧于彼处,御者亦坐而为王按摩。王时睡时醒,住盗贼村居之盗贼,为保护于王均进入森林,村中只遗留枪群鹦鹉及帕提寇兰巴一厨夫两者。恰于此时枪群鹦鹉出村见王,彼思:“杀此睡眠者,我等夺其装饰。”于是往帕提寇兰巴之前,告知此事。

    佛为说明此事唱次之五偈:

    一

    般阇罗国鹿猎师 御者之主为大王

    军队与共出狩猎 脱离群众入森林

    二

    彼于森林见小屋 此为盗贼之所建

    鹦鹉由此小屋出 彼言如次之粗言

    三

    一青年人乘马车 耳边配戴磨耳环

    头顶赤冠耀光辉 如同日中之太阳

    四

    王由御者来相伴 日中正午今犹眠

    我等速夺彼装饰 彼之一切为我有

    五

    王由御者来相伴 于今中夜孤独眠

    杀彼隐蔽以树枝 夺取衣珠与耳环

    彼闻此言往观,知为国王,心中恐惧,唱次之偈:

    六

    枪群!汝如一狂者 闻汝语何言

    王如炽燃火 袭彼得胜难

    枪群鹦鹉以偈答彼云:

    七

    帕提寇兰巴 汝始为发狂

    我母近裸形 何故汝嫌盗?

    国王醒觉,闻鹦鹉与厨夫共作人间之语,互相交谈。王自思:“此之场所危险。”为使御者速起,唱次之偈:

    八

    友!汝应急起立 御者!付马就车行

    我不喜此鸟 速往仙人处

    御者起立,付马就车而唱偈曰:

    九

    大王!车已被付马 强马付车行

    大王速乘车 去往仙人处

    王于乘坐时,信度骏马其快如风之奔驰。枪群鹦鹉见车之行,狼狈而唱次之二偈:

    一〇

    住于此处众伙伴 诸人皆往何处行

    彼等不见此等故 般阇罗王自由去

    一一

    应取石弓与剑枪 于般阇罗去路上

    正应杀彼取其命 勿使自由得解放

    如此彼到处叫喊巡回奔走之间,王已到达仙人之住处。恰于此时,仙人等为采集果实而外出,只有花鹦鹉在仙人之住处。彼见王出迎,优遇招待。

    佛为说明此事唱次之四偈:

    一二

    尔时鹦鹉以赤嘴 问候国王礼遇言

    大王!汝善来此甚相宜 稀有到来自在主

    今来此处缘何故 敢请大王共应语

    一三

    镇头迦果庇雅拉 迦斯玛利与蜜果

    大王!此等果实小且少 应视为食最上物

    一四

    此水亦清凉 自山窟来者

    大王!汝若欲饮之 可饮仙境水

    一五

    此处住伙伴 采果入森林

    王可自立取 我无与汝手

    王对彼之优遇甚为满足,唱次之二偈:

    一六

    此鸟甚善良 是为最正鸟

    然另他鹦鹉 喜为粗恶言

    一七

    我达仙人处 我对慈者告

    缚我欲杀我 生命勿解放

    花鹦鹉闻王之言,唱次之二偈:

    一八

    我等本兄弟 同为一母生

    育成于一树 共往异土地

    一九

    枪群入盗贼 我来仙人处

    彼恶我为善 彼盗我为仙

    彼为区别彼此之性质唱次之二偈:

    二〇

    伤害与束缚 奸策与诈欺

    掠夺与粗暴 此等彼学习

    二一

    修习真实与正法 节制制根不杀生

    施舍床座与饮料 我于此处育成者

    今向王说法唱以下诸偈:

    二二

    无论善与恶 持戒与破戒

    常从其人者 则为彼支配

    二三

    无论如何人 为友或奉仕

    一切如其人 共住相类似

    二四

    友爱化为友 渐触渐影响

    又如涂毒矣 如污未污矢

    二五

    智者怖染污 不为恶人友

    若有臭气鱼 触草草亦臭

    奉仕恶人者 染污亦如是

    二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